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勘探实施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0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 南 省 镇 沅 县 大地山金矿勘探实施方案

普洱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七月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勘探实施方案

探矿权人:普洱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苏杰

勘查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王 华 项目负责:刘心开

编 写 人:刘心开、李华平 审 查 人:伏占红

提交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二0一二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言 .............................................................................................................. 1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1 第二节 勘探目的和任务 ................................................................................................... 4 第三节 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 6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 8

第一节、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 8 第二节、以往勘查区地质工作 ............................................................................................ 9

第三章 详查区地质情况 ......................................................................................... 13

第一节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 13 第二节、详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 17

第四章、 勘查工作部署 ........................................................................................... 23

第一节、总体工作部署 ..................................................................................................... 23 第二节、年度工作安排 ..................................................................................................... 26

第五章、地质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 29

第一节、地形测绘 ............................................................................................................ 29 第二节、地质测量 ............................................................................................................ 31 第三节、土壤化探测量 ..................................................................................................... 32 第四节、探矿工程 ............................................................................................................ 34 第五节、原始地质编录 ..................................................................................................... 36 第六节、样品采集 ............................................................................................................ 38 第七节、样品加工分析测试工作 ...................................................................................... 40 第八节、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及技术要求 ............................................................ 42 第九节、钻孔抽水试验 ..................................................................................................... 44 第十节、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工作 .................................................................................. 48

第六章、经费预算..................................................................................................... 49

第一节、预算编制说明 ..................................................................................................... 49 第二节、经费预算 ............................................................................................................ 53

第七章、预期成果..................................................................................................... 59 第八章、保障措施..................................................................................................... 62

第一节、组织管理及人员组成 .......................................................................................... 62 第二节、资金保障措施 ..................................................................................................... 63 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 ..................................................................................................... 64 第四节、安全保护措施 ..................................................................................................... 65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 名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地形地质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设计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15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11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7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3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0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4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8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12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16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比例尺 1:5000 1:5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Ⅴ1矿体水平投影资源储量预算图 1:1000 附 件 目 录

1、“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详查”探矿证复印件 2、探矿权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勘查单位资质证书 4、探矿权人资金证明

5、探矿权人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6、勘查单位编制报告的承诺书 7、委托勘查合同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 探矿权人情况

普洱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9日注册于普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资金壹仟万元,法定代表人苏杰,公司类型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矿产品加工、销售;进出口业务等。

二、 勘查项目情况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首次获得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普查探矿权,后经到期延续、变更,现探矿许可证号:T53520090502029234,有效期为2010年8月23日至2012年8月23日。历年延续变更情况见表1—1。

探矿权区块位于1/5万图幅号G47E001018内,探矿权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而成(见表1—2),面积10.59平方千米,勘查矿种为金矿,勘查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本次勘探实施方案,以勘查区做过的工作为基础来确定重点范围,本次勘探实施方案的重点范围由4个拐点确定,面积1.94Km2(见表1—3)。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探矿权范围外有两个采矿权及一个探矿权,分别是镇沅县振太乡白玉林铜矿、镇沅县振太乡嘎里河铜矿、镇沅县新村铜铅锌多金属矿普查,矿业权设置关系见图1-1。

1

图1-1工作区矿业权设置关系图

三、 勘查单位情况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详查项目勘查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2

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法定代表人:王华,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固体矿产勘查乙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丙级。证书号:53201021500024,有效期:2010年12月7日至2013年12月17日,发证机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四、 勘探申请期限

本次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探矿权申请勘查阶段为勘探,期限2年,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由8个拐点确定,拐点坐标见表1—2,面积10.59平方千米。

表1—1 探矿权历次延续、变更情况表

序号 1 项目名称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普查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普查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普查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普查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详查 证号 5300000210193 5300000731144 5300000731144 T53520090502029234 T53520090502029234 10.59 10.59 面积 12.16 有效期 2002.4.11-2005.4.1 2005.4.1-勘查单位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地矿资源探矿权人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普洱市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普洱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备注 新立 2 10.59 2007.9.7 股份有限公司 2007.9.7-2009.5.27 2009.5.27-2010.8.23 2010.8.23-2012.8.23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变更 3 10.59 延续 4 转让变更 5 延续

3

表1—2 镇沅县大地山金矿探矿权范围坐标表

拐点号 东经 大地坐标 北纬 北京54坐标(3度带) X Y 西安80坐标(3度带) X Y 34646714.33 探1 100°26′30″ 23°55′00″ 2646854.84 33646799.39 2646794.32 探2 100°25′30″ 23°55′00″ 2646837.62 33645102.05 2646777.096 34645016.981 探3 100°25′30″ 23°57′00″ 2650530.37 33645064.79 2650469.865 34644979.715 探4 100°27′30″ 23°57′00″ 2650565.04 33648458.6 2650504.541 34648373.542 探5 100°27′30″ 23°55′00″ 2646872.26 33648496.74 2646811.741 34648411.689 探6 100°27′00″ 23°55′00″ 2646863.52 33647648.07 2646803.000 34647563.014 探7 100°27′00″ 23°56′15″ 2649171.5 33647624.37 2649110.992 34647539.310 探8 100°26′30″ 23°56′15″ 2649162.81 33646775.84 2649102.301 34646690.776 面积10.59平方千米 表1—3 本次勘探重点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 编号 勘1 勘2 勘3 勘4 经度 100°26′30″ 100°26′30″ 100°25′44″ 100°25′45″ 经纬度坐标 维度 23°55′23″ 23°55′23″ 23°55′05″ 23°55′54″ 54坐标(3度带) X 2648500.00 2647000.00 2647000.00 2648500.00 Y 33646782.60 33646797.91 33645500.00 33645500.00 面积:1.94平方千米 第二节 勘探目的和任务

一、 目的

以已往地质资料成果为基础,结合矿区实际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29号)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审查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矿[2010]47号)要求,按云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和相关地质勘查规范编制勘探实施方案,通过勘探实施方案的实施,探求331+332+333类矿石资源量,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4

二、 任务

云南省镇沅县大地山金矿勘探地质工作,按《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对勘探阶段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结合有关规程规范、地质勘查合同的要求及勘查区实际情况,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下:

(1)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

(2)详细查明矿区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 (3)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详细查明控制矿体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

(4)详细查明岩浆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研究岩性、岩相、岩石结构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与成矿的关系,以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了解侵入时代、期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

(5)研究和详细查明矿区内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的性质、种类、规模、强度、蚀变组合及对矿床的影响。

(6)对物探异常进行综合研究,阐明异常特征及其与矿体和构造的关系。

(7)详细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详细查明矿石有用和有益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研究其分布规律。

(8)在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收集当地水文、气象有关资料基础上,详细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隔水层的稳定性和隔水程度;详细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

5

布及其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研究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初步确定矿坑充水因素,预计矿坑涌水量;初步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提出矿山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水源方向。

(9)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伴生矿产,详细查明其物质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状况,确定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要求,估算331+332+333类矿石资源量,为下步开发提供依据。

第三节 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镇沅县城南西258°方位,距县城直距约72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于镇沅县振太乡秀山村管辖。工作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0°25′30″——100°27′30″,北纬:23°55′00″——23°56′15″。勘探区面积10.59平方千米,勘查区西侧有镇沅县—振太乡二级公路通过,公路里程约84.4公里,振太乡至秀山村有简易公路直达,公路里程73公里,交通尚属方便,交通位置图见1-2。

6

二、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在勘查区内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情况。

(2)基本了解矿(化)体的展布特点、赋存部位,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类型、矿石质量及成矿规律。

(3)在勘查内圈定了小型金矿体1条(V矿体),矿体长338米左右,矿体品位金0.61 g/t—0.98g/t,平均0.84 g/t。目前由TC1、TC2、TC3、TC4、TC5、PD1控制。矿体走向呈北东向,倾向北西,平均倾角40°,该矿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对象。

(4)异常区域主要位于方家窝南部区域,断裂F27中南部,主要包括测线为7测线至13测线,异常范围较大的元素主要有Cu、Au、Pb、Zn、As、Hg、Sb;异常范围较小的有Ag。此异常区受断层控制明显,大部分布在断裂F27的西部。

(5)前期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存在一定量的矿产资源,有必要进一步投入资金提高勘查程度开展地质工作,为申办采矿许可证和下步矿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期勘查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 1、对矿体深部控制不足,仅有PD1控制。 2、在断裂F27两侧只做了简单的化探测量。 3、勘查区前期进行了简单的水、工、环地质测量。

12

4、勘查区未进行过大体重、小体重、物相分析等测试工作。 5、勘查区未进行选冶试验。

勘查区地质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或不足之处,将在本次勘探实施方案中给予补充完善。

第三章 详查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一、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滇西三江重要成矿带上。按照板块—地体理论,可将滇西三江地区划分扬子板块、兰坪—思茅微板块、昌宁—孟连微板块、保山微板块和腾冲微板块构成。(见图3-1)。

兰坪一思茅微板块是古特提斯东缘的构造单元,它东界金沙江—洱海—红河—断裂,西界澜沧江断裂,北界可能为维西断裂变质带,南延至越南,是一个被深断裂围限,具有独立的地壳结构和独自的发展演化历史的构造单元。由东往西进一步划分为:(1)苍山—哀牢山早元古代原始陆壳变质地体;(2)安定—藤条江古生代洋壳俯冲蛇绿混杂岩带;(3)维西—弥沙、墨江—绿春印支裂谷;(4)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后碰撞陆内裂陷;(5)澜沧江印支岛弧。研究区处于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后碰撞陆内裂陷之中。

(一)、地层

该区土壤植被广覆,广阔的山坡及河谷地带为第四系坡残积、冲洪积层,基岩出露不多。区域地层主要出露三叠系火山岩、二叠系火山碎屑

13

岩、白垩系及侏罗系红层,地层层序见表2-1。

表2-1 区域地层层序表

系 第四系 白垩系 侏罗系 统 全新统 组 主 要 岩 性 及 分 布 冲积、洪种、坡积、残积的松散砂砾,少量泥炭,产石斧、陶片。分布于大地北北西侧。 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夹黄绿色泥岩。(上段) 下景星灰白色砂岩夹紫红、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局部夹煤层。统 组 分布大平掌一带。(下段) 上段:紫红色凝灰质砂板岩夹火山质角砾岩,偶夹酸性凝灰岩; 中花开下段:上部紫色泥岩夹细砂碉,砾岩。下部紫色砾岩。分布于小厂街统 左组 东侧及本村北西、北东侧。 上部:紫红色凝灰质砂板岩夹火山质角砾岩,偶夹酸性凝灰岩。 上小定中部:细碧安山岩、粗安岩夹凝灰质板岩。 统 西组 下部:细碧岩夹凝灰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 三底部:杂色凝灰质砂砾岩。主要分布于拿鱼河两侧、大扁山等地。 叠上段上部流纹岩、流纹斑岩、硅质岩夹紫红色凝灰质砂板及角砾岩凝系 中忙怀灰岩,下部:石英斑岩、英安岩夹硅质岩、凝灰岩及凝灰质砂板岩。 统 组 上段黄绿、灰、紫红色板岩、砂岩夹凝灰质矿板岩、凝灰岩及大理岩透镜体。分布于鱼塘、小厂街、养马村东侧。 上部:灰、灰黑色砂板岩、凝灰砂板岩夹玄武岩、安山岩、硅质岩、上 灰岩及煤线。下部:板岩、千枚岩、砂岩夹炭质板岩。底部:为13-15二统 米砾岩或砾砂岩。 叠系 下灰、灰黑色板岩、千枚岩、砂板岩夹燧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小厂街以 统 北澜沧江两岸。 (二)、构造

区域性构造线为北北东-南西向,类形有褶皱和断裂两种,北北西向及南北向属于次级构造;北西向、东西向构造构造不发育,环形构造不育。

1.褶皱构造

(1)澜沧-忙怀中凸起褶皱以较紧的复式背斜为特征。

(2)澜沧江褶断带为基性-酸性火山系为主,显示为一套北北西倾的单斜构造。

(3)子马-景谷复向斜。褶皱显示为长轴对称-不对称型褶皱轴线北北东及南北向;主要有苏家村向斜和岩脚背斜。

14

①苏家村向斜:长28Km,核部地层为1Km,翼部地层为J2h1-K1j1,轴向南部350°,北部40°,总体西翼地层产状35~40°,东翼地层产状25~45°。

②岩脚背斜:长24Km,核部地层为K1j1,翼部地层为K1j2--K1m,轴向0~40°,总体西翼地层产状20~40°,东翼地层产状20~40°。

2.断层构造 (1)澜沧江深断裂

走向0~25°方向延伸,为区域航磁和布格重力异常、莫霍面突变

15

的重要分界断裂。断裂宽1~3Km。断面西倾,破碎带由碎斑岩、硅化角砾岩、压碎岩、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组成,见石英脉、酸性岩脉贯入,其显示多期活动特征。沿断裂一线多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侵位。沿断裂带多见温泉及盐泉出露,在宏观上,沿断裂带地貌标志明显,航片和卫片清晰。

(2)文肖-岔河大断裂

沿10~30°方向延伸,区域上长大于100公里。断裂带宽数百米,断面西倾,其破碎带由碎斑岩、硅化角砾岩、压碎岩、糜棱岩组成,其显示多期活动特征。断裂沿线岩石片理化、碎裂-角砾岩化、糜棱岩化、劈理,构造透体发育,见石英脉,石英闪长岩贯入,断裂带内为片岩、千枚岩、板岩之变质岩系。断裂两盘地层缺层显著,局部地层倒转。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自海西期~喜山期均有表现。

1. 海西期为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以岩侏侵入。其对应为同期玄武喷出岩。出露于澜沧江断裂以西。

2. 印支期大规模酸性岩浆岩侵入,多以岩基、岩侏侵入,岩性为黑云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其对应为同期安山岩、流纹岩。

3. 印支期-燕山期超基性(δ)、基性岩脉(βμ),分布于澜沧桑东部,沿澜沧江断裂侵入。

4. 燕山晚期英安斑岩(ξπ)

分布于澜沧江断裂东部T=E时代沉积盆地。在航、卫片上环状构造可能多数为玄武班岩侵位形成。本期玄武质班岩侵位期为本区重要的班岩铜矿成矿期。

5. 时代不明岩体

16

主要有花岗岩(γ)、花岗班岩(γπ)、石英班岩(λπ)等。 (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区域内主要有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主要变质矿物为黑云母、兰晶石、角闪石、透辉石、铁铝榴石、硅线石,变质岩石为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属低角闪—高角闪岩相,变质地层为下元古代高黎贡山群;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主要变质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雏晶黑云母,变质岩石为板岩、千枚岩、变质石英砂岩等,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二叠系、石炭系地层;该区岩浆岩发育,热接触变质作用强烈,形成的主要变质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透辉石、黑云母、阳起石、方解石等,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石为矽卡岩、角岩、大理岩、长英质角岩等,是该区主要含矿围岩之一,变质地层二叠系、石炭系地层。

二、区域矿产概况

在区域上,该区为厂街~民乐成矿集中区的云县邦东~民乐成矿亚

带,矿床类型主要为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火山热液玄武岩型铜矿床,矿体受层位、火山机构和断裂的控制。区域上该成矿带内铜矿点密集,主要分布于棉花地~张导山复式向斜的东翼,受忙亚断裂和拿鱼河断裂的控制。矿点沿次级断裂及火山岩带呈南北向展布,目前已知的矿点由北向南有:果园铜矿点、老祁村铜矿点、忙亚铜矿点、云县邦东铜矿点、平掌铜金矿化点、坝子街铜矿点、查家村铜矿点、官房铜矿点、云县南信河铜矿点、景东文玉铜矿点、长发铜矿、白玉林铜矿、景谷宋家坡、民乐铜矿等。

这些矿床(点)的共同之处是:分布于澜沧江两岸近南北的矿化带上;赋存于中三叠统小定西组(T3xd)的火山岩系中;矿点受大断裂谤侧

17

的次级断裂控制;铜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淮石、铜兰;围矿蚀变有硅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矿体形态多呈扁豆状、脉状。说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相似,在相同地质背景下仍可发现新的矿点。

第二节、详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一、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澜沧江复杂火山岩带中段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为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兰坪—思茅褶皱带,该带西以澜沧江深断裂为界,东以阿墨江断裂为界。

二、成矿条件

区内地层以中、上三叠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为主体,此次分布有上二叠统类复理石建造与中侏罗统和平组类磨拉石建造呈\帽盖状\叠覆其上。主要出露的地层有:下白垩统、中侏罗统、上三叠统及上二叠统等地层,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1.地层

三叠统上统(T3a):杂色复成粉砂砾岩、凝灰岩、泥质岩夹中基性熔岩、集块岩、少许泥灰岩、流纹岩。岩性靠上部为紫红色炉渣状,致密块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中部为紫红色灰绿色安山质凝灰砂岩、页岩夹熔岩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下部以灰绿色安山质凝灰砂岩,安山质岩屑凝灰岩,暗绿色块状玄武岩组成。厚>2647米。

三叠统上统(T3b):暗色钠长玄武岩夹钠长玄武质凝灰岩,安山玄武质凝灰岩、英安岩及粒玄岩。厚>883米。

18

中侏罗统和平乡组上段(J2h2):以紫红色为主间夹灰白色、灰绿色,以中—细粒钙质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或局部地段互层产出,多具水平层理,厚255.5米。

中侏罗统和平乡组下段(J2h1):紫红、暗紫色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砂岩,靠底部为细粒岩屑石英杂砂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厚833.2米。

景星组上段(K1j2):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砂岩;

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灰白色、灰绿色、厚层状~块状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局部夹煤层和细砾岩,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厚1064.7米。

曼岗组下段(K1m1):为紫灰色砂砾岩、砂岩、紫红色砂质泥岩、局部夹泥砾岩、岩盐。

第四系;

第四系更新统(Q):

沿沟谷河床为冲积层,山坡凹地的残积堆积层为主,岩性为砾岩、砂、粘土等。厚0-10米。

2、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除大片火山岩外, 在勘查区外南部有闪长岩岩脉出露。

三叠统中基性火山岩,呈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类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以及少量粗面玄武岩、粗面安山玄武岩、粗安岩等。以上岩

19

类明显组成五个喷发旋回,总的表明火山喷发自中性→中基性→基性活动程序,个别火山碎屑岩含铜高达3%,有利地段有铜、铅锌金测异常。

3、构造

勘查区内主要出露方家窝断裂(F27):为一逆断层,长6.7千米,走向30°~40°,地层层位有缺失,岩石糜棱岩化或出现碎裂现象。此断层为区内主要控矿断裂。

戛里渡口断裂(F18):该断层长23.8千米,是勘查区北西向的主要断裂,斜贯勘查区西南部,呈325°~350°方向展布,沿断裂岩石角砾岩化及糜棱岩化,裂面发育,有石英脉侵入其间。

4、地球化学特征

Au元素含量最大值31.6ppb、最小值0.29ppb,平均值为2.113ppb。 Au元素的高值异常区分布在二叠系的变质岩与侏罗系的沉积岩的地质界线附近,其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变质岩体中。在断裂F27的中部也有Au元素的高值异常区存在。高值异常区呈面状分布,浓集区规模较大。

5、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围矿蚀变有硅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

三、矿床成因

岩性为火山凝灰岩等基性-超基性岩石,而元素的富集受到后期的断裂构造运动影响,在有利的地段富集,形成与热液有关的元素异常区,矿化异常成因类型为热液成因.

四、矿床地质特征

20

经过前期地质工作,在勘查内圈定了小型金矿体1条(V号),矿体长338米左右,矿体品位金0.61 g/t—0.98g/t,平均0.84 g/t。目前由TC1、TC2、TC3、TC4、TC5、PD1控制。矿体走向呈北东向,倾向北西,平均倾角40°,矿体产于F27断裂西侧,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上统a段(T3a),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及安山质集块岩中。岩层走向北东,矿体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矿体出露标高880—1020米,矿体平均厚2.44米,矿石类型浅部及中深部主要为氧化矿,深部为硫化矿,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石矿物单一,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床成因类型为破碎带蚀变热液型金矿。

四、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

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上统a段(T3a):杂色复成粉砂砾岩、凝灰岩、泥质岩夹中基性熔岩、集块岩、少许泥灰岩、流纹岩。本套地层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2、构造标志

F27逆断层为V号矿体的导矿和容矿构造,F27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2、矿化露头

围岩蚀变及矿化露头,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五、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勘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沟谷地带气候温暖,高山则气候寒冷,最高气温可达36.2℃,最低

21

第三节、土壤化探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比例尺为1:10000,工作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以下简称规范)及地调局、院有关规定执行。

1、工作布置

根据工作任务要求,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规则测网布置,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表一,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网网度定为100×40米(线距为100米,点距40米),样品按点/线编号,线号从工区南至北,由小到大以顺序编号;点号从工区西至东,由小到大以顺序编号。

2、测地工作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地工作使用手持式GPS卫星定位仪,平面定位精度小于10米。

GPS出野外工作前必须在已知国家三角点上做校验,野外应尽量收集国家三角点或利用已知勘探工程点位坐标进行GPS点位校正。

野外工作中,按测线以事先图上量算的各测点理论坐标值输入GPS中作导航定点,当仪器显示误差小于3米时即可定出测线上某测点位置。定出的各测点用红油漆标示明显点线号,以方便查找。

3、样品采集

样品应采集地表下B层或C层土壤,土壤成层不完善的地区,应采集植物根以下的残坡积土,注意去掉碎石、腐植质等。当点位附近无法采到土壤样时,应在采样点附近移动点位,直至采到合格的土壤样品。采样

32

深度以采到B层或C层为准,一般控制在30—50cm之间,A层厚度大,采不到B层,要注意加大采样深度。为使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在点位附近3—5点采集组合成一个样品,样品重量应大于500g,以保证每个样品加工后重量大于150g。

4、野外记录

野外记录统一使用2H、3H铅笔现场记录,不得追记或估填,野外记录按《规范》附录E表E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取样记录卡格式在野外记录本上填写。记录内容为采样点号、采样位置、样品颜色、物质成份、地形特征、地质简况、植被覆盖及备注等。

采样小组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将手图上的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mm的小圆圈标定,并编上样点号,同时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清图,转点误差小于0.5mm。

5、样品加工管理

每个工作日样品要有详细的登记、交接、称重手续,所有样品应在野外或驻地晒干或风干,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搓揉,以免结块。样品加工时可用木锤轻打使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过40目不锈钢筛,混匀、缩分、称重,最后装入纸袋中装箱。要求过筛后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每个样品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准确无误。

样品按单样送化验室分析,每件样品重量均应大于150g,样品交接应做到准确无误,送样单、样品、点位图三者应一致。

6、样品分析

样品分析由具相关资质的化验单位承担,据工作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3

及地质矿产情况,确定分析的元素为:金、铅、锌、银、铜、汞、锑、砷等元素。样品分析按《规范》表3要求,各元素检出限要求不低于以下标准(10-6):Au(0.0003—0.001)、 Pb(5—10)、Zn(20)、Ag(0.05)、Cu(2)、Hg(0.01-0.05)、Sb(0.3)、Sn(2),分析报出率必须≥80%。

7、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

化探工作室内资料整理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并进行100%质量检查,所作图件和文字要求进入微机存盘。

原始数据均按采样单元进行网格化处理,对测区内有关地质单元,均作背景分析,统计各元素、各地层的几何均值,算术均值、标准离差、变化系数及异常下限等地球化学参数。应按《规范》编制地球化学图、组合异常图等基本图件,最终所有成果图件要求微机成图。

数据处理、成图主要使用武汉中地《地理信息系统》(MAPGIS6.0)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GeoMDIS2003)进行自动处理。

对重要异常应进行查证,其目的在于查明异常的存在,并进一步查明异常赋存的地质环境和表生环境,对异常作出明确解释。异常检查方法:对有利于找矿的重要异常进行查证,查证以地质追索为主,有利地段作适当的工程揭露。

第四节、探矿工程

一、槽探

按照勘查区范围和工作程度要求,地表槽探工程用于揭露勘查范围内矿体地表露头边界线。

34

技术要求:槽探工程应尽可能布设在勘探线上。断面规格口宽2—3米,底宽0.8—1米,深度不大于3米;一般应揭穿矿体边界至顶、底板5米左右;主干槽应连续开挖到揭穿矿化体中所有矿体;槽壁要平整、松石(土)要清除,以利于编录、采样。

二、钻探工程 (1)施工技术要求

钻探工作技术要求严格按勘查实施方案和钻孔设计书进行,并严格按照《岩心钻探规程》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质量要求

施工质量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执行。并强调: ①岩矿心采取率

矿体和矿体顶、底板3—5米的岩矿心采取率要大于80%;在厚大矿体内,当采取率连续5米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围岩岩心采取率大于70%。

②孔斜度和孔深误差测定

天顶角和方位角直孔每100米,斜孔每50米测一次,开孔段应加密1至2个测点;见矿和终孔均需进行测定;矿层厚超过30米时,见、止矿点都要测定。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孔斜测定与孔深测定要同时进行。

③钻孔孔径

采用口径的大小要通过试验能满足地质要求时,才能使用。根据以往普查钻孔情况,终孔孔径以不低于76毫米为宜。特殊情况下(孔内事故、

35

超深孔等)可采用56毫米,但采取率要保证劈心样重量。

④其它要求

有关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原始班报表填写、钻孔弯曲度规定、钻孔封孔与检验、孔口标桩等,均严格按照《岩心钻探规程》执行。

第五节、原始地质编录

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固体矿产普查详查原始地质编录规范》执行,编录图式图例统一采用云南地矿局《地质矿产图式图例(1984)》。结合矿区实际规定如下:

一、探槽编录一般要求

探槽编录,比例尺统一为1/100,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图上又不能表示者,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不能简单笼统地划大层和作图,以避免原始编录资料不能为综合研究所利用。编入图中的断层编号与地质图对应,用“F”表示,地质图上没有的小断层用“f”表示;岩(矿)石定名要求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尤其对矿化体(层)、蚀变特征、强度、类型等加以详细描述,既要反映出岩(矿)石的宏观特征,又要注意其变化情况;各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叙述清楚;对构造的性质、特征及其与矿化、蚀变和相邻地质体的关系则详细描述。典型的岩石类型要有标本和薄片样品控制,对矿化范围要有刻槽样控制,各种产状数据取全、取准、有代表性。岩性分层要客观、合理,要求在素描图上凡厚度(宽度)大于1毫米的地质体,尤其蚀变矿化体应单独分层绘出。

文字记录要求格式统一,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字迹工整、清晰,与素描图、表有关系的内容,数据相吻合。

36

二 、探槽素描方法

一般南北向槽绘东壁,北东向槽绘北西壁,但不能机械地选择,而是根据各工程揭露的深度,选编地质现象出露最完整、揭露深度最大的一壁。通常绘一壁一底。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须绘制两壁一底,或在编一壁一底的基础上,绘制对壁的局部地段。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标明方位、导线点位置及编号,槽底可用水平投影法取平均宽度绘制规则底,如探槽拐弯方位角差值大于15°时,槽底一侧则裂开表示。

三、钻探编录

随施工进展随时跟进编录,一般每天到现场编录。编录人员根据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数据,随时制作详查线剖面图,并据此及时修改钻孔地质设计书,以指导施工。尤其遇到矿层以上的标志层或其它矿化特征预示即将钻到矿体(层)时,由编录人员及时书面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以便采取措施确保矿心采取率;且每天到现场进行编录、指导,避免打丢矿心造成损失,除按设计见矿深度正常见矿不下见矿通知书外,打到设计外矿体(层)时,编录人员及时下达见矿通知书,如编录人员失职而造成打丢的矿心时,要追究个人责任。

施工过程中若遇地质情况发生变化需变更钻孔设计时,编录人员及时向上级反映,待变更方案确定后,下达变更通知书。

编录要求:编录人员到达现场后,先详细检查班报表记录,岩矿心长度及编号等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是否作了简易水文观测,是否按规定测了孔深,钻孔弯曲度等,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按要求整理拼接好后重新丈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在

37

此基础上,对岩矿心进行详细观察描述,首先按施工班报表将施工日期、班次、孔深、进尺等数据填入地质记录表中,然后自上而下逐层观察,描述内容要求同于探槽。对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等重要地段,即要注意岩石或矿化的宏观特征,更要注重变化规律,不要几十米仅简单描述一次,要几个回次观察记录一次,切忌用“同上”而无具体内容,重要的地质现象要绘大比例尺素描图,钻孔轴心夹角的量取,一般每岩性层至少1—2个,不得全孔无一轴心夹角数据。如实填写编录者姓名及编录日期,同时随时注意岩矿心采取率,尤其矿体及其顶底板的采取率,弯曲度及孔深测量,若有超差,则及时通知机长,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对矿体(层)编录完后,即时准确布样和采取,终孔后3—5天提交全部编录成果,包括钻孔柱状图(编录图比例尺1/200)、钻孔地质编录表,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钻孔各种采样登记表,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封孔设计及封孔记录表,钻孔质量验收报告,开孔通知书、终孔通知书和封孔通知书,有的孔尚有见矿通知书及变更通知书等。各种鉴定,化验报告单可滞后。

第六节、样品采集

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执行《固体矿产样品采集规范》。各样品采集和送检过程中,严格采取防止污染、混淆、遗失的有效措施。结合矿区实际要求如下。

一、基本分析样

在矿体或矿化层编录完成后,及时布样、采样,并在岩心箱的采样位

38

置放置一块采样牌(注明采样号、起止孔深、岩矿心长度、岩矿石名称等)以作标记。为确保取样质量,岩矿心取样采用劈心机(电动锯心机)切取岩矿心的一半作分析样,严禁用手锤敲击采样,也尽量不用老式劈心机劈取。岩矿心锯割时,锯割面要求是岩矿心中轴面,且尽量垂直于矿化裂隙面(或层理面、板理面)进行,不得歪斜或顺矿化面锯割。若岩矿心为碎块状或粉、砂状,采样时,应将其较大的碎块打碎拌匀,用四分法取其中的一半作为样品,另一半用袋装好放在岩心箱内原位置。

采样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样品互相混染,无损失。每采完一件样品及时装入样品袋称重,并附有标鉴,写明矿段名称,工程号、样品编号(其编号方法用原矿段规定),原始重量,共几袋,此为第几袋等项目,及时由专人送样。

采样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刻槽样的样槽位置、规格、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矿心切开两半后的矿化均匀程度及其重量误差等,两者的重量误差不得超过20%,不合格者需补采或重采。

二、体重样 (1)小体重样

分干季、雨季,按不同的矿体(群)、矿石类型、品级(工业、低品位)分别采取,每一矿石类型的有效样品数不能少于30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2)大体重样

目的是验证小体重样的代表性,同时研究矿石的采矿性能。样品规格:0.2—0.4立方米。

39

三、岩矿样 (1) 岩矿薄片样

采用打块法采集,规格3×5×10厘米;要求采集2份/套,一份留作标本,一份送检。

(2) 岩矿光片样

采用打块法采集,规格5×5×10厘米;要求采集1份/套,送检后收回存挡。

四、选矿实验样

根据矿区实际及要求确定。 五、其它测试样品的采集

按采样规范要求,结合矿区评价实际情况进行采取,强调样品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第七节、样品加工分析测试工作

一、 一般分析测试样品 (1)基本分析和检测分析 ① 样品加工

根据工作区矿石类型,样品加工选用K值为0.2。样品加工质量按有关规范执行。抽检样品的缩分误差及样品累计损失率,前者误差<3%,后者误差<5%,符合者证明加工质量好。

② 分析测试

所有刻槽及切心样品的基本分析项目为铜,可根据原始编录资料确定,肉眼观察有可能单独圈定矿体的矿种,也应作基本分析。按规范要求,

40

由化验室按送样批次抽取化学分析样总数的30%,用副样作内部检查分析。外部检查分析,按批次(样品量大时)或季度,分品级抽5%以上的样品正样送高一级实验室作外检分析,凡送外检的样品,按照规定、用暗码编号分发检查人员分析。如内、外检分析结果发生超差时,及时查明超差原因,进行部分样品或整批样品分析质量返工,若发生处理纠纷时,由更高一级的权威分析机关进行仲裁分析解决。

(2)小体重

要求同时测定主矿种品位、体重、湿度。 (3)组合分析

根据目前对矿区有用元素的了解情况设计分析项目,Au、Cu 、Pb、Zn、Hg、Sb、Bi、Mo、Sb、S。

组样方法是以探矿工程为单位,按矿体、分矿石类型从连续的5—10个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提取。组合原则是根据基本分析样的长度,按比例组合。

(4)物相分析

根据矿区主要有用组份及矿物组成,选择做金物相分析。 (5)其它样品的分析测试及要求

根据取样目的和相关要求,选择具有相应分析测试资质的实验单位进行分析测试。

二、 特殊分析测试样品 (1)大体重样

现场加工并测试主要数据,品位、湿度则现场封装后送实验室测定。

41

(2)选矿实验样

由业主方负责联系有相关资质,工期、质量满足要求的测试单位,协议送检。送样报告书由乙方负责编写。

(3)矿床综合研究样品

由勘查单位联系相关实验室,协议送检。

第八节、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及技术要求

为详细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认真开展与矿区地质详查相适应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各项工作按国标《矿区水文地质详查规范(GB12719—91)》,结合矿区情况布设和实施。目的在于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山详查设计提供依据。总体工作的部署遵循全面控制,重点突出;地表调查与工程编录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水工环技术工作与地质勘查同步骤的原则进行。

由于水工环专业系列的工作彼此联系密切,多交叉(同步)进行,不再细分专业列出。现据本期勘查的目的及要求,以矿区属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类型为依据,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详查规范(GB12719—91)》,结合矿区实际,设计下列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

一、1/2千水、工、环地质测量

测绘范围涵盖本次评价矿区中的重点范围。测量范围与1/2千地质测量范围一致。主要任务是查明矿区地层及构造的含、隔水性,矿坑充水因素及充水方式,明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复杂程度;定性分析矿体、顶、

42

底板及围岩稳定性,查明地表滑坡、崩塌及危岩体,预测可能出现的矿山工程地质问题,明确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类型复杂程度;综合评价矿区地质环境质量,明确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级别。评述今后的采矿活动对于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

二、水质全分析样

在矿区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2个地下水天然露头点、4个钻孔出水点、2条地表河流取水点采集水质全分析样10件,送交化验室进行水质全项分析,为下步矿山供水水源评价和地质环境评述提供依据。

三、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样

在主矿体、顶底板及围岩中采取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样20组,送交有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对矿体和围岩力学性能及稳定性作出定量评价。

四、有害元素分析样品

在矿体顶板、矿体、矿体底板中分别进行组合分析,为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五、地质环境资料收集

在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的同时,分析矿区范围内有无热害、有毒有害污染源、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影响,酌情采取相应的分析测试手段。

六、成果报告的编制

认真做好与地质勘查同步、与矿区详查阶段相适应的成果报告编制工作,即完成阶段性和最终详查报告中涉及的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方

43

面的文、图、表等综合成果的编制工作。

第九节、钻孔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一般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在特殊条件下也可采用变流量 (阶梯流量或连续降低抽水流量)抽水试验方法。抽水试验孔宜采用完整井 (巨厚含水层可采用非完整井)。观测孔深应尽量与抽水孔一致。

表5—1 抽水试验工作量一览表

勘察阶段 单孔抽水 试验类别 抽水钻孔占控制性勘探孔 (不包括观测孔)数的百分比 /% 稳定时间 /h 孔隙水 >60 8~24 岩溶水 裂隙水 凡具有供水价值和对参数计算有意义的钻孔均应抽水 初步勘察阶 段 勘察阶段 多孔抽水 抽水孔组数 最短延续时间 /d 试验类别 抽水孔组数 总抽水量占提交可开采量的百分比 /% 最短延续时间 /d 每个有供水价值的参数区至少 1组 7 孔隙水 1 >30 10 1* 接近需水量 30 (枯水期进行) 15 >50 岩溶水 10 裂隙水 群孔干扰抽水 1 详细勘察阶 段 采抽水试验性开 抽水孔组数 总出水量 最短延续时间 /d 一、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1 、水位降深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进行三次水位降深,最大降深值应按抽水设备能力确定。水位降深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大后小,松散含水层宜按先

44

小后大逐次进行。

2、涌水量及水位变化

在稳定延续时间内,涌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当水位降深小于 10 m,用压风机抽水时,抽水孔水位波动值不得超过 10~20 cm;用离心泵、深井泵等抽水时,水位波动值不超过 5 cm。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水位降深值的 1%,涌水量波动值不能超过平均流量的 3%。

注意:① 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动水位判定;② 应考虑自然水位影响;③ 在滨海地区应考虑潮汐对动水位的影响。

3 、观测频率及精度要求

(1) 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 1、3、5、10、20、30、45、60、75、90 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 min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 1h观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厘米( cm);

(2) 涌水量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当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读数应准确到毫米(mm);

注意:为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可根据流量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堰箱。当流量小于 10 L/s时,堰箱断面面积应大于 25 dm2(即0.5×0.5 m);流量为10~50 L/s时,堰箱断面面积应大于 100 dm2 (即 1×1 m);流量为 50~100 L/s时,堰箱断面面积应大于 200 dm2 (即 1×2 m)。

(3) 水温、气温宜 2~4 h观测一次,读数应准确到 0.5 ℃,观测时间应与水位观测时间相对应。

4 、恢复水位观测要求

45

停泵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若连续 3 h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 4 h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 1 cm,或者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

试验结束后应测量孔深,确定过滤器掩埋部分长度。淤砂部位应在过滤器有效长度以下,否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1、钻孔涌水量

钻孔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大于 3%。 2、抽水延续时间

抽水延续时间除满足表5-1的要求外,并可结合最远观测孔水位下降与时间关系曲线[S(或Δh2)-lgt]来确定。

(1) 当 S(或Δh2)-lgt曲线至拐点后出现平缓段,并可以推出最大水位降深时,抽水方可结束;

注意: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采用 S-lg t曲线,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采用Δ h2-lgt曲线。 Δh2是指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 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 h的平方差,即Δ h2=H2-h2。

(2) 当 S(或Δh2)-lgt曲线没有拐点或出现几个拐点,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的目的确定。

3、观测频率及精度要求

(1) 水位观测宜按第 0.5、1、1.5、2、2.5、3、3.5、4、5、6、7、8、10、12、15、20、25、 30、40、50、60、75、90、105、120 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 min观测一次,其余观测项目及精度要求可参照稳定流

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x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