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3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7届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试题选

1.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Ⅰ 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此气体可能是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1)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2)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

(3)左图是收集该气体的装置,气体由 端(填“a”或“b”)导入。

Ⅱ 我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 ,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 。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 。

3.小红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许多小孔。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从面包师那里了解到:此类食品制作过程中常加入蓬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蓬松剂。小红从超市买来一袋蓬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了探究:

①阅读使用说明: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拌和,成型后直接焙制。 ②观察到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 ③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全部溶解。 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为PH=11。 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加热,产生大量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据上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 。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

(2)取少量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用PH试纸测定,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蓬松的主要原因是 。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 (4)请你写出第6步中的化学方程式: 。 (5)请你写出你所了解的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 。 3.下列是某种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银白色固体 硬度 较硬 密度 4.5g/cm3 熔点 高 延展性 好 导电、导热 耐腐蚀 好 好 该金属加入到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

1试推断该金属的化学性质 。 ○

2该金属可能有的几种用是 。 ○

3请自选化学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的化学活泼性与铁比较的强弱。 ○

你的猜想 4.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作了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沫现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只写一种假设)

H2 [设计实验]○1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 2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

2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成立。 ○

[讨论]若要制取该气体,应从下图中选择发生反应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A B

5.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 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天平 指针_______(向左偏、向右偏)因此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不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思考后,进行了改进,他将蜡烛放于一密闭、干

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放于天平上调节平衡,并设法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天平仍然平衡,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_______________,他根据该现象得出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该同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最后还得出蜡烛的组成中还一定含碳元素。他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结论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灭火的一个具体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 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 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 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____ 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大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A、B两个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图13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推断废液成分(填物质化学式,废液来源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测得pH = A班 2 观察废液呈红色 废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废液中没有_____________ B班 含有_______________ 酚酞和水不填) (1)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废液中的成分,并填写在上表中的空格中。

(2)据悉,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A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建议处理这些废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实验探究某一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填入你的猜想或假设)

① pH < 7 ② ③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使用下列物质 中的 (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 pH试纸 ② 紫色的石蕊试液 ③ 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然后取出,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pH=7。

[评价]:三位同学操作规范的是 。

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的结论,

你认为该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予以说明(如正确此空不填) 。

10.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

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 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 中,向其中加入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溶液显红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亮的观点正确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向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你认为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 __种情况。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氯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下表中。 验证的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结论

以上试题分别由以下老师提供:外实校陈绍勇、青霞校何鸿、崇义中学朱剑波、徐渡中学王波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x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