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7 01: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修葺折损陡峭以身作责

B.监督失意排解如释重负

C.商酌别扭修润悔人不倦

D.悠闲达观循环悲天闵人

2.补全成语。

(1)海()天空(2)颠()流离(3)以身()则

(4)悲天()人(5)不()下问(6)如()重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通过典型的事例,凸显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B.《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C.《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学者。

D.《陋室铭》是唐代的刘禹锡写的一篇铭文。

6.名句默写填空。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1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看作人的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为此某校开展了以“传承传统美德,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某同学收集到下面一幅漫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寓意。

(2)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请你结合上面材料,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3)列举两件平时你关心父母的事情。

二、阅读探究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横生藤蔓)

D.亭亭净植.(种植)

2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曲肱而.枕之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

D.可爱者.甚蕃卿今者.才略

10.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二)

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陈焱

①“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

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

3

予我们奠定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务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寄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有删改。作者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12.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1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14.第⑤段作者只谈了“务实”,而未谈“合作”,请你在横线上为其补充一个论述“合作”的重要性的句子。

15.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

4

(三)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 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5

16.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8.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19.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

三、作文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

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

可接下来,作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

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

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

请以“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6

参考答案

一、1.B 点拨:A项“以身作责”应为“以身作则”;C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D项“悲天闵人”应为“悲天悯人”。

2.D 点拨:A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B项“乱”,使动用法,“使……乱”;C 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3.A 点拨:B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C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使得”;D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活动”。

4.A 点拨:A项冒号应管到一句话的末尾,“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不属于冒号管辖的范围。

5.C 点拨:梁启超是近代人。

6.(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1)示例:这是一幅题为“等待”的漫画,画面中有一位老人,一手拿着一张报纸,上有“老年报今日父亲节”的字样,一手拿着手机。老人一边盯着手机看,一边围绕着放有电话机的桌子转,头脑中想着电话和手机的铃声。墙上贴有老人和老伴及三个子女的全家福。这幅漫画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子女疏于对父母的关心与问候的现象。

7

(2)示例:别让子女的爱成为父母永远的等待。

(3)示例:①有好吃的与父母一起分享。②妈妈生病了悉心照料。

二、(一)8.D 点拨:“植”是“竖立”的意思。

9.C 点拨: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1.D

(二)1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亲切可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赤子之心”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4.示例: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许多困难就会得到解决,这有助于理想的实现

15.略。点拨: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事例来谈其重要性。

(三)16.引起下文,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点拨:本题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可从“引起下文”这一点着手去分析,内容上的作用要联系原文具体内容分析。

17.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点拨: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结合原文内容“把包往讲台上一倒”“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等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19.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饱含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表达了他对学生遭遇的惋惜。

三、20.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是“借我一双慧眼”。“慧眼”有什么作用呢?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慧眼”的作用是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危险,辨清真伪。“借我一双慧眼”就是能够真切辨认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做到不盲从。这篇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自己生活中用“慧眼”辨别是非的事情;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8

论点要明确。例文略。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y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