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

更新时间:2024-03-15 07: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3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解析 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从铜流向锌,而电子是沿外电路由锌流向铜,B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正确;Zn失去电子生成Zn2+,故作为负极,D项正确。 答案 B

2.(2013·试题调研)埋在地下的钢管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加以保护,使其免受腐蚀。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铜 B.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钠 C.钢管附近土壤的pH可能会上升 D.这种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 图中没有外加电源,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X的活泼性应大于铁的活泼性,但金属钠活泼性太强,能与土壤中的H2O直接反应,故A、B、D项说法错误;O2在钢管处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

C项说法正确。 答案 C

3.下列化学反应常温下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

A.2Al(s)+2NaOH(aq)+2H2O(l)===2Na[Al(OH)4](aq)+3H2(g) ΔH<0 B.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0

C.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l) ΔH>0 D.C(s)+CO2(g)===2CO(g) ΔH>0

解析 原电池反应都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C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选A。 答案 A

4.(2012·全国,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解析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①>②;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①为负极,金属活动性:①>③;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说明④为负极,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④>②;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小,说明③为负极,④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③>④。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①>③>④>②,B项正确。 答案 B

5.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解析 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易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错,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H)4]+3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CO4]-+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 答案 B

6.(2014·济南名校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12)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反应: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钢铁在碱性条件下腐蚀生成铁锈,而在酸性条件下不生成铁锈 B.反应①中的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上述反应表示钢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解析 A项,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错误;B项,反应①中的氧化剂是氧气,错误;D项,潮湿的空气中更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错误。 答案 C

7.(2012·福建理综,9)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24)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解析 将装置中K闭合,该装置构成原电池,其中Zn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电子沿Zn→a,在a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在b上溶液中的OH-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流向铜,但电子不能直

2-接由a→b,故B错误;该装置工作过程中,甲乙两烧杯中的SO4的浓度都

不改变,只是盐桥中的Cl-和K+分别向甲、乙两烧杯中移动,故C错误;在b处溶液中的OH-失去电子,c(OH-)减小,c(H+)增大,b处滤纸不可能变红色,故D错误。 答案 A

8.科研人员设想用右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正极,b为负极

-+B.负极反应式为2H2O+SO2-2e-===SO24+4H

C.电子从b极向a极移动

D.生产过程中H+向a电极区域运动

解析 电池反应中SO2被氧化生成H2SO4,故a为负极,b为正极,A错。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出发流向正极,C错。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D错。 答案 B

9.(2014·日照模拟)右图是一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放电时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如下。负极:LixC6-xe-===C6+xLi+(LixC6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中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Li1-xMnO2+xLi+xe

===LiMnO2(LiMnO2表示含锂原子的二氧化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该电池的反应式为Li1-xMnO2+LixC6充电LiMnO2+C6 ②K与M相接

放电时,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③K与N相接时,Li+由A极区迁移到B极区 ④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将负极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相加即得放电时的总反应式,①中所给电池反应式放电和充电方向正好相反,①错。K与M相接时,即对电池进行充电,A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②正确。根据充电时的连接方式可判断,在放电时A为正极,B为负极,因此当K与N相接时,Li+由B极区迁移到A极区,③错。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电能转化为光能、化学能等能量转化,④正确。 答案 D

10.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通电=====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解析 断开K2、闭合K1时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反应为2Cl-+2H2O通电=====H2↑+2OH-+Cl2↑,石墨为阳极,该电极处产生Cl2,铜为阴极产生H2和OH-,溶液变红,故A、B两项均错误;断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铜极反应为H2-2e-+2OH-===2H2O,为负极,而石墨电极反应为Cl2+2e-===2Cl-,为正极,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4·临沂一模)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2Fe2++I2设计成如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 由图示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Fe3+得电子变成Fe2+被还原,I-失去电子变成I2被氧化,所以A、B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时Fe3+得电子速率等于Fe2+失电子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平衡2Fe3++2I-正确。 答案 D

12.实验发现,298 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还原

2Fe2++I2向左移动,I2被还原为I-,乙中石墨为正极,D不

成Fe2+。某夏令营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Zn-2e-===Zn2+ B.左烧杯中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 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D.该电池总反应为3Zn+2Fe3+===2Fe+3Zn2+

解析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Zn+2Fe3+===2Fe2++Zn2+,所以左烧杯Pt为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2+,右烧杯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由于左烧杯中的Fe3+被还原为Fe2+,所以左烧杯中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3.(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 A B 烧杯中的液体 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1 2 3 4 5 6 Zn Zn Zn Zn Cu Mg Zn Cu Zn Cu C Al 乙醇 稀硫酸 稀硫酸 苯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无 有 无 无 有 有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中电流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A”或“B”)。

(2)实验6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________(填“镁”或“铝”)电极。

(3)实验5表明________。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原电池中,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导体)

解析 (1)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实验2中,Cu为正极,Zn为负极;(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实验6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B(Al);(3)实验5是铜的吸氧腐蚀,说明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4)判断原电池负极时,不能简单地比较金属的活动性,要看反应的具体情况,如Al在强碱性溶液中比Mg更易失电子,Al作负极,Mg作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

生氧化反应;必须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都可以作电极。 答案 (1)B A (2)铝 (3)B (4)A

14.(12分)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①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__极(填“正”

或“负”),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n极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溶液中的H+移向________(填“Cu”或“Zn”)极。 ③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 mol电子,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________g。

(2)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分析本题装置,若a和b不连接,不能构成原电池;若a和b连接,则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①若a、b不连接则发生的是Zn与H2SO4的置换反应;②a、b连接后,构成原电池,Cu的活泼性弱于Zn,Cu为正极,Zn为负极,Zn极发生氧化反应;③若转移0.2 mol电子,则消耗0.1 mol Zn,其质量为6.5 g。(2)CH4在反应时失去电子,故a电极是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

-式可由总反应式CH4+2OH-+2O2===CO23+3H2O减去正极反应式O2+2H2O

+4e-===4OH-,求得。由于电池工作过程中会消耗OH-,故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会减小。

答案 (1)①Zn+2H+===Zn2++H2↑ ②正 2H++2e-===H2↑ 氧化 Cu ③6.5

-(2)①a CH4+10OH--8e-===CO23+7H2O

②减小

15.(1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

+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原电池的正极是石墨________(填“a”或“b”),发生________反应。

-(2)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24移向_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

(3)两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MnSO4浓度变为1.5 mol·L-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解析 (1)根据题目提供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知,KMnO4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

2-应,故石墨a是正极。(2)电池工作时,SO4向负极移动,即向乙烧杯移动。

-+(3)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MnO-==Mn2++4H2O;乙烧杯中的4+5e+8H=

电极反应式为5Fe2+-5e-===5Fe3+。(4)溶液中的MnSO4浓度由1 mol·L-1变为1.5 mol·L-1,由于溶液的体积未变,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MnSO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L-1×0.2 L=0.1 mol,转移的电子为0.1 mol×5=0.5 mol。 答案 (1)a 还原 (2)乙

-+(3)MnO-==Mn2++4H2O 5Fe2+-5e-===5Fe3+ 4+5e+8H=

(4)0.5

16.(11分)(2013·日照二诊)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

合推动车辆。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动机提供推动力,降低汽油的消耗;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1)混合动力车的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汽油(以辛烷C8H18计)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569.1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KOH)为电解质溶液。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示意如图,其总反应式为H2+2NiOOH放电2Ni(OH)2。根据所给信息判

充电断,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3)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通过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制取,电解总反应式为2Cu+H2O通电=====Cu2O+H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镍氢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电池中有1 mol H2被消耗时,Cu2O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g。

(4)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________腐蚀。为防止这种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Zn块相连,或与像铅酸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

解析 (2)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需要动力,故反应为原电池放电反应,即乙电极为正极,发生反应NiOOH+H2O+e-===Ni(OH)2+OH-,故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3)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2H++2e-===H2↑。当电池中有1 mol H2被消耗时有2 mol电子转移,根据电子守恒可知Cu2O的理论产量为144 g。(4)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可利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或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被腐蚀。

答案 (1)CH25

818(l)+2O2(g)===8CO2(g)+9H2O(g)(2)增大 NiOOH+H2O+e-===Ni(OH)2+OH- (3)2H++2e-===H2↑ 144 (4)吸氧 负

ΔH=-5 121.9 kJ·mol-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0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