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趋势

更新时间:2024-05-10 09: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2009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75万千瓦

丹麦行业咨询机构BTM表示,2009年中国成为第一大风电装机市场,装机容量新增13.75千兆瓦,创下纪录.而且三家中国风机供应商跻身全球风机制造商前十排名。

BTM Consult在为付费客户撰写的年度风电市场摘要中写道,“该市场最重要的趋势是中国风电产业蓬勃发展。”

BTM Consult表示,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但去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至创纪录的38千兆瓦,而中国独占三分之一强.

BTM Consult称,“中国成为最大的市场,与其他市场差距很大...一年装机容量创单个国家纪录。”

BTM Consult补充称,全球风电装机总量预计在未来五年增加两倍至447千兆瓦,且可能在十年内扩大至近1000千兆瓦。

2009年全球十大风机供应商(BTM)

排名 1 2

3

公司 Vestas 通用电气

华锐风电

国别 丹麦 美国

中国

全球市场份额(%)

12.5 12.4

9.2

4

5

Enercon

金风科技

德国

中国

8.5

7.2

6

7

Gamesa

东方电气

西班牙

中国

6.7

6.5

8 9 10 11

Suzlon 西门子 RePower 其他

印度 德国 德国

6.4 5.9 3.4 18.5

2009年世界风能概况

截止到2009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达159,231MW,其中09年增量占38,312MW。风电增长率为31.7%,居2001年以来最高。风电容量将继续以每三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

截止到09年末,世界所有安装的风轮机发电量为3400亿千瓦时每年,相当于世界第八大经济国意大利全年的电需求,占全球电力消费总量的2%。 2009年世界风能领域总产值为500亿欧元。

世界风能行业提供了550,000个工作机会,预计到2012年,风能行业的从业人员将突破100万人。

中国继续保持国际风电行业的火车头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轮机市场,中国09年一年内风电装机新增13,800兆瓦,连续第四年增长超过一倍。

美国风机装机总量仍居第一。中国的装机总量稍高于德国,成为世界第二,两国风电装机总量均约26,000兆瓦。

亚洲新增装机容量占世界增量的40.4%,排名第一,北美以28.4%排名第二,而欧洲则降至第三—27.3%。

拉丁美洲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一倍,这主要归功于巴西和墨西哥。

预计2010年全球风电容量将超过200,000兆瓦。

基于发展的不断升级和政策的进一步改善,世界风能协会(WWEA)增加预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风电容量将可能达到1,900,000兆瓦。

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0-05-05 11:03:56) 新能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 方面有重要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新能源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迅速发展。

一、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电)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了280GW。2009 年,总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数据暂缺),其中风电、光伏等领域均有大幅突破。风电方面,据统计,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8亿千瓦,同 比增长31%;光伏方面,2009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发货量达到10700兆瓦,组件安装量达到6370兆瓦,同比增长15.8%;另外在核电方面,全球核电在建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 风电产业

2009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实现历史上最大幅度发展。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近80家,总生产规模达到3500万千瓦,其中金风、华锐、东汽3家企业的年产量达到600万千瓦,另外有风电机组部件制造企业40多家。2009年,我国全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00万KW,与2008年新增625万KW相比,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为108%, 累计风电并网总容量达到2500万KW;全年风力发电总量为269亿Kwh ,同比增长105.86%,占电厂发电总电量的0.75%。同时,国内分地区制定了风电上网标杆电价(风电上网标杆电价按地级市行政边界分地区定为 0.51、0.54、0.58和0.61元/kWh),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也提高到每千瓦时4厘钱。 2. 光伏产业

2009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曲折性发展,但是依然成绩辉煌。据工信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光伏从业企业360家左右,分布在我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产业发展方面,增幅明显。有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开工建设多晶硅项目26个,总产能6万吨,实际投产16个项目,形成产能2万吨,生产多晶硅产量16000吨左右,增幅近200%;共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 4100兆瓦,增长39.02%,占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40%,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全年装机容量近160兆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00兆瓦,提前完成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达到250兆瓦 的目标。 3. 光热产业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事业在近期仍实现较快发展。在太阳能热水器方面,目前,全国共有2800多家生产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5家,其中有4家企业销售额超过20亿元。2009年,我国共生产真空管3.53亿支,逐年增长34.4%;总投产的真空管镀膜生产线1900条,相比2008年增长58.3%;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总产量为4200万m2,相比2008年增长36.5%;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为1.45亿m2,相

比2008年,新增0.15亿m2,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实现总销售额578.5亿元,增长34.5%,其中出口额为超过12亿元,增长66.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在太阳能热发电等方面,也有较大进步。皇明集团联合中科院电工所等单位,建设了亚洲第一座大规模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北京延庆太阳能热发电站,实现装机1.5兆瓦,同时还开始了甘肃,江苏等省的光热发电项目的筹备工作。 4. 生物质能产业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沼气、生物质致密加工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以及生物液体燃料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沼气方面,全国沼气用户3050户,初步完成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700座计划;生物质致密加工成型燃料方面,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建成以秸秆等生物 质原料为主的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厂或示范点102处,农作物秸秆碳化生产点52处,年产固体成型燃料约20万吨;生物质发电方面,截止目前,中国并网发电的农林生物质规模发电项目超过25个,总装机容量超过600兆瓦,年发电30亿千瓦时,消耗各类农林生物质资源400万吨以上;生物燃料方面,我国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玉米、小麦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34万吨,按国家标准10%的添加比例,在9个省(5个省全部,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另外,建成了广西北海年产20万吨木薯乙醇工程等项目。 5. 核电产业

2009年是中国核电平稳快速发展的一年。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共11台机组,仅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1.04%,没有新机组建成投产。核电的发电量为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95%;核电进一步加快了立项核准和建设速度。全年共核准浙江三门2台125万千瓦、山东海阳2台125万千瓦、广东台山2台175万千瓦核电机组,其总建设规模850

万千瓦;截至2009年底全国核电建设施工规模已达20台、2180万千瓦。我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6.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速发展轨道。2009年,全国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294辆和5209辆,同比120.95%和113.75%。其中对新能源车增长贡献较大的车型是商用车。2009年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5034辆和4890辆,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分别高达95.09%和93.88%。随着产业的做大,集团化趋势日趋明显,在北京、陕西、上海等地,都成立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方面,有所进展。中国研制的镍氢和锂离子两种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有较大提高,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1. 风电将进入调整期

经过前期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到了一个较大的数字。但是,也出现了上网难的问题,部分建在戈壁荒漠的风电场没办法实现发电上网,形成空转,而且这样的电厂还不在少数。所以,目前风电发展的任务不在于提高装机容量,而在于想办法使现有风电场实现全部上网,防止资源浪费和无效投入。要注重对风电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淘汰一批没有核心技术的风机制造企业,另外,要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电网建设,因地制宜的服务风电上网。 2. 光伏装机势不可挡

长期依赖,我国光伏产业进行的是一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即超过80%的原料从海外进口,同时超过90%的产品向海外出口,留给自己的多是能耗和环境污染等, 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定要注重国内光伏装机市场的培育,拉动国内对光伏组件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内销拉动生产,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发展模式。中央 政府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前期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财

政支持政策,对促进国内光伏装机起到较好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金太阳示范项目工程等的推动下,国内的光伏装机 有了大幅的增长,估计在政策持续作用下,我国光伏装机容量递增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3. 核电规模不断扩大

核电是目前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没有间歇性问题的少数几种发电技术之一,不受自然环境及季节交替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 大。在现有火力发电已到极限的情况下,发展核电的趋势势不可挡,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日趋成熟,核电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4. 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新趋势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近年来热议的一项技术,具有相当的优点,其产业环节没有光伏复杂,在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也没有光伏发电高,维护费用也比较低,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内兆瓦级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开始,可以预见未来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新趋势。 5. 新能源汽车道路越走越广

新能源汽车是新世纪共同的话题,对于解决城市污染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很快,北汽、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对此更是不遗余力。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进一步明朗,加上充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等配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道路将越走越广。

全球近年能源结构产生积极变化 新能源发展趋势良好

在2006年,全球能源生产构成中,石油占39.9%,煤炭23.8%,核 电8.2%,天

然气19.0%,可再生能源份额为6.8%。而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中,水电为42.5%,太阳能与光伏电池为10.3%,包括木材、废物、乙 醇燃料在内的生物质能占47.5%,风能为3.8%,地热5.1%。

尽管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发展应 用的潜力巨大,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包括木材、废物和乙醇燃料)的消费从2005年的37010亿Btu(英热单 位,1Btu=1055.056焦耳)增加到2006年的39540亿Btu,尤其是风能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在内)消费中占比,增加了一个百分 点,达到3.77% 。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lean Edge自2000年以来一直跟踪世界清洁能源的研发进程,其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燃油以及燃料电池等产品的收益在2007年较前 一年增长40%,从2006年的55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73亿美元。 1.太阳能

2007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整体多晶硅产能在 2007年增长了30%,但依然无法满足光伏产业链的庞大需求。2007年有21家新进公司加入了多晶硅生产的行列。

在德国、西班牙、美国等的带动下,2007年全球太阳能光伏(PV)市场装 机新增容量约为3430MW(兆瓦),其中装机容量在200KW以上的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厂在过去三年的增长率接近100%。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 量达到10GW。从各国太阳能光电市场来看,德国光伏市场在2007年的规模为1328MW,全球市占率为47%;西班牙光伏市场规模则由480MV增长 为640MW,而美国的光伏市场规模则增长了57%达到220MW。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据Solarbuzz的数据,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 的产量约为

3436MW,增长率达55.9%;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由2006年的181MW增长了一倍,在2007达到400MW。从各国厂商表 现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产量继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从2005的46%下降为26%,而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则由2006年的20% 增长到2007年35%。 2.风能

2007年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为94123MW,新装机容量达到 20076MW,较之于2006年的装机容量增加32.1%。在2007年风能装机规模中领先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中国和西班牙,分别新增装机容量为 5244MW、3449MW和3522MW,三个国家新增风能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当年总装机容量的60%。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五个国家是德国(22.3 GW)、美国(16.8 GW)、西班牙(15.1 GW)、印度(8 GW)和中国(6.1 GW),其中,中国在2007年风能装机容量增加最快,达到3449MW,是2006年新装机容量的1.56倍。以经济价值计算,2007年全球风能市场 的风机市值达到370亿美元。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在传统能源方面,石油和煤炭的形成要几亿年的时间,而人类在地球出现的总长也不过200万年,而在过去的100年左右的时间里,人类却消费了差不多所有矿 物能源的一半。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文明多半是建立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能源,我们今天的文明将不复存在。

据科学家估计,石油按目前的速度开采下去最多还有50年左右的时间就将枯竭,最多的煤炭,也不过100年左右。“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增长靠什么?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努力寻找经济复苏以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世界各国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这将意味着全球 “新能源”改革的浪潮即将到来。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点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不管是国际资本,还是国内企业,都瞄准了新能源产业这一“巨型蛋糕”。分析人士指出,各国政府在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都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并将新能源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的

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考虑之中。这种战略层面的重视,必将促使新 能源产业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将成为新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重要“战场”。而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必然要参与这一轮新能源产业的竞争。

一、世界各国争抢新能源先机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新能源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经济摆脱危机困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能源供给安全,提高自 身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

美国:风能首当其冲

美国不惜投入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 这一比 例将增至25%。

美国风电协会(AWEA)日前披露,全球风力能源在2008年激增28.8%。2008年美国新建了8.35GW的风力发电产能,为原有产能的50%,总 产能如今已达25.1GW,占全球风力发电的五分之一,并已超越德国的23.9GW,成为世界风力发电的首强。

美国风能协会执行主任施威舍说,近年来,开发风能日益受到重视,预计2009年美国风力发电不仅将为美国家庭提供更多的新能源,而且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之后不久,美国能源部(DOE)宣布,计划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提供9300万美元,支持风力发电的开发。资金将会支持这些工程,利用DOE国家实验室、大学、私人机构帮助提高风能产业的可靠性,并克服关键技术上的挑战。这些项目将 会创造绿色行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恢复,并提供必要的投资来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另外,美国能源部还宣布,美国风电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美国的风力 发电量从现在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增加到5%甚至更高,并且保持现在的风能发电增长率。

日本:太阳能铺就新能源路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国之一,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但是日本及时充分利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趋势,凭借其新能源开发技术优势,加快步伐争夺新能源开发的主导权。资源短缺的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作为 新能源,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最新计划,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

在确立实施新能源战略以后,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在“战术”层面确保新能源战略能够顺利付诸实施,大力推进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阳光计划”。日本开始实施 “阳光计划”起因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将所有能源与新技术的开发和实用化包括在内。“新阳光计划”的特点是对技术开发进行财政支援,对新能源消 费者实施“直补”政策。一般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时,日本政府出资进行补贴,推动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补贴政策在2005年已经 告一段落。从2006年度开始,日本环境省实施“太阳作战”计划,对家庭用户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通过发放补贴大规模而有系统地推 动太阳能发电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太阳能在日本已逐渐

普及,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太阳能发电装置。从2000年起,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

英国:风能核能并举

英国把北海当成了“未来之湾”,大力发展风能。早在2007年公布的能源白皮书中,英国政府就将海上风能利用提到了同开发海上油气田同等重要的位置。 2008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海上风能利用力度最大的国家,拥有数量最多的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也首屈一指。英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2000年12月获 准建设,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英国来自岸上及海上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50万家 庭使用。其中,海上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目前还有5所在建发电站,到2009年末可使总装机容量增加到80亿瓦。此外,据英国风能协会发布的 一份报告称,未来10年英国计划再增加250亿瓦的海上风能发电设备,到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量预计将达330亿瓦。这意味着英国计划建成的海上风 力发电能力几乎要占到全球市场的一半。为了到2020年实现欧盟所定下的再生能源目标,英国政府计划将陆上风电场的发电量增加到目前的六倍。

除此之外,核能也是英国非常重要的一种新能源。根据英国最近公布的《2009英国能源统计》,虽然核发电在英国总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2008 年核电站的发电量占总电量的比例仍高达12%。英国现在有10个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年发电100亿兆瓦,在未来15年内,其中14个的使用寿命都将到 期。虽然核电是否需要大力发展仍存在一些分歧,但是英国政府仍然希望在现有核电场到期之前,至少再建设8个新核电反应堆,英国拟采用新一代核电反应堆,每个的发电能力为12亿兆瓦。近日,由英国首相布朗授权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8月5日称,英国应该发展核能,目标是到2030年使核电增长两倍,达到现有水平 的三倍,以此来减少英国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丹麦:靠风“驱动”的国家 作为生态村理念的首创国,丹麦是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丹麦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新能源,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1980年至今,丹麦的GDP增长了近60%,但能源消耗基本维持不变,令世人瞩 目。 丹麦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首推风能,在其制订的最新能源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能源构成将是风能占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35%。其中风能在2025年还将占到电力供应总量的75%。届时,丹麦将成为靠风“驱动”的国家。丹麦的风力发电研究始于1891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始 进行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丹麦风能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海上发展。

芬兰:生物能源独辟蹊径

芬兰被誉为全球最环保的国家之一。芬兰的成功与其合理的能源利用结构息息相关,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则是其成功的关键。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占芬兰整体能源利 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芬兰是一个能源小国,无煤无油无天然气,但其工业的基础产业——木材加工业、化工业和造纸业则是耗能大户。为解决这一矛盾,芬兰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森林 资源,走出了一条生物能源利用的成功之路。芬兰生物燃料的主体为森林废弃物、人造能源林,以及木材造纸加工业的副产品和残余废物。另一类生物燃料则包括泥 煤和一些非食用

生物等。如今芬兰已经建立起了配套完善的生物能源商业链。全国大约有400个大中型能源工厂使用生物燃料发电供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冰岛:利用地热不再依赖石油

紧邻北极圈的冰岛,在2007年成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国家”,在不少人看来,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冰岛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冬季几乎不见天日。但正 是这样一个国家,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地热,成为全世界最干净的国家。据勘探,冰岛全国共有800多处热田,是世界上热田最多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冰岛地热发电的潜力只开发了一小部分,主要电力供应仍来自水力发电,因此利用地热资源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同时冰岛正努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摆脱对石油的依赖。1999年一个名为“冰岛新能源”的协会成立,该协会提出了冰岛进入“氢气时代”的发展规划,准备在2015至 2020年间生产使用氢气的汽车和船只,并开始全面的技术市场化。冰岛还计划在2050年之前把整个交通系统改造成氢动力系统。

挪威:借风发展“氢经济”

2001年至2006年,挪威连续6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国家”。挪威是一个河流众多、雨量充沛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其水电开发较 早,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水电技术十分先进。挪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较高,占能源总消耗的近60%;其中99%为水电的电能占50%、生物能占 6%;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分别占36%和7%;天然气蕴藏量虽高,但使用量不到3%。挪威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风能和氢气结合起来发电的国家。2004 年挪威在西海岸修建了尤兹拉风力发电场,该发电场把平时风力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用于分解海水,通过水分子电解产生氢气后,将其储存在一个大的容器里,再注 入到常规的氢发生器或注入到燃料储存室里,一旦由于没有风或风力过大风车不能转动时,人们就可以用储存的氢获取所需的电力。

澳大利亚:新能源比例上升

澳大利亚公布的新能源立法草案显示,到2020年该国新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将升至20%。

德国:新能源产业人才超过汽车领域人才

德国政府近日表示,由于国家日益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其国内的新能源领域就业人数要超过汽车领域就业人数。

韩国:大力投资开发新能源

韩国将在2030年之前投资1030亿美元用于开发新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目前的2.4%提高到11%。

印度:政府倡导新能源政策

印度政府也通过了新的能源安全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倡导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据悉,新能源是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能等等。其中,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 快,产业前景最好。统计资料显示,风电是近几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也已接近或达 到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为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利用奠定了基础。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披露,目前,中国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翻番,总装 机

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太阳能发电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到2050年,中国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望占到能源消费 总量的45%。良好的基础,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加上大量民营资本的涌入,多重利好似乎昭示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金融危机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大量投资大大推进了新能源行业发展进程。在当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虽然投资的主体在减少,但是在节能减排方面,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风险投资都没有减少。因此,金融危机对于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来说是巨大机遇。

据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风能的投入增加了88%、对核能的投入增加了72%、对水电的投入增加了19.2%。同时,2008年中央财政 安排400多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多万吨,新增燃煤脱硫机组容量9000多万千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 59%。而根据美国能源基金会与中国发改委的联合预测,2005年到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需要投资7万亿元。

金融危机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机遇。这场危机既是金融危机,但也是一种能源的危机、生态的危机。应对这场危机就要在能源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变 化。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正催生着一场新的能源科技革命。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

在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意义尤其重大。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上投入巨大,将涉及大量的硬件设备更 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刺激经济。

据了解,继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分别出台后,2009年3月26日,中国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就加快推进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提出财政部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推出“太阳能屋顶计 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20元/瓦的补贴。紧接着,财政部又发文详细解读了关于“支持加快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 ”的政策细节,这将大大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种种措施彰显了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制高点的决心。新能源产业作为很有前途的朝阳产 业,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发展上也迈出了较快步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8月13日,以“驱动环境和谐 实现绿色崛起”为主题的“2009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对话”在京举行。此次会议将为新能源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企业、投资者等提供一个交流的平 台,共同探讨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新能源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交流新能源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 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为有力地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中国新能源产业前景诱人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新能源产业因此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就中国而言,由于中国新能 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前景十分诱人。

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把新能源放在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按照规 划,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其中,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新能源振兴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 装机容量达约8000万千瓦,比原有规划扩大一倍。依此对照,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以风电市场为例。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6%。不过,整体来看,现在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占国内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的比 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据测算,假如我国在2020年达到欧洲五成的装机占比,届时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 900万千瓦,带来的风电市场总需求将超过1800亿美元。

再来看太阳能发电。200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59.5亿千瓦,比2007年增长了110%,其中新增量的近九成被欧美国家占有。而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发电总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而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表示,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在 2010年达到30万千瓦,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据此,有业内机构乐观地预计,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效率的不断提高、政府补贴的到位,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迎来长期、爆发式的增长。

专家认为我国政府从财政或价格政策上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推动这一产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发展,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这些机会不仅在单个行业本 身,更多的是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而技术创新将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

4.鼓励外资来华投资新能源产业

在09年7月4日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分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今后中国将从四个方面促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稳定发展,包括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先 进制造业等。

中国政府除了将在财政、价格、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外商大力支持以外,还将结合国内的十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完善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政策,鼓励外资 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与环境保护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并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一批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 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不过,中国不会对所有的FDI都来之不拒,中国政府将坚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的外商投资项目,而且中国政府不赞成把这种项目从中国 的沿海向中国的内地去转移。

在吸引外资的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国政府在去年年底修订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纳入《目录》的条目从以前的287条,大幅度增加到411 条,进一步扩大了中西部地区开放的领域和范围。目前政府还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

促进FDI的第三个方面,将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权力下放。中国政府正考虑大幅度下放地方外商投资的项目审批权限,同时,还将引导外商参与国内企业的改制改 造,鼓励引导外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合作力度等。

另外,中国政府还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包括我们要继续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A股的上市数量,同时,对于这些企业的 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在出入境,在华居留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便利。

三、外资巨头觊觎中国新能源

在过去四年,外资巨头主要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争食新能源蛋糕,现在它们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以及节能技术市场迈进。

风电

今年5月31日,上海市公布《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把发展重点首先放在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及太阳能等五 大新兴产业技术上。在此之前,德国巨头西门子就已经抢先进入,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西门子风电项目首期投资额约为1亿欧元。其中,已注册成立了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上海)有限上市公司,总投资额为6400万欧元,注册资本为2500万欧元,负责生产、安装风力发电设备配套的叶片、机械件、电气件和液压件及其配套零部件。另外,西门子上市公司还在临港注册成立西门子风力发电机舱(上海)有限上市公司,一期投资1200 万欧元,注册资本为500万欧元,该项目将与叶片项目同地块同时运营;风电机舱制造项目二期将增资3500万欧元。

从数年前开始,诸多外资巨头已经在暗中寻找新能源的产品,而风电设备便是其中的大热门。全球风电设备制造商“闻风而动”,纷纷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不久前,作为在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GE能源集团的中国首个风机组装厂于沈阳正式宣布成立。新成立的通用电气能源(沈阳)有限公司系美国GE能源集团的独资子公司,工厂将主要负责生产1.5兆瓦风机。在业内人士看来,GE风机新厂的设立只是全球风电设备厂商 逐鹿中国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目前中国风电设备市场七成多的份额已为国外厂商所垄断。

据称,早在2006年9月,西班牙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格美萨公司宣布,该公司在华投资的首家风力发电厂已正式投入生产。这家工厂位于天津组装能力为820台。

与此同时,格美萨还与国电龙源签订了中国风能发电领域里最大的一份合同。国电龙源将一次性购买格美萨生产的单机8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601台,这个数字不仅是中国现有风力发电机台数的1/3,也是亚洲地区迄今最大规模的风电设备采购项目。另外,全球风叶三大制造商丹麦的LM公司、维斯塔斯风力系统公司和 德国的Enercon公司也已捷足先登,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

生物燃料

在过去四年,外资主要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现在它们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以及节能技术市场迈进。Primafuel是一家美国新能源生物技术公 司,它正在向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军。它的同路人还有众多外资基金和其他能源技术公司。

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过去几年间,各个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研发生物燃料技术,从欧洲、美国直到巴西,以消耗粮食为主的生物燃料开始了对土地的争夺。

近年来,中国已经在生物燃料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与安徽丰原等企业通过玉米乙醇消化了大批陈化粮,但是此后各地纷纷上马 燃料乙醇企业,为了保证国内粮食安全,2007年国家发改委严厉表示,以后将不再批复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企业。

在种种压力之下,国际上开发生物燃料的企业将目标锁定在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比如纤维素乙醇,非粮作物如蓝藻等做生物柴油、生物质液化等。显然,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也将被外资企业带入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西气东输工程尚未全线投产,但外资已从中国利用新能源中发掘出巨大商机。不久前,英国康普艾公司在上海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CNG(压缩天然气)设备制造公司。这将为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四、警惕新能源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注重协调发展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井喷”的势头。但是,这种“繁荣”之下也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但问题在于,拿什么来支撑这一美好前景呢?现在好多地方都在大上新能源项目,其理由无非是资源丰富,但光有资源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当地的市场、价格以及成本。在太阳能领域,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内需市场并未实质性启动,体现不出规模效应。在全国百万 千瓦级别的电池产能中,只有约10万千瓦的电池产品用于国内装机,其余都用于向德、美、日等太阳能发达国家出口,实际上消耗了巨大的能源。

专家透露,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主要存在三大隐忧:技术、成本、安全。

技术障碍

新能源产业化进程中的技术障碍不可小觑。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从国内情况看,有关该项产业的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大规模工业应用 之间还有距离。以生物能源产业为例,目前技术难题仍是制约生物能源产业的主要因素,有关该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在国内仍然是空白。当前中国生物质能源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化和成熟度不高,生物转化和加工效率低下,生物技术转化工艺难以实现规模化。同时,大型精密设备需从国外引进,国产化水平不够,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化的瓶颈。

运营成本高

新能源产业运营成本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但开发量尚不足4000万吨。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 化,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确实是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多数可再生能源产业运行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

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例,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则为 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成本更高,约为煤电的11倍至18倍。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市场容量的狭小又进一步缩小了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空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步伐。所以发展新能源必须想方设法促进其规模化和产业化,只有这样方有可能打破成本壁垒。

安全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标准缺失,行业门槛低;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在治理、监管、补贴扶持、市场管理、消费接入等方面的配套不完善,不少项目表面是新能源的创造与推动,实则是二次污染、浪费,环保代价、资源代价及市场代价非常严重。

此外,目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量小,即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另一个是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新能源企业投入多,但赚钱难。因此,国家在政策上

要适当倾斜,要么把电价提高,要么给予补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针对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瓶颈,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建议,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完善政策体系,改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逐步建立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研发投入机制;注重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