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若干问题进行的思考根据部分统计数

更新时间:2024-03-06 18: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从部分统计数据的视角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统计数据包括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统计数据。宏观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数据、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基本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统计数据。微观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教学评估数据、专业状态数据。我这里主要通过宏观数据来揭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对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1.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是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它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左右,从1999年扩招以来毛入学率超过50%的有北京、上海、天津。经过十年的扩招,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值约24%,最高的超过50%,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最低的不到15%,比如西藏、云南、贵州。由此看出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各个地区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正是今天的中国社会这一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的反映。

中国这个二元结构社会在经济上表现为贫富不均,正如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世界上是比较大的,超过了0.4,(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在教育上则表现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的超过50%,低的低于15%,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在整个中国这个二元结构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的教育里面,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这个在上文提及到),还是教育投入,以全国范围为例,随机从网络资料来看,都普遍存在着二元结构的现象(见下表一),按校来看,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生均拨款有一定的差距;按省来看,北京与山西、陕西等偏远地区之间生均拨款差距相当的大。总之,中国这个二元结构社会在教育上的反映是很明显的。

表一:

2011年大学生生均拨款(按校) 按校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2011年大学生生均拨款(按省) 按省 北京 山西、陕西、广西等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在校生要达到3500万左右。根据这一目标,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该目标尚有400余万的差距。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目标,到2020年这一目标应该会实现,而且很有可能被超越。但是有些人有这样的预测,再过3至5年,中国可能有一批高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倒闭。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中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和在校生数只会增长而不会降低,中国高校如果出现倒闭的话,并不是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倒闭,只能是因为有其他原因,比如说财政问题、产权问题,绝不会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倒闭。

2.高等教育的专业数据

我在网上随机做的一些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的一些情况。(见表二) 表二:各类高校专业的变化情况(1993年和2006年的数据) 理工类 华南理工大学 93年非理工类专业占总专业的4.08% 06年非理工类专业占总专业的26.87% 农业类: 华南农业大学 93年非农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8% 06年非农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45% 林业类: 北京林业大学 93年非林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26% 南京林业大学 93年非林业类专业为0 山西农业大学 93年非农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5.8% 06年非农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28% 天津理工大学 93年非理工类专业为0 06年非理工类专业占总专业的22% 大学生生均拨款(元) 2.3万左右 4000左右 大学生生均拨款(元) 3万左右 1.5万左右 06年非林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56.33% 财经类: 天津财经大学 93年非财经类专业占总专业的18% 06年非财经类专业占总专业的27% 语言类:

北京外国语大学 93年非语言类专业为0 06年非语言类专业占总专业的21.4% 06年非林业类专业占总专业的61% 山西财经大学 93年非财经类专业为0 06年非财经类专业占总专业的40% 天津外国语大学 93年非语言类专业占总专业的12.5% 06年非语言类专业占总专业的39% 通过上表一系列的数据情况表明,中国的大学几乎都向多科性、综合性的大学转变。但是我认为其中也存在一个疑问:在过去的十几年来,中国今天的大学几乎都变成了多科性、综合性的大学的同时,学生是否享受到作为一名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所应享受到的待遇,是否获得了综合化的知识。当今天的大学已经是几十个专业的时候,学生的知识构成是否比较全面。事实上,在成绩单上并没有看到有很多学分、很多门课程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有关数据表明,跨学科选修的学分或课程不会超过总学分或总课程的25%。

再看这样一个数据结论,综合性大学其学科门类为6个至9个,多科性大学其学科门类为3个至6个,剩下的就是单科性的。目前中国的大学只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等这些是属于单科性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学从形式上看是多科性、综合性的大学,但是无论从本科成绩单还是从硕士成绩单来看,学生所享受的、所接受的还是一种典型的专业教育。因此,大家可能会提出疑问,这种综合性大学是给谁设的呢,这种综合性的大学有何意义呢。我认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今天的综合性大学对学校来说是综合了,但对于个体、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很多综合的东西在里面。

3.高等教育的拨款数据 3.1教育财政拨款占GDP的比例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教育财政拨款始终没有超越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2%。教育财政性投入不足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指标之一就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目前这一数据依然在3%左右,4%的指标至今没有实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2007年国家对高等教育拨款的经费占对整个教育拨款的经费的18%左右,占GDP

的0.68左右,即使到2012年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达到4%,但是对高等教育来说没有多大的增加。这就是中国目前的财政。

我找了一份数据关于1985年-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见表三),数据表明从1985年-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是比较低的,没有太大实质性的突破。

1985年-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年份 年份 年份 1985 1993 2001 1986 3.84 1994 2.60 2002 3.32 1987 3.49 1995 2.50 2003 3.28 1988 3.20 1996 2.47 2004 2.79 1989 3.16 1997 2.54 2005 2.82 1990 3.10 1998 2.55 2006 3.01 1991 3.05 1999 2.79 2007 2.86 1992 2.99 2000 2.83 比例(%) 3.68 比例(%) 2.76 比例(%) 3.14

这里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不包括学前教育,如果把学前教育增加进去的话,国家财政投入会增加上千个亿,目前国家暂时没有条件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来。正如大家都说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要贵,道理就在这里。

中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这个在世界上处于极低水平的,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在5%以上,而且超过6%的国家就有26个。我国不仅在国际上处于低水平,即使是按照地区分类,中国在东亚地区也是属于较低水平;即使按照发达程度分类,该数据在欠发达国家也属于较低水平。(见表四)不管怎么比较,中国现在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比较低的。

表四: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按国家 中间值 最高值 最低值 差异 按洲

高收入国家 5.5 8.5 1.6 5.5 37/54 中高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5.5 11.0 2.3 5.7 22/34 4.7 9.5 1.0 4.8 27/47 低收入国家 3.9 10.8 1.8 4.4 39/68 报告了数据的国家/在该收入组内的国家总数 中间值 最低值 差异

非洲 阿拉伯 中亚 5.0 1.8 5.1 30/45 4.5 7.6 1.6 5.3 9/20 3.2 5.4 2.5 1.3 6/9 东亚 4.7 10.0 1.0 7.2 14/53 南亚 拉丁美洲 北美 加勒比 5.0 10.8 1.3 5.6 23/41 欧洲 5.7 8.6 4.3 1.5 3.6 7.5 2.4 3.6 5/9 中欧 东欧 4.9 6.5 3.4 1.0 太平洋 西亚 最高值 11.0 报告了数据的国家/在该洲内的国家总数 20/26 17/20 3.2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数据

我国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这里的高校指的是公办大学) 年份 1998 1999 2000 7310 2001 6816 2002 6178 2003 5772 2004 5553 2005 5376 款数(元) 6775 7201 由此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拨款八年下降了1399元,现在我国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维持在5500元左右。

1998年高校事业收入占高校经费收入的比例是27.70%,事业性收入主要是指学费(在我国,社会捐赠、产业给高校带来的收入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到2009年为止,我国所有高校财政拨款的平均值占高校经费收入45%,其余55%完全是靠事业性收入。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主要是靠事业性收入来维持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的,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主要是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的。

公办大学45%是国家财政拨款,其他55%是靠学生学费的支撑,而民办大学国家不予拨款,完全靠学费。我认为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今天中国什么样的大学才算公办大学,也就是说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是怎么区分的。说到公办教育和民办大学区别,大家会想到两点标准:其一,谁办的,其二,钱是谁出的。但是,今天中国的公办大学经费收入的55%是学生学费,那是不是要重新鉴定公办大学的概念,我觉得今天的公办大学按照那两点标准来看岂不成了私立大学。

基于中国今天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状况,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运作要不要走,但是在当今的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的市场化或者说是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还是不成熟的,但是国外的大学基本上属于市场化运作。比如美国,2002年美国对教育的最高洲的财政拨款是48%,最低洲是24%,但是2010年5月份的数据最高为24%,最低为11%。马丁特洛持这样一种观点“美国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拨款的减少不一定坏事,这个时候大学自主权会增加;今天的大学有能力在市场中获得它应该获得的财政支持。如果获得不到的话就证明这个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或作用还不够高或者说还没有发挥出来”。

4.高校贷款数据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靠学费支撑外,贷款也是一个主要的途径。一组高等教育贷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整个高校的教育贷款总数为2500亿至3000亿,如果再加上工程未付款和校内集资等约6000亿。目前部分高校已经面临还贷危机。正如,吉林大学这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08年末负债合计为33.34亿,年末净资产合计为27.14亿,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5.12%,贷款金额为29.25亿,年末已偿还贷款为本金3亿,利息697.5万,年末尚未偿还的贷款为本金26.25亿,利息7.5亿。

最初大家在说的贷款的时候,可能会联想到这是一个负面多于正面的现象。回头仔细思考一下,也许贷款也给中国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比如说十年来,中国的土地价格上涨了很多,建筑成本也上涨了很多。拿高校来说,今天如果像过去那样去盖房子去扩招成本就远远不够了(几年前的贷款从今天来看还是省了),这也可能是歪打正着吧。

5.结论

我们今天我知道的各种教育数据,许多数据都是作为研究者后来从统计的角度、从统计的规律总结出来的。我认为总结出来的这些数据有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有的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有的是与教育规律不谋而合的,这是作为研究者必须要注意的。比如,马丁特洛提出的大众化的三个阶段:毛入学率为5%为精英教育,毛入学率为15%为大众教育,毛入学率为50%为普及教育,这一数据并非是有充足的科学依据的,而是他自己想的。这组数据在98、99年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只有一个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我认为,即使我们看到的有些数据好像是规律、好像是科学,它也不一定事规律、不一定是科学,在数据背后都有值得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进行价值判断的地方。

4.高校贷款数据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靠学费支撑外,贷款也是一个主要的途径。一组高等教育贷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整个高校的教育贷款总数为2500亿至3000亿,如果再加上工程未付款和校内集资等约6000亿。目前部分高校已经面临还贷危机。正如,吉林大学这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08年末负债合计为33.34亿,年末净资产合计为27.14亿,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5.12%,贷款金额为29.25亿,年末已偿还贷款为本金3亿,利息697.5万,年末尚未偿还的贷款为本金26.25亿,利息7.5亿。

最初大家在说的贷款的时候,可能会联想到这是一个负面多于正面的现象。回头仔细思考一下,也许贷款也给中国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比如说十年来,中国的土地价格上涨了很多,建筑成本也上涨了很多。拿高校来说,今天如果像过去那样去盖房子去扩招成本就远远不够了(几年前的贷款从今天来看还是省了),这也可能是歪打正着吧。

5.结论

我们今天我知道的各种教育数据,许多数据都是作为研究者后来从统计的角度、从统计的规律总结出来的。我认为总结出来的这些数据有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有的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有的是与教育规律不谋而合的,这是作为研究者必须要注意的。比如,马丁特洛提出的大众化的三个阶段:毛入学率为5%为精英教育,毛入学率为15%为大众教育,毛入学率为50%为普及教育,这一数据并非是有充足的科学依据的,而是他自己想的。这组数据在98、99年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只有一个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我认为,即使我们看到的有些数据好像是规律、好像是科学,它也不一定事规律、不一定是科学,在数据背后都有值得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进行价值判断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