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建设

更新时间:2024-05-29 18: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

(2006年4月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在学校“十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指引下,我校实施实验室建设“十五”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实现了规划所列的目标。今后五年,是我校从合格本科院校向优质本科院校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贯彻落实“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内涵的专业教育、“成人成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相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目标,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和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把我校建设成立足地方、面向基础、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我校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实验室建设“十五”规划的执行情况 1.基本情况

到“十五”末期,我校本科专业已涵盖经、法、教育、文、理、工、农、医、管等多个学科。截止2005年底,各类折合在校生1223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566人,我校常规教学设施和实验教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处于全省偏上水平,全校现有教学科研设备共17701台(套),价值11046.16万元。按折合在校生12232人计算,生均9030.54元,按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计算,生均10454.4元。

全校实验室总使用面积为37141m2,按折合在校生12232人计算,生均3.036m2,按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计算,生均3.51m2。

全校实验室25个,其中实验教学中心6个(含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科基础实验室19个,校内外实习场所171个。

全校语音室座位数946个,生均0.077座;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923座,生均0.566座(包含简易多媒体课室共7724座,生均0.716座);全校教学部门拥有计算机3364台,生均0.318台,其中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计算机734台,生均0.069台;科研用计算机80台,图书馆专用计算机404台。

网络型语音室和计算机机房逐步形成统一平台,做到了统一管理和使用。设备维修部门的业务开展大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高于85%),为实验教学解决了困难,节省了经费,保证了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升级,高速运行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办公室、研究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进入了学生社区和校园家属区;配备了完整的数字化摄、录、编、播和多媒体制作系统;校园网上安全运行有行政办公、教务、科研、成教、财务、设备等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需要。 1)整合了实验室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十五期间,对全校实验室按照资源共享和优化的原则进行了调整,全校共设置实验室25个,其中6个实验教学中心,19个学科基础实验室。

按照实验室建设“十五”规划,我校规划建设11个实验教学基地,到目前为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已具规模;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已有一定基础;经济与管理实验室有了详细的规划,土木建筑实验室的实验场地建设已经完成。

学科基础实验室已有一定规模,新建了资源环境实验室和模拟法庭。 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制度

十五规划实施期间,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健全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维持费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品管理办法、实验室易耗品及材料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规定、实验设备仪器维修制度;技术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暂行

管理办法、部分办公用品实行协议定点采购办法;实验室主任聘任办法、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和考核办法等。

为了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和规范了一系列管理机制,规范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规范了技术物质采购机制,将学校技术物质采购全部纳入政府采购招标程序;规范了实验室固定资产帐、物、卡管理和低值耐用品帐、物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维持费的使用效率。完成了医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清产核资工作,并纳入全校统一管理。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人事处、后勤产业管理处、各学院之间建立了相互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3)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推进了实验项目建设

为促进我校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重点地资助本科学生参与开放实验教学和自选实验课题的研究,学校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并于近两年共立项139项,参加学生达600余人,投入经费近8万元,征集了开放基金优秀论文结集出版。此外,还通过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来鼓励学科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开发实验项目,特别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和选修实验课程。

4)建立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室评估体系

为了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验室评估体系,2005年按照该评估体系对所有的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评估,各实验室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将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5)启动了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在各实验教学中心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学校批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学校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按照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进行建设。 6)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了聘任制

“十五”末期,我校实行了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制,完成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具体聘任工作,激发了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按照教育部规定,完成了新一轮实验室主任的聘任工作,所有实验室主任都有高级职称。

7)建立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机制

为了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建立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机制。学校成立了设备维修部门,聘任了设备维修人员。在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保养的基础上,利用自有维修技术使学校故障设备维修成功率达95%以上,既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还降低了故障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8)建成了高速运行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成为符合我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需要的网络。更新了服务器,配备万兆核心交换机和千兆汇聚交换机,配置了存储局域网和高性能防火墙、邮件系统和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校园网主干为1000兆,100M兆到桌面,覆盖了四个校区的办公场所、研究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进入了学生社区和校园家属区,连网计算机约4000台,构成了高速运行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通过1000兆光纤线路连接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2条光纤线路连接到广东教育科研计算机网(1000兆、100兆各一条),是广东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佛山地区的汇结中心,佛山教育局、佛山和南海电大、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都通过我校接入广东教育科研网。

校园网上安全运行有行政办公、教务、科研、成教、财务、设备等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需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办专业条件建设需要加强。到“十五”末期,我校新办专业有28个,部分新办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需要改善,设备需要更新。

2)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大。开放的实验室也是部分开放,时间和范围都还没有完全达到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须进一步提高,设备共享有待加强。 3)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在主要还依赖学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对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还非常弱小。

5)要继续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要建立和健全仪器设备维修机制,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维修经费。

6)实验场所分布不尽合理,投入产出意识不强,使用效益不高,使用调配职责不明。

7)实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二、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 1.建设目标

“十一五规划”以2005年两校并入后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为基数,2010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6,00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按照折合在校生18220人、生均设备费9000元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

1)2007年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所有基础实验室和学科基础实验室按照统一的标准配备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学校基础教学设施总体建设水平进入全省前列,争取良好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2007年前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建设好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新办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基本满足学科基础实验教学需要。到2010年,再整合6个学科大类的实践教学平台,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5个,争取建立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达到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0年前力争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根据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生均实验室和实习场所面积达到5.74平方米,结合新校区建设规划,到2007年实验室建筑面积增加57180平方米,估算投资13723.2万元;到2010年实验室建筑面积再增加89324平方米,估算投资7714.56万元。

4)实验室建设经费在2005年基础上,每年递增10%以上或超过1000万元,设备维修费、运行费等在四项费用中列支,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5)设备完好率达到85%以上;实验教学设备帐物卡符合率达到100%;低值耐用品帐物符合率达到90%以上;实验教学、安全设施和“三废”处理设施达到教育部实验室建设要求。

6)40岁以下的有关实验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所有实验技术人员都能够通过网络查找实验技术文献。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优化人才培养环境。2007年底教学用计算机、各类功能的教室座位数达到全省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建成覆盖各校区的高性能网络环境,网络教学系统投入使用。结合新校区建设,到2010年底建成各类教室167间共20120座,每间都有网络接口,其中多媒体教室50间(含简易多媒体教室20间)、语音室12间(含网络型语音室3间)、配备投影仪的教室40间;图书电子阅览室、教学用计算机完全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高性能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在构建数字化校园、辅助教学、科研和智能化办公系统中发挥较大作用。

2)建设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

建设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在建设全校性或多学科共享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保证一、二年级学生实验教学与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学科大类的高水平的学科基础实验室,以保证二、三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条件;与学科建设、科研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加强专业模块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提供四年级本科学生、研究生的实验以及毕业实践条件;部分学科可突破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甚至专业课的界限,建立综合实践教学中心。

到2007年,重点投资建设新办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室和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保证基础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结合新校区建设,到2010年建设独立编制的分析测试中心,按照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五个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人体医学、动物医学等多个相关学科共享的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教育实验与技能训练中心,为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提供多功能的训练平台;整合医学学科专业实验室,建立医学技能实训中心;发挥经管类学科优势,建立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建立科普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共享平台,以此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

筹建法学技术实验室和体育综合训练基地。

各类教学实验室都按照教育部的标准配备完善、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提供安全环保的现代化实验环境,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

配合科研处搞好专业模块实验室建设,提高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各实验室对科研开发提供支撑。专业实验室要逐步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规范建设,完善评估机制。到2010年争取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鼓励和支持各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虚拟实验,建设虚拟实验室。其中,理、工、农、医类学科和其他有条件的学科要有一定比例的物理模拟实验。 3)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评估

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2006年要加强实验室的整改,重新修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文件,年底进行整改后的检查评估,力争实验室有关指标达到或超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良好标准。

建立与健全实验室的共享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建立科学规范的仪器设备维修体系,加强维修经费的管理,创造条件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好的维修队伍。

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实验室人文环境建设,营造科学实验氛围。实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意识和素质。

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办法,规范实验室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形成高质量的实验室工作档案。

通过相关部门调配,各类教学实验室用房应相对集中,形成规模效益。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检查,消灭隐患,杜绝事故。安全设施和“三废”处理设施达到教育部实验室建设要求。 4)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建立与健全实验室的开放机制,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与效益,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和创新的实验平台。到2007年,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要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候开放,2010年前争取所有实验室实现全天候开放。

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允许学生选作实验、自带实验项目进入实验室,接纳第二课堂、学术基金、开放基金、数学建模、挑战杯以及各项科研活动项目。支持学生以课外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参与实验室开放管理。

加大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力度,规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的管理,逐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持证上机的全天候开放。

在促进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开放实验室的评估体系。 5)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

坚持实验人员聘任制,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招聘和双向选择,完善实验人员岗位职责评估制度。

设立流动编制,控制固定编制。固定编制的实验岗位主要是财产管理岗、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岗、关键实验教学岗;流动编制主要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部分人员可以参与实验教学工作。每年留出10%的编制作为流动编制。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队伍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实验人员通过培训、进修、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学习,争取到2010年,实验队伍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比例达到4:4:2,研究生、本科生和其他学历的比例达到3:5:2;积极采取措施,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加大学习和交流的力度,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所有实验技术人员都能通过网络查找实验技术文献。

不断加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思想建设,练好内功,廉洁从政,不断提高执行政策、廉洁从政和“三为”服务的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6)实现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健全实验室信息网络并建设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校实验室各类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水平;规范实验室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每个实验室都有一位合格的兼职信息员和档案管理人员。

7)多渠道筹措实验室建设经费,加强经费管理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校、院两级实验平台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整体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根据本科综合性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和我校实际,“十一五”期间,教学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投入每年递增10%且达到1000万元以上,维修费、运行费用每年需要400万元以上。

“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建设经费重点保证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办专业的教学实验室、新组建的五个实践教学平台和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 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各学科梯队利用学科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建设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模块实验室。

每年拟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如建设管理基金、人员培养基金、实验学术交流基金、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创新基金等,并要制定完善的基金管理措施,规范基金的使用,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