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简编笔记
更新时间:2024-03-21 02: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绪论
1.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
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见解; 2)前人对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 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论;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临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观点。 2.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 2)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3)增加对心理学各学派的了解; 4)明确心理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5)总结各国心理学的历史经验。 3.心理学史的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范围和要求; 2)要在联系中掌握历史知识; 3)在总结与评价中提高分析水平; 4)注意比较各国心理学的异同; 5)应注意培养文选阅读能力。
4.心理学史讲的就是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的基本问题,称之为3W(What?Why?How?)的问题。
第一章 古代前期心理学观念
第一节 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
1.最初所有的知识都在哲学里,最先分化出来的是力学、天文学;较晚的是物理学;最后是心理学。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示心理学也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2.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他们认为世界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谁创造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性,都有神主宰着。神不是万能的,但比人高明,人可以祈求神的援助。
3.所谓密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代表人物为阿尔阜斯。 4.米利都学派是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代表人物有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
5.泰勒斯:为古希腊“七贤”之一,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
6.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由无限者分出两种相互对立的物质,冷和热。热在外,冷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可以说他模模糊糊猜测到世界是发展成的,生物由进化而来这些事。是最早有进化论思想的人。
7.毕达哥拉斯学派:首领为毕达哥拉斯,他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数。
8.毕达哥拉斯论灵魂:他认为存在着可以脱离身体、 不死而轮回降生的灵魂。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
9.毕达哥拉斯还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有关,认识到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都是整数的。
10.爱抚斯学派:代表人物为赫拉克利特,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认为人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最干燥的。 11.埃里也学派:和爱抚斯学派相对立,代表人物为 巴门尼德。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物质也是思想。
第二节 古希腊民族主制繁荣时期
1.恩培多克勒:将世界时变的与不变的结合起来,多变的万物是哟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物质)
1)四根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质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爱憎带有物质性。 2)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民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
3)人的心理特征依赖的构造:跟人的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
4)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他认为世界先只有未分化的物质,后来才逐渐分化。
2.安娜科萨格拉: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世界是数目无限的小体(他称之为微种子),每个小体都含有世界所有的一切相反的性质。如冷
与热等。对于物体由于小体比例的多少变异而产生的变化,他认为是“努斯”(意即心)推动的结果,努斯是极其精细的流质。 3.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刘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核虚空。物与物之间由于所含原子数目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不同而不同。他第一个用量的差异来解释质的差异。他认为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在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室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他认为客观上只有原子和虚空;颜色、滋味、冷热等感觉都是主观的。
第三节 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
1.阿尔可迈翁: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并用孵过的鸡卵观察胚胎的发展。他认为闹事感觉和思维的器官。
2.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声誉脑(是水根),黄胆汁生于肝(是空气),黑胆汁生于胃(是土根),血液处于心脏(是火根)。他认为羊癫疯是由于脑失去了粘液。他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 智者的兴起
1.普罗塔格拉:认识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他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货就坏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好公民。第一个明确提出美德可以由教育
养成。
2.苏格拉底:他被雅典人称为智者。他认为道德只是少数杰出人物所具有的,而贵族是真正道德的体现者。他通过口头谈话或与人争辩的方式传播。他的论辩方法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归纳的论证”,他自己称为“产婆术”。
第五节 柏拉图
柏拉图式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古希腊唯心主义的代表。
1.理想国与灵魂三级论:理想国中社会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或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艺人。他把人的灵魂分三个等级,并与他的“理想国”等级相对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
2.伊劫耶与知识即回忆说:他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劫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心。因为只有对伊劫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他认为认识即回忆的过程。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
1.灵魂论:世界万物都有生命,有灵魂。他把灵魂分为三个等级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
2.共同感官: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蛇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位于人
的心脏区域。
3.心理功能的两分法:其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情感、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 4.对心理器官的论述:心理的器官是心脏而不是脑。
第二章 古代后期和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
在科学史上这段时间被称为黑暗时期。
第一节 古代后期的心理学见解
1.怀疑学派:
1)皮朗论心神恬静: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要达到心神恬静,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知,对一切事物不下断语。
2)埃奈希德穆论怀疑论的理由:认定事物的真相是不可知的。也怀疑因果论。 2.伊壁鸠鲁学派:
1)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公元前306年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有它的所在地取名“花园”,后来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心。他相信人人平等。后来他悟到真正的恬静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提出了自己的心神恬静方法:
A心智与灵魂原子: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方式的结合来解释。原子是不可分的,不变的。原子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这就是自然现象无线丰富,变化多端的原因。而心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
B快乐主义:一切感觉都伴有快乐或痛苦的感情。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快乐就是没有痛苦。
2)卢克莱修:长诗-悟性论,反宗教、反唯心主义。认为宗教是人陷入极端的贫困,它蒙蔽人们的智慧;唆使人们做不道德的行为,成为罪犯;宗教奴役人们贬低人们的尊严。
3)斯多葛学派:认为世界时物质,也是理性。人的灵魂是物质的,也是理性的。人的灵魂是物质的,也是时间诶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服从理性。一切事变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前定的,因此人应该听天由命,顺受一切。他们把心理活动分为两类,认识和情感。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节 古代后期西方医学与有关心理学的生理基础知识 1.亚历山大城学派:代表人物为埃拉西斯托拉特和赫洛菲尔,最先知道了神经的功能,认为闹事心理的器官。 2.格林:
1)目的论的世界观:是一个近乎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认为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于神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信奉目的论,认为人体的结构如此巧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
2)对心理的生理知识的贡献:脑是心的器官,并对脑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心理的功能有两类,一是理性灵魂的功能(器官是脑),二是非理性灵魂的功能(略与情感相当)。对于心身关系,认为心理
和生理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心理不正常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
第三节 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
1.奥古斯丁-最有影响的教父: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都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力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
他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心是存在的。我“思”所以我“心”在。对心身关系,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自觉的记忆、理智、意志。其中意志活动是最重要的,它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之中,意志是心理活动的根本,其余只是意志的表现。
2.经典哲学的高峰-阿奎那:他的思想是为罗马教会服务的。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提升自己的等级是有罪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必须服从教会。他说,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一切世俗的君王都要象诸侯一样服从他。 3.13-14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
1)罗杰尔.培根:是法兰西斯科教派的僧侣,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它的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抽象思维必须根据经验,强调依靠实验和数学研究自然。他认为经验有两种,一种依赖外部感官,可以得到自然界的知识;另一种依赖内部或灵感由后者可以得到关于精神的事情和一切关于人的“神秘的知识”。
2)邓斯.斯各脱:引援上帝意志绝对自由来反对神学。
3)威廉.奥卡姆:他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并主张教会只应管理宗教信仰的事,而且主张回到基督教的简单信仰和民主的组织,不要神学。
第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一)——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是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地理发现和技术发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绝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人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做舆论准备,因此“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一次文化运动,站在这场运动前例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
二.人文主义运动: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斐微斯通过寓言作品——人的神话,热情歌颂人的力量。他说人虽然是神定的,但人同神一样具有无限的能力,人甚至还是惊慕和赞美的对象。
三.新兴科学及其与宗教的斗争:波兰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恢复了古代希腊人的太阳中心说,是近代科学冲破中世纪封锁的开始德国的约翰.开普勒是首先开始将归纳法和数学结合运用的人。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应应数学和实验方法法现动力的基本规律,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用改造的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正确。意大利杰出的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提出
了唯物主义的天文学思想。
第二节 进步思想家及其心理学的见解
一、达芬奇:提出人眼对远近物体的知觉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线条透视;节目透视;空气透视;移动透视;双眼视察。
二、特来西奥:在罗马长期研究自然科学,他认为一切只是都来自感觉,应该用实验去研究自然界。几何也是根据经验的。人有两种灵魂,一种事实物质的,是细微的精气,另一种是非物质的,不死的。 三、璜.路易斯.佩维斯:强调感性经验,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第四章近代西方心理学(二)——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
第一节 法国和荷兰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笛卡尔
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在政治上主张温和的改良而不是革命。
一、唯理论:他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他虽然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但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他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时间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 二、心物二元论:他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其中绝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必须依赖上帝才能存在。 三、心神交感论:这是他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松果腺是身心交感的部
位,是灵魂驻体的办事处。
四、反射论:他相当明确的勾画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轮廓。在心理学史上他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第一人。
五、论情绪:分为6中原始情绪,为: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
第三节 马勒伯朗士
一、逢会论:18世纪荷兰的格林克斯提出逢会论(偶因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人体的作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马勒伯朗士也持相同的观点。
二、复合感觉: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的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如对于物体的远近、大小,不是由于直接看见,而是由于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相结合。这种结合时立刻的,意识不到的,所以称其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
第四节 斯宾诺莎
一、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自因说: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他成为上帝的实体。所谓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世界,即是说,它没有什么超人的意志,只是按自然的规律在运动。这个自然界的实体,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 人只能认识自然界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即心与物。 二、唯理论与“伦理学”一书:书中他将知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感
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性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
三、心身平行论:思维(心灵)和广延(物质)二者是互相平行的,去不能相互决定。
四、论联想和情感:认为情绪分两种,一类是心的主动状态,一类是心的被动状态。
第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三)——17世纪的英国和德国
第一节 英国的社会背景
一、新贵族的产生
二、培根新工具的提出:1620年,他出版了“新工具”一书,提出要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及控制自然,认为人类应将着眼点放在自然方面,认识的任务是研究自然,认识的目的是控制自然。他曾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名言。他相信两种灵魂说,认为两种灵魂一种是感性灵魂,一种是理性灵魂。
第二节 霍布斯
1.机械唯物论:世界是由具有广泛和各种形状的物体构成,物体的特性只是有数量上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物体的重要特点是它的广延和形状。
2.论人性:人生来就是自私的,都是要压迫他人,提高自己。 3.论感觉与梦境:发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他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感觉过程更加强烈的运动淹没,因此平时显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
觉运动不存在了,残余运动才显现出来而成为梦境。
4.联想主义的萌芽:认为联想是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生时间上的接近。联想分两种,一种是无指导的、无计划的、非恒久的,另一种是有个欲望或计划节制的。后人把前者称为自由联想。联想是由人的情感和冲动决定的。
第三节 洛克
一、经验论:1690年出版“人类悟性论”,书中反驳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宣传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他反对当时传统的“固有观念”。以为人不存在未有经验之先就意识到固有观念或固有原理。 二、感觉与反省两元说: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是指个人出生后的阅历。他以为人心在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最初没有字,一切字都是由经验印上去的。经验的另一个材料的来源即反省。一切观念分为简单的与复杂的两类。又称反省为内感官。他的经验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他在认识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将反省看作是认识的一个来源,无疑与当时的机械论观念有关。
三、外物的原始性与次起性:他把外物的性质区分为原始性和次起行,如广延、形状、体积、动静、不可入性,数目等是原始性;外物由于其原始性的种类与程度不同而产生色、声、香、等感觉的能力是次起性。
四、联想主义的开始:最先使用“联想”者一词。
第四节 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五节 莱布尼茨
德国的第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一、唯理论:认为天赋观念并不是生来就是明白与清楚地。它需要经过一段发展的过程,即需将人们心目中潜在的普遍知识,逐渐地展开,才能成为一种清晰的观念。人心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经过加工,才能渐次成为一座雕像。他认为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理性真理,一种是事实真理。
二、单子论:单子有无数等级,从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单子是上帝,上帝也是原初单子,由他发射出一切其他单子。人的构造与世界相似,是由身体中的最低到最高的单子构成,人身的最高单子是人的灵魂。
三、预定和谐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创造时,已经把每一个单子造得在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单子的状态。他说“灵魂遵从自己的规律,而身体也遵从它自己的规律;并且由于一切实体(单子)间的预定和谐,灵魂与身体彼此互相符合,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世界的代表象”,即神在创造单子的时候,就已经保证了他们的一致与和谐;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他用“预定和谐说”来说明心与身的关系。
四、论微觉与统觉:他把最不明白的观念成为微觉,最明白的叫统觉。认为微觉是明白性等于零,或几乎等于零的观念。
第六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四)——18世纪的英国
第一节 英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贝克莱
贝克莱是近代想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一.存在就是被知觉:这是贝克莱的名言,他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被感知之物,而感知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方面。特别是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区别。他说不仅“第一性的质”,如色、声、味等是主观的,就是第二性的质如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也是主观的。
二.空间知觉的经验论:贝克莱用联想主义方法,用经验论处理空间的知觉。
三.总的来说,贝克莱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空间知觉,没有太大的错误,而且是对以往古人见解的很好整理和总结。
第三节 休谟
一、不可知论:他是18世纪英国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继承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管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现象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 二、联想主义: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是指休谟用联想注意的分析方法处理心里现象,他的联想主义来自洛克,但休谟比较露骨地表现出唯心主义的特点。
三、休谟认为联想主义的条件包括:1相似性;2时地接近;3因果关系。但后来他又排除了因果关系。
第四节 哈特利
大卫.哈特利是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强调心理对生理的依存性,彼成为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 一、振东说:哈特利认为,神经不是空管而是实体组织,神经能传导是因为它能振动。振动式上下波动,本身垂直运动而作向前推进的纵波运动。这种振动传到脑,人就产生感觉。振动由脑再传到肌肉,人就发生动作。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式由外物引起的神经振动,引起之后会在闹钟继续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越来越微细就叫微振。他反对洛克的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二、系统的联想主义:哈特利认为三大联想规律可以归结为一个观念,即接近律。他用神经振动结合四联想的生理基础。
三、三条次级联想律:1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2原有的意识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变成了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3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系的其他观念。
第五节 苏格兰学派
一、兴起的背景
苏格兰学派为维护宗教而反对贝克莱和休谟的哲学思想。苏格兰学派又叫常识学派,它强调许多问题的认识可以凭常识。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强调心的主动性,认识习惯、经验都是外加的原因。 二、代表人物:里德与斯图亚特
里德主张常识是上帝赋予一切人的本能,比一切哲学都可靠。他的书“论人的理智才能”和“论人的活动才能”列举了许多活动才能
和理智才能,所以他的心理学是才能心理学。
三、心的主动论:因为贝克莱和休谟都是从心理的联想主义出发,苏格兰学派因此也反对联想主义,强调心的主动性,相信才能心理学。
第七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18世纪的法国 第一节 法国当时哲学和社会思想代表
一、孟德斯鸠: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1748年出版了“论发的精神”。认为社会生活服从自然规律,而不是服从什么天命。他是近代“地理学派”的倡导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政体和法律受本国土壤和气候决定,虽然不正确,但他试图用自然的理论说明社会的发展,抛弃以自然的原因来解释。
二、拉美特利:他的书“人是机器”,认为人是机器,根本不需要什么灵魂。
三、狄德罗:是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意识的典型代表,在当时是最具有辩证法因素的。
四、爱尔维修:认为心理活动来源于外部客观世界,感觉能力是最高级组织的物质的反映。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即使教育万能论者也是感觉主义者。教育万能论是一种对教育的见解、主张和看法。
五、卢梭(民约论、主情说、儿童教育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直接影响法国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这部书对中国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也起到见解的作用。他还主张进行自然教育,主张培养孩子走向自然。。应该给孩子以自然的教育,避免受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孔狄亚克
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认为心理过程是感觉的变相。
一、感觉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知识和一切能力都来自感官。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与感觉主义的心理学有区别。前者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后者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只是感觉的变相。感觉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相信人的认识都是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主义者贯彻了唯物主义,但在对待心理现象时,把心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复杂现象一概理解为感觉的变相。
二、感觉论及其影响:他的“感觉论”这部书,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联想主义者。主张感觉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觉转变而出,放弃了洛克所谓反省作为知识的另一涟源这一理论。
第三节 两个早期的生理心理学者
一、博内(身心平衡论、感觉分工说)
是瑞士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用神经的运动来说明心理过程,他不认为感觉是神经的直接结果而认为是那个运动不可分割的后事。他的神经特殊纤维说又叫感官分工说。就是主张不同的感官适应不同的物质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 二、卡布尼斯(神经阶层说,内部感觉)
他提出的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只是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他还提出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不是洛克认为的由内部感官德反省所得,而是指在人的全部意识之中代表内脏、肌肉和膜等的状态的感觉,即后来所说的机体和本受感觉。
第八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18世纪的德国
第一节 德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
一、政治、经济上的落后 二、学术、思想上的保守 三、经院主义的教育 四、辩证法的因素 五、犯经验论的倾向
第二节 伏尔伏
他是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的继承人,也是抗的以前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权威。他重视理性,而且是第一个用心理学这个名词写书的人。曾与1721年演讲过“中国人的实践哲学”。很推崇孔子。孔子看重人的实际生活和行为规范,而不看重鬼神。认为孔子看重提倡的道德是没有启示的宗教。他有两本心理方面的著作,“经验心理学”和“理论心理学”。
一、身心平行论:他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目的论,主张二元论的身心平行。继承和发展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主张有两种单子,一种是心的单子,即灵魂,一种是物质的单子,即物质的原子。
二、唯理论:在认识上是唯理论者,所以反对洛克的经验论,不认为人心最初是一块白板,而相信人有固有观念,固有的理智和固有的道德。
三、才能说:他系统化了才能心理学,才能心理学也称官能心理学。他是才能心理学的创始者。把人的才能分为认识才能和动求才能两大类。认识才能又包括感觉、想象、记忆、注意、悟性、理性等才能。悟性才能是指确立、区别、判断一个概念的能力,这些都是属于悟性才能从事的活动,而理性是指运用概念推断而达到结论。
第三节 提顿斯
是18世纪德国哲学和心理学相当重要的人物。他是二元论者,相信有物质(包括身体),也有灵魂。认为物质与灵魂的真正性质是不可知的,我们只可以认识他们的现象。 一、内省法
1内省的含义及系统化:是指对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要在不同的情景中观察经验的变化,也要在同一情景中重复观察心理经验。这种观察要进行比较,记忆分析,并抽出共同因素。 2内醒的可能性:有人认为内省是不可能的,以为主观心理现象不想客观现象那样可以允许人在一旁观察而不妨碍他进行。他认为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的此时此刻仅限观察,而是指对心理现象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这样的内省过程不会妨碍心理现象的进行。
3心理三分法:他把人的心理过称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
第四节 康德
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调和科学和宗教,但他的哲学基本精神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康德
认为统一的客观世界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者周建安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此岸时间诶不能到达彼岸世界。人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
二、时空知觉先验论:康德的空间超验论引起空间知觉的天生说。康德对于空间这样认为:人不能设想无空间之物,也不能设想无物之空间,所以空间是心所固有的。
三、对心理学的影响:康德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在对于我们自己的经验进行观察时,经验已经起了变化。这样我们就不能观察我们的意识,而将新的内容引进了意识。所观察的对象因被观察而改变。因此,检验的心理学应该根据对别人的观察而不是最自己的观察。还认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而心理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用数学。所以他的看法很片面。康德使心理学三分法流行。理由是:认识、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
第九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七)——19世纪初期的苏格兰学派及联想
主义
第一节 苏格兰学派的影响
苏格兰学派又叫常识学派,创始人是里德
第二节 骨相学与苏格兰学派
骨相学的论点:
1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总之,从头骨的形状判断脑子的情况。
2心可以分为若干才能。这些心理才能是参照苏格兰学派所列的才能项目而定的。
3每个才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一共有37中才能,脑子也有37个区,每个才能和脑的特定位置相应。
骨相学不科学,但影响和广泛,一是学理上尚不清楚与心理的具体对应关系;一是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对人的能力的评价问题。
第三节 法国的饭联想主义的倾向
反联想主义是指反对联想学派关于一切认识皆来自感觉,从而得到观念和印象,并联合成心理的这种思想。比兰、拉娄米杰、德特雷西为代表。德特雷西认为心有主动反映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外物的作用。
第四节 布朗
一、两种引示:布朗认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这是心的主动作用,不是观念间有什么粘合力。他认为人有两种经验:简单引示(一般人所谓的联想)和关系引示(相当于马克博朗士的自然判断)。只有心才具有主动性,才能引起另一个观念。还有次提出了“心理化学”的见解。认为由“引示”而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融合。就是说,它具有与构成他的成分不同的性质。他把这种作用称作“心的自发化学”。
二、九条联想副律:1持久;2生动;3频率;4新进;5迭代;6体质差异;7情绪状态;8生理状态;9思维习惯。 三、肌肉感觉的作用
第五节 詹姆士.密尔
他的心理学没有苏格兰学派的特点,缺继承了 英吉利联想主义的传统,并把联想主义推向到极端,成为一个彻底的联想主义者。他认为联想只是观念机械的结合。无论多么复杂的观念,都是由几个简单观念生成分层观念,再由集中多层次观念机械地拼凑起来的。 第十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八)——19世纪初期的德国心理学
第一节 影响心理学的几种思想
一、谢林“自然哲学”的影响:现象是宇宙精神的存在和自我意识的某些特定的形式。自然界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更高阶段的发展(自乘)则意味着以无意识的东西向着有意识的东西的逐步转化。
二、英国联想主义的影响: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心理学派别。都强调人类的经验,并都认为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联想。
三、弗里斯的影响:灵魂不可知的说法,强调心里在一切发展阶段都是同一的、主动的。
第二节 赫尔巴特
最早强调教育依据心理学的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心理学的任务则在于研究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机制。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最先将心理学和哲学、生理学分开。 一、实子论:他崇奉形而上学,即哲学,也叫实子论。世界由许多实子构成,每个实子都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可消灭的。实子互相干扰就产生保存自己状态与地位的运动。
二、融合与纠葛: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属于不同
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杂凑在 一起,为纠葛。
三、观念的相合与相排:观念具有相合想排的力量。时时刻刻占据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允许与它自己可以调和的观念出现在意识之中,而将与其不调和的观念抑制下去,排斥出去。这样,意识就产生了重心、边缘、与界限,被排斥的观念就在意识之外了,提出了“意识阈限”的概念。
四、意识阈限概念:一个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及时“意识阈限”。
五、统觉团: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他变得明白,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固有集团,即使统觉团。它的规律是: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
六、理智主义的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都是观念,即都是理智的认识过程。主张心理学不要讲心生理,也不需要实验,但却对观念的力量做了一些假定,立了数学公式,以计算观念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本尼克
反对一切先验论。不信奉固有观念,而推崇洛克的认识论。认为心理学史自然科学,必须要考察实际经验并寻其原因的方法进行研究,但不同意借助数学或生理学。
一、原始本能说:反对才能心理学,认为人生来不存在知觉、记忆这类材料,只有原始才能,即简单的感觉才能和运动才能。
二、痕迹说:认为心不是一大群的观念,而是一大群的冲动,这些冲动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后留下痕迹。
第四节 洛采
一、他的“医学心理学”可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书。
二、部位标记说:外部刺激虽然具有空间的关系,但人直接得到的却只是特殊感觉而不是空间形式。全身的所有部位都有这样的标记。由于肢体屡屡移动,最终这些标记就结合成了有一个空间体系。视觉也存在着标记。视网膜的不同点被刺激会产生不同的眼球运动。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九)——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
第一节 19世纪早期生理学在德国的发展
郝勒被称为现代生理学之父
第二节 缪勒
一、康德主义
二、神经特殊能力说:在1862年在他的“视感官的比较生理”提出神经特殊能力说。认为人的各种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对光反应,耳只对声音产生反应,而舌只能反应味觉等,他们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各种感官只有一种适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条件下,其他刺激有时也会引起某个感官的活动,但只能使此感官发生惯有的特殊的感觉。
第三节 韦伯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将实验方法与数学测定法结合起来对感觉进行了研究。我们说实验心理学开始于冯特,但应该说实验心理学由韦伯开始。
而得到数量化结果。他长于写文章,他写了“心理学原理”中有句名言: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一、记忆研究:接近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他创造性的用实验法对记忆过程进行数量化分析。无意义音节是用两个声母夹一个韵母组成。在测量方法上一般用背,也叫重读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的贡献只有有三方面:
1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2对记忆保持的研究;3对联想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
遗忘曲线: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画成的曲线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缺点:
1只有定量分析,而无定性分析;2实验脱离实际;3把记忆当成是机械重复的结果,而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一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二、其他研究:1867年设计了“填字测验”作为测验儿童智力之用。
第三节 C.E缪勒
他对心理学实验方法很有贡献。他发现被试对无意义音节往往是尽可能想办法去加工组织,或附加某种意义去帮助记忆,并且记忆的目的(决心)或心理学准备(定势:以前的心理活动对以后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对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节 屈尔佩
第一节 符茨堡学派的工作
1894年屈尔佩转到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指导下建立了一
二著名的主张无意识想象的符茨堡学派。属于这个学派的有瓦特、科夫卡等人。其做的重要研究有: 1马尔比的判断研究;
2瓦特对于简单的思维实验:要求被试从大类想出小类(从鸟想到雁)或相反,从全部想出部分(从树想到枝)或相反等等。
3彪勒提出纯粹思想的学说,即有个即不是感觉、意向、也不是感情,总之,不是以前内容心理学者所列举的心理元素的思想,简称为“无意向思维”。
二、二部心理学的提出:屈尔佩原是冯特内容心理学者,但由于发现了关于定势、意识态度、无意识思维想象,他逐渐与德国技能主义心理学者布伦塔诺相接近,提出“二部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两项,即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
第十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十二)——实验心理学成立时期的西欧
机能心理学
机能主义包括:1是德英两国早期机能主义,主张研究心理接那个而不是心理内容;2是后来作为美国心理学总倾向的机能主义,特别注重心理的适应能力;3是机能主义做诶鲜明旗帜,与构造主义对立的心理学派,即芝加哥学派。 第一节 布伦塔诺
一、生平及其影响:是德国近代著名心理学家,是德国最早的机能心理学家。与冯特同时代,主张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内容而是研究心理活动(意动)
二、作为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活动或意动、作为。他将心理活动基本分为三类:1表象的活动(感觉、表象);2判断的活动(如知觉、认识、回忆);3爱憎的活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布伦塔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活动,活动是经验的,它难以用实验法莱分析研究,所以心理学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应该是内省,即自我观察,把经验回忆起来并加以观察,因此研究不一定要在实验室里进行。
心理现象有两个方面:内容和作为。在实验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心理内容,但不容易就见到心理作为,所以布伦塔诺和其他经验派的心理学者认为心理对象是心理内容,这是受实验法限制的结果。
第二节 是通普夫
他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是关于乐音和音乐的问题,重要的著作有“乐音心理学”和“对声学与音乐科学的贡献。他反对赫尔姆兹关于音乐和谐的学说,认为和谐不是由于两音乐间没有升沉现象,而是由于而应同时发生,一听就有单一性(融合),这个单一性使人愉快,是和谐的原因。
第三节 英国的机能心理学
一、瓦德
是英国剑桥大学一位在职很久的教授,英国最早的机能心理学家。观点最初见于第九版“英国百科全书”(1886)的心理学条目,曾被认为是联想主义的终结。
二、斯托特:不重视实验法,认为只有内省法才是心理学的根本方法。他把心理区分为心理过程(作为)与心理内容。他的意动说很引人注意,他的意动就是指欲求、欲望或意志。
第四节 法国的机能心理学
一、里博:是法国的心理学创始人之一。1875年他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这个杂志发表了好多论文。1889年曾担任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主席。在“记忆的疾病”一书中提出,记忆的逐步丧失尊学的规律是:从不稳定的近事记忆向稳定的远事记忆发展。这一记忆丧失规律被称为里博定律。
二、比奈:法国的实验心理学家及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于1895年创办了法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刊”1903年发表的“智力的实验研究”对问题的解决等共30个难度不同的试题,用以区分判断、理解、推理的能力。编成的这组测验称之为“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08年修改后应用年龄由3岁到16岁。1911年又修改了一次,到18岁。
三、夏尔科是19世纪著名的神经病专家。1887年他开始用催眠术治疗歇斯底里症由于催眠现象和歇斯底里症候有些相似,他认为可催眠性是歇斯底里的特点。实际上是由于人的可受暗示性。
四、雅内:1892年出版了“歇斯底里病人的心理状态”认为歇斯底里是一种人格的分裂原因是意识力量不够,智能集中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上。另一类心理神经症-神经衰弱的病人的人格没有分裂,但,但他们有过度的怀疑、无力的恐怖和冲动、强迫等症状。这种病人也
是由于意识力量不够,所以不能控制他的思想,不能认清他所处的环境。
第十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十三)——美国心理学的兴起
第一节 美国社会背景与美国心理学的基本倾向
今天美国已经取代西欧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基地。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后来又在法国、荷兰、英国、德国发展,最后则从欧洲大陆转向美国。这种发展中心的转移时心理学史上一个有趣的和不容忽视的现象。19世界下半页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德国兴起后,美国的心理学先驱詹姆士虽然失踪没有放弃对心理学的哲学思考,但从一开始都认识到实验生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并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转述了赫尔姆兹和冯特学派的实验成果。赫尔姆兹曾在1878-1880年到德国学习,是冯特创立实验室时期赴德国学习的第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回国后成为热心传播实验心理学的学者。卡特尔对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霍尔1883年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创立者,他曾邀请佛洛依德和荣格在20世纪初到美国讲学,由他们把精神分析的观点直接传播到美国。
而美国的心理学步步朝着机能主义方向走,简单来说,这个机能主义注重心理现象在人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注重个人间的心理能力的差异。1这个方向是美国人对环境的成败特别关心的缘故。当时美国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种种有利的条件,发展迅速,已进入垄断阶段,人们信奉实用主义哲学,注重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
强调一种个人的竞争以及自己如何应付环境并取得成功,所谓“有用的就是真理”,而无视客观现实和客观真理。实用主义也就成了美国心理学主张机能主义总倾向的哲学基础。同时,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进化的动力,这个理论也助长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倾向,并成为这种心理学倾向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第二节 詹姆士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新心理学的先锋和前辈,有人甚至认为他是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这本书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构成一个结构完整的心理学体系,而是因为它体现了美国心理学家在此后一个阶段的研究倾向和理论思想倾向。他的观点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倾向。
一、意识流:他认为心理生活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流动着,变化着,像一条溪流一样。他认为人的意识基本上是连续不断地,一般所讲的感觉、知觉表象等只是其中的“实体状态”,好像它们可以分开,其实在这些实体状态之间还有“过渡状态”把它们连成一片。这就是所谓“意识流”或“思想流”。 二、意识的基本特性:
1意识是个体私有的,意识是人各不同的。
2意识是变化的,新的经验不断增加,意识也不断积累。 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是一个进行的过程。 4意识必须有对象。
5意识是由选择的。
三、情绪说:詹姆士把情绪分为粗糙的情绪和细致的情绪。前者指身体反应强烈的情绪,如:愤怒、恐惧、憎恶;后者指身体反应细致但不强烈的情绪,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通畅认为情绪在生理表现之前,如我们遇到一只熊,先觉得害怕后逃跑。詹姆士的看法则截然相反,他认为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结果,任何情绪不过是身体中生理变化的反射产物。不仅身体的反应在情绪出现之前,而且是身体发生变化时的感受,才是情绪。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是;情绪不过来自骨骼肌、内脏和其他一些器官的一阵感受印象在意识中的表现。 四、詹姆士对美国心理学的广泛影响:两种记忆学说
1才能心理学的记忆说,认为记忆是一种最基本的记忆能力,记忆是可以培养增进的。
2联想说认为记忆是一种脑内基础物质再度兴奋地过程,它是通过联想的作用引起的因此通过联想能使过去的经验在脑内复现。
詹姆士提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看法,他认为,保持能力是大脑结构的一般特性,它不仅依个人的脑的结构,而且取决于特定的脑神经通道的运用。
第三节 霍尔
他不但是美国正规实验室的创建者,而且也是美国第一届心理学会主席。他于1881年到约翰斯.霍普金大学教授心理学,于1883年在那里创设心理实验室。1887年霍尔创办了美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杂志”。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是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
心理学领域。1904年的重要著作“青春期”是系统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的第一步著作。他的“复演说”则使人开始认识到“未成熟期”不仅可以从尚未成人的意义上去理解,而且这也是一个可塑时期,是带有沿着某些方向发展的心理倾向的时期,教育的有效性要看是否能充分利用这一可塑性,促进人的心理的正常发展。他是最早介绍心理分析到美国的。
第四节 卡特尔
他的开拓性工作驻澳在实验和心理测验。他不注重内省法,重视用心理测验(测验不需要内省)来观察人间的差异。是在美国首先利用心理测验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家。 第五节 拉德 鲍德温和敏斯特伯格
一、拉德:他编写的教科书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1887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纲要”他的观点为:自我观、机能管、目的观和生物观。
二、鲍德温:明确的应用发展的观念于心理学,他认为人类的种族心理发展阶段与个体的心理发展阶段顺序是大体相同的。主要是把进化论的原理引入心理学并以心理学的“有机选择”修改达尔文的学说。 三、敏斯特伯格:他倡导一种广义的应用心理学和他在实验方面的创见。
第十六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一)——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这两种 对立的名称是1898年利用詹姆士的用语而提出的。
第一节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一、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认为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区别仅在于对待经验的看法上有所不同而已。认为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仅仅在于心理学的经验是从属于个体,而物理学经验则独立于个体之外。他认为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讲简单心理过程(元素)的分类,以及它的生理基础,分析各种复杂心理现行所含有的元素(感觉、意向、感情),心理现象的生理解释,某种心理过程的发展。 二、生理之为心理的对象:采取心身平行论的主张,他以生理来解释心理,本应当肯定生理是心理的原因,心理师生理的结果、产物。但因为害怕别人说他是唯物主者,所以硬不承认生理是心理的原因,而说它的“对当”。
三、实验内省的方法:冯特虽然强调实验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但他只把实验看做是自我观察的一种辅助手段,不仅继承了冯特的基本观点,而且把“内省法”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因此又称为:纯粹内省的心理学。他还将实验和内省结合起来创造了独特的名称“实验内省法”。强调,不要不注意感觉自身,而由感觉去推测是一个或是两个尖物在碰皮肤,否则观察就是注意感觉的意义了。这样就犯了刺激错误。
四、铁钦纳的成绩与局限:他在康奈尔大学35年,培养了许多学生,他的构造心理学原是反对机能强调应用而成立的,因此情调体系的严密,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以及被试的训练有素,这一切使构造心理学派的研究范围越来越窄,方法也越来越难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第二节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
美国人的脾气培育了机能主义,因为美国人的心理倾向总是情调实用。一般认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杜威。
一、杜威: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杜威以反射弧概念为题,反对把心理分析成各个元素,或分解为各个部分的做法。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射弧概念中刺激与反应之间,感觉与运动之间并不存在一条鸿沟,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具有机能的、处理方法上的意义。许多人认为这篇文章是芝加哥机能主义的正式开始。
二、安吉尔: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1907年发表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领域”一文。他的方法是内省或称自我观察,但内省并不限于分析心理现象为元素,也应该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体适应环境上所执行的机能。认为意识是适应环境的机能,因此心理学要研究意识对环境的整个适应功能,包括意识到和没意识到的行。机能主义心理学着重的是心理过程所起的作用。
三、卡尔:是安吉尔的学生和继承人,他的思想代表了机能主义晚期的倾向。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适应性质的心理过程,并非构造派所强调的心理元素。方法上应同时使用自我观察和客观观察的方法。1912年之后为行为主义多取代。
第三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
一、桑代克: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是詹姆士的学生。1898年发表——动物的智慧一书,他的尝试与错误理论即得益于他的动物实验
材料。
二、伍德沃斯:1914年被选为美国的心理学会主席。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包括行为和意识。1918年他出版了——动力心理学一书,认为驱力和机制这两个概念可以解释人的一切活动。机制是指原因通向结果的历程,是指刺激达到反应的具体结构关系。但在机制之外,必须有推动机制的原动力,这就是驱力,驱力是激发机制的内在条件。他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出:W-S-Ow-R-W,其中W代表环境,w代表个体对环境的调整,他对情景和目标的定势。有机体在接受来自环境中的刺激的同时,受过去经验的作用,对环境作出反应。他在现代心理学派别一书中提出,没有一个心理学派不是好的,但没有一个心理学派是够好的。
第十七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二)——行为主义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先声
一、 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应该是观察行为。
二、行为主义长生的心理学基础:
1.在心理学界,从冯特建立实验室后,一直是意识的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极端的构造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实用严格的实验内省方法,分析意识心理的元素,被认为没有实用价值,很不符合当时美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 2.当时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也给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所
说,行为主义者的方法大部分是通过对动物行为和婴儿行为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总之,并非偶然。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913年,代表华生行为主义立场的文章——从行为主义者的眼光看心理学发表了,至此,行为主义公认产生。他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分支,他的理论目标是预测和控制行为。他认为,应该建立一门全新的心理学,完全不用传统的心理学中的名词,如意识、思维、心理状态等。认为心理学应该用刺激和反应,用习惯形成、习惯整合这一类的术语来写。华生把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看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以公式表示为S-R。他贬低神经系统在行为中的作用,特别是大脑的作用。认为神经系统连其中枢在内,只不过在感受器与反应器之间起联络作用而已。
第三节 其他主要的行为主义者
一、霍尔特:他认为,行为就是认识,行为是整体,是特殊反应。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在做什么,即人的完整行为。
二、托尔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自称为行为主义者,有时自称为目的的行为主义者。自始至终强调行为后面的客观目的性。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他提出:B=f(S.A),其中B代表行为的变量,S代表情景变量,A代表其他前因变量,如遗传、前因和经验等。行为是情景和前因的一种函数。他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观察行为,确定这种函数关系。他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中介变量这个概念。他认为至少有两种变量对解释动物行为是有用的,需求
变量和认知变量。
三、魏斯: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生物社会科学。
四、斯金纳:是30年代初期当行为主义复兴时的一个中要人物,他的基本主张如下:
(1)反对建立心理学理论;(2)提倡归纳法;(3)反对进行群体研究;(4)操作条件反射研究;(5)反对心灵主义;(6)对以神经系统的看法:他认为人的行为应当受神经系统的制约,但神经系统的活动并不是心灵或意识的活动。神经系统仍然受环境的制约,行为和神经活动一样都是环境作用的效应;(7)对各种心理现像的看法。 五、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1)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中的个体活动,是有某种明显可见的刺激激发的,形成了典型的S-R序列。后者动物行为的产生不需要外界的刺激来引发,而且行为在先,强化物在后。
(2)前者行为带有主动性、偶然性及创造。后者的行为则带有被动性、预料性。
(3)对神经系统生理的看法的不同。
第十八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三)——完型主义及心理学的场论
第一节 完型主义心理学的前驱
一、完型主义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一个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完型译自德文Gestalt一词,意思是完型或整体,有时音译为格式塔心理学。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美国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反应-刺激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
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代表人物有维特海默、科勒和科夫卡等。勒温则对格式塔心理学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称为拓扑心理学。 二、完型主义的两个特点:强调整体和描述现像。
三、奥国人艾伦菲尔斯在1890年也曾提出所谓的整体性理论。他所提出的行质概念可做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1890年发表沦为,把不能用一般的感觉说明的经验性质称为行质。行质不是感觉的简单的凑合,而是感觉成分之外属于另一种组织形式的新的性质。 四、缪勒的学生鲁宾在1915年发表一篇关于视觉形象的论文,这个研究把视知觉分析为图形和背景而不分析为感觉元素。图形比背景更明显,因为图形是更好的完型。
第二节 完型主义者的工作与理论
一、维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一、完型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是德国的心理学家维特海默。1912年他的关于“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成为完型心理学建立的宣言书。1913年-1917年他受普鲁士科学院邀请,在大西洋的腾涅立夫岛对黑猩猩的智慧进行了研究,写出了人猿的智慧一书。科夫卡的主要著作有完型心理学的原理。
二、他们三人1924年-1935年先后到美国去讲学,历任美国各大学教授。1912年与其他人在德国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在心理学上反对元素的分析,注重整体现象的描写。观点如下:
(1)研究对象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
象,也不反对后者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既研究直接经验也研究行为,所谓直接经验是指一个人直接地真实感知到的一切,他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
(2)研究的方法是经验的观察,他们分析时既自我观察,也客观观察。
(3)主张通过直接经验研究人的意识过程,但他们多为直接经验和冯特很不同。冯特心理学所谓直接经验是指主观感受、主观内容,而完型学派认为是无恶意义及价值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4)排斥了经验的作用,把物理世界看做是现象的客观存在,带有强烈的先验论唯心主义倾向,但他重视整体的观点,重视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却有辩证法的因素。
三、似动现象的研究:维特海默进行似动现像的研究,他研究似动现象,即在什么条件下,不动的东西会被看成是动的东西。他在暗室用灯光把两条直线先后投影在黑色的屏幕上,这两条直线或是平行,或是在一端相接成为一定角度。当两条直线先后出现的时间间隔较长,如为1秒时(在1/5秒以上),被试看到的是两条静止的直线先后出现。当这一时间间隔缩短为1/15秒时,被试就会清楚地看到一条静直线向着另一条直线移动。这中似动现象维特海默称之为“斐一现象”。他认为似动自身是一个现象,是一种格式塔完型,而不是由若干个不动的感觉元素拼合而成的。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
四、反对捆束假设和恒定假设:捆束假设指一种心理学的立论前提,
它把意识或行为看做是由多个元素累加起来,成为一捆一束,而元素之间毫无内在联系。恒定假设认为外界刺激与心理反应之间具有固定的一对一的联系。
五、知觉的组织作用: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2)临近原则;(3)类似原则;(4)闭合原则;(5)公共命运原则;(6)完型趋向性或良好完型原则。
六、顿悟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不存在任何智慧的活动,而盲目的尝试或活动的效果对错误动作的消除,以及对正确动作的选择与巩固,则是学习的基本规律。顿悟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领会其情景的智慧活动,即动物在行动之前对于其行动的结果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发现了情况中的格式塔,使原来无关的物体和情景发生了关系。其实尝试错误与顿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过程,而是相互补充的过程。一般的学习都会有尝试过程,只是在少数情况下才能不必尝试而得到成功。学习往往经过尝试错误阶段而得到顿悟。尝试错误是一种分析性的对新经验的获得,顿悟则是综合的对以往经验的运用,可以相互补充。
第三节 勒温的心理学及其场论
一、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勒温曾就读于慕尼黑及柏林大学,1945年去麻省理工学院主持集体动力学研究工作。
(1)他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动力场中发生的,人的行为由场决定。心理动力场主要由于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组成。所以心理环境是指对心理事件实际发生
影响的环境,不是单纯的地理环境。
(2)心理学主要研究行为,行为只是由场决定的不随过去或将来而改变。行为所规定的公式为: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即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随人和环境二因素而改变,人的行为时行为者本人和和他所处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函数,环境不是指客观环境而是指心理环境。 二、勒温的影响:
1.蔡格尼克的研究:工作完成使需要引起的紧张消除,而工作被中断则使紧张紧张持续,因心理老惦记着。
2.里皮特与怀特的研究:民主的领导方式好,在民主的领袖领导下的工作效率要比其他两组优惠的多。
第十九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及相关学派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历史过程:19世纪,精神病学中有两种思想派别,肉体派和精神派。肉体派认为,脑器官的阻滞是行为异常的原因。精神派则主张,从精神或心理方面寻找原因。 二、基本概念:
1、无意识:佛洛依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他只表现为外表行为,无意识部分是不被人意识的,他包括人的原始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 2、抵抗与压抑:被压抑的欲望因为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他们使意
识自我产生焦虑、羞耻和罪恶感。所以意识的自我药予以抵抗、压抑。 3、自我、本我和超我:佛洛依德的人的心理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本我,相当于前面提到的无意识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自我既了解社会现实原则,也了解本我的渴求。它的任务是参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超我是自我分出来的。它代表社会规范的内化。自我受本我力量的驱使,千方百计伺机满足本我的渴求,但受社会道德规范习俗的制约,慢慢内化为良心、道德观、价值观,控制自身的行为的观念,这即是超我。
4、情绪:佛洛依德认为,儿童起初是自恋的,不集中指向任何外在的爱情对象,但后来,大约在5岁后,儿童将性动机集结于某人或某些人身上。这种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压抑,站在男孩子就成了恋母仇父的情节(伊跌帕斯情结),在女孩形成了恋父仇母的情节。 5、升华:当本我的幼年性欲找不到满足的出路时,有些正常人,尤其是那些有天才的人,就会朝好的方向转化,如转向艺术、科学、文学等方面,通过人类高尚的文化活动,使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心理能力得到移用,这就是升华。
6、移情:是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病人接受治疗后,就会对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与医生有关之事,似乎比他自己的事还重要。
7、弗洛伊德的影响与局限:
(1)弗洛伊德的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虽然没有严格的科学性,但人们从他的医学实践中似乎直接地感到其体系中有某种合理的
东西。他的理论与方法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无意识的动机作用以及儿童期的经验对人的心理与人格的影响,由于佛洛依德的强调和重视,才被世人多认识。
(3)他的理论对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启迪和促进。
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一、补偿作用:他认为人的自卑感是行为原始的决定因素。我们之中的每个人在早期生活中,都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弱点。这种意识使人产生一种自卑的情节,这种情节使人去补偿产生过分的补偿。 二、生活风格:他认为人的崇高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同。事实上每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
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个人无意识与机体无意识:荣格也承认无意识过程,他认为人的无意识过程和意识的自我相冲突。无意识有两个层次或部分。紧接意思下面的一层是个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下面是集体无意识。这个最深的意识层次是个体所不知的。它包含着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
二、基本类型——内倾和外倾:荣格认为个体的体系有两个基本的朝向或态度,一种是向外朝向客观世界的外倾朝向,一种是向内朝向主观世界的内倾朝向。
第四节 新精神分析学派
一、霍尼:他认为儿童性格结构决定于家庭化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 二、沙利文: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形成人格。 三、卡丁那:强调同一文化模式对塑造基本人格的作用。 第五节 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
一、策动心理学也称为志力心理学或目的心理学,麦独孤是第一个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科学的人。
二、他认为,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类本能或行动倾向恰当的清单。提出了12种本能,即求食、拒绝、求知、退避、斗争、求偶、慈幼、合群、自张、自抑、建造及积蓄本能。
三、情绪和情操:他认为另外有一种改变本能的方式,即几种本能的情绪核心以一事物为对象结合起来,形成情操。情操是情绪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他们往往在人的行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十章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季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提出
一、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智慧的本质——适应:皮亚杰认为智慧就是适应,而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基本概念。 2、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1)基本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过程。 (2)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智慧阶段(出生-2岁);前
正在阅读:
心理学史简编笔记03-21
android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要点03-03
2018继续教育满分题库-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升级06-10
春季高考是单招吗03-29
工业和信息化局最新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范文04-20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11-24
高一生物2教案09-04
我是环保小卫士作文300字07-10
售后服务承诺10-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简编
- 心理学
-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