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中考物理第三轮复习 - 表格
更新时间:2023-12-18 19: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2010世界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金榜小班 初二物理复习专题
专题(一)实验表格题
初二物理常见实验表格题
(1)杠杆平衡的条件
(2)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研究物体做功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4)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Ek=mv2/2) (5)物体的弹性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Ep=kx2/2) (6)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Ep=mgh) (7)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8)凸透镜成像规律。
答题要领:要明确本实验探究的是哪一个物理量,根据所学知识,该物理量会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1、由表格数据写出物理结论,先从表格中找出数据相同的物理量,再找出数据不同的物理量,当一个物理量变化时,另一物理量如何变化。(控制变量法思想)
2、给出结论,找出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次数。
3、综合分析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结论写的要全面,同时要考虑某一个物理量要受到各个因素(物理量)的影响。
历年上海中考试题回顾 精讲详解
1.(1998年中考)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 1 甲 2 3 4 乙 5 6 10 20 30 10 20 30 18 36 54 8.0 16 24 1.8 1.8 1.8 0.80 0.80 0.80 33(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1年中考)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
1
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时间(分) 降低温度(℃) 0 0 表一 m1=100克 2 4 6 8 10 12 14 16 1 2 3 4 5 6 6 6 时间(分) 0 降低温度(℃) 0 表二 m2=200克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1 2 3 4 5 6 7 8 8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3.(2005年中考)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序号 4 5 6 u(米) 0.200 0.300 0.500 u(米) 0.200 0.300 0.500 v(米) 0.200 0.150 0.125 v(米) 0.300 0.200 0.158 uv(米2) 0.0400 0.0450 0.0625 uv(米2) 0.0600 0.0600 0.0790 v/u 1.00 0.50 0.25 v/u 1.50 0.67 0.32 1/u(米1) 1/v(米1) --5.00 3.33 2.00 -5.00 6.67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1/u(米1) 1/v(米1) 5.00 3.33 2.00 3.33 5.00 6.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8年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
2
凸透镜 实验 焦距? 序号 物屏 距离L 物距u (厘米) (厘米) 第一次成像 像距ν (厘米) 像的 大小 放大 放大 等大 物距u' 第二次成像 像距ν' 像的 大小 缩小 缩小 (厘米) (厘米) 10厘米 1 2 3 4 49 45 40 35 80 64 60 55 14 15 20 20 24 30 35 30 20 60 40 30 35 30 14 15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放大 放大 等大 15厘米 5 6 7 8 60 40 20 24 缩小 缩小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或5、6 、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ν随物距 u 的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条件下,移动 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 课堂实战演练
1.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15(a)、(b)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O O A O 实验 序号 1 2 3 (a) (b) (c) 图15 表一 小华同学 表二 小明同学 F2 4 4 2 l2 2 4 10 F1 1 3 2 l1 8 6 8 F2 8 6 8 l2 1 3 2 实验 序号 4 5 6 F1 1 2 4 l1 8 8 5 (牛) (厘米) (牛) (厘米) (牛) (厘米) (牛) (厘米)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
+l2。
请判断: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准备将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作用在杠杆上的A点,而钩码的位置不变,如图15(c)所示。
请判断:他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能”或“不能”)。如果杠杆能平衡,写出需满足的条件;如果杠杆不能平衡,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16所示,每次的入射点均为O点,然后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物理资料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红、黄、紫三种颜色的光,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而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
表一(红光光源实验) 实验 序号 1 2 3 4 入射角i (度) 0 25 50 75 图16
表三(紫光光源实验)
表二(黄光光源实验) 实验 入射角i 折射角r 序号 5 6 7 8 (度) 0 25 50 75 折射角r(度) 0 16.4 30.7 40.1 实验 入射角i 折射角r 序号 9 10 11 12 (度) 0 25 50 75 (度) 0 15.7 29.4 38.3 (度) 0 15.1 28.2 36.6 (1)初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不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折射本领越强。
3.(2011年闸北区模考)26.小陈和小王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们用A、B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物体的体积,并将体积和质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物质 实验 体积 质量 物质 实验 体积 质量 33 序号 (厘米) (克) 序号 (厘米) (克) 4 10 10 1 10 20 B 5 29 29 A 2 20 40
6 31 31 3 30 6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
对同一物质, (13) 。
②小陈认为B物质的物体选取存在不足,请你帮助小陈找出不足之处: (14)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表三
物质 实验 体积 质量 3序号 (厘米) (克)
7 12 12
B 8 24 24
9 36 36
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陈重新选取了B物质中的物体,并测出了相应的体积和质量如表三所示。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不足之处: (15) 。
4.(2011年徐汇区模考)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光
屏、发光物体等器材,做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部分实验。 ...
实验中他们首先观察、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 (13) ,并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接着他们按表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要移动光屏直至在其上观察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将相应的像距v及像高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f =10厘米,物高4厘米) 实验 序号 1 2 3 物距u (厘米) 50 35 30 像距v (厘米) 12.5 14 15 像高 (厘米) 1 1.6 2
表二(f =10厘米,物高4厘米) 实验 序号 4 5 6 物距u (厘米) 18 15 12 像距v (厘米) 22.5 30 60 像高 (厘米) 5 8 2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16)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17) 。 ⑤你认为该组同学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是否完善?请简述主要理由: ...
5
(18) 。 5. 某小组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动能与质量、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于是用不同质量的实验小车去撞击同一木块,实验时利用了DIS装置精确地测出了小车撞击木块时的速度。小车撞击木块后和木块一起向前滑动,测量出木块滑动的距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前四列所示。为了进一步探究动能与所测物理量间的数值关系,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表的最后两列中。
表一 实验 序号 1 2 3 表二 实验 序号 4 5 6 表三
m2 实验 小车质量小车速度v木块滑动序号 m(千克) (米/秒) 距离s(米) (千克2) 7 8 9 0.20 0.40 0.80 1.4142 1.0000 0.7071 0.8 0.8 0.8 0.0400 0.1600 0.6400 v2 (米2/秒2) 2.0000 1.0000 0.5000 小车质量小车速度vm(千克) (米/秒) 0.20 0.40 0.80 1.0000 0.7071 0.5000 木块滑动距离s(米) 0.4 0.4 0.4 m2 (千克2) 0.0400 0.1600 0.6400 v2 (米2/秒2) 1. 0000 0.5000 0.2500 小车质量小车速度vm(千克) (米/秒) 0.20 0.40 0.80 0.7071 0.5000 0.3536 木块滑动距离s(米) 0.2 0.2 0.2 m2 (千克2) 0.0400 0.1600 0.6400 v2 (米2/秒2) 0.5000 0.2500 0.1250 (1)小组同学是通过比较表格中的 (13) 来比较小车的动能大小的。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14)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小车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小车的动能就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5与9,(或2与6或4与8)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通过分析三张表格,你认为 (16) (选填“质量”或“速度”)的改变对动能的改变影响更大些。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17) ;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18) 。
1.本堂课知识点讲解难易程度( )
A.太难 B. 较难 C. 适中 D. 简单
2.老师综合评价,根据个人情况在下面选项中你认为符合的请打“O“
平易近人,易与交流和沟通 ( )
语言简洁生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
讲题思路清晰,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理解问题 ( )
其它:
6
课后知识巩固(吸收别人的经验,强化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
-----回家作业(一)
姓名: 得分:
1.图18(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 ⑴ ,被测物体应放置在仪器的 ⑵ 盘(选填“左”或“右”)。在图18(b)所示的“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竖直放置的器材M是
⑶ (填写名称),手指放在蜡烛 ⑷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图18(a)
图18(b)
M A B 2.如图19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 ⑸ 牛;所测物体的重力为 ⑹ 牛。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开始所处的状态如图20(a)所示,实验前应向 ⑺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挂上钩码后,杠杆所处的状态如图20(b)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 ⑻ 端的钩码向右移一格。(选填“左”或“右”)
(a)
(b)
(5) 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3.在图14(a)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________厘米,
(6) 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图14(b)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距为________厘米,透镜B(7) 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8) 的焦距_______透镜A)。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m A B (a) 图14 (b) 24.在做“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时,某同学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侧后出现了如图14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该向 (5) (选填“左”或“右”)调节两侧 (6) (选填“钩码”或“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7)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测量 (8) 。
1.图中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读数为___________℃,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7
. 图14
4.(2011年青浦区模考)26.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们用A、B两种物质制成的不同体积的实心物体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米3) 质量(千克) 1 A 表二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米3) 质量(千克) 4 B 0.5×103 1×103 1.5×103 ---1 2 3 0.2×10 0.4×10 1×103 --3-30.8 1.6 4 2 3 5 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14 结论是:对同一物质, ( ) 。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和6的数据,他们可以提出的猜想是: ( 15 。 ① 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华测量了用C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序号
C 表三 物质 实验序号 7 8 9 体积(米3) 0.2×103 0.5×103 1×103 ---质量(千克) 1.6 4 8 (16 ) 的数据可以验证上述的猜想。
② 在上述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两位同学又对三个表格中的数据作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并归纳得出了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静安区模考)26.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f1 表一(凸透镜焦距为f1) 实验 序号 1 2 3 物距u 像距v 成像 情况 等大 缩小 缩小 实验 序号 4 5 6 表二(凸透镜焦距为f2) 物距u 像距v 成像 情况 等大 缩小 缩小 实验 序号 7 8 9 表三(凸透镜焦距为f3) 物距u 像距v 成像 情况 等大 缩小 缩小 (厘米) (厘米) 20.0 30.0 50.0 20.0 15.0 12.5 (厘米) (厘米) 24.0 30.0 48.0 24.0 20.0 16.0 (厘米) (厘米) 30.0 45.0 60.0 30.0 22.5 20.0 二、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 8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5) 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 ③ 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5、6、8、9,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 (16) 。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17) 。 6、某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实验时,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并利用仪器测量液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整理、记录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同一表格内液体的加热时间相等,表一内液体加热时间最短,表二次之,表三内液体加热时间最长。(设加热时间相等时,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一:甲液体 实验 序号 1 2 3 质量 (克) 50 40 20 升高的温 度(℃) 20 25 50 实验 序号 4 5 6 表二:甲液体 质量 (克) 100 50 40 升高的温 度(℃) 20 40 50 实验 序号 7 8 9 表三:乙液体 质量 (克) 200 100 50 升高的温 度(℃) 10 20 40 (13)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一定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14)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 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8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一定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 (15)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7) (c)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堂课学习效果自评( ) A.优秀 B.良好 C 一般 D. 较差 9
正在阅读:
怎样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04-20
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制度05-16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06-09
生活中的美容小窍门02-09
2009届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精编模拟三03-30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3篇03-24
学校元旦联欢会策划方案09-01
金蝶财务软件日常操作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10-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海
- 三轮
- 中考
- 表格
- 复习
- 物理
- 2010
- 教育家的教育理念
- 年度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统计调查表 doc
- 第二章 为甚么要祷告?
- 山东济宁梁山二中高三物理12月月考试题
- Megui压片AVS示例及常用AVS滤镜解释
-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有效措施探析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 海盐地名概述
- 关于在我校组织开展“感恩 奋进 - 红歌伴我成长诗歌朗诵征文活动”的通知
- 微控定向地下钻孔(补充定额)626配套
- 失业保险试题
- 离子计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 宝鸡市2019年中考数学猜题卷及答案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论文
- 实验报告 - 图文
- 口腔执业医师《内科》历年真题A1型题
- 煤矿月度安全工作总结
-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肝癌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 中等职业教育绩效改革思考
-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 每日一练(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