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向氏渊源及分支

更新时间:2023-12-08 04: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节 利川市向氏

一、地理位臵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地属云贵高原东北台地,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地带,为湖北省汇入长江的第二大支流——清江和乌江中游支流——郁江的发源地。中部偏东北地带为小丘陵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1200米,盆地东部从东南至西北,由星斗山、马鬃岭、石板岭至寒池山与齐岳山交汇;西部齐岳山由北向南在文斗长顺界接武陵山北支。盆地四周为高山、二高山、低山山地,万山重叠,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关隘四塞,历为楚蜀屏障,军事重地,是楚经蜀(渝)、湘经蜀(渝)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古巴民族由其长阳发源地溯清江而上向西北迁徙发展的重要地域。地跨东径108°21′—109°18′,北纬29°42′—30°39′。东部团堡镇、元堡乡与恩施市接壤,南部毛坝镇、沙溪乡与咸丰县毗连。西部由南至北为文斗乡、忠路镇、建南镇、谋道镇、柏杨坝镇,依次与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石柱县、万州区、奉节县、云阳诸县连界。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612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区面积最大、区位和自然条件独特的一个县级市。市政府所在地都亭街道办事处,地处利中盆地中部,海拔1070米,东距省会武汉市500余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下同),是湖北距武汉最远、海拔最高的县域和城

1

市;西距重庆市主城区300余公里。

二、行政区划沿革

利川古为廪君国。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朐忍县地。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年)臵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臵盐水县(一说盐水县治所地在今长阳),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于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臵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入清江县。五代仍唐之旧。宋复改清化郡为清江郡,隶属夔州路,郡属清江县下臵都亭乡为今利川市地。南宋县南属龙渠县(今忠路镇)地。元,废郡,以施州(治所地今恩施)隶夔州路(治所地今重庆奉节老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二十五年(1288年)复臵清江县,以都亭乡蛮洞地臵施南宣抚司(今利川毛坝乡域,治所夹壁)、忠路安抚司(今忠路镇、沙溪乡域,治所忠路集镇)。明玉珍据蜀,臵忠路宣抚司。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辖今元堡乡域、治所地先后为旧司坝、老司城)、剑南长官司(今建南镇域,治所地建南集镇)。嘉靖中臵支罗百户所(治所地船头寨衙门坪),辖今谋道镇太平村以北各村;废龙潭安抚司。天启中臵沙溪宣慰司(治所地沙溪乡司城村)。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

2

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以原恩施县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五土司和上下支罗所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

民国初,属湖北省荆南道,后改施鹤道,废道后直属省。1928年属鄂西行政委员会,1932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隶湖北省恩施地区。1986年9月撤县建利川市,隶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至民国元年初,全县分为6里83保。1925年全县18个区,之后区划时有改变。1941年划柏杨吐祥(今奉节)、南坪马道屯予四川奉节。1949年全县16个乡。

解放初沿袭旧制,仍为16乡。1950年设7区。1951年调整撤并为12个区。1952年6月,经内务部批准,将四川奉节第八区(今柏杨坝兴隆口地区)所辖的柏杨、楠阳、龙门3乡划归利川,入柏杨区。1955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太平区的水口、大村、青龙、石家4乡划归四川万县。同年12月,将四川万县龙驹区的谋道、百胜、大兴3乡划归利川谋道区,随即县区划调整,设10区1镇至1975年。1975年撤区并社,全县划为26个公社1镇1场。1984年撤社建区,为11区2镇。1986年撤县建市,后改区为乡,现为都亭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团堡镇、毛坝镇、忠路镇、汪营镇、

3

建南镇、谋道镇、元堡乡、沙溪乡、文斗乡、凉雾乡、南坪乡及福宝山药材场等14个乡级行政区划。 三、利川向氏主要来源

利川市现有总人口90余万,其中向姓人口约7万~8万人,其中源流连贯清晰的宗支20余个,加上分支,有谱有派的达50余支。在一个县域内有如此之多的不同来源的向氏宗支,在全国极为少见,堪称中华向氏迁徒、发展壮大的活档案。据不完全统计,市境内以向字命名的古地理、古自然景观、古民居村落、古兵营等达32处之多。由此表明:各地向氏先祖从古至今,因各种原因迁徙至此后,拓荒开发,繁衍壮大。利川从蛮荒之地到现代发达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既有原住民的拓荒贡献,更有历朝历代向氏宗亲的贡献。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则是生产对象和生产条件。利川地处川、鄂、湘、黔诸省的结合部地带的大山之中。在古代社会,因交通闭塞,朝庭统治鞭长莫及,国家动乱的影响甚微,且自然资源丰富,原住民人口少,土司政权多而杂,但力量弱小,有利于他地强势民族迁入,也是避祸迁入的首选地。因此,自南宋以来,元、明、清、民国及共和国时期,均先后有大批包括向姓在内的的迁入者。其迁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历朝因避乱由原籍地(或辗转多地)自发迁入者如:九君向氏、支罗秧田湾向氏等;二是元末明初的“湖广填江西”和明末清初

4

的“湖广填川”两次大移民而迁入。四川历史上经过七次大的移民,其中这两次移民时间最长(100余年),人数最多(100余万),进入利川的向氏也为最多。因朝庭有“流不入蛮地,蛮不入流地”的移民政策规定,故一部分填川族民入川数世后又东移至川渝边界的利川少数民族地区。如:楚南向氏、白庙向氏及九君之部分分支;三是朝庭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派兵镇压,他籍向氏官兵参加所谓“平乱”后而定居利川,或者被朝庭委派入施州地区任军政职的他籍向氏流官定居者之后裔。如:支罗官家坪向氏、建始“八耳锅”向氏、施南向氏等支。历朝因各种原因迁入向氏先民的后裔,成为当今市境内数量庞大的向氏族群。

宋元以前的原住民向氏的具体范围对象,因史料所限已无从考证,暂不涉及。

四、主要宗(分)支源流及世系 (一)施南向氏

其始祖向濂,字建隆,大约出在于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戊甲,与向姓22代向长同时代。据《施南司志》记:“祖先由钦州(隋前改安州为钦州今广西)经饶州(江西鄱阳)、长州(湖南黔阳西南、后移沅陵)入楚,其始祖第四十三代孙向世法,娶秦氏生飞凤、飞龙、飞虎。长子飞凤(南宋景炎年间为护国将军),元大德三年(1299)奉旨从荆州率军入施州平乱,娶秦氏生传龙、顺龙。传龙于元延裕五

5

年(1318年)同弟顺龙携其家室率军从夔州(今重庆奉节)安坪上岸,入施南司(原治所地在今利川毛坝青岩,后迁高穴口)。龙仕施南镇边万户总管府都督元帅,顺龙授总管府右佥事职。其后孙向胜宗,明洪武二年(1369年)仕施南镇边万户总管府都督元帅。四年(1371年)十二月赴京进贡,改职为施南司副使。五年(1372年)重建高穴口衙署。六年(1373年)十一月赴京进贡,授左佥事职。娶覃氏生向玺、向显(十六世)。向玺明洪武十六(1383年)袭父职。明洪武二十三—二十七年(1390-1394年)施南、刺惹、金峒、唐岩、散毛、东兴、散壁七土司与覃大胜、大旺、大兴结寨反明,玺祖被诬革职,二十八年(1395年)复职。明永乐四年(1407年)赴京述职在合同馆病故,钦赐棺廓发回施南(高穴口)安葬。玺祖娶田氏生朝富(落业恩施北乡)、朝贵(迁川东)、朝荣(迁两广)、朝华、朝盛(迁恩施乌池坝)。向显于洪武六年(1393年)仕施南宣抚司总管元帅,明永乐四年(1407年)接任兄职任施南宣抚司左佥职。娶覃氏生朝勇、朝睿(虎日)、朝亮三支发脉。其后裔分居利川及周边地区,现有族民约1.5万人,分列于后:

施南向氏世系图(部分)

6

22向濂 23其一 28日升 29文光 28日显(西川) 28日盛 34孔章 35 明 40军威 41石坝 46际来 47道成 52大旺 53承忠 58佑泰 59一宁 64飞凤 65传龙 64飞龙 65顺龙

70朝富(迁恩施北乡) 70朝贵(迁川东) 70朝荣(迁两广)

70朝华(迁恩施乌池坝) 70朝盛(迁恩施乌池坝) 70朝勇 70朝睿(虎日) 70朝亮 24飞龙(归州) 24飞虎(建始) 24飞彪

30英元 36三太 42耿忠 48维汉 54富兴 60英秀 66德珉

25天节 25天余(奉节)

31烈秀 37忠厚 43全德 49世传 55贞训 61居仁 61居义 61居安 67世昌

26洪湘

32景仲 38长兴 44僖忠 50铭贞 56成德 62向清(荆州) 62向源 62向澄 62向泽(建始) 68胜宗

27武贵(成都)

33杰臣 39大焕 45杰宇 51向训 57向湛

63世法 63世则(辰州) 69向玺 69向显

1、大房向朝勇后裔 神堂:河南堂

字派:茂海登清,文明大享。正天兴国,世万崇祯。

7

学开洪选,历代宗英。第德昌荣,永锡康平。

主要聚居区域:元堡青龙村向家坝。

大房向朝勇(十七世)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从施南司(今利川毛坝)高穴口先后迁至元堡毛针坝、双河张家湾、青龙埃山向家坝等地。传至国芹、国湘、国玮、国贵四兄弟。其中国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迁四川绵阳剑阁县,遗后世系不详。其余三兄弟共生子11人。现有籍可考的仅六房。其中世位(善)后裔居今利川东城杨柳寺沙石洞王家山一带。世江后裔居东城土桥,已传至第三十五代以上。世洪后裔居东城马桥、理智村岳家坝、城皇村,后裔向贞烈,东城城皇村人,国军海军,移居台湾高雄,退休后回籍投资组建商贸公司,并于1997年出资主编《利川向氏族谱》。向世斌后裔,居元堡青龙、白果坝,已传三十五代以上。向世灿后裔,居东城笔架山。向世仪移居东城关东。向世藩后裔居元堡青龙村向家坝。向世藩三子万盛乐善好施,清道光年间捐地十余亩建钟灵书院(今市民族实验小学地),开办教育事业,知县在东门半边街为其立功德碑,碑文曰“乡里善人向万盛功德碑”(该碑民国期间毁于神兵)。向世德后裔,居东城白鹊山。

本分支人丁约2000人。 2、二房向朝睿(虎日)后裔 (1)向天荣后裔 字派与朝勇支同。

主要聚居区域:利川元堡新场、茅针坝向家湾。

朝睿(一说名朝虎日)公于明天顺初年从毛坝高穴口衙暑迁官渡坝内坪沟(今东城内坪村),后移居元堡茅针坝。明崇祯年间,覃、向两姓土司之战,向姓数十人败逃湖南辰浦(今益阳)安化大壶坪。于清康熙年间向朝睿(虎日)七世孙向天荣子携维刚、维君、维臣返籍。族谱以向天荣为第一人。已传至9代有人丁近100人。其中返居

8

毛坝善泥坝一支,其字派为:正大光明,治国兴家,世德康平,永远发达。

(2)向天华后裔

字派:仕智正添顺,明德藏益盛。 主要聚居区域:利川团堡金龟。

本支为向朝睿(虎日)远孙向天华之后裔。皆因其祖在覃向土司之战时战败,为祸难迁至利川团堡金龟高脚背(三脚圈)落业。谱系从向朝睿(虎日)至天华失传七代,已传十代以上,人丁近100人。

向天华长子维刚世系图

77天华——78维刚——79仕才—80文友

80文海

79仕秀—80文林—81方仲—82崇元 80文印迁元堡新场村 82崇龙 79仕贵 82崇福

83贞才—84学富— 85开云毛坝 85开华 85开诚 85开贵

3、三房向朝亮后裔 (1)向旭阳、向华阳之后

原派:仕有文大贵,正大兴朝辉。(向兴茂组织叙派) 后派:大天兴朝,世万崇贞。学开洪选,弟德昌荣。 历代宗英,永赐康平。

主要聚居区域:毛坝夹壁、共和。

向朝亮原居施南司高穴口,明正统十四年(1449)授施南宣抚司佥峒官职。明天顺五年(1461)从高穴口迁夹壁,组建地方武装(乡勇),割据建营名向家营,授夹壁司长官,娶覃氏生江南、江西。江

9

南生兴茂,娶冉氏生向虎、向明。向虎娶龙氏随叔父江西迁湖南安化未返籍。向明原配赵氏生有贵,继配冉氏生仕坤(子孙散居今忠路狮子坝)、仕毕、仕臣(子孙散居今重庆石柱各地,在鱼池坝建有宗祠)。有贵生子文江、文湖、文海。文江娶石氏生大忠、大月、大俊、大乡五子。大忠移居来凤;大乡娶冉氏生向智移居南坪,其子向旭阳后裔多仍居毛坝夹壁,已传至三十六世(“选”字辈)以下,近500人丁。文海娶陈氏生大爵、大动、大吉、大梁;娶黄氏生大伦、大礼、大智、大福;大伦后人居三尖坝铺房村等地;大智后人从湖南安化于明末清初返籍迁忠路,其子向昌、向早(后迁重庆云阳);大福生二子,父子于清初迁居川陕。文湖之子大勤一支亦居毛坝夹壁,用同派,传至“贞”字辈以下,人丁100余。

毛坝共和一支,字派相同。为三房向朝亮后裔向华阳之曾孙向朝江、朝海之后,人丁近500。其中向朝江远孙向开栋(第三十五代世)历任利川市毛坝区长区委书记、建设银行利川市支行及恩施市支行行长;向红杰(第三十六世),现任柏杨坝镇党委书记。

(2)向大智后裔 神堂:金陵堂

字派:永文宜登弟,国正天朝大。运远泽自长,世代肇荣光。 续派:凌云壮志坚,英杰侠义丹。鹏程展万里,社稷镇乾坤。 聚居区:忠路主坝、江源、八圣等地,重庆云阳。

该支为朝亮祖公五世孙向大智后裔。大智公因前辈为战乱之故于明初迁居湖南安化县大石墩。明末返籍施南(毛坝)夹壁,崇祯五年

10

(公元1632年)再迁忠路五延溪落业。生向昌、向早两子。向昌曾孙向德龙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在忠路江源獠牙槽建向家寨,于雍正十年(公元1745年)首叙谱。向早后迁重庆云阳。向昌后裔已传至向大智位下十八代以上,人丁近千。

(3)向大俊后裔 元堡青龙村竹园坝一支。

为朝亮五世孙向文江第四子向大俊后裔,向大俊清初因破梅林关有功授副将,康熙十四年(1866年)钦授升川北总兵,告老还乡故后葬于官渡坝粗石溪,其后裔已传三十六代以上,近100人。另一支同居青龙村,为向朝亮五世向文湖之第二子向大勋之后,其二十九世向世训曾任贺龙红军游击队长。该支已传三十二世以上,现有人丁近100人。

(4)向大乡后裔

字派:茂海澄清,文明大享(单)。

正(灿)天兴国(朝),世万崇贞。 学开鸿(洪)运,帝德昌荣。 历代宗英,永赐康宁。

主要聚居区域:汪营镇石坝官道沟。

本支为向朝亮第五世孙向文江第三子向大乡之后。向大乡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从夹壁迁汪营石坝壶瓶坝落业。原用派为“大、单、灿、天、兴、朝”。光绪十一年(1838年)阖族议定上派。从“世”字派起启用派名。已传三十五世(“鸿(洪)”字辈)以下,

11

约500人丁。

(5)万州罗田郎家河分支 先后叙老派有五:

向仕坤一支派:仕文宜登弟,国正天朝大。诗学可先宗,华祥高信祖。

向仕毕支派:永文宜登弟,国正天朝大。运远泽自长,世代肇荣光。

向仕臣一支派:仕学可先荣,国正天朝大。令尹室庭丹,光明自有源。

向仕举一支派:仕文登弟,贞德力明。升世秋南…… 字派:朝文学士,元正其堂。禹明毓秀,承启殿光。 世全功德,明登之长。(仕德宗远,福宝忠良) 天地永兴,国祚复祥。肇修人祀,为邦忠良。 继述先泽,荣华流芳。

上为向南更派。

聚居区域:主要在重庆万县罗田、马头等乡镇,利川谋道百胜,建南箭竹溪,东城新桥,团堡梨树等地。

字派第一人向明,系兴茂祖公之子,朝亮公曾孙。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入石柱厅杨柳多坡镇守关隘,为将军。娶继冉氏生仕坤、仕毕、仕臣、仕举。坤公子孙散居利川老屋基狮子坝,毕公子孙散居石柱、丰都等地,臣公子孙散居石柱县各地,举公于明后期迁万县罗田石寨坝将军石,后人建祠于郎家河,后裔散居于今利川谋道百丈沟、建南箭竹溪,重庆万州罗田、马头等地。已传二十四代以上,人丁过千。

12

(二)、支罗官家坪向氏

神堂:河南堂

谱堂:享祖后裔落业支罗首建祠船头寨衙门坪时,谱堂为“善继堂”。后迁祠官家坪,其谱堂为“一德堂”。三世正河祖落业恩施金子坝,其谱堂不祥;四世享祖之孙有明、有光等迁四川成都境,其后裔谱堂不祥。

字派:正式叙派前,各代实取字派为: 修东正单,万先礼贵单(万儒有师单)

第二句为通祖一支取派,括号内为享祖一支取派,其后接32字班派。

善继堂(清咸丰八年谱本)曾叙派为: 昭示来许,迪光前人,乐礼诗书,丕振家声

上列字派未见启用,后叙32字派沿用至今。但居恩施金子坝三世正河伯祖公后裔及四世通祖迁万州鸡公山向家坝,享祖之孙有明、曾孙师周迁成都等分支,其后裔叙派情况不明,待考。32字派如下:

天地锺英,怀德存仁。彝伦攸叙,孝友克敦。 敬宗睦族,本立道生。诗书礼乐,丕振家声。

已知始祖名向植,元顺帝(公元1333-1368年)年间因避难由河南开封徙居湖北麻城。子元桓,为廖永忠牙将,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六月兴师至瞿塘破夔殊功升为大明御前使卫,后与招讨使吴文不睦返隐麻城。元桓公传数世(失传)至泰衢公字修德,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奉调攻鞑靼于山西大同,功封卫师将军,本族尊其为一世祖。其子东山弘治年间,先后任归州牧、施州卫副使司,

13

谢任后落业施州(今湖北恩施市)金子坝,生两子名正河、正海。正河仍居恩施金子坝,其后裔世系待补。正海于明正德年间为将,镇守利川官渡坝(今东城、元堡一带),后获准凉雾五处报粮地为产业,并落业五房村,生二子名向通、向享。通祖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入蜀,落业万邑(今重庆万州)水坝滴水岩。子万方字守清,成年后迁鸡公山向家坝(今万州长滩),生先照、先旺、先鹤。先照生应松。先旺生应鼎,应鼎生贵荣、贵伦;贵荣生壁公、珩公、璋公、瑄公。先鹤生应祯,应祯生贵福、贵胜;贵福生佩公,贵胜生琨公。应鼎祖后裔已传近三十世,人丁数千。其中一支后迁今毛坝乡白晴村,用字派与一德堂基本一致。享祖生子万彪、万仁。万彪生儒连、儒达。儒达官授怀远将军,生子有明;有明仕成都总兵,后落业成都新都县(今成都新都区),其后裔谱系不祥。万仁生儒逵、儒选、儒逊。儒逵生有祚、有光。有祚生师贤、师周。有祚仍居五房村祖业地,次子师周后迁成都华阳(今成都市南郊),有光亦迁成都;其后裔谱系均不详。儒选字尚卿,明时先后任黔省守备、陆安州协防副总兵、洛阳总兵、右都督等职;原配牟氏生有功,次萧生有德、有仁、有义,三叶生训,四刘生有谟(后更名有伦),五陶生有典(幼亡)、有诰等八子。儒逊生有位。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支罗峒土舍黄中夺龙潭安抚使(治所地船头山东南侧山下今寨坝村)位后,在船头山修寨、筑卡割据一方,并联合容美土司田世爵、四川李仲实联合反明,横行利川、咸丰及四川奉节、云阳、万县周边各县,川湖两省会兵围剿十余年乱方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朝庭平息黄中反叛后,为加强对

14

该地的统治,割支罗峒过半地域臵所(百户)立屯,命儒选祖长子有功及七子有训两人任百户职(均承袭总兵职),带兵共同镇守支罗屯。除儒逵之子有祚留守五房村祖业外,其余包括儒逊祖之子有位、儒选其他子有德、有仁、有义、有诰、有谟(有伦)等弟兄八人同迁支罗(今属谋道),后人于明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在船头寨城皇庙侧建祠,并辑“继善堂”草谱,咸丰八年(公元1806年)宗祠迁址于船头山北侧下官家坪,并将原草谱的基础上修为“一德堂”正式木刻版谱牒;民国十五年(公元1925年)修二谱。1997年向贞烈修《利川向氏族谱》时,本支三修后入编。本支族民除外迁者外,其后裔多聚居于船头山为中心的支罗各村落和谋道更新、繁荣、中山等村及毗邻万州、云阳周边村,人丁1.5万左右。

本支人才辈出,自东山祖始于明初由楚入蜀,落业利邑,迄今五百余年,繁衍子孙二十余代。历代子孙在历史上不乏其精英人物,除古代八人为官外,在现代,有训祖第七代孙向德仑,于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地下党万县师范总支宣委和总支书记、重庆江北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和青委书记,于1940年、1943年两次被国民党逮捕坐监,分别以越狱和保释出狱。1946年至1952年任利川初中(现利川一中前身)教导主任,1954年6月省高院以“反革命叛徒罪”判处无期徒刑,后因功减刑为17年,1971年刑满释放。1986年纠冤宣告无罪,恢复中教五级待遇并被选为市政协委员,上世纪末逝世。当代在本市任公职的达数百人之多,遍及各行各业。其中任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向德平、向陵侯、向存刚、向仁伟、向仁凡、向仁学、向彝堂、向彝猛等。改革开放以后,不乏有部分子弟外出学成后从事教育、科技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才和企业家。各类精英,

15

(五)“八耳锅向氏”分支

1.辰州“八耳锅”向如松后裔

字派:马原有祖,永朝秀士(后增)学。明胜大德兴,宗(贞)征恩光茂,天平(必)地国钧

主要聚居区域:元堡红椿向家湾摆摆塘。本支一世向天禄为恩施北乡向氏,为向梦宗之孙向大雅后裔。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与如松、如梧、如柏、如克、如龙、如风、如虎、如豹等七子共八父子分锅为据,迁居辰州,为辰溪夷王,其氏族俗称辰州“八耳锅向氏”。天禄长子如松,如松生马懿,马懿生原英。明天启年间,原英为避乱,从湖南麻阳刘家村迁四川岳池。原英之孙祖贵于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一月迁居汪营朱家门(今汪营石坝),清雍正二年(1724年)祖贵之子裕文移居元堡红椿向家湾。其十八世孙向宗理,历任利川沙溪区区长、市林业局、民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恩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2.归州“八耳锅”裔孙向君选后裔 神堂:河南堂

字派:门中文明,登学先新。光大必昌,道立延绪。德达承先,贵隆发远。继志属仕,家声自传。

主要聚居区域:属恩施沙地、红土、新塘宗支,后迁居利川城区。 向氏先祖有以金簪三橛为记者,也有多支分锅八块为记者,从“天”字派分和“汝”“如”字分支者均有。该族谱记:向士壁第三子伯吉生向鉴、锺、镇(有谱记为锡、鉴、钦)。鉴公生汝天(字大

21

乾)、汝地(字大坤)、汝海(字大望)。锺公生长子汝龙落业西蜀,次子汝虎移居巴东西镶口。镇公子孙落业四川潼川、湖北长阳、姊归、巴东。本支为“归州八耳锅”二房汝虎后裔。向汝虎,字大歌,落业古巫溪今巴东县白果树,其后裔向君选(本支第一字派人)移居恩施沙地落业。清末在青枣塘建有宗祠和“向王殿”。从君选公位下第七世起启用“新”字派,已传至“昌”字派以下。多数后裔居恩施沙子地、红土、新塘一带,少数散居利川城区。

(六)向文皋之后

1.五世向如梧远孙向仕宜后裔 神堂:河南堂

字派:子三启永,秀正大明。应宗耀远,碧裕弘昌。尧舜性德,商周忠良。纪钟福善,宜圣祯祥。金梅时茂,玉叶天香。仁义绍述,礼智清刚。

主要聚居区域:利川南坪马坪、大罗坝、长乐,凉雾花梨岭,柏杨白庙,谋道下磁响水洞一带。

向许昱生来观生向辉生文皋。向文皋原居江西南昌新建府(县)。于宋隆兴年登进士,任辰阳太守。娶刘氏生向纯,字居仁,宋端平进士任京大理寺许亭山东监事,居湘溆浦。纯娶常氏,生向平,平生恭哲、恭敏、恭焕、恭美(以上四人居沅陵莲花池)、恭明、恭礼、恭俊(以上三人居沅陵湖峭溪)。恭敏聚邓氏生如梧、如松,如梧生夔隆、震隆。震隆娶罗氏生贤伯、贤清。贤伯居松林坪,娶男氏生子女、女椿、子韶、子容。子容葬昆仑洞,娶舒氏生祥远、隆远。隆远舒氏

22

生希鲁,于明万历年间,由沅陵迁入四川江津县泥裹龟。第十三世孙向仕宜(希鲁第四曾孙)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江津迁四川奉节大罗坝(今湖北利川柏杨坝)向家营,生子文,为本分支第一字派人,后人已传近三十代(“碧”字辈以下),人丁近千人。其中第十九世正乾父子及侄大文、大元于民国初年迁陕西,正乾迁谋道下磁响水洞(注:湖南中方、溆浦、隆回、洞口等县及四川通江县向氏族谱世系均无本支谱记之二世向平一代,而记二世为向纯配覃氏生“恭”字派七子,且均记“希”字辈为九世,也无本支谱记的第十世向希鲁及其从沅陵迁出的记载。两相所异,是湘、川等谱漏记还是利川谱错记,待考)。

2.五世如松远孙向仁德后裔 神堂:河南堂

字派:朝中(宗)英百员,廷大道彦仁。 主要聚居区域:利川元堡双河村

本支系向文皋五世孙向如松远孙向仁德(文皋位下十九世孙)后裔。仁德号声开,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湖北麻城迁利川团堡安乐坪,其后裔后移居元堡双河一带。已传二十七代以上,人丁100余。其字派为在原籍麻城时所叙,迁利川是否续派待考。谱记“仁”字派以下取派为“昌朝宗应伯元才……”该支第二十六代孙向文才号贞前,1931年生,曾任利川县农业局副局长。

(七)楚南向氏分支

神堂:汝南堂 谱堂:一品堂

23

原派:明锐光辉大儒士,经伦正始佐乾坤。盛朝弘开邦有彦,纲纪华国越太平(圣主宏开金榜弟,满腹经纶卓越才)。

续派:朝廷仲贤贵,国正振兴良。家富青云志,世代显荣昌。 主要聚居区域:利川柏杨坝镇兴隆口高潮、水井、李子、毛田等地。

该宗支源流,据清乾隆辛酉年(1714年)族宗向启元主编《向氏宗支》族谱称:系檀父所分,汝南稽氏所录。即商十帝河檀甲迁都于相,对向氏进行分拨,有向柒士遣至汝阳,是为汝阳向氏。东汉时迁至安徽建沛郡向国,后称楚南向氏。至唐僖宗时,黄巢起义,社会动乱,为避乱再迁湖北麻城孝感乡。传十一世至向绍宗、哲宗和添宗三人入川,其后分别落业万县、开县、奉节、云阳等地。本宗支尊向绍宗为入川鼻祖。于明弘治二十三年(1493)落业尖燕关廖家坝,生万忠、万臣。万忠生至清、彦清;万臣生龙清(迁重庆石柱县)、瑞清;至清生时宰、时旺。时宰垂系待辑录;时旺生朝鸾,其后失传,至十五世孙向先贵(“朝”字派)代起,统一启用“朝廷仲贤贵……”新字派。居柏杨兴隆高潮村大壅坪娶谭氏生春喜、廷富、廷亮及三女。春喜生仲邦、仲安,廷富娶舒、牟二氏生子仲林,再娶黄氏生清玉;廷亮娶黄氏生向仲福,仲福娶邱氏生女向贤秀,子贤喜、贤贵、贤春、贤新。仲田娶彭氏生子贤品、贤忠、贤东、贤杰,女贤碧。仲由娶蒲氏生女贤琼、贤红、大妹、玉林、贤月。贤福娶杨氏生女贵英、子贵杰,定居河北。贤喜娶朱氏生子贵军、女贵碧。贤春娶张氏生子贵勇、贵楚,女贵平。贤新原配赵氏生子贵燕,续配金氏生子路路、女玲莉、贵云。贵品娶黄氏生女贵学、贵贵菊。贤忠1955年2月生,服兵役

24

期间先后六次立功授奖,连职转业后任中共利川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曾被省授“优秀纪检干部”荣誉称号。妻魏利平生子贵林(鹏飞)、女向塬。该分支主要居柏杨兴隆高潮村一带。

另一部分散居柏杨大水井、李子、毛田等地,为向绍宗之孙向龙清、向瑞清(向万臣之子)分支后裔。

该宗支于清乾隆辛酉年(1741年)创谱。20字续派,由朝墉、朝龙、廷春三公于1948年拟定。已传十九世(“贵”字派)以上,人丁数百。该宗支原字派未启用。在续派启用前,向龙清、向瑞清后裔实际取派依序为“单、景、朝、宗、单、升、启、单、明、锐、光”,至此辈后启用“朝廷仲贤贵20字”续派。

楚南向氏向绍宗分支世系图(部分)

25

(八)九君向氏迁支

九君为向土壁之孙九人。向土壁(?—1261年),南宋将领,字君玉,常州(今江苏)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荆湖北路安抚使、峡州知州,淳祐年间,抗蒙古军战功卓著,先后升任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湖南制臵副使、兵部侍朗兼转运使。奸相贾似道嫉其功,累以莫须有罪名弹劾,于景定二年(1261年)押漳州(今福建)病死狱中。其子向伯英为避贾相加害偕其母杜夫人由湘省平江西逃川北通江,生九子,俗称“九君”。经年后九君中的五君正刚、八君正常、九君正路先后又东迁川东(今渝东)与利川接壤地带落业,繁衍生息。

1.五君向正刚之后 (1)向子恭后裔 神堂:河南堂 谱堂:亲睦堂

字派:毓英钟秀,世泽延长。承先绍述,贞吉元良。荣基登进,为祖之光。

续派:国安民志,玉宇平康。山川献瑞,麟凤增祥。功昭竹帛,绩纪太常。行义大道,晋吕流芳。

主要聚居区域:谋道镇集镇周边村、百胜、大兴,建南镇箭竹溪,元堡乡金子山、红椿,团堡镇砂地、箐口、茅田,都亭榨木及城区。

五君向正刚由四川通江迁万县南岸向家湾、石检槽、十家坟等地落业,生可聪生向刚生茂寅、茂甲、茂森、茂春,四兄弟于洪武二年(1369)落业云阳南岸朝阳坪。茂森、茂春后裔无可考。茂寅再迁万州罗田九台山斑竹园,在石寨坝建宗祠,生德徵。茂甲生德徽。德徵生子恭、子朝;德徽生子宾、子强。

五世子恭居百丈沟,生万祥、万银。银移居梁邑(今梁平)白杨河,其后裔未考;祥生向集、向极,向极后系未考。向集生兴辅、兴舟、兴现。兴舟、兴现后裔未考。兴辅生子朝甫、廷甫、政甫、升甫、彬甫、忠甫、高甫,七兄弟分支发脉。彬甫(第九世)后裔一支居谋道镇黎明村、海螺口村、百胜中心村等地;向天开(第十三世)、向应文(第十一世)后裔两支居建南箭竹区白竹坝一带,向大荣(第十四世)之孙向英凤后裔现住都亭榨木村。向政甫(第十世)后裔居谋道大兴、百胜中心村一带。

26

本宗支约有人丁近万人。其中向天开分支后裔向延光(第二十一世),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向延槐曾任咸丰县委书记、恩施地区民委主任;向长敏(第二十二世)历任都亭党委副书记、市科协副主席;向先树(第二十四世)历任利川市农委主任、柏杨坝区委书记、市水电局局长、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向茂寅世系图(部分)

(2)向子朝后裔

①神堂:河南堂

字派:景福志彦,文一二三。成德明仕,为国之珍。光召宇甸,辉耀邦庭。先声艺苑,兰桂齐荣。奇才长发,世守宏勋。(1650年叙派)

主要聚居区域:利川谋道、建南、汪营、元堡,重庆万州罗田、马头。

27

五君向正刚第五世次孙向子朝,落业万州罗田九台山,建龙王坝宗祠。子朝生传彪、发彪。传彪生向钟、鑑、广、涯、时五子。发彪生向贤、吉、钦三子。八子以下启用“景”字派。其后裔除居重庆万州罗田马头外,市境内向景春、向景怀后裔居谋道集镇周边村,向景宽后裔居谋道百胜各村。居万州罗田者有后人迁元堡金子山(向彦纪之后)和团堡砂地、箐口、长岳石庄坪及汪营(向德深、向德林后裔)一带,共发人丁约5000人。其中景灏后裔向财珍(始祖位下第二十世孙)曾任利川县建南区副区长;景宽后裔向太顺(“之”字派)历任中共利川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利川市档案局局长、市人大常委会环工委主任。

②神堂:河南堂。

前用派:正、可、[刚](实录名无派字,下同)、茂、子、南、廷、弥、[良、玉]、景、宜、文、仕、[刚、凤]。

正刚祖至向刚、向凤十四世未叙派,前为各代用派实录,下接正式叙派第一字“应”字派。

叙派:应永时廷丹(取单名),仕文宜登第。国正天朝大,世学可光宗。

续派:发祥高辛祖,伯仲参尧稷。殷商肇丕基,微子扬先烈。 淑均建伟勋,御书锡重德。启后在承谟,继述昭明哲。 该续派为前清贡生向体元撰,目前该支后孙还未及至续派辈。 据石柱《向氏木刻家谱》之向朝树撰《向氏传派原委考》载:五君向正刚,配陈,移万邑(今重庆万州)对河向家湾石捡漕十家坟。[刚]生向可聪,聪生向刚;刚生茂寅、茂甲,寅生子恭、子朝。恭裔居万邑百丈沟十甲,朝裔居万邑九台山龙王塘。生南邨、南富、南斗。

28

邨居万邑向家墱。斗生廷志,移丰都青天坡,生向弥贵。贵生向良、向玉,至今忠州北岸敦八甲金鸡场七斗寨落业,后迁梁山(平)马家场向家街,复迁石柱石家坝场,生十子。玉祖公葬蜜丈坝宅后一排左边上一所,有字可考。长子向景立落石柱五龙溪,次子向景用落潮水溪,三子向景先落渡仙桥,四子向景仁落米仓溪,五子向景富乏嗣,六子向景贤落玉坪,七子向景体落沿溪,八子向景隆落野鹤溪,九子向景荣弱冠没,十子向景益落细沙溪。

玉祖公十房有三房乏嗣。余七房之后大都居今重庆石柱县境。六子景贤祖后裔在该县石家坝玉坪建有向氏宗祠。

六子景贤祖第十五世孙向国连,生正宽。正宽生天才、天友,于清代从石柱玉坪迁三教寺再迁牛巷溪,再迁黄水坝(今石柱黄水镇)青岗坪落籍。天才生三子:大明、大才、大发。天才所生三子于民国年间(1946年左右)举家迁往本县寺院坪。天友生朝喜、朝金(1895--1946)。朝喜生三子:大富、大安、大兵,全家在1958--1960年代六口之家饿毙四口,惟存长子大富及妹大珍。大富为活命五十年代末弃家充军新疆。朝金生大成、大昌(1938--)。大成生一子一女,四口之家在1958--1960年“三年人灾”饿毙三口,惟女世梅尚存,随奶奶冉氏乞讨至湖北利川。大昌于1963年为孝母迁利川忠路镇民主村胡家坪落籍,室唐氏(1929--2014),生三子。长子向世康(又名隽)、次子向世盛(又名坤明)、三子向世贤(又名茂)。

向世康(1965年--)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辞去利川市机械制造厂常务副厂长闯深圳。曾任中国新闻社深圳支社记者、社长10余年。2005年辞职经商,创办深圳市迪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乃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旗下平台淘金地(www.taojindi.com)为中国电

29

子商务B2B十强。现除任该公司董事长外,还任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科协主席,深圳市罗湖区科协副主席。

另:柏杨白庙一支,传为五君远孙向弘恭,生志廷、志教二子。教任陕西户部主事,生命寿、命文、命海三子。字派为:“天地君亲,诗书世立。”

2、八君向正常之后 (1)向君礼后裔 神堂:河南堂

字派:大志必有成,明德绍延声。诗书启良佐,大学镇乾坤。永远怀忠泽,精一心传心。茂昭乘道焕,万世受昌荣。

主要聚居区域:汪营巷子口村。

八君正常,娶秦君生君仙、君进、君礼、君乐。君仙后裔居夔府巫山,与万县白羊坪同支,遗后人太朝分支巴东、奉节、巫溪、成都等处。君进后裔迁移万县太阳溪(古名炭窖溪)。君礼后裔迁施州利川。君乐后裔迁陕西汉中向家坝、格斗坡、黑牛窝、固洋东乡太平、定完等处。今市境内为八君之子君礼之后,多数于清末民国初迁来利川。其中向德洲一支,于抗日战争时期从万县白羊坪迁汪营巷子口村一带,仅传五代,人丁数十。 (2)向谷宾后裔 神堂:河南堂

字派:先永圣世,文宗启兴。体朝光国,宏绍希清。步祖克继,大汗乾坤。崇学待治,丕振昌明。瑞秋良时,万代长宁。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u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