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14: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一模32题练习
(丰台)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⑴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⑵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
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 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 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西城)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澄清石灰水 碱石灰
气体X 气体
燃烧 装置
后续 装置
A B C D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1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石景山)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
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____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
________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验证水蒸气
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朝阳)32.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
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
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②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大兴) 32.(6分)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其产物。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H2O+CO2↑+CO↑。
加热 浓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
(2) 请将下列装置正确的接入到B、C、D位置中,装置导管的接口顺序是:a→ →h。
2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 (5)F装置的作用是 。
(密云)32. (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
1.(2012顺义一模)(6分)煤炉燃烧正旺时,蜂窝煤的每个小孔中都会有一个蓝色的火苗在跳动,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
(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上网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与红热的碳反应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小红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中氧化铁被冶炼成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F和I中盛有的药品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
32.通州(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
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②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现象 装置 滴管A 烧杯① ①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H2O ② 气球变瘪 固体Na2CO3 ③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H2O (延庆)32.(5分)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该固
体的成分。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
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 然后小红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 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昌平)32.(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分液漏斗及C装置中所盛放的溶液相同,B、C装置中盛放的溶液足量,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白色固体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
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试剂 A Mg C /分液漏斗 气球中粉末 (房山)32.(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
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
4
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硫酸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丙中试
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甲装置中 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①,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收集到 另一种气体。
(门头沟)32. (6分)下列A ~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3)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①红磷要足量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用木炭代替红磷 (4)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
(5)E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平谷)32.(4分)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甲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 _。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__ __。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 _ _。
5
乙
(丰台)33.(9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Ⅰ.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Ⅱ.CaCl2溶液呈中性
(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__ __,②是 CaCl2 。 (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 溶液 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①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实验现象 没有气体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东城)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6
①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____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西城)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
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
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1 滴加适量___号溶液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7
实验2 滴加适量3号溶液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均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
验。
实验操作 滴加适量2号溶液 _____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
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石景山)33.(8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
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分别是_______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8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
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朝阳)(7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正确 取滤液于试管中,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成立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大兴)33.(7分)漂白液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半瓶敞口放置
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他将该漂白液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 漂白液的制取原理:Cl2+2NaOH NaClO+NaCl+H2O,其有效成分是NaClO。 ② 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H2O+CO2 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9
③ 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④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1】该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1】请将下述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提出问题2】该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可能是:① NaCl ② ③ NaCl、Na2CO3、NaOH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实验结论 猜想①不合理 猜想③不合理,②合理 【实验反思】漂白液开瓶后要尽快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拧紧瓶盖。
(密云)33.(7分)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④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是否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10
实验步骤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预期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目的: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中,加入 ,静置,观察 沉淀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观察 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2.(2012顺义一模)(6分)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物质。
调查研究: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芳同学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五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
置。五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E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取 B、C、D的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只有B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取A、C、D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A、C显红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1得出E为__________。
(2)步骤3中,D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其余四种白色粉末有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4)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反思:“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小芳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通州)33.(8分)已知草酸通州(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通州(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1
浓硫酸
碱石灰
Fe2O3
草酸
石灰水
石灰水
A B C D E
(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结论
为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②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③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延庆)33.(8分)氢氧化钠与酸、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和小晴两位同学想用实验证
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二氧化碳反应,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酚酞试液 ① NaOH溶液 盐酸 过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 B 12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 应。 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A、B中均无明显变化。 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选用NaOH和Ca(OH)2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上边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 【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请你分析:
(1) 小军的第一个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2) 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
计方案是:分别量取40 mLNaOH和Ca(OH)2溶液放入A、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
(昌平)33.(8分)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
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稀硫酸
钙 硬质玻璃管
a
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锌
浓硫酸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 固体为Ca和CaH2。 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实验操作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有氢气生成 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 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呈红色 生成 (填化学式)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
13
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
(房山)33.(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③Na2CO3+ CaCl2═CaCO3↓+2 NaCl
【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 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把第②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
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头沟)33.(8分)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14
实验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分(填“有”或“没有”) 质量(g) Na2O2 NaOH Na2CO3 [查资料]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 [假设] 小明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白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 [实验探究](1)小明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探究所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 澄清石灰 原澄清石灰水 质 应制取CO2 步骤③中现象为: 有变质。 水是否变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 实验结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没③ (2)小白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设是否成立 [实验反思]
(3)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下面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
A B C
A、B中都加AgNO3溶液,通X气体后:如果A浑浊、B澄清、C浑浊,结论是 ; 如果看到 现象;小明和小白的假设都成立。
(平谷)33.(9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Ca(OH)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小白的假设成立 探究小白的假将气体X通入AgNO3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HCl石蕊 酚酞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 酸钠。
(2)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这瓶溶液是:__ __。
15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 序号 ① 实验操作 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另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② 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__ __。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该溶液不可能是__ __。理由是_ __。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由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_ __。 实验二:验证猜想三 实验操作 __ __。
(2012?丰台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主要实验现象 __ __。 实验结论和解释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K1
和
K3
,关闭
K2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C中有气泡产生
.
16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
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1)根据图示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可知:要打开止水夹K1和K3、关闭K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
注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根据压强原理进行推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打开止水夹K1和K3、关闭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A中大理石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此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关闭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压强变小,B装置中的压强大,就会将烧杯内的盐酸流入C中,然后盐酸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有气泡生成; 故答案为:
(1)K1 ; K3 ; K2 ;
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 (2)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中有气泡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是理解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装置内压强的改变.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
氢氧化钠
17
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易溶于水,呈碱性
.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D中液体进入C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
.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
式.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1)根据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气体与溶液b反应造成气压降低,且生成了碱性物质进
行分析;
(2)由A装置内气压较小,导致B装置内气压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再分析题目.
解答:解:(1)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气体与溶液b反应造成气压降低,且生成了碱性物质;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必须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故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应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呈碱性.
(2)由于A装置中的气体与溶液反应,造成气压减小,B中液体进入A,C中气体进入B,故D中的稀硫酸进入装置C,然后与生锈的铁钉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由于氢气的生成,气压升高,故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1)①氢氧化钠;②易溶于水,呈碱性;(2)D中液体进入C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有些题目需要结合物理知识来回答,并且利用外界大气压与瓶内的压力差来做题.
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18
验纯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
点燃
.
CO2+2H2O
点燃
.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b、a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g,装置D增重2.2g.则气体X的组成是
H2和CO
.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19
分析:(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①根据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据此分析装置B的作用即可. ②先经过NaOH溶液时会带水蒸气到浓硫酸中,影响测定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③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排除了CO2;装置C增重1.8g,生成了1.8g水;装置D增重2.2 g,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据此可以计算出所含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进而可以确定气体X的组成.
解答:解:(1)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必须检验气
体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
CO2+2H2O.
(2)①装置B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可作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气体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②装置C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H元素的有无,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目的是通过是否增重测定C元素的有无.先经过NaOH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到浓硫酸中,影响水的测定结果. ③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气体中不含CO2;装置C增重1.8 g,含H元素的质量为1.8g× 1×2 18
×100%=0.2g;装置D增重2.2 g,同理可知含C元素0.6g;气体X1.6 g中含H元素0.2g、含C元素0.6g,应含O元素0.8g,很明显,气体X1.6g中含有CO,且质量为1.4g,刚好为C、O元素质量之和,由此可知没有CH4,气体X中还含有0.2gH2. 故答案为:(1)验纯;CH4+2O2 点燃
.
CO2+2H2O;
(2)①除去CO2、H2O;②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H2和CO.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
析、对比、归纳等思维能力.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打开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关闭
20
(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关闭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打开
(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结论探究;物质的鉴定题.
分析:要想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有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首先应除掉原来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将生成的气
体通入到II中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验证二氧化碳存在一般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吸气时除要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I瓶进入.
故答案为:打开、关闭.
(2)吸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II,二氧化碳的存在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关闭;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I和II的装置不同,I是吸入气体的装置II是呼出气体的装置,故其作用分别是去除与验证. 故答案为: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是利用实验对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的进行验证,涉及到原空气的二氧化碳去除,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
等问题
?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
21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②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答案
【答案】:(1)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的气体)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必答加点字的含义) (3)①紫色石蕊
② 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
产生。(2分,答全给分,答不全不给分)
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其产物.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22
浓硫酸
.
加热
H2O+CO2↑+CO↑.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红色粉末变黑
.
(2)请将图1装置正确的接入到B、C、D位置中,装置导管的接口顺序是:a→
f→g→e→d→b→c
→h.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4)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草酸生成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
(5)F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燃烧法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 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书写化学方
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综合实验题.
23
分析:(1)依据E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2)从甲酸分解的产物,以及实验的要求: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可对装置的选择及顺序进行判断;
(3)依据(2)中选择的装置对反应进行判断书写; (4)依据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分析判断; (5)从F装置中的溶液成分以及对尾气的处理分析即可;
解答:解:(1)F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其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此处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
(2)装置中浓硫酸可吸收气体中水,起到干燥气体的作用;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起到除去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起到检验二氧化碳的作用;装置E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能与一氧化碳反应,起到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性的作用;因此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将甲酸受热分解的产物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为保证说明此时无二氧化碳存在(排出对反应生成物检验的干扰),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进行验证,然后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后,通入氧化铁加热,反应后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以验证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三装置的特点正确的连接,一般是按长进短出的规律正确连通即可;
(3)B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通过B后已无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从而起到检验草酸生成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的作用;
(5)澄清石灰水能检验E装置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收集燃烧则是处理掉对于的一氧化碳,以防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红色粉末变黑; (2)f→g→e→d→b→c;
(3)2NaOH+CO2=Na2CO3+H2O;
(4)检验草酸生成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5)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燃烧法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24
点评: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及相关问题,属于课本基本实验的延伸,难度不大,容易出错的是
(1)装置的连接,要注意的是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也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
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实验2
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对该现象的解释为 _________ . 实验3
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_________ .
【实验1】a;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4P+5O22P2O5;
【实验2】铁丝为可燃物,集气瓶中充满氧气,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温度升高至铁丝的着火点,因此铁丝可以燃烧;
25
【实验3】2Mg+CO22MgO+C;燃烧不一定总需要氧气助燃.
煤炉燃烧正旺时,蜂窝煤的每个小孔中都会有一个蓝色的火苗在跳动,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如图1).
(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
点燃
.
2CO
点燃
.
.
(2)小红上网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与红热的碳反应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小红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②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26
.
③H中氧化铁被冶炼成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高温
.
.
④F和I中盛有的药品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F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I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
价.
分析:(1)根据信息: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分析解答;
(2)①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E装置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
④F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I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1)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O2
点燃
.
2CO.
故答案为:2C+O2 点燃
.
27
2CO.
(2)①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③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经过D与红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故答案为: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④为防止二氧化碳影响后面的实验结果,要用F(盛放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I是要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F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I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发生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方程式的书写、氧化铁的还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等问题,难度不是很
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 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
28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②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① 现象 装置 滴管A 烧杯① H2O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② 气球变瘪 ③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固体Na2CO3 H2O ? 答案
?
(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或烧杯②中液体变红;若多答了气球变瘪也给分;只写“变红”不得分) (2)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或加入的稀盐酸也占有一定体积)
(3)①浓硫酸(浓H2SO4)②稀盐酸或稀硫酸(写化学式或其它酸也给分)③ 固体氢氧化钠(烧碱)或氧化钙(生石灰)(只写化学式没有固体不给分)解析:
(1)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氯化氢分子可以运动到或烧杯②中,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所以可以看到烧杯②中液体变红了。
(2)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也可以使瓶内气压变大,以使气球变瘪。
(3)①是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变瘪,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气球又恢复原状,故可以选用浓硫酸。②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变瘪,所以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③刚开始变瘪是因为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变瘪,后来变得更鼓是因为二氧化碳被反应没了,所以可以是固体氢氧化钠(烧碱)或氧化钙(生石灰)。
?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
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气球变瘪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
.(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②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29
① 现象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装置 气球变瘪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② ③ 浓硫酸 滴管A 稀盐酸或稀硫酸 H2O 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 烧杯① H2O 固体Na2CO3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以及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进行解答; (2)根据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进行解答; (3)根据气球的变化是由于压强变大或变小而引起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由于压强变小,所以气球变瘪; (2)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 (3)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气球变瘪,等到温度降到室温,气球又恢复原状;稀盐酸或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气球变瘪;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气球变瘪,当温度降到室温,气球变鼓,由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气球变得更鼓. 故答案为:(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气球变瘪; (2)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 (3)①浓硫酸;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考虑气球鼓起的原因是压强增大,可能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出热量,要熟记溶于水放热的常见物质. 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该固体的成分.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 30
然后小红做了如图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
(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
.
(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
检验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H2O+CaCO3↓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
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变质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解答;
(3)结合题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并依据滤液成分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变质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酚酞试液变红,也可能是碳酸钠的缘故,结论不严密;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所以有气体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说明碳酸钠反应完全,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氯化钠溶液也显中性,所以若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由此可知滤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氯离子、钙离子,离子自由组合,所
31
以通入二氧化碳,会与滤液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故答案为:检验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H2O+CaCO3↓.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要明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检验方法,尤其是第三问,要细致分
析.
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
氢氧化钙溶液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
(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
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
,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
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如果B和C中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则A
中的气体能够被吸入B中.
(2)显酸性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物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解答:解:(1)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填:氢氧化钙溶液;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故填: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2)如果乙是显碱性物质和酚酞试液的混合物,当有显酸性的物质进入时,显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显碱性的物质消失,红色变成无色.故填: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点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
酚酞试液变红色. 32
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盐酸 ④稀盐酸 ⑤澄清的石灰水 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所选的试剂均用序号表示)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试剂为
⑥
,丙中试剂为
①
.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溶液不变浑浊(答案合理就即可)
,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CO
.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②或④,关闭活塞
a、d
(填写序号,下同),打开活塞
b、c
,再经过丙装置后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此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均属气体,分离时应该用化学方式先反应掉一种物质,得到一种物质后,再把第一种物
质从一些物质中制取出来.
33
解答:(1)解:按照反应的要求先用氢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反应掉,乙装置是用来检验第一步是不是已经把二氧化碳
彻底吸收掉了,这样会在装置后得到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⑥①溶液不变浑浊(答案合理就即可) C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滴入②④后都会生成二氧化碳,为防止二氧化碳被消耗,故不应该让其通入到乙装置中.
故选Ad bc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离方式,实际上是先通过试剂除掉一种物质,而后再把吸收后的物质与
其他物质反应制取出开始除掉的物质.
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2)B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填序号).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3)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 (填字母). 图片菁优网上有
分享到:
2013-04-07 21:47 提问者采纳
所以答案菁优网上也有好吧~
1)A实验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分液漏斗
F验中实搅拌目的是
使溶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迅速扩散(或混匀)
34
2)B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 2P2O5
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1/5 试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②③④
3)实验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膨胀,②滴入盐酸后,产生气泡,③气球缩小
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4)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 B、D、E、F
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35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 。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 。
答案(1)4P+5O22P2O5
(2)向广口瓶中伸入燃烧匙时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部分排出。 (3)生成物是气体,且木炭在O2不足时燃烧生成CO。 (4)更科学、准确。
解析试题分析:(1)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物为红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为点燃,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造成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应该是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量大于五分之一,在向广口瓶中伸入燃烧匙时,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部分排出,所以气体减少了一部分,故可能使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
(3)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理由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造成装置压强减小;
(4)图乙是在密闭容器内反应,避免了向广口瓶中伸入燃烧匙时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部分排出而造成的结果不准确,同时也避免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故其优点为更科学、准确,更环保。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36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用红磷测定空
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Ⅰ.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Ⅱ.CaCl2溶液呈中性 (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 __,②是 CaCl2 。 (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 实验现象 __ 实验结论 假设①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实验现象 没有气体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7
答案
(1)(1分)Ca(OH)2
(2)(2分)(操作和现象1分,化学方程式1分)
实验操作 滴加 酚酞 溶液 实验现象 __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方程式为 Na2CO3+Ca(OH)2 CaCO3↓+2NaOH。 (3)(2分)甲:NaOH、Ca(OH)2 丙 :NaOH (答案可互换)
(4)(1分)不正确 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加入几滴盐酸,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5)(3分)
实验操作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碳酸钠溶液,另一支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 若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 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 若两支试管中均无现象 实验结论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 则滤液中的溶质为NaOH
38
39
正在阅读:
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 - 图文06-10
大学生艺术团策划书01-29
我与网络学习作文500字07-04
信息技术开题报告05-1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试题810-10
“一诺三平三公开”工作方案10-12
大学本科工商管理毕业论文(1)05-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探究
- 初三
- 中考
- 化学
- 实验
- 图文
- 全国各大高校辅导员笔试、面试题目汇总
- 2017-2022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解读食品行业之九:酒类各类型产品的发展规律与方向预测
- U肋的设计
- POWERPOINT使用技巧20090324-1
- 2018暑假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 炼焦五大车操作工培训资料
-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经典题
- 义务兵役制
- 教师用高2013级周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二) - 图文
- 某集团偿债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 话题作文“我向往这样的生活”写作指导及例文
- 高二物理期中试卷分析(2013上)
- 牛津三年级英语上册单元练习题
- 跟亲人在一起的日子
- 硝化练习题3
- 关于公开考试择优选调农村教师进城任教的方案
- 手术患者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 2017年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 基于jsp开发的 电力收费系统 毕业论文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