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1生物与环境测试

更新时间:2023-11-24 02: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6.1 生物与环境测试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答案: B

2.(2015·烟台一模)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解析: 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20,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A错误;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只能说明黑线姬鼠个体数量减少,但是生物种类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的变化情况,B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为种群密度,这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空间特征,C正确;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的,比如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同,植被的类型也会有所差异,不属于群落演替,D错误。

答案: C

3.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1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 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 答案: D

4.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例高于下半年;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上,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雌与雄的比例下降,说明雄性个体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

答案: B

5.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则( )

2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种群在c点之前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但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不断下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时对应的时期;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曲线不能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答案: C

6.(2015·咸宁模拟)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解析: 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害,故B正确;由图可知,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故D错误。

答案: D

7.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3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λ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的种群数量的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较前一年增加;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和前一年一样;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较前一年下降。由图可知,在前3年种群数量每年都是增加的,第3年时与前一年相同,3~6年间每年种群数量都在减少,而“S”型曲线是种群数量先增加到一定值后不再增加,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不会减少,A错误。第3~9年间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比第5年的少,B错误。由图可知,第1~3年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乌鸦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但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D正确。

答案: D

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 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 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

解析: 由题图1可知该鱼群迁入某池塘后,种群数量增长迅速,随着种群(鱼)数量的增多,由于空间、食物、天敌等原因,鱼群的个体间斗争加剧,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速率变为0,因此,该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应该为“S”型,A正确。t0~t2期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均为正值,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可以判断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对应时间为t1,种群数量超过K/2时可适量获取动植物资源,C正确。种群增长倍数是指下一个单位时间的个体

4

数量和上一个单位时间的个体数量的比值,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均为0,种群数量不再变化,增长倍数应该为1,D错误。

答案: D

9.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解析: 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线a)增多,但个体数(曲线b)减少。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的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变化。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相对于灌木阶段,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较少,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 D

10.(2015·衡水调研)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由于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答案: B

11.(2015·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5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 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2.(2015·大同质检)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

(2)草原上,鼠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__________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A中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图A中曲线所示该种群在前________年呈“J”型增长,在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年,在第________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②图B中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________。

③图B中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2)对于体型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3)①据图A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λ值大于1且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呈“J”型增长。若λ大于1,则种群数量增多;若λ小于1,则种群数量减少,所以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在第10~20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②由图B分析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甲、乙两种群都呈“S”型增长。乙种群在t5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③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