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高效课堂模式研讨材料

更新时间:2024-03-04 0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高效课堂模式研讨材料

南鹰学校英语教研组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 一、何为高效课堂?

下面是我们英语组教师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它的正确与否我们共同来斟酌。希望大家进行积极评论,给出宝贵的意见。

1、 教育就是在心灵上写诗。

2、 让45分钟多一点快乐是有人性的教育。 3、 教育的问题就是课堂的问题。

4、 教育就是解决如何让普通的老师上出不普通的课,如何让普通的学生发展的不普通。

5、 没有教师的解放,就没有课堂的解放,没有学生的解放,岂有学生的减负。

6、 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最大的野蛮和假慈悲。

7、 高效课堂就是“自由、自主、成功体验”的课堂。 8、关于教师:是课堂引导者,激情的点燃者;教师是看菜地的。教师要成为“四者”即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9、关于学生:是身体健康的,有创新精神的,有创新能力的,自主自觉的。

10、关于课堂:是自主的、有情感的、师生相长的、有成功体验的。每节课都应该是体育课、书法课、演讲课、交际课、实践课。

11、关于学校:是生动的、生活的、生命的。

12、高效课堂的“命门”:“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13、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14、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15、好课DNA:自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动静结合的课堂,身、心、神俱动;注重发展的课堂;自学、展示、反馈的流程;师生相长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高效课堂的实施,使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但对于我们来说,高效课堂毕竟是新的模式,所以不适、

困难、困惑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透漏出了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有小组,但学生全都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自我见地的合作。大部分学生旨在完成问题,缺少互助、分享、欣赏,缺乏质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因为问题过多,一般将问题分解化,这样学生对其它问题几乎不思考,形成了断章取义的结果。还有,因为我们的学生底子本身薄弱,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本就无心向学,这种模式无疑给他们提供了“特殊活动”的空间。他们常常无视课堂要求,更不会主动参与到讨论探究中去,小组合作成了优生展示的舞台。况且,这些后进生较差的习惯往往是根深蒂固,很难找到有效地方法一下子改变过来,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差生更差,而优生更优。再者,初三的大部分学习内容整体性、系统性、方法性较强,而这些很难较好的融入学案之中。有些高难内容学生通过合作也很难掌握。中考唯分数不变,我们好像只能急功近利,很难谈到长期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些问题:

1、教师放不开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固定思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思想中已经沉积下来,一时改变不过来,想要交出学习的主动权是很不容易的。例如在问题解决当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后,教师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对问题再补充和强调,重新又回到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因此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总不够用,学生自主研讨的成果,结果又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大多

数老师反映教了以后,心理上总不踏实,自我认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问题生成不了或不到位达不到老师预期的结果。 要搞好课堂教学,根本在对文本的预习上,学生读不透课本知识点的意图,感悟不出问题,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了。老师往往交给了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和问题,但学生预习在课外,缺乏有效地监督,部分学生就流于形式了,甚至书上是空白的。因此,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督促和检查,教师很累很累的,好多教师就在问,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而且实际是一大部分学生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甚至利用教辅资料照抄照搬,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会思考和感悟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3、交流探究时,潜能生只探究不交流,学困生不探究不交流,优生独打独唱,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困生变得更差。每次小组讨论问题时,老师一再要求小组长让潜能生先说,把机会留给他们,可潜能生由于性格和自信心的不足,确实就是不开口,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科长和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耐心,不让他说了,从此这些潜能生就变成了一名看客了,有时候开一些小差,干脆不参与讨论了。在完成过程当中,总是疲于应付,拖沓,迟迟不能完成,书写潦草。

4、学生展示板演书写太慢,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 一般问题生成要预设3到4个问题,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小组讨论问题大概要10 ——15分钟时间,再去黑板上展示出来,大概也

得5——8分钟时间,这还要看学生展示的顺不顺利,如果不顺利,时间就成了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并没象专家提出来的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时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产生答案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要讲解展示,时间根本就不够了,学生记录答案的时间也很仓促,大多学生对最终答案的形成要在课外整理,有的“懒”学生干脆不管了。

5、过分拘泥于形式,追求完模式上的完美,致使自己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复存在。忽略对学情的研究,我们有时就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学生讨论的轰轰烈烈,下来才发现生成单上的问题不会还是不会。如果问题设计时,没有给学生课堂上读文本的时间,那么文章中的许多东西是读不出来的,更无法去感悟。还有疑问就是,花时间读了,问题展示时间就不够了,这些一直困惑着老师,但不读文本老感觉不踏实。

三、预设的实施策略。

(一)《学案》教学

1、教师自编《学案》,依据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以《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学案、教材融为一体,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用学案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A. 按《学案》的要求,课前做好预习或“课前准备”,回答学案中提出的预习问题,上课时要检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y5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