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概述+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24 22: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急物流

一、应急物流概述

1、应急物流的产生背景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但局部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甚至是国家或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都给人类造成重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的威胁。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近年来所发生的世界重大灾害事件,98年的洪水灾害、01年911事件、03年SARS事件、04年印度洋大海啸、05年卡特里娜飓风、06年千岛地震、08年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等等。频繁发生的地震、矿难、禽流感等种种“天灾”、“人祸”,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以减少受灾面积、人员、损失,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应急物流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相关的研究应运而生。

2、应急物流的定义

应急物流是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最小化为目的的特种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3、应急物流的特点

应急物流作为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 ⑴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⑵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

⑶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物资,而有些突发事件发生时,最佳救援时间只有三天,因此,时间的约束性要求尽快保证应急物资的快速到达。 ⑷峰值性:是指应急物资在短时间内的需求急剧上升,呈现剧变性。

⑸弱经济性: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因此,物流经济性不再作为应急物流活动核心目标。

⑹非常规性: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许多平时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物流运作过程中将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得以快速进行,以保证应急物资尽快到达目的地。

⑺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在应急物流中,政府在组织指挥协调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作为执行主体市场中的企业,也同样需要参与。

4、应急物流的分类

(1)按照规模可分为企业级应急物流、区域级应急物流、国家级应急物流、国际级应急物流。

(2)按照起因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事故疾病应急物流、军事应急物流等。 (3)按时是否有军队参与可分为地方应急物流、军队应急物流、军队地方联合参与应急物流。

(4)按照应急发生起因的数量可分为单一型应急物流、综合型应急物流。 (5)按时应急物流的层次可分为微观应急物流、中观应急物流、宏观应急物流。

5、应急物流系统的定义与运作流程 1)应急物流系统的定义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特点,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要素,特别是在选择应急物资的运输方式时,时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应急物流系统除了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外,还多了一个特有的要素——时间。 2)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

应急物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供给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各个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实时回馈信息,将物资供给者所提供的物资加工分类后配送到受灾区。

(1)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系统首先必须立即成立应急协调指挥中心,统筹指挥做好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它主要负责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对各加盟物流中心的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进行指导工作,使整个应急体系高效有序地运作。

(2)物资供应端。企业物流的供应部门一般有固定的合作厂商、固定的上游原料供货商,

应急物流则不同,除了备用的应急物资储备,物资的供应端是多元且杂乱的。如果物资未加以整合分类就直接往灾区运送,将造成物资的浪费,配送低效率与物资重复运送等问题均可能会产生,因此如何对供应端进行统筹集结或直接指派是应急物资供应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物流中心。其功能类似普通物流的配送中心,主要功能为将供给端送来的物资在进行分拣、加工、包装等处理后分别送到各个需求点,减少物资再度转运、装卸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提高应急物资从物流中心到灾区灾民手中的输送效率。应急物流中心应该是一个功能强大、适应性强、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它由众多的普通商业物流中心、企业加盟而成,可以根据灾情,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可大可小,如果遇上“非典”这种全国性的灾害,还可以将多个地区性的应急物流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区域性、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实施应急保障,使整个应急物流系统有序、高效、实时、精确。 (4)物资需求端。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混乱让信息流通不畅,在第一时间内也许无法得到需求详细信息,因而必须透过事前的资料收集,针对灾害发生区的地理特性、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相关特性进行分析,预测物资需求量。同时,随着救援活动的进行,物资需求端会逐渐的恢复本身应有的机能,对应急物资需求的急迫性以及需求量会不断的变化,应当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关注需求的变化。

6、应急物流管理机制的设计

应急物流往往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只有保证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才能使应急物资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这就要求建立应急物流的管理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话的必要条件。 1)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对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实话起到关键的作用。 2)政府协调机制

只有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才能更好的协调参与的各方,保证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顺利运行。 3)法律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中的法律保障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保障机制。有

应急物流活动有了法律作为保障,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提高其运作效率。 4)应急物流预案保障机制

由于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因此我国应建立全国和省、市一级的应急物流预案,以确保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 5)“紧急通道”机制

通过“紧急通道”机制,可有效简化作业程序,提高速度,使应急物资迅速通过海关、机场、检查站等,让应急物资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6)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

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可以让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出针对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应急物资的品种和数量以及应急物流的需求方案。

二、应急物资管理

1、应急物资的定义与种类

(1)应急物资是用于应急物流保障、发挥应急保障功能的物品和器材的统称。 (2)按引起应急物资需求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灾害类应急物资、事故灾害类应急物资、公共 卫生事件类应急物资、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经济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五类。 1)自然灾害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

2)事故灾害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

3)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 4)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

5)经济安全事件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金融安全、物价异常波动、因突发事件造成的能源(煤、电、油)以及生活必需品供应严重短缺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

2、应急物资的特点

(1)不确定性。由于灾情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不可替代性。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时效性。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也就不再称为“应急物资”了。 (4)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灾情发生后,根据灾害的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3、应急物资的管理

(1)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对应急物资在需求分析,筹措,储存,保障运输,配送和使用直至消耗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物资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有:“注重质量,确保安全,合理存放,优化流程,准确无误,全程监控。”

(2)应急物资管理流程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系统,包括启动应急物流中心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并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影响范围等,对所需应急物资作初步的需求分析,并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规格等具体情况,决定应急物资的发放、数量、种类等,随后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应急物资,组织运输与配送,直到送达需求者手中。应急物流中心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将应急物资的相关信息反馈于信息系统,以供指挥机构分析情况得出决策。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内含应急物资数据库,可供查询搜索应急物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对应急物资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最新动态。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为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提供优化模型,为指挥机构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以便应急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运送到需求者。

三、汶川地震的应急物资管理 (一)案例简介

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

震震中位置为汶川映秀镇,地震波及范围之大,30多年来罕见。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救援工作迅速展开,救援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极大限度地挽回受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此间,中央政府、民政部、商务部、救灾部队积极组织物流活动将应急物资运到灾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应急物流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弱势的一面。

(二)应急物资管理的优势

1、快速启动应急物流预案,第一时间将物资运往前线。例如在地震发生当日1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民政部已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 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启动一级响应预案,向灾区调拨价值 78 万余元的救灾物资等。

2、合理利用各项物流资源,及时有效地将应急物资运往灾区。如地震发生后不久,政府部门除了派出军队运送物资,征用并鼓励民间组织充当物流资源,积极配合各项应急物资调度管理工作。

3、利用多种方式筹集应急物资,提高物流效率。例如政府在第正发生之后,采用动用平时储备、直接强制征用、市场紧急采购、组织突击生产、组织社会捐赠、争取国际援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应急物资,迅速筹到了大量应急物资,可以立即运往灾区,节约了应急物资的运转时间。

(三)应急物资管理的不足 1、应急物资数量不足

由于自然灾害有不确定性,这必然导致应急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储备的应急物资很难与应急物资的需求相匹配。在本案例中民政部于地震发生后当天,民政部调空了在哈尔滨、沈阳等10个城市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灾前库存的约18万顶帐篷。然而,为安置川、陕、甘三省无处安身的灾民,共需300多万顶帐篷。由此而知,某些物资的储备严重不足。

2应急物资种类不足

我国目前的应急生活必需品储备有食糖、肉类、边销茶、粮食、食用油等。但灾后的防疫、医疗器械、救生器械不足。在汶川地震中医疗卫生应急所需的消毒、全麻、抗生素等药品和器材物资的匮乏,由于灾区居民居住分散,转送接诊困难较大,野战手术车也严重紧缺。而且水(如矿泉水)比血缺,灾后的生活必需品缺,如妇女儿童用品、衣物等。 3筹措仓促,仓库准备不足

中央储备库规模小,储备物资少,数量分布不均等问题。现有的10个中央储备库,库

的大小及标准都不高,仓库的建设及配套设施均不完善,这10个仓库中只有天津和郑州库规模较大,仓储面积1万余平方米。武汉和西安库为租借的,其余的库均较小。而标准救灾物资仓储面积应当在2万余平方米左右,比较适宜。如图所示,10个中央储备库物资储备数量变化范围大,帐篷物资从800到39000不等,物资数量分配不合理。

4、物流运输受阻.信息传递不畅

灾害造成了四川全省有2l条高速公路、15条干线、2756条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结构受损,损毁的里程超过2万公里。震中汶川县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道路、通信中断。而救灾部队驻地分散、灾区市场几乎瘫痪、道路时断时续、联络不畅、后方市场资源调度困难等实际情况。加之常常是阴雨天气,给物资运输造成很大困难。另外,以中国移动公司为例,地震使其成都地区的570个基站中断,1064皮长公里光缆,35座铁塔,103套传输设备受损。通信中断后,外界不能深入了解灾区状况,不明白灾区的物资需求,使得物流活动组织效率大大降低。 (三)几点启示

1、做好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工作

要确保突发事件下筹措到所需物资,必须建立完整、高效的应急物资筹措系统。首先,可以使用多种应急物资筹集方法:动用平时储备、直接强制征用、市场紧急采购、组织突击研制和生产、组织社会捐赠、争取国际援助等。这次地震,已经应用了这几种方式。其次,相关部门须积极主动,从多渠道获取需求与物资信息,了解不同时期可能的物资需求,并据此合理制定采购决策。

2加强应急资源的储备与管理

为了切实保障灾害发生时救灾物资的供应投放,建立系统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在一灾害频发区就近新建一些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节约物流成本;二是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增加救灾物资的储备种类和数量;三是对这些这些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区分物资重要性,将重要的物资及时大量地运到灾区。 3健全灾区交通运输网.增强运输装备力量

首先应合理规划物资运输路线。救灾物资从哪里调运,调运的线路规划,必须由地震救灾中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根据物资的重要性选择运输方式,如采用陆、水、空运力征用的方法。再次,迅速修复原有运输网络,减少交通中断对运输的影响。最后,选择一条备用交通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4建设通信应急系统.清除灾时通信盲点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大量通信基站被震毁。首先,为了解决通信中断问题,各大通信运营商应当加紧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优化网络信号,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尽快消除通信盲点,从而确保灾时灾区同外界能够实时交换信息。另外,政府也应当拥有一套独立于公众通信网络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以便在公众网络瘫痪时,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该系统指挥救灾活动。 5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制定相关规范制度

法律保障对处理地震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震应急物流保障中涉及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如在地震灾情发生时,政府有权有偿或无偿征用民用或军用建筑、工厂、交通运输线、车辆、物资等,以解抗灾、救灾、赈灾急时之需。我国目前在地震灾害的法律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法规仅限于少数环节,缺乏整体规划,各体系协调不到位;行政法规多,立法层次低;法治化水平还不够,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各项应急法规,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协调好国家、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制定统一的应急规范制度。为应急物资的筹备、储备与发放,以及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t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