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 课后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7 19: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 - 3 - 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 - 3 - 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 - 4 - 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 - 4 - 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 - 4 -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 - 4 - 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 - 4 -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5星) .......................................................................... - 5 - 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 - 5 - 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 - 5 -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 5 -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 - 5 - 2.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 - 6 - 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 - 7 - 3.1 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 - 7 - 3.2 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 - 7 - 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 8 - 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上届考察) ............................................................................ - 8 - 4.1 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 - 8 - 4.2 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5星)...................................................... - 8 - 4.3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 - 8 - 5.1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 - 9 - 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 9 - 5.3 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 - 9 - 6.1 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10 - 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 10 - 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10 - 7.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 - 10 - 7.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 - 10 - 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 - 11 - 7.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答: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 - 11 - 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 11 - 8.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 11 -

- 1 -

8.3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从哪些方面反映科学理论的发展?.................................................................... - 12 - 9.1 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5星) ................................................................................................... - 12 - 9.2 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哪些? .......................................................................................................... - 12 - 9.3 技术体系有哪些特征? .............................................................................................................................. - 12 - 9.4怎么理解技术结构的演化?(一般) ....................................................................................................... - 12 - 10.1.怎样理解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 ................................................................................................ - 13 - 10.2.简述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 .................................................................................................................. - 13 - 10.3.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 13 - 10.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 13 - 11.1 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 - 13 - 11.2 什么是技术伦理?它与技术价值有何关系? ........................................................................................ - 13 - 11.3 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样的冲击?其原因何在?............................................................. - 13 - 11.4 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 - 14 - 12.1 什么是技术创新?它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有何关系?..................................................................... - 14 - 12.2 试述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 - 14 - 12.3 什么是高技术?如何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14 - 13.1什么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 - 15 - 13.2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 - 15 - 13.3试论述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 15 - 13.4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 - 15 - 14.1试论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 - 16 - 14.2为什么说研究与发展是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核心? ............................................................................. - 16 - 14.3请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 - 16 - 14.4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 - 16 - 15.1 试分析西方未来学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观点? ............................................................................ - 16 - 15.2 阐述现代科技革命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 - 16 - 15.3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思考我国的发展模式(同 15.2 ) ..................................................................... - 17 - 16.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 - 17 - 16.2试论述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及其重点。 ..................................................................................... - 17 - 16.3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18 - 名词解释: .......................................................................................................................................................... - 18 -

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 - 18 - 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 - 19 - .............................................................................................................................................................................. - 19 - 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 19 -

- 2 -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 第一,系统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系统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诞生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 ? 1979年10月——提出了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的问题

? 此后20多年——对社会经济系统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方法论。

? 当前面临许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西部大发展、教育改革等

? 第二,生态自然观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 首先,生态学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

? 一方面是数量上的,是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 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是人的生活质量与环境的质量之间的矛盾。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时,同三种自然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 ? 一是自然环境 ? 二是人工环境 ? 三是人工自然

其次,生态学研究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

? 一是以建造人工环境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 3 -

? 二是以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最后,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自然世界(自然环境);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而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 生态危机的根源

? 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物质文明建设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对我国来说,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到迅速增强国力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而自然辩证法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包括科技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有力地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为繁荣自然科学技术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进行科学预测及决策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及进行现代化管理,会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2.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 3.自然辩证法的育人功能

? 3.1自然辩证法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 3.2自然辩证法具有特殊的智育功能

3.3自然辩证法具有提高人们勇于创新之心理素质的功能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 1.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1)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1)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自然科学基础:①“星云说”②地质“渐变论”③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④尿素的人工合成⑤细胞学说⑥生物进化论⑦电磁场理论⑧元素周期律

从运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的阶段。

(2)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 4 -

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5星)

(1)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出现了“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2)基本特征: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相对立,指出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这种人化自然界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以往狭隘的自然观念,而且强调了人的参与。

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限制的,不是无限的、绝对的。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性而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性。 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 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

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3)系统的特点:①开放性

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②动态性

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不断运动,任何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③整体性

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相加。因此,系统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④层次性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 5 -

1.相容性评价。如果从新理论T2可以推出公认的理论T1,或者从T2推不出与T1相矛盾的推论,那么T2与T1就是相容的。相容性评价就是将新科学理论T2与公认的科学理论T1进行比较,以确定T2是否与T1相容。举例:牛顿力学与量子力学,牛顿力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的近似表现,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相对论在低速世界的近似表现,因此,从逻辑的相容性关系来看问题,可以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成是牛顿力学在高速和微观世界的拓展,它们是相容的。

2.自洽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即分析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之间有逻辑联系,不能相互矛盾。举例:伽利略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

3.简单性评价。科学理论的简单性: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尽可能少。逻辑基础简单,不是内容简单。举例:哥白尼理论比托勒密理论简单的多,这是后者战胜前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理论的推论进行经验验证,以确定该理论的真伪。科学假说或理论与科学事实之间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只有通过逻辑分析,才能使假说与事实建立起联系,从而确证或反驳某种假说。

科学理论的推论与观察事实的对照有三种可能情况:

⑴推论和已知经验事实相符,这其实是理论对该事实的解释,不能确证该理论是真是假。

⑵推论与未知的现象符合。这是对未知现象的理论预见。这未知现象被确证,是对该理论为真的一种确证。

⑶推论与未知现象不符,该理论被否证。

7.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答: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一、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古典归纳主义认为,作为科学基础的是关于经验事实的命题,科学研究是通过归纳程序去发现一般原理,如此逐步地归纳上升到最基本的原理。经验的累积的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是以观察所提供的可靠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并通过归纳法建立起来的。随着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的增加,并由于观察和实验技巧的改进而对事实的了解更加精确和深入,愈来愈多的概括性更强的定律和理论被建立起来,科学的发展就是真命题数量的不断增多,是量的积累、递增。科学只有进化、没有革命;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飞跃。

二 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① 科学理论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假设出发,用数学演绎与逻辑推理,推演出的一系列命题。所以理论家的方法是,应用那些作为基础的普遍假设或者“原理”,从而导出结论,建立逻辑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 科学理论中的命题只有通过经验证实,证明它们同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才能成立。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据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这正是理论的真理性

③ 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证实而不断地朝前发展的 8.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是以问题为科学的起点。问题出现后,科学家们就会提出各种试探性理论用以解决问题。各种试探性的理论提出后,就要接受严格的批判和检验,即寻找反例进行反驳和否证。对

- 11 -

一种理论的的任何真正的检验,都是企图否证它或者驳倒他。当试探性理论被经验否证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样,又从新问题到新理论,以及新理论再被否证,科学正是如此从旧问题向新问题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 只有经受住严格的检验,才真正可以称为是真正进步的理论。可否证度高的理论是有意义的和重要的,及时它遭到经验的反驳,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有助于科学的进步。 8.3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从哪些方面反映科学理论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就是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前科学是尚未形成范式的时期。范式的形成标志着科学的成熟,有了范式就意味着前科学进入到了常规科学。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的渐进发展,是一种累积的事业。这一阶段有时会出现反常现象,随着反常现象的频繁出现,范式陷入危机。要解决危机,必须进行革命,抛弃旧范式,建立新范式。科学到了危机和革命时期,才有批判性。科学的革命时期,科学的发展是突变和飞跃,是新旧范式的更替。科学革命是科学理论的跨越式发展,是理论不断更替的过程。新的理论揭示了对立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前者代替后者的发展是相当深刻的。

9.1 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5星)

(1)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2)技术的特征:①自然性和社会性

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技术手段必须依靠自然过程,因此技术具有自然性。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因此技术具有社会性。②物质性和精神性技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是改造自然的资料和手段,包含物质因素,而且是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是实践的知识体系,包含精神因素。③中立性和价值性

任何技术都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④主体性和客体性 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⑤跃迁性和累积性 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技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累积性。

9.2 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哪些? 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的技术要素。 (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指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 9.3 技术体系有哪些特征?

技术体系的特征:(1)功能的整体性

技术体系追求的不是其中某一技术的单个功能,而是不同技术组合而成的整体功能。

(2)目的的社会性 任何技术体系都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而构成的,社会目的不同,技术体系的构成及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不同。(3)构成的层次性 技术体系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性表现出技术体系构成范围的大小。(4)环境的制约性

现实的技术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都受某一时间、地点的地理环境、人才状况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9.4怎么理解技术结构的演化?(一般)

技术是历史地演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因而技术体系也同样处在历史演变之中。任何一个技术体系在开始形成时,总是具有较大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总有它的极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需要不断发展进而超过技术体系原有潜力的极限,相对稳定的平衡就被打破。

日本技术论学者星野芳郎通过对人类技术史的考察,提出在近代技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技术体系更

- 12 -

迭:

第一技术体系形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在第一技术体系中蒸汽动力技术是主导技术,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

第二技术体系建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对强大和廉价的动力能源的需求而产生的,其主导技术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

第三技术体系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处于核心的主导技术地位,并已经逐步取代了工业化时代的第二技术体系。 10.1.怎样理解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

答:技术与科学在多方面的差别决定了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之间有着多方面的差别:首先,认识目的不同。其次,认识对象不同。再次,认识过程不同。最后,解决的问题不同 10.2.简述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

答: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是从社会提出技术需要开始,经过规划、研究、设计等阶段,使技术原理具体化,最后通过研制、实施创造出合乎需要的产品。 10.3.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矩阵技术法。矩阵技术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不考虑时间变量的相关矩阵法;二是考虑时间变量的交叉影响矩阵法。第二,效果分析法。第三,多目标评估法。第四,技术再评估法 10.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系统设计法。第二,可靠性设计方法,也称概率设计法。最优化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直觉优化方法、试验优化方法、进化优化方法等类型。 11.1 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1 、技术的自然价值。从技术的二重性的观点看,技术的自然价值是指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2 、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 11.2 什么是技术伦理?它与技术价值有何关系?

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技 术伦理来源于技术价值,更直接的来源于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伦理虽然是伴随着技术价值而产生与形成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技术有价值,就一定会同时产 生相应的技术伦理,只有当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和程度,并且,冲击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并迫使人们对其进行伦理反思的时候, 才会产生关于技术的伦理思考。 11.3 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样的冲击?其原因何在?

当代技术特别是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1、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等生殖技术,可能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冷淡代际之间的亲情关系,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2、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为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 13 -

3、克隆技术引发了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4、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等等。

这些技术伦理成为技术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它有助于我们在变革传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技术伦理,以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促进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11.4 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认为:(1)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2)社会对技术的促动与观控。恩格斯指出,社会需要和社会交往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在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技术决定论片面地强调技术的作用,它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 想,不难看出,技术决定论极端和片面的夸大技术在与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的影响和塑造。在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技术只是一种 带有中介性的客体,人类则是主体,技术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它不能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它将永远受到人类及社会的影响和控制。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 诸多负面效应不能绝对的取决于技术本身,应该通过完善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体制并依靠技术来加以克服。因此,以技术取代人类的地位是不对的,而围绕技术给人类 社会影响的后果所产生的极端乐观主义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社会决定论则片面的强调社会的作用,它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从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前提出发,得出否认技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否认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的错误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各自片面强调技术、社会在二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其观点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决定论,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决定论,而是关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理论。

12.1 什么是技术创新?它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有何关系?

技术创新把技术发明和经济应用相结合,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创新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认识: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发明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属于技术领域,它主要是指新技术只是的创造,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与经济应用相结合,属于技术与经济交叉的领域。

技 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改造是指引进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引进先进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变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面貌,生 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获得丰厚的利润。而技术创新则是指一种创造出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经济活动。实施技术改造不能获得自有知识产权,不能实现技术与经济的跨 越式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根本技术创新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12.2 试述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技术创新的过程是指企业吸收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成果,并依据市场信息,指定并确定创新策略,依靠技术设计和技术开发,通过中间实验,研制出样品或样 机,再通过生产过程使之转变为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和服务使之转变为商品,最后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由若干个阶段或环节 构成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不同了划分。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12.3 什么是高技术?如何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高技术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最终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14 -

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高技术具有高投入、前沿性、高增值、高效性、高风险性以及发展速度快、扩散能力强、与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等特点。

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是指以高技术成果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的高技术创新的过程。

产 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除了高技术产业化及其扩散和渗透的过程外,还包括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高技术与传统技术、高技术产业与 传统技术产业的结构及体制等方面的关系。在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制度创新,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新管理观念、管 理体制等。 13.1什么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科学技术体制化就是科学技术确立为一种社会建制的过程。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是科学技术体制和组织的基本成员,分析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形成与演变过程,是讨论科学技术体制化进程的重要路径。 13.2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答: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3.3试论述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他们受同样的实践规则和标准所制约,并且共同培养后继人才。其任务是在科学范式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共同体: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其任务是在技术范式的指导下从事技术的解题活动。“创新者网络”是技术共同体的重要形式,它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

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由于体制目标不同而有区别: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技术的社会规范则是所有者性、局部性、权威性、定向性和专门性。

13.4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答: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体制包括科技投入体制、科技结构比例、科技法律调整、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方面:将科技投入由靠政府拨款这一单一渠道、唯一形式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制和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转变。

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方面:采用“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来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三方面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法律调整方面:将科学技术的立法和执法作为科学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科技研究的管理机制方面:将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从具体项目管理向间接服务管理转变,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

- 1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