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作业

更新时间:2023-10-18 15: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胡 姝 8号

一、《左传》与《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晋?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左传》艳而富”,其“艳而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作者不仅记载各国君位的嬗变、执政者的谋权夺势、政客的宦海升沉、贵族内部的倾轧火并、侯国之间的欺诈侵掠、辽阔战场千军万马的厮杀格斗、阴暗一隅数人的密谋策划,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动乱、五花八门的变故,无不网罗其中;而且作者采集了大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甚至于还有风俗遗闻、童谣民歌。这些材料通过细心的组织编排,极大地丰富了《左氏春秋》的内容。

《左氏春秋》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从现代编年史的标准看,显得芜杂,说明历史科学尚在草创之中。然而正是这一特点,才更体现了中国史传文学的特点。《左氏春秋》的作者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行取舍与剪裁,全书所载历史前略而后详,后期更详于襄公与昭公,二公在位共63年,不足全书的三分之一,二篇幅却近于全书的一半。就各国诸侯来说,也各有侧重,晋国最详,所记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晋国之事中又突出重点,详细记载晋文公的霸业兴衰。记载较略之国,其事也不平均使用笔墨,如记郑国的文字约15000字,多集中在郑庄公、子产身上。而子产为相执政一事就占了很大的篇幅。凡是能生动体现国家治乱、兴亡,能形象地显示社会各

种代表人物特征的事情,则“纤芥无遗”,反之则“丘山是弃”。《左氏春秋》有自己的详略标准,它深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左氏春秋》不满足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荡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叙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作者重视对事件的完整把握,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有时能给予集中叙述,突破了编年体的界限,使事件的记叙有了记事本末的因素。也使人物的刻划有了传记的意味。

《左氏春秋》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左氏春秋》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氏春秋》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肴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战事的酝酿、起因,战前军事、外交的谋略,兵马的调遣、战时激烈的搏杀,战局的变化,双方的进退,战后胜负的结局,各方面的反应,认识的处理等,都表现得迂徐有致、笔力纵横。 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

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 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 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人功名利禄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赵策三》)。《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 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战国策叙录》)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 迹的生动写照。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 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 节之士如鲁促连、颜斶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 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多。如书中用力极深,描写得极成功的人物苏秦,其事迹言论有不少

就是虚构的。至于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如《秦策一》写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而《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看见徐公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仅表现了邹忌内心的活动,而且涉及心理活动的过程,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写,显系出于作者的想象。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却使 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 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于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 格得以生动展现。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 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而对苏秦归来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绵密细致,极 为传神。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 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 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

充分的展示。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 纪传体的过渡。

《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 要方面。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 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战国时代,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君相,说辞大都不以直接方 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楚策四》载庄辛说楚襄王,庄辛针对楚襄王淫逸侈靡、不 顾国政而进谏,说明国君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他运用四种譬喻,即蜻蜓为五尺之童所黏捕,黄雀被王孙公子射杀,黄鹄被射者用网罗捕获,蔡灵侯因放荡逸 乐被楚大夫发用绳索捆缚。四种譬喻,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楚顷襄王本身,指出其所作所为,正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 充分。再如《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贴切深刻,饶有风趣,很有说服力。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 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类例子《战国策》中俯拾皆是,如“画蛇 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

愈的重要理论贡献。“不平则鸣”不仅比“文以明道”更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发挥文学表情功能。其三是“气盛言宜”。这是对古文写作的审美追求。所谓“气盛言宜”其中的关键是“气”,它包含两个层面,即作者的气质和文章的气势。二者俱备,则言语文章就能抑扬高下,长短皆宜。其四是“学古创新”。这是古文写作和古文运动的基本准则,也是韩愈创新古文的重要体现。

总之,韩愈的古文理论,吸引和指导了许多古文创作者,也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 2、 散文成就:

首先,韩愈散文成就,最突出的是气势凌厉。强烈的感情色彩,特立独行的反流俗的勇气,是他散文“气盛”的内在原因。其次,韩愈散文成就,还在于创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他毫不顾忌世人非议、能有感而发。反佛老、抗言为师,就是这种个性的突出表现。韩愈为文,变幻莫测,风格多样。再次,韩愈散文成就就是突破传统文体模式,敢于创新。同时,韩愈散文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他融注古今,推陈出新,创造了极富个性的许多辞汇和新成语,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韩愈散文中以道统自居的历史使命感,义正辞严、势不可挡的磅礴之气,复沓而又多变的散文句式,富有逻辑力的推理和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惟陈言务去的语言追求,这一切使其散文情思如潮,滔滔不绝,读来确实酣畅淋漓。他以罕见的创造天才突破了传统文体的框架,使散文从应用性转入了文学性,确立了文学

散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部分散文,气势太盛,有些专制的味道;他求官心切时,也写了有俗气、甚至不光彩的阿谀文字;尚奇求新,也有生僻晦涩倾向。 四、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

柳宗元的散文,最为人们所激赏的最其山水游记。这些游记与魏晋兴起的模山范水而总是有所依附的山水作品不同,也与盛唐元结为代表的《右溪记》有别。柳宗元的山水水游记,不仅真正严格以山水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言多比兴,在对山水自然潜心体察,深刻入微的描绘之中,融注着作者的心灵,作者的情怀。正是柳宗元的系列作品才奠定了山水游记这一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柳宗元的系列作品才奠定了山水游记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八篇游记独立成篇,又脉络相通,以作者寻幽探胜的游踪为线索,以西山为中心,按西南走向的次第,描写西山及其附近的八处胜景,表现永州山水的奇特风貌。他的山水游记,除了表现对秀美景物的由衷赞美和眷恋之情,也透露出遭贬斥、弃置后的不平和牢骚,而这也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又一显著特色。 五、欧阳修的散文成就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诗、词创作和学术撰著都有杰出成就,而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特出。今存散文计有五百余篇,其中政论、史论、书序、记游、墓志及杂文小品,各体皆工,议论、抒情、记事、状物,既具个性特色,更有宋代散文的时代风格的物质。

欧阳修一生在宦海沉浮,写得最多,最能体现其人品和政治家风范的是他的政论和史论。其中论及时政,剖析时弊,有胆有只,畅达而透辟。他的论说文,内容涉及朝政、国事、民生、时弊、治政方略、经学、史学多方面领域,而他的一些奏疏或书信,紧扣时政,多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也相当于政论。欧阳修的政论文,虽然有所愤激,甚至“气尽语极,急言竭论”,但总是委婉曲折,能藏锋敛锷,优游不迫。与韩愈的“气盛言宜”的政论文比较,显得更自然平易,也多了些飘逸的风采。欧阳修的文集中有不少的“记”,实际上包含了两类文章:一类是登临亭院,赏景状物的记游散文;另一类则以记事为由,而借此引发议论、抒写感情,以明心志。他的记游、记事之文,在写法上与唐人同类文章比较,也有新的发展,它打破了记游、记事以景物、事件归于议论的框架而很少单纯去记游或记事,多是借记游、记事为线索,重在抒情,重在议论,或寓含较多的理趣,或更切近于时事。欧阳修的散文中,有不少碑志之作。虽难免有谀墓之词,但不乏情文并茂,极富文学价值的篇章。他的杂文小品也别有风韵。他的赋,数量不多,但建树特大。欧阳修以其道德文章彪炳当世,奠定了新古文运动全面胜利的基石。他的散文创作,对有宋一代散文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苏东坡的散文成就

“韩柳欧苏”为唐宋散文宗匠,其中苏东坡后出,但成就更为杰出。苏东坡的创作,不管议论文还是叙事写物、书序杂记之文,相对前几家来说,不仅有继承,更有自己的开拓创新。

苏东坡一生从政,故多政论、史论等议论散文。这些散文“诵说古今,考论是非”,言之有物,又不落窠臼,表现出自己的识见。苏东坡的随笔、杂文,短小而自由,幽默风趣而往往有独特的人生警悟。这些小品,内容涉及记游、怀古、修养、学问、时事、隐逸、道释、人物、古迹等等,文笔灵动,风格多姿,最能体现其开阔的胸襟、视野,执著而又通脱的个性。苏东坡的记叙散文,包括人物传记,亭台记,山水记等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有独创性。他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素材和细节,真切地生动地刻画人物个性、特操;善于表现出人情物态和世间的森罗万象。苏东坡的散文,除上述政论、史论、书序、杂记小品和传记、文赋等之外,还有各种题跋、杂著、史评、祭文和大量诏制、奏疏等等。

总之,苏东坡不仅以其通脱自由的文艺观,创作了不少超越前人、影响时辈和后代的杰作散文佳作。同时,又文备众体,有集大成之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u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