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可爱的学生 - 暑假学习资料(数学)

更新时间:2024-07-03 08: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献给可爱的学生—— 暑假学习资料

一 、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三、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 绝对值:

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a?0)?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a??0(a?0)

??a(a?0)?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x|?a(a?0)??a?x?a;|x|?a(a?0)?x??a或x?a 2 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a?b?(a?b)(a?b) ⑵立方差公式:a?b?(a?b)(a?ab?b) ⑶立方和公式:a?b?(a?b)(a?ab?b) ⑷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

2223322332222 —2—

(a?b?c)2?a2?b2?c2?2ab?2ac?2bc

⑸完全立方公式:(a?b)?a?3ab?3ab?b 3 分解因式:

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

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b解的讨论 ①当a?0时,方程有唯一解x?33223b; a②当a?0,b?0时,方程无解

③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6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

①用符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

—3—

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7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 ①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b?4ac?0

22???0?②方程有两根同号? ? cxx??012?a????0?③方程有两根异号? ? cx1x2??0?a?④韦达定理及应用:x1?x2??21222bc,x1x2? aa2?b2?4ac?x?x?(x1?x2)?2x1x2, x1?x2?(x1?x2)?4x1x2? aa322x13?x2?(x1?x2)(x12?x1x2?x2)?(x1?x2)??(x1?x2)?3x1x2??

8 函数

(1)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y,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4—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 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4)二次函数:

b24ac?b2b①一般式:y?ax?bx?c?a(x?(a?0),对称轴是x??)?,

2a4a2a2b4ac?b2(-,); 顶点是

2a4a②顶点式:y?a(x?m)?k(a?0),对称轴是x??m,顶点是??m,k?;

2③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0),(x2,0)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y?ax?bx?c(a?0)的图象关于直线x??②a?0时,在对称轴 (x??2b对称。 2abb)左侧,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x??)2a2a4ac?b2b右侧;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取得最小值

4a2a③a?0时,在对称轴 (x??bb)左侧,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x??)2a2a4ac?b2b右侧;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当x??时,y取得最大值

4a2a9 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

—5—

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M(x1,y1),M?(x2,y2)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

①若M和M'关于y轴对称,则有??x1??x2。

?y1?y2?x1?x2②若M和M'关于x轴对称,则有?。

y??y?12③若M和M'关于原点对称,则有??x1??x2。

?y1??y2?x1?y2④若M和M'关于直线y?x对称,则有?。

y?x?12⑤若M和M'关于直线x?a对称,则有?11 统计与概率:

(1)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A大于等于1小于10,N是正整数。

(2)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3)各类统计图的优劣: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5)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N?x1?2a?x2?x2?2a?x1或?。

?y1?y2?y1?y21(x1?x2???x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N—6—

平均数,记为x。

(6)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7)中位数与众数: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③优劣比较: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8)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9)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0)数据的波动:①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②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③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④一般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11)事件的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2)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四、 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

—7—

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知识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使所学到的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

—8—

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地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五、 新生预习高中数学三大策略

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影响部分同学的信心。在这里,我给出三大策略,指导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供大家参考。 策略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策略二、预习的基本步骤:“读、划、写、查”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

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

—9—

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策略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六、 高一学生消除数学学习障碍的四大对策 对策一、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不能求快而增大学习难度,要注意数学知识相经联系的,高中数学知识要涉及初中的内容,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于”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己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到新的概念。

定理等都要结合初中己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使高一学生很快从初中的方法中走出来,作为联结,“直观化”是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直观化的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

—10—

中的障碍。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记忆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必要进行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将思维的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步步升华,在处理问题时,一个问题各环节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意避免脱节、跳跃,注意铺平道路,减少学生思维发展障碍。这样学生从己有的经验出发,用特殊对象描述一般对象就可以在己有的思维水平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给学生有一段适应的过渡缓冲期,学生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消除学习数学的障碍。 对策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复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知识能触类旁通,多方联想,当学生听到“增函数”,就应该联想起增函数性质图像,函数在单调区间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在单调区间从左到右单调上升趋势。“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每堂课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记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人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问题,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展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富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

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及学法交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不断地消除学习数学的障碍。 对策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即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11—

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持续。

对策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力,消除高一学习数学障碍的重要环节,主要有:(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推理和转换能力;(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总之,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适当地处理教学内容,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就能取得成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怎样做数学作业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它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学习活动。虽然作业天天做,但效果却大不同。有的同学有章有法,效果显著,成绩上升;有的同学疲于应付,心中厌烦,影响情绪,挫伤热情,导致成绩下降。其实,做作业有个方法或策略的问题,只有把握方法,遵循规律,保质保量,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益。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做作业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先把书看透,再动手做作业。做作业前,首先温故有关的知识,回顾概念,掌握要求,了解有关的注意事项,明确学习的目的,把握解题的规范化要求,然后再动手做作业,就心中有数,练中学,学中练,达到巩固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但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学没有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就做。这样,首先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于概念不清,有的概念理解错误,做了题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巩固了错误,在相应方面形成了一个顽疾,为以后学习埋下后患。

—12—

二,明确题意,构建思路

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做题的数量作为标准,并期望以多取胜。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同学不知不觉的掉进题海,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现象,也会出现漏解或者画蛇添足,劳而无功。长期下去,最大的坏处是形成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前奏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审清题意,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等等。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三,限定时间,一气呵成

常听同学抱怨,作业太多,做不完了,有的同学为应付还不惜抄袭作业,影响优秀品质的形成。了解下来,问题大多是在时间安排上。觉得辛苦的同学,他们的作业都是在弹性的时间内完成,想做就做些,不想做就玩会儿;或者慢条斯理,认为时间还有的是,等会再完成。有一次,作业量并不大,可是有位同学居然没完成,他坦诚的说,晚上应该花上半小时就完成,可是当走到电视前时,就自我安慰,看会吧,睡前再做,而到睡前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的“周记”明天早自习要交,只有先写周记,早自习再做吧,早自习外语老师来检查背诵,所以就误了事。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对数学作业高度重视,应对自如,甚至还学有余力,额外做了些提高题,所以他们经常要求老师多布置些作业。调查下来,有两个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他们做作业限时完成,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困难,待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后,再进行钻研。另一方面,他们做到了心动不如行动。他们拿到问题,常常是立即投入战斗,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业,需多少时间,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他们遇到难题是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当解决了问题的部分时,常常会闪出好念头,悟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每解决一点就是向目标靠近一步,这就是“吹尽黄沙始得金”的道理。 四,做后反思,提高效益

有人说题海战术是臭豆腐,闻的臭,吃的香。题海战术既然被人普遍使用,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不能全盘否定。但是它的效益不高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对它进行改进也是情理之中,实践证明解题后反思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反思题意。前面已经介绍了审题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详述。

其次要反思错误。要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解题过程,看看思路是否有问题,概念使用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思考是否周密等等。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方法去

—13—

演算更能发现问题。千万别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那么肯定发现不了错误,发现不了错误当然就谈不上克服错误了。

第三要反思方法,解完题后再思考,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思考出的新方法常常更为简捷,巧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我们的信心,即使我们发现不了巧思妙解,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回顾了相关知识,尝试了许多方法,收获仍不可小视。

最后还要反思变化。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高考,提高探究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许多经典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变化,创设探究的契机。这些,大家只要利用原来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探索,知道他们都是周期函数。这样,我们解一题会一类,并训练了探究,创新能力,较大限度提高了解题的效益。

针对性的做题 充分发挥让你的期中复习事半功倍

期中考试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发现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在学习目的、态度、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自己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高一来说,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一之后的第一次大洗牌,能不能在高中获得一个“先发”的位置,就看这次期中考试;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每一次学校的统一考试,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而且,会影响到高校自主招生对他的评定。所以,大家不仅要全力备战,并且在考后及时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自己更长远的发展提供帮助。 1、跟着老师走,切忌盲目复习

很多同学在复习时都比较盲目,花了大量的时间,累的够呛,可出来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因此在复习时,大家一定要善于思考,跟着老师走,合理利用时间,提高考试复习效率,建立知识网络与体系,抓住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从而进行突破。 2、有针对性的做题

大家都知道做题是很重要,但是要不要成海就要商榷一下,如果题海的话就有很多是大量重复的,是一种浪费,而且你做的不是经典题的话有可能有误导,所以要选取其精华。一般老师推荐的经典卷子,同学们要认真的对待,可以多做几遍。 3、充分发挥

怎样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呢?我们要战略上藐视考卷,战术上重视考卷。战略上藐视考卷是指自己已经准备相当长的时间了,对考试有了平常的经验,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在战术上要重视考卷是指对考卷中的每一道题都认真对待,一分一分地拿分。谨慎、小心、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道题。此外,考试开始后,也要及时总结前一门考试的经验,以使后面的科目考得更好。 八、 女生学好高一数学的六个法宝

—14—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女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

四、“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

—15—

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六、“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女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女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她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她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

九、如何科学合理的学习高一数学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一、数学学习的科学理念

一条好的创业理念能挽救一个工厂,发展一个企业,振兴一个民族,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同样,一条好的学习理念,能使一个学习屡屡爱挫的同学从此走向学习的成功,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这里向读者推荐的就是这样一条科学的数学学习理念,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下面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它的本质与核心是什么?

从所周知,数学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人们把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个数学知识点称为数学知识结构。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建构(建立和造构)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数学知识的“内化”,内化的结果,若通逐

—16—

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内涵丰富的、联系紧密的、体验深刻的知识结构,学习就是成功的,反之,学习就不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反思这个内化的过程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理解数学知识及其联系的过程,理解得透彻、深刻、全面,内化的质量就高,可见,理解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当代美籍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数学就是理解!”他之所以这样讲是基于数学具有三大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极端广泛性和灵活性”。如果离开了深入的理解,要想学懂数学、学好数学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理解对数学学习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一定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去提高理解层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必然是建立在深化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舍此就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是断然不可能学数学的。

第一,理解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这种理解是不可能靠别人给予的,而只可能是学习者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亲身感悟出来的心得体会,美国《新数学丛书》的序言中写道:“学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讲清原理,使感悟能达到操作水平,分四个环节: (1)参与问题

参与数学活动,这是获得数学理解的前提,参与又可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形态,有些同学课堂上是“以听为主,力争跟上老师的思路”,他虽然也有参与,但这种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和力度都是很有限的,另有一些同学,课堂上不满足于听懂,而是像数学家那样,力争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调动了他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数学创造中去,这种参与内容到力度上与上一种参与相比有质的区别,他所获得的体验自然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2)反思问题

荷兰籍国际数学教育大师弗赖登特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可见他把反思看得很重,很重!那么,什么是反思呢?通俗地讲就是“回头看脚印”就是对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复深入的思考”,从中去发现数学的真缔,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要学会反思,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3)概括问题

把参与与反思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悟化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中发现规律,洞察本质,提高理解数学的水平。

研究表明,这个过程对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这又恰恰是同学们十分困难的地方,因此,学会概括就显得更加必要。 (4)迁移问题

—17—

所谓迁移就是学习者把所获得的体验、方法、思想、观念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综上所述,要想获得高水平的理解,一定要紧紧地抓好“参与-反思-概括-迁移”这四个步骤,要主动参与,加强反思,学会概括,力求迁移,这可看作是学习数学的微观过程,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都是不完全的学习,不完全的学习是不可能获得高水平的理解的。

总结:要想学好高中数学,主要注意以下8点: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3.主动复习总结提高. 4.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5.积累资料随时整理. 6.精挑慎选课外读物. 7.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8.合理规划步步为营. 我们反复强调过:

初中学生学数学,靠的是一个字:练! 高中学生学数学靠的也是一个字:悟!

学好数学的核心就是悟,悟就是理解,为了理解就要看做想??.看笔记,做作业后的反思,章节的总结,改错误时的找原因,整理复习资料,在课外读物中开阔眼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悟”。要自觉去“悟”,就要提高主动性,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自己的长期的短期的目标。这一切措施,就是我门上面所说的8条学习方法。

同学们。只要大家与老师积极配合,同时,对上面所说的8个方面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你们的数学成绩就能突飞猛进,取得巨大的成功!

十 分章节突破

目 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8—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3.1 相似形

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相似形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四心” 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3.3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3.2 点的轨迹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

2

—19—

是零.即

?a,a?0,?|a|??0,a?0,

??a,a?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

例1 解方程2x?4?6?0 例2化简x?1?x?3

例3化简下列函数,并画出它们的图象 (1)y?x (2)y?x2?1

练 习 1.填空:

(1)若x?5,则x=_________;若x??4,则x=_________.

(2)如果a?b?5,且a??1,则b=________;若1?c?2,则c=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b,则a?b (B)若a?b,则a?b (C)若a?b,则a?b (D)若a?b,则a??b 3.化简:|x-5|-|2x-13|(x>5).

1.1.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b)(a?b)?a?b; (2)完全平方公式 (a?b)?a?2ab?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a?b)(a?ab?b)?a?b; (2)立方差公式 (a?b)(a?ab?b)?a?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a?b?c)?a?b?c?2(ab?bc?ac);

22222233223322222 —20—

(4)两数和立方公式 (a?b)?a?3ab?3ab?b; (5)两数差立方公式 (a?b)?a?3ab?3ab?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x?1)(x?1)(x?x?1)(x?x?1).

2222?(x?1)?x解法一:原式=(x?1)???

332233322322 =(x?1)(x?x?1) =x?1.

解法二:原式=(x?1)(x?x?1)(x?1)(x?x?1) =(x?1)(x?1) =x?1.

例2 已知a?b?c?4,ab?bc?ac?4,求a?b?c的值. 解: a?b?c?(a?b?c)?2(ab?bc?ac)?8. 练 习 1.填空: (1)

2222332224266222121211; a?b?(b?a)( )

942322 (2)(4m? )?16m?4m?( ); (3 ) (a?2b?c)?a?4b?c?( ). 2.选择题: (1)若x?222221m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等于 ( ) 22(A)m (B)

21211m (C)m2 (D)m2 43162(2)不论a,b为何实数,a?b?2a?4b?8的值 ( )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1.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a(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

—21—

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a?a?b?2b,

2a2?b2等是无理式,而2x2?2x?1,2x2?2xy?y2,a2等是有理式.

1.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

2与2,3a与a,3?6与3?6,

23?32与23?32,ax与x,ax?by与ax?by,ax?b等等. 一般地,

与ax?b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ab?ab(a?0,b?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

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a的意义

2a2?a??例1

?a,a?0,

?a,a?0.?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62(1)12b; (2)ab(a?0); (3)4xy(x?0).

解: (1)12b?23b; (2)ab?a2b?ab(a?0);

y??2x3y(x?0).

63 (3)4xy?2x例2 计算:3?(3?3). 解法一: 3?(3?3)=33?3 =3?(3?3) (3?3)(3?3) —22—

33?3 9?3 =3(3?1) 63?1. 233?3 =解法二: 3?(3?3)= =3 3(3?1) =1 3?13?1 (3?1)(3?1) = =3?1. 2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2?11和11?10; (2)2和22-6. 6?4解: (1)∵12?11?12?11(12?11)(12?11)1??, 112?1112?1111?10(11?10)(11?10)1??, 111?1011?10 11?10?又12?11?11?10, ∴12?11<11?10.

(2)∵22-6?22-6(22-6)(22+6)2??, 122+622+6 又 4>22,

∴6+4>6+22, ∴2<22-6. 6?42004例4 化简:(3?2)?(3?2)2005.

—23—

解:(3?2)2004?(3?2)2005

=(3?2)2004?(3?2)2004?(3?2)

=??(3?2)?(3?2)?2004??(3?2)

=12004?(3?2)

=3?2.

例 5 化简:(1)9?45; (2)x2?1x2?2(0?x?1). 解:(1)原式?5?45?4 ?(5)2?2?2?5?22 ?(2?5)2 ?2?5?5?2.

(2)原式=(x?1)2?x?1xx, ∵0?x?1, ∴

1x?1?x, 所以,原式=

1x?x. 例 6 已知x?3?23?2,y?3?23?2,求3x2?5xy?3y2的值 .

解: ∵x?y?3?23?3?2?23?2?(3?2)2?(3?2)2?10,xy?3?23?2?3?23?2?1,

∴3x2?5xy?3y2?3(x?y)2?11xy?3?102?11?289. 练 习 1.填空: (1)1?31?3=__ ___;

—24—

2(2)若(5?x)(x?3)?(x?3)5?x,则x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424?654?396?2150?__ ___; (4)若x?2.选择题: 等式x?1?x?1x?1?x?15??______ __. ,则2x?1?x?1x?1?x?1x?x?2x成立的条件是 ( ) x?2(A)x?2 (B)x?0 (C)x?2 (D)0?x?2

a2?1?1?a23.若b?,求a?b的值.

a?14.比较大小:2-3 5-4(填“>”,或“<”).

1.1.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性质:

AAA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B?0,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有下列BBBAA?M; ?BB?MAA?M. ?BB?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

am?n?p像b,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

2mc?dn?p例1 若

5x?4AB??,求常数A,B的值.

x(x?2)xx?2ABA(x?2)?Bx(A?B)x?2A5x?4, ????xx?2x(x?2)x(x?2)x(x?2)解: ∵

—25—

∴??A?B?5,

?2A?4, 解得 A?2,B?3. 例2 (1)试证:

111n(n?1)?n?n?1(其中n是正整数); (2)计算:

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有

12?3?13?4???1n(n?1)?12.(1)证明:∵

1n?1n?1?(n?1)?nn(n?1)?1n(n?1), ∴

111n(n?1)?n?n?1(其中n是正整数)成立. (2)解:由(1)可知

111?2?2?3???19?10 ?(1?1)?(1?1)???(1?1223910) ?1?110=910. (3)证明:∵

1112?3?3?4???n(n?1) =(1?1)?(1111233?4)???(n?n?1) =

112?n?1, 又n≥2,且n是正整数, ∴1

n+1

一定为正数, ∴

12?3?13?4???1n(n?1)<12

. 例3 设e?ca,且e>1,2c2-5ac+2a2

=0,求e的值. 解:在2c2

-5ac+2a2

=0两边同除以a2

,得 2e2

-5e+2=0, ∴(2e-1)(e-2)=0,

—26—

1

∴e= <1,舍去;或e=2.

2 ∴e=2. 练 习 1.填空题:

111对任意的正整数n,n(n?2)? (n?n?2); 2.选择题: 若

2x?yx?y?23,则xy= (A)1 (B)

54 (C)45 (D)653.正数x,y满足x2?y2?2xy,求

x?yx?y的值. 4.计算1111?2?2?3?3?4?...?199?100.

习题1.1 A 组

1.解不等式:

(1) x?1?3; (2) x?3?x?2?7 ; (3) x?1?x?1?6.

2.已知x?y?1,求x3?y3?3xy的值. 3.填空:

(1)(2?3)18(2?3)19=________;

(2)若(1?a)2?(1?a)2?2,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111?2?2?3?13?4?14?5?15?6?________.

B 组

1.填空:

)—27—

(1)a?12,b?13,则3a2?ab3a2?5ab?2b2?____ ____; 2y2?0,则x2?3xy?y2(2)若x?xy?2x2?y2?__ __; 2.已知:x?12,y?13,求yx?y?yx?y的值. C 组

1.选择题:

(1)若?a?b?2ab??b??a,则 ( (A)a?b (B)a?b (C)a?b?0 (D)b?a?0 (2)计算a?1a等于 ( (A)?a (B)a (C)??a (D)?a 2.解方程2(x2?1x2)?3(x?1x)?1?0. 3.计算:

11?3?12?4?13?5???19?11.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有1111?2?3?2?3?4???n(n?1)(n?2)<14

1.1.1.绝对值

1.(1)?5;?4 (2)?4;?1或3 2.D 3.3x-18

1.1.2.乘法公式

1.(1)1a?132b (2)112,4 (3)4ab?2ac?4bc 2.(1)D (2)A

1.1.3.二次根式

1. (1)3?2 (2)3?x?5 (3)?86 (4)5. 2.C 3.1 4.>

1.1.4.分式

) —28—

1991. 2.B 3. 2?1 4. 2100习题1.1 A组

1.(1)x??2或x?4 (2)-4<x<3 (3)x<-3,或x>3 2.1 3.(1)2?3 (2)?1?a?1 (3)6?1

B组

1.(1)

135 (2),或- 2.4.

572C组

1.(1)C (2)C 2.x1?4.提示:

1.2 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3x+2; (2)x+4x-12; (3)x?(a?b)xy?aby; (4)xy?1?x?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

2

2

2

2

136,x2?2 3.

5521111?[?]

n(n?1)(n?2)2n(n?1)(n?1)(n?2)22x2-3x+2=(x-1)(x-2).

x x

-1 -2

1 1

-1 -2

1 1

图1.2-3

-2 6

x x

-ay -by

图1.2-1

图1.2-2 图1.2-4

—29—

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

(2)由图1.2-3,得

x2+4x-12=(x-2)(x+6).

(3)由图1.2-4,得

x?(a?b)xy?aby=(x?ay)(x?by) (4)xy?1?x?y=xy+(x-y)-1

=(x-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2 分解因式:

(1)x?9?3x?3x; (2)2x?xy?y?4x?5y?6. 解: (1)x?9?3x?3x=(x?3x)?(3x?9)=x(x?3)?3(x?3) =(x?3)(x?3). 或

222x y

-1 1

图1.2-5

322232322x3?9?3x2?3x=(x3?3x2?3x?1)?8=(x?1)3?8=(x?1)3?23

=[(x?1)?2][(x?1)?(x?1)?2?2] =(x?3)(x?3).

(2)2x?xy?y?4x?5y?6=2x?(y?4)x?y?5y?6 =2x?(y?4)x?(y?2)(y?3)=(2x?y?2)(x?y?3).

222222222x2?xy?y2?4x?5y?6=(2x2?xy?y2)?(4x?5y)?6

=(2x?y)(x?y)?(4x?5y)?6 =(2x?y?2)(x?y?3).

3.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bx+c(a≠0)的因式分解.

2若关于x的方程ax?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则二次三项式

2

ax2?bx?c(a?0)就可分解为a(x?x1)(x?x2).

—30—

例3 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x2?2x?1; (2)x2?4xy?4y2.

解: (1)令x2?2x?1=0,则解得x1??1?2,x2??1?2,

∴x2?2x?1=??x?(?1?2)????x?(?1?2)??

=(x?1?2)(x?1?2).

(2)令x2?4xy?4y2=0,则解得x1?(?2?22)y,x1?(?2?22)y, ∴x2?4xy?4y2=[x?2(1?2)y][x?2(1?2)y].

练 习 1.选择题:

多项式2x2?xy?15y2的一个因式为 ( ) (A)2x?5y (B)x?3y (C)x?3y (D)x?5y 2.分解因式:

(1)x2

+6x+8; (2)8a3

-b3

(3)x2-2x-1; (4)4(x?y?1)?y(y?2x).

习题1.2

1.分解因式:

(1) a3?1; (2)4x4?13x2?9;

(3)b2?c2?2ab?2ac?2bc; (4)3x2?5xy?2y2?x?9y?4.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1)x2?5x?3 ; (2)x2?22x?3;

(3)3x2?4xy?y2; (4)(x2?2x)2?7(x2?2x)?12. 3.?ABC三边a,b,c满足a2?b2?c2?ab?bc?ca,试判定?ABC的形状. 4.分解因式:x2

+x-(a2

-a).

—31—

1.2分解因式

1. B

2.(1)(x+2)(x+4) (2)(2a?b)(4a?2ab?b) (3)(x?1?2)(x?1?2) (4)(2?y)(2x?y?2).

习题1.2

21.(1)?a?1?a?a?1 (2)?2x?3??2x?3??x?1??x?1?

22?? (3)?b?c??b?c?2a? (4)?3y?y?4??x?2y?1? 2.(1)?x????5?13??5?13?x?????; (2)x?2?52??2??????x?2?5;

??2?7??2?7?y?? (3)3?x????x?3y??; (4)?x?3?(x?1)(x?1?5)(x?1?5). 3????3.等边三角形 4.(x?a?1)(x?a)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2

b2b2?4ac)? (x?. ① 22a4a因为a≠0,所以,4a>0.于是

(1)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2

?b?b2?4ac x1,2=;

2a(2)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1=x2=-

22

b; 2ab2)一定大于或等2a—32—

(3)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x?

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4ac来判定,我们把

2

2

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

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b?b2?4ac x1,2=;

2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

b; 2a(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1)x-3x+3=0; (2)x-ax-1=0; (3) x-ax+(a-1)=0; (4)x-2x+a=0. 解:(1)∵Δ=3-4313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4313(-1)=a+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

2

2

2

2

2

2

a?a2?4a?a2?4x1?, x2?.

22(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Δ=a-4313(a-1)=a-4a+4=(a-2),

所以,

①当a=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

2

2

x1=x2=1;

②当a≠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1,x2=a-1.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

Δ=2-4313a=4-4a=4(1-a), 所以

①当Δ>0,即4(1-a) >0,即a<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1?1?a, x2?1?1?a; ②当Δ=0,即a=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1;

2

—33—

③当Δ<0,即a>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

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两个实数根

2

?b?b2?4ac?b?b2?4ac x1?,x2?,

2a2a则有

?b?b2?4ac?b?b2?4ac?2bb????; x1?x2?2a2a2aa?b?b2?4ac?b?b2?4acb2?(b2?4ac)4acc???2?. x1x2?22a2a4a4a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x+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2

bc,x12x2=.这一关aa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

2

理可知

x1+x2=-p,x12x2=q,

即 p=-(x1+x2),q=x12x2,

所以,方程x+px+q=0可化为 x-(x1+x2)x+x12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

2

2

2

+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x1+x2)x+x12x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2-(x1+x2)x+x12x2=0.

例2 已知方程5x2?kx?6?0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

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

—34—

∴532+k32-6=0, ∴k=-7.

所以,方程就为5x-7x-6=0,解得x1=2,x2=-

2

2

3. 5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3,k的值为-7. 563,∴x1=-. 55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1,则 2x1=-

由 (-

3k)+2=-,得 k=-7. 553,k的值为-7. 52

2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例3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m+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

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1+x2=-2(m-2),x12x2=m+4. ∵x1+x2-x12x2=21,

∴(x1+x2)-3 x12x2=21, 即 [-2(m-2)]-3(m+4)=21, 化简,得 m-16m-17=0, 解得 m=-1,或m=17.

当m=-1时,方程为x+6x+5=0,Δ>0,满足题意;

当m=17时,方程为x+30x+293=0,Δ=30-4313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17.

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

(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

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

2

2

2

2

2

2

2

2

2

2

—35—

则 x+y=4, ①

xy=-12. ②

由①,得 y=4-x, 代入②,得

x(4-x)=-12,

即 x-4x-12=0, ∴x1=-2,x2=6. ∴?2

?x1??2,?x2?6, 或?

?y1?6,?y2??2.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

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 x-4x-12=0 的两个根. 解这个方程,得

x1=-2,x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

2

捷.

例5 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5x-3=0的两根. (1)求| x1-x2|的值; (2)求

3

2

11?的值; 22x1x23

2

(3)x1+x2.

解:∵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5x-3=0的两根,

∴x1?x2??

53,x1x2??. 222

2

2

2

(1)∵| x1-x2|=x1+ x2-2 x1x2=(x1+x2)-4 x1x2=(?)?4?(?)

52232 =

2549+6=, 447. 2 ∴| x1-x2|=

—36—

(2)

x?x211??x12x22x?x223

3

212125325(?)2?2?(?)?3(x1?x2)?2x1x237224. ????329(x1x2)29(?)2422

2

2

(3)x1+x2=(x1+x2)( x1-x1x2+x2)=(x1+x2)[ ( x1+x2)-3x1x2]

=(-

5523215)3[(-)-33(?)]=-. 2228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

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

设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则

2

?b?b2?4ac?b?b2?4acx1?,x2?,

2a2a?b?b2?4ac?b?b2?4ac2b2?4ac∴| x1-x2|= ??2a2a2ab2?4ac?? ?.

|a||a|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则| x1-x2|=4ac).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

例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则

x1x2=a-4<0, ① 且Δ=(-1)-4(a-4)>0. ② 由①得 a<4, 17

由②得 a< .

4∴a的取值范围是a<4. 练 习 1.选择题:

2

22

?2

(其中Δ=b-|a|—37—

(1)方程x?23kx?3k?0的根的情况是 ( ) (A)有一个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2

22(2)若关于x的方程mx+ (2m+1)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A)m<

11 (B)m>- 4411,且m≠0 (D)m>-,且m≠0 4411?= . x1x2 (C)m<2.填空:

(1)若方程x-3x-1=0的两根分别是x1和x2,则

2

2

(2)方程mx+x-2m=0(m≠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3.已知a?8a?16?|b?1|?0,当k取何值时,方程kx+ax+b=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24.已知方程x-3x-1=0的两根为x1和x2,求(x1-3)( x2-3)的值.

习题2.1 A 组

1.选择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x+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3 (B)3 (C)-2 (D)2 (2)下列四个说法:

①方程x+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③方程3 x-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2222

2

2

7; 3④方程3 x+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5x+a+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 )

2

2

—38—

(A)0 (B)1 (C)-1 (D)0,或-1

2.填空:

(1)方程kx+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2)方程2x-x-4=0的两根为α,β,则α+β=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4)方程2x+2x-1=0的两根为x1和x2,则| x1-x2|= .

3.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

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7x-1=0各根的相反数.

B 组

1.选择题:

2

2

222

2

2

2

2

2

2

若关于x的方程x+(k-1) x+k+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的值为

( )

(A)1或-1 (B)1 (C)-1 (D)0 2.填空:

(1)若m,n是方程x+200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mn+mn-mn的值等于 . (2)如果a,b是方程x+x-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ab+ab+b的值

是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kx-2=0.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根为x1和x2,如果2(x1+x2)>x1x2,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4.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两根为x1和x2.求: (1)| x1-x2|和(2)x1+x2.

5.关于x的方程x+4x+m=0的两根为x1,x2满足| x1-x2|=2,求实数m的值.

C 组

1.选择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8x+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

形的斜边长等于 ( )

2

2

3

3

2

2

2

3

2

2

3

2

2

2

x1?x2; 2 —39—

(A)3 (B)3 (C)6 (D)9 (2)若x1,x2是方程2x-4x+1=0的两个根,则

2

x1x2?的值为 ( ) x2x1 (A)6 (B)4 (C)3 (D)

2

2

3 2( ) (3)如果关于x的方程x-2(1-m)x+m=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A)α+β≥

11 (B)α+β≤ (C)α+β≥1 (D)α+β≤1 222

(4)已知a,b,c是ΔABC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a+b)x+

c=0的根的情况是 4(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2.填空:

若方程x-8x+m=0的两根为x1,x2,且3x1+2x2=18,则m= . 3. 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x-4kx+k+1=0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k,使(2x1-x2)( x1-2 x2)=-

说明理由; (2)求使

2

2

3成立?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2x1x2?-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 x2x1x1,试求?的值. x2(3)若k=-2,??m2?0. 4.已知关于x的方程x?(m?2)x?42(1)求证:无论m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2|=|x1|+2,求m的值及相应的x1,x2. 5.若关于x的方程x+x+a=0的一个大于1、零一根小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1 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

1. (1)C (2)D

2. (1)-3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x+2x-3=0 3.k<4,且k≠0

4.-1 提示:(x1-3)( x2-3)=x1 x2-3(x1+x2)+9

2

2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s.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献给可爱的学生 - 暑假学习资料(数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