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更新时间:2024-04-07 12: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本文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充足的认识策略;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自我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好奇心 兴趣 方法 正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将无异于文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总和,也是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有以下五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例题、概念、法则和计算公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到枯燥、抽象和难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 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数学生活的机会,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

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对数学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

1、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

2、制定学习计划。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因为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指导。一是制定哪些学习计划,常见的如每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复习的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等。计划制定好后,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3、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电脑网络。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外延,数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学习资源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会利用电脑网络这一“地球人”共享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经常带学生进电脑房,登陆有益的学习网站,教会学生“网上冲浪”的本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自己或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些专题的学习网页,让学生共享。

三、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将让人终身受益。而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数学阅读,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质。然而与语文阅读不同的是,语文词汇丰富,词义随语境的变化而不同,而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阅读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所以说数学阅读更需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重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教学《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借助数学阅读来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回顾整除概念之后,出示“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一段话,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整除与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整除对于因数、倍数的充分必要性。在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时,我两次利用阅读,借用“母子关系”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词语“相互依存”,使学生在具体形象中,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领悟到因数与倍数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至此,学生已理解并掌握了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接下来结合具体题目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能整除的两数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说的灵活、准确,“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也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中悄然而至并融入学生思维??

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另外,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习的信心

自尊、自信、自强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动力。自我就与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数,这就是一个人的尊严感、尊重自己,才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喝保护学生的自尊,让他们体会到受尊重、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产生自豪感、自信心,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成为推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动力。

自尊心、自信心只有真诚的关怀才能可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经常被训斥、责备,体会不到关爱的孩子事不可能有自尊心喝自信心的。因此教师必须有一颗博爱的心,说到爱心,所有人都知道,也都要求教师要有爱心。可是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而对课堂上调皮捣乱、做小动作的孩子,你要有宽容心。而面对经常不做作业孩子,你需要时要给予相应的关怀和帮助,但又不能包办代替,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必须要他们自己做。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才能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去主动地自觉地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体验成功,感受自主探索地乐趣。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地愉悦,感受自主探索地乐趣;当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经历“磨难”后,突破重围有伟大的新发现时,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兴奋的情绪体验,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乐趣时,他会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索的愿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索,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进行比较,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到黑板上,学生会写上“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和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对面相等,正方体的棱长相等,” ??进而教师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共同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以感受学习的乐趣为导向,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爱学”到“能学”和“会学”,从而成为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①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解决生字词(语文、外语)、做做练习(数、理、化);第三种是查找资料作深入研究。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前二个层次少数学生能达到第三个层次。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学科、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

②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不同的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③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我校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必备三种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古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能查词典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条件具备时,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检索并下载文件。

2、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即会阅读、会思考、会检索、会调控。 ①会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然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郭慧智老师认为:“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就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

②会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核心。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

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 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③会检索。检索是学习的手段。

在信息时代学会定向检索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手段。教师要有计划地在每学期都要拟定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从纷繁的知识素材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点文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做得比较好。他们指导学生自学《古文观止》,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翻工具书了解前人的注解然后小组讨论,派代表到讲台上讲课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检索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自己要加紧学习、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运用新的教学资源,了解他人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何杰老师撰写的《检索能力培养初探》一文指明了教师在培养学生检索能力中的作用。

④会调控。调控是学习的保证。

稳定的惰结与平和的心态,对学习是有利的。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避免狂妄和消沉,能自己教育自己,不断进取,争做强者。要教育学生能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了解自身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不断调整心态、控制行为,使自己逐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3、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①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推进式的教学基础是知识建构理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②启发讨论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讨论式教学.兼容其它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实践探究式。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实验操作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测量、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第一,它是建立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的;第二,它是在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检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第三,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去探索入的价值观、活动方式以及培养认识能力。

4.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策略

对在校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某门学科个别教师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门学科群体教师的配合协作。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群体的努力培养,这就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我们也进行了探索。

①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方在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联席会议和全体教师会上多次宣传学校的主张:培养“三兼优一发展”的优秀学生,必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学校提出把“第八节课还给学生”的要求,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记学分;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双休日、寒暑假的集体补课;严格控制课外练习次数,控制作业量,调整作业内容。学校要求教师把学法指导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成立了学法指导研究,开设学法指导讲座。学校组织自主学习的研究,组织全校教师听课交流,使自主学习研究深入开展。

②年级组管理。年级组长组织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年级和班级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高一年级重在立现成习。高二年级重在自主发展。“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帮助学生制订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要作为教学目标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各科教师要提出本学科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并经常督促检查;年级组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与模仿的对象。对做得好的要大力表彰,对做得差的要耐心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