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料,高中生物高考复习精品资料,模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3:17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资料,高中生物高考复习精品资料,模测试卷

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 走进生命科学

1.生命科学是研究 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 描述法 和 比较法 进行研究,随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实验法 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17世纪 显微镜 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53年 __DNA双螺旋____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 假设 ,用 观察 、 调查 和 实验 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 微观 和 宏观 两个方面发展:在 微观 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 分子 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 宏观 方面, 生态学 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1. 水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 介质 ,并有 运送物质 、 参与代谢 、 调节保持体温 的作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自由水 和 结合水 两种。

2.无机盐大多数以 离子 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 少 ,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 组成成分 ,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 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 内环境的稳定 也很重要。

3.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质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

4.糖类的通式是 (CH2O)n 。糖类可分为 单糖 ﹑ 双糖 和 多糖 等几类。 葡萄糖 和 果糖 属于单糖, 葡萄糖 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核糖 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 蔗糖 和 麦芽糖 是植物糖, 乳糖__是动物糖;多糖中 糖原 是动物糖 , 淀粉 和___纤维素 是植物糖 , 淀粉 和 糖原 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___脂肪___、___磷脂___和__胆固醇___是最常见的脂质。脂肪由___甘油_____和____脂肪酸___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 储能 物质。磷脂分子结构中有____亲水性头部____和_疏水性尾部_____,是构成_____膜结构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____细胞膜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___激素__________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

6.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___肽键_______连接形成____肽链___,氨基酸的___种类______、______数目____、____排列顺序_____决定了肽链多样性。蛋白质的____空间结构___是其能多样性的基础。蛋白质不但是生物体的_____结构物质___________,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____调节______作用。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只比 水 少,占细胞干重的 50% 以上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 ,大约有 20 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 。氨基酸分子间以 脱水缩合 的方式互相结合。10个氨基酸构成

1条多肽链,脱 9 份水,形成 9 个肽键,其结构式为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 多肽 ,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 肽链 。

7.核酸有两种:___DNA_____________和_______RNA_________。基本组成单位是 核苷酸 ,由一分子 磷酸 ﹑一分子 含氮碱基 和一分子 五碳糖 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中。核糖核酸简称 RNA ,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 8.____维生素_______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按其溶解特性可分为___脂溶性维生素_____和__水溶性维生素______两大类。 9.

需鉴定的有机物 还原性糖(葡萄糖、) 淀 粉 蛋白质 脂 肪

例: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哪些是氨基酸(①③⑤ )

用于鉴定的试剂 班氏试剂 碘液 双缩脲 苏丹Ⅲ 反应产生的颜色(现象) 红黄色 蓝 紫 橘红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③NH2—CH—CH2—COOH ④NH2—CH—CH2—COOH C00H NH2 ⑤NH2—CH—(CH2)4—NH2 COOH

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1.___细胞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界存在着____原核_____细胞和_____真核__________细胞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_细胞核________。原核生物常见的有 细菌 、 蓝藻 、 放线菌 、 支原体 。

2._____细胞膜__________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还具有_____控制物质进出__________、___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______等功能。细胞膜主要有___磷脂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__________和____多糖___________组成。____磷脂______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___蛋白质____________分子有的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两侧,有的以不同深度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的___流动性______性对于细胞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出方式,有___胞吞胞吐_______、____被动运输______和_____主动运输__________。___被动运输____________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包括____自由扩散_______和____协助扩散___________。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__胞吞胞吐________的方式运输。水通过___渗透作用____________进出细胞。 4.

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运输方向 浓度高到低 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否消耗能量 否 示例 O2、CO2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浓度高到低 浓度低到高 是 是 否 是 H2O 5.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表明,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__半透膜_______;二是____具有浓度差______ 。

水和溶质都可以____自由通过 _细胞壁。从整个植物细胞来看,把原生质层( 细胞膜 液泡膜、细胞质 __ )看做是一层 选择性透过 膜,将液泡里面的__细胞液_______与___外界溶液_______隔离开来。

实验表明: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大于____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__失__水,逐渐表现出__质壁分离______的现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小于___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__吸__水,逐渐表现出___质壁分离复原_____________的现象。

6. 在 细胞膜 以内, 细胞核 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 细胞质基质 和 细胞器 。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 各种原料 和 反应场所 。细胞质中分布着___内质网_____、___高尔基体_________、____溶酶体___________、___线粒体__核糖体_______等各种细胞器,它们执行着各自功能,又相互协同,使细胞中的各种生命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植物细胞还具有___叶绿体____________、___细胞壁____________及_____液泡__________等结构。 7. 名称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体 中心体 液泡 溶酶体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 储存、加工、转运细胞分泌物,(植)形成细胞壁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有丝分裂 维持细胞形态、渗透压 消化异物 存在细胞(动、植物) 动、植 植 动、植 动、植 动、植 动、低等植物 植 动、植 8.细胞核由______核膜____、__核仁_______、___核基质_______和____染色质_____组成,是储存___遗传物质____的场所,是调控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为____真核细胞______。原核细胞仅具___拟核____,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9.病毒非常小,不具有____细胞__结构,其主要成分是____DNA___和______蛋白质___。病毒只有寄生在特定的___活细胞____________中才能增殖。

10.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 例:

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毒,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C )

A.选择透过性 B.主动运输 C.一定的流动性 D.保护作用 2.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3.右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5 ] 高尔基体 。

(2)图中[1]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流动性 ,功能特点是 选择透过性 (3)非生物界的能量通过图中结构[4 ]叶绿体 的

光合 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其色素位于 类囊体膜 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 吸收 、 转化 和

传递能量

(4)细胞核是遗传物质 储存 和 复制 的

主要场所,它是细胞 生长发育 和细胞

(5)若该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14]

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4 ]。

(6)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11] 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的酶是由[13 ] 被利用。

(7)如果该细胞是低等藻类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 中心体 (8)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染色质

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9)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除有[4]、[11]外,还有[8 ]

核膜

也是双层膜结构。

(10)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重建和消失的是[8、6 ] 核膜、核仁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的___自我更新______的过程,既有__物质代谢___,又有____能量代谢_________。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 自身物质 ,并且储存 能量 的过程。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 分解 ,释放出其中的 能量 ,并且把分解的 代谢废物 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二、酶

酶是__活细胞_____产生的一类__具有催化作用_ __的__生物大分子_______,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__蛋白质____,少数的酶是 RNA 。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___反应前后性质不变___ 。实验说明,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不同,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10倍,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高效 性的特点。

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__淀粉______,对蔗糖则不起作用,确切地说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专一性_______的特点。

实验说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主要有 温度 、__ pH值 __等。 三. ATP

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__能量_。_葡萄糖__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_脂肪_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但是,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都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只有在细胞中随着这些有机物逐步氧化分解而释放出来,并且储存在_ATP_中才能被生物利用。_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__直接来源_。

ATP是__腺苷三磷酸_______的英文缩写符号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A-P~_P~P____________。 在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_2___个高能磷酸键位于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释放能量,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__3___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

7

13

3+

分裂增殖 的控制中心。

液泡 。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完成上述生理过程所需

,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葡萄糖

核糖体 合成的。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将扩散到[4 ]处

和 染色体

是细胞中同一种物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呼吸作用__________和__光合作用________。

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 释放 _和 储存 。

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_光能_____,把__CO2____和_H2O__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有机物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O2 __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年代 1771年 创新发 现人 特利 英格豪斯 创新实验设计思路及现象 实验结论 植物净化空气 普里斯 小鼠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现象是___小鼠死_____ __ 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现象是___小鼠活_____ 小鼠和植物置于密闭钟罩中,有光的条件下,现象 小鼠活 光是光合小鼠和植物置于密闭钟罩中,无光的条件下,现象 小鼠死 作用的条件 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__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_____,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779年 1864年 萨克斯 然后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__未遮光部分变蓝_______ 1880年 恩吉 尔曼 水绵和好氧细菌,黑暗、没有空气,极细光束照射叶绿体→现象_好氧细菌集中在光束周围___ 完全曝光→现象___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__ 实验方法是______同位素示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的来源18 H2O,CO2→现象_______18 O2 ______________ 30年代 和卡门 是水 18 H2O,CO2→现象________16 O2 ______________ 20世纪 鲁宾 二、叶绿体及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__有机溶剂____中,而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层析液可由__石油醚___、丙酮和苯混合而成。运用 纸层析 方法分离色素。由于提取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 扩散速度 不同,从而将色素分离开来。上述实验,可以看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它们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__橙黄__、_黄___、___蓝绿___和__黄绿__。从上到下依次叫做_胡萝卜素______、__叶黄素___、_叶绿素a______和___叶绿素b__。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 传递 、 转化 光能的作用。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 类囊体膜 (填结构名称)。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C6H12O6+6H2O+6O2。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总反应可概括为_____6CO2+12H2O????光合作用过程大体上说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分为 光 反应阶段和 暗 反应阶段。前者必须有_光___才能进行,其化学反应是在____类囊体膜______上进行的,物质变化有:

①____水的分解_________ _________; ②_____NADPH形成______ ____ ; ③_____ATP形成__ __________。

后者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其化学反应是在__叶绿体基质___中进行的,又称为 卡尔文循环 。物质变化有:

①___二氧化碳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三碳化合物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包括___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______ 。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温度 、 光 、 二氧化碳浓度 。 例:

光能和叶绿体

1、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变成稳定化学能发生在( D ) A、水的光解 B、ATP的水解 C、CO2的固定 D、三碳化合物还原 2、光合作用中,ATP转变成ADP的地方,是在叶绿体的( B ) A、外膜上 B、基质中 C、色素中 D、基粒中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以分子态释放出氧及ATP的产生都离不开( B ) A、叶绿素和CO2 B、水、叶绿素及光能、 C、水和CO2 D、水、光能和CO2

4.光合作用合成了1摩尔的葡萄糖,在五碳化合物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消耗二氧化碳的摩尔数是( B )

A、3摩尔 B、6摩尔 C、12摩尔 D、24摩尔 5.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下列有利于载培番茄增产的的一组条件是( B ) A、昼夜恒温26℃ B、日温26℃,夜温15℃ C、昼夜恒温15℃ D、日温15℃,夜温26℃

三 、细胞呼吸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 CO2、H2O 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的总过程,叫做_呼吸作用__________。

一、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有氧____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__彻底氧化分解____________,产生出_CO2___和_H2O____,同时释放出___能量____的过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线粒体______。一般说来,_葡萄糖_____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质。

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场所 原料 产物 能量 总反应式 二、无氧呼吸

1.反应式: 2C2H5OH+2CO2+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H 少 酶第二阶段 线粒体 丙酮酸、H、O2 CO2、H2O 多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呼吸类型 比较项目 呼吸场所 是否需氧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CO2、H2O 酶2.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又称为 发酵 。

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是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否 酒精+CO2或乳酸 多 少 例:

1. 分别将混有乳酸菌的等量的牛奶装入容量为:甲500ml、乙250ml、丙150ml、丁100ml的四个锥形瓶中,加盖密封保存,其中发酵进行得最好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2.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运输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B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四、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一、糖类代谢

二、脂类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特定的 感受器从外界环境获得信息。来自外界的信息大致分为两类:即有 物理信息 和 化学信息 。感受器是一类 神经末梢 ,能 接受 信息 产生 兴奋。

二、神经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轴突 和 树突 、 细胞体三个部分,轴突、长树突以及套到外面的髓鞘,叫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 神经末梢 ,其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 兴奋 ,并且能把 兴奋传递到其他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 脑和 脊髓的灰质 里。

反射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 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大致可以分为 非条件反射 和 条件反射 两类。两者的区别是 是否具有先天性 。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通常包括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和 效应器 五个部分。

2、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接受刺激前,膜外 + 电位﹑膜内 - 电位。

(2)接受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外 - 电位﹑膜内 + 电位。

(3)信息在神经元上以 生物电 的形式传导的,是 双 向传导的。 细胞间的传递: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通过 突触 传递的,该结构由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和 突触后膜组成,该结构内的 突触小泡 将 神经递质 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 兴奋或 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轴突末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树突 或 胞体 ,故其传导是 单向的 。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激素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 神经调节 和 激素调节 ,其中 神经调节 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例: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D)

A.由于高温而出大汗 B.由于低温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 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 2.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

A.树突→轴突→细胞体 B.轴突→树突→细胞体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轴突→树突 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C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 D.无感觉但能运动

5.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6.下图为脊髓反射图,请根据图回答(括号内填数字):

①手指无意中碰到火。会迅速抽回手,这次反射活动依次经过的途径是:( 1 )感受器 →(2 )传入神经 →(3 ) 神经中枢 →(4 ) 传出神经 →( 5 〕效应器 。这五部分的总和就是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 结构 基础。

②图中“6”是脊髓的 灰质 ,它是 神经元细胞体 密集的部位。图中“7”是 白质 .是由 神经纤维 组成;如果“6”的部位遭到破坏.能否产生反射活动。 否

三、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与调节

一、人体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 甲状腺 激素的名称 甲状腺激素 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失常的结果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过多: 甲亢 ; ﹑提高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婴幼儿期过少: 呆小症 。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 糖原,加速糖 分解 。 过多: 低血糖 ; 胰 岛 皮 肾 上 腺 质 部 髓 质 部 性 腺 脑垂体 其他脑 垂体激素 垂体具有 调节相关的内分泌腺 的作用。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 下丘脑 的支配的。

2、激素分泌的调节及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内分泌 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 传递,其作用具有 特异性 性和 高效性 性。 某一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多种激素共同完成的。对于同一生理效应,有的相关激素表现为 拮抗,如胰岛素 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有的相关激素则表现为 协同,如 生长激素 和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

当体温升高,抑制下丘脑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垂体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为 负反馈 。 例:下图是某营养成分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据图回答:

调节相关的内分泌腺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等。 活动。如: 促甲状腺激素﹑ 卵 巢 生长激素 雌性 激素 促进雌性卵巢 发育和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 第二性征 。 促进生长,调节 蛋白质 ﹑脂肪﹑ 糖 的代谢 不 育 症 年幼时过多: 巨人症 ; 年幼时过少: 侏儒症 ; 成年时过多:肢端肥大症 。 睾 丸 雄性 激素 促进雄性 精巢 发育和精子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 第二性征 。 不 育 症 肾上腺素 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含量增加。 过少: 糖尿 。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元 分解,提高 血糖浓度 。 多种肾上腺皮质激素 调节水﹑盐和糖的代谢

(1)该营养成分极可能是____葡萄糖___,它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方式是_ 主动运输 __。 (2)AB段的生理活动可能是_吸收,BC段的生理活动可能是_糖原合成,DE段的生理原因是__肝糖原分解 _。

(3)与上述过程相关的激素调节涉及到的激素是____胰岛素 _________ 。

四.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免疫是建立在 细胞识别 的基础上的。

2.免疫系统由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和 免疫分子 组成。

3.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先天性、无针对性 。第一道防线为 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为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特异性免疫分为 细胞免疫 和 体液免疫 。 4.免疫细胞包括 巨噬细胞 、 B淋巴细胞 和 T淋巴细胞 等。

五、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植物的向光性的产生原因

由于 光 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 向光侧 的一面分布得少, 背光 的一面分布得多,因此, 相关 的一面细胞生长得慢, 背 的一面细胞生长得快。结果茎向生长得 慢 的一侧弯曲,即向 光 弯曲生长。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生长素又名 吲哚乙酸 ,生长素大多集中在 生长旺盛 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尖的 尖端 ﹑茎的 尖端 ﹑受精后的子房和 发育 的种子。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往往具有 两重性 。一般来说, 合适 浓度下促进生长﹑ 超过合适 浓度下则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根﹑茎﹑芽中其敏感性为 根>茎>芽 。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 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抑制生长 。原因是 顶芽 产生的生长素向 向下 运输,大量积累在 侧芽 部位,使 侧芽 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 切除顶芽 。

2、促进果实的发育

实验证明:果实发育是由于 发育的种子 里合成了大量 生长素 ,这种物质促进 子房 发育成果实。如果摘除发育着的果实中的种子,则果实的发育将会 停止 ;同理,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如 2,4-D ﹑ 萘乙酸 ),子房就能够发育成 果实 ,而且这种果实里 无种子 ,例如无子番茄﹑无子黄瓜等。

3、促进扦插枝条生 根 4、防止 落花落果 四、其他植物激素

除了生长素以外,植物激素还包括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 脱落酸 ﹑ 乙烯 。乙烯的作用 果实催熟 ,赤霉素的作用 促进种子萌发 。 例:

1. 顶端优势现象说明了( A )

①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 ②生长素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③顶芽比侧芽的生命活动旺盛 ④顶芽容易得到光照促进生长 A.①② B.②④ C.③① D.②③

2. 如右图所示,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燕麦胚芽鞘(已切去尖端)的不同位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是(D )

A.甲不生长、乙向右弯、丙向左弯 B.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丙向右弯 C.甲不生长、乙向左弯、丙向右弯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弯、丙向左弯

3. 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D)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一、遗传信息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实验表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菌转化为S菌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细菌 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蛋白质 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DNA 。

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 细菌 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蛋白质 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噬菌体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

如果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 遗传物质 。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说DNA是 主要 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的结构

1953年,美国科学家 沃森和英国科学家 克里克 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 。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 磷酸 、一分子 脱氧核糖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 鸟嘌呤 (G)和 胞嘧啶 (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 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 聚合 成为 多核苷酸链 。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双螺旋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T,C-G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 遗传信息 。若含有碱基2000个,则排列方式有 4

1000

种。

例. 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C )

A B C D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 解旋 边 复制 , 半保留 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 、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酶、能量 意义: 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 脱氧核苷酸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 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 多核苷酸链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 氢键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 核糖 、一分子 磷酸 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 尿嘧啶 (U)、 鸟嘌呤(G)和 胞嘧啶 (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 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 ),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通常是 单 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 遗传信息,并具有 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 性状 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 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 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2)翻译

场所: 核糖体 模板: mRNA

工具: tRNA 原料: 氨基酸 产物: 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

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 氨基酸 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 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 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 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 获取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第七章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一、生殖的类型 生物的生殖可分为 无性生殖 和 有性生殖两大类。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 分裂生殖 (例: 细菌、草履虫、眼虫 );

出芽生殖 (例: 水螅、酵母菌 ); 孢子生殖 (例: 真菌、苔藓 ); 营养生殖 (例: 果树 )。 2、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备双亲的 遗传信息 ,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 连续 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结束 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结束 时为止,包括 分裂间 期和 分裂 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时间 最长 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 染色体明显 ,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 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同时, 核仁 解体, 核膜 消失,纺锤丝形成 纺锤体 。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赤道 面上,清晰可见,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 着丝粒 一分为二, 染色单体 随之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 ,在 纺锤丝 牵引下向 两极 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 染色质,同时 纺锤体 消失, 核膜核仁 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 细胞核 ,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纺锤体形成方式 细胞一分为二方式 意义 (6)填表: 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三.细胞周期

1.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写标号)。

(1)依次写出C、E两个时期的名称 G2;中期 ; (2)RNA和蛋白质合成时期为(A ) G1期 ,DNA复制时期为( B ) S期 ,核仁、核膜消失的时期为( D ) 前期 ,核仁、核膜重新形成时期为(F ) 末期 。

(3)细胞在分裂后,可能出现细胞周期以外的三种生活状态是 连续增殖、暂不增殖、细胞分化 。

四.实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实验材料: 植物根尖

2.实验步骤: 解离(试剂: 20%HCl)、 漂洗 、染色(试剂: 龙胆紫 )、 压片 。 3.实验的观察部位是: 根尖生长点 。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等的变化如下表: 染色体行 为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间期I 前期I 中期I 同源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 2n 4n n 4n 联会、交叉、互换 2n 4n n 4n 复制 2n 0-4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2n-4n DNA数 间期 2n-4n 2n 0-4n 前期 4n 2n 4n 中期 4n 2n 4n 后期 4n 4n 0 末期 2n 2n 0 植物 纺锤丝 细胞板分割 动物 纺锤丝、中心体 细胞膜内陷 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后期I 末期I 间期II 前期II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n 4n n 4n 染色体数目减半 n 2n 0 2n 染色体散乱分布 n 2n 0 2n 着丝粒排列于细胞中央 n 2n 0 2n 着丝粒分裂 2n 0 0 2n 细胞一分为二 n 0 0 n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比较 分裂细胞类型 细胞分裂次数 同源染色体行为 子细胞数目 子细胞类型 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 子细胞间遗传物质 相同点 意义 有丝分裂 体细胞(从受精卵开始) 一次 无联会,始终在一个细胞中 二个 体细胞 与亲代细胞相同 减数分裂 精(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二次 有联会形成四分体,彼此分离 雄为四个,雌为(1+3)个 成熟的生殖细胞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异)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相似 使生物亲代和子代细胞间维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3.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维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遗传和变异有十分重要的 一般相同(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一般两两相同(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

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 受精作用:

6.

7.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

8.据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细胞

9. 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

假设某生物体细胞2n,若染色体数目为4n是有丝分裂,n为减数分裂。

例:

1. 下图是某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

(1)在A、B、C、D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B、D 。

(2)A细胞中有 8 个染色体, 8 个DNA分子, 0 个染色单体。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B、C 。 (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A、D 。

2.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分裂薄玻片标本,看到哪些现象是减数分裂细胞所特有的( B ) A.有纺锤体的出现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C.染色体的复制 D.分裂后期形成细胞板

3. 10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若全部受精,则形成受精卵( A ) A.10个 B.5个 C.20个 D.40个

4.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有( B ) A.两条双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 C.四条双链DNA分子 D. 一条单链DNA分子

5. 某生物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8个,,该生物体细胞有染色体( A ) A.18个 B.36个 C. 72个 D.9个

三.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分化是指 同一 来源的细胞发生在 形态结构 、 生理功能 和蛋白质合成 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但科学研究证实,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 完整生物体 的能力,即保持着 细胞全能性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 遗传信息 。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细胞全能性 ,过程可以简要归纳为: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 )---→( 根茎叶分化 )

第八章 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 不同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 相同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 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 隐性 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 形态 、 结构 和 生理生化 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种 生物 同一 性状的 不同 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表现 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未表现 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显性 性状和 隐性 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 显性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 隐性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同一 位置上,控制 相对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 不同 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 表现出来 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 生物性状 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 相同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 不同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 )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 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 狗的长毛和卷毛 D. 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 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 基因会随着 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 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后期 , 同源 染色体分开时,导致 等位 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 )

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

(4)绵羊的白色和黑色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小白羊,第二次交配却生下一只小黑羊。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C ) A.BB和Bb B.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母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 D )

A.1/4 B .1/6 C .1/8 D .1/12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 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上,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重组);实践上利用基因重组进行 杂交 育种。 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严格的 闭 花受粉;有一些稳定的、 易区分 的相对性状。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再对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3、对实验结果记载,并应用 统计 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例:

(1)若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代只出现1种表现型的是( B ) A.aaBb和AABb B.AaBB和 AABb 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

(2)有一基因型为MmNNPp(这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雄兔,它产生的配子种类有(B ) A.2种 B.4种 C .8种 D.16种

(3)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现用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数为:黄色圆粒106、绿色圆粒108、黄色皱粒110、绿色皱粒113。问亲本杂交组合是( C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4)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 B )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的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的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的二次分裂后期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几种表现型和几种基因型(B) A.4和4 B.4和6 C.4和8 D.6和6

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 常 染色体,另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 性 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 性 染色体决定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 XY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以人为例:

男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Y ,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X 。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ZW ,雄性的是ZZ 。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二、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 性别 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 表现型 例:

女 性 XBXB 正常 XBXb 正常(携带者) 基因型 表现型 男 性 XBXB 正常 XbY 色盲 (1)某男孩体检时发现患红绿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红绿色盲症状,在这一家系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D )

A.祖母---父---男孩 B.外祖父---母---男孩 C .祖父---父---男孩 D.外祖母---母---男孩

(2)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能决定性状,人的耳廓上长硬毛的性状就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患此病,若生一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为( A ) A.100% B.75% C.50% D.25%

三、人类遗传病与预防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 遗传物质 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可分为: 常染色体隐性 、 常染色体显性 、 X连锁隐性 , X连锁显性 、 Y连锁 等。

2、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多对 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还比较容易受到 环境 的影响。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 直系 血亲和 三代 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所生的孩子患 隐性 遗传病的机会大大提高。

2、遗传咨询

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 24-29 岁。 4、 婚前体检

三.遗传病的类型判断:

A、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那里的太阳能的2% B、网茅属植物的净生产量为每平方米144898KJ

C、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 D、大约40%的太阳入射能量反射了

6、假设将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A、0

B、25%

C、50%

D、100%

7、酵母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扩大培养的措施分别是 A、 B、 C、 D、

通入空气,调整碳氮比为3:1 密闭处理,调整碳氮比为4:1 通入空气,调整碳氮比为4:1 密闭处理,调整碳氮比为3:1

8、果实白色的南瓜(A)和果实黄色的南瓜(a)的南瓜杂交,正交和反交所结南瓜颜色都与母本一致,但是F1所结的南瓜全是白色的。南瓜颜色的遗传属于 A、线粒体遗传

B、叶绿体遗传

D、核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

C、核基因完全显性遗传

9、生物多样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

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科研价值 D、生态价值

10、葡萄糖分子从产生部位到达相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至少经过几层磷脂分子 A、4层

B、6层

C、8层

D、12层

11、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 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有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12、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

A、 B、 C、 D、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 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 无关刺激已经转化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

13、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

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鱼种1 单养 混养 鱼种2 单养 混养 0.42 0.05 0.43 0.40 0.12 0.35 0.23 0.12 0.01 0.05 0.01 0.04 0.45 0.55 0.33 0.44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 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 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C、②④⑤

D、①③④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14、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A、水的平衡

B、盐的平衡 D、血糖的平衡

C、CO2和O2的平衡

15、一个石榴的果实中有很多个种子,是因为它有 A、多个雌蕊

B、多个胚珠

C、多个子房

D、多层珠被

16、某一个DNA分子的单链中,A占20%,T占30%,则该DNA分子中的C占全部碱基的 A、50%

B、25%

C、20%

D、30%

17、一个群体中,一条染色体的某一基因座上有5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在这个群体的二倍体中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基因型 A、5

B、10

C、15

D、25

18、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19、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20、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0

D、n/16

21、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抑制周围其它菌类的繁殖,但是青霉素积累多了,又会抑制青

霉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上解释为 A、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D、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22、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A、 B、 C、 D、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23、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如果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则可能使代谢产物成为乳酸。乳酸为哪种条

件下的产物 A、pH过小 C、溶氧量过多

B、pH过大 D、溶氧不足

24、用生长素除草,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 )

A.用生长素培育无籽番茄。 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 C.雪松保持塔型的树姿 D.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

25、温度对鸟卵的孵化影响很大,请问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卵的孵化期最短,成功率最高

A. B. C. D.

在适宜温度的下限温度 在适宜温度的上限温度 一直维持在最适温度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有些波动

26、接种时应备有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最可能是

A、抗组织胺 C、升高血糖

B、升高体温 D、降低血糖

6小题,每小题 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本小题共

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分,其它情况不给分) 27、下列对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芽孢是在稳定期产生的

B、生产上利用调整期的细菌作菌种 C、次级代谢产物是在稳定期产生的

D、稳定期的细菌个体的形态和生殖特性较稳定

28、下列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与个体数

29、番茄的果实红色对黄色是显性。现有两株红色果实的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正确的一组是 A、全是红色

B、全是黄色

C、红果:黄果=1:1 D、红果:黄果=3:1

30、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圆果对长果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出现的比例 A、1:2:1

B、1:0

C、1:1

D、1:1:1:1

31、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新

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下列哪些条件,才能说明此种群的基因库是稳定的

A、捕食者数量减少 C、没有基因突变

B、没有自然选择

D、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32、甲、乙两组数量相同的酵母菌培养在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

A、甲组放出的CO2与乙组放出的CO2的体积之比为3:1 B、甲组释放的能量与乙组释放的能量之比约为15:1 C、它们放出的CO2和吸入的O2的体积之比为4:3

D、若两组产生的CO2量相等,那么甲、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3:1 二、简答题(共80分)

33、(8分)有一位生态学家,对5个生态系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种1、种2 ……代表不同的物种;A、B、……代表不同的生态群落;表中的数据表示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单位:个体数/100m2) 生态群落 A B C D E 0 0 700 560 5 900 220 200 400 5 40 240 50 40 1 0 200 50 0 2 0 210 0 0 3 30 100 0 0 4 20 10 0 0 30 0 20 0 0 50 0 0 0 0 800 0 0 0 0 100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种9 种10 请对上述数据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5个生态群落中,当同时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你认为这些生态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 ;

受影响最小的是 。

(2)你认为生态群落A中,各生物之间的最可能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3)根据你对上述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如果森林被采伐后重新绿化应注意哪些问题?

34、(7分)下图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入、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 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 的形式进入胃肠道内。

(3)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 作用成为 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 作用 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⑤ 结构排出体外。

(5)如内环境中的液体的浓度升高,细胞内液的水分 。

35、(8分)下表是某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项目 组 别 A B 池塘水 自来水 500ml 500ml 22~250C 130C 5cm 10cm 250 250 4 8 245 165 水源 水量 水温 水深 蛙卵数 孵化天数 孵化出蝌蚪数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有:

①自来水中的Cl2、HClO对蛙胚有毒害作用,

② 。

(2)如果B组的孵化温度改为22OC~25OC,再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提高B组的孵化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