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

更新时间:2024-01-22 01: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阮光禄焚车

《世说新语》

〖导读〗

一辆精美的马车,在熊熊烈火中的化为灰烬!火光中跳动更多的是世人的吝惜和不解。令人惊讶的不是马车的焚毁,而是焚烧这马车的竟是主人自己!而且焚烧的原因令人不解,就仅仅是因为有人不敢向他借车!这个世界上,又真正有几个人不爱惜美好的物品呢?然而,光禄大夫阮裕就是其中之一。 〖选文〗

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陈留(今属河南)人。后归隐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剡山,曾被征辟为金紫光禄大夫,辞不就。世人仍称其为阮光禄。 剡(shàn):古县名,今浙江嵊县。 〖译文〗

阮光禄在剡县时,曾经有(一辆)很好的车子,向他借车的人阮光禄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很想借(阮光禄的这辆好车)但不敢开口。事后,阮光禄听说了这件事,叹气道:?我有车子,而使别人不敢来借,还要它作什么用??于是把车子烧了。 〖阅读欣赏〗

世上的人们恐怕少有人是不爱珍贵、美好的事物的。也正因此,这

世俗的?珍贵?也引出了怎样的吝啬与多少的恩仇啊!小到物品,大到天下,人人都?爱?、都?想?占有它。试问又有几人能够超脱、能够旷达?一般人自不必说,就连名闻魏晋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在这方面也旷达不了。《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他?既富且贵?,但最可笑的是王戎家有好的李子,却因为惟恐他人得了这种好李的种子去,于是,他竟然在出售李子前先钻去李子的核,使其不能留作种子。对物的珍爱已经近乎卑劣的境地了!然而本文记录的光禄大夫阮裕之爱?好车?却是与他有着天壤之别。在世俗之人眼里,也许他是个十足的?傻瓜?,当有人不敢向他借车时反而扪心自责,最后付之一炬!然而,在阮裕看来,不助人之车是毫无价值的。

震撼世人的阮裕?焚车?之举,是向世俗的我们昭示,世俗追逐的私心

1

私利是多么地可鄙可笑!其实,真正引燃起这把熊熊烈火,倒是那个不好意思开口借车的人,因为他有太多世俗的疑虑。而焚烧的又岂是一辆精美的马车?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借者( )无不皆( )给 意欲借而不敢言( ) ...

阮后闻之( ) 遂焚之(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阮后闻之( ) 遂焚之( ) ..

3.请说出?何以车为?是什么句式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4.如果说阮裕所焚烧的岂只是一辆精美的马车,那么,你认为他真正燃烧起的什么呢?

〖知识卡片〗

古代的官名与人的称谓

古人对人的称谓非常讲究,也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也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称书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爵位等等,也有几个合用来称呼对方的。其中如何称呼又由双方的亲疏关系、感情好恶、尊敬程度等而定。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而且也表示一种尊敬。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而对于武将,则可以称他们的军号,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之;又如孙策为?孙讨逆?,孙桓为?孙安东?等等。

2

2、广陵散绝

《世说新语》

〖导读〗

有了战国时侠客聂政的拼死刺韩,才有了千古名曲《广陵散》;有了嵇康的临刑索弹,才使《广陵散》名声大震;也正有了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的?演义?,又使《广陵散》编谱成了《笑傲江湖》之曲。一曲《广陵散》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不光是因为这首曲子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它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擅长音乐的嵇康赴难刑场,弹奏一曲《广陵散》,慷慨悲壮,哀恸人心,终成?千古绝唱?。在历史的袅袅余音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从容镇定、义无返顾的名士,正在屠刀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选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吾靳固不与④,《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⑤,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⑥。 〖注释〗

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国魏中散大夫,他是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婿,因得罪司马昭而被害。临:面对。成语?如临大敌?的临也是面对的意思。 东市:汉朝在京城长安东市处决罪犯,后来就以?东市?为刑场的名称。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 ③袁孝尼:即袁准,字孝尼,为人忠正。散:为曲类名称 ④靳(jìn)固:吝惜而坚决。 ⑤太学生:魏晋至明清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⑥文王:即司马昭,西晋立国后被尊为文王。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爱惜,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在今天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名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办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阅读欣赏〗

读完此篇短文,我们不能不唏嘘感慨,好一派从容赴死的风度!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雅量篇》中,用极其精练的笔法记录述说了这件事,悲壮仰慕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们读者在为这位名传千古、个性卓然的名士嵇康无

3

辜被害而扼腕叹息时,也不禁被其临刑之前,仍能神态自若、索琴奏曲的潇洒从容而感喟扼腕!人以曲终,曲以人传。在此真正成为遥远的?绝响?的不仅仅是古琴曲《广陵散》,而是那弹琴之人嵇康的那份宁静洒脱心境和豪迈不羁的侠义风骨!嵇康的一生也正是为后人所推崇的?魏晋风度?的缩影。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索琴弹之( ) 袁孝尼尝( )请( )学此散 ...

不许( ) 吾靳固( ) 不与( ) ... 于今绝矣( ) 文王亦寻悔焉( ) ..2.将?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译为现代汉语。

3.请你结合这则短文和《知识卡片》,谈谈你对嵇康这位名士的看法。

〖知识卡片〗

有关嵇康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史称?嵇中散?。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鲁迅曾编辑《嵇康集》。

每次经过群雄纷战后建立起的统一王朝,知识分子都会面临一场浩劫。据史载,这一时期被杀的大名士有:孔融、杨修、何晏、夏侯玄、嵇康、潘岳、陆机、郭璞……尤其是司马集团篡位后的大肆杀戮,使天下?名士减半?。嵇康被杀时年仅四十。可以说,傲气傲骨、愤世嫉俗、孤独寂寥、犀利笔锋,侠甘义胆……贯穿了嵇康一生。而在当时文人名士朝不保夕的境况下,他那豪迈不羁、卓尔不群的思想和风骨,更显得难能可贵,被后世传为美谈。

司马昭当时为逃脱犯上弑君的罪名,想取得舆论地支持,曾极力拉拢嵇康,于是指派?七贤?中的山涛出面拉拢他。但嵇康得到消息后,在愤怒中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而且还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高姿态深深刺痛了司马昭的?痛处?,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友人吕安被其兄诬蔑为不孝,嵇康出面辩护,钟会乘机向司马昭进谗言,于是司马昭下令将吕安和嵇康一起处死。而文中提及3000名太学生联名上书的?救援活动?却反而使司马昭下定决心要除掉嵇康。

4

3、郑人买履

《韩非子》

〖导读〗

?郑人买履?这个成语来自于一则寓言故事,它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郑国人买鞋不用自己的脚去试却宁可相信尺码的可笑举动。看到那些只信教条、不思变通行为我们就会说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出自《韩非子》一书。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著作,它由当时的韩国人(一个中原小国)韩非一个人写成。?韩非子?既是一部书名,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古代在人名后面加一个?子?表示尊称。如: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后人尊称他为?孔子?,还有孟子、老子、庄子都是尊称。 〖选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③。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① 且:将要。臵:购臵,以此处可解释为购买。履:鞋子。成语?削足适履?中的履也是鞋子的意思。②坐,通?座?。③至:及至,等到。之:前一个?之?是动词解释为?往某入?,后一个?之?是代词,指尺码。操:持,拿。我们今天也有说?操家伙?。④反:?通?返。 〖译文〗

有一个打算去买鞋的郑国人,先量了一个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座位上;等到了集市里却忘了带尺码。挑好了鞋后才想起来,说道:?我忘了拿尺码了。?急忙返回去取。等他再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欣赏〗

郑人的可笑是有人提醒了他?干吗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后,他还是执迷不悟。想来这一定是一个酸气实足的死读书的人。这么短小的一段文字居然有三个情节。一、自己去买鞋却要量着尺寸去。二、忘了尺寸用脚试一下

5

不就得了,却还要回去取。三、别人笑话了他,他还不醒悟。从中我们可到看到古文的精炼。在读故事的时候要能欣赏情节的丰富和曲折。 〖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而臵之其坐 ( )通( ) ⑵反归取之 ( )通(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反归取之( ) ⑵何不试之以足 ..⑶至之市而忘操之( ) ( )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 郑人有且臵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4.将?何不试之以足?译成现在汉语。

5.请您举一个生活中像郑人一样的例子?

〖知识卡片〗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表述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一直延用下的一种书面语,它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一直到清末。今天的现代汉语开始于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白话文运动。所以文言文的表述与我们今天的说法有时会有很大的不同。如:?郑人有且臵履者?我们今天就说:有一个将要去买鞋的郑国人。?何不试之以足??我们今天就说: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下呢?相对于我们今天的表达来说,我们说古汉语是倒装了。所以在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具体的,我们以后会陆续讲到。

6

4、床头捉刀人

《世说新语》

〖导读〗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他历来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欣赏崇拜他的文韬武略,也有更多的人讨厌他的心狠奸诈、猜忌多疑,尤其是《三国演义》的?褒刘抑曹?的写作态度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所以在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脸奸臣的形象。刘义庆不加讳饰的记下了曹操的言行,入木三分地写出了曹操的性格。读完之后,我们一定对?居心叵测?这个成语有更深切地认识。 〖选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⑤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⑥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

①魏武:即曹操,汉末任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尊追他为武帝,世称魏武帝。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射。 ②形陋:形貌难看。据《魏氏春秋》记载,曹操?姿貌短小?。③崔季珪:即崔琰,字季珪,曾任魏国尚书,少好武,美容姿,有威重。代:替代。④捉:拿,握。?捉刀?后来被用于代人做文章的典故,就源于此。床:指坐塌。其实古代的?床?并不单指卧具,也多指凳椅坐榻。⑤间谍:秘密刺探敌情者。⑥雅:风雅高尚。望:仪容风采。 〖译文〗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能够在远方国家(使者的面前)显示威仪,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看)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那雅正的仪容气度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掉了这个使者。 〖阅读欣赏〗

这则作品短小精悍,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艺术想象空间。曹操为什么演完?戏?后,要派人去问匈奴使者的感受?曹操发现匈奴使已一眼看穿了床头捉刀人后,又为什么派人在路上把匈奴使者给追杀了?……这些作

7

品中都没有写,而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思考。正是读者对这艺术空白的创造性想象,才与作者一起完成了对曹操性格的塑造。这里对曹操的性格描写,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塑造,是一脉相承的。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自以( )形陋 既毕( ) ..

不足雄远国( ) 魏王何如( ) ...魏武将见匈奴使( ) 使崔季珪代(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 )。

A.令间谍问曰 B. 使崔季珪代 C. 帝自捉刀立床头 D. 魏武闻之

3.将?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是怎么看待文中的曹操形象的?

〖知识卡片〗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临之子,袭封临川王。好文学。

《世说新语》为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而成。主要是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记述人物的言行事迹、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原书八卷,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记事都很简短,但是能够抓住人物性格及事件的特点,绘影绘声地描写,所以生动有趣。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因为此书艺术性强,所以对后来影响很大。读书人写文章,甚至闲谈,多引用其中的故事。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

8

5、木犹如此

《世说新语》

〖导读〗

在时间之河中,我们的年华会在童年的懵懂、青年的挥霍、中年的奋斗中,不知不觉地随水而逝。当我们惊觉而回首时,仿佛是?十分钟年华老去?!我们的时光早已如那树桩上的年轮般圈圈荡开远去。而历代的英雄豪杰,南征北战,彪炳史册,无论他们如何地所向披靡,却也征服不了时间!这一篇不过30多字的短文却颇为后人传诵,到底是什么为让它拥有如此之魅力呢?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面对时间又将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选文〗

桓公北征①,经金城②。见前为琅邪时种柳③,皆已十围④。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⑤。 〖注释〗

①桓公:即桓温,是东晋权臣,形体伟岸,性格豪迈,富有威名。 ②金城:地名。今在江苏省上元县。 ③琅邪:在金陵背面,东晋时设琅邪郡桓温曾经镇守在此。此次路过此地已将近三十年。 ④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为一围。 ⑤ 泫( xuàn)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译文〗

桓温(发兵)北征,经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做琅邪内史时所种的柳树,都已经长得有十围(粗大了)。他感慨地说:?树木都尚且如此,人又怎么经受得了(岁月的流逝)呢!?他边说边攀折枝条,(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阅读欣赏〗

桓温当时任征讨大将军,年龄正值盛年——44岁!这样的赳赳武夫

在琅邪郡看到了自己三十年前亲手种下的柳树,如今已由细枝柔条长成了老枝拳曲,十围参天,种柳之人也由青春年少变得白发苍苍。观木兴叹,大动真情;抚今追昔,泪流满面。这是英雄壮士面对逝水流年前的唏嘘喟叹,这是面对岁月迁移前的万千感慨,即便豁达潇洒如李太白也有?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感叹。不禁让人想起古人的两大憾事——美人迟暮、壮士白头!在时间的面前,无论帝王将相、凡夫俗子、英雄美人,还是世间万物,皆逃不脱老朽之宿命,所有的一切都昭示着我们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读罢此文,我们不能不为之所动,仿佛也读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身影和心境!

9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见前为( )琅邪时种柳 人何以( )堪( ) ....慨然曰( ) 木犹( )如此 攀枝执条( ) ...2.请你翻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

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两句话后来常用来感慨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的典故。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知识卡片〗

古诗词中有关?时间?的喟叹

面对逝水流年,无论英雄壮士,还是凡夫俗子,都不能不发出几声或悲凉或无奈的唏嘘喟叹。而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古诗词中,自然有许多有关时间年华的经典感叹与吟咏。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早有喟叹,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敏感于往与来中的沧桑之感,以至?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又如孔子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感慨时光的易逝,不由长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种领悟人生后的积极,告诉我们面对时光的流逝更要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

又如一代枭雄曹操,也不禁在《短歌行》中发出悲凉地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又如《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一种积极与清醒的人生态度。

连诗仙李白之潇洒飘逸也不禁发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长叹。

而宋代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就更多了。如姜夔在《永遇乐》一词中由本文中的?木犹如此?典故而叹到:?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当然,也有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的积极和希望!

总而言之,面对时间流逝的吟咏感慨,它们或伤感或奋进,不胜枚举。

10

6、桓公入蜀

《世说新语》

〖导读〗

想必你一定知道?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吧?想必你小时候也抓过不少小动物来玩耍吧?正如此文中将讲述的,在停船的间隙有人抓了一只小猿,顿时给行舟的寂寞旅途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可以想象人们异常兴奋,逗乐、玩耍,你争我夺的场景。但尾随而至的是母猿的声声哀号!正如长江渔者所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们中的确很少有人真正想过它们的母亲会不会也痛不欲生吧?读了此则短文,想必你会严肃地思考这些问题。 〖选文〗

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②,其母缘岸哀号③,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④。 〖注释〗

①东晋346年,桓温出兵攻打蜀地。②部伍:指军队;部,部曲,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伍,行伍,指军队。猿子:小猿。③哀号(háo):悲伤的号叫。④黜(chù):黜退,罢免。 〖译文〗

桓温率军攻打蜀地,行进到三狭中,队伍中有人捕得一只小猿,它的母猿沿着岸边悲伤地号叫,(跟着)走了数百里还不离去。(母猿)于是就跳上船,到船上就气绝了。剖开(母猿)的肚子一看,肚肠都断成一寸寸的了。桓温听说这件事,愤怒地下令罢免了那个捕猿的人。 〖阅读欣赏〗

作为曾以?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耶??之语震惊世人的一代枭雄桓温,想必应该是冲锋陷阵、横刀越马、心肠似铁的。然而,在这样叱咤风云的武夫的内心世界里,却也有他动人心弦的温柔一面。当桓温得知母猿肝肠寸断之时,不禁勃然大怒,并罢黜了那位?得猿子者?的职位。初看起来,桓温的勃然大怒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不就是死了头山野猿猴吗,又何必大动肝火?但是,桓温当时显然是被这头悲惨母猿的爱子之情、失子之痛所深深打动。面对这种宁肯气绝而亡也不肯放弃幼子的悲壮之爱,难道我们也有理由可以嘲笑、玩乐吗?

11

从《世说新语》的这段简短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侧面的桓温。让人想起鲁迅先生之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读罢全文,我们不禁为母猿的悲壮母爱而感动,也为英雄内心的柔情而感叹。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其母缘( )岸哀号 至( )三峡中 遂( )跳上船 ...行( )百余里不去 至便即( )绝( ) ..2.请解释下列句中?其?,并指出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①怒命黜其人 ② 其母缘岸哀号 ..③破视其腹中 .3.有人说桓公因为这样的小事而?怒命黜其人?,有些过于严厉了。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

〖知识卡片〗

古代汉语中与?走?相关词语的辨析

?走?的本义是?跑?。如?夸父与日逐走?。而?走?的引申义是特指逃跑、逃奔。如《史记》中:?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古代汉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而古代汉语的?行?才是现在的?走?。 如《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奔?也是?跑?的意思,如成语?东奔西跑?,又如?无奔走之劳矣?,所以?奔走?也作?跑?讲,含有四处奔跑的意思。

而缓慢而?行?叫?步?,正所谓?步行?,如?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而快速而?行?则又叫?趋?,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也常常指小步快走,表示对人的恭敬。比趋的速度还要快,步伐还要大,即是?走?,比走的速度还要快是?奔?。

在古代汉语中,这些与?走?相关的词很容易混淆,所以我们要注意它们的不同意义用法,以便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减少困难和误解。

12

7、次非斩蛟

《吕氏春秋》

〖导读〗

你知道人最大的敌人是谁吗?那就是你自己,在紧急危难的时候内心的惧怕往往会使你失去所有的机会。沉着、镇定、临危不乱常常会化险为夷。?次非?是一个的人名字,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选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②,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③。”次非攘臂祛衣④, 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朽骨也!弃剑以全己, 余奚爱焉⑤!”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注释〗

①次非:楚国的勇士。②反:通?返? ③未之见也:是?未见之也?的倒装形式,这里的?之?次非前面问的情况,?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④攘:捋起。攘臂:捋起手臂上的袖子。祛:除去。⑤全己:保全自己的性命。奚:什么,疑问词。 〖译文〗

楚国有一个名叫次非的人,在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把宝剑。当渡江回家的时候,船行到江中心,突然看到两条蛟龙夹绕在船的两旁。次非问船工说:?你们曾见过有两蛟龙夹在船旁而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脱了外衣,拔出宝剑说:?这东西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臭肉烂骨头而已!如果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把宝剑都丢了的话,那我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去爱呢!?于是跳入江中用剑猛刺蛟龙把它杀死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欣赏〗

你千万不要觉得是这把宝剑救了一船人的性命。如果握剑的是一个懦夫,说不定剑还没有出鞘就掉到水里去了。?攘臂,祛衣,拔剑?还说?江中之腐朽首也。?朋友们这可是蛟龙啊!但?非次?却把它看作是一堆烂肉。首先在精神就把敌人压倒了,余下的就是刺几剑的小事了。我们常说精神上

13

的强大才是最主要的,同样在对抗强敌的过程中,精神上不被战胜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精神上强大的人啊。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得宝剑于干遂( ) 至于中流( ) ...

还反涉江( )( ) 次非攘臂祛衣 ( )( ) ....2.指出下列句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舟人曰:?未之见也。? 杀之而复上船。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知识卡片〗

关于通假字

通假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通用?与?假借?的合称。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理解这种现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板”通“版”。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木兰辞》)“火”通“伙”。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 通“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劝学》) 有”通“又”。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

通过这些例子相信你对通假字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知识卡片中我们还会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4

8、阮咸晒裈

《世说新语》

〖导读〗

一提起农历七月初七,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想到的是牛郎织女的哀怨缠绵,想到的是鹊桥相会。但也许你不知道它还是魏晋时期的一个风俗——?曝晒节?。当时人们为防止衣物、书籍等受潮生霉,所以把衣物、书籍等搬到室外晒太阳以杀菌灭霉,因此这一习俗又被称为?曝晒节?。但这一?曝晒节?渐渐地已由一个晒衣晒书、杀菌灭霉的习俗演变成有钱人家借七夕晒衣来炫耀财富的时机。真是?曝晒之意不在衣,在乎炫耀财富也!?而在这样一种节日的?异化?中,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又会如何做呢? 〖选文〗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①,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②,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③。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④。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注释〗

①阮仲容,阮咸,字仲容,阮籍侄儿,他们叔侄二人同列?竹林七贤?之名。步兵,即阮籍。②七月七日:夏历七月初七,当时的?曝晒节?,旨在杀菌灭霉,保护衣物。③纱罗锦绮:泛指珍华丽的丝织品。④大布:粗布。犊鼻裈:一种作杂活时穿的裤子,没有裤裆。 〖译文〗

阮咸、阮籍住在路的南边,其他的阮氏族人住在路的北边。路北的阮家都很富裕,路南的阮家(比较)贫穷。七月初七(那天),路北的阮氏各家大晒衣服,都是纱罗锦绮(等珍贵华丽的衣服)。阮咸用竹竿挂起粗布犊鼻裈晾在庭院当中。有人对他的举动感到奇怪,(他)回答说:?我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姑且也这样(应应景)罢了。? 〖阅读欣赏〗

读罢全文,让人想起《世说新语》中记载的另一则有关曝晒节的趣闻。晋朝很有学问的郝降,生活拮据却学富五车、满腹经伦。?曝晒节?上无贵东西可晒,就躺在太阳底下晒肚皮。路人不解,他幽默道:?大家都在晒东西,我也得把肚皮里的书晒一晒呀!? 阮咸和郝隆是何等地相似,两者皆?未能免俗?却又都以自己?异常?之?俗?来嘲讽了那些摆阔的富人。按理,

15

在阮氏富家那光鲜夺目的绫罗绸缎面前,阮咸不必露出穷酸相,何苦呢?也难免有人惊?怪?了。但恰恰是阮咸的倜傥不羁让我们看到,人之可贵,不在于贫富、贵贱。为什么贫穷者就要在富贵或权贵面前低三下四、自惭形秽呢?然而在几千年前的世俗荒唐之?礼法?的?陶冶?下,人们很快学会了拿腔作势、虚伪虚荣,以致连晒衣服都要考虑身份与贵贱了!阮咸之举,表达了以阮咸为代表的魏晋文人的对世俗礼法的大蔑视,向社会的虚荣挑战!虽露了穷相,却正见了人性的真和魏晋风度的大幽默!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难能可贵,警醒世人,让人欣赏!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北阮盛晒衣( ) 仲容以( )竿挂 ..

人或( )怪之( ) 聊( )复( )尔( )耳 .....2.阮咸的一句?未能免俗?,后世已经把它固定为成语,请说出这个成语的意义,并试着举出一个运用该成语的例句。

3.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阮咸这种?与众不同?的举动的?

〖知识卡片〗

有关?竹林七贤?

魏末晋初年间,有七个极富才情的浪漫文学家: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互相之间甚为友善,他们皆是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竹林之下相会畅游,史称?竹林七贤?。其中若以文学而论,当以阮籍和嵇康最为著名;若以音乐论,则以阮咸、阮籍和嵇康为首,其中阮籍长于五言诗,文思极其高远;嵇康既擅长散文,也精通写诗,笔力十分峻切;向秀的韵文可谓清韵可佳;山涛长于书启;刘伶善作赋颂;阮咸和王戎的诗文虽然没有流传于后世,但也可称得上清淡娓娓。他们几人皆性情浪漫,且脾胃相投,因此结为好友,终日在竹林间相会悠游,吟诗作赋,弹唱对弈、品茗饮酒,过著悠闲自得的闲逸生活,自认为是高逸雅士。然而,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16

9、阮籍葬母

《世说新语》

〖导读〗

父母的亡故,做儿女的自然会悲痛万分、痛哭哀号。故而,在丧葬期间人们总会恸哭不已,甚至披麻戴孝也仍然延续至今,以此来表达对去世长辈亲人的不尽哀思,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可怕的是丧葬之礼,有严格而烦琐的程序,在古代甚至连何时?哭拜?、何时?止哭?等等都有森严的规定,错了就是?违礼?。那么在当时常被人切齿指斥为?无礼败俗?的阮籍又会如何呢? 〖选文〗

阮籍当葬母①,蒸一肥豚②,饮酒二斗③,然后临诀④,直言:“穷矣!”都得一号⑤,因吐血,废顿良久⑥。 〖注释〗

①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国诗文家,?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②豚:小猪。葬母亲而饮酒吃肉,在当时是违反礼制的。③斗:盛酒器,有柄。④临决:到遗体前作最后的告别。⑤穷矣:完了,走投无路了。是孝子哭丧语,按照派晋时习俗,孝子遭受父母之丧时循例要哭唤?奈何?或?穷已(矣)?。号:大声哭⑥废顿:昏厥。 〖译文〗

阮籍在安葬他母亲的时候,蒸了一只很肥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他)直接喊了一声?穷矣?!总共大哭了一次,就此吐血,昏厥了好长一段时间。 〖阅读欣赏〗

面对亲人的去世,或哀号哭泣,或身穿素服,以寄托哀思,是内心真情的自然迸发。但是,若要按照当时的?礼法?来强行地规定何时该?哭?与?止?,这哪里还有真情可言?在这样虚伪的礼法之下,自然助长了许多虚伪之风,如当时的许多所谓的?名士?明明是盼望父母早死,却偏偏在葬礼上表现出悲痛欲绝、形销骨立的样子。所以阮籍在其《大人先生传》里严厉地抨击了这种虚伪的礼法。为此,阮籍在葬母的时候,偏要与这种礼法作对,在人前装出一幅毫不在意的样子,依然蒸肉煮酒,将悲痛埋藏在心底,直到诀别之时才抑制不住,只说了喊了一句、哭了一声后,就吐血并晕厥。这样的哀痛真情,岂是几声?形式化?地痛哭所能比拟的?阮籍所真正无情以对

17

的是虚伪的世俗礼法,对自己的母亲却是怀有最真切的哀情的。也难怪迂腐而虚伪的礼法之士,会时常切齿指斥他为?无礼败俗?了。但在我们看来,阮籍的?葬母?恰恰是要富有勇气的,也是最真诚的哀悼!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阮籍当( )葬母 直( )言:?穷矣( )? ...

都( )得一号 废顿良久( ) ...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因?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因吐血 B.因势利导

C. 相如因持璧却立 D. 秦军解(懈),因大破之 3.你是如何看待阮籍这种?无礼败俗?的行为的?

〖知识卡片〗

阮籍其人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今河南)人,三国时魏国诗文家,?竹林七贤?之一,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担任曹操的丞相掾。代表作五言《咏怀诗》82首等。阮籍《咏怀诗》是建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它具备刚健、清新、自然、浑厚等特点,利用五言诗的新的形式,以比兴手法,抒发胸臆,指陈时弊,在万马齐暗的时代,提出被压迫者的呼声。阮籍《咏怀诗》问世之后,引起极大的反响。后代的左思、陶渊明、庾信、陈子昂、张九龄、李白、杜甫,都接受这个传统,斐然有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阮籍是魏晋文士中放达派的代表,行为有些怪僻。他的一些疯疯癫癫、与众不同的举动令当时人捉摸不透,以致当时人称之为?痴?,而礼法之士则责备他不遵守名教。阮籍曾感叹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流露出他对当时统治者的由衷轻蔑。阮籍的思想情况和嵇康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嵇康惨遭杀害而阮籍幸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阮籍的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他和司马氏的关系不即不离、始终保持一定关系,而不是坚决的不合作,这是他和嵇康最大的区别,也是他在政治斗争中得以幸免的原因。他曾为了逃避了司马氏的求婚而饮酒大醉六十天,以酣醉获免。

18

10、谢安围棋

《世说新语》

〖导读〗

如果你曾看过《三国演义》,想必你一定对其中的一个情节记忆尤深: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被迫在西城摆下?空城记?,以阻挡率司马懿大军的大举进攻。在此大敌当前、兵临城下的危急之中,诸葛亮故作镇定、神态自若,使得司马懿以为有诈而不战自退,并后撤四十里。这段传奇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我们在为诸葛亮捏了把汗的同时,却也被他临危不惧的镇定而赞叹不已。在我国历史上,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我们要接触的东晋宰相谢安也有此雅量风范。 〖选文〗

谢公与人围棋①,俄而谢玄淮上信至②,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③。客问淮上利害④,答曰:“小儿辈大破贼。”⑤意色举止⑥,不异于常。 〖注释〗

①谢公:即谢安,担任东晋宰相。北朝前秦君主苻坚率兵南侵。东晋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抗敌。出奇制胜,大破苻坚军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②谢玄:谢安的侄子。淮上:淮河上。淝水是淮水上游的支流。在此指淝水之战。信:使者。③徐:慢慢地、从容地。④利害:指战争胜负的情况。⑤小儿辈:晚辈,指谢玄等。⑥意:意态、神情。色:脸色。 〖译文〗

谢安和人下围棋,不久,谢玄从淮上前线派出的送信的使者到了,谢安看毕来信,沉默不言,从容地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事的胜负如何,(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败了贼兵。?说话的神情举止,和平常毫无不同。 〖阅读欣赏〗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关系到东晋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面对这场事关生死安危的关键战役,身为征讨大都督的谢安,派遣自己的儿辈前往应战,自己仍在与人平静地下棋,等待着战报。此时正大敌当前,上下惊恐,一举一动皆影响大局民心,所以谢安必须沉着镇定。然而,后来收到前线的捷报,并没有常见的手舞足蹈、欢喜若狂,而是?默然无言,徐向局?、?不异于常?,更见他的善于自控和沉稳内敛。不禁让人想起《菜根谭》里的千古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19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谢安的镇定自若在短文中也只用寥寥数语,就把其性情栩栩如生地勾画在我们面前,由此可窥见《世说新语》对人物刻画的高超艺术概括力。 〖练习〗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谢公与人围棋( ) 俄而( )谢玄淮上信( )至 .....看书( )竟( ) 不异( )于常 ...

2.下列句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 )

A.谢公与人围棋 B.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C. 客问淮上利害 D.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刘义庆把此文归入《雅量》篇,是对这种沉着镇定、沉稳内敛的个性的推崇。你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知识卡片〗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臵句

状语后臵句是文言文随处可见的特殊句式,是倒装句的一种。状语后臵,即是介词结构后臵。介词?于、以?等与其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按现代汉语习惯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因而称之为状语后臵。如本文中的?不异于常?即是状语后臵句典型。

介词?于?后臵的: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又如《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中的?于南阳?等。

介词?以?后臵的:例如《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又如,《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大事?。

20

11、惊弓之鸟

《战国策》 〖导读〗

中国文化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几乎每一个词语后面都有一个精妙的故事,我们来看看?惊弓之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选文〗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①,仰见飞鸟②。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③。”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④。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此孽也⑤。”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⑥;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也⑦,闻弦音引而高飞⑧,故疮陨也⑨。” 〖注释〗

①更羸(léi):hk战国时的名射手,姓更,名羸。京:高大。②仰:抬头或脸朝天。③引弓:拉弓,开弓。④有间(jiàn)有一段时间。间:空隙,这里指时间上的一会儿。⑤孽(niè):这里指病。⑥徐:缓慢。故疮:旧伤。⑦息:生长。?未息?就是?没有长好?。⑧引:伸,展。这里指展翅伸长。⑨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 〖译文〗

更羸同魏王在高台的下面,抬头看见了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您虚拉弓不放箭就射下鸟来。?魏王说:?难道射箭的本领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吗?? 更羸说:?可以。?

一会儿,雁从东方飞来,更羸就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落下来了。魏王惊叹地说:?射箭的本领竟可以达到这种地步吗?? 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了伤的失群孤雁哪!?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回答说:?它飞得缓慢而叫得悲惨---飞得慢呢,是旧伤痛;叫得惨呢,是长久失群;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听见弓弦一响,急忙展翅高飞,所以引起伤口破裂而从高处掉落下来。?

21

〖阅读欣赏〗

这是一个高明的射手从技术走向精神的境界。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在哪里?一个能百步穿杨的箭手是不是最高水平的箭手呢?不是,他最多只能说射的技术很高,一个真正的大师他对这个技术的精神有超人的领会。就像这个故事里的箭手能辨雁声,能听出飞雁叫声里包含的内容。能了解雁的当时的情状。同样一个乐手如果只有对乐器熟练的远用那他最多只能是一个高明的乐手,而超越对乐器的运用对音乐有心领神会的把握,对音乐的精神有发自内心的领悟才有可能进入到?家?、?大师?的境界。?棋道?、茶道?、?球道?、?学业之道?等等无不是这样的。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更羸与魏王处京( ) 台之下高飞( ) ..2.将?虚发而下鸟?译为现代汉语。

3.从飞鸟的角度看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体会? 〖知识卡片〗

关于六部

古代的政府机构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它们的名称与职能我们应该有个了解,因为在古文中经常会提及。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22

12、守株待兔

《韩非子》

〖导读〗

偶尔有一次好的运气,那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但如果以为好运气每次都会降临到自己头上,那就太理想化了。对那些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我们常可以用?守株待兔?来形容它。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讽刺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选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树墩子。②走:跑 ③释:放下耒(lěi):古代耕地用的家具。 ④冀(jì):希望。 〖译文〗

有一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一个树桩子。一天,他看到有一只兔子飞跑过来撞到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一只兔子,于是他就干脆放下农具,守候在树桩边上,希望再拣到一只。但兔子不可再有,宋人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阅读欣赏〗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情真是少见,这个宋人为自己遇到这样的奇事和意外的收获高兴一下也就罢了,他如果去研究一下这里有没有什么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说不定会有一些有价值的发现。但是,他却从此就放弃了农活开始守在这株树边,等待着下一个奇迹的发生。?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只用一个行动一个心理活动将宋人写活。可不知为什么后来人们常常用这成语来形容那些等着自己送上门来的事。比如有这样一个新闻标题:?守株待兔?——哈佛等着好学生上门。在这里就没有讽刺的意味了。 〖练习〗

1.?兔走触株?中的?走?的意思今天的意思与古文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23

2.加点字都有古今义的区别,您能说出它们古今词义的不同吗? 因释其耒 而身为宋国笑 ..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冀复得免( ) 因释其耒( ) ..

4.请用?守株待兔?写一小段话。 〖知识卡片〗

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和李斯都是战国大哲学家、思想家荀子的学生,他天生口吃不善言词,但和他的老师一样他不仅有丰富的思想而且极有毅力,勤于著书立说。在战国末年那个纷乱的年代,思想者不仅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而且还要将这些思想付诸实施,他们纷纷去游说(shùi)诸侯国君,希望君主们采纳自己的建议,孔子周游列国就是这样的举动。韩非当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想法,他认为要用严刑峻法去管理老百姓。从老师那里毕业以后他试图说服韩王用他的理论来富国强兵,但没有成功。秦王(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读到了他写文章《孤愤》和《五蠹》以后大为赞赏,急于想见到韩非。可后来当韩非真的来到秦国以后,却被他的同学当时已在秦国做谋臣的李斯进谗言陷害,最后被迫服毒自杀。对于韩非的死秦王非常后悔,后来他的思想成了秦王治国策略。《韩非子》这本书收集了韩非写的所有文章,后来被公认为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这本书里面大多数是政论文,为了说道理,韩非讲了许多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就是其中的一则。

24

13、张氏雀鼠

[明]李贽

〖导读〗

试想,如果家里丢失贵重物品,你会不会气急败坏、火冒三丈或者究根问底呢?想必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南朝名士张率则不然。当他得知家中无故损失了数千石米时,竟然能够不予追究,反而却超脱潇洒地以一句笑话来打发掉。他真不在意吗?他难道不想知道无故失米的原因?难道…… 〖选文〗

张士简名率①,嗜酒疏脱②,忘怀家务。在新安③,遣家童载米二千斛④还吴,耗失大半。张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张笑曰:“壮哉雀鼠!” 〖注释〗

①张士简:字士简,名率,吴郡吴人,家极豪富,为南朝名士,天资聪颖,十五岁时便可作出清新优美的诗文。②疏脱:粗心大意。③新安:地名,现在安徽。④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故文中的?米二千斛?相当于?两万斗米?。 〖译文〗

张士简名叫率,特爱喝酒而(为人)粗心随意,从不把家务挂在心上。在新安,(他)派家童装了二千斛米还给(姓)吴(的朋友),(结果米被)消耗损失了大部分。张率问(他的家童)是什么原因,(家童)回答说:?是被麻雀老鼠损耗的。?张率笑着说:?(这些)麻雀老鼠可真硕大啊!? 〖阅读欣赏〗

张率得知家中无故损失数千斛米而一笑了之之事,让我们不禁感叹:瞧人家南朝人是多有气度,多么超脱!然而,在其豁达洒脱的背后,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张率真的不知道米为何而?耗失过半??他指的?雀鼠?是否另有所指?其实,已不需深究。哪怕张率清楚谁是真正的?雀鼠?,他也不会追究,这正是他的疏脱可爱之处。而张率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自由和个性不羁的时代,该时期的文人名士大多放浪形骸,个性张扬,追求纯粹的精神生活,他们把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通达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故而往往不注重物质及世俗看法,深为后人所心驰神往。

我们同样也为李贽的高超的艺术概括力而叹服:短文中仅用一语四字就将人物洒脱幽默的性格刻画得十分生动,读来令人捧腹。

25

16、凶人 [明]陈皋谟

〖导读〗

想必大家都听过《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与它相似的还有我国明朝的《中山狼传》,它们都是描写好心人因同情恶人而遭恶报的故事,两则故事都鞭挞了恩将仇报的恶人恶行。而下面我们将认识的这位恶人有所不同,他的能言善变、无赖无耻,实在要比蛇更毒,比狼更狠! 〖选文〗

一翁好施,天大雪,见一人避雪于门,怜而延入①,暖酒与敌寒,遂留一宿②。次日雪又大下,不可行,又留之,如是三日。天晴,此人将別去,因向翁借刀一用,翁取刀出,持以谓翁曰:“素不相识,承此厚款,无可以答,唯有杀此身以报耳。”遂欲自刃③,翁惊止之曰:“如此则害我矣!”其人曰:“何也?”翁曰:“家中死了一个人,零碎吃官司不必说④,一些无事,烧埋钱也要十二两。”其人曰:“承翁好意,不好算得許多零碎,竟拿烧埋钱十二两与我去罢。”⑤翁大怒,遂喧嚷惊动邻里,为之劝解,减其半以六两与之。临去,翁叹息曰:“谁想遇此凶人!”其人曰:“不说你凶,倒说我凶。”翁曰:“如何是我凶处?”其人曰:“既不凶,如何留得我三夜,就扣除我二两一夜?” 〖注释〗

①延入:请进。②宿(xiǔ):夜。③自刃:自杀。④零碎:上下两个有所不同,前一个?零碎?意思是罗罗嗦嗦的官司;后一个?零碎?是指一笔钱的零头。⑤不好算得:和口语有关,即不要……。罢:吧。 〖译文〗

有一位老翁乐于施舍,(在)天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在门外避雪,(于是老翁)可怜(他)并请(他)进(屋),(还)暖上酒给(他)御寒,于是留他住了一晚。第二天雪又下得很大,(致使他)不能离开,(老翁)又挽留下了他,就这样(住了)三天。(终于)天晴了,这人将要告别离去,于是(他)向老翁借用一把刀,老翁(为他)取出刀来,(他)拿着(刀)并对老翁说:?(你我)素来并不认识,(却)承蒙您对我如此这般款待,(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杀了(我)自己来报答(您)了。?于是想要自杀,老翁吃惊地制止他说:?(你)这样做就寒了我了!?那人说:?为什么呢??老翁说:?(如果我的)家里死了一个人,吃一些罗嗦的官司

31

也就不用说了,(光花费)烧纸埋葬的钱也(至少还)要(白银)十二两。?这人说:?承蒙老翁(您的)好意,也不要许多零钱了,(你)还是拿(那些)烧纸埋葬的十二两(银子)给我离开吧。?老翁大怒,于是(两人的)喧闹争吵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他们都过来)为他们劝解,(最后为老翁)减少了原来价钱的一半而把六两(银子)给了他。到了(他)离开时,老翁叹息说:?谁能想到(竟然)遇上了这么个凶狠的人!?那人说:?不说你凶狠,反倒说我凶狠。?老翁说:?怎么是我凶狠了??那人说:?(你)既然不凶狠,怎么会留宿了我三个晚上,就扣除了我二两(银子)一夜呢?? 〖阅读欣赏〗

此篇选自《笑倒》,文章十分生动而深入地把恶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市井无赖的典型。文中用貌似有理的语言描写他那嚣张无耻恶行。从表面看,老翁的盛情款待换来的是?素不相识,承此厚款,无可以答,唯有杀此身以报?的慷慨情义,可其真正目的却是借机敲诈。而且因为老翁的忠厚,让恶人图穷匕现,?拿烧埋钱十二两与我去罢?,暴露出其以怨报德的丑恶面目。最后又进一步补写了其无赖个性,诈去银子后还倒打一耙,反称老翁为?凶人?。我们不能不为此恶人的贪婪无耻和巧言善变而惊讶,也不禁要问这个市井无赖何能如此肆无忌惮地作恶呢?看来这与好人的一味忍让是有关的。文中的老翁和邻人或是徒有好心,或是一味息事宁人,他们既无勇气,也无策略,结果反被诬以?凶人?的恶名。让人同情之时,更让人觉得可气了! 〖练习〗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因( )向翁借刀一用 持( )以( )谓翁 ...

素( )不相识 如何( )是我凶处( ) ....承此厚款( ) 竟( )拿烧埋钱十二两 减其( )半以六两与( )之 临( )去 2.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见一人避雪于门。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C.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D.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请翻译文句?素不相识,承此厚款,无可以答,唯有杀此身以报耳。? 4.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这种恩将仇报、凶狠无赖的人的?

32

5.我们能否认为,文中作者所要揭露的不光是这位?凶人?,还有善良忠厚、息事宁人的老翁和邻里呢?你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知识卡片〗

有关古代文化中官职的任免升降

前面的?知识卡片?中我们已经简要介绍了官名与人的称谓问题,下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代文化中有关官职的任免升降知识。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但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4、迁:改官。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意思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9、去:卸职。10、黜:废免,革职免官。要注意的是,?黜?与?贬谪?虽同,但也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11、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2、罢:革除官职。13、复:恢复旧职。

当然,关于古代官职升降的术语还有很多,极为复杂,我们初学者只要有个简要的了解就可,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减少学习文言文的困难。

33

17、自评文 [北宋]苏轼

〖导读〗

文章有?硬写?与?不得不写?的区别,前者没话找话,为文而文;而后者则是在胸中所积蓄,不吐不快,不能自已,然后发而成文。也只有这样不成文即如骨哽喉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且看一代文豪苏东坡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好文章的,想必对你定会有较大地启发。 〖选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①,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②,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③,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注释〗

①斛(hú):古代量器名字,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②滔滔汩汩(gǔ):都是形容水流很快的样子。③与:遇到。④如是:象这样。 〖译文〗

我的文章就象(有)数万斗泉水的泉源(一般),不(需要)选择地方就可以涌出。在平地就滔滔汩汩不绝,即使一天(流淌)数千里也没有困难。等到它遇到山石就会曲折迂回,随着地形的变化而改变就不能够知道(它的具体形状了)。所能够知道的是,常常流动在(它)所应当流的(地方),(又)常常停止在不可以不停止(的地方),(只是)象这样罢了啊!其他的(方面)即使是我(自己)也不能知道了。 〖阅读欣赏〗

这篇《自评文》是一代文豪苏东坡对自己写作的总评,也是自述其对文章的心得和见解,短小精湛。苏轼以?水流?为喻,说明其文章变化多姿,正如?随物赋形?的流水一般,自然而然,曲折回旋,波澜叠生。

苏轼主张写作应似行云流水般地充分自由,否认一切所谓的标准格式。他认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文章不应受任何观念的束缚,在自己?意?的支配下构成自由挥洒、变化无端,自由表达,?常行于所当行?。但又不是如滔滔洪水般奔腾无形,仍要做到在?意?的支配下的?常止于不可不止。?正是如此,苏轼也自认为其作品真正做到了自己所推崇的自然天成的浑然境界。所以后人常以?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等词来形容苏轼的风格,他自己亦常以此自诩。给我们后人以很大的启发。

34

〖练习〗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如是而已( )矣( ) 虽( )一日千里无难 ....及( )其与山石曲折 .

2.请你翻译?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一句。 3.大学士苏东坡把写文章比作?随物赋形?的?流水?,你有没有过这样自然而然的写作体验呢?这种?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行云流水?般的写作又给了你什么启发呢?

〖知识卡片〗

一代文豪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及至画论名垂千古。与其父、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一位独一无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其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词开拓了宋词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书法亦自成一体,即?苏体?等等。

但他一生仕途坎坷,虽然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流放,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后甚至因文字狱的?乌台诗案?而下狱,几乎被杀。虽被招还,并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却很快又因政见不和而被流放到海南,最后死于常州。但他却能够在一生的宦海沉浮中,执著于人生,做到超然物外而乐观旷达。有《东坡全集》。

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对苏东坡的评价是:?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

35

18、乌鸦与蜀鸡

《燕书》

〖导读〗

寓言故事的魅力在于它具有可以从无数的角度去体会它的含义,它也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与联想。以前我们常常会只确定一个寓意,而事实上这种想法会限制住我们欣赏寓言故事的视野。 〖选文〗

豚泽之人养蜀鸡①,有文而赤翁②,有群雓周周鸣③。忽晨风过其上④,鸡遽翼诸⑤,晨风不得捕,去。已而有乌来⑥,与雓同啄⑦,鸡视之兄弟也⑧,与之下上甚驯⑨。乌忽衔其雓飞去⑩。鸡仰视怅然⑾,似悔为其所卖也⑿。

〖注 释〗

①豚(tún)泽:地名。蜀鸡:大鸡。古代鸡的一种品种,原产于蜀地。蜀指四川。②:文:文采。翁:鸟类颈上的毛。③雓(yú):雏鸡。周周:同?啁啁?,小鸟叫的声音。④晨风:鹞鹰一类的猛禽 ⑤遽(jù):急忙。翼(yì):鸟类的翅膀。这里作动词,是用翅膀遮掩住的意思。⑥已而:随后不久。⑦啄(zhuó):鸟用嘴取食物。⑧视之:看它。?之?是代词。⑨驯(xún):驯良。⑩衔(xián):用嘴叼。⑾怅(chàng)然:失意的样子。⑿卖:出卖、欺骗。 〖译文〗

豚泽这地方有个人,饲养一只很大的鸡,身上有文采,而且脖子上的羽毛是红的,一群小鸡唧唧喳喳地叫。忽然,有一只鹞鹰从头上飞过,大鸡连忙用自己的翅膀把小鸡掩护起来,鹤鹰捕不到,只好飞去。随后不久,飞来一只乌鸦,和小鸡一块啄食。大鸡把它看作是兄弟,同它在一起或上或下,很驯良。忽然,乌鸦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大鸡仰视着天空,十分难过,好像在悔恨受了乌鸦的骗。 〖阅读欣赏〗

尽管这只是一只寓言故事,但其中的感叹还是很多的。比如:鸡的角度来看,敌人换了一种方式,鸡就失去了警惕。这也可以说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吧。从乌鸦的角度看,简单的力敌总比不过智取。智慧是比力量更有价值的武器。小鸡没有与敌人斗争的经验所以它们的安全全靠母鸡了。

?鸡仰视怅然,似悔为其所卖?,这话非常生动。谁能说动物没有情感,这只大鸡受了乌鸦的欺骗小鸡被叼走了,悔恨难过的样子一定是在反悔自己过于轻信吧。

36

〖练习〗

1.解释下面句字加点词。

晨风不得捕,去 ( ) 已而有乌来( ) ...乌忽衔其雓飞去( ) 似悔为其所卖也(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A.鸡视之兄弟也( ) B.与之下上甚驯( ) ..C.豚泽之人养蜀鸡( ) D.久之,蛇竟死( ) ..3.下列句子中的比喻句是( )

A.鸡仰视怅然,似悔为其所卖也 B.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C.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 D.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 4.一个寓言的意义可以有很多,这个故事除了?阅读欣赏?中讲到这几种体会你还有什么新的感想或者体会呢?

〖知识卡片〗

古人的几种称呼方法 古人对称呼要比我们今天的人重视得多,当然也要复杂得多,特别是的书面语中。我们先介绍三种常用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等。

37

19、冯道和凝

[北宋]欧阳修

〖导读〗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官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丑恶的现象,这样的时代人性中的阴暗面也常常是展现得很充分。你看下面这只故事一定会觉得十分可笑,但如果你想到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居然是一个位居行政要职的宰相,你一定会对这个社会不寒而栗了。 〖选文〗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①,和相凝②,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③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④,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 ⑤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注释〗

①故:以前。冯相道:即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历任五朝高官,历史上颇多争议。②和相凝:和凝,字成绩,也任高官于梁唐晋汉周各朝。③直:同?值?,价值。④褊(biǎn):气量狭小。⑤遽(jù):急速。 〖译文〗

以前能够诉说五代时期事情的老人说: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就职)。有一天,和凝问冯道说:?您的靴子是新买的,它值多少钱??冯道举起(他的)左脚给和凝看并说:?九百。?和凝生性气量狭小而急噪,马上回头问(他的)随从说:?我的靴子怎么要一千八百呢??于是责骂(他)。过了一会,冯道慢慢地举起他的右脚说:?这也值九百。?于是(所有官员都)哄堂大笑。当时的风气连宰相都这样,又用什么来镇服百官呢? 〖阅读欣赏〗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以?长乐老?自诩的冯道,倍受争议。他生在军阀混战的五代时期,却一直活到73岁高龄才死,尽管当时的军阀政权就象走马灯一样更迭频繁,但他总能博得一个又一个主子的欢心,始终身居宰相高位,而和凝也同样是官场的?不倒翁?。而冯道知道和凝是个气量狭窄的人,故意要拿和凝来解闷。简短的几句对话就把冯道的滑稽与和凝的急噪表现地十分生动,既引人发笑,又叫人生气。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今天我们看到美国的国务卿与幕僚们在白宫开会的时候为脚上的一双鞋子的价格而相互开玩笑,怕又会成为一大丑闻了。这种官场的无聊腐败,这种物质的攀比

38

让人不再笑得起来了!其中也寄托了作为文学家和史学家的欧阳修对五代政事的深沉叹息。 〖练习〗

1.下面两句中?时?字的意义一样吗?请加以解释。

(1)时谓宰相如此 (2)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 ..2.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故( )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 ) 冯举( )左足示和曰 ...吾靴何得( )用一千八百 其直几何( ) ....因( )诟责 久之( ) 遽回顾( )小吏云 ...

3.对冯相道这个人物历来颇有争议。另有一种说法与我们?阅读欣赏?中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虽然冯道是个官场的?不倒翁?,然而他是个廉正节俭的大清官,为人圆滑,所以他的靴子花了900购得,也许是实情,无非是因为圆滑而不想和凝难堪而又举起右脚来圆场。那您同意吗?为什么? 〖知识卡片〗

有关古汉语中古今异义现象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如果要更顺利地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我们有必要了解常见的古今异义现。

(1)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在古汉语中分别专指?长江?和?黄河?,是专有名词,现在则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则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又如古汉语中?涕?指眼泪,现则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在古汉语中本指听见、听说,现则一般指?嗅觉?。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39

20、魏市人

[隋]侯白

〖导读〗

?时尚?一词我们现代社会,已经日渐不?时尚?,因为它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心理。而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也有自己的?时尚?。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王公大臣爱服?石药?的时尚,而且延续了五六百年,影响了当时?贵人?们的衣着、生活与个性等方面,同时这种?时尚?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自然也就让一些人不甘落伍,?没有条件也要上?了!于是,当他勉为其难地迈入?潮流一族?之时,就要闹出笑话了。 〖选文〗

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大臣多服石药①,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②,要人竞看③,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④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注释〗

①后魏:南北朝时代北方的第一个王朝。石药:即中国历史上极其著名的?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它由五种成分合成。服用此药后,必须以冷食来散热,还要辅以冷浴、散步、穿薄而宽大的衣服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而得名,后句中?石发?即指服用?石药?后的发热症状。②宛转:翻来覆去。③要:通?邀?,邀请。竞:争相。④报:报告,告知。 〖译文〗

后魏孝文帝时期,诸位王公以及大臣们大多(喜欢)服用石药,(他们在服用后发热时)都称(自己)石发。于是(如果)有发热的人,(哪怕)并非富贵的人,也说(自己)是服用了石药而发热的,当时的人大多厌恶他们(这种)假装(自己)是富贵人的样子。(一天)有一个人仰卧在集市的门前,翻来覆去地称自己很热,让人来竞相观看,(他的)同伴认为这很奇怪,(于是他)告诉(同伴)说:?我石发了。?(他的)同伴问道:?你什么时候服用了石药,今天得以石发的??(他回答)说:?我昨天买米(时),米中有石头,吃了之后今天发热了。?众人大笑。从这以后很少有人(再)慌称(自己是)患了石发了。

40

〖阅读欣赏〗

服食?五石散?的风气由魏晋时期一直至唐朝,名士们趋之若鹜,历时整整五六百年而从未间断。而魏晋名士们最被人追崇的仪态和风度,便是他们身着宽大袍袖的飘逸风姿和惊世骇俗的个性举动,这些又都与服药这一?时尚?有着莫大关系。正因为服用此药的人大多是达官贵人,所以有人就假装发热而表示?阔气?的。吹牛作假也有本领高下之别,这位魏市人就很不高明,明知自己吃的是米中之石而非石药,却偏要在闹市摆阔,等别人问起又直言不讳。在荒诞可笑中,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人自欺欺人的虚伪本质。 〖练习〗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乃( )有热者 时人多嫌( )其诈( )作富贵体 ...同伴怪( )之 自( )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2.下面两句中?市?字的意义一样吗?请加以解释:

(1)我昨市米 (2)有一人于市门前卧 ..3.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如文中所讽刺的这类用假装等形式来摆阔或赶?时髦?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知识卡片〗

有关魏晋风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时代是个相当精彩的时期,然而真正精彩的却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魏晋风度?已经是极为著名的文化专有名词,就它的外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率真。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他们个性卓然甚至惊世骇俗,他们洒脱飘逸而放浪形骸,他们宽衣博带而又为人率真……这种?魏晋风度?以?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为代表,他们都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和纯粹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他们的人格、个性、作品、精神等正好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可以说,也是历史的不幸和人生的苦短造就了魏晋风度浪漫的精神和艺术的辉煌。深为后世所推崇和神往。

然而,独特而精彩的?魏晋风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透的,它的真正内涵和深远影响还需要同学们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探寻。

41

21、李世衡喜藏书

[北宋]沈括

〖导读〗

古人曾说:物以人贵。的确如此,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名誉、地位、环境等。于是,只要是出自名家之手就必然是佳作,而凡是出自无名之辈,则必然是不屑一顾了。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直在形形色色地上演着。且看下面这则故事,也会让你有这样的感慨。 〖选文〗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①,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②,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③,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贴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④。而坐客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⑤。” 〖注释〗

①学士:古代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②从事:是地方军政长官延用的助理人员。③文潞公:文彦博,北宋大臣,四朝元老,任将相50年,封潞国公。④白:陈述。⑤伸:陈述,说明。 〖译文〗

李世衡学士喜欢收藏书法。有一幅晋人的书法真迹,在他的儿子李绪那儿,长安石从事曾经从李君那里借去(这幅真迹),私下临摹了一本,(并)把(它)献给了文彦博,(文彦博)把它作为真迹(收藏着)。一天,文彦博会客,拿出(这幅)字画(给客人欣赏),而李世衡(当时)也在(做客),一见这幅书法,惊讶地问道:?这幅书法是我家的东西,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急忙叫人回去,取来验对它,(验证后)才知道文彦博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世衡这才知道是被石君传出来的,(便把)详细情况告诉文彦博。但是在座的客人都说文彦博所收藏的才是真迹,而认为李世衡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绪世衡于是感叹说:?他们人多势众,我(则)孤身一人,哪里还有什么道理可说呢?今天才体会到自己的地位低微啊。? 〖阅读欣赏〗

临摹伪仿古书画是一门学问,鉴定古书画的真伪则是一门更大的学问。

42

然而,这门大学问很多时候未必就能用上,因为对物品的鉴赏评定往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有失公正。于是,在?物以人贵?的古训中,可悲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正如文中所写的那种以势压人或以众压人的?鉴定?,就让人有口难辩了。就因为李世衡的地位低微,所以他所珍藏的书法真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摹本?、?赝品?了!也许我们需要呼唤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诚实的小孩,用最纯真客观的心说出那最诚实公正的声音! 〖练习〗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窃( )摹一本 而李在坐( ) ..何()忽( )至此 具( )以白潞公 ...2.解释下面句中?以?的意思或作用。

A.以献文潞公 B.具以白潞公 ..C.以为真迹 D.而以李所收为摹本 ..

3.请翻译?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知识卡片〗

有关古文的翻译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即?误译?;?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更高的要求是?雅?,即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

古文今译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尽量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翻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而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

43

22、书《孟德传》后

[北宋]苏轼

〖导读〗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最凶猛、好吃人的动物。所以,围绕着老虎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无论这故事如何讲述,其落脚点却基本还是一个,就是人畏虎。老虎凶猛可怕,专爱吃人,于是成人也经常以虎来恐吓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以致于我们哪怕没有见过老虎之真面目,却也一经提起?虎?字便已令人生畏、不寒而栗。但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例外?。下面我们将认识这样的几位?初生牛犊?,为什么他们异于常人而并不怕虎呢? 〖选文〗

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③,至以首觝触④,庶几其一惧⑤,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⑥。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⑦。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⑧。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⑨。 〖注释〗

①曩(nǎng):从前。忠、万、云安:县名,即忠县、万县、云安县,在今天的重庆市。②自若:自如。③熟视:看了好久。④觝:用头角顶。⑤庶几:差不多。⑥卒:终于。⑦俟(sì):等待。⑧逸:逃跑。⑨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著名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译文〗

从前听说忠县、万县、云安县有很多老虎。有一位妇人白天里把(她的)二个小孩放在沙滩上(玩耍)而(自己则)在水边浣洗衣服。(这时有一只)老虎从山上奔跑下来,妇人(看到后)慌忙地沉入水中以躲避老虎。(而她的)二个小孩(却仍然)在沙滩上嬉戏自如。老虎看了很久,后来用头顶触小孩,(等待)其中一个可能会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老虎也就最终离开了。料想老虎吃人,必定先用虎威施加与他,而不害怕(老虎)的人,(老虎的)威风不就没有施加的地方了吗?有人说老

44

虎不吃喝醉酒的人,(它)必定坐守着他,以等他醒过来为止。(老虎)并非是等到他酒醒,(是想)等待他的害怕。也有个人晚上从外回来,看到有个东西蹲在他家的门口,(他)以为是猪狗之类(的家畜)。(于是他就)用手杖击打了它,(它)马上逃开了。到了山下月光明亮的地方,(才看清原来是只)老虎。这个人没有战胜老虎(的特别能力),而(只不过是)气势上已经盖过老虎了。假使人们都不害怕(老虎),都象婴儿和醉汉和那个不知道老虎的那个人一样,那么老虎(反而)害怕他(也就)没什么好奇怪了。所以(我)写在(《孟德传》)的末尾,来证实子由的说法。 〖阅读欣赏〗

苏辙寄给苏轼的《孟德传》中有猛虎畏人的说法,引起了苏轼的极大兴趣,于是引发了他对老虎吃人心理的一番有意味地探讨。东坡列举了三则传闻:一是两小儿在虎以首抵触之时却依然戏沙自若,老虎只能怏怏离去;二是醉者不醒,老虎也不敢吃他;第三则更加有趣,夜黑人静中,有人错把虎当成猪狗以杖击之,这?山大王?最终仓皇逃窜。由此东坡得出结论:老虎吃人的心理,全在以?威?凌人。倘若你向两小儿以及夜归人那样,全不知惧,它也就无威可施了。其中,写老虎吓人时的可笑情态,又让我们领略了东坡那活泼动人的笔致。

而在这看似闲谈趣闻,却可引起人们的深思。山野中的老虎,社会中何尝又没有这样鱼肉百姓的?猛兽?呢?人们被他们欺凌多了,也就自然生了怯弱害怕之心,正如文中?仓皇沉水躲避?的妇人;而他们也把握了人们的这种心态,在掠夺剥削前必要先?被之以威?。如果世人都能像痴儿、醉汉以及夜归者那样去对付它,社会中的?老虎?不也可以如法对待吗!到时就是?虎怕人?而非?人畏虎?了! 〖练习〗

1.请说出文中有关?之?的几种不同意义和用法。 (1)意虎之食人。 (2)使人之不惧。 (3)人仓皇沉水避之。 (4)虎熟视久之。 (5)以信子由之说。 2.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至( )以首觝触 意( )虎之食人 ..

45

必先被( )之以威 威无所以( )施欤( ) ...使( )人之不惧 以( )信子由之说 ..3.请翻译?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一句。

4.读完苏轼的文章,我们猛生斗志,可以说是?长人类志气,灭老虎威风?了!而当我们真正面对比山野中的老虎更难应付的?社会老虎?时,我们又当如何应对呢?

〖知识卡片〗

有关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与记时

今天所惯用的公元纪年法,是?舶来品?,而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常用的纪年法有四种:(1)按帝王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包括?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如:甲子、辛亥等,我国现代社会仍在沿用。(3)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即位称元年。如:?崇祯十四年?等;(4)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一年分为四季,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春季?分:孟春,仲春,季春等。而每月的最初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每月十五叫?望?,每月十六则叫?既望?。

一天又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十二时辰的应用初期被描绘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跌、哺时、日入、黄昏、入定,这样对十二种自然生活现象的称谓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十二时辰。如?鸡鸣?指早上三、四点。

46

23、一举而三役济

[北宋]沈括

〖导读〗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在这方广袤深厚、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向来不缺少聪明才智和传世杰作。然而你可曾想过,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此雄伟的万里长城、华丽的紫禁城、悠长的大运河等伟大工程又是如何顺利完工的呢?它们雄伟的背后又是凝聚了古代人们怎样的智慧和汗水呢?就让我们带着们仰慕崇敬之情来看下面这则故事吧,相信你一定能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选文〗

祥符中①,禁火②。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③,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④,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⑤,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⑥,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⑦,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

①祥符:宋真宗年号。②禁火:皇宫失火。古代称皇帝居住的地方为?禁?。③丁晋公:即丁谓,北宋大臣,封晋国公。营:建造。④堑:壕沟,护城河。⑤道: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字,相当于今天的?省?。竹木排筏:指古人为了方便在水上运送竹子木头等材料,于是把竹木都扎成竹筏木排,既是建筑材料又是交通工具,方便而省力。⑥斥:屏弃。砾:小石。⑦役:事。 〖译文〗

宋祥符年间,皇宫失火。当时由丁谓主持营建恢复宫室,(他)怕取土(的地方)太远,他于是下令凿开一条大路来取土,不多时日(大路)都成了巨大的壕沟,于是引汴水流入渠道中,引进各地的竹筏木排以及用船运送的各类建筑材料,全都从壕沟中(径直)运送到宫门外。(这件)工事完毕后,却又把废弃的瓦片碎石尘土填实在壕沟中,(这样)又成为了街道。(这)一举措(的实施)三件事情都办成了,总计(下来竟然)省下了费用(可以)用亿万来计算。 〖阅读欣赏〗

读完短文后,我们不能不叹服丁谓的智慧!如此浩大工程,在他的巧妙安排和精心设计下,却使整个工事?一举而三得?,并且为国家省下了数以亿万计的费用。这也正契合了我们现代先进的统筹学原理。即用统筹安排的办法,最经济、最合理、最高效地完成工作,节省财力、物力和人力。

47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禁火( ) 乃决汴水入堑中( ) 一举而三役济( ) ...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 ) 计( )省费以亿万计( ) ..2.文中?一举而三役济?的?一举?和?三役?分别指什么? ①?一举?指 ②?三役?指 3.《梦溪补谈》中记载这件事有什么重要意义?

〖知识卡片〗

沈括小传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宋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熙林八年(1075)出使辽国,为国家争得荣誉,回来后拜为翰林学土。后来在延州任知府(今陕西延安),防御西夏。晚年居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专门从事著述,根据平生见闻和自己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三十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全书分为乐律、象数、人事、官政、艺文、书画、技艺、器用、药议等十七目,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对当时简单扼要发展情况等广为记录,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如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关于合龙堵口的先进方法,建筑工匠喻皓的《木经》及其建筑成就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沈括的散文风格晓畅平易、简洁明快。他善于写骈文而又无浮华之气。著述传世的还有《长兴集》等。世人为纪念沈括的功绩,将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小行星?。

48

24、兵形像水

《孙子》

〖导读〗

你见过水的流动么?它曾给你什么启示么?

江水,避高趋下,因地制流,最终流入大海;用兵,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最终才可百战不殆。所以,用兵需跟流水一样要懂得变化,我们的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选文〗

夫兵形像水①,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②。水因地而制流③,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④。故五行无常胜⑤,四时无常位⑥,日有短长⑦,月有死生⑧。 〖注释〗

①兵形:用兵的规律。形,方式方法,此指规律。②?避实?句:意为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其空虚薄弱之处。③?水因?句:谓水之方圆斜直因地而成形。④谓之神:意为这就叫做用兵如神。⑤五行(xíng):指金、木、水、火、土,五者关系相生相克。胜:意同克。⑥?四时?句:指春、夏、秋、冬,依次更替,没有固定不变的位臵、季节。⑦短长:是说一年之中,昼夜时间长短不均。⑧死生:是说月有圆缺明暗。 〖译文〗

作战的方式象水。水流动,避开高处流向低处;作战时,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袭击他虚弱的地区。水根据地形而决定流向,作战根据敌情而确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流向。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获取胜利,这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个是固定不变的。四季相接相代,没有一季是不再变换的。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圆有缺。 〖阅读欣赏〗

水,天地万物中最柔和也最灵动的事物。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水都给许多智者以启发。人们常用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如孔子的?逝者如斯?;也有用水来比喻一腔愁绪的,象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这段文字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一个字:变。

孙子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智者。他善于用兵,更善

49

于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所以,他用类比的方式,以?水之形?说明?兵之形?,提出了?避实击虚?的军事指导原则,着重阐述了要?因敌而致胜?,?因敌变化而取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周密地了解了敌我情况,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孙子军事思想的基石。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兵形像水( )兵因敌而制胜( ) ..

2.选出下列?兵?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夫兵形像水 B、 兵因敌而制胜 C、 故兵无常势

D、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请将?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识卡片〗

孙子和《孙子》

孙子,又称吴孙子,即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他是齐国人,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知其能用兵,用以为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称霸一时。

《孙子》即孙武所著的兵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96——前453年间。它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在《武经七书》中居于首位,其中许多著名的论断,至今仍是不可违背的军事规律。唐初传入日本,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明代传人欧洲各国,有许多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齐名,但成书却比《战争论》早两千多年。它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