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2015 2014优秀文章(5)

更新时间:2023-11-03 01: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高考优秀议论文集锦

要求:背诵、品读优秀段落,掌握其文章的行文结构,学习文章叙例、议例的方法。每读一遍一定要求自己有收获,学会做一个有心人。 2015山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例文:

折断的是一双飞向远方的翅膀

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曾写道:“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月亮。”诚然,父亲看到的是只需食用的瓜和

豆,而孩子却抬头看到了架上纠缠的藤蔓。他是否知道“摘下豆来吃就好”一句话折断的是一个孩子飞向远方的翅膀?

他们原是雪白而丰满的翅膀,载着无尽想象与求知的双翅,被折断后还如何能飞翔?禁锢在铁笼中的他们如何再向往远方?曾在一档教育栏目中看到这样令人可悲的一幕,在主持人抛出学习为了什么的问题后,在座家长学生都说着“为了中考”的话,像是提前安排好一般如出一辙。学习并非如此,是为了激发潜能增加学问的最佳途径,而非为了什么中考。试想三年后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又会不会异口同声回答“为了高考”?我不得而知,但我不得不替那些被折去想象与求知双翼的孩子们感到悲哀。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们是否需要反思当今教育存在的漏洞,是否应尽我们所能保他们一双飞向远方之翼?有“高考神话”之林的衡水中学,近来被推上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活低能”“书呆子”等称号纷纷被扣在其学生头上,这座神话学校是否需要反思教育失败之处?不仅如此,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者不在少数,学习成绩顶尖,而常被诟病缺乏想象力??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丧失了一双飞向远方的翅膀,这使太多本向往远方的人不得不放弃目标,终日坐在井底,看那永不更变的圆圆的天空,无能为力。

汪国真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是啊,瓜和豆不只用来食用,孩子的好奇与求知欲促使他想分辨那纠缠的藤蔓,父亲何不耐心告诉孩子分辨的方法,助他那载着求知与想象力的双翼日益丰满,直到那一日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倘使人人都这样做,那么飞向远方的翅膀永不会被折断,那模糊却又清晰的远方,定会盘旋着更多的希望。

“无论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赛福斯告诉我,无论何时都要向往着远方,都要记得自己有一双飞向远方的翅膀。

学术与实用的对峙,谁胜?

中药用药极为讲究,白木、茯苓各为几两,比例的分配是其中的关键。但中药中药草的分辨是用药的基础,若三七与姜黄混淆抑或是鱼腥草与紫叶互相掺杂,则都可能导致生命的死亡或衰颓,亦可算得医疗事故了。

二者无一不是外观极为相似,若像父亲所说,不用分辨,则世间有多少患者因用药错误而导致无辜生命的消散。在我看来,孩子分辨藤蔓与茎须的好奇抑或猎奇心理代表着专心学术,而父亲则代表实用主义。在学术与实用的对峙中,若实用主义过于泛滥,则古代中国的科技便只得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碾压下折经断脉;若学术熠熠闪光,则中国文坛不至于陷入形而上学的泛滥中。

学术的研究若能刨根问底,则必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陈寅恪教授坚守学术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潜心治学,以中华文化托命人的姿态,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在晚年失明胼足情况下口述完《柳如是别传》;且不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熊熊烈焰,单是那一个个为学术而战的名字,背负庄严十字架的加缪,为理性之潜沉的伏尔泰就已让人感触到学术的魅力??他们无疑是学术的执牛耳,虽饱

受磨难侵袭,却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坚守,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也正与孩子分辨二者的猎奇相应景,虽扯断了茎叶,但潜心治学必不可少。

学术的研究使人沉潜于象牙塔,专心治学,避免了实用主义的飙风席卷学术的“殿宇华堂”。北大学者卢新宇在《怀疑的时代仍然需要信仰》中说到:“我害怕你们已不再相信学术有别于官术,学场不等于官场,风骨远胜于媚骨。文学经典无法辨别毒奶粉的成分,史书典籍阻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价值、实用已成为一些人的唯一选择。”若人人只追求实用主义,像那位不辨藤蔓和茎须的父亲,最终只得陷入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利己主义。

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中写道:“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撑我这一生的三个支点。”那种对知识的追求、对学术的执着理应是每一个学者所坚持的信条。坚持学术便应像冯友兰为学术的自由而抗争,像萨特拒领诺贝尔奖安心沉潜治学,像索罗筑屋瓦尔登湖畔一心专注??

2014山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例文:

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

从窗子这个画框望出去,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场景,雅人见雅,俗人见俗;喜欢热闹的人看到的是闹,面心静如水的人看到的是静??对此,我想说:心中有什么,便会看到什么,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只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反映我们的内心,符合我们本人的追求。

候鸟迁徙却惨遭杀戮,土著村民看到的是鸟肉,游乐贵族看到的是靶子,李锋看到的是被践踏生命的斑斑血迹和政府的监管不力、消极作为,而执法部门看到的是利益链条的暗流涌动,环环相扣。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追求,也便看到了不同的场景,便有了不同的做法。李锋心中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念头,便看到了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便选择了揭露现实。可见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东西决定你的视线、眼界,进而决定你的行为。

张爱玲曾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尽生活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林清玄就是这样。他随茶农采茶,茶农当然只看到茶,但是林清玄心中有着对自然美景的追求,有自己对写作的感悟,于是他采茶的同时也看到了采茶中的道理。他的《平常茶,平常道》让我们领略了他的内心世界。

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这话一点不假,既然这样,我们便应该

“走吧,人间的孩子,与一个精灵手牵着手,走过荒野 河流,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爱尔兰诗人叶芝如是说。那飘荡在荒野的哭声啊,是外界投掷给我们的绳索,缚住了我们飞翔的翅膀。而我们,若能以一寂静心灵去守望这歌声便能替代哭闹不休的世界。而我们叹息曾放下欲望体味民间疾苦的杰克伦敦在文名蜚声后选择了开枪自杀。外界未必嘈杂,可他的心太乱了,灵魂无法栖息,他再也寻不到那份推开窗子拥抱世界的美好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几千年来传诵的名句只是一幅自然风光吗?当然不,他写的,是他的心。是一份抛却外界独享繁华的静谧。

过分夸饰表征而轻视内里,此乃镀金与真金的区别。静水流深,当我们的心安睡着,这个世界再吵也打扰不了灵魂的睡梦。当我们的心镀上一层金粉,这个世界大概也被我们惊扰了吧。这世界之景,在我们眼中,更投影在我们的心中。心何如,世界何如。

用一寂静之心看世界,世界如此寂静。就让我轻嗅蔷薇,成为弥足珍贵静享世界的竹,风雨过处,仰天长啸,就让我轻吟“赖车有明月舒我怀”看这世界如襁褓中安睡的婴孩吧。明月映我心,映我安然之心。

人·画·生活

我从小就被父母视为俗人,不爱写诗,听不懂交响乐。我仍记得家里来了一个又一个教我弹琴的老师。终没有一个成功。总之,在现

实生活中,我大约就是个俗人,不是静避高雅,好像生活不多去用它,它的存在好像是蛋糕上的红樱桃。然而我却在这世上活着,愉悦的活着,过着我的俗生活,倚着窗欣赏这画.

我通过窗子,看到画中的花就是一般的开落,不去赋予他情意,好像一朵花就是简简单单的自然美,偶尔有一丝香气,甜而悠长,像记得分明的快乐;时而惆怅,想难以忘却的忧愁。不懂葬花,那是真心欣赏着葬花人,喜欢它落泪,好像那才是真真切切的美。我又丝毫不厌恶金钱,这使我觉得自己与高洁隐士又差了一大截,更是俗人也。钱钱贸易,钱就是钱,可以买到一切吃穿,在我看来,钱这个东西不很重要,但一定珍惜它。我还记得儿时丢了几块钱回家大吵大闹,母亲为了哄我又给了我几块钱,我仍是哭,因为无论如何钱都是少了。

我喜欢集市,人声鼎沸,看他们讨价还价,觉得他们可爱,觉得他们真实,如果小贩主动抹掉一些零头,他们又道谢,多生活啊!从集头到集尾,太阳照过来,柿子显得格外大,苹果显得格外红,乳猪显得格外彪壮。

总之,在我这幅画里,描绘的是真实,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是明明白白的俗人生活。

我偶尔也学着画一幅高雅的画,喝浓咖啡品茗茶,穿着西服看歌剧,也学着感时花溅泪,无论是青菜豆腐还是阳春白雪都要切身尝一尝啊。

然而我却也明白,无论俗和雅,无论闹与静,这幅画都会自己切身去体会。从中悟出自然,悟出社会,悟出生命。

我的画里装满了市井小人,柴米油盐。你的画里也许画了璧山绿水,杨柳荷花。但于这幅画中,我们都要过得很好。

清晨的阳光照在窗棂上,我推开窗户看见卖豆腐的大爷推着小车,小棒子“梆?.梆?.”的响着,多么平实的岁月啊!

我推开窗户看见一幅画,一幅民谈世俗画,一幅用世俗的眼睛看到的民谈世俗画。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看到了百种景画,用自己眼睛看到了一幅自己的画。

蜗涎与铁轨

若把窗子比作画框,窗外的景色就是那框中独一无二的图画。然而同样的窗子,有人望去,只见的长长铁轨,火车呼啸,悔自不随,徒增伤悲。有人却只见到,新雨后,晚来秋,墙沿边,小蜗牛。

于是后者欣然地沿着蜗涎瞧去,看到了墙角的野花,河边的水鸭,池塘中的小青蛙,而前者,已将窗扉紧闭,只剩牵挂。

只见其大,粗疏生活,想来即使渴望窗外的画,也只是兀自感伤,无法领略那细微处的美好。而着眼小处,细悟生命的人,却能够一眼望到那点滴处的真善,感受温暖。

拿破仑一生战功卓越,金钱、名声、荣誉,应有尽有。可他却说:我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而失聪失声失明的凯伦凯勒,却在悲惨的生活中说:我发现生命是那么美好。这怎能不令人沉吟深思。

在生活的窗子里,拿破仑只看到铁轨,没有尽头,而海伦却看到

蜗涎,点滴美好,我想那不幸的女孩心中,定然他的生命便如那穿流于掌间的清水一样,凉沁舒柔吧!

诗人说得好: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得是多仔细的洞察力,才能体察到庞然大物的轻柔心境呢!诗人,大概只有诗人,才能如此吧!于小处观察,于细处品吟,再从一字一句的小小字眼中,轻轻吐出那映射大千万象的妙语智言,震悟苍生,以小明大。

两只黄鹂,一行白鹭,晴空一鹤,枫红一泊,鸳鸯一对,燕子一双,明月一轮,清泉一涧??

那些细微处的美好,那弯曲浅浅的窝涎,不正隐藏在那些传承千古的辞章叠韵里吗?平平仄仄,叮叮咚咚,多悦耳的节奏,多曼妙的回首,窗子外,雅静安然,不见俗流。

所以,你还在窗边叹那铁轨上呼啸不停的火车吗?你还在懊恼自己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快节奏的步伐吗?想想吧,那是否值得去追去逐,沉吟的片刻,你会看到墙沿小小的蜗牛,留下一串晶莹,不远的街边,野芳发而幽香,生活的愿景,本就美好宁静。

细处乾坤大,微中意蕴长。

目光所及,由心而发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人们看见的图画有静有闹,有俗有雅。其异所生,皆由心境而发。人生也是一幅画,你是执笔的人,落笔或急或缓,线条或舒或紧,虽终你看到的图画,即为你心境的反映。

中央有一小黑点的白纸,有人说这是一张白纸,有人只看见了一个黑点。沙堆中藏着一颗宝石,人们发现它,有人遗憾的感叹竟只有一颗;有人却高兴地蹦起来:“哦,这竟有一颗宝石!”可见,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眼里,其本质也会发生变化。同样的歌声,高兴地人会愈发高兴,失落的人听到只徒增伤感。同样的考试,准备充分的人面对时会踌躇满志,还没复习的人面对它只能忐忑不安。诚然,事物的本质终究不会变,歌声仍然是歌声,考试也永远是考试,但当人心境不同时,同样的事物将会被赋予不同的意味,又或者,有些人只关注某样事物的优点而忽略缺点,而有些人为了一点瑕污痛哭流涕而对瑾瑜的光华视而不见。

同一幅图画,人们的着目点各不相同,因为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心情。正如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们的心境会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情感倾向。我们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但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为了让人生这幅图画更美好,我们应有意识的多泼洒明亮、温暖的色彩,让线条更流畅,让画面更和谐。

目光所及,由心而发。心向美而心中皆美,心困于恶而目亦拘于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使得花鸟这般美好的事物 也变得伤感起来。心中有真意,而无车马喧,渊明心中清静,所以哪怕身处闹市也浑然不觉。这就是心境的力量。

感悟自己的心境,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境,才能适时适度地看待自己身边的事物。每个人都更愿意看到美好的景象,所以我们也相应地该塑造一个平和清雅的心境。向窗外看时抱着美好积极的心情,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yx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