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鱼万元项目技术资料-PPT改

更新时间:2024-01-25 20: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吨鱼万元”项目技术资料

池塘一改五化的具体内容:一改:改造池塘基础设施(主要针对老旧池塘);五化:池塘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病害防治无害化、生产管理现代化 一、池塘改造

小塘改大塘:小水面池塘改大,或过大水面池塘改小,成鱼塘一般水面5~30亩为宜,鱼种池面积2~5亩为宜,鱼苗池面积1~3亩为宜。

池塘形状:池塘最好是东西向的长方形,长宽为3∶1或2∶1,日照时间长,有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水温的提高;在夏季受风面大;这些都有利于水中溶氧量的提高。池塘的形状与鱼类的生长和渔产量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将影响到池塘的溶解氧、水体流动、排水、排污等。

池塘面积:大池塘产量高、养殖鱼个体大,渔农有“宽水养大鱼”的经验,池塘面积大为养殖鱼类提供了有效的生活空间,鱼的活动范围大;大池塘水质好,鱼病少,池塘水面大可以经常受到风的吹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而更重要的是表层和底层的水能借助风力,不断进行对流,促使有机物的充分分解,给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生长条件。

浅塘改深塘:通过塘坎加高、清除淤泥实现池塘由浅变深,使成鱼塘水深保持2.0~2.5米,鱼种池水深1.5米左右,鱼苗池水深在0.8~1.2米之间。

整修进排水系统:能自流灌排的池塘,修建相互独立的进排水渠道;不能自流灌排的池塘配置抽水设施,适时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排水系统由排表层改为排底层水。

水源条件:养殖用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要求,水源不符的地方应有必要的水处理措施;水量要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在渔业生产的主要时间4-11月要有充足的水量进入池塘,用于池塘注水、换水,在生产季节的换水量一般要求一次能换水10-20%,一月换水1-2次;水源可以使用地下水或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较为清洁,用于养鱼是很好的水源,其不足之处是溶解氧几乎为零、水温很低,在鱼浮头时加注地下水也只能起到冲淡水质而不能起到补充溶解氧的作用;地表水虽然溶解氧含量高,但受地面污染也较大。

池塘的整体与清淤:池塘放干池水后,用生石灰全池洒一遍后再翻动底泥、暴晒。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消除病原菌的危害。期间还应该翻动池塘的底泥,使底泥在阳光下充分地暴露、氧化。

生石灰的作用:生石灰能迅速而彻底地杀死野杂鱼、蛙卵、蝌蚪、蚂蟥、水生昆虫等动物,以及一些水生植物、鱼类寄生虫和病原菌等敌害生物;生石灰可以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使池塘呈微碱性环境。一般用生石灰清塘,7~10天浮游生物可达高峰,有利于鱼类生长;生石灰可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提高水体质量 ;生石灰可以使池塘钙离子浓度增加,PH值升高,使被淤泥胶粒吸附的铵、磷酸、钾等离子向水中释放,增加水的肥度,同时钙本身是浮游植物和水生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此,用生石灰清塘还起了施肥的作用。

二、五化具体标准

(一)、水质环境洁净化: 池塘水质的一般要求:

悬浮物质:人为造成的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

色、嗅、味: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嗅、异味。 漂浮物质:水面不得出现明显的油膜和浮沫。 PH值:淡水PH 6.5~8.5。

生化需氧量: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渔业水域后(5天,20℃),所引起的需氧量不得超过5毫克/升。

溶解氧:一天中16小时以上,氧气必须大于5毫克/升,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毫克/升。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措施,通过鱼类生长需求合理调控水质,保持水质“活”、“嫩”、“爽”,并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要求。 肥活嫩爽的具体意义:

“肥”是指“肥水”的意思,“肥水”的概念大多还是以浮游生物总量为根据或以可消化的浮游植物的数量为标准。生产上是以水的透明度来表示水的肥度。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黑百相间的圆盘沉入水中,肉眼观察黑白盘,直道看不清为止时的入水深度即为池塘水的透明度。水池的透明度应为20~30厘米左右。这相当于水中的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对于高密度、投喂配合饲料的精养池塘,为创造主养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建议池塘水质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cm以上。

“活”是指水色和透明度经常变化,同一池塘上午水色淡,中午、下午水色浓,即所谓“早青晚绿”。活是由于水中生物的变化所致。9时和13时的透明度可相差7厘米。上下午或上风处与下风处水的透明度可相差5-10厘米,这些藻类主要是膝口藻、隐藻、裸甲藻和甲藻等。我们常在池塘中见到池水有颜色深浅不一,尤如一片片乌云状的水团就是鞭毛藻大量繁殖形成的。

“嫩”指水肥而不老,一般呈褐绿、草绿、红褐、茶褐色,水不太浑浊,水面少油膜等杂质。所谓水“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色发黄或发褐,另一种是水色发白。水色发黄或发褐,是由于藻类细胞老化的表现,水中藻类组成没有变化,但细胞内的叶黄素和胡罗卜素增多。从外观上看水色发黄、发褐。渔农称这种水为老茶水(黄褐色)和黄蜡水(枯黄带绿)。水色隐约发白主要是兰藻特别是那些小型兰藻(如粉状微囊藻、厚球藻等)滋生的一种表现。 形成水质老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中养分不足,遇到老水的处理方法是,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爽”指水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5厘米。透明度过低的原因或是浮游生物极高,或是蓝藻占优势(蓝藻一般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水中鱼类不能利用的悬浮物和藻类过多都是影响滤食的因素。在生长良好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均在100 mg/L以内,超过100 mg/L大致是鞭毛藻类塘“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但蓝藻塘“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往超过200 mg/L,关于水色和浮游植物的关系,一般说来,金、黄、硅、甲藻的细胞呈褐色或褐绿色,绿藻和裸藻细胞呈绿色,兰藻细胞呈深绿或兰绿色。鲢鱼可消化的浮游植物是“金、黄、硅、甲”四种藻类,不能消化裸、绿、兰藻。在渔农的看水养鱼的经验中,一般认为红褐色、褐绿色、褐青色(墨绿色)和绿色的水都较好,兰色、绿色、灰色、黄绿、泥黄色等则是水色不正的劣水。

调节水质的指导思想: 1、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的作用:增氧、搅水、曝气

使用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面大开机时间长,负荷面小开机时间短等。

2、提早预防天气变化引起的水质巨大变化 3、用鱼料档次:中档、高档

4、鱼种搭配:食水鱼的比例适当提高(25~30%)采用80:20放养模式(主养鱼占比例80%,其他鱼20%)。 5、生物净化:不同于瘦水

调节方法:物理方法换排水或者微孔增氧机或化学类物质增氧(如消毒剂、水(底)质改良剂、增氧剂、吸增氧附剂 亚硝酸制剂)、微生物制剂(光合菌、EM菌、芽胞菌) 或者水生植物(“鱼菜共生”系统、水生植物浮岛、挺水植物、沉水植物) (二)、养殖品种良种化:

主养品种: 选择以商品饲料为营养源的优质鱼类(如优质鲫鱼-湘云鲫、银鲫、草鱼、斑点叉尾鮰、单雄性罗非鱼、团头鲂、南方大口鲶、中华倒刺鲃、翘嘴红鲌、黄颡鱼等) 主养品种的选择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市场性(适销对路)

二是苗种可得性(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 三是养殖可行性(适应当地池塘生态系统)

养殖模式:根据当地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池塘主养模式。

池塘80:20养殖模式:选择一个主养品种(其最终产量占总养殖产量的60%-90%),搭配几个不与主养品种争食的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品种(占总量10%-40%),不施肥,人工投喂优质配合颗粒饲料,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鱼种质量:各种鱼种标准参照已有的标准和鱼种质量鉴定标准执行。要求品种纯正、来源一致、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

鱼种规格:主养鱼类的规格整齐,重量个体差异在“10%”以内,搭养鱼类的个体大小一般不得大于主养鱼类的个体大小。 (三):饲料投喂精细化

全价饲料营养平衡、全面,鱼长得快、产量高、养殖成本反而低,合理用料,水质好,鱼病少。

如何选择好的饲料: 1、色、香、味,耐水性

2、原料新鲜度、组方合理性、粉碎度、熟化度等制作工艺 3、原材料的采购— 饲料厂的诚信

4、建立合理的饲料效果评价,选择合适的高档料更能促进生长, 赶上市场好价的时机 如何评价配合饲料的质量:

? 生长速度:尽早达到上市规格,生长速度快(鱼体规格整齐) ? 饲料利用效率高:饲料系数低

? 鱼体品质好:内脏重量小、鱼肉脂肪含量低、含水量低 ? 抗病能力强、耐运输

? 单位产量的鱼养殖饲料成本低 投喂量的确定:传统“八成饱”

1、饲料重量为鱼体重2-3%。 2、观察摄食情况--水面,水下

3、及时调整、分析问题(抛网了解存鱼量或生长情况)

投饲不足:出现大小不一,料比高,投饲过量:水质恶化,病害多,观察的要点:吃饱而不过。

人工投喂与饲料机投喂两种方式以人工投喂饲料浪费最大,比投饲机多浪费7-8%的饲料。

饵料投喂要点:鱼苗每天投喂6-10次,鱼种、育成鱼根据鱼体大小、水温进行调节,定质、定点、定时投喂,水温10度以下不投料、14-15度每天1次、18-20度每天1-2次、20-30度每天3-4次、31度每天1-2次、32度以上不投料 (四):病害防治无害化

A:疾病的预防

1、优化池塘养殖环境

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 1-2 次。定期施用生石灰、沸石、过氧化钙等环境保护剂。生石灰每次用20-30千克/亩;;沸石每次30-50 千克/亩 (100-150 目的粒度 );过氧化钙每次10-15千克/亩。合理放养和搭配养殖品种,保持养殖水体正常微生物丛的生态平衡,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2、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

? 严格检疫 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 ? 鱼种消毒 入塘前对鱼种消毒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食盐 浓度2%-4%,浸洗5-10分钟,主要防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杀灭某些原生动物、三代虫、指环虫等。

硫酸铜 浓度8克/立方米,浸洗20分钟,主要预防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等,杀灭寄生体表的原生动物病原体。

漂白粉 浓度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浸洗10分钟左右,能防治各类细菌性疾病。

? 饵料消毒 水草用6克/立方水体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经清水冲净后投喂;

陆生植物和鲜活动物性饵料用清水洗净后投喂;有机肥发酵后,每100千克加入30克漂白粉拌匀后施用。

? 工具消毒 网具用10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晒干后再使用;木制工具

用5%漂白粉液消毒后,在清水中洗净再使用。

? 食场消毒 及时捞出食场内残饵,每隔1—2周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强氯精0.5

克/立方米,在食场水面泼洒消毒,或在食场周围挂篓或挂袋消毒。 3、 流行病季节的药物预防(3-9月) 1)体外预防

食场挂袋挂篓 每隔半月挂袋或挂篓3—6个(只)。防细菌性病用漂白粉或强氯精(每篓内装100—150克);防寄生虫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每袋内装100克硫酸铜、40克硫酸亚铁)。

全池遍洒 每隔半月用生石灰30克/立方米、沸石粉30-50 千克/亩 (100-150 目的粒度 )、光合细菌 2—3ppm、强氯精0.5克/立方米等交替使用。 2)体内预防

选用中草药(每100公斤鱼用大黄30克、黄芩24克、黄柏16克小苏打30克)粉碎后拌饲投喂。

4、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 放养优良品种 选择抗病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来源一致的养殖品种放养,

严禁放养近亲繁殖和回交种类。

? 投喂优质适口饲料 投喂营养全面、新鲜、不含有毒成分,并通过精细加工,在水

中稳定性好、适口性强的饲料。

? 免疫接种 注射、浸浴、口服疫苗,使鱼类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 降低应激反应(如惊扰、水污染、暴雨、高温、雷电等)。 5、严禁乱用药物

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B:鱼病的诊断和治疗: 1、鱼病的类型:

? 水质引起的鱼病:缺氧、氨、H2S等的中毒、水中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

? 生物因素引起的鱼病: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 ? 饲料引起的鱼病:营养 ? 机械损伤

急性死亡:鱼体表面特征如体色与正常的鱼无太大的差别,一旦出现死亡,会在短期内出现死亡的高峰,死亡的鱼除了吃食性的鱼类外,野杂鱼也会死亡,鱼群在水中急噪不安、上跳下窜、狂游。

2、鱼病的检查过程: 1)基本情况调查:

饲养、管理的调查:饲料、用药、水源等

水质:PH值、溶解氧、氨氮等(北大的试剂盒) 病史调查

2) 病鱼外部检查:

? 寄生虫病的一般特征:粘液过多、有出血点、有点状或块状包囊 ? 微生物疾病:鱼体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腐烂等 ? 外部检查内容:活鱼

1-体表检查:嘴、眼睛、鳃盖、鳞片、鳍条 2-鳃:颜色、鳃丝的状态、粘液、腐烂、发白

3)-病鱼内部检查: ? 内脏的颜色、形态 ? 肝胰脏的颜色、大小 ? 胆囊大小、颜色

? 肠道出血、充血和肠道寄生虫 4) 病鱼病原体检查

★鳞片★粘液★鳃丝★血液★肠道内容物等!

3、诊断鱼病的注意事项

(1)查询病情、病因,应根据病鱼症状,有重点地进行 (2)供检查用的病鱼最好选择症状明显、尚未死亡

(3)尽量多检查几条鱼。因每条鱼生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都不同,有时可能并发几种病。 (4)每检查一个组织或器官后,所用过的工具都应洗干净,以免相互感染。

(5)同时发生几种鱼病时,应根据各种病的严重程度及危害性,抓住主要矛盾先解决。 4、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法:

杀虫药:1、硫酸铜、硫酸亚铁2、有机磷(敌百虫) 3、菊酯类(虫尽)4-6亩/包4、阿维菌素 (混杀手)5-8亩/瓶

杀菌药:1、一氯(1mg/L)、二氯(0.3 mg/L)、三氯(0.3 mg/L)2、海因—二溴海因泡腾片 3、二氧化氯4、聚维酮碘(百杀迪)

调水药增氧剂 ——固氧 ,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活力菌 净水剂 —净水灵、底改 (五):生产管理现代化

1、了解当年鱼价走势,分析明年市场; 2、结合本地实情,设计出鱼计划; 3、放养优质鱼种,合理使用饲料; 4、落实生产计划,加强生产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t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