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武汉大学本科招生专业

更新时间:2024-05-29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 学 院

文学院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院系之一,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学院下辖中文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等单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史、哲合办)是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1.54%。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本科层次,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文科学实验班。迄今共为社会输送了各层次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他们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外事机构、大型企业及出版、报刊、杂志、电台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人文科学试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始于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系全国首创。本试验班适应现代科学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以及社会对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融汇古今,贯通中外,富于“三创”精神和进取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计算机运用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好的高级专门人才。试验班采用办班十多年来探索出的人文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打通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学科的专业界限,实行整合性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致力于“精读原著,注重基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史论结合,中外贯通;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主要专业课程有:人文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古今中外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导读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外事机构、新闻、出版及大型事业、企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策划、宣传、采编、文秘、管理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培养层次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厚实的语言素养和文学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阅读古今文化典籍,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语言学、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前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写作、《诗骚》导读、中国现代诗歌名篇导读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新闻文化部门从事编辑出版、新闻业务及管理工作;在党政部门和事业部门从事宣传、秘书和管理工作;在企业从事公关、文秘和广告策划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对外汉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好,汉语基础牢,外语水平高,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内从事留学生

1

教育或其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赴国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词汇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语法及其教学,汉语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党政部门和事业部门从事宣传、秘书和管理工作;在涉外部门从事外事工作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网址:http://chinese.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341、68754310 电子邮箱:765247381@qq.com

历 史 学 院

历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史”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齐全、整体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

历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7人。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教师有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讲学、访问的经历,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学风严谨、重点突出、各有专攻又紧密合作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队伍。

近十年来,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历史学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推出了若干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如重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基础训练与原典讲读、推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和学年论文制”、创办“世界史试验班”、创办“历史文化节”、 推行“校外专家讲座制度”、设臵“本科生科研基金”、推行“学长制”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试验班、考古学。目前均按历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历史学基地班

作为国家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本基地班旨在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能力,既能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不同领域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历史,掌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典籍导读、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以及各类专题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他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在文化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教育和文秘等相关工作。

2

世界历史试验班

本试验班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设臵专业课程,重要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旨在培养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高质量世界史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通晓两门外语,掌握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世界历史和国际问题研究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西方史学理论与流派、西方史学典籍导读、世界三大宗教、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20世纪国际政治及国别史、地区史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外事、文秘等工作。

考古学专业

考古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熟悉国家文物法规,并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调查、室内整理与文物鉴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考古学通论、考古学文化研究方法、田野考古方法论、田野考古实习、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史、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及各类专题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可在大专院校、各级考古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文物管理部门、海关、新闻出版机构从事与文物考古、文物鉴定和管理相关的工作。

联系电话:027-68754751、68752695 传 真:027-68754407 电子邮箱:lsxy@whu.edu.cn

哲 学 学 院

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具有87年的历史,有不少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曾在此任教。现在是国家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3个系(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和17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有9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国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9个硕士点;心理学系有1个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9人,教授和副教授中有32人担任博士生导师。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哲学基地班、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心理学。其中哲学基地班、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按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哲学基地班(含哲学、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 本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所在学科的所有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哲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

3

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策划、宣传、采编、文秘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50%)。

国学试验班

本班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以及高级研究中心联办,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和外文,且熟悉当今世界人文科学走向,并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复合型人才。该班的创办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教学模式上参酌中国古代书院和牛津、剑桥导师指导阅读及讨论的方法;在教材选用上力求直接采用原典原著;在考核方法上采用闭卷与课程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在师资来源上尽量扩大范围,邀请校内外、国内外名家作专题讲座。

主要专业课程有:国学通论、国学研究方法论、文献学及目录学、四书、老子及庄子、左传、诗经(附楚辞)、史记、《文选》选读、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专题、世界史专题、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专题、周易、荀子、汉书、后汉书及三国志、唐诗及宋词、四通考、二程朱熹王阳明研究、清代小学研究、近现代语言文字学、语言学概论、文字信息处理、儒学专题、道家专题、佛学专题、外国文学、逻辑学、美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国际汉学、天文历法、书法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外事机构及出版、报刊、杂志等部门、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策划、宣传、采编、文秘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30%)。

比较哲学国际班

本专业参考欧美大学教学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知识、有思想、善写作、有创造性,能在未来国际学术论坛上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直接与世界哲学界对话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哲学专门人才。在课程设臵上,针对国内学生和国际留学生,采用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案。强调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外语的技能,融会贯通中外哲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教哲学、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等。大部分西方哲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部分课程聘请外国专家全英语教学。还聘请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欧美等著名学者前来做短期讲学。

主要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精读、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心理学流派、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古代汉语、德语、拉丁语、先秦儒家(《论语》、《孟子》)、道家通论(《老子》、《庄子》)、佛学通论(《坛经》)、朱子与王阳明、王船山与《周易外传》、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研究、《圣经》与中世纪哲学、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研究、黑格尔与《精神现象学》、分析哲学、心智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比较哲学方法论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30%)。

4

心理学专业

本专业撷取国内现有心理学发展主要模式之长,探索一种新的心理学发展和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生命科学和哲学为基础,以基础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为主干,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两翼,努力把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具有广阔的哲学视野,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于一身,基础和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严格按照先进的理学模式进行基础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先进的哲学和人文科学思维的训练;在充分利用我校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交叉科学研究能力和领域转换能力的同时,利用我校丰富的医学资源,培养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病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西方心理学史、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文化心理学等。

毕业生可在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大众传媒系统以及其他部门从事科研、教学、人事管理、社区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培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15%)。

联系电话:027-68756935 传 真:027-68752861

电子信箱:zhexzs@whu.edu.cn

艺 术 学 系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成立于2003年8月,是学校独立建制的直属系之一。艺术学系设臵有戏剧戏曲、影视、表演和艺术基础理论教研室,拥有1个博士点:戏剧影视文学博士点;3个硕士点:戏剧戏曲学、电影学、艺术学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建有表演艺术研究所和表演实验艺术团。

艺术学系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并聘请了谭霈生、曾永义、华玮、郑洞天、冯天瑜、梁伯龙、尚长荣、余笑予、张华、王立平、吴雁泽、王晓鹰、王丽君、彭青莲、王桂枝、张英进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导演、作曲家、歌唱家为兼职教授,初步形成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互补性较强的学术梯队。

艺术学系在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诸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业已形成戏曲文化学、戏剧美学、电影学、话剧研究和艺术学、音乐学以及表演等特色鲜明并在国内同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地位或优势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艺术学系获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在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一批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史学术专著和音乐、表演专业教材。创办了艺术类理论与批评学术刊物《珞珈艺术评论》。艺术学系教师中有多人次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省部级奖励或表彰;学术著作和论文荣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等各种奖项;师生创作的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艺术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

同时,艺术学系努力挖掘潜力,将全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正规化轨道,目前面向全校开设戏剧、影视、音乐、舞蹈、艺术理论等多类课程,普及艺术知识。艺术学系花大力气为全系同学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包括中央电视台中视影视公司、中国教育电视台、

5

中国唱片总公司、《深圳特区报》报社、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单位。其中,中央电视台国际制作总公司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不仅创立了武汉大学“中视影视”实践基地,还设立了专门赞助艺术学系在校本科生的“中视影视”专项奖学金。

艺术学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经与美国杰克逊威尔州立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康奈尔大学、莫斯科艺术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等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多次互派访问学者。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戏剧影视文学、表演。其中表演专业按艺术类招生。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本专业以中外戏剧、电影、电视为考察对象,研究戏剧、影视艺术发展变化的规律,旨在繁荣当代戏剧影视创作与评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电影和电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戏剧、戏曲、影视理论和创作的发展动态,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文艺编导能力以及较强的戏剧影视评论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电影艺术发展史、影片分析、艺术概论、戏剧理论、世界电影理论思潮、戏剧编剧、电影编剧、戏剧导演、影视摄影、电视专题片制作、电影音乐、电影大师作品研究等。

毕业生可在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文艺团体、文化管理机构、报刊杂志社、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编辑、管理、教学以及理论研究工作。

表演专业

表演专业是我校2005年新增的本科专业。本专业以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剧影视表演为主要研习对象,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演艺、既有扎实表演功底又具有良好学术素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表演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表演、表演理论、中外音乐史、乐理、和声、曲式、音乐编创、视唱练耳、舞蹈、舞蹈编创、导演、台词、钢琴、声乐、形体训练、艺术概论、写作等。

毕业生可在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台、电台、剧院(团)、国家机关、宣传文教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表演、宣传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要求学生身体健康,体形匀称,五官端正,口齿清楚,无色盲、色弱,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

本专业为艺术类专业,按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考生需提前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方可报考。

联系电话:027-68752380 、68752387 电子信箱:art@whu.edu.cn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建校初期的方言学堂;学院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中外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外语学院之一,拥有英、俄、日、德、法、翻译6个本科专业,以及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

英语翻译专业学位授权点 (MTI) 、法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院还设有法国问题研究中心、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及应用研究所、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的法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学术刊物《法国研究》为核心期刊。

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全院英、俄、日、德、法、翻译等专业共有教师10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9人、讲师32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硕士学位的56人,70%以上的任课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10人;学院还与美、英、法、德、俄、日等国的十余所大学互换交流生,每年派往世界各地学习的学生近百名。

2005年投入使用的学院大楼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自主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言语行为观察室以及能够接收英、俄、日、德、法等外语电视节目的卫星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院资料中心藏书10万余册,期刊410余种,音像资料近万小时。

学生在全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外研社杯、CCTV杯等全国性大型外语竞赛中频频获奖。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其中法、德、日、俄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去向大多为国家部委、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外资企业、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等。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翻译。

英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同时具有另一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主辅修或双学位的复合型人才;或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技能和知识的高级翻译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商务、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美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英语诗歌选、英语小说选、英语戏剧选、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修辞与文体、英语词汇学、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汉即席翻译、英汉同声传译、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速记、西方国家国情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商务英语等。

毕业生可在外事、外经、外贸、独资或合资企业、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翻译专业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英汉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丰富的百科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辨能力;具有一定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与翻译实践经验,掌握多种文体的口笔头表达和翻译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职业及相关职业的运作流程;具有一定的英美文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中西社会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口译、笔译、涉外交际等工作。

本专业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由四个板块构成:双语技能、翻译技能、语言文学文化和实践环节。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写作、中国文化概览、英语国家概况、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汉互译、实用文体翻译、翻译赏析、计算机辅助翻译、笔译工作坊、口译基础与技巧、陪同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语言学导论、西方文论、英美文学及作品选读等。

7

毕业生可在外事、外经、外贸、独资或合资企业、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相关涉外工作。

本专业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英语?经济与管理试验班(阿伯丁项目)

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学生第一、二年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学习,第三、四年转入英国阿伯丁大学商学院学习。本试验班旨在共同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和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文学、经济(管理)双学位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商务部、省(市、自治区)外事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等从事实务、研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等。

本试验班从武汉大学在校学生中招收英语语种学生。

俄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俄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口语、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报刊选读、经贸俄语、俄罗斯语言与文化、俄罗斯概况、俄语电视新闻、俄语理论语法、俄语修辞学、俄语词汇学、俄苏文学史与作品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部委、经贸部门、科研机构、外事机构、新闻出版、大专院校、部队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招收英语和俄语语种考生。

德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德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德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及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口语、德语视听、德语写作、德语文学、德国历史、德国文化史、德国概况、德语词汇学、经济德语、德语文学选读、德语评论技巧、德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德汉文化环境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部委、经贸部门、科研机构、外事机构、新闻出版、大专院校、部队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招收英语和德语语种考生。

法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法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法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与法国7所名牌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部分学生可在大学3、4年级时去法国学习一年或半年。

主要专业课程有:初级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国文学、法国文学选读、法语写作、法语应用文、法国概况、科技法语、法国报刊选读、法语词汇学、法语疑难语法、法汉互译、法语口语技能与实践、商务法语、语言学导论、法国艺术欣赏等。

本专业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毕业生可在外事、外经外贸、独资、合资企业、教育文

8

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招收英语和法语语种考生。

日语专业

培养既有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和扎实的语言基础,也有日本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并且能从事科研的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二年级优秀者可派往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留学,三年级优秀者可派往日本国士馆大学和嘉悦大学留学一年。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中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口译、日语听力、日本文学史、日汉翻译、日语实践、交际日语、日本国情、日语写作、日本语言文体、日本语言与文化、日本近代作家与作品、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日语语法理论、外贸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日本古典文法、日语语音学、日语虚词、日语词汇学、中日汉字语音对比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部委及各级政府的外事机构、外资、合资企业、高等院校、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招收英语和日语语种考生。

学院网址:http://fl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3333、68752946 电子信箱:geng53333@126.com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0年12月,前身为1983年组建的原武汉大学新闻系。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综合实力上,学院目前都位居国内同类专业院校的前列。学院创建20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广告实务人才10000多人。有30多位毕业生荣获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广播电视“金话筒奖”等国内新闻传播界最高荣誉。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跨文化传播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数字媒体技术)、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传播学),拥有1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新闻传播学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传播学)、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一个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目前国内第一个的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教学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先进的专业演播厅、多媒体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摄影实验室等。新闻传播学科分别为“211工程”二期、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6余人。其中教授18人(含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18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

长期以来,学院一直坚持“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服务社会,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造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学院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湖南卫视、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受到了良好的专业训练。

学院历来重视海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依大学传播学院、法国波尔多三大组织传播中心、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国外(境外)著名新闻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陆续被选送到欧美国家及香港的

9

一流大学访问或深造,学院还与台湾铭传大学、台湾文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教育机构签订了定期交流本科生、研究生计划;学院鼓励、支持研究生到海外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深造。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新闻学(含网络传播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含广告设计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其中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艺术类招生。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

本学科大类含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进行培养,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取同一文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一年后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分别进入新闻学专业、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学习。

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中西新闻比较、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评析、新闻摄影、新闻道德与法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马列新闻原著选读、英美报刊选读、公关关系学、计算机辅助编辑、媒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资本运营、媒介调查与分析、专业英语等。

毕业生主要面向新闻传播领域就业, 能在新闻、宣传、出版单位从事采编、公关策划及经营管理工作;在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公关等工作;在教育与研究机构从事有关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传播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文科、工科相交融的知识背景和较强实践能力,了解数字媒介内容创意思维与核心理念,掌握数字媒介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使用数字媒介创意理论和技术,并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科研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 传播学概论、数字传播概论、新媒介伦理与法规、传播统计学、媒介与社会、数字媒介写作、传播心理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介传播工程、多媒体创作和管理、数字媒介经济、数字整合营销传播、视觉传播、创意与新媒体、数字内容编辑与策划、海外新媒体评析。

主要实验课程有:多媒体创新和管理实验、Web视觉表达实验、创意与新媒体实验、web动画设计实验、数字媒介工程实践和数字媒介工程高级实践等等。

毕业生主要面向新闻与出版机构、网络媒体、政府部门、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就业,从事数字媒介内容的表达、创意、管理和营销;在教育与研究机构从事有关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较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编辑、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史、大众传播学、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电视采访、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电视节目评析、视听媒介批评、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新闻摄影、公共关系学等。

10

毕业生主要面向新闻传播行业就业,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或国家宣传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广告学专业(含广告设计方向)

广告学是以营销和传播为学科基础理论,着重研究广告传播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其运作规律与实务技巧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广告经营管理、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撰写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概论、广告经营、广告管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广告调查、中外广告史、广告心理学、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计算机图文处理、中外经典广告案例评析等。

毕业生可在媒介广告部门、专业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从事广告研究、教学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制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大众传播学、播音学、普通话语音、广播节目与主持艺术、电视节目主持艺术、节目主持人概论、化装与体态语、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文稿写作、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广播电视采访、影视作品评析、新闻道德与法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公共关系学等。

毕业生可在广播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从事播音与电视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可在国家宣传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和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要求学生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无色盲,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英语口语好,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本专业为艺术类专业,按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考生需提前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方可报考。

网址:http://journal.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685 电子信箱:sjcweb@whu.edu.cn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信息管理教学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高级人才和信息职业领导者,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相关学科实力排名全国第一。2009年6月,学院被正式接纳为国际拔尖图书情报学院联盟I-Schools成员,这是该联盟首次接受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作为该联盟成员。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经过近九十年的辛勤建设,学院多个研究领域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下设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科学系、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出版科学系和电子商务系5个系,有5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和博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古籍整理与保护、信息资源管理、出版发行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

11

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34人,副教授和高级职务研究人员38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海外客座教授8人,珞珈特聘教授3人,湖北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学院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本专业领域全国唯一的一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拥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学院还是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武汉)基地、新闻出版总署武汉大学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等教育和研究机构。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体现出多层次、交叉式和国际化的特点。有6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通过聘请外籍专家、选送学生互访留学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国际接轨。

学院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未来编辑杯”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就业前景广阔,需求信息旺盛,行业优势鲜明。

本科专业: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

图书馆学专业

本专业的前身为美国学者韦棣华于1920年创办的武昌文华图专,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源地。2007年,本专业所在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评选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知识信息的收集、组织、管理与利用的专门学科。解决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培养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政府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概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用户与服务、信息检索、参考咨询、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数字图书馆导论、网站设计与开发、图书馆系统维护与评价、知识产权法、信息咨询与决策、图书馆营销与公共关系、知识管理、政府信息管理,以及学科平台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本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国内许多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系)主任为本专业毕业生。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就业面更为宽广,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毕业生可在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大型企业信息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和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

12

复合、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有:信息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信息分析与预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计量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运筹学、操作系统原理、信息需求分析、市场营销、知识管理、智能信息系统、信息经济学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银行等金融行业的信息部门、电子信息资源的生产与营销机构以及大型网站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档案学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文件与档案的保管、整理、传递与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应用学科,包括文秘与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电子政务等。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从事档案与政务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及信息研究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档案学基础、档案管理学、文书与秘书学、涉外文秘(双语课程)、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政务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组织、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档案馆概论、文献编研、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档案法规学、知识产权法、行政管理学,以及学科平台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信息检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信息中心从事文档管理与信息管理,也可在三资企业与政府部门从事文秘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工作。

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各类传播媒介的编辑、出版、发行及管理的方法、规律与基本理论的应用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发展要求,具备先进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掌握系统的编辑出版学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广博的科学与文化知识,能适应出版业市场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趋势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出版学基础、编辑学原理、数字出版导论、电子与网络编辑、编校软件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书籍装帧与设计、书业营销学、出版经济、书业企业管理、书业物流管理、书业财务管理、期刊编辑与制作、期刊广告与发行、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书业法律基础、出版物市场管理、读者学、出版文化、中国出版史等。

本专业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同类本科专业,在出版业界和学界拥有广泛影响。迄今为止,本专业已经为我国出版行业培养了6000余名优秀人才,被誉为“出版业的黄埔军校”。历年来毕业生主要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图书发行部门、书报刊对外贸易部门、音像出版公司、电子与网络出版机构、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编辑出版学科研与教学单位,承担书刊选题策划与编辑、出版项目经营、出版物发行等实务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全国各大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出版社和期刊社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信息资源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

13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对商务变革的需求而设臵,主要研究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知识。通过系统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掌握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商务活动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在商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提出解决方案。

本专业课程分为4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管类课程和电子商务类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咨询、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电子支付与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法规与伦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智能、虚拟企业管理及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商务部门、企业以及商务网站从事电子商务的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理论研究及系统开发等工作。

学院网址:http://sim.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4461 电子邮箱:simxsgz@163.com

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坐落在美丽的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其前身可追溯至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设立的“商务门”,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经济学、管理学高等学府。

学院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19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3个硕士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学硕士(MPAcc)、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物流工程硕士(MLE)、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21个本科专业。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等七个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两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在建项目和一个“985工程”创新平台。拥有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一个省级名牌专业,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经济学基地班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7人,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103人。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82人,其中包括1位长江学者, 2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位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位珞珈特聘教授,1位珞珈讲座教授,15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68%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现有在读学生1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200多人。学院坚持“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

14

理论研究并重”的办院方针,毕业生在政界、学界、商界以及其他各界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经济学基地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保险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物业管理。

其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按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招生,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专业按经济学类招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工程管理、物业管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招生。

经济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班立足本土,引进国际现代经济学教育规范,对学生进行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核心的严格的现代化经济学训练;着重于通过现代经济学教育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如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当代经济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等。

毕业生可在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大型公司、新闻与出版机构、大专院校、经济研究机构、经济咨询及各种经济服务部门从事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综合管理、教学等工作。

数理经济与金融试验班(含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

本试验班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学、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最早在国内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试验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臵,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教学和训练,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

本试验班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两个试验班继续专业课学习。

数理经济试验班

本试验班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学发展的趋势,最早在国内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试验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臵,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教学和训练,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数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现代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实际经济分析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金融理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和经济学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政府决策部门、国际或国内经济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教学及经济管理工作。

15

数理金融试验班

本试验班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理论发展的要求,最先在国内建立的直接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要求设臵,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数学、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金融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金融理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和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政府决策部门、金融部门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部门工作。

经济学类(含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

本学科大类包含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保险学专业,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有中法经济学、文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在金融专业设有中法金融班。本学科类有本科、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类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结合经济理论前沿,着重研究国内外经济问题。

本学科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和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五个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前两年共开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数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课程。

财政学专业

本专业分为财政学、国家税收两个学习方向。财政学包括财政理论、财政制度、财政政策、国家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国债;国家税收包括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税收管理、国际税收。本专业培养政治素质好,具有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宽广的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并掌握财政税收业务技能、熟悉财政税收制度和政策、外语基础好、工作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理论与制度、国家预算、国有资产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预算会计、国际税收、外国财政与税制、税务稽查学、财税电算化、中国赋税史、税务会计、计量经济学、专业英语等。

毕业生可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公共管理部门,财税研究部门和大型企业(含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着重研究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与发展规律,系统讲授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国际经贸的发展现状、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政策法规。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数学和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6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地区国别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外经贸公司、金融部门、证券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中国企业涉外机构等单位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法经济学、文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

本专业着重研究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与发展规律,系统讲授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规律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政策法规。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法语、数学和计算机等从事涉外经济工作和其他涉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地区国别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用法语开出的主干课包括:法语基础(法语听、说、写)、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结算及经济管理案例分析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中法合资企业、外经贸公司、金融部门、证券部门、中国企业涉外机构等单位工作。

该班学生从经济学类新生中择优选拔,达到规定的人数即开班。按规定修习的各门课程合格者,可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

金融学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货币、信贷、银行、保险和投资理论与实务的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外语水平高、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投资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国际结算、保险学、外汇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国际投资、财务管理等。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银行业、证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贸易部门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操作、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

金融学专业(中法金融班)

本班是为适应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2005年起在本校开办的、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学专业国际化教学试点项目。本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臵,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高等数学、计算机、金融学和法语方面的教学和训练,部分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本班学生采取前三年在武汉大学学习、最后一年到法国鲁昂高商学习的模式,颁发武汉大学本科文凭。学生通过有关考试和管理环节,可直接赴鲁昂高商攻读硕士学位。本班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坚实的金融学、数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较高的法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金融数量化分析技能娴熟,能够在中西方两个平台上自由发展的高级金融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国际结算、保险学、外汇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公司理财、财务管理等。用法语开出的主干课包括:法语基础(法语听、说、写)、国际商务管理的基础工具、金融和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和模拟仿真、国际商务环境、欧洲和新兴市场经济学、国际汇兑、国际项目管理、

17

金融理论、金融管理、金融管理案例分析等。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银行业、证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贸易部门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涉外金融管理和操作、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

该班学生从经济学类新生中择优选拔。

保险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保险经济领域中的保险商品关系和非商品性保险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数学问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保险管理、业务经营、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原理、保险经营学、保险法学、风险管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保险精算、保险营销学、责任保险、民商法、海商法、利息理论、社会保险等。

毕业生可在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含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社会保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工作。

金融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及金融财务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财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金融工程、衍生金融工具、固定收入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法、管理学等。

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跨国公司、企业财务部门等从事金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本学科大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并在工商管理专业设有中法工商管理班。本学科有本科、硕士(包括MBA、EMBA、MPAcc、MPM、MLE等专业学位)、博士多个层次,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类立足中国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结合经济、管理理论的前沿,着重研究企业管理及其经营行为与经营策略,培养具有国际经营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企业综合管理和企业职能管理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管理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七个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并以涉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为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具有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数学、法律知识,以及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18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商务谈判等,并结合企业的需要开设了 ERP的专业课程。

毕业生可在公司企业集团(包括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外贸公司等)、国家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外向型管理、经营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中法工商管理班)

本班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2005年起在本校开办的、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的、与国际接轨的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教学试点项目。本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臵,部分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学生前三年在武汉大学学习、最后一年到法国鲁昂高商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有关考试和管理环节,可直接赴鲁昂高商攻读硕士学位。

本班培养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具有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创新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有较高的法语水平、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ERP与企业信息化仿真、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公司治理学等课程。用法语开出的主干课包括:初级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听说、法语写作、法国概况、商务法语、欧盟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与风险防范、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外贸公司等)、国家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从事实际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工商管理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试验班学生从工商管理类新生中择优选拔。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活动和营销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营销原理在企业经营实践和其它非赢利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培养具有现代营销意识、强烈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现代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实际工作或理论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商法、国际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营销、分销管理、销售管理、广告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服务营销、组织营销等。

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中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管理与咨询、广告管理、市场研究和电子商务等管理工作,也适合在国内外教育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研究工商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成员的识别、选拔、使用、培养、激励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务。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灵活运用组织行为与人事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

19

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工资管理、绩效考核与薪酬原理、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沟通管理、劳动法学、人力资源会计、战略管理、劳动经济学、计算机基础、比较管理学、企业文化等。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府人事与法规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

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新兴交叉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物流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接受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并突出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物流管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物流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物流技术与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学、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

本专业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出发,开设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网络会计、注册会计师业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计规则和审计准则,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会计和审计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商法、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管理审计学、管理咨询、计算机会计和审计、网络会计等。

毕业生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公司、金融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和相关经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研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问题。培养具备财务管理以及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分析、市场营销、商法等。

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设有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等研究方向。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商务、公关、服务等业务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0

主要专业课程有:旅游学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专业英语、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旅游礼仪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等。

毕业生可在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宾馆饭店、涉外部门、旅游景区、旅游客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文秘、规划以及其他业务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物业管理专业)

本学科大类包含工程管理、物业管理专业,有本科、硕士(包括工程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从国内外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前沿领域出发,着重研究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国内、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取统一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求,分别进入工程管理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工程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理论融合而成的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因应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需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法律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融资、会计学、经济法、土木工程概论、财务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力学、施工技术等。

毕业生可在各级项目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资产评估机构、金融机构、政策部门从事项目决策、项目管理、资产评估、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物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研究现代社会条件下物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包括物业管理理论和物业管理实务两个方面。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法律、计算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熟悉经济建设和物业管理的有关理论、方针、政策和法规,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由人员、物质、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不动产系统进行设计、维护、改善和创新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国内及国外物业管理知识背景的高级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物业管理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屋建筑学、物业资产管理、公共环境设计、环境与安全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物业管理公司、大型企业、项目管理部门、政府部门

21

的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物业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环境设计等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及建筑及环境设计类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得到英国房屋特许协会(CIH:Charted institute of Housing)的支持与合作,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还可进入英国的大学继续深造。

学院网址:http://em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5800、68756177、68756521、68752896、68753006、68752884 电子信箱:bs@whu.edu.cn

法学院

武汉大学的法学教育源于1926年成立的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法学院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校长、著名法学家王世杰、周鲠生先生曾兼任或专任法学院院长;1979年恢复法律系后,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专家马俊驹教授、知名国际法专家余劲松教授、曾令良教授先后出任负责人、系主任和院长。现任院长是知名国际法专家肖永平教授。

法学院现有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拥有1个法学本科专业(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 9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首批); 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全国首批);1个国家“985工程”二期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环境法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刑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此外,还设有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法学图书馆(含联合国资料保存图书馆)、《法学评论》编辑部、《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编辑部、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和继续教育与高级培训中心等近10个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9人,包括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44人。其中2人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入选“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3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5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奖,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人民教师”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历届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评选中,均有多名教师入选。

法学院致力于将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接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为培养高品位、高素质、高水平的治国之才提供良好平台的优势特色专业。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大学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

为全面落实跨学科、国际化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院从2002年开始开设“中法法学本科试验班”,2006年又开设了“中德法学本科试验班”。学院每年选派学生近百人次赴欧美著名高校法学院交流访问。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

法学既是一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传统学科,又是一门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应用性学

22

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家制度、公民权利到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等领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法学研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专门知识及方法的,熟悉国家主要法律法规及主要国际条约与惯例,具有从事法律实务及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法律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 法、环境与资源法等。

毕业生可在政法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审判、检察、律师、法律顾问、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其它相关工作以及法律教育和研究工作。

中法法学本科试验班

该试验班旨在培养能运用法语从事涉外法律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除需精通法语、懂英语外,必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和国际法理论,具有较广泛的涉外法律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该实验班学生从法学院当年新生中选拔产生。学生前两年在国内学习,成绩合格且通过法国组织的法语水平考试者,学校选送到法国巴黎十一大、里尔大学、克莱蒙大学等法学院学习一年。学生在法国学习期间,法方免收学费。生活费、出国旅费及手续办理等费用由学生自理。武汉大学承认其在法国所学课程及学分。合格毕业生可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和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法、法国法概论、欧洲联盟法、法国民法、法国刑法、法国宪法与行政法、法国诉讼法、基础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专业法语等。

毕业生可从事外交、对外经济贸易、涉外立法、涉外审判、涉外法律公证事务,或在海关、国际机构和组织中任职。

中德法学本科试验班

该试验班旨在培养能运用德语从事涉外法律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除需精通德语、懂英语外,必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和国际法理论,具有较广泛的涉外法律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该实验班学生从法学院当年新生中选拔产生。学生前两年在国内学习,成绩合格且通过德国组织的德语水平考试者,学校选送到德国马尔堡大学、萨尔大学等法学院学习。学生在德国学习期间,德方免收学费。生活费、出国旅费及手续办理等费用由学生自理。武汉大学承认其在德国所学课程及学分。合格毕业生可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和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法、德国法概论、欧洲联盟法、德国民法、德国刑法、德国宪法与行政法、德国诉讼法、基础德语、德语视听说、德语口语、专业德语等。

毕业生可从事外交、对外经济贸易、涉外立法、涉外审判、涉外法律公证事务,或在海关、国际机构和组织中任职。

联系电话:027-68752932,027-68753607 传 真:027-68752157

电子信箱:fxybk@whu.edu.cn

23

社会学系

武汉大学于20世纪20年代就开设有社会学课程,我国著名学者李达、李汉俊等先后在武汉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随后,设立社会学专业。1979年以来,武汉大学是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和重建社会学专业的高校之一。2005年10月社会学系独立建制,成为学校的直属系。

社会学系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5人。现有2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3个硕士点(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和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1个博士点(社会学),其中社会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三个研究机构(生活质量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发展研究所),并建有图书资料室以及实验室。

社会学系与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港台地区20余个学术机构和办学实体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或合作办学关系,在深圳、云南、宜昌等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先后主持和承担了40余项国家及湖北省的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已获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2006年有2名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09年有8名学生获得“湖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按社会学类招生。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

本学科大类包含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大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统一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选择社会学专业或者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学专业

本专业是从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具备较全面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犯罪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民俗文化与现代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等。

毕业生可在教育与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评估与预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旨在帮助个人、团体、社区恢复与增强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并致力于改善与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基础知识、较熟练的社会工作技能及反思批判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

24

心理学、人口学、组织学、管理学、犯罪学、人类行为与成长环境等。

毕业生可在教育与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福利机构、城乡社区从事教学与研究、管理与(辅导)服务等工作。

学院网址:http://shxx.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3860

电子信箱:wangh110698@163.com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学科设臵齐全,专业覆盖面广,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办学实力强。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二级学科4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I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个,“985工程”二期拓展项目1个,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2个。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6个普通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排名中,学院三个一级学科均进入前十名,其中公共管理学科排名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第二。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精品课程6门。

学院师资阵营整齐,学术明星荟萃。现有教职工188人(含专任教师155人),其中教授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1人)、副教授6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4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3人,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人。

目前,学院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90人、硕士研究生566人、博士研究生258人、MPA专业硕士559人、高校教师专业硕士60人、留学生18人,在校网络教育、自考学生600余人。学院拥有4个现代化的MPA案例教学实验室,1个藏书约16万册、中外期刊数万册的资料室,1个近300台(套)计算机及网络交换设备,能同步进行计算机基础课及电子政务、社会调查与统计等专业课实验的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民主建院、制度治院、发展兴院”的办学宗旨,着眼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锻造学术队伍,优化学科结构,营造和谐环境,树立优良学风,培育优秀人才,进一步强化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建设一流的学科和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学院而奋斗。

设臵的6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按政治学类招生,授法学学士学位;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按公共管理类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政治学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治学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研究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探寻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的政治管理、政治研究和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

政治学类包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专业。按照政治学类专业的内在联系,采取“打通”与“分段”方式进行培养,即在入学后第一年,按照

25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平台课体系(专业基础平台课包括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电子政务),进行统一培养;一年以后,在学生对相关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兴趣、特长、社会需求,分别进入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本科毕业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思想品德优秀、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者,经选拔后可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家管理、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智慧,掌握政治与行政的一般规律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改革与发展、电子政务等方面建设和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力求使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高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并掌握现代办公自动化管理、电子政务管理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社会和政治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推进国家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方面的后备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管理学、行政学原理、电子政务、宪法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西方政治思想、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当代西方政治学说、公共政策分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行政法学、公共经济学、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各级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含外资、合资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政策研究、理论宣传、政务管理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外交学(国际事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工作能力,对国际问题有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能够在涉外事务领域从事管理、研究咨询与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外交学是跨学科交叉性的专业,力求使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合理的知识系统。本专业主要从事外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国际事务、国家交往和外事管理的一般规律和运作过程。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现代管理技能。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外交学概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原典选读、当代中国外交、外事管理概论、国际礼仪、国际组织学概论、专业英语、涉外英文文书写作、国际英语新闻(听、说、评)、涉外谈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外交、国际法、世界经济概论、电子政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外事部门、国际组织与机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众传媒的国际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政策研究、理论宣传、咨询与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求实创新精神,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青年学、组织行为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党政群团、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军队从事理论宣传、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

26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培养目标:运用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政府、非政府公共机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应用科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和各类非政府公共机构的诞生,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公共管理人才。公共管理类面向公共管理的主要分支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公共管理科学及相关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受到严密的理论思维和严格的管理实践训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类包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等三个专业,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进行培养,即入学后第一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采用同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专业基础平台课包括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分别进入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本科毕业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思想品德优秀、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者,经选拔后可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企业单位、非政府公共机构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和方法,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F)、线性代数(D)、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组织学、行政法学、行政监督学、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政府、西方行政学说、行政案例分析、决策理论与方法、政治学原理、市政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党群部门、企事业单位、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管理、文字秘书、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中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公共管理类专业。该专业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及公共事业部门管理活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并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F)、线性代数(D)、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行政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营销、卫生事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医药经济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行政法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统计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环保、非营利组织营销部门,医药经济、健康管理、公共安全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专业

培养目标: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

27

面发展,通晓中外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F)、线性代数(D)、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公共财政与税务、公共金融与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保险学、风险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等。

毕业生可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政策研究部门、政府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性公司、保险公司及其它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院网址:http://www.pspm.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260、027-68755297 电子信箱: ylh2236@126.com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893年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1913年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之后成立了数学物理部,1923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2001年1月,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相关学科重组成立了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院现有教师117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52人,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28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A类3人及B类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学院现具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等5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

学院的“基础数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91年首批获准建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设立数学基地班。学生在院内可以转专业。学生奖学金的覆盖面达到35%以上,基地班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超过50%。近五年来,学院有八十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其中2001级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所在队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捧回“高教社杯”。2006年3月,2002级数学基地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学院连续五年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录取率超过50%。

学院与法国、英国、香港、新加坡等多所著名高校签订联合培养本硕连读研究生协议,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同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有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学院2010年本科生出国深造率达到30%以上。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数学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数学类招生。

数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班是教育部首批15个全国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学科专业点之一。研究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环境下的交叉与应用。培养系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获得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

28

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能力的高级数学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与偏微分方程、抽象代数、泛函分析、概率论、拓扑学、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数值分析、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数理统计、C语言与数据库技术、组合数学与编码和物理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决策管理、软件研制等方面的工作。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前两年打通培养,两年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专业以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和解决现代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中提出实际问题的学科。培养具有比较深厚的数学理论知识、掌握坚实的应用数学理论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抽象代数、拓扑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小波分析、分形及其应用、运筹学、C语言与数据库技术、线性控制系统、组合数学与编码、应用数学专题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在政府、企业、工商、工程管理部门从事科技开发、决策管理、软件研制以及金融、精算等部门的规划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专业研究以信息领域为背景的数学理论、数值方法和数字技术。培养具有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某一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的数字化和数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科学工程计算、最优控制和运筹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代数、数值逼近、计算机图形学、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最优化计算、信息论基础、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据结构、c语言、数学模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经济部门和公司企业从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教学、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

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受随机影响的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及决策均有重要意义。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随机过程、数学模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复变函数、拓扑学、测度与积分、多元统计分析、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统计计算与软件包、非参数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值分析、程序设计与C语言等。

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9

学院网址:http://math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4412

电子信箱:maths@whu.edu.cn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张承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学院现已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四个学科门类,有多个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是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院系之一。

本院现有教师96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38人。有1位国家教学名师,2位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被纳入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4位珞珈特聘教授,3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教师中大多数有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0%。学院设有物理学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物理系、基础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本院。学院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含10个2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有凝聚态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物理学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湖北省优势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核固体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和智能器件教育部创新团队,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物理学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类(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电子科学与技术(含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光电子技术方向、电路与系统方向)。

物理学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学基地班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科18个专业点之一。本专业培养既具有坚实广博物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创新性、适应能力、发展潜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物理及相关科学研究与教学高级人才。在经过进一步深造后,能够适应各学科之间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和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在物理学院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中,物理学基地班的学生可以在数学基本理论、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获得系统而良好的训练。本基地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专门用于开展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

主要专业课程有: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计算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专业实验等课程。专业选

30

修课程有:群论、高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导论、核理论导论、粒子物理、激光原理、信息光学、非线性光学、电子显微分析、集成电路等。

毕业生中有50%的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其余学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攻读研究生或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亦可通过考研或申请出国继续深造。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

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具有近一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传统。本专业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物理学家和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物理系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物理学及相关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计算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等课程。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类(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

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为武汉大学与法国里昂一大联合培养项目。该班旨在培养具有物理学或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懂英语并精通法语,适应欧盟乃至全球科技发展需要的理学、工学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该班为2+2+2本硕连读模式,学制共6年,其中前四年为本科阶段,后二年为硕士阶段。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学习,成绩合格且通过法方组织的法语水平考试者,学校选送到法国里昂一大继续本科后2年学习。武汉大学承认其本科后两年在法国所学课程及学分。本科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和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法国里昂一大学士学位。

获中法双学士后,学生除可直接进入里昂一大硕士阶段学习外,还可申请到法国及欧盟的高校如巴黎综合理工、瑞士苏黎世、洛桑理工等进行硕士或工程师文凭阶段的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关高校理学硕士学位或工程师文凭。学生在法国学习期间,法方免收学费,生活费、出国旅费及办理出国手续等费用由学生承担。

国内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经典力学、热力学、光学、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普通物理实验等。国外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数理方法、 微观物理基础及相对论、量子物理、物质结构、物理光学及光谱、大型仪器、电子线路及信号处理等。

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材料科学是一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学科,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四大前沿学科之一。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是适应这个前沿学科发展设立的新兴专业。它以物理学、化学的基

31

础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背景,通过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等专业方面的学习和实验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工交叉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材料类专业相比,本专业学生除了具有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具有扎实和全面的物理学、化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国家科技创新和当前高技术新材料的飞速发展。

除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课程主要有: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物理制备基础、工程材料学、固体现代分析技术、材料性能学、专门方向实验、材料科学进展、新型功能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新材料高技术公司、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国家级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新材料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含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光电子技术方向、电路与系统

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IT行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纳米电子、电路系统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的创新性专业人才。学生将受到相应的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及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

除了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固体物理等;基础实验课程有: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等。 本专业含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光电子技术方向、电路与系统方向。

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FPGA实验、微电子技术(工艺)实践、课程设计、微电子综合实验(微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微电子系统设计、芯片版图设计与参数提取、微电子器件制造与测试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以在微电子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加工企业、微电子封装测试公司、邮电通信的微电子与光电子系统的研发部门、与电子工程相关的研究所、高等院校从事各种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光电子技术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新型功能材料、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光电子综合实验(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光电器件性能分析、纳米电子材料的光、电、磁学特性分析、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以在邮电、光通信、电子材料、纳米技术、空间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从事各种光电功能材料、光通讯元器件、光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与传感器技术、光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及应用等相关的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电路与系统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高频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Matlab应用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DSP实验、课程设计、电路系统综合实验(嵌入式系统与微系统设计、DSP与图象处理、网络与通讯协议实践、Matlab在电路设

32

计中的应用等)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国防、航空航天、邮电通信、电力电气工程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从事电路设计、电子系统、工业控制、信号处理等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工作,也可在医疗、金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的工作。

学院网址:http://physic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997

电子信箱:whuphy@163.com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矿化学堂。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

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此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14位出自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现有教师12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62人,副教授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人),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长江学者1人,讲座教授2人,珞珈学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涉及新材料、能源化学、国防化学和生命中的化学问题等领域,承担有“973”、“863”等重大项目以及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以及“985工程”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并积极推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学院发表的国际三大索引论文数处于全国化学院系前列。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点——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学院建有武汉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显著特色。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化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班)、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其中,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按化学类招生。

本院办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班-星拱班”,学生从本学院各专业新生中通过笔试、面试选拔。还开办有中外联合培养实验班如“中法化学本硕连读班”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参加。

化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班)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这一层次上探索物质运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基础学科。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学科13个专业点之一,培养具有坚实广博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技能,具备化学科学研究能力,获得交叉学科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训练,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精英人才。

化学基地班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国内外联合

33

培养、校内外联合培养、双语教学、多次分流、二次选拔等。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基础实验、合成实验及表征实验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配位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中级物理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结构分析、分离科学、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综合化学实验、当代化学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科研部门、高等学校、高科技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化工、环保、食品、医药、冶金等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工作,在国家机关、海关、商检、公检法、金融、税务等部门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化学类专业(含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化学类各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学生进校后通过对材料化学的了解,可以申请攻读材料化学。学生学习一年后,根据自己对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两个专业方向的了解和兴趣,结合自己的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择优选拔,分别进入化学类不同的专业方向继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参加基地班的多次分流和选拔,转入化学基地班继续学习。

应用化学

重在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相关领域,包括材料、能源、石油、化工、环境、资源、人口、医药、农药等。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合成化学、应用电化学、电极过程动力学、材料化学、分离科学与技术导论、能源化学、化学信息学、综合化学实验、化工过程开发与工艺设计,应用催化化学、当代化学、化工原理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环保、医药、商检等部门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研制开发、设备制造以及管理等工作。

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方向)

是一门交叉性的前沿学科,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乃至思路或研究策略,去了解、研究和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并由此推进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利用生物科学的原理、方法、技术以及新发现、新成果来解决化学中的一些难题,促进化学科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推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前进。该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现代化学生物学讲座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在化学与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药、食品、化工等技术开发企业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化学或生物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应用与研究、技术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交叉人才,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研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

34

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科学与工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材料、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班-星拱班

该班在当年被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中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选拔18人左右。

该班旨在通过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其改革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将这些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从复杂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强化学生的主动知识获取能力,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途径以外,加强讨论式教学,低年级基础学习阶段,讨论班主要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辅助以学科文献的理解与分析,高年级阶段,主要以文献研究与分析作为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实验教学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需求重新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在不削弱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按合成-纯化-表征-性质研究的主线,依照现代科学研究的过程、模式组织实验课程教学。力争培养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技能,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杰出人才。该班学生原则上实行本硕博连读制。

中法化学本硕连读班

该班计划从当年被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中选拔30人左右。 该班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国际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掌握除了化学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精通法语及英语,并且了解相关学科的国际发展动向。

该班为5年学制(4+1模式),本硕连读。前3年本科学习阶段同时进行法语培训。在学生通过法方组织的考试后,第4年在武汉开始硕士课程的学习,包括继续开设的法语课和南巴黎大学(巴黎十一大)教师用法语开设的化学硕士学位课程。本科课业合格者,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和理学学士学位,第5年赴巴黎继续完成南巴黎大学为硕士二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和学位论文,成绩优异者可申请巴黎十一大硕士阶段奖学金。硕士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获得南巴黎大学硕士文凭,并可申请在巴黎十一大或其它欧美国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学院网址:http://www.chem.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702 、68752322 电子邮箱:xsgz@ whu.edu.cn

生命科学学院

院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点。本学院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设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野外生态站、病毒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湖北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

教育部植物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此外,还建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动、植物标本馆。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学术和人才交流关系。

学院现有教师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52人、副教授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0人,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生物学基地班、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生物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班是我国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其任务是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生命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

2005年起,本院开办了生物学基地国际班,该班学生是从生物学基地的新生中选拔产生的,学生英语基础好,交流能力强,主要专业课全部进行英语教学,教师由专职外教、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组成,选用国际优秀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讲授,考试试题也是英文,并要求英文答题。

主要专业课程有: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统计学等。

本基地班毕业生中50%的学生可推荐为免试研究生,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亦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生物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经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其任务是培养具有遵纪守法、品质诚信、富有爱心,掌握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及创业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产业化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制品学、生物工艺学等。

本基地班毕业生中50%的学生可推荐为免试研究生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亦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亦可在医药、农药、生物制品等领域的企业及经营管理部门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工作。

从2009年开始增设病毒学方向,从本基地班中选出30名学生,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生命科学及病毒学领域的主要课程,培养医学病毒学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输送合格毕业生,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毕业生可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所攻读病毒学、免疫学等领域博士学位,也可到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心、检验检疫中心等单位从事检疫与流行病学研究,还可到生物技术产业从事抗病毒药物、疫苗等研发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网址:http://www.chem.whu.edu.cn 联系电话:027-87862669

电子信箱:skyjx@whu.edu.cn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6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涵盖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学院,拥有和共享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211工程”建设学科1个、“985工程”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个。

学院现有教授28人(含博士生导师22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制图大会地图杰出作品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和“环境化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从2004年起与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ITC)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从2006年起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类专业本硕连读研究生,2008年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2+2联合培养计划。同时还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合作。2009年起与瑞典隆德大学联合进行欧盟师生交流项目。目前,学院正在推进与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2+2联合培养计划。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地理科学基地班、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科学基地班(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班重点培养地理科学的高级研究人才和具有厚实基础、能够开展资源环境交叉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主要专业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地理景观模型与模拟、环境科学原理、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等。

基地班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方面享受优惠待遇,毕业生可通过推免或考试形式在科研院所、教育部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在政府部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测绘、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及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测绘遥感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包含空间信息工程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有:空间数据库、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测图实习、数字地图制图软件设计、遥感技术实验、数据库技术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等。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房地产、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

37

本专业主要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基本知识、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规划或管理的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大型厂矿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应用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能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以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理论为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原理、污染物治理技术、清洁生产和工程设计等系统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臵、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等。

毕业生主要在研究所、设计院、工矿企业及规划部门、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规划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和土地测量、土地估价、土地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基本技术,掌握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严格接受土地规划、测量、估价、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具有从事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城镇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估价、土地信息系统等。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国土资源、测绘、房地产、城市规划、林业、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等部门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系统掌握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资源、环境、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及遥感、城市建设、计算机和环境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环境科学原理、资源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资源经济学、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分析、资源环境规划、空间数据库、环境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等。

毕业生主要在国土资源、环境、城市规划、测绘、城市管理、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公司从事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联系电话:027-68778296、68778284 电子信箱:ress@whu.edu.cn

38

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溯源于1952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2000年12月,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水利工程系、水力发电工程系、河流工程系与动机系水资源专业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整合组成。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已成为综合实力突出、享誉国内外的水利水电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下设四个系、九个研究所,拥有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农田水利与水环境、工程泥沙、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1人,其中专任教师158人。教师中有教授61人,副教授65人。教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1人,其中院内博导46人,兼职博导15人。四个本科专业均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专业学科强大。拥有水利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3个。具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工程硕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8个。与兄弟学院共建博士点4个、硕士点4个。

学院科研成果突出。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了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等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际节水奖及省部科技进步奖等62项;到款科研经费总额3.2亿元。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与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怀俄明州立大学、瑞士皇家理工学院、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国际水管理研究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二十多个国家几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学者互访、互派留学生、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关系。每年约有30多人次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考察,50余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有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含工程硕士),另有成人学历教育、研修班、短训班等各类层次的继续教育。学院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水利水电技术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工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两年后,在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就业设想自主选择专业。毕业生质量高,深受社会好评,连续八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是“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院立足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发扬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使学院建设成水利水电领域国内外知名、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而努力奋斗。

设臵的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均按水利类招生。

水利类(含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水是生命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利水电类学科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江河防洪与治理、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

39

工程学科。随着我国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特别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为水利水电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学科大类采取“专业打通招生、分段培养”方式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水利水电技术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工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两年后,在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就业方向,在学院四个本科专业中自主选择专业。

本学院四个专业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大学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法。专业特点是:重点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兼顾中型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结合。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2004和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该专业位居全国40余所大学该专业中的第一名。

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工程经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电力、土木建筑等相关行业的部门及科研院校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50余年来,该专业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人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特别是水电能源开发利用、水环境工程、水政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专业特点是:信息采集与分析计算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培养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电能源开发、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勘测、规划设计、预报预测、调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2006年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该专业位居全国30余所大学该专业中的第一名。

主要专业课程有: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原理、地下水、水文信息学、数学规划、水利工程经济、水文预报、水文分析及计算、水资源规划及管理、水资源系统调度、水环境规划及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电力、城市水务、交通、环境保护等部门及科研院校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测验、规划、设计、预报、调度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武汉大学独办的特色专业,着重研究港口、海岸、航道及河流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专业特点是:结构工程与流体工程并重、治河防洪与港口航道兼顾、数学模拟与物理模拟结合。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该专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

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河流动力学、河流模拟、治河防洪工程、水工建筑物、河流管理学、港口航道工程学等。

毕业生可在江河治理、防汛指挥、流域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及港口航道工程等部门和科研院校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