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8 07: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JXKT-XS-04-054 课题名称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那么,针对数学学科,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去艺术的提问呢? 2015年2月我们申请课题立项以来,针对本课题研究做了如下工课 题 进 展 情 况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作: 2015年5月中旬开始正式着手小课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的研究。我们共同合作,认真思考,深入探讨之后,并将课题研究方案呈现于博客。目前组内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明确了微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本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价值与作用。 2.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5-6月启动阶段(任务包括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分工,争取预期的效果,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寻找微型课题研究的突破口等) 7-8月新课标学习筹备阶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整理好本学科的演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确立好日常及探究实验课堂内外的评价标准及体系。 3.9-10月份,具体的计划落实实施阶段,针对出现的偶然性问题做具体的部署与调整。组织学生开展课内探究活动,教师同伴互助,进行互听互评的教研活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与心得。 4.目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对本微课题的研究方向明确,措施得力,活动形式多样。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开展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结合问题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和方式展开研究,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反应情况,为后期的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小组整整讨论了三天,把本课题的活动目标锁定,找准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师首先做到怎么样开展以问题为主的教学研究。 (二)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六月四日小组反复论定了初中阶段的数学问题按照提问的方式与途径进行归纳,按照数学课堂提问类型进行分类。 (三)借助县教研室组织的暑期新课标学习会,认真学习新课标,针对课标内所提出的关于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深入学习,并同伴互助,公共商讨关于新学年课堂问题式探究的细节问题,如问题探究课的导入,学生活动中的管理,探究兴趣的进一步激发,课后的学生收获效果反馈等,以达到共识。比如:我们在我县陈文娣数学教研员在其省级课题《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习题课有效性策略研究》中提出的“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就我校的学情提出问题式探究导学课,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师课内讲解时间,学生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通过合作备课,相互观摩,互评互助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阶段性研究实践活动: 1.教研组内问题式教学研究课,我和同伴一起开展研究,以问题探究为主题开展了问题式探究课教学设计,着重就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作用、途径及其类型做了设计中的优化,听取本组内教师的合理中肯的评价。 2.制定问卷,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难度,方式和最终的效度的评价,作为后期研究的依据。 2.问题式数学探究课调查问卷分析:研究中反映的问题。通过问卷诊断,而问题归结,我们都做了深刻反思,现将本次评估分析汇报呈现如下: (1)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如下:(表一) 一.有效调查目的: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所以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提问实施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在三年级(1)(2)班71名学生,四年级(3)(4)班66名学生4个班,共137名学生。

2、调查内容: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学习数学的动机强度, 态度,兴趣和导向,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和课堂互动情况等现状。

3、调查形式:本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问卷采用学生问卷,由我们设计书面调查问卷,有学生填写。谈话法是由我们对各班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5、调查时间:2015年12月 三、调查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1、在数学课堂中经常提问的占16%,偶尔提问的占70.9%,不提问的占13.1%。

2、57.1%的同学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32%的同学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而且还能够深入理解,10.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问题被忽略。

3、48.7%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不懂的敢于提问,16%的学生不敢提问,有35.3%的学生希望放在课后向老师提问。

4、对于给出条件让自己提问题的应用题,53.8%的学生感兴趣,5.5%学生不感兴趣,40.7%的学生认为一般。

5、62.5%的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6.5%的学生不能积极思考,还有31%的学生只是偶尔去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

6、老师给学生机会提问时,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加思考就提问,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思考后提出问题的,还有16%的学生只是听其他同学提问,自己不发言。

7、喜欢在老师的提问下思考的学生占43.6%,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的

学生占45.5 %,认为无所谓的占10.9%。

8、在课堂上,遇到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45.8%的学生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32.4%的学生采取课后与老师私下交流解决的方法,21.8%的学生只是听老师的,不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我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出的问题是:虽然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但却没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而且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缺少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不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不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只是拘泥于接受答案,不善于质疑问难,不善于自我反思;不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不能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来看,83.3%的教师给学生提问的机会,16.7%的教师想给,没时间,没有不给提问机会的。从这可以看出我校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学习领会的都比较不错,能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提问空间。

从第二个问题来看,没有教师对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后感到厌烦的,88.9%的教师会鼓励学生再想想,11.1%的教师能够及时解决,以上情况,说明多数的教师具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积极提问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从第三个问题来看,38.9%的教师能经常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提出一定数量、高质量的问题,55.6%的教师偶尔能,5.5%的教师无意识。说明了多数的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欠缺,还需要多下功夫。 因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从第四个问题来看,72.2%的教师在学生提问题打断自己的教学预设时,会给学生机会,27.8%的教师会课下给机会,这说明大多数的教师还是能根据学生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的。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而且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从第五个问题来看,5.6%的教师当学生提出令自己感动或惊讶的问题时,只感到惊喜,94.4%的教师既感到惊喜,又能给与激励,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良好的表现还是能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的。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特别是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 全面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质疑问难,这既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又是他们深入认识的前奏。可以说学生提问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发挥学习主动性的过程,是深入认识的过程,学生会提问,说明学生会思考,会表达,其发现力,想像力,创新力得到了激发。问题最多的学生往往是最棒的、最富潜力的学生。有了来自学生的问题,老师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少一些想当然的盲目性。有了来自学生的问题,沉闷的课堂一定会激起波澜。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 四、调查启示、

基于以上调查问卷分析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并要确定出我们教师今后的目标是:

1、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2、善于启疑,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背景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3、教师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4、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具体的困难:

教师实践多,理论层面的缺乏。比如在如何有效解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在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对教师分析讲解的依赖,还停留于机械化训练,不善

于思考借助问题认识数学概念的掌握,运算中合理优化方法,以问题为主线,自

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在课内积极的回答问题和的 我反省提高的学习模式、提出问题,制约了数学学习的效果。这将是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

困 点。对此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也查阅了很多文献,进行了设计的尝试,但是当和实践相结合时,并不能真正有效激发学生提高运算兴趣,从被动接受到主

难 动发展。这表明教师教学理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对学生的状态有研究,但整改和及 解 决 思

知识体系处理欠缺。

一从日常教学课堂观测中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反应出的问题:

1、学生层面看,问题意识不强,很少主动提问,停留于等待教师提问然后回答问题的浅层次学习水平上。当我们在课堂实践观察和针对自身教学做了反省之后,感觉问题还是出现在教师自身上。

2、教师层面看,教师缺少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手段,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九大误区:A、内容枯燥,缺乏引力 B、方法死板,缺失

路 动力 C、形式单一,缺少活力 D、打破沙锅问到底 E、 问得太宽

六、 问得太多F、问得太浅 G、侯答过快 H 、对象过窄 比如数学概念教学中只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浅层次的提问与复述,运算过程与技巧的培养就没有问题设计,学生完成后没有反思与交流,只是简单的一味的模仿,严重的损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3.根因分析: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目标培养与有效教学的实施建议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没有把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与应用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互联系,缺少问题意识而不能够主动运用基本的技巧学习数学问题。

二 结合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1、课堂提问立足三维目标为导向

课堂提问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来展开,也要关注另外两个目标,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会局限于对具体知识的提问,让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在问题的引导下,有意识的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倡导学生积极的反思,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形成动态生成的、丰富鲜活的教学氛围。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会拥有积极地情绪情感体验,以问题来引导教学环境 ,而这样的一种教氛围也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教师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引入新课时,设计提问找准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

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3、问题设计时以精心预设和有效生成的结合

塞勒等人曾提出关于课堂与教学的三个隐喻:课程是一栋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课程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课程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我们在预设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时,需要创设一种能够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情境都必须与当前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必然的联系 4.课堂提问应由教师“置疑”走向学生“质疑”

学习永远是学习者(学生、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的“置疑”是教师专门为学生设置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质疑”则是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向教师提问。提问之前,学生要看书思考,需要经过很多的铺垫和准备之后才能够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激励性评价。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梳理总结,提问要找出知识的生长点

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通常都让学生梳理总结学习过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同时,还要总结延伸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拓展性的问题,注意联系后续的学习内容。 6、课堂提问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层次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思维,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学生的思维是否真的被触动,是否启而有发,是提问有效有否的一个标准。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这些都要求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的层次性。在有难易层次区分的问题中,可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稍差的同学回答容易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而且能让每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思考的积极性。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层次的回答,因为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认识有浅有深。 7、课堂提问应该是全体师生思维平等对话的过程

教师的提问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所要教授的具体的内容设置的,当然也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设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而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不仅仅是局限于两个人之间,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间进行,甚至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持有对话的思维与精髓,也可以与自己对话。教师和学生虽然在知识的占有上并不是平等的,但是他们之间在精神上却是平等的。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前后呼应、彼此衔接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不要让差生回答难的问题,优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制造课堂障碍,影响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题环境和良好的师生情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的合作、交流会更加卓有成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我们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朝阳中的朵朵红花,带着雨露,争奇斗艳;教师,如春风中的片片绿叶,绿叶簇拥着红花,绿叶支持着红花,老师的滴滴汗水浇灌着这“朵朵红花”,花儿将越开越美丽,越开越灿烂。也衷心祝愿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之花愈开愈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t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