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23 1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一等奖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标: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
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情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作者介绍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4.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5.散文集:《朝花夕拾》 6.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三、写作背景
1、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2、三·一八惨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 盲目地引入“死地”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
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四、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音 屠戮lù 寥落liáo 长歌当哭dàng 殒身不恤yǔnxù 菲薄fěi 踌躇chóuchú 桀骜jié’ào 立仆pū 租赁lìn 黯然àn 噩耗è 惩创chuàng 攒射cuán 不惮dàn 喋血dié 尸骸hái 浸渍zì 干练gàn 五、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二)、讲读第一部分
阅读课文第一、二节:
问题设计:
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 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讽、痛恨) 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中的\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
明确: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显而易见是悲痛。\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二──愤怒的揭露。感情的基调是愤怒。也\字既针对文章内容之一,也针对反动文人的文章而言。
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之后出现。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要总结教训、意义,\更奋然而前行\。\正\是恰到时候的意思。 3、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明确: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所以作者称他们是伟大的“哀痛者” 。
“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他们以勇往直前、投身革命、为人民流血牺牲为最大的幸福。所以作者又称他们是伟大的“幸福者”。
这是对烈士热情的讴歌。 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三)、讲读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 ——明确:
事迹: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⑶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⑸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⑹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 ⑺“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⑻中弹牺牲。 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2、本文题为 “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 (在下列表中填上相关内容) 哪类人 爱国者、猛士、苟活者( “我”) 作者的态度和感情 尊敬、悼念、激励 反动派、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揭露、嘲讽 麻木的民众、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 3、文章中还反复写了这样的话:“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这些话是不是和前面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相互矛盾呢?这些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烈士的牺牲使得我极度的悲痛,难以自拔;所谓文人学
哀伤、唤醒 者的阴险的论调又使我非常愤怒,甚至出离愤怒。在这个非人间,我只有悲愤,自然也就无话可说。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是因为“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处在悲愤和震惊之中,我别无选择,只有沉默。岂止是我,整个民族不都是这样?
“呜呼,我说不出话”,行文至此,作者又被悲愤所包围,话到嘴边哽咽住了,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纪念刘和珍,以此表达作者无尽的悲愤和深深地歉意。
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悲”与“愤”(悲痛──愤怒──出离悲愤)。
4、怎样理解“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沉默”,就是“默无声息”。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育的“沉默”,“于无深处听惊雷”,预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沉默”;一种是逆来顺受,真正“默无声息”,不敢反抗,走向灭亡的“沉默”。同样的沉默,两种前途,两种结果:不在沉默中被奴役,被黑暗统治,被灭亡,就在沉默中走向革命,走向解放。作者怀着最大的愤怒,发出最有力的号召,启示人们:事情已经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也没有用,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
(四)、讲读第三部分 明确六、七小节
的思想内容
A、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于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态度,你对于这种行为又有何看法呢?
明确: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这段话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徒手请愿虽然付出极大牺牲,但结果对社会进步影响并不大。因此,作者不主张徒手请愿,而希望人们从这次惨案中吸取教训,采用更有效的斗争方式。
比喻:说明徒手请愿的不可取(教训)
B、阅读第七小节,怎样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明确:在前文,鲁迅称自己为“生者”“后死者”,是“苟活到现在的我”,显然,“苟活”是自我贬抑。这里的“苟活者”应该指那些支持革命,但还没有投身革命的人。而“真的猛士” 是指那些勇毅者。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
这句恰当地评价了惨案的意义,尽管非人间的苟活者很多,但即使苟活者,也会看到一点希望,哪怕依稀微茫,而猛士们会在烈士精神鼓励下,更加勇猛的前进、斗争!
先对斗争的方式进行理性反思,再肯定烈士的勇毅对于将来的意义,全文收束在高昂的斗争精神上,更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五)、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的叙述,歌颂爱国青年追求真理、反抗强暴的大无畏精神,抨击反对军阀屠杀人民的凶残卑劣和走狗文人造谣中伤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吸取教训,奋起斗争。
作者的情感是深沉的既有对烈士的哀悼、赞美与惋惜之情;又有自己对死者的敬意和内疚;既突出地表现了对反动派的极度愤懑和无以言说的憎恶之情;又有对民众间存在着的愚昧思想的唾弃和抨击;作者号召人们起来革命,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景的期待
(六)、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文的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本文既要抨击敌人,歌颂烈士,又要激励世人;既要回忆烈士的事迹,又要评述徒手请愿,更要揭露敌人,粉碎谰言;无论涉及哪方面,鲁迅的一腔悲愤都形诸笔墨。以单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胜任的。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各有侧重。第一层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第二层次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第三层次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且无论记叙或议论都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叙述、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是杂文的写作特点之一。一篇杂文往往是用叙述的方式,反映激烈的社会斗争;用议论的方式,表现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对敌人的彻底揭露,对人民的热烈支持;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从而感染读者,激励读者。如此把三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杂文的特殊形式。
本文正是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以第四部分为例:先叙述听到噩耗,指出这一杀害出乎意料之外。在叙述中已经表现了作者对事件的看法和对爱国青年无辜遇害的痛惜,对反动军阀屠戮学生的憎恨。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4节;
2、课后要对课文反复品读,感受其中的感情和语言的精辟。
作者的情感是深沉的既有对烈士的哀悼、赞美与惋惜之情;又有自己对死者的敬意和内疚;既突出地表现了对反动派的极度愤懑和无以言说的憎恶之情;又有对民众间存在着的愚昧思想的唾弃和抨击;作者号召人们起来革命,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景的期待
(六)、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文的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本文既要抨击敌人,歌颂烈士,又要激励世人;既要回忆烈士的事迹,又要评述徒手请愿,更要揭露敌人,粉碎谰言;无论涉及哪方面,鲁迅的一腔悲愤都形诸笔墨。以单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胜任的。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各有侧重。第一层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第二层次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第三层次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且无论记叙或议论都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叙述、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是杂文的写作特点之一。一篇杂文往往是用叙述的方式,反映激烈的社会斗争;用议论的方式,表现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对敌人的彻底揭露,对人民的热烈支持;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从而感染读者,激励读者。如此把三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杂文的特殊形式。
本文正是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以第四部分为例:先叙述听到噩耗,指出这一杀害出乎意料之外。在叙述中已经表现了作者对事件的看法和对爱国青年无辜遇害的痛惜,对反动军阀屠戮学生的憎恨。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4节;
2、课后要对课文反复品读,感受其中的感情和语言的精辟。
正在阅读: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教案04-23
02142数据结构导论2016年10月份真题及答案 - 图文01-21
氰基乙酯的合成04-20
太原市长耿彦波:迁就钉子户是对多数人不公平 - 图文12-08
新会计准则下对资产减值问题的解读05-19
家乡的北湖公园作文600字06-23
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坚决听党指挥01-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记念
- 开课
- 教案
- 刘和珍
- 城市新区规划发展探究 - 以信阳市羊山新区为例
- 高中体育模块计划 - 图文
- 2014年编译原理期中试题1
- 中学英语易错集锦大全211道题(精华珍藏版)
-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热身考试试卷(6.2)理综含答案 - 图文
- 2017-2018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unit4教学设计3
-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 图文
- 有用的金融术语翻译
- 2014年云南气象行业综合观测职业技能竞赛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
- 行政执法证考试原题
- 药品审评中心与注册申请人沟通交流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 先进制造技术之快速成型技术论文
- 天津FIDIC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历年试卷
- 网络系统售后服务方案及承诺
- 教学反思评分表 - 图文
- 成都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暂行)
- 口腔内科学毕业考试卷
- 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
- 新政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 浙江省2016届高三五校联考英语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