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04 21: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 D )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柏拉图 D、詹姆斯 2、科学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是心理学家 ( B )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皮亚杰 D、詹姆斯 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苛勒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铁钦纳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B )

A、亚里斯多德 B、华生 C、冯特 D、詹姆斯 5、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18世纪40年代 B、1774年 C、1879年 D、19世纪50年代 6.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在于(B )。 A、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 B、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 C、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

D、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认知过程 D、个性心理 8.常用计算机模拟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B)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现代认知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填空题

1、 1879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 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 和 个性心理 。

3、心理学是研究 人的心理现象 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 人的行为 和 心理活动 规律的科学。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 和 发展性原则 。

5、1879年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 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6、1879年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判断改错

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错)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客观事物的影响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的研究成果,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心理学以其确凿可靠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具体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为辩证唯物主义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3)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使人们能更深入、更具体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简述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2)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它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产物。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五、论述题

试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一)构造主义

冯特是构造主义的创始人。该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他们首创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内省或反思。 (二)机能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是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

程。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了心理学面向实际过程,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三)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直接的观察与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客观的、不科学的。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经验或行为本身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或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心理活动既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心理活动是心理经由个人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和组织后的反映。

(五)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该理论来自临床经验,对心理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关于人格以及心理治疗方面更突出。

用潜意识、生本能和死本能等概念解释人的内在动力;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等概念来解释人的人格发展历程; 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等概念来解释人格结构。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割裂脑的研究发现,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 ( B ) A、右半球 B、左半球 C、丘脑 D、下丘脑

2、无条件性抑制主要有( B )

A、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和外抑制 D、分化抑制和超限抑制 3、组成神经元的三部分包括 ( C )

A、胶质、脊髓和基因 B、细胞核、线粒体和核酸 C、胞体、树突和轴突 D、细胞、细胞核和基因 4、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5、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C )。 A、言语功能 B、数学计算功能 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 D、抽象思维功能

6、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D )

A、高级部位 B、联结部位 C、中级部位 D、低级部位 7、条件性抑制主要有( A )。

A、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和外抑制 D、分化抑制和超限抑制

8、因有食物、防御、呼吸和心跳反射的中枢而有“活命中枢”之称的皮质下部分是( D ) A、间脑 B、脑桥 C、中脑 D、延脑

二、填空题

1、脑干包括 延脑 、 脑桥 和 中脑 。

2、大脑布洛卡区又称 言语运动中枢 ,位于左半球的 额 叶,其病变引起的症状通常称做 运动性失语症/表达性失语症 。 3、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 和 周围神经系统 。

4、神经元按照功能可以分成 运动神经元 、 感觉神经元 和 联络神经元 。 5、听觉性言语中枢又称 威尔尼克区 ,该部位受损伤将导致 接受性(听觉性) 性失语症。

6、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具有三种基本特征:即_强度__、___平衡性_和_灵活性

___。(答案在第十五章气质)

7、按照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理论,知觉物体空间关系的定位在 右半球 。

8、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 突触 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是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 9、中央后回是_躯体感觉_中枢;中央前回是_躯体运动_中枢。 10、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 、 传递信息 和 处理信息 的功能。 11、_____兴奋__和____抑制___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判断改错题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对 ) 2、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分化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斯佩里。(对)

四、名词解释

1、条件反射: 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3、分化抑制

分化抑制是在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近似刺激物不予强化,使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

4、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是反射活动的基础。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五、简答题

1、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哪些中枢?这些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导致什么样的言语障碍?

(1)言语运动中枢,又称布洛卡区,损伤后引起运动性失语症,; (2)言语听觉中枢,又称威尔尼克区,损伤后引起接受性失语症; (3)言语视觉中枢,损伤后引起阅读障碍,称为视觉性失语症;

2、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但操作性条件反射又有其特点。

首先无条件刺激不明确,是什么因素促使白鼠和鸽子去碰动按键?它不像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于食物引起了狗的唾液分泌那样明确,一般认为是有机体自身的因素促使有机体产生操作动作的。

其次,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而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的。

最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动物先碰动按键,之后才得到食物。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恰好与此相反,食物引起了狗唾液的分泌。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重视强化的作用。强化方式主要有定比间隔强化、定时间隔强化、不定比间隔强化、不定时间隔强化等。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

3、简述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巴甫洛夫将客观环境中所有刺激分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信号刺激物,认为存在着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它只能对事物直接反映。人除了具备第一信号系统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因此可以间接概括地反映现实。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人的两个信号系统是协同活动的。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得以实现。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开始于( C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动物 2、动物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始于( B )

A、鱼类 B、两栖类 C、 爬行类 D、哺乳动物 3、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 B )。 A、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 B、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C、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D、以上都对

4、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A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5.动物大脑皮层开始出现始于:C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动物 6、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C )。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7、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B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二、填空题

1、动物心理演化的最初水平是 感觉 ,而当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 思维的萌芽 ,心理水平便达到了动物界的最高峰。 2、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 感觉阶段 、 知觉阶段 和

思维的萌芽 三个阶段。

3、意识的基本功能是 觉知功能 、 能动性功能 和 前进性功能 。 三、判断改错题

1、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它已经有了思维能力。( 错 ) 灵长类动物处于思维的萌芽阶段.

四、名词解释 1、意识的觉知性

意识的觉知功能是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身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己对他人和客观事物所抱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 五、简答题

1、意识的能动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意识的能动性功能是指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的前进性。

2、简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存在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出现了意识。 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相对立; 第二,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第三,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 第四,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第四章 注意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B

A、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 C、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

2、“一目十行,一览无余”,这是何种注意品质好( A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3、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A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

二、填空题

1、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 意志努力 的注意。 2、1958年提出注意过滤器模型的英国心理学家是 ( D )。

A、米勒 B、西蒙 C、华生 D、布鲁德本特

三、判断改错题

1、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错 )

属于注意的分散

2、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无限度的。( 错 )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

3、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随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努力。( 错 )

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4、无意注意的引起与间接兴趣有关。( 错 ) 无意注意的引起与直接兴趣有关

四、名词解释 1、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2、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3、全或无法则

“全或无”法则是神经冲动的传导的特性之一,指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强度则不反应,它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五、简答题

1、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5)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但是,某些微弱的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

2、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大体经过哪三个阶段? 儿童的有意注意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随意注意是通过成人的言语指令而引起。 第二阶段,通过自己扩展了的外部言语,调节控制行为。 第三阶段,通过内部的言语指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和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和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4、简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布鲁德本特提出的过滤器模型,是描述选择性注意的最著名模型;

布鲁德本特把注意模拟为类似于“过滤器”的电子装置,这个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它按照“全或无”原则工作;

同时呈现的两个刺激物同时进入一个感觉缓冲器,根据其物理特征,其中的一个输入随之被允许通过一个过滤器,而另一个输入则保留在缓冲器中等待加工。过滤器防止信息超载,这一机制允许对输入刺激进行完全加工,没有被注意的信息因被过滤器拒绝而很少被进一步加工。

新异的、强烈的刺激,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微弱的、缺乏新异性的刺激则容易被过滤掉。布鲁德本特更重视人的期待作用,即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

5、简述注意的衰减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是注意的衰减学说的主要代表。1960年她提出衰减模型来修正过滤器模型。

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事实上,没有受到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中的信息只是被衰减,并没有完全被阻断。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并被反映到意识中。

6、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人们对熟练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可以将注意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即同时到达的两个信息可能不会超出脑的加工容量,人能对两者都作出反应。只有这样,注意分配才成为可能。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如果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

第五章 感觉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习惯化 D、定势

2、听觉的共鸣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

A、赫尔姆赫茨 B、贝克 C、杜威 D、托马斯.杨

3、师做菜越做越咸的现象属于(B )

A、味觉对比 B、味觉适应 C、习惯化 D、定势

4、色觉缺陷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有色觉缺陷,别人也难于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物体的

A

A、明度的分辨能力特别强 B、颜色名称记得非常清楚 C、饱和度分辨得非常清楚 D、色调名称记得非常清楚

5、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即 锥体细胞 和 棒体细胞 ,其中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边缘的感光细胞是 棒体细胞__,它对弱光比较敏感。

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B

A、降低 B、提高 C、先高后低的变化 D、先低后高的变化

7、部分色盲包括( D)

A、蓝绿色盲 B、红蓝色盲 C、红黄色盲 D、蓝黄色盲

8、根据韦伯定律,韦伯分数越小,感觉的敏锐程度 ( C )。

A、越低 B、不变 C、越高 D、不能确定

9、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A )。 A、后象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10、感受物体明暗的夜视器官主要是 (B )。

A、锥体细胞 B、棒体细胞 C、红外细胞 D、紫外细胞 11、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

A、棒体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棒体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锥体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锥体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2.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 A )

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B、空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 D、对比度分辨能力的指标

二、填空题

1、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

为 △I/I=K 。这一定律虽然揭示了感觉的某些规律,但其只适用于 中等强度的刺激 。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_波长在380-760毫微米范围内的光_,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枕叶;听觉的适宜刺激是_16-20000Hz之间的声波_,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颞 叶。 3、K=△I/I表示的定律是_韦伯定律_;S=KlgR表示的定律是__费希纳定律__。 4、听觉的感受器是 科蒂氏器 ,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颞 叶。 三、判断改错题

1、运动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感觉。( ) ×,平衡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一切适宜刺激。( )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四、名词解释 1、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问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 五、简答题

1、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大多数色光都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在视觉系统中混合而得到的。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色觉有以下三个定律。

(1)互补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与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色光,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

(2)间色律:混合两种非互补色光,能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光。 (3)代替律: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受原来被混合色光所具有的光谱成分的影响。

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 D、对比度分辨能力的指标

二、填空题

1、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

为 △I/I=K 。这一定律虽然揭示了感觉的某些规律,但其只适用于 中等强度的刺激 。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_波长在380-760毫微米范围内的光_,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枕叶;听觉的适宜刺激是_16-20000Hz之间的声波_,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颞 叶。 3、K=△I/I表示的定律是_韦伯定律_;S=KlgR表示的定律是__费希纳定律__。 4、听觉的感受器是 科蒂氏器 ,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颞 叶。 三、判断改错题

1、运动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感觉。( ) ×,平衡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一切适宜刺激。( )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四、名词解释 1、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问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 五、简答题

1、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大多数色光都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在视觉系统中混合而得到的。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色觉有以下三个定律。

(1)互补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与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色光,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

(2)间色律:混合两种非互补色光,能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光。 (3)代替律: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受原来被混合色光所具有的光谱成分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s5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