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考试说明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3 14: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6年高考安徽卷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科目分值
试卷满分30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 (四)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组成,共33题,合计132分。
第II卷由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共6题,原则上不超过15小题,合计168分。
其中思想政治学科:必修内容(含时事政治)的分值占100%。 历史学科:必修内容的分值约占90%,选修内容的分值约占10%。
地理学科:必修内容(含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关内容)的分值约占90%,选修内容的分值约占10%。 (五)组卷
试题排列,选择题在前(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依次编排),非选择题(按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依次编排)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I.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地 理
本考试说明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1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制定的。对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文科综合卷地理部分的考试范围和要求作了具体说明,并选编了题型示例,以有助于考生复习时对《考试大纲》的理解。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
这里的地理信息是指试题中反映的与地球表层空间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物、现象的信息。命题从能力立意出发,强调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试题信息蕴含丰富,形式多样。 获取和解读信息,主要包含发现信息、理解信息、判读信息的重要程度、提炼信息有效内容和价值等思维过程。如何获取和解读这些信息,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文字表述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包括引文、图表的注记或说明,以及题干(设问、备选项等)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是解题的基础材料,往往隐含着试题的脉络和解题的思路。
考生要根据文字信息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读还是推理,是分析还是综合,是说明还是评价等,以及所考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概念和规律、地理原理和观念等意图。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图表地理信息是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形、地理图像、地理数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 考生首先要能够判读图表中的图(表)名、坐标、栏目、数值、点、线、面、符合、注记等的含义,运用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之间的转换,明确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其次要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地理特征、规律或原理。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在对试题信息进行通读、理解之后,考生首先要确定信息指向的主题,围绕该主题队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找出重要、关键信息,剔除次要、干扰性信息。其次要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发掘隐含信息,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探寻由关键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确定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路径。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地理知识、技能是考查的对象,更是考查的载体。试题从能力立意出发,淡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强化知识的变式和迁移,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淡化单一知识点的个别考查,强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淡化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考查,强化联系特定区域的应用考查,关注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
这里的调动是指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已知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启动和支配。这里的运用是指在调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既要讲获取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又要自如地组织、运用有关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解决地理问题。考生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以主干知识为线索,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关注地理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应用方法,提升地理思维的品质。
对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实质上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提出适用于改理论的实际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相关地理知识,是指考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生活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习得的地理知识。
试题取材不拘泥于教科书,要求考生拓宽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关注地理学科发展和地
2
理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对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考查,还体现在地理试题的适度开放性上,倡导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地理问题。
3、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地理技能是地理思考的必要工具与技术,是认识地理环境、解决地理问题的特有方法或程序。
考查涉及的地理技能主要有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填绘,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计算、地理实验等。
考查考生地理技能,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正确程度。
4、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自然地理中有关概念、规律和原理的运用,往往需要借助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有关技能去加以推导和论证,如数据处理等。人文地理有关问题的认识,常常需要结合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有关方法加以解释和说明,如纵向比较等。
同时,地理事物的描述和地理问题的论证都离不开文字表达能力,如非选择题的解答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 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指定选考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地理
1)
(一)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地理2)
(一)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或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3)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地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第四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本部分为指定选考内容,分值占地理总分的10%左右。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五部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关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部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一)地球与地图 经纬图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等高线地形图 (二)世界地理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主要特征
对地区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贸易等情况 (三)中国地理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特征
秦岭—淮河一线等重要地理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四)乡土地理
安徽省自然地理总体特征
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5
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读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
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
(2011年安徽文综卷)
【例2】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
蔬菜。他们选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疏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3~4题。 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2007年全国文综卷I)
【例3】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6.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2009年天津文综卷)
6
【例4】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下图中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下图、表1,回答第7题。
7.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
(2010年重庆文综卷)
【例5】左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右图示意四地气温
年内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9.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2009年海南地理卷)
【例6】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
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1~12题。
7
1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009年安徽文综卷)
【例7】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13~15题。 13.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14.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15.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2009年上海地理卷)
【例8】右图为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示意,完成16~18题。
16.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17.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18.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2008年全国文综卷Ⅱ)
【例9】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
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据此回答19~20题。 19.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20.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2009年江苏地理卷)
8
【例10】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21~22题 2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09年全国文综卷I)
【例11】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23~24题。 23.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4.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例12】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
25~26题。
2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2008年全国文综卷I)
9
【例13】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27~29题。
27.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28.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29.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2005年北京文综卷)
【例14】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0~32题。
30.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18℃ 3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2010年全国文综卷I)
10
【例14】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33~35题。
33.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34.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35.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2011年全国文综卷)
(二)非选择题
【例1】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11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答案】(1)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2011年安徽文综卷)
【例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4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3分)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原因是 。(4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建议 。(2分)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2分)
【答案】(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2009年江苏地理卷)
【例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2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
【答案】(1)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或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
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2010年宁夏文综卷)
【例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36分)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mm以上),5~10月(6~9月)将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m)自北(西北)向南(东
13
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
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2011年全国文综卷)
【例5】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①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
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 风坡,雨水较少。②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谁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
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2009年上海地理卷)
【例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4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8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答案】(1)远离海洋,身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水汽进入。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
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2011年北京文综卷)
【例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 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分)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3,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9分)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
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9分)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 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 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 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2010年天津文综卷)
【例8】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下图 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15
汉水汉口汉阳武昌长江马鞍山大冶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6分)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5分) 【答案】(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 地(煤矿)。
(2)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枪炮厂图例河流、湖泊主要水运航线城镇铁矿煤矿(2011年山东文综卷)
【例9】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25分)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10分)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16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2007年山东文综卷)
【例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下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下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
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
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2010年全国文综卷I)
【例11】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7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
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009年安徽文综卷)
【例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36分)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答案】(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
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2008年全国文综卷I)
18
正在阅读:
隧道开题报告 - 图文10-22
中国商品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05-19
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之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单选04-23
春暖花开02-14
吸收塔保温施工方案12-02
2011陕西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07-17
大三入党转正申请书600字09-08
文字修改大师概述 - 图文02-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安徽
- 地理
- 说明
- 高考
- 图文
- 考试
- 2012
-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 关于编制染色助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 2019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s1-5模块检测试题 - 图文
- ABC集中备份项目实施方案 - 图文
- 道路交通静化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 建筑材料作业
- 关于技术并购绩效的典型案例分析
- 校园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 中冠家园整合营销策划报告
- 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的重要因素
- 中国定影下辊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深圳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2018版)
- 八卦象数疗法配方大汇总
- 《交通管理与控制》日复习题 - 图文
- 2018秋福师《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2
- 苏科版数学七上5.3《展开与折叠》word同步检测一
- 碱在原油乳化中的作用(附带实验总结)
-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