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亚杰的阶段理论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11-24 19: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皮亚杰的阶段理论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

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研究的起源,他的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判断、梦、模仿和游戏等理论认知不仅在西方心理学史上以及哲学史上被视为重要的里程碑,而且 对当今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Stage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在他看来,认识是通过心理结构或图式的改进和转换得以发展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示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每个儿童都严格按照同样的顺序发展,每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完成的基础上,这些阶段绝不可能逾越。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应该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下面我将分别来解说一下这四个阶段的理论与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本阶段,儿童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他们能协调感觉输入与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从而理解并影响周

围环境。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从一个拥有极其有限的知识的反射性的有机体,发展成为一个有计划的问题的解决者,认知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皮亚杰又把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亚阶段,详细阐述了婴儿由反射性的有机体发展成到反应性有机体的逐渐转化过程,分别为:反射活动(出生到一个月)、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4-8个月)、二级图式间的协调(8-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12-18个月)、通过心理整合创造新的手段(18-24个月)。在这六个亚阶段中,婴儿从联系和顺应先天反射逐渐发展,学会在符号水平上解决问题。为了对付当前世界,婴儿组织天然的动作图式,如吮吸、抓握、打击等,在主观与客体交往中逐渐实现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和精确化,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永久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婴儿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客体永久性方面的发展,即当物体不在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到时,知道物体是继续存在的。到18-24个月时,儿童能对看不到的位移进行心理表征,并能用这些心理推理指导自己去寻找消失的物体,至此,他们已经能充分理解客体永久性并为自己能在复杂的藏找游戏中找到物体而自豪。

二、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这时的儿童能够在符号水平上进行思维,但还没有使用认知操作,标志是符号功能出现。符号功能是指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的能力,如词汇或物体。由于2-3岁儿童能够使用词汇和表象表征经验,所以他们完全能够重建过去的经验,并对不在眼前的事物进行思考或比较。这阶段儿童认知迅速发展,细微的年龄差别也能导致认知能力的不同。就像寻找史努比的实验,3岁的儿童记住了微型玩具的位置并能利用模型房间的信息帮助自己在真实房中找到大玩具,但两岁半的儿童只能很好的记住微型玩具藏在什么位置,却还不能把这个模型看做真实房间的符号表征,在真实房间寻找大玩具时表现很差。但这并不是说两岁半的儿童不具备表征知识。狄洛奇认为,这是由于两岁半儿童缺乏双重表征能力(同时从两个不同角度考虑事物的能力),所以他们很难把比例模型作为符号来使用。这一阶段儿童另一重要特征是象征性游戏

(假装游戏)的大量涌现。伯恩斯坦提出,“通过这种象征性游戏,年幼儿童对人、物体和活动的认知得到了发展,而且还迅速构建了有关这个世界的复杂表征。”在前运算推理阶段儿童最大的缺点是自我中心,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例如在三山实验中,3岁和4岁儿童会认为他人与自己看到的相同,说明他们不能考虑他人的观点。

该阶段的儿童分类概括能力很低,但通过分类训练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现在幼儿园有许多分类训练的游戏,小学语文1 - 2 年级起也有不少字汇概念分类练习。在教材的编订与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分类训练,不仅能扩大孩子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词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发展他们的概括思维能力。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分类训练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通过一张张图片来对他们进行训练,让他们可以识别并分类,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培养社会性的一种能力的训练,而智障儿童也可以通过分类训练来锻炼能力,为下一步的走向社会做准备。

在该阶段的教学中,首先,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加强个别化教育。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考虑到儿童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并适时引导幼儿发展。其次,重视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学前儿童的假装游戏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扮演一些成人角色,他们会获取更多的社会技能(如合作能力),更受同伴的欢迎,社会交往能力也会更加成熟。第三,重视和探究不同社会环境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发展的普遍性,又要重视发展的差异性。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幼儿平等对话。皮亚杰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研究者,而是深入儿童.与儿童进行平等、愉快的对话。他的临床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儿童进行对话,并根据儿童回答的情况进行追问。在幼儿教育与研究中,教师要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做幼儿最忠实的听众和伙伴,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了解、研究儿童。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本阶段,儿童已迅速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并能运用这些重要的新技能思考事物。认知操作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它使儿童能够修改和重组自由的表象和符号从而得出符号逻辑的结论。由于具有了这种强有力的新的认知运算 ,学龄儿童快速跨越了前运算阶段僵化的和自我中心的思维,在守恒和关系推理方面有了质的发展。如在液体守恒问题上,他们会同时考虑两个容器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在头脑中反向思考转换容器的过程,能用逻辑推理而非错误表象得出结论。他们也能很好的理解数量和逻辑关系,也已经掌握了传递性的相关概念,但还难以把握传递性的逻辑本质。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他们只能把运算图式应用到真实的或可以想象到的事物、情境或事件上,例如只有当物体真实存在时,具体运算者的传递推理才可能是正确的。7-12岁儿童还没能把这种逻辑关系运用到代数使用的X、Y、Z这些抽象符号上。例如,向7~8 岁小孩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 > B ,B > C ,问A 与C 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因为在后一种情形下,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

在这一阶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接操作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多创设一些直观的操作的活动,避免过多的抽象原理和理论,对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在向学生教学“20

以内的加法”这一章节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不理解其中的算理,所以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借助摆小棒抽象出计算方法。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的。教育则应该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由学生自己从中建构知识。教学要设法吸引学生兴趣,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跨越了前运算阶段僵化的和自我中心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与创设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景或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设身处地的站在情景当事人的角度上,以小组或合作等形式,通过讨论与探究,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起对新知识的认识。努力使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建立联系。

四、形成运算阶段(12-15岁)。与具体运算相比,形式运算是一种相对观念和命题的心理操作,最早出现在12岁以后,这时儿童的思维可以对或许没有现实基础的假设过程和事件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的标志是假设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对这一阶段儿童来说,如果给他们提供恰当的具体“事实”做依据,他们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思维,

222(a?b)因而他们能解决如a?b?2ab?这样的代数问题。 此外,他们也能进行

归纳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这一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学习风格的可塑性强。受皮亚杰主动学习观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地设计课程,多设置一些课堂主动探索和体验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也是一种主动学习观。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如何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当精确的概述,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是错误的,但他的阐述是正确的,总体趋势符合我们对儿童期的直觉和记忆。他是人类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位天才,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评价皮亚杰对发展心理学的影响,就如同评价莎士比亚对英国文学、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影响一样,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David R.Shaffer&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第八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余小波.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杨利霞.重新审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2,(10).

[4]董巧芬.透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低年级计算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2011,(6).

[5]王萍.浅谈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0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