课程教学大纲常见问题及案例参照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9:25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教学大纲常见问题及案例参照

一、课程说明

1.同一门课不同的学分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采用同一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其中原作为说明用的(中/英文)字样没有删除;

3.课程类别:有的写成了“必修”或“选修课”,应该按“公共基础”、“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这样的划分;

4.先修课程:有的列出了许多的先修课,只要列出本课程前最紧密的课程既可,不必列出所有先修课;

5.存在着教材和参考书的表达不统一和不规范的现象;个别的课程教材和参考书太少,只有一本,有的又多达20、30本,太多与太少都不合适。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有个别的课程将这部分的写成了“教学内容”,应该说明课程的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存在的问题:

1.只有知识的要求,没有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2.有的将课程的要求写成了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

3.有的对知识的要求写得过于具体和详细,雷同“教学内容 ”。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存在的问题:

1.有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太简单,只有章节的名称,没有具体的内容;有的将“教学重点”写成了“教学内容”;

2.有的课程没有按学校的格式,内容部分写得很详细,但列在表外; 3.有的课程的关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沿用的是2012版的模式; 4.“教学方案设计”这一部分问题较多,普遍问题是:简单,千篇一律; 请注意:学校从2016年开始要逐步推行“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计划”, 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目标,通过开展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强化学习

过程考核,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小组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维度的课堂。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启发性,激励性。教学方法改革重点就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一个教案的雏型或基本点。要围绕本课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定最基本的教学方案。

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如果课程本身就是实践课,应该把“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和“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两项合起来,不论是实验课还是实践课,都可按课程教学的“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来进行表述;

2.只有设置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才在“五、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按要求来设计。

3.有的课程本身没有实践课内容,但是在其教学大纲中却提出对其他实践课提出很多的要求,可能不太合适;

4.有的老师将课程的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研讨”部分当成了实践课,如果在课程中明确说明这是实践课,那就应提出具体的研讨内容和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存在的问题:

1.考核内容没有与课程要求和矩阵关系相对应,而且过程考核没有具体方式。

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太简单,没有具体的评定方式和标准; 3.有些实践内容很丰富,但考核方式太单一;有些课程设有实践或实验,但在考核中没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方法。

4. 个别课程没有删除原作为说明的文字

5.有的课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仍然还是3:7。

注意:修订原模板表格:第一列为考核方式,第二列为考核内容。 说明: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要与课程的要求对应起来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按课程的要求来设计,通过考核方式来“检验”是否达到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即:“知识能力素质”“课程方案的设计”“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而课程的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又是应与要矩阵关系相对应的。

附案例参照1:《材料化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附案例参照2: 认识实习 教学大纲

案例参照1:

《材料化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050146Z10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与工程/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冶金原理、材料科学基础 适用专业: 冶金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刘光华主编.现代材料化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年; 3.曾建华主编.材料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4.潘功配主编.固体化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5.曹茂盛等主编.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材料化学与工程课程是为冶金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材料化学这门交叉学科的课程,了解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化学问题,将冶金提取与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联系起来,构建化学-冶金-材料的知识体系,建立资源-冶金-材料-环境一体化意识,结合本专业的“材料冶金”方向的要求,既关注冶金提取产品的组成,也关注冶金深加工产物的结构与性能,有利于创新性的开发新的冶金技术、冶金工艺和冶金设备,扩展专业领域,将冶金提取与材料开发融合,为从事材料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结构特点及与性质的关系,缺陷反应化学及布罗维图的作用,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点与特性,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与性质,材料制备化学及制备新技术,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等知识。学会从材料的性质出发选择制备方法,建立材料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分析材料的性能,从获得的材料的性质出发选择制备方法,形成提取-材料设计-新材料开发的基本知识结构。

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开发新材料和选择制备技术和方法,将材料化学的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制备的工程问题;用材料结构的表征方法和缺陷化学的方法进行材料制备条件的分析,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材料设计理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开发新材料的能力;在化学与材料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建立冶金-材料-环境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材料设计制备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第1章 绪论 教学内容 材料的历史与发展;材料化学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内容 晶体的对称性和点群与空间群;缺陷化学基本理论和布罗维图;非晶态材料结构特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材料的物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材料的化学性能与应用中的化学变化。 现化材料设计的思路和体系;多晶材料制备主要方法与原理;单晶制备的主要方法与原理;非晶制备制备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现象及影响;各类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超导材料、贮氢合金、形状记忆学时分配 总学讲课 实践 时 (含研讨) 2 2 0 教学重点 材料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晶体的点群和空间群的概念与运用、缺陷反应方程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结构特点和模型 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增韧;功能材料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材料设计的基础原理;新型固相制备;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溅射;晶体生长与外延;非晶材料制备原理。 教学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用典型历史事件和数据结合现状和发展讲解材料的重要意义和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思路:由晶体对称性引入点群和空间群概念;用分子轨道理论定性说明能带理论;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物特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8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结构分析;1学时专题讨论;2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强化结构和特性的关系;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一般归纳和重点解析相结合。 第2章 材料化学基本原理: 12 12 0 点群、空间群的概念、缺陷反应方程式的构建,高分子材料的构型和聚集态.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脆性机理和增韧、材料热电性和光电性与结构的关系。 第3章 固体材料性能学 10 10 第4章 材料制备化学与技术 10 10 教学思路:以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冶金低温固相反与化学制备的基本原理,通应机理;分过专题介绍和现场教学,突子束外延;出制备创新性。 等离子化学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气相沉积原讲授、现场观摩、文献查阅,理与控制; 课中提问抢答; 教学思路:通过解剖实物讲解界面结构,通过现场教学了解复合材料的制备。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分析、材料制备现场观摩,知识抢答; 教学思路:以典型材料的发现引入材料的特性;以案例第5章 新型复合材料 6 6 复合材料的特点;复合材料界面及界面性质。 复合效应与评价;材料界面的复杂性与性能的关系。 第6章 功能材料8 8 电-声作用、BCS超导微观BCS超导微观图象,热及应用 合金、光学材料、敏感陶瓷材料、磁性材料、功能转换材料等的性能及其应用。 48 48 0 图象,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激光工作物质的四能级系统;新型陶瓷材料特点; 弹性马氏体相变,光纤结构与光导机理。 分析的方式介绍材料特性原理;以归纳的方式介绍敏感陶瓷类型及应用; 教学模式:课外文献资料、课堂讲授(5学时)、专题辩论(2学时)大型作业展示(1学时) 合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中有实践内容可参照此部分) 实验名称 整车认知 实验内容 通过实物认知汽车的整体结构 变速器实物拆装 传动轴和驱动桥实物拆装 学时 基本要求 2 学生对整车结构有一个全面认识 汽车变速器拆装 汽车驱动桥拆装 4 4 掌握变速器结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 掌握后桥结构组成和差速器的结构特点 掌握几种悬挂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点 掌握几种转向器和传动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助力机构有一定了解 掌握盘式和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悬挂系统 汽车转向系 前后悬挂拆装 汽车转向系拆装 4 2 汽车制动系 汽车制动系拆装 4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 课内互动和抢答 专题讨论和辩论 大型作业 课外作业 课程考勤 期末考试 考核内容 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 分析能力,交流素质 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 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 主动性和团队素质 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 成绩比例(%) 10% 10% 10% 10% 10% 50% 备注 分组进行 分组进行 七、大纲主撰人: *** 大纲审核人: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0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