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3-26 16: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jjuytr第1章 思考题

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信息论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主要应归功于贝尔实验室的申农,他于194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

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 Y

2. 维纳发表了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标志着

控制论的产生 。 Y

3. 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将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按照主体层次)。 N

4. 信息量的计量单位是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就是含有两个独立等概率可能状态的随机事件所具有的

不确定性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Y

5. 申农提出的事件整体平均信息量公式是: H=log2M (哈特莱)。 N

6. 泰罗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 N

7. 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曾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Y

8. 哈默与昌佩1993年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中指出,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业务

流程重组(BPR)。 Y

二. 选择

1. 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A)中得以专门研究的。

A.信息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2. (A)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为信息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A.哈特莱 B.申农 C.维纳

3. (B)肯定了采用对数来度量信息的做法,并提出信息熵,以便 从定量的角度描述语法信息的大小。

A.维纳 B.申农 C.哈特莱

4. 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主要管理者是(B) 。

A.MIS经理 B.信息主管 C.财务主管

5. 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是(C) 。

A.功能方法 B.整体方法 C.信息方法

6. 申农创立的信息论是(B)。

A.一般信息论 B.狭义信息论 C.广义信息论

7. 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将信息划分为(ACD)。

A.消息 B.语法信息 C.知识 D.资料 E.语义信息 F.语用信息

8. 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是(ACDE)。

A.信源 B.信体 C.信宿 D.信道 E.信息 F.信量

9. (ACE)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A.信息 B.能量 C.知识 D.数据 E.物质

10. 在信息管理者的人际关系任务中,管理者的角色是(ABE)。

A.组织的头面人物 B.领导人 C.发言人 D.企业家 E.联络人

11. 在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动力,分别是(ACE)。

A.物质动力 B.资金动力 C.精神动力 D.设备动力 E.信息动力

12. 信息管理对象包括(AD)。

A.信息资源 B.信息传播 C.信息处理 D.信息活动

三.填空

1. 信息的基本特征是(普遍性、表征性、动态性、相对性、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干扰性、可加工性、可共享性)。

2. 信息科学的目标就是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

3. 思维有三项基本要素,这就是(思维主体、思维工具、思维材料)。

4.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类社会资源体系的三大支柱。

5. 信息科学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一个方法和两个准则:一个方法是(信息方法);两个准则是(功能准

则、整体准则)。

6.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把管理者的任务归纳为三大任务十种角色,其中三大任务是(人际关系任务、信息

任务、决策任务)。

7. 古典科学管理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泰罗、法约尔、韦伯)等。

8. 现代微观管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巴纳德、西蒙、布莱克特 )。

9. 现代宏观管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波特、哈默)。

10.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相对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

动力原理) 。

四. 问答

1. 信息科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特点:用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的有目的性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即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反馈过程。

作用:(1)信息方法揭示了机器、生命有机体和社会各类事物运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2)信息方法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新的规律,对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说明。(3)信息方法为实现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2. 信息管理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2)信息产品管理。(3)信息系统管理。(4)

信息产业管理。

第2章 思考题

1. 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Y 2.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处理技术。 N

3. 当世界,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投入。 N 4. FOXPRO是一种数据库系统。 N

5. 每颗通信卫星可俯视地球1/3的面积,利用在同步静止轨道上的等距分布的三颗卫星,

就能组成全球通信网。 Y

6. 采用全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方法研制具有类似于人脑结构、能象人脑一样思维的计算

机,就是面向结构模拟的神经计算机。 Y

7. 现在,先进的电脑已经学会读、听、看和说话。 Y 8. FOXPRO是关系数据库产品。 Y

9. 数据库技术推动了信息管理的发展,把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结合起来形成更高形

式的决策支持系统。 Y

10.在许多国家,电脑的普及程度已经赶上汽车,10年后可能赶上电视和电话。 Y

1. 信息技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的性质称为( A)。

A.信息技术辅人律 B.信息技术拟人律

2. 信息技术以摩尔定律为标志的性质称为(B)。

A.信息技术共生律 B.信息技术倍增律

3. IBM推出全部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时间是( B)年。

A.1956 B.1970 C.1980

4. 以传统计算机硬件技术为基础,在一些知识比较完备且可以形式化表达的领域里,通过软件在一定

程度上实现类似人脑智能活动的效果,称为( A)。 A.专家系统 B.神经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5. FOXBASE是( B)。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应用系统

6. 电信网的终端是( A)。

A.用户与电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B.传输信号的信道

7. 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信息处理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它们大体上分别相

当于人体的( BACD)。 A.感觉器官 B.思维器官 C.神经器官 D.效应器官

8. 电信网按业务内容分为( ABCD)。

A.电报网 B.电话网 C.传真网 D.数据网 E.模拟网 F.数字网

9. FORTRAN、COBOL、BASIC语言被提出的时间分别是( BCD)年。

A.1946 B.1957 C.1960 D.1964 E.1977

10. 下列语言中,属于人工智能语言的有( BE)。

A.BASIC B.LISP C.FORTRAN D.C E.PROLOG F.FOXPRO

三. 填空

1. 人体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 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主要是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再生信息、施用信息 )。

3.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过三种社会主导技术,即( 狩猎技术、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而信息技术作为新的社会主导技术将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4. 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是( 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第二代是( 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第三代是( 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第四代是(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

5. 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是( 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数据通信技术 )。

6. 电信网由三类主要设备构成,即(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 )。

7. 按照地理分布范围,计算机网可以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

8. Internet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 )。

9. 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就是无线通信,通信的方式有(微波通信、卫星通信 )。

10. (物质、能量和信息 )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3章 思考题

一.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 人是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类的信息行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广泛的现象之一。

因此,信息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的问题。 N

2. 一般说,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和紧张情绪,成为一种内

在的驱动力即动机 。 Y

3. 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作为行为的必要前提仅要求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高

级需要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从外部得到满足。 N

4. 人的低级需要是有限的,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在是激发人们行为的动力。高级需

要往往不易得到满足,因此高级需要是人类持久行为的真正动力。 Y

5. 信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社会环境

和社会活动所决定的。没有这种环境和活动,人类既不能满足已有的需要,也不会产生新的需要。这就是信息需要的社会性。Y

6. 信息系统采集和加工各种信息,通过完善周到的信息服务,就能响应用户的各种

信息需求,包括已认识到未表达出来的信息需要和未认识到的信息需要。 N

7. 用户需要的是准确、可靠、完整、全面的信息,而不是模糊、错误、零星、片面

的信息,这就是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要。 Y

8. 人类的各种行为并非总是有明显的动机,但是人类的信息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人类的信息行为都有明显的动机。 Y

9. 信息意识是信息环境作用于用户的结果,它包括用户对信息及信息环境的认识和

对它们的态度两重含义。 Y

10. 用户对信息及信息环境的认识是指用户对信息的价值、自身的信息需要、个人活

动与信息环境的关系,以及信息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的自觉心理反应。 Y

11. 一个人常常面对着许多可以满足其信息需要的信息源,最便于接近的信息源在信

息查寻行为中将首先被选用,而对信息源的质量与可靠性则处次要地位。 Y

12. 一篇文献在主题上与用户的提问相吻合,我们就说这篇文献是相关性文献。因此,

凡是论述同一主题或属于同一领域的文献信息都可以认为是相关性文献,而不考虑其水平高低。 Y

13. 某用户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第一天找到一篇文献恰好是他需要的,第二天又找到

一篇文献,其内容基本上是第一篇文献的重复。对于他来说,这两篇文献都是有价值.N

二. 选择

1. 人类的行为千差万别,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以信息为劳动对象而展开的各种信息活动,

属于(A)。

A.信息行为 B.组织行为 C.领导行为

2. 需要是信息行为的原动力,能否引起需要,取决于人们对信息的(AC)

A.求足感 B.满足感 C.不足感 D.自豪感

3. 信息需要的各种基本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表现形式。表明了信息需要内部结构的复

杂性。这种复杂性在纵向上表现为信息需要的(C),在横向上表现为信息需要的(B)。 A.组织结构 B.内容结构 C.层次结构 D.用户结构

4. 有些人可能认识到了自己的信息需要,但却没有表达出来。人们认识到而未表达出来的

信息需要称为(C),认识到并且表达出来的信息 需要称为(B)。 A.未来需求 B.现实需求 C.潜在需求 D.信息提问

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复杂性,用户的信息需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一般说,用户的信息需要主要表现为(AB)。

5.

A.对信息的需要 B.对信息服务的需要 C.对信息表达的需要 D.对信息整理的需要

6. 信息需要一旦达到较强的程度,被用户意识到,就会转化为(B)。

A.信息需要 B.信息动机 C.信息行为 D.信息意识

7. 用户到图书馆去查找、采集和寻求信息的活动,是一种(A)行为。

A.信息查寻 B.信息使用 C.信息需求 D.信息选择

8. 从某一信息集合中把符合需要的一部分信息挑出来,是一种(D)行为。

A.信息查寻 B.信息使用 C.信息需求 D.信息选择

9. 为了增强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工作者利用掌握的地震知识对地震现象

加以解释,向人们作宣传,是一种(B)行为。 A.信息查寻 B.信息使用 C.信息需求 D.信息选择

10.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武汉市决定在大东门建立一座立交桥。这样描述的问题属于(D)。

A.结构问题 B.转换问题 C.确定性问题 D.不确定性问题

三. 填空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出版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将人们的基本需要划分为(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 。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54年在其著作《动机与人格》(1970年修订)中,把人的基本需要扩充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

3.用户对信息的需要,主要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质量、信息数量 ) 。

4.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要,主要包括(服务方式、服务设施、服务质量 ) 。

5.在当前各个社会活动领域中,信息活动最活跃,信息需要最鲜明的典型用户群体是(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 )等四大类型 。

6.信息动机可以看作是(信息需要、信息环境和信息意识)相互作用的函数。

7.信息动机的形成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为内在条件即(信息需要),二为外在条件称为(刺激 )。

8.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人的信息行为主要表现为(信息查寻、信息选择和信息使用 )。

9.按照信息选择活动的发展层次,信息选择的核心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相关性),二是(适应性 )。

10.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安德森提出的关于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目标指向、操作系列、认知操作 )。

第4章 思考题

一.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 一套好的符号系统能把人的全部感觉和内部的所有活动都表达出来。 N

2. 符号必须能够表达意义,没有意义就没有符号,没有符号,意义就无所表现。 Y

3. 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在逻辑上互为依存关系,两者在信息交流中总是对称的。 N

4. 汉语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人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Y

5. 现实是无限的,人类的语言也是无限的。 N

6. 语言是抽绎的,现实是具体的,文字越是抽绎,它与实际的依存关系就越是间接的。例如,轿

车比红旗牌轿车抽绎程度要高。 Y

7. 普通语义学告诉我们,初始编码是一个随时都会遇到陷井的难题。任何一种表述在一定程度上

都是自我表现,因而也都是主观的。 Y

8. 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产生的信息流,是一种大众信息流。 N

9. 医生和病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治病——走到一起来了,所以他们之间产生的信息流是

一种满足型人际信息流。 N

10. 如果说正规组织信息流是组织的”粘结剂”,那么非正规组织信息流则是组织的“润滑油”。 Y

11. 企业中的小道消息会干扰组织中信息的正常交流秩序,是完全有害的,应坚决取消。 N

二. 选择

1. 把一定的意义、信息转换为代码的过程,称为( A)。

A. 编码 B.译码 C.解码

2. 在通信系统中,通过编码器把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的过程是( B )。

A.初始编码 B.二次编码

3. 信道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称为( A )。

A.传信率 B.信息率 C.有效率

4. 有了信息交流,才把分散的、孤立的的个人联结为社会。因此,( B )指出,信息是人类社

会的”粘结剂”。 A.申农 B.维纳 C.西蒙

5. 企业中流传的小道消息是一种( C )。

A.大众信息流 B.正规组织信息流 C.非正规组织信息流

6. 信道在单位里所能传递的最大信息量称为( A )。 A.信道容量 B.传信率 C.传输量

7. 对于给定的信道,又没有噪声干扰,为了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这时要求

( A )。

A.传信率小于信道容量 B.传信率大于信道容量

8. 在有噪声的信道中,采用纠错码等方法,用有冗余度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产生误差的概率会

( B )。 A.增加 B.减小

9. 音乐是一种( BC )。

A.语言符号 B.非语言符号 C.有声符号 D.无声符号

10. 人们在信息交流中,以下符号属于语言符号的有( BD )。

A.音乐 B.文字 C.手势 D.口语

三. 填空

1. 信息交流是指各个个体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 信息传递、交换和分享 )。

2. 信息交流过程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 信源、信宿、媒介、信息)。

3. 由于语言的特点是静态的,有限的和抽绎的,因而人们在进行信息表达时往往造成语言误用的毛病。最常见的语病有 ( 死线上的抽绎、误认为同一、估计极端化、 不自觉的倾向性) 。

4. 信息交流模式有( 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米哈依洛夫模式、兰开斯模式、维克利模式)。

5. 社会信息流通常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人际信息流、组织信息流和大众信息流 )。

6. 人际信息流主要有( 手段型)和(满足型 )两大类 。

7. 组织信息流就其交流渠道而言,有(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 )之分。

8. 组织信息流就其传递方向来看,有( 上行流、下行流和横向流)三种。

9.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印刷媒介)和(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10. 大众信息流按其功能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 报道性信息流、舆论性信息流、教育性信息流、广告性信息流、娱乐性信息流)。

11.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是( 口语时期、文字时期和电子时期 )。

第5章 思考题

一.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 人民日报是重要的实物信息源。 N

2. 中国地质矿产资源数据库,保存了我国大、中型以上矿区的地质矿产数据,是重要的地

质文献数据源。 N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量猛增。所以再采集信息时,不管是否需要,先采

集来再说。 N

4. 真实可靠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对于一些表述模糊的信息要进一步考察分析,

一时弄不清的则宁可弃置不用。Y

5. 维持企业内部信息流的畅通无阻是企业管理监督层的主要任务,在企业内部设置较多的

管理层,有利于信息采集。 N

6. 企业内部的“葡萄藤”现象,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但是,如果利用得当,也可以成为

很好的信息来源。 Y

7.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使得Intranet开发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所以Intranet

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Y

8. 从企业外部多种途径采集的信息,往往能使各自孤立的信息来源联系起来,并可以对以

前所收集的信息进行验证,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完整而正确的认识。 Y

9. 现代社会经济日益走向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兴建Extranet,可以通过协作伙伴迅

速准确地获取有关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竞争机会。 Y

10.一般说,静态的、公开的信息便于采集,使用价值也高。动态的、非公开的信息难于采

集,使用价值也较低。 N

11.问卷调查中,问答形式常用选择结构式和开放结构式两种。在项目安排上,一般是结构

式问答在前,开放式问答在后。 Y

12.在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一定规则给信息的内容属性以表识,并作出描述

的过程,通常称为信息标引。 Y

13.用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作为标识来表达信息内容的方法,称为元词法 N 14.按信息内容的主题名称来系统揭示和组织信息的方法,称为主题标引。 Y

二. 选择

1. 个人信息源的信息获取方式主要是(A)。

A.口头交流 B. 书信 C.查资料

2. 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息内容存储在纸张、胶片、磁盘和光盘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

的信息是(C)。

A.口头信息源 B.实物信息源 C.文献信息源 D.数据库信息源

3. 企业利用Internet技术和设施建设起来的为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称为

(B)。

A.国际互联网 B.企业内联网 C.企业外联网

4. 把无序信息流转化为有序信息流的信息产品开发过程是(A)。

A.信息整序 B.信息收集 C.信息服务

5. 数据库开发者按照专业需要开发数据库,属于(B)。

A.一次整序 B.二次整序 C.三次整序

6. 根据用户需要,从社会信息流中把符合既定标准的一部分挑选出来,是对信息进行(A)信息整序。

A.优化选择 B.组织排序 C.改变重组 D.确定标识

7. 根据用户需要,将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提取有关信息,形成各种精约

化的优质信息产品,是对信息进行(C)信息整序。 A.优化整序 B.组织排序 C.改变重组 D.确定标识

8. 根据特定问题需要,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形成有助于问题解

决的信息劳动过程,属于(A)。 A.信息优化 B.组织排序 C.改变重组 D.信息分析

9. 著名的《大趋势》一书发行800多万册,它是(A)的成功范例。

A.内容分析 B.信息整序 C.信息调查

10. 实物信息源的特征是(ACEF)。

A.直观性 B.主观随意性 C.真实性 D.易用性 E.隐蔽性 F.零散性 G.系统性

11. 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是(AC)。

A.动态信息 B.静态信息 C.公开信息 D.非公开信息

12. 信息检索获得的信息是(BC)。

A.动态信息 B.静态信息 C.公开信息 D.非公开信息

13. 相关分析、典型分析、回归分析、指标平分分别属于信息分析的(ACBD)。

A.信息综合法 B.信息预测法 C.信息评估法 D.信息联想法

三. 填空

1.从信息采集的角度出发,信息源一般是指在信息采集工作中借以获取信息的来源,通常包括( 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 )。

2.个人信息源的特点是( 个人信息源的特点是( 及时性、新颖性、强化感知性、主观随意性、瞬时性 )。

3.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是( 多用性、动态管理性、技术依据性 )。

4.组织机构信息源的特点是( 权威性、垄断性 )。

5.信息组织和排序的方法主要有( 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字顺组织法、号码组织法、时空组织法、超文本组织法 )。

6.信息改编重组的方法主要有( 汇编法、摘录法、综述法)。

四. 问答

1. 阐述问卷调查法的要点

调查者就有关问题向有关人员(被调查者)发放调查表(问卷),填妥回收后可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有关信息的方法。 2.什么是内容分析法?它有哪些步骤?

内容分析法是对信息交流媒体的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定量分析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

步骤:确定目标、选择样本、定义分析单元、指定分析框架、频数统计、结论汇总。

第6章 思考题

一.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物质部分,也有信息部分。判断一个产品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

主要是根据其用途。 Y

2. 社会信息总量在不断增加,根据用户需要,信息服务机构将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用户,

就可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N

3. 用户在信息活动中,需要长期保存而反复使用的资料,应该到信息服务机构去借阅。 N 4. 随着复印技术的发展,复制服务越来越普及,使用者越来越方便,同时使著作者和出版

社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N

5. 信息出版物是报导服务的主要方式。所谓信息出版物,是指信息机构对原始文献信息进

行选择整序后形成的,用于宣传报导文献线索或文献的出版物,其主要形式为期刊等连续出版物。 Y

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中国数学文摘》属于简介类信息刊物。 N 7. 专门为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评估到竣工投产的

全部过程进行咨询,故称为技术咨询。 N

8. 中国金桥网、中国科技信息网和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等,都是网络服务的基础通信层。

N

9.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都是信息劳动的结果,从广义上说,信息服务也是信息产品的有机

组成部分。 Y

10.由于用户信息能力与社会信息环境不同,同一信息产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于不同的

人可能有不同的效用,这就叫做信息产品的差别化属性。 Y

11.商品化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在交换中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N

1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品越来越丰富,知识产权的确立,标

志着独立于物质商品之外信息商品正式得到社会承认。Y

13.信息生产都是商品生产。 N

14.在信息产品的衰退期,应注重提高市场占有率,适应多层次用户的需要,这是一条重要

的产品策略。 N

二. 选择

1. 某研究所研究一台样机提供给某工厂,以便使工厂根据样机的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等,以仿制或改造同类机器。这台样机属于( A )。 A.信息产品 B.物质产品

2. 直接抽取原始文献的目次页汇编排印而成,起快速通报作用的检索刊物是( A )。 A.目次页 B.题录 C.简介 D.文摘

3. 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次序列出文献的基本情况(包括题名、著者、出版事项、文别等),除

必要的索引标识外并不介绍原文内容,称为( B )。 A.目次页 B.题录 C.简介 D.文摘

4. 咨询服务机构向用户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属于( C)。

A.一次信息商品 B.二次信息商品 C.三次信息商品

5. 公平竞争是市场发展的动力,信息市场与物质市场相比,其竞争激烈程度( A )。

A.较小 B.一样 C.较大

6. 竞争机制对于信息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的作用相对于物质商品( A )。

A.较小 B.较大 C.相同

7. 文献服务是传统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服务的主要方式有( ABC )。

A.阅览 B.外借 C.复制 D.动态

8. 报道类信息刊物有( ACD )。

A.新闻类 B.文摘类 C.快报类 D.择报类 E.动态类

9. 以独立计算机为单位,利用光盘、磁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信息检索,属于( BD )。

A.联机检索 B.脱机检索 C.手工检索 D.电脑检索

10. 以下信息产品,哪些属于开发型信息产品( CD )。

A.书籍 B.报刊 C.数据库 D.计算机软件

11. 信息市场的竞争战略一般应采用( AC )。

A.特色经营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 C.重点市场战略

三. 填空

3. 按照信息服务工作基础不同,可以把信息服务划分为( 文献服务、报导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 )几大类型。

4. 根据服务对象的范围,信息服务可以划分为( 单向服务和多向服务 ) 。

5. 我国的信息出版物通常划分为三大类九小类,三大类分别是( 检索类信息刊物、报道类信息刊物、研究类信息刊物 )。

6. 报道类信息刊物可划分为( 新闻类、快报类、译报类 ) 。

7. 根据用户提问不同,检索服务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 ) 。

8. 根据检索手段的差别,检索服务可分为( 手工检索、电脑检索 ) 。

9. 按照咨询对象及其活动的内容范围,咨询服务划分为五大类型,即( 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专业咨询 ) 。

10. 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服务模式主要有三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为( 基础通信层

);第二层次为( 网络增值服务层 );第三层次为( 信息增值服务层 ) 。

四. 问答

1. 了解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你是否想到利用信息机构

提供的服务?结合个人经验,对你所利用过的信息服务类型进行评价。

类别:文献服务、报导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

2. 与物质产品相比,信息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特性:易传递传递与非消耗性、效用滞后性与差别化属性、唯一独创性与可重复性、非商品属性与商品属性。

第7章 思考题

1.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在整体与部分(要素)、要素与要素、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是系统工程方法。 N

2. 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系统逻辑

方案,这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N

3. 信息系统建设不仅是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而且是从单位领导到全体企业人员都应当关注的

问题,能否取得主要领导的支持和积极参加,是系统开发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Y

4. 某软件公司接到一项信息开发任务,系统需求明确,规模大,结构化程度高。为了尽快完

成系统开发任务,应该选用快速原型法进行开发。 N

5. 在总结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得失时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指出,60年代计

算机应用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不是帮助领导筛选信息,而是提供了越来越详细的资料。 Y

6.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和组织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影响,对组织管理模式和管

理决策方法的改进等,都是信息系统的直接效益。 N

7. 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入或寄生在系统的正常程序或存储媒体里,

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就会滋生并感染系统,使信息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Y

8. 信息主管这一职位,美国首先在企业中设立,然后推广到政府部门,现在已影响到世界许

多国家。 N

9. 在一个组织中CIO是全面负责信息工作的主管,相当于以往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信

息部门经理。 N

10. 企业信息化就是建立MIS,而MIS建设又是一个信息技术问题。只要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

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N

11. 一个合格的CIO,必须是管理与技术两方面的全能型人物,而且总的来说,CIO的组织管

理水平比其信息技术才能更重要。 Y

二. 选择

1. 大系统是有若干小系统(或称子系统)有机组成的,子系统可由更小的子系统,从而形成

一种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D)。

A.开放性 B.封闭性 C.有序性 D.整体性

2. 信息系统建设的最大难点不在开发,而在于生存。决定信息系统生存与否的是(B)。 A.系统开发者 B.用户

3. 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向下地逐

级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这种方法就是(A)。 A.生命周期法 B.快速原型法 C.面向对象法

4. 20世纪70年代,人们提出了加密密匙与解秘密匙不同的双匙体制,又称非对称密码体制,

是指(B)。 A.DES B.RSA

5. 199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刑法》,增加了专门针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计算机犯罪行为

的条款。其中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以以下种处罚。 B A.5年以上有期徒刑 B.5年以下有期徒刑 C.3年以下有期徒刑

6. 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

是(D)。

A.扩大生产规模 B.降低生产成本 C.改进生产质量 D.提高市场反映速度

7. 霍尔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型,用(ACD)三维结构来描述在系统工程的不同阶段所要采用的

逻辑步骤以需要用到的有关知识。

A.时间性 B.空间性 C.知识性 D.逻辑性 E.技术性,

8. 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AB)。

A.系统质量评价 B.系统效益评价 C.系统安全评价 D.系统开发方法评价

9.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经营管理的需要,组织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调

整和变革。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模式有(AD)。 A.IRM B.EDPS C.MIS D.SIS E.DSS

10.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经营管理的需要,组织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

和变革。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有(BCD)。 A.IRM B.EDPS C.MIS D.DSS E.SIS

三. 填空

1.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指避开信息系统各部分的实际工作和软件结构,只抽象地考察其硬件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集中、分散式—集中式和分布式 )。

2. 按照生命周期法,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 )。

四. 问答

1. CIO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你是否认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CIO?

(1)具有广博的多学科和交叉领域的职业技术,能运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各种层次的管理者和用户服务。(2)具有一种或者多种信息技术专长。(3)具有经济方面的,规划预算信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产品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各种竞争性组织资源之间及内部进行权衡的能力。

第8章 思考题

一.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除了物质资源,人力

资源和金融资源以外,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信息资源构成了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Y

2. 信息活动中消耗的资源分为两种:信息资本(包括信息设备和信息建筑物)与信息劳动者。 Y

3. 波拉特把从事信息活动的部门分成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直接向市场上提供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 N

4. 按照我国学者借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提出的信息产业结构,教育业属于信息商品化部门。 Y

5. 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已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战略资源已不是

资本,而是信息与知识。 Y

6. 部分国家运用波拉特方法对信息产业经济规模的测度结果是:在世界各国信息部门的产值结构中,

一、二级信息产业部门对GDP的贡献基本相同。这说明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道路基本相同。 N

7. 在发达国家,信息处理者在信息劳动中一般占60%或2/3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信息部门内最主要

的信息人员不是信息处理者,而是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这种差别,极大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信息产业和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Y

8. 根据抽样调查和典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强烈,并且已基本得到满足。 N

9. 根据我国国情和信息产业现状,在我国建立宏观集中与微观分散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即宏观调空

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必要而合理的选择。 Y

10. 信息产业的规模和自然垄断特征,决定了信息产业需要政府管制,并且可能包含政府直接经营部分

信息产业的可能性。 Y

11. 目前,我国已建成“八纵八横”覆盖全国的光纤网,长途光缆总长度达17.3万公里,使我国通信传

输的网络规模和技术层次跃入世界先进水平。 Y

12.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十分底下,大多数企业信息竞争意识不强,信息公开途径少,信息

保护手段落后,因而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Y

二. 选择

1. 在(C)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开创性的提出了“知识产业”

的概念。

A.1948 B.1958 C.1962 D.1963 E.1977

2. 在( E)年,美国的波拉特发表了九卷本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发展了马克卢普的思想,系统地提

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框架体系和测度方法。 A.1948 B.1958 C.1962 D.1963 E.1977

3. 在(D)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放送朝日》杂志上发表《信息产业论》一文,在世界上首先提出

了“信息产业”的概念。

A.1948 B.1958 C.1960 D.1963 E.1977

4. 按照波拉特的经济活动分类,服务业属于(A)。

A.物质经济 B.信息经济 C.知识经济

5. 信息产业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其他任何行业所不能比拟的,这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

了信息产品从开发研制到生产使用的周期。(B)定律把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归纳为遵循指数增长规律,这一规律一直统治着信息产业界。 A.恩格尔 B.摩尔 C.马克卢普 D.波拉特

6. 以信息产业为中坚所形成的现代化信息经济,是社会信息化的(B)。

A.基本条件 B.先决条件 C.充分条件

7. 实现产业信息化,即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商业贸易电子化。是信息化进程的(A)。

A.初级阶段 B.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8.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络工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以覆盖全国30个省市

和地区。这一伟大工程称为(A)。

A.金桥工程 B.金卡工程 C.金关工程 D.金信工程

9. 作为国务院负责全国信息化工作的议事结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C)年。

A.1985 B.1993 C.1996

10. 在美国的倡导下,WTO的132个成员国在(B)年决定使Internet成为自由贸易区,期限至少为一年。

当年成为世界的“电子商务年”。 A.1996 B.1998 C.2000

11. 根据社会信息化指数法测算,1995年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只相当于美国20世纪(A)年代末的水平。

A.60 B.70 C.80

12. 我国信息服务业落后于信息工业,仅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电脑制造业的营业额之比为例,1989年美

国为1.75:1,而我国1995年只有(C):1。 A.0.37 B.0.18 C.0.088

13. 美国1996年直接进入Internet的公司为83%,1997年具有WWW站点的公司为67%。而我国,根据国

家经贸委1998年调查,作为全国860万家大中小型企业主导力量的74388家国有企业中,平均仅有(C)的企业对电子商务有一定了解。 A.50% B.37% C.27% D.17%

14. 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外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决定信息产业外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C)。

A.消费结构 B.市场结构 C.社会结构 D.科技进步 E.贸易结构

三. 填空

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不同性质的产业,第一、二、三、四产业分别为(农业、工业、服务业、

信息业)。

2.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集中式

),二是(分散式)。

3.为了有效地对社会信息化程度进行衡量、分析和比较,1970年日本电讯与经济研究所(RITE)提出了“社会信息化指数”这一新指标,从(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 )四个方面,来衡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程度。

四. 问答

1. 试分析集中式和分散式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利弊。

集中式:集中式管理体系有利于统一调动信息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大系统的功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共享。但集中式管理要由政府大量投资,集中式管理体系若演变成条块分割的部门所有制,就会出现行政垄断,扼杀公平竞争,从而极大地束缚和妨碍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分散式:分散式管理能及时满足不段变化着的社会信息需要、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比较高。但分散式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有时过度竞争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2. 什么叫信息化 ?

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工业社会是有形产品创造新价值的社会,信息社会可以定义为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 一般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c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