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更新时间:2024-07-03 03:03:01 阅读量:1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摘要:中国道路是我们党在自觉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是党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原因。我们党具有促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高度自觉性,并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不动摇。

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道路

党的光辉历程与“中国道路”是融为一体的。抚今追昔,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可以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质上是我们党自觉应用唯物史观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笔者拟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谈些认识。

一、中国道路是我们党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中国道路是对中国变化发展伟大历程的描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满目疮痍,几乎没有重工业,轻工业只有少数纺织厂,连铁钉、火柴、煤油都挂上了“洋”字。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粮食总产量仅为2250多亿斤,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国内生产总值(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6%,欧洲12国的18.6%,西欧诸国的17.1%,拉丁美洲的56.6%,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4%;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

文盲,人均寿命只有35岁。而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到“十一五”期间,居世界的位次从2005年的第5位提升到2007年的第3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650美元。从1952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7.8%左右。目前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岁。、创造这些经济“奇迹”的过程,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道路”。

(二)中国奇迹绝不是“西化”思想指导的结果。有人认为,分析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华盛顿共识”是可利用的分析框架。贯彻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华盛顿共识”主张私有化、市场自由化和政府非调控化。按照这种观点,必定要求中国推进私有化,对中国学界影响颇大的美国未来学家约瑟夫·奈就持这种观点。他承认“中国奇迹”,但是当有人问:“你认为所有的国企都应该私有化吗?”他说:“是的”。我们知道,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原苏联、东欧,都造成灾难性后果,难道在中国却能创造奇迹?众所周知,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初始就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与搞私有化是根本对立的。因此,中国的奇迹绝不是新自由主义指导的结果。

(三)中国道路是我们党在自觉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道路的形成,是共产党运用马列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促进科学思想变成物质成果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唯物史观。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就是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从本质上说,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二、坚持唯物史观是党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们很有必要重温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要点,加深领会我们党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存在客观规律。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序言中,精辟论述了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或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等唯物史观基本范畴及其辩证关系,阐释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形态已经历的几个时代和发展趋势。他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又强调,“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不断验证唯物史观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紧接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客观历史规律进行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

(二)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我们有必要重温唯物史观极为重要的基本观点:“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

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当时的形式必然总是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关系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发现最隐蔽的秘密,发现隐藏着的基础。”这里,“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指的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或简称所有制。《资本论》正是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这个最隐蔽的经济基础,才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真面目和发展趋势。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形成“中国道路”,最根本原因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推翻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私有制统治地位,创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的最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所有制基础。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深刻地指出,“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就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夺取政权后强调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国形式)的重要性,正是贯彻了唯物史观的这些重要观点。

(四)市场关系是一种社会分工制度。唯物史观的生产关系范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专指所有制,后者则包括所有制和社会分

工制度两层社会关系。所有制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排他性占有关系,社会分工制度则是人们之间的生产分工关系。马克思揭示出,作为市场社会分工制度的一般商品流通或市场关系,总是与一定历史形式的所有制结合而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比以往的经济形态有较高的生产力,并不是私有制本身的功劳,而是因为“资本家利用的,是整个社会分工制度的优点”。我们党正是通过总结经济实践的经验,充分认识到只有利用市场社会分工制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才能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决定扬弃受自然经济观影响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做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抉择。

(五)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或结果。马克思指出,“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现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可见,收入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或“生产条件本身分配”

即所有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我们党通过国家宪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应起来,充分贯彻了唯物史观的这个基本观点。

(六)在历史时代演进中存在着过渡性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形式。马

克思指出,“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就是说,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存在新旧时代融合的过渡性形态;从微观看,也存在过渡性经济形式,并表现出“无数色层”,如资本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就有股份制、合作工厂和英国的小土地“分成制”等新旧因素混合的过渡性经济形式。我们党在领导新中国建设实践中,认识到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支持、引导发展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合作制等经济组织,这正是对唯物史观关于过渡性经济范畴的应用。

(七)社会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关系层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社会生产过程一般的一个历史的规定的形式。而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独特的、历史的和经济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过程,是生产和再生产这些生产关系本身,因而生产和再生产这个过程的承担者,他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和他们的互相关系即他们的一定的经济的社会形式的过程。因为,这种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体,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可见,社会经济结构应包括:(1)生产承担者与自然的关系。(2)一定历史形式的所有制、分配关系意义上人们相互之间的生产关系。(3)在社会生产中的各部门、行业之间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分工协作关系等。这与西方经济学一般把社会经济结构

解释为三次产业的结构和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基本撇开生产关系这个重要层面,有原则区别。目前,我们党在指导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显示出力求把调整经济结构与完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是贯彻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经济结构原理的。

(八)在社会发展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恩格斯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影响历史过程的,还有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上层建筑所起的反作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沿着同一方向、相反方向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起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乃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发挥能动性作用的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矛盾和斗争,则是社会各阶级、阶层发挥各自能动性作用的表现。我们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充分贯彻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存在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

(九)人的经济行为是生产关系人格化的表现。唯物史观认为,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人的行为中,涉及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具有决

定性意义,而个人的经济性质及其行为“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即人的经济行为是生产关系人格化的表现。《资本论》揭示出,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工人是“人格化的劳动时间”、土地所有者是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规定了他们各自的地位和行为角色。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也是人们经济行为推动的结果,我们党强调“不搞私有化”,正是坚信私有制关系的人格化,绝不会推进共同富裕;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人格化的强大力量,才能促进全国人民形成共同理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

(十)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是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劳动者是“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但是,在私有制社会,劳动者处于被统治、被支配和被强制的地位,却不是“主动轮”,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私有者剥削阶级才是支配社会运动机制的“主动轮”。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这个社会机制中的一个主动轮”。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密切联系群众,使劳动者这个历史的创造者成了社会的“主动轮”。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获得成功的强大动力。

从上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可以明白,我们党之所以在实践上取得一系列成功,基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唯物史观的中国化。

三、我们党具有促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高度自觉性

(一)历史证明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我们党自建立起,就强调自身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因而始终自觉应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这从建党初期,就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中充分表现出来。《毛泽东选集》第1卷至第4卷,首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终篇是《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标题使用唯物史观术语具有高度一致性,这充分表明应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是一以贯之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依据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深刻地批判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他指出,是中国人民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中国才“改换了方向”,“最后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蒋介石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唯物史观的中国化的高度自觉性。

(三)我们党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我们党成立后,正是自觉地应用唯物史观,分析旧中国各种所有制的社会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才弄清了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为复杂的阶级关系,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革命战略和策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自觉应用唯物史观,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时期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新变化和新矛盾,在促进新兴的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成长的基础上,坚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迈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崭新历程。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伊始,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就把唯物史观的应用从旧中国推进到新中国。以后毛泽东又反复在全党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领袖的率先垂范,培育了我们党运用历史辩证法处理问题的高度自觉性,这体现在一系列重要指导实践的论述上,例如,关于正确处理工人

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与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两个联盟之间的关系;关于要辩证地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关于分清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处理好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和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等等。除了在这些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自觉运用辩证法,我们党还不断地教育各级干部在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问题时,要努力掌握有轻有重的“两点论”,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全局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战略性与策略性的统一等辩证方法。正是这样不断地推进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才使我们党不断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举国上下在党的领导

下发挥出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具有的自我调节生产关系的优势、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决定的总效率的优势、自主劳动者的优势和共同富裕的优势,并发挥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这激发起新中国“主动轮”的活力,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三)新中国宪法对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做了精辟概括。党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成功经验的理论概括,集中地体现在新中国宪法中。它用唯物史观的话语,叙述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进程、新中国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国家的指导思想和领导核心、国家的根本制度、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根本任务、中国革命和建设与世界人民和世界前途的关系、中国前进的方向等。如果要全面阐释中国道路,最科学的阐释就是我国宪法。为此,我们要树立起高度的宪法意识,坚决批判和依法制止那些违宪行为。捍卫宪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捍卫党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不动摇

(一)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党自觉应用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能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实现,而国内国外各种因素构成的实际生活极为复杂,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会一帆风顺。事实上,我们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曾出现过严重的曲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1927年右倾投降主义和

1934年“左”倾冒险主义的重大错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也出现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但是,党都依靠自身力量,自觉矫正了错误。这是因为,我们党既把唯物史观应用于对待客观世界,也应用于对待主观世界,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和群众路线这三大优良作风。依靠这种优良作风,我们党就始终无私无畏地对待错误,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实事求是地纠正错误。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发展经验时指出,“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说,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这也是我们党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绝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近些年来,中国在出现奇迹的同时,也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涉及生产关系的,有收入差距拉大,老百姓出现“三难”(住房、看病、上学难),经济腐败屡禁不止,股市、房地产市场投机性过度,某些产业被外商控制等。涉及生产力的,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失衡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等。面对这些问题,有人用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的“倒u型”假说来解释,认为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过渡阶段,收入不平等拉大、社会问题增加,合乎规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后,会趋于好转。如果这种观点正确,那么出现上述不良问题,就理所当然了。然而早有经济学家指出,“倒u型”假说缺乏

普遍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支持。还有人则主张用现代资产阶级的抽象公平、正义论来解决问题,这是无济于事的。“恩格斯说的万分正确,平等的概念如果与消灭阶级无关,那就是一种极端愚蠢而荒谬的偏见。”

其实,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不能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新问题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虽有某些可借鉴之处,但总的来说仍然是私有制市场经济观,依然沿袭着《资本论》批判过的萨伊教条、斯密教条、边沁教条和李嘉图教条等老教条,并形成了凯恩斯教条和科斯教条等一些新教条。这种“现代经济学”贯彻唯心史观,以“利己经济人”和“资本主义经济永恒合理”为基本假设,停留在市场流通关系的表层看问题,不能深入到所有制层面或根本回避所有制,因而看不到经济现象与经济本质关系的内在联系,弄不清产生问题的因果关系,也就不能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痼疾,更不用说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了。中国近现代史证明,西方资产阶级理论不能救中国;照搬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也决不会有益于当代中国的发展。

(三)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不动摇。要继续开拓中国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动摇。要坚信唯物史观阐明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原理,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要坚信公有制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完全符合国情;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具

有过渡性经济形态的明显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市场社会分工制度,都具有长期存在并发挥历史作用的客观必然性。其实,前进中出现新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掌握其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因此,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够从问题本身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我们党已经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 (四)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促进公有制与市场分工制度的高效结合。当代中国经济要实现科学发展,须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是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是如何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社会分工制度高效结合。实践表明,现阶段的公有制如果脱离市场分工制度,就会背离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难以发挥出它能最广泛地组织分工协作生产的优越性;而市场社会分工制度固然比自然经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但是它具有自发性,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只有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心,把这种自发性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其有利作用才会得到有效发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固然还需要发展私营经济,但是它实行雇佣劳动,具有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性质。私有制乃是扩大市场经济自发性、扩大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和滋生腐败的温床。只有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下,才能使一定范围的私营经济成为增强民族经济实力的积极因素。如果对它不加控制、规范,只讲“放手、

放胆”发展,势必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维护和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发展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走好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s.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