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09-16 17:29: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字学

课程性质: 1)语言学分支

2)研究文字产生、发展和使用过程

3)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相关知识和理论

4)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学、新闻、哲学、社会人文学科的基础课,“文字学”是传统称谓

问题:1、繁简字 2、通假字 3、异体字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查(课堂提问、测试)、考试

参考书目: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 唐 兰:《中国文字学》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63年 杨五名:《文字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王凤阳:《汉字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年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张书岩:《简化字渊源》 语文出版社 1997年 裘锡奎:《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1988年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8年

第一章 汉字的数量、名称、性质、特点

1 名称

古代惯用国名获朝代至名命名。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强大,统治期间,一个人数众多的人们共同体形成,汉人群体。所用语言,汉语,文字即汉字。汉朝以后1800年里,朝代更替,但“汉人”之称亦流传下来,至今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人们共同体——汉族,此时,亦把中国使用的广泛语言叫汉语,广泛文字称之为汉字。 1.2 华文

夏朝以来,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先进的诸侯国自称“华夏族”,《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春秋以来,中原人自称“华夏族”

近代以来,中国人自称“中华民族” 海外的中国侨民自称为华侨,称汉语为华语,称汉字为华文。 1.3.1 汉字的数量

汉语大字典编写委员会《汉语大字典》收54678字 只是有记录的文字,不包括人们日常小范围使用字。

张玉书《康熙字典》收47035个字 徐元浩《中华大字典》收48200个字 《中华大典》里收有7万余字

有增多趋势: 新造字 旧字保留 方言字作为字库编入

1.3.2 电脑字库中的字数

2007年版北大方正超大字形库收70244字 2000版有27484个字 一级字:常用字 3000多 二级字:7000多字 三级字:8300多字

1.3.3 中国古代典籍用字

十三经总字数:589283个,单字6544个 估计秦汉中用字为3500个 老舍单字:2413个

毛泽东:659928个,单字:2981个

1.4 汉字的性质

一般来说,汉字分为两类:

一、表音文字 英文—音素文字 国文—音节文字 二、表意文字 1.5 汉字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有超时空性 方块形是主体

形声字是主体 二维平面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且寿命最长的文字

第二章 汉字体系的形成与汉字结构分析方法的产生

2.1 体系形成的阶段:

表意阶段——表音阶段——意音阶段

2.1.1 表意字—表意阶段 可以看到意义,但不指示读音,反映一种造字意图。人类祖先创造文字时最早创造表示数目的符号,比如集体劳动时关心劳动人数、获猎数量,数字最为关心但也最容易被忘,故在绳子上打结。 例

然后互相交往为了认识人、族群的秒毛,开始造关于人身体的字 例

许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例

2.1.2 表音阶段

字面上不能反映人们的造字意图,只指示语音。

词和字是两个概念,词是一个音节,读音(耳朵听) 语言层面 字是书写符号(眼睛看)不一定会读 故词典、字典并不相同 语文:语言和文字

①、 社会发展,词汇扩大,造字速度跟不上,出现假借,如度量长度的米来

自大米的米;

②、 虚词怎么造: 假借 “箕”假借为“其”

2.1.3 表意兼表音阶段(形声字)

2.3.13.1 在表音字上加上新的表示意义的符号 唯:隹--本指一种鸟 +口=唯

2.1.3.2 在表意字上增加表示读音的符号(声符)

为了消除鳥、鷄、鳯的混乱 增加表示区别读音的符号

2.1.3.3 表意与表音的构件同时组合构成新字——生成形声字的主要途径 湄 楣

甲骨文:表意字80% 金文:表意字>表音字 小篆:表意字20% 现在:形声90%

问题:从80%的表意字发展到80%的形声字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形声字越来越多)

2.2 汉字结构分析方法的演变 2.2.1 汉字结构分析方法的产生

(1)从主观上来说,汉字越来越多,人们学习和掌握文字需要一种方法 (2)从客观上看,文献记载表明,夏商周时期还没有产生分析文字的方法

(3)周朝出现“六书”名称,据《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曰六书。”只有总名而无具体区别。 (4)东汉始有“六书”名称。

①《周礼·地官·保氏》郑玄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假借、处事、谐声也。”

②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六书之名定为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假借

③ 许慎《说文解字叙》将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的定义: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huǐ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一般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从中可看出,先有汉字后有汉字结构分析方法(即先有造字实践)

方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分析方法从无到有,从仅有名称到有定义,经历了一千多年

六书理念源于早期文字,但主要适用于小篆字形结构的分析(甲骨文在20世纪才被发现,“六书”定义不能针对甲骨文,是不是周朝所指的“六书”?不知,

一部分甲骨文现代汉字不适用。)

2.2.2 六书举例 一、 象形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将其分为独体、合体两类 王筠《文字蒙求》将其分为正例、变例 今人分类:独体、合体、变体 1、独体象形

一个字像某物之形,是一个不可分的结构 呂,脊骨也 車 酉,酒缸之形 2、合体象形

一个是固有的字,另一个是像物形的符号 果 湄 3、变体象形

在原有象形字基础上变形或者增减一些构件所组成新的象形字 阜 山翻转90°

烏 是鳥中间少了眼睛 尸 人字翻转

二、 指事 分独体、合体、变体

1、独体指事 一些抽象的事,画不出样子,就用符号表示 比如上和下两个字

2、合体指事 在已有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 比如本、末、朱、甘等字

3、变体指事 增减已有象形字的笔画形成的 如夕,去月中两笔 如迅,从飞中截了一半翅膀 又如乏,是正字的翻转

三、会意字 以形会意,以义会意 1、以形会意(早期)

如“夾” 一个大人,两个臂膀夾两个小孩 又如“兵”,双手持“斤”(似斧的武器) “步” 足迹前后之意

“企” 脚抬起来使人高,表盼望 “盥”表示洗手

3、以义会意(比例大)

以几个字的意义组合表示新字 “删”,左“册”右“刀”,用刀除去契刻的字 “男”,上边是“田”,下边是一种农具 “明”,日月为明 “劣”,力不足也 后代所出字,如“尖”,“歪”,“套”,“掰”,“楞”等

四、 形声字

有一般结构、特殊结构 省形和省声 1、一般结构 由形符声符的位置来决定

左形右声:梧、铜 右形左声:胡,颈,期,鸽 上形下声:草、雾、空 下形上声:案、架、臀、 外形内声:国、阁、裹 内形外声:闻、辩、风、闷

特殊结构:

① 形符偏于一角 修:从彡攸声 腾、勝:从马 力 朕声

② 声符偏于一角 旗:从 方+人(yǎn ) 其声 徒:从 □ 土声 ③ 声符形符穿插 游:从 方+人 汓声 随:从辵隋声

3、省形省声字 ① 省形《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 “弑”从殺省式声 ② 省声“梓,楸也,从木,宰省声”,又如“炊,爨也,从火,吹省声”

4、亦声字 有些字的声符在表音的同时也表意义 又称为“形声兼会意字” 《说文》中有“从某,某,某亦声”的说法

如“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婢,从女从卑,卑亦声” “叛,从半从反,反亦声” “政,从正从攴,正亦声”

问题:合体象形与指事有何异同? 以形会意是怎么回事?

2.2.3 传统“六书”的能与不能

许慎用六书分析了《说文》中的每个小篆字形,为人们使用六书分析法树立的榜样

有了《说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汉字说解的条列才真正确立

举例中虽有甲骨文、金文、现代汉字,但不能彻底贯彻到底。如甲骨文:上“貝”下“口”,于省吾《甲骨文释例》释为“敗”,但结构不清楚,又有“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羌、姜、天),后代没有。现代汉字“邓、鸡、观”等,无法分析。 止戈为武

自环谓之私 背私谓之公

2.3汉字结构分析方法的演变 2.3.1 各家“三书”说

1934年,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 1956年,陈梦家《殷墟卜辞陈述》,将唐兰的“象形”和“象意”合并为“象形”,提出象形、形声、假借的三书说;

1957年,刘又辛《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一文提出形意、假借、形声三书说;

1988年,裘锡奎《文字学概要》提出表意、形声、假借的三书说。其中,“表意”又分六小类:抽象字、像物字、指事字、像物式的像事字、会意字、变体字;

2000年,何九盈《汉字文化学》从二元(表达、造字)化表达机制出发,提出表意、形声、假借三书说,即造字表达分为表意类、形声类,借字表达为表意类。

2.3.2 “新六书”说 1994年,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提出现代汉字的“新六书”:会意(尖 宝 林)、形声(株 肤 氮)、半意符半记号(布 鸡 炉 缸)、半音符半记号(华 巩)、独体记号字(方 乐 书 专)、合体记号字(鼎 鱼 杂 燕)

2.3.3 “新四书”说

2001年,张玉金、夏中华《汉字学概论》根据字符构成方式提出了包括表义法、表音法、音义法、记号法在内的“四书”,并指出“这四书足以囊括从古至今人们所创造的所有文字。四书之间的界限是清楚的,一般说来不会再有兼类情况出现。”

2.3.4 十一种构型模式

2002年,王宁在《汉字构形学》中,提出了对汉字的十一种构形模式

她把构件作为汉字的构形单位,构件在构字时呈现出表形、表义、表音、标示四种构件功能,具有四种功能的构件分别叫做表形构件、表意构件、示音构件、标示构件,而对于丧失了构意功能的构件称之为记号构件。根据汉字的合成情况及构件在构字中的四种功能,归纳出十一种构形模式。

全功能构件+0 零和成字 (甲)羊网(现)兼更 独体字 象形

表形构件+标示构件 标形合成字 (篆)刃寸旦甘 准独体字 指事

表意+指示 标义合成字 (篆)小音太 准独体字 指事

示音+标示 标音合成字 (甲)旬少干白 准独体字 形声

表形+示音 形音合成字 (甲)凤鸡星(篆)齿 合体字 形声

表义+示音 义音合成字 (甲)贞(篆)普(现)跳 合体字 形声

示音+各类构件 有音综合合成字 (甲)渔春 合体字 形声

表形+表形 会形合成字 (甲)降陟(小篆)兆益 合体字 会意

表形+表意 形意合成字 (小篆)興爨東闖 合体字 会意

表意+表意 会意合成字 占解匠从 合体字 会意

各类构件+(无表音) 无音综合合成字 (篆)葬盗 合体字 会意

王宁提出上述模式有三个前提:

(1) 汉字是表意文字

(2) 汉字有理据,可以溯源至显示理据的形体 (3) 汉字具有系统性

问题:三书、四书、六书哪一种更为合理?为什么?

十一种模式有音综合合成与无音综合合成与其他九种模式是否有关系?

2.4 汉字的说解

2.4.1 汉字具有可说解性

(1)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反映字义,因而遵循构字方法可对汉字进行说

解、;

(2) 小篆字系可用传统六书说解,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隶书、楷书的繁

体字形与简体形式也可用一定方法说解;

(3) 每一类汉字,其构件和字音、字义之间都有特定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理

据”、“字理”。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其构件的功能、意图、组合方式等方面悟出字音和意义,理解它代表的词或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反之,就是无理据(假理据)

2.4.2 假理据说解举例 王安石《字说》:“波者,水之皮也。”“笃者,以竹鞭书也。” 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谢,是用话(言)、姿势(身)、手势(寸)去表示一个动作。” 饿:我要吃饭

果:树木种在田里

春:多(三)人出来晒太阳

温:太阳照在器皿里,水就变温了 裕:有衣有谷就富裕了

2.4.3 假理据说解剖析

(1) 没有把我构件在正字中的功能

笃 波 饿 谢 是形声字却被当做会意字说解,把表声部件“皮 马 我 射”当做表意部件

(2) 没有了解构件所承载的造字意图 果:合体象形却被当做会意字说解,错解了上部表形构件的原初意图,当做“田”来看

(3)没有弄清汉字形体演变的事实

春:本是形声字,因隶变导致形体改观而被当做会意字说解 (4)没有掌握构件组合成字的方式

温:本是形声字,由构件分层次组合而成,却被当做平面组合 (5)没有考虑汉字简化的因素 裕:形声字,“谷”是声符,“粮食”义的字本作“榖”,简化为“谷”

2.4.4 汉字戏说及其他

1、为了某一目的,有意歪说汉字 《世说新语·简傲》:吕安在嵇康家门上题写“凤”字(讥讽) 辜鸿鸣:“妾,立女也,立以供男人倦时做手靠也。”(嘲笑) 2、不顾字源,借字发挥 生一个“双胞胎”,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就是“好”呀!(要求多生孩子)

官有两个口,而民只有一个口 理 斜王旁 法 水分占了一半 3、字谜、测字、对联

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流了四滴水(照) 宋文宗测“春”,谢石:“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抗战,教师抗议国民党克扣教育经费:“欠食饮泉,白水何足饱,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3、析字杀人(文字狱)

清·雍正 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维民所止”为题,诬“雍正去头”,满门抄斩

态度:视戏说为一种汉字文化现象,不能与例句混同

问题:“教”左“孝”右“文”,“孝”上老的一半 下边是子 “宿” 一个房子里有一百个人 该分析对吗?为什么?

第三章 汉字结体过程中的系统化

汉字形体发展的趋势:由个体走向群体,由独体走向合体,由图形化走向符号化。在此过程中,系统化特征逐渐形成。其表现是:

(1) 字群部首化 (2) 构件位置固定化 (3) 构件变异规律化 (4) 构件关系层次化 说文解字——文为独体,字为合体 ..日 月 象形字:图形化很浓 简化后:符号化很浓

1 字群部首化

早期汉字结构规律性不强,没有形成同一构件统属众多汉字的情形,第二章的表意阶段和假借阶段就是如此。随着人们的系统化意识增强,汉字进入形声阶段。形声字大量产生是从小篆开始的。许慎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说文》中首次使用“部首”统帅汉字

系统化——形声字——部首

小篆中的形声字集中反映了部首 汉字已经系统化

《说文》9353个汉字,分为54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个共有的意义构件统

帅,这个构件就是部首。

如:練、縷、絮、絆 等從“系”

罩、罕、羅、罟 等從“網”

有了部首之後,當人們造新字時,反其道而行之,為同一類詞立定一個共同的意義符號,然後配以其他構件,如:“馬” 馭、馱、馴 “氣” 氖、氧、氮

2 構件位置固定化

小篆以前的漢字構件位置不太固定,同一意義構件寫法各異,小篆開始調整構建位置,使同一功能的構建位置大體相同。

甲骨文、金文、小篆中的:沚、泳、沉、洋、濤、涉、淵?? 同理,原來一些上下結構的字,楷體中把意義構件調整為左置。 如:鞍、鵝、慚、峰、稿、略、胸??

3 構件變異規律化 同一個漢字,當其單用時為一個樣態,進入合體字作為一個構件時為另一個樣態,這就是說構件發生變異。而變異具有一定規律性。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隸變之後,如:水、火、食、金、手、心、衣、肉、刀、邑(右耳朵)、阜(左耳朵)??

4 構件關係層次化

合體字的構建組合有兩種方式:

① 平面式:兩個以上構件一次性組合成字,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構件不分先後,字義由幾個構件共同反映出來

② 層次式:構件逐層累積起來,各部件有先後順序,字的意義不是一次性體現出來,而是逐級生成。如:“萌”、“激”、“灝”

一般說來,越是早期漢字,平面組合越多,越是晚期出現的漢字,層次組合越多;兩個層次由三個構件構成,三個層次由四個構件構成,四個層次由五個構件構成

問題:構件與偏旁部首有何異同?舉例說明 激、灝的層次分析

第四章 漢字形音義關係的集中表現形式

一 古今字

1 含義:一個字在使用過程中,記錄的意義增多,爲了有效地區別意義,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增加或改變偏旁造成新字,使原字與新字各承擔一部份意義。原字稱為“古字”,新字稱為“今字”,合稱為“古今字”。

如:說——悅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孟嘗君不說,曰:‘先生休矣’!”

《孫子·火攻》:“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 《韓非子·喻老》:“桓信又不悅。” 《報任安書》:“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2 古今字的類型

① 詞義引申使得古字分化出今字,古字表示引申義,今字表示詞本義 例:文——紋 《說文》:“文,錯畫也。”即紋身,引申為文采,文化義。爲了區別,就在原子上加“系”,構成“紋”表“錯畫”義,原字表引申義。 丞——拯 益——溢 要——腰 共——拱 止——趾 景——影 ② 詞義引申使古字分化出今字,古字表示詞本義,今字表示引申義 例:竟——境《說文》:“竟,樂曲盡為竟。從音兒聲。”引申為邊境。《左傳·宣公二年》:“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後來,這一意義寫作“境”。《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與燕王會境上。”《說文新附》:“境,疆也,從土竟聲。”

如:昏——婚 取——娶 知——智 見——現 家——嫁 告——誥 赴——訃 解——懈

③ 文字假借使得一個字記錄的意義增多,古字分化出今字,古字表示假借義,今字表示本義。

例:燃——然《說文》:“然,燒也。”《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然”被假借作指示代詞“這樣”、連詞“然而”,人們在“然”上增加“火”旁構成“燃”,表示本義。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同理:莫——暮 衰——蓑 其——箕 章——樟 利——痢 匡——眶 云——雲 辟——避劈僻闢

二 同形字

1 含義:原本不同的字,彼此不存在意義假借或引申關係,僅是偶然字形相同,叫同行字。即形相同而字不同。 如:姥(mǔ)——姥(lǎo) 姥mǔ 會意字,從女從老

① 老婦 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三:“姥,今以女老者為姥也。”《廣運》:“姥,老母,或作姆,女師也。”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世說新語·假譎》:“未至十餘里,有一客姥,居店賣食。” ② 婆婆 丈夫的母親。《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樂府詩集·琅琊王歌辭》:“公死姥更嫁,孤兒甚可憐。”

姥lǎo 形聲字,從女老聲:

姥姥:①近代北方一些地區稱外祖母;②對老婦人的敬稱,《紅樓夢》:“劉姥姥”

③舊時稱接生的婦女

3 同形字的類型

① 來源相關的同形字:就是指用同樣的字符表示幾個義相關音不同的詞。這種情況在漢字早期形態中較為常見。 例:“□”在甲骨文中既是“帚”又是“婦”。 “□”既是“靈”又是“喪”。

“卜”既是“卜”又是“外”。 “月”和“夕”是同形字。“大”和“夫”是同形字

② 來源無關的同形字:即為不同的詞造的字,無意中採用了相同的形體。 例:“□”(chī)——吃(jí) “□”的通假字為“吃”簡化后與“吃”同形;吃(jí)表示說話結巴,《說文》:“吃,言賽難也。”《史記·韓非列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拓”(zhí)——“拓”(tuō、tu?)——“拓”(tà) “拓”(zhí)為“摭”的異體字,《說文》:““拓”(zhí),拾也。陳、宋語。摭,或從庻,”《論衡·逢遇》:“猶拾遺于途,摭棄于野。” “拓”( tuō)“為”“托”的異體字,《集韻》:“拓,手推物也。或作托。”又表“舉起,開闢”義。音tu?,《列子·說府》:“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注:“拓,舉也。”“拓”(tà)為“榻”的異體字。《隨書·經籍志》:“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 妯(dí)——妯(zh?u) 《說文》:“動也(女子心中不安)。”后起“妯娌”。 椅(yī)——椅(yǐ)

“椅(yī)”是樹木名 《說文》:“椅,梓也。” 椅(yǐ)是“倚”的分化字,指有靠背可倚的坐具。 ③ 訛變引起的字形混同 如 :“胄”

“漯”,本為河名,原為“濕”,由於形近“漯”而改之。

④ 漢字簡化形成的同形字 虫(huí)與蟲的簡化字

价(jia)表人很善。與“價”的簡體字 听(yǐn)笑也,與“聽”的簡體字

坯(土坯,pī 或pēi)與“壞”的簡化字

問題:“責”與“債”,“云”和“雲”分別是古今字,分析屬於哪種類型 “厂(h?n)”和“廠(chǒng)”是一對同形字,試分析其同形過程。

三 異體字

1 定義:音義完全相同,只有形體相異,並且在任何場合都能相互替換 的一組字,互稱為“異體字”。我們通常講的是狹義的“異體字”。

2 出現異體字的原因:歷史悠久 幅員遼闊 人口眾多 漢字又是表意文字,所以不同的人就有可能給同一音義的某一“字”进行不同的构造方式。 3 從字形結構看,異體字有四種

①造字方法不同:形聲、會意之異:淚——泪

象形、形聲之異:馬——□

②造字方法相同,偏旁不同

形旁異:歡——驩 擔——儋 敺——驅 聲旁異:褲——絝

形聲皆異:蹟——跡 勝——剩 村——邨

③偏旁位置不同:如“鞍”與“案” “峰”與“峯”“裏”與“裡” ④隸變結果不同:如“晋”與“晉” “却”與“卻”

隸變使一些文字沒有理據可言了,也造成了一些異體字。 有四種情況需要注意:

a 有些字意義相同或相近,但不能互相替代,就不能認為是異體字:如:“置”與“實”,後者有“裝,封閉”之義,且古今音相異。異體字必須是異形,音、義完全相同。

b 有些字,曾經互相代替,但並非異體字,而是通假字,如:“彫”與“雕”、“凋”古音同,曾經互相借用。

c 有些字現在不是異體字,古代恰是異體字。如“喻”與“諭” “訝”與“迓” “咳”與“孩” “瀕”與“濱”

d 有些字,變換了偏旁位置,卻不是異體字。如:“杏”與“呆”,“架”與“枷”。

四 方言字

1 定義:某一方言區域內的人群為表達某種特定意思而移用、創造出來,在該方言區內使用的漢子。

2 產生原因:如果共同語及其文字不能把方言區特定概念表達或記錄下來,而這些特有概念在方言區頻繁使用,爲了方便,人們就挪用或造出一些文字來滿足這些需求,如果這些字得到認同,就成了該區域的方言字。

方言字流傳的範圍雖只限於某一區域,卻可能是自古到今代代傳承而來。如廣東話中的“煲”。

3 漢語方言舉例 (1)《新華字典》與《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方言字。 奀(ēn):小,瘦小 甭(b?ng):不用 孬(nāo):不好,怯懦 覅(fiào):勿要,不要 朆(fēn):未曾,沒 甮(fang):不用 孖(má):成對、雙 乸(nǎ):雌,母的 玍(gǎ):乖僻 凼(dàng):水坑 噇(chuáng):大吃大喝 苶(ni?):疲倦,精神不振 奓(zhà):张开 靚(liàng):漂亮

(2)字典、詞典未收錄的方言字舉例:

4 方言字類型

(1) 本字,指該字音義與所記錄的方言詞之間有對應關係 如普通話第二人稱代詞“你”,閩方言說“nǔ”其本字原為“汝”;普通話的“鍋”,閩方言讀“dǐng”,本字為“鼎”。普通話的“怕”,閩方言說“kíng”,本字為驚。 (2) 訓讀字,挪用一個詞義相同或相近的漢字,賦予其方言的讀音,記錄方言

詞。如閩方言中,意義為“樹梢”的詞讀“huǐ”,當地人寫作“尾”。意義為“賺錢”的詞讀“tan”,寫作“趁”;意義為“果核”讀“hǘ”,借用

“核”。 (3) 假借字,根據方言讀音,借用音同或近的字記錄詞語,有一種農具叫huá,

很多作品寫作“劃”,其實是“鏵”的借字。“拿”福州說duō,當地人寫為“掏”,但《集韻》說:“掏,抒也,擇也。”顯然為假借,本字當為“馱”,義為“馬負物”,引申有“拿”義。“掏,馱”二字同音不同義。 (4) 新造字,上面有舉例。

5 方言字的流傳形式

第一式,自古至今,都是方言字

如:崽,子也。湘方言稱“兒子”為zai,寫作“崽”。《現代漢語詞典》注明為方言詞。

第二式,古代史方言字,現在成為通用字 如:爹,《廣雅·釋親》“翁、公、爸、爹,父也。”《廣韻·哿韻》“爹,北方人呼父。”以後該詞成為通用詞,此字隨之成為通用字。 又如“你”,《廣韻》上韻“秦人胡旁人之稱”,該詞成了通用詞之後,其字亦成為通用字。

第三式,古代雖是方言字,但沒有在方言中流傳下來,也沒有成為通用字,而是隨著方言詞的消失而消失。

第四式,古代都是通用字,以後他們所記錄的詞使用範圍縮小,限於某些方言,隨之這類字也成為方言字。

問題:試述方言字與通用字的關係

爲什麽會出現“訓讀字”?試舉例說明。

五 同源字

1 一般把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近或相關且用來記錄同源詞的一組字,叫做同源字。 2 形成:

(1)原生詞:語言發生的起點,音義偶然結合,約定俗成;

(2)派生詞:通過相似相關相對聯想,造出與原生詞相關聯的新詞;

(3)同源詞:一個原生詞可以直接或間接產生一個或多個派生詞,這個原生詞和其派生詞聚在一起,就是同源詞;

(4)同源字:把同源詞記錄下來的一組漢字就是同源字,同源字集中體現了漢字音義關聯的網絡狀特點。 3 同源字之間的讀音關係

同源字一般形成于上古漢語時期,同源字讀音指上古音。

(1) 聲韻相同的同源字,如心母宵部的一組字:消 銷 削 肖 又如幫母歌部的一組字:波 播 簸

(2) 雙聲同源字:如見母的一組字:剛鋼(陽部) 勁(耕部) 堅(真部) 又如日母的一組字:汝(魚部) 爾(歌部) 乃(亡部) (3) 疊韻同源字,如一組陽部字:廣(見母) 曠(溪母) 荒(曉母) 又如一組東部字:奉捧(滂母) 俸(並母)

又如一組歌部字:皮被(並母) 披帔(滂母) 4 同源字的意義關係與差異

(1)有少量同源字意義完全相同,當是地域不同使得語音有別所致。如: 簀(莊 錫)——第(莊 脂)《方言》卷五:“床,齊魯之間謂之簀,陳楚之間或謂之第。”

此(清 支)——斯(心 支) 媽(明 魚)——母(明 亡) 爸(幫 魚)——父(並 魚)

(2)大部份同源字都是核心意義(義核)相同,邊緣意義有別。如:

不(幫 亡)——弗(幫 物)前者一般否定,後者否定不帶賓語的及物動詞 言(疑 無)——語(疑 魚)直陳己意曰言,討論辯說曰語 依(影 微)——倚(影 歌)靠著叫依,斜靠叫倚 衡(匣 陽)——橫(匣 陽)事物與狀態的關係 食(神 職)——飼(邪 亡)主動與使動的關係

決(見 月)——玦(見 月)——缺(溪 月)——闕(溪 月)水缺位決,玉缺為玦,器缺為缺,門缺為闕。

疼(定 侵)——痛(透 東)——恫(透 東)——慟(定 東)身體可感之痛曰疼,因悲傷而痛苦曰痛,痛心曰恫,極度悲傷曰慟。

問題:試述同源字與古今字的區別與聯繫,并舉例。

右文說 漢字形聲字在左形右聲的前提下,右邊的聲符也可以表示意義,並由此聯繫形聲字。“右文”實際指形聲字的聲符,是人們從字形入手探討同源字的開始。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中說:“王圣美治字學,演其義為右文,古之字書皆以左書,凡字其類(聲符)在右,其意(形符)在左。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cán”(淺少三點水)表小: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餐之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皆小“cán”為義。”

南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九:“自《說文》以字書為類,而《玉篇》從之,不知其右旁亦以類相從。??青為精明之義,故曰之無障蔽者為晴,目之能見明者為睛,米之去粗皮者為精。”

南宋戴侗《六書故·六書通釋》記載:“六書推類而用之,其義最精。昏,本為日之昏。心目之昏猶日之昏也,或加‘心’與‘目’焉。嫁娶者亦以昏,故因謂之婚,或加‘女’焉。熏,本為煙火之熏,日之將入,其色亦然,故謂之‘熏黃’。《楚辭》猶作‘曛黃’,或加‘日’也。帛色之赤墨者亦然,故謂之熏,或加‘系’與‘衣’焉??豈不欲其易知也哉?”

清代有一批学者,如戴震、段玉裁、朱駿聲等,對右文說進行過不同的闡釋。段玉裁、王念孫的“因聲求義”解釋了前人單純從字形不能解決的問題。如:“衡”和“橫” “空”和“孔”等。

清末章太炎有《文始》,成批討論“右文”,“初文”“管初文”“孳乳”等概念和學說。

第五章 漢字字音

這裡只講漢字今音諸問題

一 字音的確定 1 傳統的字音 以《廣韻》為大致標準的讀書音,與口語實際讀音差別較大,各地讀音也有差異。 2 以北京音為標準音 1912年,一些留學日本歸國的學者在北京召開臨時教育會議,提倡推行“國音”,首要工作是“審定字音”。

1913年,他們要求政府成立“讀音統一會”,并確定了6500個漢字的固定讀音,簡稱為“國音”。同時確定了“注音字母”,可拼切這6500個漢字,後來這6500個漢字的讀音被稱為“老國音”。字音的聲韻95%與北京音一致。但區分尖團,保留入聲,只定調類而沒確定調值。 中古見組和精組在北京音里已不分了。

期中作業(兩個選題中任選一個): 1 試論假借在漢字發展中的作用 2 試論傳統六書說與三書說的優劣

1920年 南京高等師範類文科主任張士一著《國語統一問題》主張以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北京人的話為國語標準。同年八月,第六屆全國教育會聯合會響應該主張。

1924年 新成立“國語統一籌備會”,再次確定漢字音採用北京語音為完全標準音,不分尖團,入聲消失,是為“新國音”。

1932年 商務印書館出版《國音常用字彙》確定漢字的標準讀音,不是根據傳統字書的反切,而是根據北京人的活語言,為現代漢字的定音打下基礎。

注意:(1) “老國音”是“新國音”基礎上的對等概念

(2) “女國音”是閃爍于京津地區年輕女子口中的復古讀音,如“區分尖團”等。

解放後,重新編訂《新華字典》 港台的國語指新國音

新加坡的華語指大陸人說的語音

3 傳統語音與現代北京語音的相參酌

一個字,既要注意在北京話里的實際讀法,又要考慮它在傳統韻書《廣韻》《洪武正韻》《音韻闡微》中的注音,即反切音。

(1) 某字的北京音不符合傳統韻書字音,但北京音歷史長久,使用廣泛,影響

較大,就按北京音的讀法。 如:“打”《廣韻·梗韻》:“擊也,德冷切,又都挺切。”切作dǐng 而北京讀dǎ 又如“孿”《廣韻·諫韻》“雙生子”生患切,所眷切—luàn 而北京音讀作luán “榮”《廣韻·庚韻》“榮華??永兵切”y?ng 而北京音讀r?ng “完”《廣韻·桓韻》“全也”,胡官切,應讀作huán,而北京讀作wá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