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问题 - 线性表部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02 15: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0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一——线性表(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 在这我就不写了 班 级: ** 班内序号: ** 学 号:日 期:

**

2010年11月4日第1页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现约瑟夫问题,掌握如下内容:

1、 熟悉C++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掌握集成编译环境的调试方法; 2、 学习指针、模板类、异常处理的使用; 3、 掌握线性表的操作实现方法;

4、 培养使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利用循环链表实现约瑟夫问题的求解。

约瑟夫问题如下:有n个人(n>=1)围坐在一个圆桌周围,把这n个人依次编号为1,…,n。从编号是1的人开始报数,顺时针数到m的那个人出列,他的下一个然后从出列的下一个人重新开始报数,数到第m个人又出列,…,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人全部出列。请问最后一个出列的人的编号。

2. 程序分析

对于这个程序来说,首先要确定构造链表时所用的插入方法。当数到m时一个人就出列,也即删除这个节点,同时建立这个节点的前节点与后节点的联系。由于是循环计数,所以才采用循环列表这个线性表方式。

在这个程序中解决了存储问题后,之后最大的难点就是关于出列节点的逻辑判断。由于我插入元素时是将rear指针中也存入了元素值,又增加了一个front指针,实际上是front指针始终存在而rear指针有可能消除。这样遇到的问题就是,假设p本身就是rear指针,那当移到下一位时就应该移动两位来跳过front这一个空节点。这个是程序实现中容易发生逻辑错误的地方。

2.1 存储结构

本实验中所用的存储结构为单链表。 以下即为单链表的存储结构示意图:

front

(1) 空单循环链表 a1 a2 ? an front rear (2)非空单循环链表

2.2 关键算法分析

1、 关键算法:

第2页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插入:在把元素插入到循环链表中时,由于是采用的头插法,所以我保留了front头结点。在每加入一个节点时,都会直接连接在front后面,从而保证一开始就赋值的rear尾节点不用修改。

伪代码阐释如下:

1)、在堆中建立新节点:Node *s=new Node; 2)、将a[i]写入到新节点的数据域:s->data=a[i]; 3)、修改新节点的指针域:s->next=front->next;

4)、修改头结点的指针域,将新节点加入到链表中:front->next=s;

时间复杂度为:1;

(2)、删除:首先通过p指针查找到所要删除的节点的前一个节点,继而通过q=p->next简单地删除掉。假设所要查找的为第i个元素。

伪代码阐释如下: 1)、在堆中建立新节点p,通过循环查找到i-1,将此节点的地址赋给p。 2)、设q指向第i个节点:若p=rear,则q=front->next; 否则,q=p->next;

3)、摘链,即将q从链表中摘除:若q=rear,则p->next=front->next;否则,则p-next=q->next.

4)、保存q元素的数据:x=q->data; 5)、释放q元素:delete q;

时间复杂度为:1; (3)、约瑟夫问题的基本思想:在这个循环查找问题中,通过循环链表实现了循环查找到节点。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删除节点后进行链表的链接,从而保证链表的循环性。在查找方面上,我利用了一个for循环来计数所查找过的节点。 其中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也为1;

2.3 其他

在程序运行结果中,虽然编译没有任何错误,在运行过程中也没有逻辑错误,可以得到正确结果,但在运行即将结束时会有“程序已停止执行”的窗口。这是一个我没有解决好的debug。我自己感觉可能是由于在我所建立的链表中可以删除掉rear指针,但是还是不明白。

3. 程序运行结果

测试主函数流程: 流程图如下:

第3页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开始 输入m和n

m n 是 否 判断、 否符合要求

是 创建Clinklist类的对象, 首先建立循环链表,之后 调用Josef函数。

断 链 表 跳出函数 判 是否为空

否 循环查找到所要删除节点 的前一个节点。 判断所要删除节点是否为最后一个 是

否 删除该节点,并从该节点的直接 后继结点重新计数。此时要判断 P和q是否存在恰好为rear指针 的情况

输出m的位置

结束

第4页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例如,当n=189,m=23时的结果为如下所示:

测试结论:程序功能正常,能完成实验要求的输出结果。

4. 总结

1、 调试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A、 在调试时一开始用的是模板类,调试时就总会遇到“无法解析的外部指令”之

类的问题。由于无法解决,对模板类的理解不好,所以就去掉了模板类的应用。Templete还需要再次加强。 B、 “rear指针找不到声明”,这个的解决方案是参照别的线性表例子,加上了如下

struct类型的语句,才得以运行正常: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next; };

C、这个是最严重的逻辑错误,就是编译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在程序运行时会出现乱码或者出错的情况。这个完全靠一点点的逻辑判断了,又用了最笨的方法:在纸上画一个循环链表才搞定。

2、 心得体会

这次实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用类来完成单链表的操作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格式来写,比如,上述的B类编译错误,一开始就完全不知所云。逐渐把格式搞定后,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逻辑的判断。这个也花费了我最多的时间去解决。 才认识到循环列表的厉害之处,在插入元素时就废了很大时间,头结点和尾节点的移动关系也需要理解。

3、 下一步的改进

第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y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