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会计信息化发展回顾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4-01-31 05: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开放30年会计信息化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艾文国 高 嵩 唐思思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12期

一、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萌芽:会计电算化(1978~1999年)包括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

(1)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1978~1983年)。1978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工作试点,同时,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讨会”,并在这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当时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杨纪琬司长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他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1978~1983年,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工作重点是恢复、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对计算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设备和人才都很缺乏。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探索性工作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锻炼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1983~1987年)。自80年代起,微型计算机大量出现于国内市场,克服了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缺点,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1983年下半年,受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国内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以应用单位自行开发为主,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会计软件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几乎没有通用化和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研制适合本行业特点的通用会计软件,并加以大力推广,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看来,这一阶段呈现出自发、无序的发展态势。同时,在理论上,中国会计学会于1987年1 1月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到重视。

(3)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1987~1999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开展,要求加强组织、规划、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区、各部门也逐步开始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财政部也从1988年开始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使会计电算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并逐步走向成熟。1989年至1996年,用友公司开始为社会提供通用的、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并在90年代初率先通过了财政部的评审。至1998年3月底,先后有38种会计软件通过了财政部评审,成为商品化会计软件,至此我国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并开始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但这一时期,会计软件处理的内容仍以核算为主,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预测、决策的功能较弱,且实用性较差。会计信息化的深度不够,仅限于代替手工记账、算账,用于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利用不多。因此,在1996年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1997年,金蝶公司开始MRPII/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引发了国内财务软件厂商向企业管理软件的转型。

(二)会计信息化的产生(1999~2000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金融、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投融资和资本运作,以及集团企业下的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也孕育而生。1999年4月2日至4日,深圳市财政局与金蝶公司在深圳联合举办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金蝶公司总裁徐少春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观点,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同时,王景新教授也认为采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同国内其他领域进行交流,有利于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这次会议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概念及其涵义,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2000年2月18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组织的“新世纪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高层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三)会计信息化的初步应用(2000~2002年) 会计信息化理念提出后,其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高度共享、处理高度自动化以及控制、报告高度实时性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迅速风靡。我国的各大企事业单位,以其近十年软件自行开发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据,开始将会计信息化理念真正运用到企业实际运作中。在工业领域中,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1日实施了SAP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并根据我国会计和报表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财务模块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中国国情”,2000年9月,其财务系统通过了由财政局和外税局的财务评审。ERP的成功使用,使得上海大众的财务系统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控制。在金融领域中,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更是有效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会计信息化,尤其是银行业的报表系统所实现的报表展现复杂性、实时性、自动性等功能在所有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财务软件公司,也开始了真正的“网络财务”和ERP转型之路。然而,这一时期的各行业会计信息化普遍存在自行开发中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重立项开发,轻整体规划;重业务处理,轻数据管理的弊端,会计信息化只得到了初步应用。

(四)会计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2002年至今)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及政策规范、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

(1)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及政策规范。随着会计信息化软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我国会计理论界也开始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至2002年起,中国会计学会每年定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