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双动点问题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16 14: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压轴题双动点问题专题

1、(2011年河南)

22. (10分)如图,在Rt△ABC中,∠B=90°,BC=53,∠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

(1)求证:AE=DF;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2.(1)在△DFC中,∠DFC=90°,∠C=30°,DC=2t,∴DF=t.

又∵AE=t,∴AE=DF.…………………………………………………………………………2分 (2)能.理由如下:

∵AB⊥BC,DF⊥BC,∴AE∥DF.

又AE=DF,∴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3分 ∵AB=BC·tan30°=53?3?5,?AC?2AB?10. 310. 3?AD?AC?DC?10?2t.

若使?AEFD为菱形,则需AE?AD.即t?10?2t,t?即当t?10时,四边形AEFD为菱形.……………………………………………………5分 35.………………7分 2(3)①∠EDF=90°时,四边形EBFD为矩形.

在Rt△AED中,∠ADE=∠C=30°,∴AD=2AE.即10-2t=2t,t?②∠DEF=90°时,由(2)知EF∥AD,∴∠ADE=∠DEF=90°. ∵∠A=90°-∠C=60°,∴AD=AE·cos60°. 即10?2t?1t,t?4.…………………………………………………………………………9分 25或4时,△DEF为直角三角形.……………………………………10分 2③∠EFD=90°时,此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当t?

2、(2012年福州)15. (2012福建福州13分)如图①,在Rt△ABC中,∠C=90o,AC=

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 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PD=______.

(2) 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

理由.并探究如

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3) 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

4【答案】解:(1) QB=8-2t,PD=t。

3

(2) 不存在。理由如下:

在Rt△ABC中,∠C=90°,AC=6,BC=8,∴ AB=10。 ∵ PD∥BC,∴ △APD∽△ACB。∴ 5∴ BD=AB-AD=10-t。

3

∵ BQ∥DP,∴ 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 412

∴8-2t=t,解得:t=。

35

1241216512

当t=时,PD=×=,BD=10-×=6,∴ DP≠BD。

535535∴PDBQ不能为菱形。

45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则BQ=8-vt,PD=t,BD=10-

33t。

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

ADAPADt5

=,即:=,∴ AD=t。 ABAC1063

4510

当PD=BD时,即t=10-t,解得:t=。

333

104101016

当PD=BQ时,t=时,即×=8-v,解得:v=。

333315

16

∴要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点Q的速度为单位长度/秒。

15

(3) 如图,以C为原点,以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知0≤t≤4。

当t=0时,点M1的坐标为(3,0); 当t=4时,点M2的坐标为(1,4)。 设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kx+b,

?3k+b=0?k=-2∴ ?,解得:?。 ?k+b=4?b=6

∴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2x+6。 ∵点Q(0,2t),P(6-t,0),

6-t∴在运动过程中,线段PQ中点M3的坐标为(,t)。

26-t6-t把x=,代入y=-2x+6,得y=-2×+6=t。

22

∴点M3在直线M1M2上。∴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即为线段M1M2。

过点M2作M2N⊥x轴于点N,则M2N=4,M1N=2。 ∴ M1M2=25。

∴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25单位长度。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次函数综合题,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 根据题意得:CQ=2t,PA=t,由Rt△ABC中,∠C=90°,AC=6,BC=8,

PD∥BC,即可 得tanA=

PDBC4

==,则可求得QB与PD的值。 PAAC3

(2) 易得△APD∽△ACB,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由BQ∥DP,可得当BQ=DP时,四边形

PDBQ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此时DP与BD的长,由DP≠BD,可判定?PDBQ不能为菱形;然后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由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

BQ,列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3) 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出线段PQ中点M始末坐标M1和M2,求出直线M1M2的

解析式,并证明线段PQ任一中点在直线M1M2上,从而得出线段M1M2即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3、(2012年六盘水)25.(2012六盘水)如图1,已知△ABC中,AB=10cm,AC=8cm,BC=6cm.如果点P由B出发沿BA方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s.连接PQ,设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0≤t≤4).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BC.

(2)设△AQP面积为S(单位:cm2),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把△AQP沿AP翻折,得到四边形AQPQ′.那么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菱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1)由PQ∥BC时的比例线段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如解答图1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构造比例线段,求得PD,从而可以得到S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得S的最大值;

(3)要点是利用(2)中求得的△AQP的面积表达式,再由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0,则可以得出结论:不存在这样的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4)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关系,求得PQ、QD和PD的长度;然后在Rt△PQD中,求得时间t的值;最后求菱形的面积,值得注意的是菱形的面积等于△AQP面积的2倍,从而可以利用(2)中△AQP面积的表达式,这样可以化简计算. 解答:解:∵AB=10cm,AC=8cm,BC=6cm,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为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 (1)BP=2t,则AP=10﹣2t. ∵PQ∥BC,∴∴当t=

,即

,解得t=

s时,PQ∥BC.

(2)如答图1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 ∴PD∥BC,∴

,即

,解得PD=6﹣t.

S=×AQ×PD=×2t×(6﹣t)=﹣t2+6t=﹣(t﹣)2+∴当t=s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cm2.

(3)假设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则有S△AQP=S△ABC,而S△ABC=AC?BC=24,∴此时S△AQP=12. 由(2)可知,S△AQP=﹣t2+6t, ∴﹣t2+6t=12,化简得:t2﹣5t+10=0, ∵△=(﹣5)2﹣4×1×10=﹣15<0,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4)假设存在时刻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则有AQ=PQ=BP=2t. 如答图2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则有PD∥BC, ∴

,即

解得:PD=6﹣t,AD=8﹣t, ∴QD=AD﹣AQ=8﹣t﹣2t=8﹣

t.

在Rt△PQD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D2=PQ2, 即(8﹣

t)2+(6﹣t)2=(2t)2,

化简得:13t2﹣90t+12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u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