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修30)

更新时间:2024-05-06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湖南省国土资源二○一○年十二

目 录

一、成就与形势 ·························· 1

1、“十一五”成就显著 〃〃〃〃〃〃〃〃〃〃〃〃〃〃〃〃〃〃〃〃〃 1 2、面临形势 〃〃〃〃〃〃〃〃〃〃〃〃〃〃〃〃〃〃〃〃〃〃〃〃〃〃 3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 5

3、指导思想 〃〃〃〃〃〃〃〃〃〃〃〃〃〃〃〃〃〃〃〃〃〃〃〃〃〃 5 4、规划目标 〃〃〃〃〃〃〃〃〃〃〃〃〃〃〃〃〃〃〃〃〃〃〃〃〃〃 5 三、保障“四化两型”建设用地 ··················· 8

5、加强规划计划管控 〃〃〃〃〃〃〃〃〃〃〃〃〃〃〃〃〃〃〃〃〃〃 8 6、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 8 7、突出保障重点 〃〃〃〃〃〃〃〃〃〃〃〃〃〃〃〃〃〃〃〃〃〃〃〃 8 四、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 ····················· 9

8、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 9 9、强化耕地保护责任 〃〃〃〃〃〃〃〃〃〃〃〃〃〃〃〃〃〃〃〃〃〃 9 10、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 9 11、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 9 12、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 10 五、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 10

13、加快急需紧缺矿产资源评价 〃〃〃〃〃〃〃〃〃〃〃〃〃〃〃〃〃 10 14、扩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 〃〃〃〃〃〃〃〃〃〃〃〃〃〃〃〃〃 10 15、推进境(省)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 10 六、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 ····················· 11

16、实行资源总量控制和供需双向调节 〃〃〃〃〃〃〃〃〃〃〃〃〃〃 11 17、优化资源市场配置 〃〃〃〃〃〃〃〃〃〃〃〃〃〃〃〃〃〃〃〃〃 11 18、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 11 19、完善资源利用考核评价 〃〃〃〃〃〃〃〃〃〃〃〃〃〃〃〃〃〃〃 11 20、强化省直管国有土地管理 〃〃〃〃〃〃〃〃〃〃〃〃〃〃〃〃〃〃 12 七、促进测绘事业快速发展 ····················· 12

21、加快数字湖南建设 〃〃〃〃〃〃〃〃〃〃〃〃〃〃〃〃〃〃〃〃〃 12 22、丰富测绘公共产品 〃〃〃〃〃〃〃〃〃〃〃〃〃〃〃〃〃〃〃〃〃 12 23、大力发展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 〃〃〃〃〃〃〃〃〃〃〃〃〃〃〃〃 13 24、全面提升测绘服务与保障能力 〃〃〃〃〃〃〃〃〃〃〃〃〃〃〃〃 13 八、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 13

i

25、有序推进地质环境调查 〃〃〃〃〃〃〃〃〃〃〃〃〃〃〃〃〃〃〃 13 26、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 14 27、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 14 九、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 14

28、推进金土工程二期建设 〃〃〃〃〃〃〃〃〃〃〃〃〃〃〃〃〃〃〃 14 29、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 14 30、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 15 十、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15

31、建设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 〃〃〃〃〃〃〃〃〃〃〃〃〃〃〃〃〃 15 32、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15 33、推进地质矿产管理制度改革 〃〃〃〃〃〃〃〃〃〃〃〃〃〃〃〃〃 15 34、推进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配套改革 〃〃〃〃〃〃〃〃〃〃〃〃〃〃 16 35、加快“省直管县”配套改革 〃〃〃〃〃〃〃〃〃〃〃〃〃〃〃〃〃 16 36、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16 37、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 16 十一、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 ···················· 16

38、加强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立改废 〃〃〃〃〃〃〃〃〃〃〃〃〃〃〃〃 16 39、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 〃〃〃〃〃〃〃〃〃〃〃〃〃〃〃〃〃 17 40、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 17 41、强化国土资源信访稳定工作 〃〃〃〃〃〃〃〃〃〃〃〃〃〃〃〃〃 17 42、强化测绘统一监管 〃〃〃〃〃〃〃〃〃〃〃〃〃〃〃〃〃〃〃〃〃 17 十二、实施重大重点工程 ······················ 17

附表 “十二五”国土资源重大工程(项目)列表 〃〃〃〃〃〃〃〃〃 19

ii

一、成就与形势

1、“十一五”成就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发展迅速,成效卓著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一化三基”、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大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新的进展。发展用地得到有力保障。正确执行土地调控政策,积极推进“保增长保红线”工程,出台应对危机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规划计划调控,加大用地审批报批力度。五年间批准用地总面积达129312公顷,确保了全省41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11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100多条国(省)干道改扩建工程、148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38个无公害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用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耕地保护目标圆满实现。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连续五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且略有赢余,基本农田稳定在336.00万公顷,质量不断提高。地质找矿成果丰硕。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积极推进地质找矿部省合作,强化地质勘查项目、探矿权管理,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大力推进整装勘查,累计投入19.9亿元,涉及项目1300余个,完成坑探13万米、钻探140万米、槽探147.6万立方米,共新发现矿产地56处、取得了找矿新成果。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不断

1

好转。着眼“治乱、治散、治本”,持续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开展治理非法开采、超深越界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群发性非法采矿事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整治,组织了对40多处在全国或全省点名挂号的重点矿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推动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完成了11个重要矿种,116个重点矿区的资源整合工作,提高了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地质灾害防治扎实有效。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被动应急抢险向科学防灾减灾转变。全省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9200处,处理地质灾害危险点300多处,成功预报突发性地质灾害500余起,转移群众10万余人,避免人员伤亡2万余人,避免财产损失5亿元。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大力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复垦工程,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测绘事业快速发展。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本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进程明显加快,数据源获取和更新能力大幅提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快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湖南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HNCORS)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基础测绘重大工程取得新的进展。测绘事业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测绘服务收入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国土资源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国有土地储备、租赁制度,矿业权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探矿权、采矿权全面实现有偿使用制度,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范围不断扩大,测绘产品市场发展迅速。重大基础工作顺利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矿山地

2

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省属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土地资产处置顺利完成。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实地核查等工作扎实开展。国土资源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在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测绘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5年来,共开展了各类课题160项,验收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55项, 2项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4项为国内领先水平,9项获得部科省级技奖。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国土资源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能力明显加强,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扎实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卫片执法专项检查,严格违法问责机制,有效制止和查处了一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制订发展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督促和指导各市州修订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完善了征地程序,改进了补偿办法,配合相关部门制订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细则和监管办法。2009年全省14个市州都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征缴专门帐户。着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省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政策、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

3

新的更高要求。

保障经济发展和维护粮食安全压力大。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根据按现有占用速度和消耗水平,未来五年的实际用地总需求就在10万公顷以上,依据近五年的计划指标下达情况,国家每年下达的用地计划指标为1.2万公顷左右,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存在较大缺口,保障用地的压力很大。“十二五”期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时期,全省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大,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会进一步增加,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加重。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对外依存度高。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部分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铜、铝土、铅、锌等因资源短缺或冶炼加工生产能力较大,需从省外大量购进矿物原料;煤、油、气等能源供需缺口大,原煤需求对外依存度达到25.9%,油气全部靠外省调入。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全省农村人均建设用地188平方米,比规划确定的150平方米的上限高出25个百分点。城镇人均用地面积达139平方米,大大超过10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城市平均容积率仅为0.4左右,低于全国0.51的平均水平。园区地均投资和地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主要矿种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60%左右,综合利用率只有45%,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减灾防灾能力亟待提升。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防治难度大,全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

4

应急反应能力有待提高。各方资源利益诉求日益增多,监管和服务难度不断加大。用地单位希望多用地、快用地、低成本用地的要求十分强烈,与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规范用地程序、提高用地成本形成矛盾,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不时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始终居高不下。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3、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以促进“四化两型”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4、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切实保障“四化两型”建设用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着力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大力促进测绘事业快速发展,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大幅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与科技水平,不断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实施国土资源重大工程。

(2)目标指标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设置资源供应保障、资源保护利用、市场培育完善、测绘工作服务、资源环境整治5个主要方面的目标,

5

24个主要量化指标(专栏一)。

专栏一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指 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2.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3.新增建设用地 资源供应保障 4.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5.建设占用耕地 6.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7.采矿权总量规模 8.耕地保有量 9.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资源保护利用 10.亿元GDP新增用地消耗量 11.主要矿产平均开采回采率 12. 主要矿产平均选矿回收率 13.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 14.有偿使用土地资源比例 市场培育完善 15. 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比例 16.矿业权出让收入 17.测绘服务总值增长率 测绘工作服务 18.地形图更新数量 19.提供各类地形图数量 20.完成数字城市建设数量 21.土地综合整治 资源环境整治 2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 23. 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 24.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 单位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处 个 万公顷 万公顷 公顷 % % % % % 亿元 % 幅 幅 个 万公顷 万公顷 % % 2015年 164.00 132.50 12.00(五年累计) 8.00(五年累计) 4.00(五年累计) 20~25 5000 377.00 323.53 10.85 提高3-5个百分点 提高3-5个百分点 55 65 80 50(五年累计) 80 8000 70000 16 46.70(五年累计) 4.33(五年累计) 50 60 指标属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建设用地调控。到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4.00万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32.50万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2.00万公顷以内,农用地转用控制在8.00万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00万公顷以内。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至2015年,耕地保有量为377.0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3.53万公顷。

——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土地综合整治46.70万公顷,通过土

6

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33万公顷。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到2015年,采矿权总数控制在50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占矿山总数的比例提高到6%,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80亿元。

——地质矿产勘查。实现1: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和1:20万重力测量面积全覆盖,完成重要成矿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实施18个整装勘查和16个大中型国有危机矿山深部找矿,新发现大型矿产地20~25处;到2015年,预期新增储量为原煤1亿吨、铀1.5万吨、铁矿石0.3亿吨、锰矿3000万吨,铅锌420万吨。

——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完成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重点区1:1万详细调查。对已发现的860余处大型地质灾害点进行分期治理,重点完成279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与117

处治理难度大、居民相对分散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工程。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50%;新建和在建矿山损毁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60%。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十二五”期间,新增亿元GDP土地消耗面积降低到10.85公顷;主要矿种平均采矿回采率提高3~5个百分点,主要矿种平均选矿回收率提高3~5个百分点,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回收率达到55%。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完成14个市州和部分经济发达县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健全国土资源数据库,推进各类调查与规划数据成果的建库,集成整合和深度开发;实现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全业务电子化、全流程网上运行”的 上网与在线办公目标,建立“一张图”管地,矿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市场建设。有偿使用土地资源的比例提高到65%,

7

“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占出让面积的比例提高到80%;矿业权出让收入五年累计达50亿元。

——测绘事业发展。实现测绘服务总值增长率达到80%,完成数字化城市建设数量达到16个,省级1:1000和1:5000地形图更新数量达到8000幅,各类地形图提供数量达到70000幅。

三、保障“四化两型”建设用地

5、加强规划计划管控

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规范规划调整程序。建立规划定期评估制度,探索规划滚动修编制度,推进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加强建设用地计划和预审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供地时规模和序供地。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规定、行业用地控制指标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基础上,制定并严格执行适合省情的相关政策、用地准入条件。定期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考核,将考评结果与下年度计划指标分配挂钩。

6、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环长株潭城市群(“3+5”)地区以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和经济园区建设为依托,重点布局新型工业化发展用地;湘南地区着力布局有利促进产业转移的建设用地;湘西地区优先布局促进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的用地。保障以湖泊、河流、山地为主体的生态建设用地,加强湿地保护,构建生态安全的用地格局。

7、突出保障重点

盘活存量土地,改进供地方式,实施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优先保障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用地;重点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和

8

“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企业、千亿园区”项目用地;科学配置生态环境建设用地。

四、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

8、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严格控制项目占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须 “先补后占”,实行“占补平衡”省级统筹。提高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成本。探索建立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有偿调剂制度和“以补定占”的耕地占补平衡倒逼机制。

9、强化耕地保护责任

在现有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机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考核制度,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推行耕地保护责任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10、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将分布集中、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的耕地划为候补基本农田。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和监督管理信息化。总结推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经验,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基本农田质量。

11、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查清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转型。加快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争创全国土地整治示范省。争取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

9

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2、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建立省、市、县三级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五、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13、加快急需紧缺矿产资源评价

提高全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重点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及物化遥工作。统筹协调中央、地方财政和商业性勘查投入,以煤、铀、铁、锰、铅、锌、钨、锡、金等为主攻矿种,以钨锡钼矽卡岩型、铅锌层控型和锑金石英脉型为主攻类型,对南岭、钦杭、湘西鄂西三大成矿带上18个重点成矿区开展整装勘查。以国家危机矿山专项找矿计划为主导,推动以大中型矿山为重点的深边部找矿工作。加快矿产资源评价,着力推进由地质勘查阶段向开采阶段转化。

14、扩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

新建、改造一批新型矿山,推动矿业生产基地化,建设一批矿业经济综合区和矿业工业园区。推进全省59个重点矿区资源整合,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

15、推进境(省)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构建以财政和信息支持为核心的境(省)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利用境(省)外矿产资源。以省内急缺的富铁矿、铬铁矿、铜、铅、锌、铝、钾盐等矿产为主要矿种,以资源条件优越、有合作优势的境(省)外重要矿集区为勘查开发重点区,鼓励省内钢铁、有

10

色、化工等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与地质勘查单位合资合作进行矿产勘查开发,逐步建立境(省)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六、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

16、实行资源总量控制和供需双向调节

发挥规划计划的引导作用,实行资源总量控制,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强化需求管理,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结合产业特点、区域实际和利用绩效制定差别化资源供应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严格控制国家保护性矿种开采总量,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机制。

17、优化资源市场配置

规范和完善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巩固经营性土地出让和矿业权的“招拍挂”制度,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研究建立土地收益基金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划拨、协议用地实行公示制。深化矿业权市场配置改革。

18、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及推广节地型城乡建设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城市向地上、地下空间发展,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向丘岗山地拓展,引导产业集群、项目向园区集中,盘活存量土地。稳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推进重点矿区、重点矿种的开发整合,继续实施矿产资源保护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19、完善资源利用考核评价

建立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等指标作为

11

政府绩效评估的考核机制。完善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开发区集约用地评价以及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新增用地消耗考核,考核结果与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惩挂钩。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申报认定制度。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公报制度,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计制度。

20、强化省直管国有土地管理

加强对省直机关和中央在湘单位、省属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健全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加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力度,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服务企业,做好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扫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省属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改革改制工作,加强铁路用地管理,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七、促进测绘事业快速发展

21、加快数字湖南建设

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完成十四个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推进以一网、一库、一平台为支撑的测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定期、适时、动态更新机制,形成多种形式的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能力,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加快建设全省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和全省地名地址数据库,积极推进洞庭湖水系精确测绘、市县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新农村建设测绘项目。

22、丰富测绘公共产品

整合现有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建立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产品系列,

12

实现地理信息资源以及基本数字产品的全方位覆盖。大力开发基础测绘公共产品,开发不同种类、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信息化测绘产品系列,加快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公开版地图、地图集、挂图等系列标准地图产品的编制出版,建立和完善权威的政府公益性地图网站,大力促进导航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影像地图和三维景观地图等新产品的开发。

23、大力发展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

制订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测绘单位开展地理信息产品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推动位置服务、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推进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数据加工、系统开发、设备生产、云计算平台建设等地理信息企业发展,延伸地理信息产业链。扶持和支持地理信息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参与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

24、全面提升测绘服务与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测绘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形成以无人机为平台的低空数码摄影系统、车载三维可量测地面实景影像获取系统(DMI),快速、及时获取航空和地面影像数据源。建立并行、大型、高速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的智能化高效处理。基本建立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提高测绘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加强国土资源系统测绘队伍资质和能力建设。

八、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25、有序推进地质环境调查

13

全面开展全省环境地质调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1:5 万地质灾害详查和重点区1:1万地质灾害详查。重点开展长株潭等重要城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开展重要农业区农业地质调查,开展全省四大水系、洞庭湖、城市地下水及岩溶地区水资源评价与监测。完成全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和全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抓好矿山公园和地质公园建设。

26、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完善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积极推进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站所建设,形成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应急预警指挥体系和地质灾害

应急反应系统。加大地质灾害防护队伍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护能力,

积极开展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27、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工程,推进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区(点)建设,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九、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28、推进金土工程二期建设

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构筑全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数据库。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

29、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整合各类国土资源信息,集中显化成果,逐步形成权威信息产品。适时开展数据产品分发服务,满足各行业对国土资源调查成果的广泛需求。拓宽服务领域,重点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地籍信

14

息查询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深度开发应用服务,逐步实现信息服务渠道多元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发展模式产业化。

30、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建立共同责任、合作联动、保障服务、共享激励的科技创新机制,重点推进土地科技、矿产资源科技、地质环境科技、测绘技术等方面创新。积极争取经费支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加强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和科研技术人才培养。完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加快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特别是新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重点抓好“3S”技术、矿产开发技术等应用及区域性成矿综合研究和勘查技术推广。加强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和科普基地建设,构筑全省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体系,推动国土资源系统科普教育和文化建设。

十、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31、建设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

加强形势分析研判,改革完善统计制度,加强国土资源监测和宏观调控基础工作和技术手段研究;建立健全资源预警机制,提出调控措施和建议;处理好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与其他正常管理职能的信息沟通和联动。

32、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明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抓紧制订与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

33、推进地质矿产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构建和完善地质找矿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基础性、公益性

15

地质工作,建立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相互促进的勘查投入机制。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全面推进矿业权审批改革。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长效机制。

34、推进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配套改革

落实部省合作备忘录和土地管理改革专项方案,推广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经验,积极探索严格保护耕地、有力保障发展用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不断加强土地监管的体制机制。

35、加快“省直管县”配套改革

按照“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全面理顺国土资源财务管理领域政策,明晰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的事权和财权,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36、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符合国土资源系统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37、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厘定国土资源直属单位定位与职能职责。加强地质勘查单位行业管理与国土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按照“五个一”标准,加强国土资源所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国土资源队伍整体素质。

十一、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

38、加强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立改废

及时跟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改情况,全面梳理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制订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修订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政策法规,废止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16

政策法规。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国土资源法律知识。

39、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

建立健全审批与监管并重、预防与查处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健全部门协作和联合办案机制。强化执法手段,改善执法环境,完善执法监察体制。建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

40、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政会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各项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透明运行。

41、强化国土资源信访稳定工作

建立重大项目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行信访机构参与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定期接访、机关干部下访、处室轮流接访、联合办案处访制度。加强督查督办,努力推动“事要解决”,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42、强化测绘统一监管

进一步完善统一监管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市县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和测绘资质、质量、成果、市场、测量标记以及涉密地理信息的监管职能。强化测绘市场和地理信息市场的统一监管,加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十二、实施重大重点工程

为保障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实施耕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基础测绘与信息化建设、资

17

源节约集约和国土资源所建设六大重点工程(见附表)。

18

附表 “十二五”国土资源重大工程(项目)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所在地 在基本农田示范1、农村土地整新建 区、粮食主产县治示范省建设 选定20个县 2、环洞庭湖基耕地一 保护本农田建设重常德、益阳、岳建设规模309万亩,新增耕地22万亩。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高标准基续建 阳3市16个行政本农田,土地平整工程、田间路桥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防护2010-2014年 区 与生态环境保持及村庄综合整治等工程。 655000 517000 工程、灌排水工程、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村庄整治等。 建设规模400万亩。主要内容:土地平整、灾毁耕地复垦、田间路桥2013年— 480000 128000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资 2011-2015年 计 划 投 资 工程 大工程 3、涔天河耕地宁远县、道县、建设总规模为99.6万亩,其中土地开发28.5万亩,土地整理71.1万后备资源开发和农田整理重新田县和蓝山县 整理、村庄整治等。 大工程 1、湖南省重要成矿区带矿产矿产二 资源资源整装勘查 保障工程 2、基础地质调查 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开展长株潭及周边重要城市1/5万综合地质调查。 续建 湖南省 续建 湖南省 提交金属资源量:铅锌630万吨,铁矿石1亿吨、锰矿石8000万吨、钨锡170万吨、金60吨、铀1.5万吨、煤炭资源量3.5亿吨。 全面完成全省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和1/20万重力测量;基本完成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或1/2.5万航空磁测2010-2015年 200000 200000 2010-2015年 214000 200230 新建 江华县、江永县、亩,预计新增耕地24.69万亩。主要内容包括:未利用地开发、耕地2010-2015年 407000 407000 19

序号 工程名称 地质环境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所在地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资 2011-2015年 计 划 投 资 全省地质灾害高通过系统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重点区1:1万详细调查,基本查明新建 易发的90个县区内地质灾害状况及发育规律,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勘查,2010-2015年 市区 提出治理措施与方案,并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 900000 900000 保护1、地质灾害详与防治工程 三 细调查 对已发现的860余处大型地质灾害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地质2、重大地质灾环境害治理工程 保护与防治工3、矿山地质环境程 恢复治理工程 新建 湖南省 新建 湖南省 陷),采取修建挡土墙、截排水沟、削坡卸载、搬迁避让等综合措施2011-2015年 进行分期治理。 对180余个存在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矿山,通过采场回填、废渣治理、搬迁修缮、护坡挡土、恢复基础设施、地面塌陷恢复、土地复2011-2015年 垦等措施,进行分期治理。 1.建设湖南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2.建南岭成矿带实物地质资料库和湘续建 湖南省 西、鄂西成矿带实物地质资料库(南岭库建在郴州、湘西鄂西库建在湘西自治州);3.长株潭地区水工环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建设试点; 4.湖南省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2010-2015年 110000 109750 2600000 2600000 5100000 5100000 1、湖南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基础集群化产业化 测绘2、湖南省农村集四 与信体建设用地和宅息化基地使用权调建设工程 查、登记、发证 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续建 湖南省 对全省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开展测量、权属调查、登记、发证,其中到2015年完成约5000平方公里 2011年— 20000 5000 续建 湖南省 每年依照国家下发的最新遥感影像和监测图斑,实地调查变化图斑,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2011-2015年 5000 5000 20

序号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所在地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资 2011-2015年 计 划 投 资 4、湖南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设 新建 全省13个设区系统软件开发、系统硬件建设等、对全省每年约2万公顷、40000多宗的城市、88个县国有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储备和土地抵押、出租等约100多万宗地流2011-2015年 市 转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监管。 通过信息化全面、深入实施,实现与国土资源管理一体化,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效率更高,监管能力更强,参与宏观调控能力更主动,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程度更高。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实现部省市县四级25000 25000 5、湖南省金土基础工程 测绘四 与信息化建设工程 续建 湖南省 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流程网上运行和互联互通,形成国土资源综合监2009-2015年 管体系,建设湖南省“一张图”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网络体系覆盖全省市县乡镇;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全省市州及县(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34996 19196 6、数字湖南 新建 湖南省 建设,全省地名地址数据库、自然资源数据库、省情监测系统、洞庭2011-2015年 湖水系精确测量、数字湖南基础设施建设。 测绘基准建设维护、全省基本图测绘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100000 100000 7、基础测绘 续建 湖南省 全省数字高程模型采集、省级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新、全省新农2011-2015年 村建设测绘保障工程、基础测绘设备建设。 60000 47000 21

序号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所在地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资 2011-2015年 计 划 投 资 1、全省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2、全省煤矸石、资源五 节约集约瓦斯发电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续建 湖南省 以煤矸石、瓦斯综合利用为主攻目标,运用先进的选矿工艺,瓦斯抽2011-2015年 排技术,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200000 120000 续建 湖南省 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建立示范工程,提高我省低品位难选矿和共伴生2011-2015年 多金属矿选冶水平,选矿回收率提高3-5个百分点。 300000 30000 工程 3、矿山残矿及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4、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改造工程 续建 湖南省 利用先进的采矿、选矿工艺,加强对残矿、尾矿再利用研究,实现矿2011-2015年 产资源高效利用。 加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研究和运用,推广柔性支护采煤方法,100000 70000 续建 湖南省 金属矿山开采推广水压支柱技术进行顶板地压管理,以提高采矿回采2011-2015年 率等为重点,实现矿产资源有效利用。 300000 180000 国土资源六 所建程 国土资源所“五续建 湖南省 对全省已达到“四个一”建设标准的730个国土资源所各配备1台GPS接收机;对全省基础条件较差的1100个国土资源所按照“五个一”标准加强建设。主要内容为:使每个国土资源所有一处规范的办公场地、2011-2015年 一辆执法车辆、一台电脑、一部办公电话、一台GPS平时接收机,进一步改善国土资源所办公条件,强化国土资源所的基础地位。 20000 20000 设工个一”建设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t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