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27 06: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中国赛迪顾问官网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产业研究
——能源市场化改革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分析
一、 电力产业现状
1. 电力产业及产业链
电力产业是能源产业链上一环,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的一环。可以根据电能产生和运转方式,电力产业分为发电、输电、变电、售电等四个不同业务环节,由经营不同业务环节的公司组成不同的产业模式,并形成电力产业链。
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电力工业不断进行着调整,逐渐在电力工业内部进行产业细分和转化,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
伴随着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1997年1月17日,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后,才出现中国电力产业的雏形。国家电力公司经国务院授权,经营原电力部所属的国有资产,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按照企业集团模式经营管理。但当时国家电力公司行政垄断了与电能转换、输电、变电与配电相关的业务,是唯一经营和提供电能发、输、配、售服务的公司。
2002年12月29日,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原有的国家电力公司被拆散,形成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其中,两大电网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四大辅业集团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五家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的形成,将在原国家电力公司下的“发、输、变、配”一体化的产业链,分割成发电产业与电网产业两大产业。其中,电网产业业务覆盖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
2. 主业发展状况
2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拆分国家电力公司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其中,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构成电力产业两大主业板块。
1) 行业特点——健康发展
目前,电力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基本保证了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同时,电力工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电行业——装机屡创新高,电源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949年仅有185万千瓦开始,到1987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995年3月突破2亿千瓦,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2004年初达到4亿千瓦。而2007年,电力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发电装机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009万千瓦,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全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数量达到七台,大机组时代已经到来。估计到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10亿千瓦。
2007年,电源结构优化取得较大进展。其中,风力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风电并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达到403万千瓦,增长94.4%。2007年,水电开发进入黄金期。水电发电设备容量达1.45亿千瓦,增长1.15%。2007年三峡电站又有7台机组投产发电,发电生产能力达1480万千瓦。火电发电设备容量达5.54亿千瓦,增长14.6%,增速比2006年降低9%,增速开始明显放缓。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田湾核电站2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85万千瓦。
电网行业——建设速度加快,供需基本平衡
目前,电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同比增加14.20%,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8848万千伏安,同比增加18.71%。
2008年以来,在国际经济放缓的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预计2008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速为13.5%,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7000亿千瓦时,电力弹性系数为1.29。全国
3
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北和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中、东北、西北电网电力总体富余,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偏紧,浙江、广东等局部地区仍将会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
2) 行业结构
发电行业——由五大发电集团与独立发电公司、地方发电企业构成。五大发电集团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大全国性发电集团约拥有全部发电资产的超过50%,其余发电资产分布于其他的独立发电公司、地方发电企业。
电网行业——基本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垄断。
3) 行业规模
发电行业——五大全国性发电集团约拥有全部发电资产的超过50%,其余发电资产分布于其他的独立发电公司、地方发电企业。
其中,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07年装机容量达7157.64万千瓦时,资产总额超过2860.75亿元。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截至2007年底,中国华电装机容量6302.41万千瓦,其中火电5508.6万千瓦,占87.4%;水电772.21万千瓦,占12.25%;风电21.6万千瓦,占0.35%。分布在25个省(市区),年发电量2581亿千瓦时,资产总额243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6176.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5567.55万千瓦,占90.14%,水电装机容量436.04万千瓦,占7.06%,风电装机容量170.41万千瓦,占2.76%,其他机组2.7万千瓦,占0.04%。到2008年6月底,公司资产总额达2843亿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截至2007年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6482.34万千瓦,资产总额2949亿元,2007年完成发电量3047.57亿千瓦时,销售收入850.45亿元,利润总额75.6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95万元/年·人,分别比组建时增长了171.82%、214.73%、159.48%、211.52%、253.2%和168.03%。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截至2007年底,集团公司资产总额2212.27亿元,可控装机容量为44950MW,权益装机容量为32149.2MW;其中水电机组9665.5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21.5%;火电机组33833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75.27%;核电机组1350.8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3.01%;风电机组100.5MW,占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的0.229%。集团公司包
4
括169家成员单位,15家参股企业,职工总数为83425人。
电网行业——两大电网公司寡头垄断,约占县级售电量的89%。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拥有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46.7693万公里,110千伏以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容量13.5083亿千伏安。2007年,公司资产总额13658亿元,直接管理员工148.6万人,供电人口超过10亿人,售电量19742亿千瓦时,主营业务收入10157.3亿元。
南方电网公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2538亿元,职工总数超过13万人。南方电网公司2007完成售电量4600亿千瓦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2442千米,其中500千伏交流线路15651千米;投产220千伏及以上降压变压器总容量16745万千伏安,其中500千伏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建成投产500千伏直流线路1225千米,500千伏直流输电规模300万千瓦;建成投产800千伏直流线路1438千米,800千伏直流输电规模500万千瓦。
3. 辅业发展状况
电力产业主业的四大辅业集团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过程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项目管理、总承包及相关技术、中介业务等。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母公司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基础上组建,为国家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下设六个全资企业和一个控股子公司,其主要服务范围包括电力发展规划,发电、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总承包,项目融资和建设管理。承担了电力市场分析、电能消纳、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等大量电力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集团现有员工8260余人,其中特级设计大师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6人、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4270人,完成了占全国总量60%的发电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是中国唯一提供水电水利建设和风电开发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水电和新能源等发电项目的勘测、设
5
计、咨询、监理、审查、评估、安全鉴定、竣工验收、施工、项目管理、总承包及相关技术和中介业务,以及河流(河段)水电规划;水电工程、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投资、经营和管理等业务。集团公司现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8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92人,高级工程师2631人,工程师2112人。完成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珠江水系及其它内陆水系和边境河流的流域水电规划,规划装机总容量约30万MW。自1980年以来,集团公司承担了全国的80%的大中型水电项目前期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完成或正在进行前期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的水电装机容量约20万MW。承担并完成30余个水电建设项目(包括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的安全鉴定工作,约占安全鉴定全部项目的70%。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40亿元,资产总额522亿元,在中国各大区域分别设有17个全资企业和10个控股企业,目前在世界上32个国家分别设有33个经理部、代表处和分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总承包和相关的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配套服务,以及机电设备、工程机械的制造、安装、贸易业务,电力、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机场和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城市轨道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咨询和监理业务,投融资业务,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进出口贸易业务等。公司已由单一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发展成为工程承包、投资开发、国际经营等多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担了国内7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任务,总装机容量9000多万KW。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以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勘测、设计、服务,水电投资建设与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集团公司成员企业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和30多个专业工程承包一级资质,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火电、核电、公路、铁路、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机场、港口等工程项目的承包施工和国内外投融资、对外贸易等业务。集团公司在大型水电项目整体施工组织方面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在机电安装、基础处理、供配电工程等专业施工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实力。公司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整体或部分承建100余座大中型水电站,以及核电、火电、风电、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堤防、民用建筑、市政公用等各类工程4000多项,完成装机总容量逾3000万千瓦,约占我国建国以来水电装机总容量的四分之一。
6
集团公司拥有职工34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000余人。
4. 多经产业发展状况
由于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在电力产业链发展变化的同时,围绕电能传送还形成的电力设计、电力施工建设、电力设备制造、电力维修等电力辅业,以及为弥补社会资源不足兴办的学校、医院、宾馆等电力多种经营行业,也就是业内所称的多经产业。
根据中电联2002年统计数据,全国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数84.7万人(其中国家电力公司79.74万人)。其中接纳电力主业全民职工32.06万人(其中电网企业13.4万人,发电企业10.1万人),集体固定职工18.3万人(其中电网多经企业10.2万人,发电多经企业3.9万人),其他为工程占地农民工及临时工等。
全国电力多经企业法人9652个。其中国电公司9064个(全民所有制企业88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5781个,股份制企业1850个,股份合作制企业396个,中外合资企业79个)。
全国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年销售总收入1312.2亿元,其中国电公司1238亿元。利润总额78.7亿元,其中国电公司系统71.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1.3亿元,其中国电公司系统47.1亿元。
全国电力多经企业总资产1880亿元。其中国电公司1776亿元(流动资产1150亿元,固定资产净值331亿元,所有者权益630亿元,实收资本365.9亿元)。
二、 电力产业市场化历程、政策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 产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电力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原来由政府“独家办电”的体制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新局面,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电力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是基于原电力部提出的“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方向。一年后,电力部撤消,国家电力公司则颁布了“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公司制改组实施方案”,确定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主要改革思路,这一思路实施具体分为:1998
7
年到2000年,到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2001年到2010年,基本完成跨大区联网,形成全国联合联网,统一调度;2010年以后,根据条件实行发、输、配三个环节分开,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
电力体制改革进行方向调整。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被称为“五号文件”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文件明确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即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
电价改革是电力改革的核心内容。2005年4月5日,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规定,容量电价由政府来确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
电力监管日趋重要。2005年5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电力监管条例》的正式实施,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条例》通过法律授权明确了电监会的定位和基本职责,赋予了监管机构必要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确定了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200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以来,电力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体制变动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在电力投资建设、电力交易、电力调度、电费结算、供电服务等方面出现了不少不规范甚至违规行为,急需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国家电监会制定的2006年及“十一五”电力改革8项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中,还包括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加快建设区域电力市场、深化农村电力改革、电力法和配套法规修订、电力企业重组、输配电价改革、政府监管体制和对电力行业规划体制的完善等。
2. 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政策要求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电源和电网建设的协调发展,保证电力的有效供给,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
8
“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9号),这是继国发〔2002〕5号文件之后又一个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任务,具体勾画了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厂网分开成果,推进主辅分离改革,改进电力调度方式,加快市场平台建设,配套推进电价改革,实施输配业务分开核算,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电力监管体制,积极探索稳步实行输配分开和农电体制改革试点,为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1) 主辅分离,主多分开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十一五”意见将“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列为主要改革任务之一。2007年5月30日的签字仪式,标志着920项目变现工作基本完成。2007年12月23日,本拟2004年年底之前出售的647万千瓦预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主体任务终于得以完成。920项目和647项目所得数百亿资金将直接用于支付电力主辅(多)分离的改革成本,表明我国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的步伐逐步加快。
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出台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级企业与多经企业关系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8年底要基本实现各级企业与有关多经企业“资产分开、业务分开、人员分开、管理分开、利益分开”。2008年1月底,国资委、发改委、电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地(市)级电网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和省级以上电网企业的电力调度人员、财务人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省(区、市)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的股权”。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表明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主多分开改革,实现辅助性业务单位与电网企业脱钩,推进电网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的分离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2) 研究调度交易,加强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认真总结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试点经验,因地制宜,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平台建设。完善市场运营规则和监管办法,处理好电源、调度、售电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发电企业竞价上网,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逐步建立公平
9
竞争的市场机制。加强区域网架建设和跨区联网,进一步推动跨省、跨区电能交易,规范交易秩序。抓紧研究调度与交易机构关系问题,按照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要求完善交易与调度机构组织体制。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鼓励高效、环保机组多发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建立并实施节能、环保、经济的发电调度方式。
3) 加快电价改革步伐,形成合理电价机制。
2003年5月,《厂网价格分离实施办法》出台,明确了制定原电网直属电厂上网电价的原则,并陆续协调、批复了全部厂网分离电厂(约150家)的上网电价。2005年4月,《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出台;2005年5月1日,煤电联动方案出台。然而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政府在电价中的具体定位等等问题仍未得到有力的扭转和改善。因此实施电价改革主要应该加快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目标包括: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着力推进上网电价市场竞争形成;尽快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加快制定出台电网输配电成本监管方法,形成有效的输配电成本约束机制;积极推进销售电价改革,归并电价种类,合理调整各类别水平,尽快研究建立电力社会普遍服务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电价交叉补贴问题等。
4) 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明确农电产权。
农电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1998年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前,国内约有2400多个县级供电局和企业负责农村电力输送,资产归属主要由直管直供、趸售县和自管自供县三分天下。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其目标在于明晰县级供电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改变企业代管状态,规范县级供电企业改制、改组工作,培育独立的购售电主体。目前在这方面,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要采取了3种改革模式:全资、股份、代管。2008年7月25日受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委托,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已开展了《农电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调研,探索农电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改革方向和操作思路。
3. 电力产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0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这个中国电力市场化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
1) 电力产业监管是难题
“十五”期间,按照200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所确定的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目标和任务,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厂网分开后,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华润集团等中央发电企业和众多地方、外资、民营发电企业多家办电、多种所有制办电的竞争格局,使电力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电力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到2006年末,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已达到6.2亿千瓦,比2002年底的3.6亿千瓦增长了近一倍,是过去50年累计投产装机规模的总和。预计到2010年末,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10亿千瓦。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9号),这是继国发〔2002〕5号文件之后又一个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任务,具体勾画了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主要是2002年电力改革的深化,即区分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对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国家电力资产进行了拆分和重组,实现了产权关系上的厂网分开。为在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了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改变了政府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建立了电力监管制度,推进了相应的电价改革。
历经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我国电力产业在改革投资体制、开放发电环节、实现政企分离、厂网分离、组建监管机构、建立区域市场等领域取得了进展,长期存在的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化垄断结构得到深刻改变,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共同起作用的结构。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电力产业监管体制,以确保电力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建立高效的电力交易机制、形成电价联动机制、有效地制定电力发展规划等问题,尚未形成定论。
11
2) 辅业产业改革困难和问题日渐显现
电力辅业是原泛指电力系统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以外的其他产业,内涵丰富,外延甚广,包括基建、设计、修造和器材供应等诸多领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尤其是2002年成立四大辅业集团公司后,电力辅业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以从事负责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过程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项目管理、总承包及相关技术、中介业务等业务。
电力辅业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沿革,除了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时,国家电力分离出的四大辅业集团,其他众多电力辅业均属于区域性质,并且整体形势并不乐观,普遍存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短缺,装备不够先进,社会负担沉重,企业体制和机制不活,自身积累不够,参与市场竞争的后劲不足等问题。
面临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电力辅业企业存在的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日渐显现:
? 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灵活,严重制约企业发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电力辅业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弊端开始凸现,如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等,企业体制和机制不灵活,导致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一时难以推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后劲不足。
? 企业技术装备落伍,利润再投入少。由于辅业大多从主业衍生出去的,主要为主业服务,并不重视企业效益发展,因此利润微薄,同时承担主业分流人员,负担沉重,导致积累不多,使得长期以来计划利润中的技术装备没有得到兑现,上级也未能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等原因,致使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日渐陈旧落后。
? 市场竞争残酷,企业尚未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由于电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电力行业市场竞争中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招投标中压级压价现象不断出现,不公平竞争明显加剧,企业利润空间很小。与此同时,企业参与行业外的市场竞争更是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 政策与实操分离,职工分流安置难。根据国家主辅分离的有关政策,企业职工可以采取提前退休、提前退养、发给自谋职业者一次性经济补偿或安置费,成建制地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单位及其职工,参与企业重组、竞聘上岗等办法,
12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很难遵照上级政策执行分流。自行制定分流措施的企业,使企业职工很难理解职工分流安置是种“关照”,从而导致难以实现分流安置。
? 企业人力资源匮乏,发展缺乏内动力。电力辅业企业作为历史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多数自身先天不足,依赖于主业,无支柱型产品,人员素质、职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人才短缺问题较突出,对管理型、技术型、生产骨干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由于体制的原因,分配差距无法拉得更大,导致内部的人才留不住,留住了又无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外面的人才又引不进来,引进来了又呆不久,造成了人才难以引进,富余人员难以分流,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 多经产业问题繁杂
电力多经产业多数是以主业投资、职工入股的形式形成的公司或实体,其中有对生产电网配套设备和提供物资管理的公司,如各级电网公司下属的为电力设备生产厂、物资供应中心等;有根据企业办社会而形成了经济实体,如各级电网公司下属的物业、宾馆、餐饮、学校、医院等;还有因多种经营而形成,如各级电网公司下属的房地产、广告、旅行社乃至粮油加工等公司。
由于涉及行业较宽广,且各地区发展制度不一,电力多经企业存在的问题繁杂,总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管理架构混乱,未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电力多经产业的董事长由主业的领导兼职,总经理则由主业领导任命,而不是企业自主选择确立人选,同时多经产业干部队伍的组建是主业分流去的,成为主业减人增效的“大后方”。公司管理架构混乱,没有一个合理的公司制运作模式。
? 缺乏经营决策、人员调配、工资分配上自主权。多经产业职工的身份无法完全与主业独立,不能实现绩效挂钩,形不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多经产业员工工资奖金发放与企业效益无关,无法调动企业职工,尤其是公司高层投身市场的积极性。严格地说,多经产业仍然只是主业的一个车间,多经产业依赖主业的局面就没法被打破。
? 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由于多经产业人员较多是从主业分离出来的,因此相关管理经验少,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相对缺
13
乏。特别是来自电力主业的多经产业领导,由于长期从事电力生产的,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以完善的管理一个企业,更是缺乏应对市场残酷竞争的能力。
? 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市场区域狭窄、品牌知名度缺乏。电力多经企业实体多,涉及战线长,主要市场都是面向主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以满足主业需求为己任,无市场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而且主业也是视其为自己子女一样,极力呵护,结果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多数多经企业无力参与市场竞争。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赛迪顾问
14
正在阅读:
赛迪顾问-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06-27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寻找动物和植物》word教案(1)03-12
宝丰镇201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 - 图文09-15
当前市直部门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05-05
药学本科-仪器分析在线练习3答案11-01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09-05
矿车修理工操作规程07-27
东华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2-03
2016年物理操作试题十七及标准09-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赛迪
- 市场化
- 中国
- 能源
- 顾问
- 改革
- 研究
- 行业
- 2018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行业调研与市场分析报告目录
- 2007届苏州市八所重点中学联考试题5135
- 安全生产倡议书最新
-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4章第4课时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课时作业含解
- 四边形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 人民邮电出版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历年期末考试题试卷大全(含答案
- 医学三基之医疗风险和医疗安全管理试题及答案
- bbtecu0 大学英语四级690个高频词汇
- 2015年芜湖公务员考试公告及职位表
- 奥数:六年级奥数 杂题 抽屉原理(ABC级).教师版
- 剑道独尊解析-聊天记录
- TD-LTE规模技术试验 - MTNet测试 - 外场R9功能测试规范
- 液压与液力传动复习试题 - -安徽科技学院
- 识字2 姓氏歌
-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体育馆钢网架工程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 银行存款开展措施
- 《第19章 四边形》古浪六中单元检测题
- 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通知 江宁政
- 灵通快线个人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说明书LT0801
- 八年级下英语月考试卷一(unit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