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17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场地、球与球拍的规格,什么是羽毛球运动?

(1)场地规格

长方形,长13。40米,单打宽5.18米,双打宽6.10米,双打对角线长14.723米,单打长14.366米,上空九米无障碍物,画线宽度均为4厘米,球网到前发球线1.98米,前发球线到双打后发球线3.88米,双打后发球线到单打后发球线72厘米

① 从球场地面起,网柱高1.55米,无论单双打比赛,都应放置在双打边线上。当球网被拉紧时,网柱应与地面保持垂直。②球网全长至少6.1米,上下宽760毫米。从球场地面起,球网中央顶部高1.524米 (2)球:①由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②从球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一致, 62~70毫米③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为58-68毫米。④球托底部为圆球形,直径为25~28毫米。⑤球重4.74~5.50克。 球拍:①球拍框架由拍柄、拍杆、拍头、拍弦面构成。②球拍长不超过680毫米, 宽不超过230毫米。③拍弦面长不超过280毫米,宽不超过220毫米。④重量:用U(95-99克)、2U(90-94克)3U(85-89克)、4U(95-99克)衡量 ⑤拍柄:G3(周长89mm)、G4(周长86mm) G5(周长83mm)表示粗细

(3)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平口端扎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状软木的体育运动

2、什么是正、反手握拍法?击球拍面与手心手背有什么关系?

(1)①正手握拍法:虎口对着拍柄窄面的小棱边,拇指和食指贴在拍柄的两个宽面上,食指和中指稍分开,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握住拍柄,掌心不要紧贴,拍柄端与近腕部的小鱼际肌平,拍面基本与地面垂直。正手发球、右场区各种击球及左场区头顶击球等,一般都采用这种握法。②反手握拍法: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拇指和食指将拍柄稍向外转,拇指顶点在拍柄内侧的宽面上或内侧棱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握住拍柄,柄端靠近小指根部,使掌心留有空

隙。球拍斜侧向身体左侧,拍面稍后仰。 3、正手发高远球、正手挑球、发球站位次序的概念是什么?

①高远球 球的运行轨迹又高又远、下落时与地面垂直、落点在对方场区底线附近的球叫高远球。②正手挑球 将网前区域低手位的球由下至上地击至对方后场端线上空的球称做挑球。③发球站位次序 单打的发球站位一般选择在场地中部,距前发球线约1米左右的位置。 双打竞赛特点决定了双打发球的站位位置可稍前一些,这样有利于下一拍的抢网球。

4、正反手击高球主要靠手臂旋转带动发力,请问旋转方向有什么不同?

①正手击高远球是前臂充分向右下方摆动并外旋②反手击高远球是手臂回环内旋引拍。

5、单循环赛和单淘汰赛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单淘汰赛 优点:时间短、场地少的情况下,采用单淘汰赛能接受较多的队员参加比赛,并可使比赛逐步走向高潮,一轮比一轮紧张激烈。按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一种比较好的竞赛方法。

缺点:负一场就被淘汰,比赛机会少,达不到学习交流的效果,产生的名次也有可能不尽合理。

6、正手发高远球为什么站靠近中线离前发球线约1—1.5米的位置?可以发哪四种球?

(1)这样站的主要原因是防备对方直接进攻反手部位。一般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脚微屈,收腹含胸,身体重心放在前脚上,后脚脚跟稍抬起。身体半侧向球网,球拍举在身前,双眼注视对方。 (2)①后场高远球②后场平高球③后场平快球④网前球 7、试举五种重发球的情况。 ①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就发球,如果未予还击,则重发球。

②发球或比赛中,双方队员同时违例。 ③裁判员未报分或未报完分时就发球。 ④比赛进行中,球停在网顶或过网后挂在网上。

⑤比赛中,球落在线附近,裁判员和司线员

均未看清。

⑥比赛中,球托和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 ⑦比赛被干扰时(有球飞入场内等等)。 ⑧场地上空高度不足9米时,第一次发球碰障碍物。

⑨遇到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灯光、球柱等出问题

8、发高远球和击高远球常出现的错误有哪些?

发球:1、延误发球2、发球挥拍不连续(有假动)3、发球脚违例4、发球过腰5、发球过手6、发球未先击中球托7、球已抛出,而挥拍未击中球8、短球违例(界外球)9、长球违例(界外球)

击球:1、过网击球2、连击3、球停滞在球拍上,紧接着被拖带抛出4、阻挡对方合法击球5、触网或触网柱:

9、影响击球质量的基本原因?

击球的力量 回球的速度 球的弧线 球的落点 击球动作的一致性 击球点的的位置 发力要集中 动作要协调 拍面的朝向 球的速度 风向 握拍的姿势 羽毛是否完整

10、发高远球和击高远球的动作方法是什么?

①发高远球发球动作要领 :发球前准备姿势。发球时,左手把球举在身体的右前方并自然放下,使球下落,右手同时持拍由大臂带动小臂,从右后方沿着身体向前并向左上方挥动。当球落到右手臂向前下方伸直能触到球的一刹那,握紧球拍,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向前上方发力击球。击球之后,球拍顺势向左上方挥动缓冲。

②击高远球:判断后移动到位,身体背向球网,右手反手握拍,屈臂抬肘与右侧肩同高,注视来球。手腕外展内旋,击球时,上臂、前臂快速外旋带动手腕加速,屈指发力,由左下经胸前向右前上方快速闪动,利用拇指的顶力以及食指、其余三指的握力将球击出 动作重点:侧身—转体—向上引拍内旋—瞬间发力—高点击球---收拍---回位 11、羽毛球基本步法有哪些?

跨步 蹬步 并步 垫步 跳步

12、步法与击球技术有什么互补关系?

羽毛球的步法与手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许多击球技术都是靠熟练、快速、准确的步子移动来完成的。不掌握准确的步法,就会影响各种击球手法的学习和掌握。而且在比赛中如没有到位的步子就会使手法失去应有的积极作用。

13、如何确定种子数和位置?

1、2号种子分别抽进或直接进入1号位和最后一个号位。

3、4号种子分别抽进第二个1/4区第一位置和第三个1/4区的最后一个位置。5—8号种子分别抽进第二、四个1/8区的第一个位置和第五、七个1/8区的最后一个位置。

14、如何计算单淘汰赛的轮数及轮空数,轮空数又如何分布?①轮数=接近参赛人数且较参赛人数大的2的幂指数,2的幂指数即为轮数。②轮空数:当参赛队(人)数不是2的成方数时,在第一轮比赛中将有轮空。 轮空数=下一个较大的2的乘方数减去比赛人数。③轮空位置:均匀分布。轮空为双数时,平均分布在不同在1/2、1/4、1/8区??,轮空为单数时,上半区(第一个 1/2 )比下半区(第二个 1/2 )多一个轮空。 ④轮空集中分布法:上半区轮空位置顺序从上往下排,下半区轮空位置从下往上排。也叫轮空集中两头分布法。 轮空数平均分布法:轮空数平均分布在不同的1/2区或1/8区。

15、分别为18名、23名运动员参加单淘汰赛,请写出具体的比赛秩序表,并计算有多少轮比赛、轮空数和种子数各是多少?种子选手和轮空分别放在哪几号。 答案略

16、在平时打球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体会,放松的握拍对自己打球有什么好处?①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快速、灵活地变化自己握拍的方法。②有利于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击球力量。③有利于充分发挥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在击球瞬间灵活地控制和变化击球的线路和落点。④有利于建立精确的“球感”。⑤始终紧握球拍将使前臂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

17什么是羽毛球战术?它有哪些基本战术?(1)羽毛球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战胜对手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2)①发球战术②高球技术③吊球技术战术④杀球技术战术⑤搓球技术战术⑥推球技术战术⑦勾对角球技术战术⑧挑球技术战术⑨接杀球技术战术

附加题:一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日本 、出现在印度、誕生在英国。它是由印度的“普那游戏”逐步演变而成。

二.世界重大羽毛球赛事 1、汤姆斯杯赛 (男子团体) 2、尤伯杯赛 (女子团体) 3、苏迪曼杯赛 (混合团体) 三.计分方法与间歇

1、除非另有商定,一场比赛应以三局两胜定胜负,2006年开始采用21每球得分制。第

一局结束或决胜局11分换场区。如未及时 交换,一经发现,在死球时立即交换, 已得比分有效。

2、先得21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分的一方胜一局, 如:20平后,连续得2分的一方胜该局,29平后,先到30分的一方胜该局。 3、一局的胜方在下一局首先发球。

4、一局比赛中,某方先达到11分时,休息60秒。

5、局与局之间间歇时间为120秒,也可商定第一与第二局间间歇120秒,第二与第三局间歇5分钟。 四.2012年伦敦奥运会 男子单打 林丹(中国) 李宗伟(马

来西亚)

谌龙(中国)

女子单打 李雪芮(中国) 王仪涵(中

国) 内瓦尔(印度) 男子双打 蔡赟/傅海峰(中国) 鲍伊/摩根森(丹麦) 郑在成/李龙大(韩国) 女子双打 田卿/赵芸蕾(中国) 藤井瑞希/垣岩令佳(日本) 索罗基娜/维斯

洛娃(俄罗斯)

混合双打 张楠/赵芸蕾(中国) 徐晨/马晋(中国) 菲舍尔/彼得森(丹麦)2008年北京奥运会 项目 金牌 银牌 铜牌 男子单打 林丹(中国) 李宗伟(马

来西亚)

陈金(中国)

女子单打 张宁(中国) 谢杏芳(中

国) 玛丽亚·克丽斯廷·尤利安蒂(印尼)

男子双打 马尔基斯·基多/ 亨德拉·塞蒂亚万 (印度尼西亚) 傅海峰/蔡赟

(中国) 李在珍/黄智万 (韩国)

女子双打 于洋/杜婧(中国) 李孝贞/ 李敬元(韩国) 张亚雯/魏轶力(中国) 混合双打 李龙大/李孝贞(韩国)

瓦·维迪安托/利利亚纳

(印尼) 何汉斌/于洋(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