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中国历史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6 13: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课时 二节 课第一节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课型 新授课 题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起源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2. 原始陶器艺术,甲骨文 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图腾崇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先秦:指我国自有人类居住直到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讲授新课 第一节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一. 我国的原始社会 1. 早期人类 问:什么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元谋人) 原始社会我国境内主要的人群: 元谋人(一百七八十万年前、最早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70-20万年前、最为世界闻名、头盖骨、原始石器、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使用火、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2. 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三万年前、体型、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物业、手工业;固定的房屋;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3. 神话和传说——黄帝、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 二. 夏、商、周奴隶王朝 (1600多年) 禹建夏(公元前2070年、——汤灭夏) 商(汤 BC1600年—BC1046年 迁都 武王伐纣) 周(西周、东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三.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初税亩; 四. 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1.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都江堰、郑国渠 2. 各国的变法——重点商鞅变法 3.战国七雄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在原始人群阶段的旧石器遗址这中,迄今还未发现可能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中国最早的艺术品,现有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开始创作于已经进入了氏族公社的山顶洞人时期。 一. 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1.山顶洞人的装饰艺术 —— 中国文化的起源 2、原始陶器艺术* 河姆渡陶纹,半坡彩陶,红山陶塑,卡诺陶绘等分别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3、原始玉器艺术 4、原始音乐 5、图腾崇拜 图腾:是英文Totem的译音,原为北美印弟安人的语言,意为某一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图腾崇拜的原因 6. 占卜 二. 我国的文字的起源 1.文字的起源 2、甲骨文 * 3、金文; 4、小篆 三.黄帝的传说与中华文明 1、黄帝的传说 2、中华文明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布置作业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先秦时期的概况及文化。
2
第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课题 第三节 科学技术 课型 新授课 第四节 哲学和教育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1. 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天文历法和金属技术 2.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1. 诸子思想理论,尤其哲学观点 课时 二节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文字的演变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习中华文明象征之一的文字演变历史和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传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文明勃兴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讲授新课 第三节 科学技术 一. 我国早期历法和天文、数学成就 1. 历法:夏历和殷历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年为12个月,还出现了历书:《夏时》和《夏小正》。 殷历在夏历的基础上,已趋于完备。它以月亮之圆缺一次为一月,有闰月和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太阳温凉寒暑的演变为一年。 战国时期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 天文:天象观测和天文著作 看资料推断 资料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 资料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中国学者借助本世纪最后一次实地观测机会,破解“天再旦”之谜,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上推至公元前899年4月21日.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 春秋时的鲁国天文学家有许多关于恒星的观测记录,还观测到37次日食的现象。最可贵的 3
是公元前613,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记录了121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 3. 数学:勾股定理和九九乘法口诀 《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时期,是我国最古的一部科技著作。书中记载了西周初年周公和著名数学家商高关于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对话,提到了勾股定理的内容。 春秋时期,数学更有发展,出现了现今通行的“九九乘法口诀” 总结:恩格斯说过:天文学只有藉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天文历法要准确、可靠,必须建立在数学的精确测量、计算基础之上。 二. 医药学的发展 医药学是在古代先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医和用草药治病。 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商朝,针灸—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四诊法—战国的《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三. 金属冶炼技术和工艺 青铜器: 夏朝时, 青铜农具普遍使用 商朝的青铜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鼎 西周春秋时期,品种繁多,应用普遍。莲鹤方壶。 三星堆出土的商朝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冶炼技术的发展: 西周时出现铁器 春秋后期,发明了生铁铸造技术,铁器得到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之交,铸铁柔化技术,比欧美早两千年。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 以上史实证明,中华民族在先秦时代就取得了多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具有伟大 的创造力。 第四节 哲学和教育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 著名的古代哲学家老子。 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政治主张:进步性,赋税太多,社会不均 消极性,“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回到古代氏族社会,认为社会达“邻
4
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状况,才是理想境地。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代没落阶级的无奈和消极情绪。 哲学思想、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讨论“塞翁失马”的故事 二.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终年73岁。 孔子的政治思想:“仁政”和“德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伤害别人。 “苛政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暴政虐民。 重视礼,“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习”、学“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讨论“颜回输冠” 三.百家争鸣 1. 墨子生平: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提倡有力者用力助人,有财者以财分人 尚贤,不管分富贵贱,选举贤能的人做天子等 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相互攻打。 节用、节葬,强调节俭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
5
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翟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2. 孟子的生平: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荀子: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斗转星移、暑往秋来都是自然现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 庄子:名周,宋国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极。(无为、无己、绝圣弃智) 《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5. 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 思想: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6. 孙武: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攻破楚国。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膑:孙武后代,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代表作《孙膑兵法》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布置作业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收集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6
第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节 文学、艺术和史学 课题 第二章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目的要求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二节 了解《诗经》,屈原和《离骚》;《尚书》《春秋》和《左传》以及先秦青铜雕塑、绘画和音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诗经》和屈原 难点:《诗经》和《离骚》的艺术特点 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西汉前期社会空前繁荣与强盛的原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五节 文学、艺术和史学 一. 《诗经》 1.来源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春秋末年,又经过孔子亲手整理,编订成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我国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末年的305篇诗作。反映了西周春秋时代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生活。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篇: 1.《豳风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反映了这个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2.《诗经·魏风·伐檀》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译:那些不稼不穑、不狩猎的剥削者们,有什么理由获取大量的粮食和猎物呢?表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愤怒的反抗情绪。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7
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 艺术成就 第一,现实主义精神。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古代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社会,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学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比、兴的表现手法。比:比喻、打比方。;《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用鼠比喻剥削者。兴:烘托、衬托。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的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结构上使用章叠句。使诗歌增加了音乐美还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窗外天色昏暗,鸡儿不住啼叫,在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等待的人心里是惴惴不安的:这样的天气,他会不会如约前来呢?你仿佛看得见,她倚门而立,蹙眉遥望。她等待的那个人,应是沾衣不湿杏花雨似的温雅君子。 第四,《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点和源头,滋养了一代代文人学子,成为中国文化的光辉经典。 二. 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三.艺术 1. 青铜器 2. 绘画 3.音乐 四. 《尚书》《春秋》《左传》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
8
或十六年间(前 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如它记载的三十七次日食,就有三十次同现代天文学推算完全符合,证明《春秋》确是当时信史,绝非后人所能杜撰。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1]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左丘明所著。 第二章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一.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1. 秦的统一 复习提问:师: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但秦王嬴政的优点还不仅体现在秦的统一,在统一后,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 2.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把全国划分成3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秦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秦的统治。 在思想上,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南方秦开挖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派兵50万进军岭南,历时数年,终于征服了越族,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接着迁徙中原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族杂居,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3. 秦朝的疆域 4.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二世残暴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分两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秦咸阳,秦朝灭亡。 二.两汉政治、经济的发展 1. 西汉的建立
9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双方进行了时达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最后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都城长安。 2. 西汉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汉高祖实施“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2)文景之治, 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奖励农桑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以德化民约法省禁,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 3)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兴修水利,修治黄河,农耕和农具方面取得了若干新成就。手工业出现了许多发明,提花织布机,用煤冶铁。商业、城市的新发展,长安、洛阳人口达到 数十万至百万。 4)汉武帝加强封建统治。 强化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思想;发动对匈奴的猛烈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 ;平定西南。 5)王莽改制 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不许买卖。 改变币制,以限制大商富贾的财产。 主观目的在于抑制豪强,避免民众大起义,却由于触动了贵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所以社会更加混乱。加上接连发动匈奴、西域、东方高句丽和西南诸国的不义战争,王莽政权呈现倾覆之势。 6)东汉的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10
第二章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课题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哲学、宗教与史学 目的要求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二节 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张衡对天文学地震学的贡献;张仲景与华佗;蔡伦改进造纸方法;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重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影响;王充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司马迁与《史记》 难点: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理解;董仲舒和经学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是秦汉文化昌明的原因。 讲授新课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贯为中国古代人们所重视的天文历法、算学、医药等又有了新的突破。 一. 关于天文历法、算学、地学 1.天文 《汉书·天文志》、《五行志》等所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 年)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西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 年)关于极光的记录,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和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 年)关于超新星的记录,都是世界上有确切时日记录中最早的一批。1973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精确地记载了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 2. 历法 所谓历法,就是如何方便地协调这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作为记载历史和预告未来的记录手段,历法随着文明时代开始就被人们所使用。 秦始皇颁定历法,使用《颛顼历》。二十四节所是中国历法制订的独创,它准确反映了太阳位置,反映了一年之中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寒暖,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编制了《太初历》,是中国古代代理费的一次大改革,它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农事安排。 3. 算学 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九章算术》,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西汉时期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 《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比西方早500年。 《九章算术》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它在世界数学史上,可以和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相提并论。
11
4. 地学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地学著作,他在《山经》、《禹贡》等古代地理学的基础上,开创了疆域沿革的的地理学研究领域。它以疆域政区为纲,依次叙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1578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并附记有各郡国的户口数字等。在《汉书·地理志》的影响下,后代以论述疆域政区沿革为主的地理著述大量出现,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地理学体系 张衡 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张衡的主要成就 : 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 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二.医学 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华佗和张仲景) 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他的历史地位怎样?(《伤寒杂病论》。他勤奋钻研中医学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三.造纸术的发明 思考回答: 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2、 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第三节 哲学、宗教与史学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做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董仲舒 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 12
(3)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为人处世标准。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儒学更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 和朝廷选拔官吏的考查标准。至此以后,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影响深远。 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是不可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到最后,只会束缚人们思想,限制思维延伸。 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 佛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上承认的三大宗教。 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文学:《西游记》中如来佛、观音菩萨、金刚罗汉 建筑:白马寺、少林寺、龙门石窟、莫高窟。 四大名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 词语:烦恼、刹那、口头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 道教 说到道教,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吗,在历史上的太上老君是怎么回事呢,他与道教是有着什么关系呢?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子不是它的传始人,他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只
13
不过是道教的一种宣传手法。用今天的媒体术语来说,这就是“炒作”。 创始人之一:张陵 教义:修身养性、炼丹求仙 来源: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影响: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 建筑:城隍庙、土地庙、玄妙观 传统文化: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 四.司马迁与班固 1. 司马迁的故事….. 2. 《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它的体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所以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班固 东汉杰出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 14
课题 第二章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四节 文学艺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节 目的要求 了解汉赋和乐府诗以及秦汉时期的音乐和美术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两汉乐府民歌及其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彩绘帛画 难点:汉赋及其代表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有着连绵不断、高峰迭起、多姿多彩的特点,先秦文学艺术的成就有哪些?(诗经,楚辞),秦汉文学艺术继承了先秦的辉煌而又再攀新高。 讲授新课 一.汉赋和乐府诗 1. 汉赋的概念:是指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不歌而诵”的文体。 赋的形式:铺采摛文——用华丽的辞采进行铺陈、描述。 赋的内容:体物写志——或对事物的刻画,或抒发作者情感 汉赋是《诗经》和《楚辞》中发展过来的 代表作有: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两京赋》 2. 乐府诗 原始意义:歌舞机关、音乐官署。 演变意义: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来源:1. 广泛收集民间丰富多彩的歌谣; 2. 文人创作的歌功颂德的作品 . 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反抗的情绪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 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歌颂忠贞的爱情,暴露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 吸取了前期叙事诗的成果,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 《孔雀东南飞》情节复杂,还注意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富有个性,对环境、外貌、心理、对话的描写十分成功。 二. 音乐和美术 1. 秦汉时专门的政府音乐机构:乐府。东汉时改为“黄门鼓吹署” 2. 乐府乐歌的种类:鼓吹曲和相和歌 3. 马王堆出土的彩绘帛画。 4. 墓室壁画。
15
课题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 政治经济概况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概况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曹操;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与西南经济的发展 难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的原因;西晋短暂的原因;政权的更迭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归纳前一章秦汉的社会概况,导入本章引言部分的教学,再引导学生回忆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及其影响的有关史实,转入本节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三国鼎立 1. 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加上天灾连年,大量农民无衣无食,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当时摇摇欲坠的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先后给予一些重要的地方官员领兵治民之权,这样一来,原来各州的官员便成了各霸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而在北方的军阀中,比较有势力的主要集中在袁绍和曹操。 2. 官渡之战 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后,曹操写的一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赤壁之战 说起孙刘联军的胜利,我们不能忘记被刘备三顾茅庐感动而出山的诸葛亮。因为刘备在207年,也就是曹操已完成北方统一的同年,还无立足之地呢。他一直是依附于荆州的刘表。正是有了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连孙抗曹 。再经过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服,孙权终于同意了联合抗曹,这才有了孙刘联军。 提问:官渡之战中曹操3、4万人胜了袁绍十万人,而此时的曹操拥兵二十万却失败了,你认为是何原因? 战略失策:曹操远道而来,十分疲劳,已如强弩之末;曹军将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土,不习水战,可偏偏舍长用短 心理轻敌:是他的骄傲。208年与200年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况且又轻易地拿下了荆州,他像200年官渡之战时的袁绍一样,禁不住迷惑,一再地中计,这也说明他的对手看准了他的弱点。(情感教育:骄兵必败,) 人心所背:南方人对曹操南下,打破他们比北方人相对安定的生活,心情上肯定是不欢迎的,所以才拼命地抵抗。 16
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展示三国鼎立形式图 3. 三国鼎立 魏:220年 洛阳 曹丕 蜀:221年 成都 刘备 吴:222年 建业 孙权 这三个政权是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呢?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灭辽东割据势力,抵御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魏吴。 吴国:造船业发达, 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夷州即今天中国台湾。 二. 西晋和东晋 1、 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 司马懿(yì)字仲达,今河南温县人。生于179年,卒于251年。曹操当政时开始为官。曹丕当政以后,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尚书右仆射(yè)、抚军大将军。曹丕死后,司马懿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ruì)。在曹叡在位时,多次领兵出征,战绩显赫。特别是在阻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进攻中,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最终战胜了诸葛亮,使蜀军无功而返。此后,又率军消灭了割据辽东地区已达三世之久的公孙家族。司马懿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威望和权势迅速提高。魏明帝曹叡临终时,托曹爽与司马懿一起辅佐齐王曹芳。司马懿和曹爽因为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懿装病以使曹爽放松警觉,同时暗中进行发动政变的准备。趁曹芳、曹爽离开洛阳祭扫魏明帝陵之机,司马懿发动政变,处死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从此,司马氏家族独揽朝政,皇帝只是傀儡。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擅权。皇帝曹髦感到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数百人攻司马昭,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统率18万人分道伐蜀。钟会攻汉中,蜀大将姜维据守剑阁。邓艾则以奇兵间道直逼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蜀后主刘禅(shàn)降魏,蜀国灭亡。 264年,三国时期著名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西晋实现了统一。 2、 西晋的短期的统一 西晋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即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并且拥有军队,分取赋税。晋武帝的本意是想借此巩固晋室的统治,后来却适得其反,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族八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力掀起了一场剧烈的厮杀,战祸延及十多年。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也为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17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 东晋十六国 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为“东晋”。与东晋同时,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许多政权,其中主要的有十六国。史称这一时期为东晋十六国时期。 4.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氐族)——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 南北朝 刘裕建宋,南朝开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洛阳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可以归纳为六条。(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族通婚;(5)采用汉制;(6)以礼、孝治天下。 534-535年,北魏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北周又灭掉北齐。这一时期称为北朝。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权,建立隋朝。 18
课题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哲学和宗教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一节 目的要求 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分析魏晋哲学与宗教的发展。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刘徽与“割圆术”;“祖率”;祖冲之;《水经注》;《齐民要术》;马钧。 魏晋玄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佛教迅速流行的原因;范缜及《神灭论》 难点:“岁差”问题 魏晋玄学。佛教迅速流行的原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联系秦汉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指出魏晋南北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有些重大成就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长期无人突破。这一时期继承前代成就,又多有创新,超越前人。这些发明、发现及理论上的总结又为唐宋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基础。 讲授新课 一.关于“历法和数学” 1.浑天铜仪,古代天文学者观测天象必不可少的仪器,王蕃,孔挺先后制作了较为精密,操作较灵便的浑天铜仪。 2. 祖恒制成大型的日晷,并创定水平法。 3.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 4. 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汉族,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 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16的结果。后世称为“徽率” 5.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后世称为“祖率”。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二. 地理学 1.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19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 ,\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大约相当于一百八十万分之一)把《天下大图》缩绘成《地形方丈图》。 2. 郦道元,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 农学 《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它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祖冲之 南朝 造家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郦道元 北魏 农学家 地理学家 后第7位,著《缀术》 著《齐民要术》 著《水经注》 第三节 哲学和宗教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哲学思想也处于活跃状态。玄学盛行,道教发展,佛教炽盛。 一.魏晋玄学 1. 指兴起于正始年间的以《老子》《庄子》《周易》经典为对象,研究自然与名教关系、言与意关系的新道家思潮。基本主张:主张“无为”,崇尚“自然”,标榜清高,坐谈玄虚。 2. 三个时期及代表人物 (1)曹魏时期,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2)西晋初年,代表人物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
20
(3)西晋,代表人物王衍。 二.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1. 佛教的传播 东汉末年传入我国,魏晋时期,僧人往来明显增多,大批佛经译介到我国,佛教炽盛起来。 2. 佛教流行的原因 思想基础——欺骗性与诱惑力(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社会基础——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人民生活困苦; 政治基础——统治者的推崇与提倡 3. 佛教的膨胀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僧尼增多,佛寺遍布;南朝的梁武帝笃信佛教; 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霸占了大量土地、劳动力,社会生产遭到阻滞,占有、挥霍大量财富。 ①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法显《佛国记》;促进艺术发展——如石窟(云冈、龙门)、绘画(佛像画)等;促进反佛斗争与唯物思想发展——范缜《神灭论》。 ②消极:消磨斗志,使人安于现状;耗费财物,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来源——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朝武宗 三. 范缜和《神灭论》 范缜(约450~约515)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四.道教的发展 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葛洪较早观察并治疗一些急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狂犬病、天花、恙虫病等。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21
课题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四节 史学和文学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一节 目的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及文学成就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志》《后汉书》;建安文学与曹氏三你子的文学电脑椅陶渊明诗作赏析;北方民歌及其代表作。 难点:魏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关于两汉时期历史编纂方面的突出成就。 讲授新课 一.关于“史学”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 (1)各朝皇帝十分重视修撰国史,以宣扬创业开国之功德。 (2)私修史书也还未加以禁止,因此这一时期各种体裁的史书纷纷涌现。这一期,史学成就最高的当数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道,被 后人称为“前四史”。 2. 陈寿与《三国志》 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 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3. 范晔的《后汉书》 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他写《列女传》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传》中,有择夫重品行而轻富贵的桓少君、博学的班昭、断机劝夫求学的乐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纲五常的界域。 二. 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22
文学特征: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氏三父子和建安七子。 曹操诗歌创作内容 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度关山》、《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倾诉求贤若渴,代以成就统一大业的心情)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人老心不老)。 曹丕诗歌 爱情诗 :《燕歌行》,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曹丕《典论2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曹植诗歌 《美女篇》、《七哀诗》《洛神赋》
23
建安七子 ?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瑒、刘桢七人。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王粲《七哀诗》是其代表作。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现存作品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三.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田园诗《归园田居》,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 叙写时事的诗,如《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表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对政治的关心。 《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 丰富多彩的民歌 1. 《敕勒歌》 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2. 《木兰辞》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4
课题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节 艺术和体育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一节 目的要求 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寺的建立,著名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等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云冈石窟;王羲之;顾恺之。 难点:体会古代佳作的艺术风格。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佛教的传入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传布的总体情况。这一时期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石窟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一些绝世神品代表着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巅峰成就,也反映了当时民族大融合和南北分裂对峙的时代特征。 讲授新课 一.石窟艺术和雕塑成就 1. 思考回答: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为什么建于这两个地方? 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有40多个洞窟。鲜卑族拓跋氏的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内蒙古盛乐迁到平城,即现在的大同。历史上,大同曾经一度是全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中心。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 第20窟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为释迦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 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开凿龙门石窟,这样也使得洛阳也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2. 雕塑名家,东晋南朝的戴逵、戴颙 二. 书法 1. 阅读插图“王羲之和《兰亭序》”,思考回答: 书法何时成为一门艺术的? 书法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2. 回忆学过的内容,你能说一说汉字的演变过程吗? 汉字发展图表: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5
3. 曹魏时期的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4. 南北分裂对峙之时,北方书法以魏碑为代表,如龙门二十品,古朴中透出强烈的美感,同时表现出北方民族粗犷豪爽的性格。南方则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 王羲之成为东晋时期集书法之大成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书圣”王羲之对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很擅长。 《兰亭序》,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这些“之”字,字字有特点,笔笔有新意,无一雷同,增加了《兰亭序》这一作品的丰富性和灵动感,就连王羲之自己也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称之为“遒媚颈健,绝代更无”,《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珍视。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后被他搜入宫中,太宗死后,《兰亭序》随之葬于昭陵,后来陵墓被盗,《兰亭序》也不知下落。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三. 绘画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1、我们都知道画鬼容易画人难,他笔下的人物是何形象呢,请根据欣赏的两幅作品,归纳他的人物画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幅《女史箴图》画出了晋时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 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2、当时人称他有“三绝”,为什么? 他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写的也好。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因此,人们赞誉他有三绝, 即才绝、画绝、痴绝。 四.音乐、舞蹈 1. 南方较多保存、延续中原传统音乐,北方则流行少数民族音乐 2. 魏晋南朝,流行《鼙舞》《杯盘舞》《巾舞》;十六国北朝流行《兰陵王入阵曲》《城舞》 26
课题 第四章 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 政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学习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唐朝前期的繁盛;唐朝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唐与东亚、印度的友好往来;安史之乱。 难点: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唐朝衰落的原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一.隋朝的短暂统一 1、隋朝的建立 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 隋朝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说明:隋朝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是隋文帝统治时期,而不是隋炀帝时期。 4. 隋朝灭亡 618年 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唐朝前期的繁盛 1、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27
时间:618年 ;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 都城:长安 626年 李世民继位也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① 以隋亡为戒,重视纳谏和选贤任能 ② 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法律制度并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完备。科举制度打破前代门阀特权阶层垄断仕途状态,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③ 《唐律》,减轻了刑法的野蛮程度,内容完整,体式严整,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 经济制度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3. 繁盛的表现 农业:大量的荒地开垦出来,粮食和布帛装满了官家的仓库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人口:百万人;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三.边疆各族的发展 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突厥、靺鞨、南诏、吐蕃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文成公主入吐蕃) 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四.对外关系的发展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 28
可以到达日本。 1. 与新罗的关系 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3.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五.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天宝(742—756)年间,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相,朝政腐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而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安禄山是胡人,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军攻下长安。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唐朝军民进行了激烈的抗击。叛军内部为了发权夺利,相互杀戮。史思明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史之乱中被安任为范阳节度使。对安庆绪杀父不服,降唐。不久又起兵反唐,759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761年在洛阳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直到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这场持续八年(755—763)的战争—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的藩镇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是各自为政的割据王国。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
29
断争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宦官专权加深了唐后期政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唐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税重,战火连绵,农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引起农民战争爆发(1)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在山东,河南爆发(2)转战大半个中国,进入长安,国号大齐(3)起义军没有乘胜追歼唐军,唐僖宗反扑,起义军撤出长安(4)884年,黄巢在泰山附近兵败自杀。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907年,节度使朱全忠篡位,唐朝灭亡。 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 30
4. 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不断起义;冗兵、冗官、冗费,官俸,军费开支过大;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果:新法推行十多年,经济有了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军事力量加强成效很明显。结果由于保守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失败。 二.辽、西夏的建立和北宋的关系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下面我们来了解辽与西夏的建立。 学生找出辽与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契丹建立:公元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都城-上京(今内蒙)。 西夏建立:公元1038年、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契丹建立——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唐朝末年,契丹族逐渐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文化。P54“契丹矛”反映了契丹族已会制造和使用铁器以及勇猛善战;“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契丹族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后来改国号为辽。阿保机是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政治家。契丹国是当时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发展壮大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互相间有战有和。 契丹获取幽云十六州 ——北宋北伐失利——澶渊之战——澶渊之盟 :北宋初年,为夺回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数次北伐,但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多次对辽战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开始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对辽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御,实行了“守内虚外”。 年秋,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离北宋都城东京仅数十里之遥,威胁到北宋的都城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乱作一团,许多大臣都主张从东京南逃,宋真宗也作好了南逃的准备(懦弱、妥协),两朝元老宰相寇准坚决反对逃跑并力劝皇帝亲征(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大将,打退辽军进攻。 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议和,宋真宗历来畏惧辽军主张议和,见辽提出议和,喜出望外,急忙答应。经过谈判,双方正式签订和议,辽答应撤兵,宋答应每年给辽岁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同辽达成和议,历史上称这一和议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评价——澶渊之盟是在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是辽宋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辽宋之间由以战为主转为以和为主,结束了辽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还通过边境“互市”进行贸易,加强了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同时也说明和平友好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西夏建立——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他门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五代时,党项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期,党项族的首 36
领接受辽帝的封号,称夏国王。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西夏统治者注重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创制西夏文字,一些重要官职还由汉族知识分子担任。 在辽宋和战期间,西夏和北宋王朝之间也是战争不断,先战后和,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三. 女真的兴起和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的兴起 引导学生回忆了解女真族就是唐朝的黑水靺鞨,是今天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公元11世纪,女真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并统一了女真各部落。那时女真受辽的控制,辽统治者对女真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女真人强烈的怨恨和反抗。 12世纪初,女真人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起抗辽大旗,他历数辽的罪状,号召女真人团结起义,同心抗辽。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称皇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 阿骨打举兵抗辽、建立统一国家和接受汉族封建文化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推动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2.金灭北宋 1127年,金军再度南下,并攻陷东京,掳走北宋皇帝、大臣后妃3000余人,靖康之耻。 战争性质:金灭辽后,大举进攻中原地区,使得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女真贵族南下是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 北宋灭亡原因: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奢侈,重用奸臣和投降派,采取投降政策,使抗金斗争受到压制,最终招致亡国之祸。 3.南宋的建立与金的对峙 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称帝,南宋建立,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建立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抗金斗争。 在南宋抗金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抗金名将,如韩世宗、岳飞等。韩世宗在黄天荡阻截金军;岳飞收复建康,金军被迫撤至长江以北。 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通过演示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岳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个人品质以及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情况。岳飞抗金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但结果被宋高宗及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1141年,宋金议和,双方的对峙局面形成了。后来,金迁到燕京,改名中都(今北京)。而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过着醉生梦死的苟安生活。虽然南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屈辱地位,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停止,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4.南方的经济发展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7
(3)、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四.元朝的统一和元末农民战争 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思考:铁木真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铁木真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西征: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影响: 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2. 元朝统一中国和民族整合的加强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孙子) 统一中国的经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迫使吐蕃、畏兀儿臣服;成吉思汗死前不久于1227年灭西夏;1234年窝阔台灭金;蒙哥于1253年灭大理;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 38
历史意义: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④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蒙古族对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台湾的行政管辖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时西藏已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物。 元朝政府,在福建行省的同安县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澎湖巡检司是我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它表明台湾、澎湖在这是已成为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民族分化政策和红巾军起义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各族人民从政治地位上分为四等,破坏了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元末,由于统治者的黑暗腐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红巾军农民起义,这是反抗元朝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由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军壮大起来,最后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1368年,朱元璋的北伐军逼进大都,元顺帝放弃大都,退居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因此,只称“元朝在人国的统治结束了”,不能称元朝灭亡。 小结:PPT 作业:网络查找关于岳飞抗金和马可波罗的故事 39
课题 第五章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2-5节 科学技术及文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学习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及文化成就,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传播;《资治通鉴》;宋词、宋诗和元曲; 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宋元历史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都超过了北方,终于在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是民族政权并立。各族相互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友好是主流,民族融合程度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于是宋元时期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科学技术 一.三大发明及其应用 1. 活字印刷术 思考回答: 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活字印刷术何时发明? 宋元时期 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述了这一发明。 元朝王祯创制了木活字。 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死字变活字,死板变活版,经济省时)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元朝时候,我国的活字印刷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又传入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欧洲早400年。 2. 指南针 磁石可以指示南北的特性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战国)那时的指南仪器叫什么?(司南)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北宋)开始用于哪个行业?(航海) (到了南宋时,出现了有方位盘的精度更高的罗盘针,这样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有无太阳星月的情况下,都凭借罗盘针可以辨别方向,安全准确航行) 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为以后欧洲人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 火药是什么人发明的?(我国古代炼丹家) (炼丹是我国古代制作药物的一种方式。炼丹家把某些药物放在一起进行烧炼,最后的成品形如小圆球,称之“丹”。他们发现,如果把硫磺、硝石等药物与木炭混合烧制时,会产生爆炸现象,所以称之“火药”) 唐代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在军事上普遍使用。后来传到了阿拉伯等国家,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40
正在阅读:
中职 中国历史教案05-06
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家作文550字07-07
科技文献检索作业01-30
中国奢侈品品牌管理与传播策略研究_李莉04-21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2019年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篇01-20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07-07
二项式定理说课稿- fileqlteachercom10-18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01-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中职
- 中国
- 教案
- 历史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 多元化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焕发活力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第一季度督导报告
- 尔雅_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 建筑工程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 福建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 中国格栅灯盘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支教总结报告
-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 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阶段检测(2013年10月)试卷
- 2007年4月现代谈判学真题及标准答案
- 北京市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
- 毕业设计102锅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 2017-2018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模具制造工艺实训报告
-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毕业论文设计和仿真实现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 4G网络技术概论与应用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