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映秀镇特色魅力乡镇规划

更新时间:2023-11-23 02: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汶川县映秀镇特色魅力乡镇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目的

为了保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科学合理 地进行城镇建设,促进映秀镇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汶川县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

第2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 4 . 《镇规划标准》(2007年)

5.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2008)

6.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2008年5月30日) 7. 《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8年) 8. 《镇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广东省建设厅,2008)

9. 国家、四川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阿坝州、汶川县相关规划 10. 政府正式发布的灾害范围评估报告、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报告等

第3条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1. 规划期限

2008——2010年为恢复重建期(近期), 2010——2020年为提高发展期(远期)。

2. 规划范围

镇域规划范围:映秀镇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村镇,面积为115.12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映秀镇中心镇区规划的范围,总用地面积2.45平方公里。

3. 规划区范围内所有个人和单位的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

第4条 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 学重建;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先进的抗震技术,先进的建筑材料和 先进的施工工艺,集合优秀的设计师和优秀的施工管理团队,把映秀镇建设成为汶川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的样板工程、抗震建筑的示范区。

第5条 规划原则

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 2. 尊重自然,科学布局原则 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4. 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原则 5. 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原则 6. 厉行节约,保护耕地原则 7. 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原则 8.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

第6条 规划目标

在国家重建目标指引下,突出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典型性” 与“示范性”,着力打造抗震建筑示范区,凸显羌、藏、汉多民族融合的 地域特色,为其他灾后重建地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从重建安全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弘扬地域文化、重现特色风貌 体现人文关怀、弘扬抗震精神、传承社会脉络以及重建模式与灾后援建典 范等方面体现灾后恢复重建的可持续发展。

第7条 与其他规划关系

本规划与汶川县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其他专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8条 实施机构

本规划由映秀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9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 2011年发展目标

至2011年,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恢复并 超过震前水平,同时形成以地震遗址旅游和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体系。

2. 主要经济指标 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900万元。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200万元,三产比例为10:30:60。

第10条 恢复重建发展战略

1. 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在保障基本生活和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对抗震减灾和旅游纪念重点项目的策划,带动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生产生活。

2. 旅游带动战略

强化旅游产业在灾后重建中龙头地位,突出旅游优先的思路。以旅游 业的发展带动映秀镇产业的优化和提升。

3. 交通优先战略 优先发展交通,支持灾后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发展。

4. 和谐发展战略 关注居住与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关注防灾与发展,构建安全社会;关注近期与远期,构建效益社会。

第三章 城镇规模与职能

第11条 城镇规模

1. 用地规模 映秀镇域总用地面积115.12平方公里。

中心镇区用地面积2.45平方公里,近期2010年,中心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2.0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6.46平方米;远期2020年, 中心镇区建设用地为104.0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9平方米。

2. 人口规模

映秀镇镇域规划总人口为1.22万人。其中近期2010年,中心镇区人口为0.67万人(含1300人的中学寄宿学生);远期2020年中心镇区人口为1.11万人(含1300人的中学寄宿学生);分散建设的黄家院村、张家坪村 和老街村人口为1010人。

第12条 城镇职能

1. 地震旅游及纪念中心,国际抗震减灾科研和教育系统中的节点之一。 2. 休闲旅游业,县域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县域水电业服务基地。 3. 区域旅游综合服务重镇。

第13条 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映秀镇城镇化水平达到91%。

第四章 镇域总体布局

第39条 城市色彩控制

城市色彩分川西风貌区、羌族风貌区、藏族风貌区进行控制。

1.川西风貌区建筑主色调以灰色系及白色系为主,营造白墙青瓦的形象。 2.羌族风貌区建筑主色调以浅冷灰色系与白色系为主,建筑局部采用暖色系,营造石墙白顶的形象。

3.藏族风貌区建筑主色调以红、黄、黑、白四色系为主,营造粉墙金瓦的形象。

第十章 中心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40条 给水工程

1.供水水源——近期从鱼子溪上游选择符合水质要求的山泉水作为近 期供水水源;远期山泉水作为备用水源,规划区主水源为岷江。

2. 用水量预测——至2020年,中心镇区内最高日用水量为0.60万立 方米,平均日用水量为0.4万立方米,日变化系数1.5。

3. 水厂——新建水厂1座,位于中滩堡岷江西岸,供水规模为6000 立方米/日,占地5200平方米。

4. 附属供水设施——在渔子溪山脚、国道G213旁边新建1处给水加 压泵站,规模为650立方米/日,占地200平方米;山上设高位水池1处, 池底高程为990米,容积为150立方米。

5. 给水管网——规划区内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按 最高日

最高时水量进行管网平差计算,并按最大时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 核,时变化系数为1.5。区内给水管网连成环状供水。

6. 消防给水规划——城市消防用水量为108立方米。城市消防用水量 为15升/秒。给水支管不小于DN100,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120米,并在主要道路交叉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规范设置消火栓。利用渔子溪和岷 江地表水,在沿河两岸规划设置2处消防取水码头。

第41条 排水工程

1. 排水体制——中心镇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2.雨水量计算——规划选用大气气候及降雨情况相似的甘肃天水暴雨 强度公式:q=(37.104+33.386LgTE)/ (t+18.431)1.131设计重现期(TE)一般取1年,重要地区及低洼易渍水地区采用2-3年,地 面积水时间取6分钟,设计雨水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Q=ψ·q·F(升/秒)式中: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F——汇水面积(公顷)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6,集中绿地取0.15。 3. 雨水排放系统及雨水管渠: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本着就近、 分散、快速的原则排入渔子溪或岷江。

4. 污水量——中心镇区污水量按供水量的90%计,即污水量为0.36 万立方米/日。

5. 污水处理——污水经过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污 水处理采用二级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0.36万立方米/日,占地6000平方米,厂址位于岷江下游张家坪村附近、岷江西岸。工业废水、 医院污水应自行处理

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系统。现有合流制管道可设 置污水截流系统。

6 污水泵站及污水管 :新 2处污水提升泵站。其中中滩堡污水采 用压力管跨越渔子溪,设置污水提升泵站,规模为22升/秒,占地200平 方米;岷江东岸的发展备用地、映秀中学的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规模为12升/秒,占地200平方米。污水主干管沿岷 江两岸布置。 第42条 电力工程

1. 负荷预测

规划区的最大计算负荷为1.64万千瓦。 2. 电源规划

由二台山220kV变电站提供10kV电源。

3. 电网规划

二台山220KV变电站引出的10KV中压线路为中心镇区的主要供电线路。

镇区内的10kV配电线路全部采用电缆,沿电缆管沟敷设。电缆管沟布置在 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下。近期的架空线路可以保留,远期逐步改造。

第43条 通信工程

1. 用户预测

远期取市话普及率50门/百人,农话普及率5%,则市话装机容量为4250门;移动通信普及率远期为60%,用户达到10000户;有线电视按3.7人/户, 其他

用户按用户数20%计算,则规划区有线电视总用户约为2760户。

2. 局所规划

(1)映秀电信综合机房:不单独占地,建筑面积约500 m2,容量4000 门,建成时间2011年前。

(2)映秀邮政支局:不独立占地,建筑面积约500 平方米,建成时间2011年前。

(3)映秀广播电视前端站:不独立占地,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建成 时间2011年前。

第44条 燃气规划

1. 气源规划

近期使用液化石油气,远期使用天然气作为本规划区的气源。液化石油气气源来自都江堰液化石油气储备站。

2. 耗热定额

居民的耗热定额为2850MJ/人·年;旅客的耗热定额为1500 MJ/ 人·年;公建用地的耗热定额为4000MJ/公顷·日。

3. 供气规模 液化石油气年供气量为957吨。折合天然气约为111万标立方米/年。

4. 站点规划

新规划燃气供应站,占地面积1000 m2,建成时间2011年前。

第45条 环卫工程

1. 垃圾量预测:规划区的生活垃圾8.49吨/日。

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远期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3. 垃圾转运站:新建小型垃圾转运站1个,位于岷江下游,占地490平方米。

第十一章 住房建设规划

第46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1. 规划范围

结合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本次住房建设规划的范围仅包括映秀镇中心镇区,暂不考虑农村住房。

2. 规划期限 考虑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特殊性,本次住房建设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到2011年。

第47条 规划目标和原则

1. 规划目标 结合灾后重建契机,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房制度。重点解决安置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同时为未来中心镇

区的人口增长提供一定的住房保障。

2. 规划原则

政策导向原则

针对各类分级体系的纪念性资源制定相应的保障和利用措施;制定相关的分级纪念性资源利用的审批和公示制度。

2. 资金筹措与使用

采用多渠道筹集的方法保证纪念体系规划的实施。包括财政资金、对口支持、社会募集、信贷资金、资本市场融资等。

第十五章 旅游系统规划

第70条 旅游发展目标

以地震遗址为特色,凸显羌藏文化民俗,体现“映秀精神”,将映秀镇建成融体验、教育为一体的川西北风情旅游名镇。

第71条 游客量预测

1. 映秀镇的旅游在规划初期五年内处于暴发式增长期,之后便进入 平稳发展期、成熟稳定期等三个阶段。

2. 暴发式增长期(2009年-2013年),年增长率为40%。 3. 平稳发展期(2013年—2015年),年增长率大于20%。 4. 成熟稳定期(2016年-2020年),年增长率大于0而小于8%。

第72条 发展措施

1. 加快编制映秀镇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

2. 加强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实现旅游资源的 深度开发。

3. 加强旅游产品精神层面的延伸,突出科学发展与和谐共生的主旋 律。 4. 培育健全的旅游供给体系。

5. 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周边知名景点联动发展。

第73条 以地震纪念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1. 4区2级旅游景点系统

根据映秀镇以地震纪念为主导的旅游资源,按“旅游景区、一级景点、 二级景点”的序列,建立以“震之源、地之殇、爱之力、城之兴”为主题 的4大景区。

2. 体现情感序列的旅游线路

地震纪念是映秀镇旅游的特色,旅游线路的设计也以地震纪念为主导。

围绕“遗址探寻——灾情感受——抗震纪念——重建参观——精神升 华”5个篇章,从位于映秀大道的游客服务中心开始,设计推荐车行旅游 线路。

第十六章 生态环境修复规划

第74条 指导思想

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生 态灾害的综合防治,重建结构更加稳定、效益更加优化的生态系统,着力 构建生态建设能力支撑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和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75条 规划原则

1. 遵循自然规律 2. 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3. 分期实施和突出重点 4. 因地制宜、因灾施策

第76条 主要内容

1. 恢复分区 映秀镇域生态恢复分为遗址保护、重点治理、一般治理、自然保育4类区域。

2. 各类型受损区治理措施

(1)崩塌区。采用坡率法、工加固等措施,在崩塌体稳定的基础上选取适宜乔、灌木对破坏面进行植被恢复。

(2)滑坡区。采用坡率法、工程加固等措施,在滑坡体稳定的基础上选取适宜乔、灌木对破坏面进行植被 复。

(3)沟道泥石流潜在易发区。首先通过工程措施固定沟道,再通过生物措施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3. 综合治理规划

(1)主要河道两岸的治理

针对岷江、渔子溪河映秀段进行治理,具体措施包括:

对河道两岸的堆积体,首先应进行清理,确保河道的行洪安全;

不能清理的堆积体坡脚、沿河岸裸露面的岸脚设置石笼防护、抛石防护等,

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部分堆积体或冲刷严重的河岸上游段可设置丁坝、顺坝等,以减少其 因过度冲刷造成滑塌;

在河道平缓区域设置沉砂凼,结合当地建设需要,规整为采砂区,解 决河道淤沙问题,为当地提供必要的建设材料;

在河道宽阔区域,划出蓄滞洪区,以减缓现有洪峰流量,消除洪峰对 河岸的过度冲蚀;

对沿河裸露面利用乔、灌木进行植被恢复,设置河岸防护林带。 (2)小流域治理规划

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及其它措施。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

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三类措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第十七章 实施建议

第77条 年度建设计划

本次规划主要包括恢复重建阶段(2008-2011)和发展提升阶段(2011-2020)。年度建设计划主要是对2008-2011年间的恢复重建项目进 行合理安排。

1. 2009年度 建设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灾后群众急需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永久性住房等项目:

(1) 永久性住房工程:中滩堡永久性住房工程、羌族特色商业街、 渔子溪下坪永久性住房工程;

(2) 公共服务设施:映秀小学、映秀幼儿园、映秀中学、映秀中心 卫生院;

(3) 市政公用设施:长途汽车客运中心、二台山220KV、110KV变电 站工程、中滩堡供水厂、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垃圾转运站;

(4) 绿化景观工程:渔子溪两岸及岷江西岸堤防和绿化修复工程、 高速公路入口景观工程、映秀大道北侧街头绿地;

(5) 道路工程:国道G213修复工程、省道S303烧火坪隧道、都汶高 速映秀出入口、映秀大道、岷江西一路、岷江西二路、莞秀路、东三横路、 岷江东路、渔子溪路南段、变电站路。

(6) 旅游及纪念设施:地震纪念馆、遇难者公墓。

2. 2010年度 继续妥善解决灾后群众的生活问题,优化与生活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 主要包括:

(1) 永久性住房工程:原73车队片区永久性住房工程;

(2) 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活动中心、映秀大道商业街、映秀市场; (3)旅游及纪念设施: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4) 市政公用设施:消防站、燃气储配站; (5) 绿化景观工程:河口广场、镇区入口公园;

(6) 道路工程:二台山路、渔子溪路北段、西横路、下坪一路、下 坪二路、张渔路、西三路、文化路、渔子溪西路、滨河东路、滨河西路、 东纵二路。 3. 2011年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r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