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族谱序
更新时间:2024-05-29 12: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袁氏族谱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摘自:《二林居集》 漢袁氏世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摘自:《续羊枣集》
寻根溯祖
袁姓,在浩繁而又神奇的姓氏海洋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
现有统计资料显示,袁姓位列于中国最常见的100姓氏之内,属于一支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姓。同其它姓氏一样,袁姓亦表现为渊源有自,脉系分明,在当今大陆与海外的各个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有关学者曾进行过专门统计,目前占我国人口数前100位的诸姓氏,其占有率几乎达到90%的程度;而位居前十的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等姓氏,占有率更是出乎意料地超过了40%,而且每个姓氏至少都在2%以上,比例不均衡的特征十分明显。相比之下,袁姓的占有率不足0.6%,在绝对数量上并无明显优势而言。但是,纵观袁姓发展中,袁姓不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拓展上,都表现出巨大的活力,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数量之可观、内容之精彩,都足可与其它姓氏相媲美。在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历史流变之后,袁姓最终形成了现有的规模,并且拥有着颇具特色的人文成果,展示出醇厚的精神蕴致。从本书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袁氏族群完整而清晰的发展脉络,广泛而精深的文化创造,而且其发轫伊始便在中国姓氏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姓氏文化的殿堂上占据了显著位置。
妫舜源远
任何一支姓氏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兴旺炽盛,抑或湮没不彰,无不是自然与社会的多重因素相互影响所造成的,经过多方面的促合与淘汰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往往决定着其最终的发展方向。作为个案性的
姓氏史研究著述,其基本内容应该是尽可能准确地将这些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结果呈现给读者。
目前,有关袁氏姓源的考证工作,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反映得较为翔实,许多专门性的姓氏研究著述,对于袁氏的来龙去脉,记述的内容基本一致。综合而言,袁氏来源并没有什么更为特殊的地方,在时间上它可以远溯至上古时代的妫姓,而这个妫姓恰恰附丽于中华民族的主体根系之中。
妫姓为上古八姓之一,堪称中华姓氏的鼻祖。妫姓子民本为黄帝支系之一有虞氏的后裔,曾在文明初降的中华大地上栉风沐雨,跋涉山林,手胼足胝,筚路蓝缕,世代生养于兹,经过帝舜时期的发扬光大,妫舜一脉,蕃衍尤旺。帝舜又身为黄帝曾孙颛顼的六世孙,他继帝尧之后,登上了中原地区黄帝族系最大的部落首领之位,跻至五帝的行列,在今天看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先祖之一。袁氏有幸源出于此,祖系灿然,内蕴深厚,算得上是华夏家族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了。
在东汉人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列有上古八姓的内容,它们分别为:姜、姬、妫、姒、赢、姞、姚、妘。这八个姓氏本字的部首皆从“女”字,这一特征显然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兴盛的重要标志,此八姓作为中国上古姓氏的奠基者,揭开了中华姓氏史的第一页。
榬、援等字者,皆古字通用,一声之转,非别自为姓也。”据此,他又总结说:“由是言之,则袁有六字五族之异”,随后罗列了一份《袁氏系派》表,兹将其转录如下:
附表:《袁氏系派》表(引自郑鹤声:《袁枢年谱》)
分支居地 分支名称 袁氏 汝南 溒氏 彭城 临安 濮阳 陈留
辕氏 榬氏 爰氏 援氏 分支人物 胡公、申公、靖伯、庄伯、诸、涛涂、 袁选、袁颇、袁侨。 辕涛涂、辕咺、辕买、辕终古。 爰旌国、爰类、爰延、爰鲁。 总的来说,袁姓之始出于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涛涂,已成为古今诸多姓氏著述相沿征引之说。以王字为氏,在姓氏的取法上则属以字为氏一类,一姓六字的独特方式也算是创造了中国姓氏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观。对于这种罕见现象,其他姓氏只好自叹弗如了。而且据此可以断定,袁姓之创基本上是一脉单传,应该属于典型的单一姓源。
追缅始祖
现在,我们不妨看看曾经缔造袁氏的始祖袁涛涂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春秋之际,齐楚争霸,陈、郑等国虽然地据要津,却因实力弱小,难以在军事上与强国抗敌,只好委曲其间。袁氏始祖涛涂当时为陈国的大夫,食邑阳夏(今河南太康)。
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楚逐鹿中原,楚军据蔡攻郑,对齐国的霸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恰好这时蔡姬得罪了不可一世的齐桓公。后者乘机率领鲁、卫、宋、郑、陈、曹、许等八个诸侯国联军浩浩荡荡,直奔蔡国报复而来。在这次军事联合征讨行动中,袁涛涂身为陈大夫,受命率陈国军队从征。后来,他为维护陈国的利益,与齐桓公进行了斗智斗勇的正面交锋。
弱小的蔡军自然不是联军的对手,一击即溃,桓公醉翁之意亦不在酒,他令旗一挥,准备率领大军杀向楚国。楚成王闻讯,连忙派遣使者来到联军营中。使者拜见恒公时说:“君王身处北海,我们远居南海,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想不到您老人家不远千里光顾敝地,是出于什么缘故啊!”管仲在一旁替桓公回答说:“从前周天子对我家先君太公叮嘱过,说只要是出于辅佐王室的需要,哪怕东到大海,西到黄河,管
他什么五侯九伯,没有我们不能征讨的。听说这些年你们楚国不向天子进贡苞茅草,弄得王室连漉酒行祭这么重要的事情都难以为继。而且当初周穆王南巡贵地,就再也没有回去。我们就是为这些事才来兴师问罪的!”诸侯联军自恃兵强势猛,根本没将对手放在眼里,大肆向楚境奔袭过去。楚成王见软的不行,又派大夫屈完领兵拒敌,联军这才发现楚军并不像蔡军一般容易对付,于是撤退到召陵(今河南郾城东)驻扎待命。楚大夫屈完前来谈判,齐桓公列阵以待。二人同乘检阅队伍,行进过程中,桓公对屈完说:“怎么样,我这次来可不是为我一个人,我是要把先君缔造的友谊继续保持下去,现在咱们两国握手言和如何?”屈完听出桓公的话中不免有心虚之意,便回答说:“那还用说嘛,君王惠临敝国,是承蒙您看得起我们,休兵讲和正是我家君王求之不得的结果啊。”屈完的话又让桓公有些飘飘然起来。他心有不甘地指着军阵对屈完炫耀说:“瞧瞧吧!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是他们的对手呢?让这样的军队去攻城,哪个城池还守得住呢?”屈完却冷冷地回答说:“如果君王用德行来安抚诸侯,又有谁胆敢表示不服?可反过来说,您要是想武力解决问题,我们楚国可以把庞大的方城山作为城垒,把奔涌的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您哪怕带来再多的军队,恐怕也未见得派上什么用处。”桓公见屈完的态度不卑不亢,心中又十分忌惮楚国的实力,知道对手这次早已严阵以待,无隙可乘,只好不情愿地与楚国签订了盟约,史称“召陵之盟”。这是发生在春秋争霸舞台上齐、楚两国的第一次直接冲突,结果,双方旗鼓相当,谁也没有从对手那里讨到便宜。
盟约既订,联军接下来要各归其国。袁涛涂开始担心,如果让联军取道陈、郑之间空境而过,供应支出上肯定会给陈国带来不小的负担,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解决燃眉之急。他先是私下找到郑国大夫申侯,与其商量,能不能向桓公提个建议,请大军向东行进,从东夷之境绕道而回,那样一来不但陈、郑两国卸掉了包袱,还可以让趾高气扬的桓公顺便向当地诸国炫耀一下兵威,扩大齐国的政治影响,这样岂不有一举两得之利。申侯闻言点头称是,表示十分赞同。袁涛涂见此计可行,急忙跑到桓公跟前,力陈其策。齐桓公不知就里,以为袁涛涂忠心耿耿,处处替齐国着想,眼下伐楚不利,正愁没有撒火的地方,经袁涛涂这么一提醒,桓公就顺顺利利答应了下来。可不料节外生枝,申侯是个心术不正的小人,他表面上对袁涛涂假意敷衍,背地里却找到桓公,摆出另一副嘴脸,口口声声称,此番征蔡伐楚,联军上下已然师老兵疲,如果再耀武扬威,陈兵东夷,想法固然不错,但是这帮军队还打得了什么硬仗吗?万一遭遇强敌,让人家看出我方底细,乘虚而入,玩命猛攻,我军岂不要吃大亏。倒不如就近取道陈、郑之间,那样的话,有我们郑国提供后勤,军需供应还会成问题吗!郑申侯一转眼的功夫就将袁涛涂出卖了。齐桓公这才醒悟过味儿来,知道自己上了袁涛涂的当。为嘉奖申侯的献策之功,桓公把齐国以前吞占的虎牢之地归还了郑国。袁涛涂见得罪了齐桓公,肯定没好结果,可一考虑到陈国的利益,他并没有一走了事。盛怒之下的齐桓公当然不肯放过袁涛涂,他命人将涛涂抓了起来,押送回齐国,听候处置。回国后,桓公越想越生气,自己又带上军队跑到陈国边境来打了一仗。事后他还觉得没有消气,又强令鲁国的叔孙戴
伯带领诸侯联军讨伐陈国,陈国得罪不起齐国的势力,被迫忍气吞声,订立了和约。齐桓公这才将在押的袁涛涂放回了陈国。
袁涛涂故去后被赐谥号宣,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袁宣仲。像袁涛涂这样以国家利益为重,面对霸权者的淫威,有勇有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的表现,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从此,他的后代世居阳夏(今河南商水西南),代代为官。后来,袁涛涂生子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左传》称之为辕颇。辕颇曾任陈国的司徒,专门负责田地和劳役一类的事情。有一次,他为哀公的女儿张罗出嫁的婚事,一下子收上来不少钱财,等办过喜事打包结算,还有可观的盈余。辕颇心眼儿一活,用这些剩下的钱给自己家里铸造了一批钟鼎宝器,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被发现后,招致了国人不满。人们愤怒地将辕司徒逐出了国门。辕颇带着族人灰溜溜地逃往郑国,途中实在饥渴难耐,一行人停下来歇息,跟从左右的族人的辕咺连忙摆上甜米酒、小米饭和腌肉干。辕颇一见这桌丰盛的酒宴,喜出望外,问辕咺说:“你为什么要弄得这么铺张气派呀?”辕咺回答说:“那是一定要的啦,您瞧瞧钟鼎大器都已经造好,接下来不就应该赶紧摆上这些好东西吗?”辕颇听出了辕咺的话外之音,惭愧地说:“唉,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可阁下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劝谏阻止我的不义之举呢?”辕咺回答得也不客气,说:“这也难怪。我之所以没有谏阻您,是怕一时得罪了您老人家,恐怕就等不到今日已先将我扫地出门了!”看来辕颇不但有些贪心,而且为人
还相当专横,否则不会落到如此狼狈的下场。他为官的境界与祖辈涛涂相比,反差何其大也!
秦朝末年,世道动荡,战火频仍,辕颇裔孙辕告出于避难的原因,举家辗转,带领族人们迁到河、洛一带,在那里重新扎根定居。辕告少子名政。《古今氏书辩证》称:“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终于,在乱世中奔波劳顿的袁政有幸成为袁姓一门中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袁政可能是出于对本姓六字之异的现象颇感不便,也可能是出于对本族的未来寄予了特殊厚望,总之,他以自己特有而敏锐的责任感,在本族人中规定了以袁为氏的取姓做法,此后又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与继承。这样,自春秋以降,袁姓终于确立了以“袁”字单独立姓的开端。至此,一姓六字的奇特现象,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秦汉之际划上了一道休止符。甚为可惜的是,迄今为止有关袁政的史载付之阙如。年代既久,不暇考证,袁氏后人只能对这位先祖聊寄思念,缅怀其功了。
注:本文摘自袁立泽宗亲所著《中华姓氏谱·袁》(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源流篇”第一章。摘抄时,为独立成篇,略有删改。
作者袁立泽宗亲简介:
袁立泽, 1966年4月出生,北京人。 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负责图书采购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室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参与馆藏文献整理工作,先后参与编纂《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徽州文书类目》,主持完成《徽州文书数据库》建设工作。另外著有《中国书史》、《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合著)、《中华姓氏谱·袁姓卷》、《饮酒史话》等。.
袁氏源流考
要考证袁氏的源流,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胡公满;为着要说明
胡公满的源流,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舜帝,因为胡公满是舜的后裔,所谓“舜后胡公满”;为着要说明舜帝的源流,不得不先提五帝。
一、五帝
“五帝”语出《史记》。司马迁的《史记》,开篇就是《五帝本纪》。但“五帝”的说法却是有些不一。司马迁依据《世本》、《大戴礼》认为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但孔安国的《尚书序》和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认为伏犧、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我以为,二种说法并无大的差别,只是司马迁可能认为伏犧、神农当时还并不是共主,而少昊(玄嚣)虽然是黄帝的儿子,却并未继承帝位而已。我们这里采用司马迁的说法。
1、黄帝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舆地志》则说得详细了很多:“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
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生日角龙顔,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有熊,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县。黄帝是有熊国国君少典氏的次子,后来自己也继承了有熊国的国君位,所以叫“有熊氏”。他的母亲叫附宝,附宝有一天晚上去野外,看到一道电光绕着北斗的枢星,于是就怀孕了,怀孕二十四个月后在寿丘生下了黄帝。寿丘,在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东北。黄帝一生下来,形象就与常人不同,“日角”、“龙顔”,而且还“有景云之瑞”。因为“以土德王”,所以叫黄帝。
还有一种传说,黄帝和炎帝同是少典氏的子孙,同出于一族,后来分散迁徙,炎帝住在姜水,所以被称为姜氏,黄帝居于姬水,是为姬姓。
黄帝很得人心,各路诸候大都服从他、追随他。当时,世道很混乱,各个诸候之间相互征战,老百姓痛苦不堪。西方炎帝部落的首领蚩尤最为暴,于是黄帝带领各路诸候去征伐,在涿鹿之野擒杀了蚩尤。黄帝正式被各部诸候推举为天子。
黄帝于治国是很有一套的,文治武功,样样出色。他以云纪官,任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作调历,还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黄帝的正妃叫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她生有二子:其一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另一个叫昌意。据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的有十四人,分为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姞、儇、衣。
根据皇甫谧的说法,黄帝享年一百一十一岁,在位一百年。去世的时候,据说是成仙上了天,群臣和百姓仰望天空,嚎啕大哭。他们收集了黄帝的衣服和帽子,葬于桥山。
2、颛顼、帝喾
昌意是黄帝的儿子,他的妻子叫昌仆,是蜀山氏的女儿,生子高阳。黄帝逝世后,高阳即位,即颛顼。颛顼的儿子叫穷蝉。
颛顼享年九十八岁,在位七十八年(皇甫谧语)。颛顼逝世后高辛即位,是为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而玄嚣,正是黄帝的儿子。
据《帝王纪》载,帝喾有四个妃子:元妃姜嫄,有邰氏的女儿,生子后稷;次妃简狄,有娀氏的女儿,生子卨;次妃庆都,陈豐氏(《史记》为“陈锋氏”)的女儿,生子放勋;次妃常仪,娵訾氏的女儿,生子帝挚。
帝喾享年一百五十岁,在位七十年(皇甫谧语)。帝喾崩,他的儿子挚暂时代立天子位。挚做了九年天子,但政绩不是很好,比较微弱。好在挚很有自知之明,自行禅位给放勋。《史记》在记载这段历史时说:“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帝挚崩,而帝尧立。
3、尧
尧,名放勋。帝挚时,他先被封在陶,后又被封在唐国为诸候,所以也有叫他“唐候”、“唐尧”的。
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君主。为人谦逊,政绩斐然。他晚年时期,听从四岳的推荐,命舜摄行天子之政。尧帝在位九十八年,其中后二十八年是舜代行摄政的。
关于尧的寿年,皇甫谧认为一百一十七岁,孔安国则认为是一百一十六岁。他逝世时,“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全国三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示哀悼和思念。 4、舜
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瞎子,他是颛顼的后代。舜虽是虞族的贵族,但地位并不高贵。
舜的母亲叫握登,据说有一天握登看见了一条很大的彩虹,感而怀孕,生舜于姚墟,所以舜姓姚。但握登死得很早,瞽叟又娶一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瞽叟和后妻很爱象,不喜欢舜。《史记》说:“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但舜并未因此怀恨在心,而是注意回避,依然尊敬父亲和后母,依然爱护同父异母的弟弟。
正是因为这些美德,尧很信任舜,放手让他去办事,并且将自己的二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舜让二个妻子居住在妫汭。
舜同样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子,他试五典,掌民事,试百官,理庶政,尤其很注意提拔任用人才,淘汰一批腐化的贵族,百官和百姓都很爱戴和拥护他。 舜三十岁的时候被尧发现,进入政界,五十岁摄政,五十八岁时,尧帝逝世,他避居在南河之南,静待百姓的选择。三年后,各诸候不到尧的儿子丹朱那里,而是到他这里朝觐,他才正式登上天子位。这一年,他六十一岁。舜帝在位三十九年,到南方视察时,逝于苍梧之野,百姓将他葬于长江南面的九疑,亦称零陵(即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东南)。
舜的儿子商均,为女英所生,但“不肖”,舜便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登天子位后,封商均于虞。
5、五帝世系
从黄帝到舜,详细世系如何?《史记》于此是这样记载的:“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据上述,简图示意如下: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根据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舜是黄帝的九世孙。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知道黄帝和舜的生卒时间,这个时间不但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了,就是对于司马迁而言,也太遥远,他写《史记》时所依据的资料的作者估计也对那个时间感觉遥远。口口相传和没有文字记载造成有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黄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三十世纪初,舜帝,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也就是说,五帝时期的时间跨度大约是900年。果如司马迁所言,从黄帝到舜八代,则每代大约超过了100年,显然是不符合规律的,所以我说司马迁的那个世系表有些靠不住。那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有人认为,《史记》及其他一些古史书中讲的父子,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父亲和儿子的意思。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这里说的父子,其实是祖先和苗裔,或者其中有些名字失传,或者这里的名字是一族人名称,代代相同。”(《黄帝》三联书店2005年第2版第37页)。
钱穆先生所说“或者其中有些名字失传”是很有道理的。起码,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从黄帝到舜就有这个情况。《左传·昭公八年》载:“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这句话的背景是,晋候问史赵,“陈国就这样灭亡了吗?”史赵说不是这样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从幕一直到瞽叟,都没有做什么违背天命的事。这里,就冒出来了一个叫幕的人。无巧不成书,汉刘耽《吕梁碑》中也记载了从黄帝到舜的世系表,其余的与《史记》所记载都一样,只是在颛顼与穷蝉之间加了一个“幕”。如果对照《左传》,可以说,舜的真正祖先应该就是幕。 支持这一说法的人不少。杜预、郑从在为《左传》作注时都说幕是舜的祖先;《路史·后纪十一》更明确说有虞氏系出虞幕;何光岳先生著《东夷源流史》中也指出“有虞氏的真正始祖是虞幕”。我想,司马迁说舜是黄帝的后代,大概是因为舜娶了尧的女儿,等于入赘了黄帝、颛顼族,加上那个时期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时期,存在着双系制祖宗崇拜制度的缘故。
虽然我说《史记》的世系表不一定是父子关系,而且可能遗漏了名字,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轻易地完全否定它,毕竟,它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唯一比较权威的记载。
结合《左传》等史书,我认为从黄帝到舜帝的世系应该如下:
黄帝——昌意——颛瑞——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二、胡公满
关于胡公满,正史二处有记载:其一:《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胡公满,乃舜帝后裔,姓妫名满,“胡”是他谥号。他的姓是怎么样得来的呢?这还得从舜说起,舜还是庶人的时候,尧听从四岳的推荐,将二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以观察他的品行。舜命二个妻子居住在妫汭(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此处是妫水入黄河的地方,也是虞族的聚居地)。舜逝世后,将天下禅让给了禹,禹为表示对舜的尊敬,一方面也是遵循旧例,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虞城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有些争议,因为今天河南省商丘市有虞城县,很多人认为虞城在今天的河南省。但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载“商均所封虞,即今之梁国虞城是也。”那么虞城应该在今天的山西省。另,据谭其骧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商时期全图》标注的“虞”,也在今天的山西境内。所以,虞城应该在今天的山西省。)商均的后裔后来又有移封于商的,成为商人的先祖。舜的大部分族人向南、北、东方另有大规模的迁徒,有虞氏进入了一个衰落时期。舜有一支后裔叫做遂,一直居住在国都蒲板(今山西省永济县虞乡),遂的后代被封于遂国(今山西宁阳),春秋时被齐国灭掉。另一支后裔在商汤时被封于陈。但总的来说,舜的后裔在夏商的多数时期,是默默无闻的。所以,《史记》说“夏后之时,或失或续。”一直到周武王打败了殷纣后,派人去寻找舜帝的后代,才终于找到了妫满,于是就将妫满分封于陈(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让他供奉舜帝的祭祀。
其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这段记载更进一步说明了周武王封妫满于陈的原因。虞阏父(又称遏父),是舜帝的后代。在周武王时代,任职陶正。杜预在为《左传》作注时说:“当周之兴,阏父为武王陶正。” 《周礼·考工记》也证明:“有虞氏上陶”。陶正,是一种官名。西周时,陶器的生产属国家管理,陶正就是专职负责陶器制作的。周武王对虞阏父能够制作陶器供自己使用很满意,嘉奖了虞阏父。又因为虞阏父是舜帝的后代,所以将自己的大女儿大姬许配给了阏父的儿子妫满做妻子,并且将妫满分封于陈。
将妫满分封于陈,还有另一重意思,那就是“以备三恪”。什么叫“三恪”呢?恪,本意恭敬,这里是敬封的意思。古代新的王朝建立以后,为笼络人心,往往给前三个王朝的子孙以王候名号。关于这里的“以备三恪”,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辞源》认为,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舜、夏、殷的后代,也就是陈、杞、宋三国为三恪。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礼节,杜预就说:“其礼转
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其二,《礼记·乐记》说:“武王克殷,(反)[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史记·周本纪》亦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尽管《礼记》和《史记》的记载有些不同,但在“封舜后于陈”之上却是一致的;其三,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认为,“三恪”就是“三监”,周先生在《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印刷版。)中说:“武王克商以后,封纣之武庚于殷,使管理殷之余民。??但同时又恐武庚靠不住,乃设三监以监之。三监即管、蔡、霍三国。”周先生在这里没有说明“备”的含义,也许,是“候补”的意思吧! 三种说法,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
封妫满于陈,更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周武王认为妫满不随商纣淫乱,而一直保持与周亲近,是一个正直和有气节的人。《左传·昭公八年》说“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传祀虞帝。”即是明证。
“胡”是妫满的谥号。“胡”是什么意思呢?《逸周书·谥法解》说:“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公满是高寿的,但高到什么寿年,我们不知道。
《慈溪竹江袁氏宗谱·世系前编纪原》(袁兆墀主编,民国十二年版。)有关于胡公满的记载,其谱说:“胡公满,阏父子,舜嗣虞思之后。周武王以元女大姬妻之。十三年己卯二月克商,四月诸候受命于周。封满于陈,谥胡公。子二。”该谱还载:“第二世,申公犀,成王十九年甲辰嗣陈候。”
果如该谱所记,妫满被封于陈是在周武王克商纣的那一年四月。我们首先考证一下竹江谱的可信程度。我认为,该谱所列的一些历史时间,由于没有其他有力的佐证,我们并不敢完全相信,但在封满这一点上还是应该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因为结合《史记》、《礼记》等史书关于武王分封的记载,武王分封应该就是在他克纣后不久的时间,所以,我认定四月封之于陈的说法。
那么,周武王到底是那一年克纣的呢?关于这一点,史界从汉代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据统计,有四十四种说法。一直到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出版的《夏商周年表》才终于确认,武王克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干支纪年是乙未(而非竹江谱说的己卯)。而且根据这个年表,周成王十九年,应为公元前1024年(丁已)。
也就是说,公元前1046年二月,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四月,大封诸候,其中,封妫满于陈。周成王十九年,即公元前1024年,胡公满的大儿子申公犀候继承了陈国国君的位置。
申公犀侯于公元前1024年继承候位,反过来也就是说,胡公满逝世的年份是公元前1024年(或公元前1025年),因为《史记·陈杞世家》说得很清楚:“胡公卒,子申公犀候立。”
所以,我确定胡公满逝世于公元前1024年,而且,误差不会超过20年。
那么,胡公满生于何年呢?目前我们没有发现有关的史料。但确定胡公满的生年在袁氏源流考证问题却又显得很重要,它的重要性,后面还将凸显。 胡公满的寿年很高,这是可以确定的,但到底享寿几何呢?我们不妨从他的谥号作一番分析。如前所述,“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耆艾”是六十岁以上老人的通称,“寿考”也是年高、长寿的意思,《诗经·大雅·域樸》:“周王寿考”,这个时候周文王是九十多岁,所以称之为“寿考”。综上所述,我假设胡公满享年九十岁,是符合给他的谥号的解释的。
如果胡公满享年九十岁,那他应该大约出生在公元前1114年。但湖北的袁如启先生认为,如果胡公满生于前1114年,那么,他被封于陈时已是六十八岁。而周武王将女儿大姬嫁给胡公满,应该在分封的前后,将女儿嫁给一个六十八岁的老人,似乎不太可能。我认为如启先生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排除武王将女儿嫁给一个六十八岁的诸候这种可能性(因为古时此类的婚姻多有政治色彩),但此时年龄确实大了一点。而且我进一步认为,武王嫁女应该是在克纣之后分封之前,即公元前1046年二月至四月间。所以,我之前认为的胡公满约生于前1114年是错误的。
而我们如果假设胡公满享寿七十岁,既符合他的谥号的含义,另外,不到五十岁的诸候娶妻也能令人接受,所以,我将胡公满的出生时间确定为大约公元前1094年。
胡公满生于前1094年,确定吗?没有绝对的把握。《史记·陈杞世家》说,陈国的第六位国君是幽公宁,根据《十二诸候年表》,他是公元前854年继承君位的,也就是说,他的父亲——陈国的第五位国君慎公圉戎逝世于前853年。而慎公圉戎是胡公满的曾孙,假设慎公享年七十岁,则他生于前923年,那么从胡公满到慎公圉戎每代平均年龄差为(1094-923)÷(4-1)=57岁,即使慎公享年只有50岁,平均年龄差也有50岁,不大符合自然规律。
但如果胡公满不是生于前1094年,反过来计算,则问题更大。假设慎公生于前923年,如果按每代平均年龄差30岁计,那么胡公满应该生于前1013年,更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为我们知道,到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时,胡公满起码已是一个成年人了,怎么会还没有出生呢?
应该说,《史记》记载的从胡公满到慎公圉戎之间,大约存在着80年左右的疑问。
胡公满生于前1094年,那么,周武王封他于陈时,他48岁。从绝对数来说,不能肯定,但相对来说,则是准确的,因为即便他这时只有30岁,也只差了18年。
所以,我们下一个相对的结论:胡公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094年。
最后,我简述一下胡公满的情况:
胡公满,约出生于公元前1094年,姓妫名满,舜帝的后代,虞阏父之子。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始称陈候。配周武王长女大姬,生子二:申公犀候、相公皋羊。约逝世于公元前1024年,谥号“胡”。
三、辕涛涂
涛涂,姓辕,谥“宣”,所以,有称他辕涛涂的,也有称他宣仲涛涂的。他是陈宣公时期的陈国大夫。
涛涂在袁氏源流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正是他,将其祖父的字“伯爰”中的“爰”作为自己的姓氏(“爰”与“辕”同音,亦通用,所以涛涂姓辕。)才为后来“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史书上关于涛涂的记载,主要是《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候以诸候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陈辕涛涂谓郑申候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候曰:‘善。’涛涂以告,齐候许之。申候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候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
“秋,伐陈,讨不忠也。 ??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候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 《史记·陈杞世家》的记载基本与《左传》一致:“(陈宣公)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涛涂恶其过陈,诈齐令出东道。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
解释一下《左传》这段记载,鲁僖公四年(也就是陈宣公三十七年,即公元前656年),齐国纠合鲁、宋、陈、卫、郑、许、曹这七个诸候国组成联军征讨蔡国(齐桓公为泄蔡国嫁掉还未被他完全休弃的蔡姬之恨),蔡国被打败了,进而又去征讨楚国,楚国派屈完去与齐国谈判,最终在召陵与齐国及七个盟国订立了盟约,战争算是结束了。
齐桓公的军队从召陵(原偃城县,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004年9月国务院撤销偃城县,设立偃城区、召陵区。)准备返回齐国(即今天的山东),当时拟定的行军路线是从郑国和陈国之间通过,我们称之为西道吧。涛涂当时作为陈国的大夫,感觉这样对自己的国家不利,于是就找到郑国的大夫申候说:“如果军队从我们两个国家之间通过,一定会要我们两国供给诸候军队粮草物资,这样会给我们造成困乏。如果军队从东边回国,既可以向东夷诸候显示武力,又可以沿着海边回齐国,那样就好了。”申候说:“好主意!”于是涛涂就
将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齐桓公也同意了。可谁能料想,当面说好主意的申候,一转身却找到齐桓公,讨好地说:“大军在外这么久了,早已疲惫不堪。从东边沿海回国,如果中途遇到了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从陈国和郑国之间通过,二国向您供应军粮和草鞋,那不是很好吗?”齐桓公很高兴,马上采纳了申候的意见,还将虎牢之地赏赐给他。反过来,齐桓公认为涛涂骗了他,于是把涛涂捉了起来。
并且,齐桓公认为陈国不忠于他,于是在秋天攻打陈国。
这年的冬天,鲁国的大夫叔孙戴伯(即公孙兹)又率领诸候军队攻打陈国,陈国求和,齐国这才将涛涂放了回来。
很明显,涛涂是一个很忠于自己国家的人,而且很有策略,陈宣公也因此赐邑涛涂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只是没有料到申候会出卖自己。从此,涛涂对申候耿耿于怀。第二年,涛涂对申候说,齐王赐给了你这么一座漂亮的城邑(即虎牢),你一定要在上面筑一座高大美观的城池,这样你的名声就能很大,子孙也会永世不忘。申候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筑了一座很壮观的城池。涛涂反过来又悄悄对郑文公说,申候把他的封邑修得这么美观,有反叛之意啊。郑文公一惊,从此对申候充满了戒心和不满,过了一年,齐国攻打郑国,郑文公就将申候给杀了,申候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以上是史书关于涛涂活动的记载,于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即公元前656年,这个时间于袁氏源流考证而言,是一个坐标性的时间。 公元前656年,涛涂时任陈国大夫。那么,此时,他有多少岁呢?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关记载,我们只能推测。我假设涛涂此时五十岁,应该不会差得很大,因为太年轻了,似乎没有资历任职大夫,年岁太高了,似乎也经不起齐桓公半年左右的关押,而后还有精力去设计杀申候。如果此时涛涂五十岁,那他就应该出生于公元前706年。
所以,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6年。
确定了涛涂大概的生辰,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世系。关于他的世系,有二个方面的资料:
其一,《元和姓纂》、《通志》、《新唐书》都认为,涛涂是诸(字伯爰)的孙子,并且涛涂将祖父诸的字——“伯爰”中的“爰”字作为自己的姓——“以王父字为氏”,“爰”与“辕”在古代同音而且通用,所以,涛涂姓辕。《新唐书》更是列出了涛涂之后的四代——“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而且还指出,秦朝末,正式将“辕”改为“袁”的袁政就是颇的后裔。
其二,《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北宋欧阳修著《集古录》中的一篇,撰于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载:“当为陈候,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那么一个人,他应当就是陈国的国君,到他的玄孙(孙子的孙子)涛涂的时候,以字立姓叫做“袁”。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句话。因为《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凿成于该碑主人袁良逝世的当年——西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该碑虽然被欧阳修发现时已多处磨灭,但从所存的句段中可以看出,该碑首先记载的就是袁氏的起源,而且,它也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记载袁氏起源的史料。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这句话,不禁要问,那位陈侯是谁?
涛涂是这位陈候的五世孙,那么照这样推算,这位陈候应该是幽公宁(前854—832年在位)、釐公孝(前831—796年在位)、武公灵(前795—781年在位)三个人当中的一位,至于到底是谁,不敢妄推。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玄孙”并非“孙子的孙子”,而是“后裔”的意思。从上面的这些情况看,更可能是指后裔。
《袁良碑》最重要的是明确了涛涂以字立姓,虽然碑文说“姓袁”,但该是“姓辕”同音之故。
四、从胡公满到辕涛涂
从胡公满到辕涛涂之间,世系如何? 对此,有三个主要的文献于此有记载:
一、《元和姓纂》(唐朝林宝著):“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惛,惛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
二、《新唐书·卷七十四下宰相世系表》(宋朝欧阳修、宋祁等著):“陈胡公满生申公犀候,犀候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惛,惛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顺,顺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仲尔金父,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
三、《通志》(宋朝郑樵著):“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
还有其它一些文献也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我核查了一下,基本上都是从这三部书中引述的。
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了,这三种说法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元和姓纂》、《新唐书》与《通志》更有很大的不同,这方便说明,兹根据上述三段话列简表如下:
书名 《元和姓纂》 《新唐书》 《通志》 代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胡公满 申公犀候 靖伯候 季子惛 仲牛甫 庄伯 胡公满 申公犀候 靖伯候 季子惛 仲牛甫 圣伯顺 伯他父 戴伯 郑权 仲尔金父 庄伯 胡公满 申公 靖伯 庄伯 诸(字伯爰) 涛涂 诸(字伯爰) 诸(字伯爰) 涛涂 宣仲涛涂 从上面这个简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元和姓纂》和《新唐书》的说法基本一致,即涛涂是胡公满的十三代孙,而《通志》则说涛涂是胡公满的二十代孙,并且,权威的《辞源》也是采用《通志》的说法。 孰是孰非?
我们不妨做一个计算。据前述,胡公满约生于公元前1094年,辕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6年,则二人相差1094-706=388岁。如果按《元和姓纂》和《新唐书》的说法,则平均每代年龄为388÷(13-1)=32岁,如果按《通志》的说法,则平均每代年龄为388÷(20-1)=20岁。再如果考虑到我在“胡公满”这一章中对胡公满的生卒年月的考证,其中可能有80年左右的疑问,那么,前一种说法每代平均年龄为26岁,后一种说法每代平均年龄为16岁。
应该说,平均每代30岁左右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特别是那个年代男人可以有多位妻子,而且袁氏的祖先们并非陈国嫡长,更容易造成平均每代年龄增大。
关于每代大约30年这一点,福建的袁富昌先生认为,不一定。他说40年一代和19年一代都是有可能的。我认为他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我们所说的30年一代,是一个经验数据。
所以,我认为,《元和姓纂》和《新唐书》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又因为《新唐书》世系详细,故本文采用《新唐书》的说法。
郑樵在《通志》中将各姓氏立姓分为三十二种情况,因为袁氏立姓于涛涂,而涛涂是以他的祖父的字为氏的,所以,《通志》将“袁氏”列为第七类“以字氏”。
五、“袁”姓的最终形成
《新唐书》在介绍完从胡公满到涛涂的世系后,接着说:“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奔郑。秦末,裔孙告辟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
这段记载,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唯一的正史记载,但不完整。文中提到的颇,在《左传·哀公十一年》有记载,《左传》记载了陈国的辕颇因为谋取私利,被国人驱逐逃到郑国的情况。同时,该篇还记载了辕颇有一个族人叫辕咺,由此,我们应当注意另外一个情况:我们前面说的一些世系,都是谁生谁,谁又生谁,好象很简单。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绝对不是如此,从胡公满下来也好,从辕涛涂下来也好,几百年的时间,一定有一个很复杂、很庞大的家族世系情况。只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当时又不盛行纂修族谱,即便是纂修了族谱或进行了类似修谱的记载,也已完全失散了,所以,才造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很简单的一条线,大家当注意这种“假象”。
鲁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84年,也就是说,辕颇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从《新唐书》的这段记载看,辕颇是辕涛涂的五代孙,辕颇也是陈国的大夫(一说是陈国司徒),他奔郑时的年龄应该和辕涛涂被齐桓公扣押时年龄差不多。我们算一下,从涛涂到颇,每代年龄差是656-484=172÷4=43岁,似乎是偏高了,所以,也有可能这之中有名字的遗失。
秦朝末年,辕颇的后裔辕告避难居住在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偃师、巩义一带)。秦亡于前206年,也就是说,从辕颇到辕告之间大约经历了二百多年,大约有7—9代世系,目前没有任何史料有记载。
辕告最小的儿子辕政,将“辕”字中的“车”去掉,正式姓“袁”,他也就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姓“袁”的人。时间,在公元前三世纪末二世纪初,即秦朝末年或西汉初年。
袁政,除了上述的记载,不见其他任何线索。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袁政——这位袁氏共同的祖先,他的后代子孙椒聊蕃衍,瓜瓞绵延。至今天,已经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根据统计,袁氏在各姓氏中排列第33位。
六、结束语
从黄帝至舜帝,从胡公满到辕涛涂,从辕涛涂到袁政,“袁氏”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变迁,这之间,从茹毛饮血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袁氏的后人们勤俭持家,耕读为本,守卧雪清风,扬倚马之才,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子孙,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6年12月14日初稿
2007年2月3日二稿
2010年7月19日三稿
湖南各地袁姓源流
长沙袁家冲袁氏
始祖辉容公,讳光先,南宋时平浙寇,封侯爵。子巨献公,讳忠,袭父职,授湖广武陵郡参将,自江西泰和家潭州。辉容公二十六派大庄公生子七,长本纪为长邑马鞍铺支祖;添、良、醇、厚四公失考;本源、本志则迁善化袁家冲(今属长沙)。本源五传至之尧、之舜,尧开牧马房,舜开滕冲房;本志生林塘,塘生少塘、泉塘,泉塘徙潭邑界,开马山坳房;少塘三传开之诗、之书、之礼、之乐、之文五大房。清乾隆38年(1773)创建宗祠。乾隆42年(1777)始修族谱,道光19年(1839)续修,同治7年(1868)三修。老谱派语:象玉润英品,长达自光荣,有美从斯定,其人式克珍,楚书惟宝善,晋聘振贤仁,世泽恢宏久,湘南冠国宾。新定派语:象玉润英,品光家国,定锡先恩,世承祖泽。
长沙袁氏
始迁祖志荣公,字世华,号汝衮,明洪武15年(1382)由江西丰城迁垦湖南益阳县桃花港,25年(1392)复迁长沙县新康镇之格塘中珠洲(黄沙港)。传三代分为西岸、柳林、杲山、东岸、南湾、湘江六大房。总祠设长沙市西长街。至1948年,已传19代,共7000余人。
长沙纯化袁氏
始迁祖宗仁公,字瀚仙,元至正26年(1366)进士,历任吏部四清吏司郎中,由江西丰城县茶市迁潭州长沙郡城湘春门外盐仓街,
正在阅读:
袁氏族谱序05-29
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赛卷(文字版)(原创)01-19
1.1走进实验室06-26
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分析06-04
H&K BJ820中文说明书(wire bond)07-23
《波斯市场》教学反思(哈尔滨市实验学校 宋宁宁) - 图文09-18
24点练习题库(不含答案)11-28
掺硼p_Si外延层厚度的测试方法06-04
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04-18
道路设计总说明09-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袁氏
- 族谱
- 劳务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
- 剑桥雅思真题6Test2完整版
-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 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特等奖作品
- 2014年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会计年审答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 体育节通知章程
-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
- 职务岗位职位和职级有什么区别
- 数学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2) - 图文
- 北京市房山区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试题(无答案)
- 仁爱版2018-2019学年初一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崇阳天城镇洪下新村规划--7月27号 - 图文
- 中考物理模拟计算题电功和电功率(十三)含答案与解析
- 2009年秘书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1
- 全国高考真题2013强调句型
- 论文《灾难让我成长》
- 国际经济法网上作业2(2015秋0007)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