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00: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前言

《聊斋志异》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幻化艺术这一创作手法。所谓“幻化”,不是指科学上的分析,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形容。当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尽相同时,就要依仗“幻化”的升华给现实的东西罩上一层薄薄的“仙雾”,使它变的若有若无、时隐时现,成为超现实的东西,把它从生活的真实升华到想象和虚构的另一个真实的艺术幻境中去,从而寄托作者的思想和愿望,反映作者炽热的爱憎感情。正因为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蒲松龄才把一个个花妖狐魅从遥远的幻境引入人间,使之倏然而化,以婷婷倩女的万干风姿来到人间社会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生死歌哭、荡气回肠的悲喜剧全方位的展示了蒲松龄高超的创作手法。本文阐述了幻化描写的方法和方式,通过对幻化描写的分析,而把握幻化描写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征的,以及作者做样描写的深刻社会原因。

一、《聊斋志异》的幻化描写

“幻化”是《聊斋志异》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之一,书中有大量的幻化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有对动物的幻化描写,还有对人的幻化描写。文本中的幻化描写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的幻化描写;(二)关于人的幻化描写。这两类的幻化描写都十分有特色,全方位的展示了蒲松龄高潮创作艺术手法。

(一)《聊斋志异》中幻化描写的方法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以他不尽的奇思妙想,将幻化翻新出万千花样,集幻化艺术之大成,使幻化的方法多种多样。

1.从幻化的结果划分为:全态幻化式和局部幻化式

全态幻化式是指使原型发生类属性幻变。将物幻化为人,或将人幻化为物。全态幻化式在《聊斋》中运用的最多,占幻化篇章中的绝大多数。将物幻化为

共 13 页 第 1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人这一类中有鬼幻化为人:如《聂小倩》、《连琐》等,有狐幻化为人:如《娇娜》、《青凤》等;有花木幻化为人:如《哎香玉》、《黄英》等;有神仙幻化为人:如《西湖主》、《神女》等。人幻化为物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将人幻化为鹦鹉、猛虎、蟋蟀。如《阿宝》、《向果》、《促织》等。

局部幻化式 是在现实人物身上缀上一、二虚幻之笔,对于原型局部表象加以变异或组接,形象没有发生整体性的类属性的转变,只有局部性的非现实的变异。如《骂鸭》中一民某盗邻翁鸭子烹而食之后,遍身长满了鸭茸毛。《瑞云》中心地善良的妓女瑞云在迫其接客时一仙人用手指在瑞云额上一按,按出一个墨渍,且逐步扩大,不几日,全脸变黑。《梦狼》中某甲,为官作恶多端,被杀头后有人将其头反向安在脖颈上,复活后能“自顾其背”,成为申公豹式的人物。

2.从幻化的过程划分为:瞬间骤化式、渐化渐显式

瞬间骤化式是指幻化在瞬间完成。《青梅》中的青梅之母,是骤然幻化式出场的。白下程生,一日“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视之,无所见。宛转间,有女子从衣后出,掠发微笑,丽绝。”这一幻化简直象变魔术一样,瞬间化出一个丰姿绰约活泼如生的丽人。《画皮》中绿面长齿的狞鬼,一披上彩笔所绘的人皮立即化为美女。

渐化渐显式 这种幻化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层次逐步完成的。《书痴》中的仙女颜如玉是通过这种非常神奇的渐化渐显的方式出场的。郎生嗜读成痴成魔。“一夕,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剪美人夹藏其中。”“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郎生在惊骇中一再叩拜,美人则“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妹。”仙女颜如玉就这样由夹藏在书中的小纱剪美人忽然活了起来,折腰坐起微笑,又由小变大,走下书卷,成为绝代丽人。

[2]

[1]

(二)文本中幻化描写的方式

在《聊斋志异》中相对于幻化的方法,其幻化的方式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把异类幻化成为人;二是把人幻化成异类。

1.把异类幻化成人

聊斋志异中把异类幻化成为人的篇幅比较多,用狐幻化为人为例。狐狸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它多生活在荒山旷野坟场之处.自古就有关于狐狸变为妖精害人的故事,大多故事中的狐狸精,一是能化装为人,但本性未改,仍然吃人;二是能巧言蜜语骗人。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中,通过幻化描写创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具有狐狸本性的人物,经过他艺术的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既保

共 13 页 第 2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留了狐狸本性中恶的一面,又将人的善的一面注入了狐狸的形象之中。在《遵化署狐》中,作者讲述了诸城丘公,官为遵化道,炮击狐群居住的高楼,顷刻,皮肉毛血从天而落,群狐身亡。此时,只有一狐逃掉。而此狐很有心计,等待时机,为家人报仇。当丘公派人上京行贿,谋求升迁之际,它便变成一个老头,向朝廷喊冤告状,言其:“妻子横被杀戮”;“又汗公克削军粮,黄缘当路,现顿某家,可以验证。”于是朝廷派人前去检查,按照老头的指点,把丘公藏的银子都挖了出来。这个故事中作者既写出了狐狸的聪明,即狡猾奸诈,同时也写出了它的人情味儿,为家人报仇,这与别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作者的目的在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但是没有直接的表达出来,而是运用幻化的手法,描写了一只狐狸为家人复仇的故事,来深刻的揭露官吏的腐败。

2.将人幻化成为动物

文中把人幻化成为一类的文章,篇幅较少但是都很精彩。例如《骂鸭》,写一个人偷了邻居的鸭子,吃了以后满身长出了鸭毛,痛痒难耐,只有等丢失鸭子的人骂他时鸭毛才会脱掉,可偏偏丢鸭子的人十分大度,丢了东西从不骂人。于是他只好让失主痛骂他,他的病才好了。《阿宝》篇中的孙子楚却是人幻化为鸟,这种幻化更是别有一番奇趣。孙子楚是一个绝代情痴,在野外觅到美貌无比的阿宝,又无法接近,痴情不可遏,竟离魂化为鹦鹉,飞到阿宝房中、演出了一场妙趣横溢的喜剧:

生自念俩得身为鹤鹉,振冀可达女室。心方注怒,身己翩然鹦鹉,而去,直达宝所。女喜而扑之,锁其时,饲以麻子。大呼曰:“妞妞勿锁!我孙子楚也!”女大骇,解其缚,亦不去。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园?”鸟云:“得近芳泽,于愿已足。”他人饲之不食,女自饲之则食。女坐,则集其膝;卧,则依其床。如是三日。女甚怜之。……女又祝曰:“君能复为人,当誓死相从。”鸟云:“谁我!”女乃自矢。鸟侧目若有所思。少间,女束双弯,解履床下,鹦鹉骤下,衔履飞去。女急呼之飞已远矣[4]。

学舌的鹦鹉,将孙子楚的性情与其魂所化之鸟的性情相比,可以发现另有一层奇趣。孙子楚性情极“痴”,笃诚敦实,近乎于傻乎乎的。可是其魂所化成的鸟却变得聪明起来了,变得乖巧、聪慧,会说甜言蜜语,能言善辩,灵秀可爱,俨然不是一个木呐的“笨鸟”。特别是称阿宝为姐姐,叫得甜甜蜜蜜,真有点贾宝玉对林黛玉那种情调。这只“爱情鸟”不仅乖巧,而且还有几分可爱的狡猾,有时还会耍点小小的无赖。阿宝对它表示爱情的海誓山盟时,它竟然进行反驳,说她“骗人”,后见阿宝说得情真意切,又歪头转动着眼睛沉思起来,真是娇态可掬,接着它突然想到了什么,就飞下来衔着阿宝的绣鞋,飞

共 13 页 第 3 页

[3]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回了孙子楚的卧室。这只幻化的“爱情鸟”表现了孙子楚的痴情,极富奇趣之美。只有以鸟的方式来表达爱情才有这番奇趣,令人心醉神迷,如果将这只鸟的所说所做直接让孙子楚来说来做,那就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了。

二、幻化描写的主要文化特征

《聊斋志异》创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幻化”。这种艺术方式,一是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二是人幻化为非人(飞禽走兽、昆虫鬼魂等等)。尽管作品中写了人与非人的幻化,故事情节在人间、冥界、梦境、异域等环境中跳跃转换 ,但作品所描写的花妖狐魅、人鬼世界仍然是社会现实的投影。《聊斋志异》在幻化描写中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分关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强调“人为万物之灵”,体现了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主体的文化特征。

(一)异类幻化为人的文化特征

《聊斋》中大量的“非人”幻化为人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鬼幻化为人,较典型者如《聂小倩》、《公孙九娘》、等。(2)狐幻化为人,《婴宁》、《狐梦》、等。(3)花草幻化为人,如《黄英》、《香玉》、等。(4)神仙幻化为人,如《神女》、《西湖主》。可以说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花木鱼虫,想象中的神祗仙灵、鬼魅妖怪,无不可以幻化为人。这不仅证明了作者想象力的丰富,而且有着一种深层的含义。聊斋先生实际上在做着这样一项工作,即把来自不同领域的“非人”,统统领入社会人生这大舞台上,让他们来领略品尝人生的滋味。

1.异类在人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低下,突出人的聪慧和强大。 《公孙九娘》中,公孙九娘“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5]”。但因为她是阴间的女鬼,所以莱阳生的甥女在撮合莱阳生与九娘的婚姻时,首先声明:“九娘才貌无双,舅倘不以粪壤致猜,儿当请诸其母。”《莲香》中的女鬼李氏“年仅十五六,翱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她与桑生相亲相爱,但当桑生说“有谓卿鬼者”时,她“结舌良久”,“呜呜饮泣,生百词慰解,乃罢”。后借燕儿之躯还魂,向桑生、莲香以道:“尔日抑郁无聊,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别后愤不归墓,随风漾泊,每见生人则羡之。”不仅鬼不如人,即使那些花妖狐魅在入面前也不能不自惭形秽。《青凤》中那位狐叟为了吓退耿去病,扮作厉

共 13 页 第 4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鬼,“披发人,面黑如漆,张目视生。生笑,染指研墨自涂,灼灼然相与对视,鬼惭而去”。青凤后来遭难,被耿生相救,虽爱慕耿生.却希望耿生“无以非类见憎”。甚至神灵仙人在人面前也自愧弗如。《西湖主》中的女主人公乃是龙君公主,位列仙人。王妃将她嫁与陈生,她不但不感到降低了身份,反而请陈生“勿以非类见疑”。

2.异类感受到了脱离人生的凄凉哀痛,想重温人世的温馨幸福 18岁天殂的聂小倩,在阴间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她向宁采臣哭诉道:“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她依恋生人,陪伴宁生,“二更向尽,不言去。宁促之。愀然曰:‘异域孤魂,殊怯荒墓’”,“觉宁将寝,始惨然去”。渴求再生之情,溢于言表。在冥间度过了十七个春秋的林四娘,每夜诵准提、金刚诸经咒,欲度来生,终于得到复活。聊斋先生对这几位女子的不幸极为痛悼惋惜,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哀怜,只有让她们重新回到人世才能略慰心愿。深刻体现了异类对人间的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不仅鬼魂乐意复活重生,在《聊斋》中,已经升入仙界的某些神祗,也依然以人世生活为快乐,《神女》中,那位上天的神女同情米生的不幸遭遇,赠之以珠花,卖得百金,以谋进身之路。米生感其情意,宁愿忍受贫寒,也不肯卖掉珠花。神女又赠之以二百金,使米生生活日益富裕。后来神女家遭危难,米生尽力相救成功,但不接受饪何谢礼,必要与神女转为婚姻方可。表面看来,似乎是米生在追求神女,但细细玩味,乃是神女对人生的向往和恋慕。不然,她大可不必故作多情,向米生赠珠花白金。神女嫁至米生家后,“一切无异常人”,“又最贤,事嫂如姑”。最后与米生合棺而葬,安然离去。可见神女对这尘世的经历感到十分欣慰快意。

如此众多的异类都试图幻化为人,都希冀托身入世,这一构想本身便证明着《聊斋》并未寄理想于来世、上帝、幻境等彼岸世界,而是将人与人生看得高于一切,人具有超出所有异类的价值。

(二)人幻化为异类的文化特征

《聊斋志异》中描写人幻化为非人。与第一种幻化途径相比,这种幻化的篇目显然要少得多。但却体现了重要的文化特征

1.因受某种的限制无法达成愿望,故幻化成为异类来实现

人幻化为动物的篇幅在属中国是比较少的,这说明作者在创作的时,并不轻易将人幻化成为异类。这说明“聊斋先生”构撰故事时表现出了一定的的文化心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驱使人幻化为非人时,“聊斋先生”总要原原本本地交待出造成幻化的原因,这种幻化既出于无奈,又是暂时的权宜之计”[6]。《向

共 13 页 第 5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杲》中,向杲之所以能够“毛革顿生,身化为虎”,乃是强烈的复仇欲望使然。他的庶兄向晟被庄公子活活打死,他到官府申冤,庄公子“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于是向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唯思要路刺杀庄”,而庄公子又戒备甚严,无法下手。在这种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向杲穿上道士授予的布袍,顿时变为一只猛虎,吞掉了公子之头。《促织》中,走投无路的成名费尽心血才捕得一只救命的蟋蟀,不料被九岁的小儿扑死,一家人顿时陷人绝境。为了解救全家人的性命,成名之子化为蟋蟀,但他“气息掇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这只蟋蟀虽个头不大,却战绩辉煌,献入宫中,皇上赏赐有加。成名一家由此暴富。《席方平》中,席方平出于为父报仇的目的,使灵魂来到冥间,自狱吏一直告到冥王,终于感动了天帝殿下九王.由二郎神为其申冤。

由此看来,人之所以幻化为非人,乃是因为现实中的人受到了社会的压迫和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借幻化为异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借助幻化赋予人们以超自然、超现实的力量,去向敌人和邪恶势力复仇,去争取自由和幸福,但是最终仍然使幻化物回到人世,仍将希望建立于此生,仍是充分肯定着人的价值。因此,这种人幻化为非人,与前面分析的非人幻化为人并不矛盾,都体现着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2.寄希望于现实生活,故愿望实现之后回归人类

经过幻化之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愿望,他们又便回到到人的本身。《向杲》中,他报仇的目标实现之后,作者并未忘记恢复向杲的原身,所以,向杲化为猛虎之后,仍担心前身“葬于鸢,时时逻守之”。猛虎吞掉庄公子之头后,被人射死,而向杲却“恍若梦醒”,得以复活。作者最后议论道:“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为达到复仇目的,不妨暂时为虎,但目的实现后,应当生返,不应死去,否则便是“千古所悼恨”之事。可见作者对人生今世看得多么重要。《阿宝》中,孙子楚爱恋阿宝,而又无计可到阿宝身边,忽见暴毙的鹦鹉,“自念倘得他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所以得到阿宝的允诺,又获得信物之后,他仍然复活为人,仍然要结为人世间的夫妻。后来孙子楚患消渴病而死,阿宝也自经身亡,作者并未停留于表彰节之上,而是让冥王受到感动.使两人再次复活。

为了达到某种正义的目的,现实中的人不得不幻化为异类,这本身也可称为一种“异化”现象。,聊斋先生并未对人生、对社会感到绝望,并未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上天、彼岸世界,而是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暂时而有效的方法。从另一方面来看,《聊斋志异》的作者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摧

共 13 页 第 6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折压抑的文学家 ,寄人篱下,生活困顿,满腹牢骚,然而他却总不肯抛弃这苦涩的人生[7]。不仅自己没有抛弃,还要使那些异类来尽情享受这并不总是那么甜美完满的人生,还要使那些脱离“苦海”的灵魂重新返回人生。

三、聊斋志异幻化描写的作用

蒲松龄写狐鬼故事,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元一六四四年,腐朽的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满洲贵族集团与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勾结,篡夺了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的统治者在征服各族人民的过程中,伴随着大屠杀、大掠夺,激起了各地人名的猛烈反抗。一个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贵族集团,要统治一个偌大国家,压制磨灭其他名族人民的反抗意识,便成为维护统治的关键。因此,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野蛮残酷的“文字狱”。蒲松龄处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要说话,很容易遭到杀头、满门抄斩的大祸[8];不说话,又实在无法抑制胸中的悲愤。为了反映这种现实,作者运用幻化这种艺术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鬼怪故事,这些幻化的鬼怪故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的作用。

(一)揭露吏治腐败

《聊斋》以其幻化的艺术方式结合人物形象,对封建吏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写的是阴司、却是现实社会的投影,是幻化,却是更高层次的真实。如在《公孙夏》中,写一个市侩以巨资纳得城隍肥缺,车服弦耀地携美妾上任。帮他钻营者“称督抚皆某最契之交,但有孔方兄(钱)在,何问吴越桑梓矣 。这段鬼话把官场钱能通神的事实揭露得鲜血淋漓。《聂政》写的是有“昏德”的怀庆潞王抢劫民女,聂政从坟墓中出来打抱不平的事。此篇写法与六朝志怪手法相似,只进行了简单平直的记载,没有渲染铺陈。然而却隐含了许多政治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伍秋月》中皂隶对在押少女的猥亵,恰恰是对人间狱吏的写照。用幻化的灵魂把官吏剥得体无完肤的是《席方平》。席方平为

共 13 页 第 7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父与羊姓豪绅在阴间打官司,狱吏受贿,日夜拷打席父。城隍受贿,对席父用尽酷刑。席父在阴间的遭遇,不过是人间官府鱼肉人民的实录。《王十》中,王十感慨“朝廷上无慈惠之师,而听奸商之法,”让阎罗处罚阴司暴官奸商,让他们到阴司“淘奈河”,给“上漏国税,下蠹民生者”以应得的惩罚。这些事实正是对封建吏治本质的深刻揭露与形象概括,正是因为幻化手法与鬼魂形式的被采用,才使《聊斋》中的一些关于吏治的作品,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艺术光彩。

(二)鞭挞科举不公

幻化是蒲松龄的表达愤怒的投枪。它以鬼魂形式和奇幻情节,剥去掌管读书人命运的“文司”鬼面。如《司文郎》写道:“梓潼府中缺一司文郎,暂令聋童置篆,文运所以颠倒。《于去恶》中写阴司招考帘官,三个千百年来为人熟知的鬼,被作者信手点派成了新角色。派天聋去掌管文司官印,其昏聩程度可想而知;派不识字的钱癖和桥与盲人师旷去审阅考卷,必然目不识文和以钱取人。文运司里暗无天日,于是作者展开想象,让张飞横矛立马去“裂辟地榜,宁知文昌事繁,需侯(张飞)固多矣。”在《公孙夏》中,关羽张飞两位武将的英灵被作者拉去做荡涤文场污秽的救星,这更是奇幻之极的想象。可是,“想象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派张飞去撕裂地榜的想象,使另一位文学大师联想到科举制度的不可救药。 《司文郎》中的瞽僧乃鬼,前世为文章大家,他能以鼻嗅鉴定文章优劣。当他嗅到余杭生之文时,“笔格格而不能下,再焚,则恶之。”余杭生偏偏高中,并趾高气扬地向盲生炫耀。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君诚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文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余杭生搜之,只得八九人。生曰:“如有错,以何为罚?”僧愤然曰:“剜我盲童去!”生焚之,每一篇,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愕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从下部出矣!”这种只能“从下部出”的屎尿文章恰好是余杭生的老师写的。那位前朝名家讥刺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贾奉雉》写名士贾奉雉屡试不第,于是他将落榜卷中的“泛滥不可告人之语”连缀成文,竟然因之高中,这是讽刺科举取士“黜佳士而进凡庸”的实笔, 《司文郎》的鬼嗅文章则是虚笔,两文对科举不公的讥刺,有异曲同工之妙。《聊斋》揭露科场黑暗丑恶的幻化故事,真是鬼影憧憧,怪诞不情。但是,它对现实中科举制度本质的揭露,比任何照相似的实录更为刻骨尽相,入木三分。

共 13 页 第 8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三)展现人物特殊心理

1.幻化变形的特殊心理

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描写变形的故事甚多,但很少作为表现人物特殊心理的手段。如《述异志》和《续玄怪录》等作品都写过人变形为虎,但都没有写出变虎的心理依据[9]。《聊斋》中《向杲》的写法完全不同,变虎前后都紧扣着人物的心理变化。化虎前写向杲复仇的急切心态,忽得道士授袍而身化为虎。倘按一般写法,则化虎后立即扑杀仇人可也。但作者着眼于表现其特殊心理,故写向杲自视为虎,不免心惊,然后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这就是把人物内心隐衷曲折传出。扑杀仇人之后,按志怪小说写法,让他复原成人即可,但作者不愿几笔敷衍,而是巧借仇人之剑,令虎死而向杲生,以传神之笔,写出虎还原成人之后的种种心理变化。

2.幻化离魂的特殊心理

以往写离魂的有唐人的传奇名作《离魂记》,但它很少涉及到当事人的内心活动。到了《聊斋》才把离魂作为表现特殊心理的重要手段,并一再加以运用。其中的《促织》、《阿宝》、《席方平》等篇最为突出,尤以成名之子身化促织后的特殊心理,表现得最为深切动人。成名之子身化促织虽是虚构故事,但它却有着可信的心理依据。这种变形,是成名之子在极度惊慌时的一种幻想,是人物企图摆脱绝境的特殊心理活动,而这只促织的奇特举动,也是依照成名之子可能的心理活动而进行刻画的。封建统治者的淫威,竞逼死九岁的孩子,以其灵魂出窍为代价供他们取乐,这是多么黑暗残酷的现实。斗促织本是有闲阶层人们消遣的玩乐活动,在这里却注入了深刻的悲剧心理。

3.幻化梦境的特殊心理

人皆有梦,但不易以科学态度释梦。古代志怪小说与梦多半是着眼于怪异。而《聊斋》于梦的重点,已转移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于推动文学的发展更有意义。如《凤阳士人》的主要内容,是士人外出归家的幻境变为妻子的思梦,整个梦境全是写妻子翘首盼夫的心理活动。其忧思盈怀的隐秘心态,通过梦幻写得淋漓尽致。再如《王子安》中写王子安酒醉后的种种梦幻,就表现了他中举作官,渴求富贵的隐秘心理。这种心理深深埋在意识的底层,而不易流露出来,只有在放榜前的梦幻之中才找到了尽情表现的契机。作者借狐魅的恶作剧,让王子安在醉梦中忽见报马一次又一次前来报喜,他高兴得近乎发狂,在得意洋洋大呼长班的吆喝声中,暴露了他官迷心窍的特殊心理。

共 13 页 第 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结语

《聊斋志异》中的幻化描写超越了以往的志怪小说,其文笔精炼传神,历来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篇章内容短小,一般只有千把字,最长的《婴宁》也不过四千来字,而其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情节之曲折多变,思想之深刻,都邻人吃惊。它以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人物,独特的艺术构思,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可谓笔力夭矫,婉而成章,“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8]”。作者通过幻化这种奇妙的艺术手段,把一个个花妖狐魅从遥远的幻境引入人间,使之倏然而化,以婷婷倩女的万干风姿来到人间社会的大舞台上,使她们获得了鲜活的艺术生命,演出了一幕幕生死歌哭、荡气回肠的悲喜剧。借以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寄托个人的理想,抒发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不愧是我国古典文言小说的杰出之作。

共 13 页 第 10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致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林红老师先后给予我数次的帮助,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指导老师林老师对论文作了细致的审阅和修改,并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其他老师也给予了我热心的帮助,在最后定稿之际,我对林红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对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共 13 页 第 11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参考文献

[1]王平.古典小说与古典文化演讲录[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蒲松龄研究.聊斋志异与道教文化.1995(3、4合刊) [3]刘烈茂.聊斋志异的幻想艺术[J].北京明清小说研究.1997

[4]王琳.近年聊斋志异比较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 刘烈茂.幻象世界的独特创造——论聊斋志异的奇幻和构思[J].古典文学知识.1995 [6]郑春元.百幻皆奇设 升腾五色烟—谈聊斋志异的幻化艺术[J].湖北:十堰大学报.1993 [7] 魏静泉.简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J].北京: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 [8]朴桂花.蒲松龄研究论文索引[J].蒲松龄研究.1999

[9]袁世硕.揭开聊斋志异建构怪异世界的奥秘[J].山东: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4 [10]聊斋志异创造想象的个性特征.北京:明清小说研究.1999 (3)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72

[12]李厚基、韩海明.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 [13]盛瑞裕.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艺术辩证法[J].文学评论丛刊.第30期. [14]李永昶.聊斋志异.艺术探微[J].文学评论丛刊.第30期. [15]纪均.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16]张友鹤.聊斋志异(辑校)[Z].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17路大荒.蒲松龄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

共 13 页 第 12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注释

[1] 佚名.《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2] 张友鹤.聊斋志异(辑校)[Z].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3] 中国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聊斋志异鉴赏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 [4] 路大荒.蒲松龄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

[5] 刘烈茂.《新评聊斋志异三百篇》.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6] 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演讲录.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6

[7] 袁世硕.揭开《聊斋志异》建构怪异世界的奥秘[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4 [8] 李永昶.《聊斋志异》艺术探微[J],文学评论丛刊.第30期.

[9] 盛瑞裕.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艺术辩证法[J].文学评论丛刊.第30期. [10] 纪均.《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共 13 页 第 13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纸

[1] [2] [3] [4] [5] [6] [7] [8] [9]

共 13 页 第 1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