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12-14 14: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24日 来源:发改委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普及〃全球迎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当今世界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加速深化、深度集成、融合转型的崭新阶段〃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带动作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信网络规模迈向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信息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综合通信能力增强〃城乡宽带信息网趋于完善〃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全市数字电视传输网已基本形成〃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市。到2010年〃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2.87万皮长公里〃交换机总容量563.91万门〃比“十五”期末增长315.9%;全市电话用户439.39万户〃普及率78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41.13万户〃比“十五”期末增长135%〃普及率60部/百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111.6万户〃综合入户率达78.33%;互

联网用户32.41万户〃比“十五”期末增长427.4%。

2、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有效融合〃经济发展方式明显改善

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较快融合。通过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制造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30%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流程型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达到45%以上〃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已超过20%。二是农业信息化深入推进。截止目前〃光缆到村工程已覆盖全市2337个行政村,初步建设成了覆盖全市所有村庄的宽带网络。德州农业信息网与有关涉农网站实现了互联互通〃各县(市、区)全部建成了农业网站〃部分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形成了以市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县农业信息网络为骨干〃向下延伸到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网络体系。天地红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易中心服务平台、金秋种业公司的“移动无线实时科技服务系统””等一批项目的建成〃为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掌握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服务业信息化逐步加快。互联网接入业务、移动短信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3G网络正在抓紧建设〃电子商务服务正在逐步展开。截止目前〃我市服务业企业9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接入了Internet;60%以上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等单点应用系统;20%针实施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信息系统;5%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条码技术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加快了我市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步伐。

3、政务信息化务实推进〃政府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按照统一机房、统一平台、统一网络、统一机构“四统一”标准〃建成了市级统一的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和网络平台〃部署了协同办公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网站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三大系统一个平台”〃实现了13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及140多个市直各部门(单位)百兆接入〃全市各大机关办公业务网互联互通〃党政机关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基本建立;二是以“中国德州”门户网站为枢纽的政府网站群初步形成〃我市13个县市区政府和57个市政府部门及中央、省驻德单位网站100%开通。以“中国德州”网站的门户作用和沟通政府与公众联系的桥梁作用日益突显〃广大公众使用政府网站的热情大幅提高〃截至到目前〃网站日均浏览量已突破1万人次〃数据库信息总量超过4000万字〃均比历史纪录有了大幅提升。三是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依托市电子政务网建设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法规公文数据库、企业基础信息库〃以及政务机关和部门重要业务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6个县(市、区)的县级电子政务平台基本建设完成。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德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工程管理办法》、《德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德州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试行)》、《德州市政府网站测评指标体系》、《德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等政策规章〃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4、社会事业信息化成效明显〃加快和谐德州的建设步伐

“金财”工程建成了局域网、城域网的网络系统〃开发应用了预算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总账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提高了我市的财政工作效

率。“金质”工程配备了视频监管车〃完成了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了应急处理、在线实时监控的安全监管应急救援体系〃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金盾”工程建立了网络传输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等“七大平台”〃建立了人口信息库、犯罪信息库等“八大信息库”〃开发应用了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网上执法办案信息系统等三十余个信息应用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任务〃实现了公安机关管理方式、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金水”工程新建了德州市雨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科学调度洪水、指挥抗洪抢险〃确保安全防汛。此外〃金农、金关、金卡、金审、金卫、金税等工程也顺利展开〃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利局面。

5、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五”期末〃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仅25家〃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利税2.01亿元〃利润1.19亿元〃截止2009年底〃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增至80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2亿元〃利税11.58亿元〃利润6.09亿元。产业规模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增加55家〃主营业务收入增加4.98倍〃平均每年增长56.4%;利税增加3.48倍〃平均每年增长45.5%;利润增加3.62倍〃平均每年增长46.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目录划分〃我市企业涉及到9大类、15小类〃主要集中在电子元件工业行业(26家)、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21家)、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三大类中(14家)〃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等为代表的优势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目前〃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拥有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二是计算机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0年〃在我市工商部门注册计算机服务

企业200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计算机服务企业有2家〃在300至1000万元的达到21家〃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认证企业1家、四级资质认证企业1家〃已成为我市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三是软件业发展实现突破。市财富软件公司、天佑博文科技公司顺利通过省“双软”企业认定〃实现了我市企业“双软认定”新的突破。

6、无线电管理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效保障了空中电波秩序

一是有效防范了敌对势力利用无线电进行的破坏举动。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无线电技术插播反动广播、视频信号的活动有时发生〃污蔑党的领导〃宣传分裂言论〃破坏人民团结〃我市时刻严阵以待〃坚持与敌对势力进行的长期政治斗争。二是较好地保障了军用、民用航空频率的使用安全。加强了与机场通信部门的联系〃积极配合边邻地市航空安全〃时时进行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保障了公共通信的安全。随时为移动、联动、电信等通讯运营商服务〃保障GSM基站、CDMA基站的安全〃自2009年1月7日国家3G牌照发放后〃积极做好了TD-SCDMA基站、WCDMA基站、CDMA2000基站的保障任务〃并为新基站的开通主动服务〃创造条件。四是严厉打击利用无线电进行考试作弊〃维护了考场秩序。在预防及打击考场作弊、维护考纪的公平公正等各个领域中〃显示出了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特殊作用〃通过抓作弊现形〃收缴无线电作弊工具〃不仅给违纪人员形成了极大的震慑〃而且教育了考生及家长〃较好地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普及〃使我市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同全省发达市相比〃我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改造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阶段〃部分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不高。

2、信息产业规模小产值低。我市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信息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共享度不高。基础数据库资源比较贫乏〃信息资源分布不够合理〃“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共享程度不高。

4、信息市场发展不健全。信息市场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起步〃但水平低〃市场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信息市场发展水平低〃信息市场体系不健全。

5、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我市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还没真正形成〃资金投入不足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6、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健全〃个别企业不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重用〃造成人才流失和断层。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方针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深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经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努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作出积极贡献。

(二)方针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城乡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化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领导有力、体制合理、发展协调的信息化建设格局。

需求主导、稳步推进。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发展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促应用〃稳步扎实地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

资源整合、互联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互联互通〃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走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鼓励创新、产用结合。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应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

深化应用、确保安全。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种手段〃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把信息安全放在信息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结合我市现状〃争取到2015年底〃把我市建成能够支撑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宽带信息传输网络〃数字电视普及率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应用取得明显进展〃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两化融合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5%。

2、主要目标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完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充分满足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发展。到“十二五”末〃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60%以上〃3G移动通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60%以上。多网融合、安全可靠、互联互通、类型多样的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2)经济领域信息化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信息化与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生物、现代物流等行业深度融合〃传统工业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计算机辅助工程、企业应用资源计划管理等技术应用率达到60%〃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装备数控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普及率达到50%。建立20家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家装备制造加工中心、2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和10家能源监测控制中心〃至少建成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体制机制建设有序推进〃金农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等取得较大突破〃全市100%的行政村全部建成综合信息服务站〃平均每个信息服务站配备不少于2名信息员。建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业交易成本降低达15%以上〃运营效率提

高35%。

(3)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促进离散型电子政务向综合型电子政务转变〃基本实现高效的“综合信息服务型”政府。改造提升市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全面建成县、乡级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实现市、县、乡三级内网办公。深入推动工商、质检、税务公安等重点行业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法人、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全面应用〃基本建成跨部门的统一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市、县两级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信息上网率达到100%〃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网上一站式服务。

(4)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各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普及〃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社会保障信息化、文化信息化等扎实推进〃各专业数据库全面建成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水平有较大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5)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市、县、乡、社区四级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基本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社区内网上办理。全面建设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物业服务、社区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社区服务平台〃推动“城市一卡通”工程建设〃推动公共事业性信息服务社区化。智能交通体系基本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潜力充分发挥。公安、交通、安监、市政、卫生等部门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基本建成健全的应急求助快速反应机制。在全省率先建成“无线城市”〃全面实现城市管理及服务的无线普及应用。

(6)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经济比重大幅度提升。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不含通信业)〃重点培育20家创新型信息产业企业〃新建10个企业技术中心。

(7)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有较大提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平安德州”建设创造有利环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稳步推进〃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评定率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领域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信息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七个方面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1、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提升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覆盖率〃并扎实开展网络优化〃改善网络性能〃确保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信息安全。充分利用现有第二代移动通信(2G)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信息资源〃着眼于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发展趋势〃逐步利用先进技术升级已有网络〃提升网络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

2、积极推进兼容现有网络的下一代互联网

加快建设基于IPv4/IPv6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推动城域网高速互联。重点建设智能光网络和系统骨干传送网〃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加快光纤进村入户建设〃推进有线接入网络宽带升级。以“无线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WiFi无线接入网络〃提高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率。

3、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承载综合业务的支撑能力。加快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转换工程〃切实推进卫星、地面传输、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方式的数字电视健康发展。按照国家、省关于“三网融合”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实现“三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4、稳步推进物联网发展

加快推动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等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构建以传感器为节点〃实时信息处理为支撑的局域传感网;构建网格化技术为基础〃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支撑〃由超级计算机、先进计算平台和计算应用组成的〃具有高性能、高可信、高效能的云计算网络。

(二)深入推动经济领域信息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我市将以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工业4大优势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体用品4个新兴产业为重点〃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工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渗透〃发展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一是深入推进装备类制造业信息化。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装备产品深度融合为主要方向〃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装备类制造业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再造〃扩展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性能〃加快设备升级;立足我市优势〃重点选择机床、机械、汽车(电动汽车)及零部件、船舶配套、钢铁及有色金属等企业〃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精密医疗设备、高

端电子设备仪器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赢利能力〃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重点加强基础类制造业信息化。以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作为主要方向〃加快信息技术在建材、石化、造纸、煤炭、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行业的应用渗透。广泛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品及企业资源计划(ERP)、集散控制系统(DCS)、变频控制及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提高产品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密化〃有效降低基础类制造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传统的技术、设备、工艺与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的集成〃提高生产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大力发展消费类制造业信息化。食品生物技术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计算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全面提升食品卫生和生物产品安全的检测、控制水平;纺织行业〃加强对产品设计、加工和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改造〃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高服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和纺织工艺的控制精度;大力推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文体用品产业〃重点推广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变频节能技术〃开发、生产智能化高端产品及配套产品〃提升我市文体用品产业的竞争力。

2、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的广泛融合

加快实施“金农工程”〃推动动全市利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与农资流通和农村管理与社会服务领域扩散〃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能力。一是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积极探索发展高效农业新路子。广泛应用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模拟等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嫁接,逐步实现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田间管理和精准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全面提高

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企业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二是推进农产品和农资流通信息化,促进市场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建设若干市、县级农产品交易平台等农业电子商务系统。鼓励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站。发展农产品和农资现代物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积极推动订单农业。三是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民主科学决策水平。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研制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经济管理系统等农村管理应用软件。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采集、整理农村财务、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信息,建设完善各类农村信息数据库,促进农村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四是推进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中的应用,重点建设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农村疫情监测防治和卫生信息报告系统、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等一批关系农村民生的重点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

3、积极实现信息化与服务业融合

推进现代物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数据库、应急物流信息化调度指挥工程。推广物流管理先进技术特别是射频识别技术〃形成完善的物流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信用服务系统和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在商业、贸易、旅游、娱乐等领域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组建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促进发展模式创新。推进金融保险业信息化〃建立金融保险预测、预警和监管信息系统〃发展网上金

融。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和标准化〃健全专业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百货、连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智能系统〃加快旅游、会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便捷的网上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和物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网上购房、租赁、拍卖和评估等新型服务。加快社会信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实名制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征信共享和企业信用评价、预警及惩戒机制。

(三)扎实推进政务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1、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建成政务资源高度整合〃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建成应急中心、容灾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的软环境〃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共享标准规范;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政府信息化建设;推进跨部门协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等领域〃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及技术手段。完善政府网站群〃推行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行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整合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网站的政府网站群。积极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业务〃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

2、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市情资源、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县(市、区)、市直部门节点数据库建设〃明确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构建我市数字资源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积极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

深化“教育e时代”工程〃构建“数字教育城”。继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发展一批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及与提升等工程〃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数字化学习创新、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教育进社区〃建设内容丰富的电子化学习平台。深入推进教育管理、招生考试和教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的教育管理、决策和服务体系。

2、突出加强科技信息化

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为载体〃完善科研数据和科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合作开发信息平台。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专利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大科普资源信息服务整合〃搭建科普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3、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

整合社会保障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协同管理、基层综合办理和网上一站式服务。推进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信息系统的衔接〃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全面推广“平安通”呼救援助服务。加强各类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人口信息与社会保障等管理系统的互通共享〃实现人口计生领域的科学管理和全面服务。

4、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

构建覆盖全市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加快社区与农村医疗、保健和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促进医疗、医药与医保联动〃实现医疗资源及信息的共享共用。加快实施“数字化医院”工程〃推广各类在线便民服务〃发展远程医疗。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5、全面推动资源、环保信息化

完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林业资源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和统筹规划〃重点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监控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市环保智能监测网络〃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提高环境综合管理能力;完善气象预报信息管理和水情数据自动监测网络、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全市资源调度科学化。

6、大力推进社会安全领域信息化

深化“平安德州”建设〃完善安全报警预警、应急处置、指挥协调信息平台〃建全我市公共安全信息防控体系;重点在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完善电子监察〃推动科技防腐;实施“数字检察”和“数字法院”工程〃提升办

案效率和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县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制定应急指挥信息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预案〃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发布与报告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大国防动员信息化力度〃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7、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信息化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整合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积极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等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和音像馆等〃大力发展网上新闻宣传和电子出版业〃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传递〃提高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水平。建立全民健身资源的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体育科研、体育器械研发和竞赛场馆的应用〃建设全市竞技体育人才信息库、竞技体育比赛信息库等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创新型体育产品〃努力提高体育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全民体质。

8、突出加强信用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实现工商、税务、银行、质监、海关等部门征信数据的共享〃建立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企业、信用中介机构间的合理应用;大力推动个人信用建设〃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系统〃促进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信用查询系统〃积极培育发展信用信息服务中介机构。

(五)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1、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采用先进的3G通信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的“无线城市”宽带支撑网络〃为全市提供高宽带、低成本、方便快捷的无线接入服务;整合各类信息服务资源〃建成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信息资源无线共享;开发推广符合我市实际的“无线城市”应用系统〃实现无线宽带业务在我市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部门领域的全面深入应用〃力争率先在全省建成高带宽、高可靠性的“无线城市”。

2、积极推动城市交通信息化

建立集数据资源中心、共享交换枢纽和信息发布渠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拥堵信息、事件信息、气象信息、客流信息等道路交通相关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交通管理信息共享。大力加强交通诱导、指挥调度、车载导航、电子车牌、停车管理等为重点的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和出行信息系统、公共客运调度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全面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

3、深入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化

完善市、区(县)、乡、社区四级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与城市职能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企业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信息化〃整合城市公共事业运行监控信息〃实现对城市运行的高精度监管;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数字化〃建立城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土地、水、森林等基础数据平台〃为“和谐德州”建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息;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等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提升对城市各种资源的规划、管理和服务能力。

4、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应用

推进“数字社区”工程〃完善和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政福利等一站式数字化便民服务。积极推进“信息富民”工程〃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创新创业公共支撑平台和服务中心〃鼓励和引导市民网上创业就业。大力促进新信息技术在建筑楼宇中的应用〃推广建设一批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化楼宇和社区。实施“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发展数字化、高清互动的家庭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推广应用集家居控制、治安监控、视听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家庭综合智能系统〃普及数字化生活方式。

5、全面推动城市“一卡通”建设

根据省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城市“一卡通”经营管理体系〃推广应用“一卡通”运营管理系统〃建立覆盖主要区域的“一卡通”服务网点〃实现交通、旅游、教育、社区、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电话等社会公共服务多领域、跨行业的“一卡多用”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以智能卡为载体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1、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以皇明太阳能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产业〃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突破口〃做到太阳能光伏与半导体照明(LED)的完美结合〃普及太阳能光热〃与当前的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以建设“无线城市”、城市“一卡通”等工作重点为契机〃吸引一批知名电子产品制造业企业在德州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培育产业联盟。同时〃加大传统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力度〃加强金融器材、电子元器件、数字仪表、数字卫星接收机、高频头、智能网络终端、手机电池及充电器、汽车电子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加快发展软件产业

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努力提升软件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我市软件业。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软件企业及已登记软件产品有关优惠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传统产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各个领域〃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经济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联合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大力开发应用软件〃提高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外包服务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扶持软件企业转变业务模式〃拓宽业务渠道和市场。以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吸引和培育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提升设计开发能力〃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

3、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

继续加快“村村通光纤”工程〃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形成有线、无线融合覆盖的网络体系〃开展传感网、物联网的应用示范〃推进传感网与通信网融合发展〃致力提高基础网络与宽带网络的覆盖率〃切实提高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努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政府服务的各类信息咨询、信息增值服务〃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租赁和售后服务〃为各类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外包服务。抓住下一代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手机加快普及的机遇〃加强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引导系统集成企业开展资质认证〃努力培植信息服务企业。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信息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全市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

(七)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加强政务、重点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和信息安全监控体系〃统筹规划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构筑覆盖我市基本应用和重点阵地的综合网络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网上发现、控制、处置、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2、加大无线电管理力度

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有效发挥技术设施的作用〃为无线电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加大无线电管理的周边协调力度〃加强我市频率资源的科学管理〃严格技术审查〃切实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对各种无线电波和频率使用状况的技术监测能力〃加大无线电干扰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四、重点工程

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重点实施十项重点工程。

(一)三网融合工程

根据国家、省总体规划部署〃积极制定出台《德州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组建市网络电视公司〃建立统一的内容运营平台〃建全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监管体系〃行集中播控管理。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和综合业务

支撑能力。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建设〃优先开发、推广和应用双向数字电视、IPTV、多媒体终端、智能化家庭设备和宽带网络设备等产品〃促进三网融合在政府管理、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争取在2013年前率先在德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建成全市“三网融合”示范工程〃并进行全市推广。

(二)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

重点在全市15家大企业、30家强企业、60家新特企业和200家中小企业中实施两化融合企业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推广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等云计算技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创新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重点在我市轻工、纺织、生物、太阳能等优势行业中〃推动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装备制造加工中心、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能源监测控制中心建设工程。以国家、省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我市县(市、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建设力度〃努力培育禹城市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力争于2015年底建成1个省级示范试点和2个以上市级示范试点。

(三)现代农业信息化工程

深入推进金农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编制现代农业信息共享目录〃通过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等云计算技术〃建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涉农信息〃建立市、县两级涉农基本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与省有关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按照国家及省统一要求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研发推广智能决策、数字模拟、精准农业等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点推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安全

溯源等信息系统。继续开展“信息化下乡”等农民信息化培训活动〃积极推广各类适农实惠的计算机、信息机、电视、电话等终端〃研究落实更加优惠的资费政策。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创建力度〃重点培育禹城、乐陵、夏津、武城等县(市、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于2015年底至少建成1个省级及以上示范县。

(四)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工程

以省建设6个重点物流区为契机〃通过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等云计算技术〃完善我市现代物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商贸、金融、税务、海关、邮政、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部门加快建设物流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物流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新华商贸、华南城等3个城市专业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2个配送中心、禹城粮油食品(功能糖)等10个县域产业物流中心为重点〃引导重点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3G)、无线射涉识别(RFID)等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NNS)、地理信息系统(GI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推动一体化物流信息联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对接〃建立双向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互动〃构建业务协同的现代物流业。

(五)电子商务工程

通过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等云计算技术〃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投融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依托我市禹城“生物产业基地”、宁津“中国桌椅之乡”、庆云“小商品城”、皇明“中国太阳谷”等优势行业〃推动行业及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形成全市电子商务服务网站群〃并争取于2015年底建成1-2个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培育50家重点企

业和重点项目〃努力开展移动支付、移动物流配送、移动商务管理、网络直销等新型电子商务应用试点。健全和完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政务信息化提升工程

通过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等云计算技术〃建设跨部门统一共享的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完善数据交换标准与信息目录体系〃开发利用以数据挖掘、语音处理、内容检索等为基础资源〃提升政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动电子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监管、舆论监督、党风廉政教育六大电子监察信息平台建设〃形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运转顺畅、监督有效的电子监察体系。整合各类信用资源〃建设完善覆盖全市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诚信德州”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信用信息诚信体系。建设涉及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促进各类涉及民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共享〃重点提高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救助、计划生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化程度。

(七)应急联动与救助系统建设工程

通过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等云计算技术〃建设全市应急联动与求助服务信息平台〃重点抓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整合及决策支持数据库〃整合公安、消防、交通、医疗、市政、水利、环保、气象、地震、人防、民政、安全生产等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集成预警监控、综合决策分析、统一指挥调度和快速信息发布。建设连接各县(市、区)、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对各种紧急事件、突发事件和灾害事件实现快速处理和救助。

(八)新信息产业发展工程

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信息产业〃以市经济开发区和天衢省级电子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支持研发、生产集成电路设计、光伏发电、LED节能灯等产品〃努力发展微小型、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及测量仪器〃积极引进新型传感器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产业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快研发工业软件、中间件和基础软件产品〃积极推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以“无线城市”试点和“三网融合”工程建设为契机〃重点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智能终端、智能信息处理、宽带多媒体网络设备和数字内容产品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网络电视(IPTV)和手机电视等数字家庭产品〃提升信息服务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九)节能降耗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研究推广分散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能源综合管理系统等在高耗能行业的的应用〃推进生产设备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企业能源系统优化与合理利用。全面建设全市“三废”综合利用管控系统〃完善城市水电气自动化调配和网络管控一体化系统。积极推动大型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利用太阳能光电、节能空调、智能配电技术设备促进大型建筑的整体节能。构建覆盖市、县两级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完善市级减排数据库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推广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十)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工程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共性需求〃研发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应用抽象及标准化、共性支撑等五类技术〃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运用物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示范工程〃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

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检测认证体系与环境〃为统一物联网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测试和验证服务。

五、政策措施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进一步对信息化建设加强的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示范引导、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项措施〃加快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和县(市、区)把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在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上加大工作力度〃对从事信息工程设计、开发、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具有的资质证书进行严格审查〃坚决杜绝未取得或超出资质证书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努力促进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市政府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种优惠政策〃密切协调市有关部门合理调配市各项扶持资金〃重点对有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项目、工程中心、产业园区进行扶持〃对有关企业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通过项目对接、银企洽谈等活动〃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引金融部门参与我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资金的优势和潜力〃积极引导民间资金以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扩大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加大对

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投入。

(三)抓好示范引导

统一协调、部署、推进、实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工作〃每年评选出一批示范工程〃通过召开现场观模会〃总结工作〃推广经验。学习借鉴先进市地和我市示范工程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有效组织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各类园区和重大项目〃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积极开展首席信息官(CIO)试点工作〃为建立持续稳定的CIO制度做好充分准备。继续规范信息化培训市场秩序〃逐步开展信息化培训机构认定。积极推动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成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培训联盟〃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培养行业实用性人才;同时〃积极组织实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切实提高党政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水平。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入抓好《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快信息化进程〃规范信息化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按照全市综合考评体系信息化考评细则的要求〃围绕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内容保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四个方面搞好年度考核。同时〃加大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示范工程、优秀人才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创建先进网络文化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