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词序谈英汉长句翻译

更新时间:2024-01-27 19: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现象:汉译英不免严重汉语化,英译汉却又不免出现“翻译体”,即译文经常不合译文语言规范,从而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传达。许多情况下,都出现在词序不对头,尤其是在复杂长句的翻译上。英语属于西方语言中分析性的一类,语序问题在英语也相应地变得重要。汉语可说是世界上标准的分析性语言;词序在汉语的极端重要性,尤为语言学家所公认。

无论从教学需要或科学系统研究着眼,我们都应先从词序问题下手对比,当是一个可采取的步骤。本篇试图在一般讨论的基础上,对汉英长句互译中处理词序的问题作些初步原则的探讨。主要论点包括:

(1)动词在汉语中的重要性;从动词看词序是抓住问题的关键;

(2)时间顺序决定动词的安排;动词的安排决定全句词序的趋势;

(3)再谈一下汉英语基本造句手法的不同与在长句翻译中处理词序的方法。

对汉语动词的讨论

a. 汉语动词在表述中的重要性

由于汉语的词形缺乏变化,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主要须凭语序来决定,所以语序在汉语中比较严格固定,不可轻易移换。词形没有变化是汉语最显而易见的基本事实。但要了解汉语词序的内在规律,要了解汉语造句法的特点,我们认为主要还须结合动词来作讨论。

众说周知,动词对任何语言来讲都很重要的,而在汉语中尤为突出。翻开一篇汉语作品略与英语作品比较,我们马上发觉:前者的动词频率往往远超过后者,其原因是汉语的介词贫乏,完全没有分词。英语使用介词和分词之处,汉语经常都直用动词。例如:

(1)Hard pressed by his father,John told the truth in spite of his wife’s warnings.

约翰被他老子追急了,也就不顾不得老婆的叮嘱,说出了真情实事。

(2)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 in the bathroom, 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ine the cut upon his check.

他跳起来,连忙跑到洗脸室的镜前,拿掉了毛巾,细看他腮上的伤口。

除了直接用动词代替英语的介词外,汉语中为数不多的“介词”,又几乎全部是动词借用。古汉语中绝无仅有的几个介词,到现代汉语,都借用动词代替(例如:“在”代替了“于”,“用”代替了“以”等)。这些“介词”词形当然没变,词义上也基本保留原有的动词性质。我们可以说汉语中绝大多数的“介词”,应该划归动词的范畴,只是入句时,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用。例如:

朝南开,往东走,向左转,替他说,

用刀砍,跟我跑,照例办,比他好。

它们都是动宾词组,在汉语中是广泛存在、广泛使用,

例如:

随意吃,顺口唱,按数来取,逐件点过,

尽量改,埋头读,连忙赶,酌情发还。

这些在形式上,都是以动词带头,与英语的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phrase)不同。另外,还有许多动词组成的连词,例如:

尽管,无论,那怕,凭它,只要,等等。

b. 从动词着手来研究汉语

大量的动词涌现在汉语的句子中,所提供的问题不仅是数目问题,而且在汉语中,无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介词、连词,都可能是动词,很易产生混乱。汉语高度的动词频

率并不是说动词臃肿,更不会制造混乱。汉语作为一个历史最悠久的交际工具,从日常生活到最复杂的科学、哲学、文学的表达,没有不应付自如的。在汉语中,一个句子包含两个以上的动词是极平常的现象。日常极简单的话,也就这样:

她坐车来了。

你出去开门吧。

我到店里吃吃再来。

譬如下面一段:

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啊,叫我研了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哄我等了一天,快来给我写完了这些墨才算呢!(曹雪芹)

又譬如下面各句子:

爬都爬不起了,叫我跑?

他动不动就打人,说不定疯了。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

几乎全句是动词,不但意思鲜明,且汉语地道。

一面是大量动词,好象杂沓堆上;另一面可是卓越的表达功能,明白,生动,简练有力。这使我们觉得:要谈汉语的特点,特点就在这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初步断定:

从动词的处理下手来研究汉语语法以至修辞学才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从动词来看词序,又是突破重点。

c. 动词安排的基本规律—— 时间顺序

我们在阅读中发现汉语句子经常有两个以上的动词,甚至几乎全句皆动词。那么,汉语用什么办法来处理这问题呢?可以一句堆上十几个动词也不致混乱呢?问题显然是复杂而细致的。因为各动词的性质和其在句子里的功用往往不同,它们相互的关系也必然多样,牵涉的范围也必然包括语法。

每个动词都是代表着一个动作(包括动作、推断、存在在内)。在一个具体情况下,每一个动作的发生,都必有它发生所在的时间。因此,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是必定免不了有它的相互间的时间关系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具体情况下,它们发生必定有先有后,或是同时,这就是时间的顺序(time sequence)。汉语便是掌握住这个极简单而极普通的事实—— 按照各动作实际上或逻辑上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各动词在句子里的先后位置,这即时间顺序的规律。例如:

他昨天坐了车,然后到郊区。那么,坐车在先,到郊区在后,如实反映在句子里,就是:他昨天坐车到郊区。

如果他昨天是先到了郊区,然后在郊外才坐起车来,那么,句子里的动词安排,就必须跟着改换:他昨天到郊区坐车。句子里两个动词的相对位置,是忠实地按照实际上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汉语与英语造句手法的比较

汉语造句手法的基本倾向是偏重动词,运用大量的动词结集,根据时间顺序,逐一给以安排,甚至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比喻的说法,这种句子仿佛是编年史的缩影,这种造句法可以叫编年史手法(chronicle style):着重动作的记录,着重时间的顺序,把所发生的事件如实按次说出。一般说来,汉语还有下列两特点:

(1)按照时间顺序,思维的过程是随着一一动作的展开而展开;思维的推进如川流不息,没有截然的间断。只有到了一连串的动作通过彼此推移,产生了一个较显著的结果,于是才

出现了一个较显著的段落。而思维的单位也就自然而然地以这段落为归宿。此所以在汉语,一般说来,断句不严格,断段比较重视。

(2)就一个句子而言,一般是重点在后,往往先说一切条件、环境和有关状态等,然后再画龙点睛把主要的动词点出。例如:

他就跟着大家坐车到乡间种田去。

她每天在厂里辛勤工作。

拿这些和英语对比,便可以看出汉英语造句手法在哪里是基本不同的。汉语特点是动词占优势,而英语特点可说是关系词丰富。英语有大量的介词,有许多连词和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介词在英语几乎可说是无穷数量的,因为通过现成的介词和任何名词或动词的结合,还可以造出形形色色的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phrases,如in case of,with regard to,in view of,等等)。再者,汉语是以动词当介词,英语则于无数介词和介词词组之外,还可以把一切动词,通过形变,化成各种动词非谓语形式(verbals),尤其是分词加介词的词组(如born of,involved in,resulting in等等)。相对于汉语而言,英语造句手法是偏于从关系上求说明的。如果汉语倾向于“动作着眼”,“动词突出”,英语可说是倾向于“关系着眼”、以关系词的适用见长的。再用比喻的说法,英语造句用的是一种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英语造句是撇开了时间顺序而着重与空间打架,具体点说,它的办法是开门见山,尽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两巨栋,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的材料组成各种关系词集体向这两巨栋前后挂钩。这种做法从最简单以至最复杂的句子,基本上都应用着的。如:

(1)He went harvesting in the country by car with the

rest of the company.

(2)He works hard in the factory every morning.

下列各句便发展为若干座俨然可观的建筑物了。

(1)Engels spoke with the authority and confidence,born of forty years’ closest friendship and intellectual intimacy,during which he had grasped,as no other man had the full significance of Marx’ teachings.

(2) Millions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in debt to the author for the service he rendered in that book by tearing aside the curtain of lies and slanders about New China put up by the enemy of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这些句子的做法基本上都是:(1)开门见山,尽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两栋,恰与汉语的画龙点睛做法对照;(2)最突出的特点还是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了各种关系词结集,把有关部分严整地勾搭起来。英语和汉语一样,作为交际工具,主要在于“明确”。但由于经常需要打破时间顺序,要像汉语那样简练,是不可能的。英语的明确,主要是通过结构的严整而取得的。意合句、连动词是汉语的特色,而复合句就是最能代表英语造句精神——尤其是定语与状语的词组或子句交错配用的复合句。

英汉长句翻译中词序处理的方法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发觉,简单的句子比较好对付,困难在长句的翻译。而长句中,最突出的情况,在汉语要算连动句,在英语要算复合句了。当然,每个句子的翻译,必须根据句子本身的内容和上下文的关系,来作具体处理。为了避免汉译英严重汉语化,英译汉又带英语调的毛病,从而阻碍原文内容的传达,我们认为在长句翻译当中,尤其是在连动词和复合句翻译中,就是保持原句的结构的迷信。由于汉英两种语言造句手法和手段的不同,我们的原则是:要打破原句的结构,然后将各组成部分,按照汉英各有的造句规律予以重新安排。

a. 英语复合句的汉译

主要问题是要从原句的各种关系词的勾搭中,看出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间彼此相对的时间顺序,从而按照这顺序把各部分重新配置。

(A)She did not remember her fa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3 years old.

他三岁就死父亲,所以记不起他了。

这句的结构是道地的英语,它运用了who和when两关系词搭起一个复合“建筑”;但对于各动词所代表的动词,却完全颠倒其次序。照译为汉语,是不可能的;必须拆散这结构,从who和when这两个关系词上看出它们所联系的部分在时间的先后次序而予以先后安排。

(B)I was on my way home from tramping about the streets,my drawings under my arm,when I found myself in front of the Mathews Gallery.

我夹着画稿在街上兜了一翻,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发现自己逛到马太画廊的门口。

“在街上兜”发生在“回家”之前,所以译文里须要先提。原句的my drawings under my arm本是个关系词结集,译为“夹着画稿”是化为动词结集的一例。

(C)Petra had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girls as soon as she snapped out of her original depression at coming to Prague.

佩德拉为了到布拉格来,原是满怀抑郁,如今开起心来,就立刻成为女孩子们的领袖。

译时不但要注意as soon as这关系词,还须留心out of her original depression这关系词结集所包含的动作时问。因此译时便须把这关系词结集化为动词结集,分三层次序来处理。

(D)He couldn’t even rouse himself to his usual frown over Lida’s arrangement of the furniture.

他平时看到丽达布置家具的方式总是要皱起眉头,这下连皱眉的心情也激不起了。

最后我们把前面引述的二个较长的复合句,试译如下,更可以说明问题的一斑:

(A)Engels spoke with the authority and confidence, born of forty years’ closest friendship and intellectual intimacy,during which he had grasped,as no other man had the full significance of Marx’s teachings.

由于四十年最亲密的友谊和思想契合,恩格斯对马克思学说的意义比其他任何人都了解得彻底,他讲的这番话既富有权威性又令人信服。

(B)Millions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in debt to the author for the service he rendered in that book by tearing aside the curtain of lies and slanders about New China put up by the enemy of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反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敌人对新中国散布了造谣毁谤的烟幕。作者在书里都把它们一一揭穿。对于这功绩,世界上千千万万人们都要感谢的。

b. 汉语连动词的英译

译者应从原句各动词的时间顺序中看出它们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首先,确定哪个是主要动词以为译句的骨干;然后,运用英语所富有的各种关系词,把原句中的其他动词结集酌量化为关系词结集,打破原句的时间顺序,重新按照结构严密关系明确的要求,来分配各组成部分的词序。例如:

(A)他五岁时候,生了一场伤寒病,变成了聋子。

He became deaf at five after an attack of typhoid fever.

(B)(他)常说家庭应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立即给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鲁迅:《孤独者》)

While maintaining that the family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he would remit his salary to his grandmother the same day that he drew it.

(c)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檐子,蹩进下,靠门立住了。(鲁迅:《药》)

Absorbed in his walking,Old Chuan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lying distantly ahead of him。He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d door.

(D)有个叫毛满株的哑巴姑娘,翻过几重山来找王斌,痛苦地做着各种手势,要求得到帮助。

There was a dumb girl called Mao Manchu,who traveled over ranges of mountains to come to Wang Ping.With various painful gestures,she begged for Wang’s help.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uk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