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3-09-24 10:33: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识体系结构

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核心技术知识。 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的整个建设过程。 3、 信息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有系统管理规划、IT组织职能设计、IT财务管理、系统日常作业管理、IT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系统转换、系统维护、用户支持等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 内部 外设

信息加工

主机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它可从存储器取出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或写入存储器,或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控制器: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工作实质就是解释、执行指令。 ① 程序计数器(PC):在大多数机器中存放的是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② 指令寄存器(IR):用以存放现行指令,以便在整个指令执行过程中,实现一条

指令的全部功能控制。

③ 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部分进行分析解释,产生相应的控制信

号提供给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

④ 脉冲源及启停控制线路:脉冲源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作为整个机器的时钟

脉冲,是周期、节拍和工作脉冲的基准信号。启停线路是对脉冲源产生脉冲的的控制。

⑤ 时序信号产生部件:以时钟脉冲为基础,产生不同指令相对应的周期、节拍、

工作脉冲等时序信号,以实现机器指令执行过程的时序控制。

⑥ 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综合时序信号、指令译码信息、被控功能部件反馈的

状态条件信号等,形成不同指令所需要的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⑦ 中断机构:实现对异常情况和某些外来请求的处理。 ⑧ 总控制逻辑:实现对总线信息传输的控制。

控制器组成图

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按功能分类:

(1)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其存取速度接近CPU的工作速度,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2)主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程序和数据。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称为内存储器,高速缓存和主存都是内存储器,主存与缓存之间要不断交换数据。 (3)辅助存储器:其中的内容需要调入主存后才能被CPU访问。

输入/输出部件:各类输入/输出设备及相应的输入/输出接口。 2、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1)并行处理的概念

指计算机系统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操作的特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行。 同时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行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

提高并行性的措施可概括为: ① 时间重叠: ② 资源重叠: ③ 资源共享:

根据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重性,系统可分为: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2)流水线处理机系统(时间并行技术)

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过程与其他自过程并行进行。

(3)并行处理机系统

并行处理机通常由一个控制器CU、N个处理器单元(PE)以及一个互连网络部件组成。 主要特点:

① 并行处理机是以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方式工作的。

② 并行处理机采用资源重复方法引入空间因素。此外,它还利用了并行性中的同时性,所以处理器单元必须同时进行相同操作。 ③ 并行处理机是以某一类算法为背景的专用计算机。

④ 并行处理机的研究必须与并行算法的研究密切结合,以使它的求解算法的适应性更强一些,应用面更广一些。

⑤ 实际的并行处理机系统是由以上三部分构成的一个异构型多处理机系统。 (4)多处理机系统

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处理机与处理机之间通过互连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同步。

MIMD计算机与SIMD计算机的本质差别在于并行性级别的不同:前者要实现任务或作业一级的并行,而后者只实现指令一级的并行。 与并行处理机进行比较: ① 结构灵活性 ② 程序并行性 ③ 并行任务派生性 ④ 进程同步

⑤ 资源分配和进程调度 (5)CISC/RISC指令系统 使指令系统越来越复杂的出发点有 ① 使目标程序得到优化 ② 给高级语言提供更好的支持 ③ 提供对操作系统的支持 RISC与CISC比较:

①指令数目较少,一般都选用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 ②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殉职方式种类少 ③大多指令可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④通用寄存器数量多,只有存数/取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他指令均在寄存器之间进行操作。 3、计算机存储系统

(1)概述及分类

概述:存储系统由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各类存储设备及相关的软件构成。 分类:(具体解说同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① 高速缓冲存储器 ② 主存储器 ③ 辅助存储器 (2)存储器层次结构

①“高速缓存—主存”层次:解决速度问题 ②“主存—辅存”层次:解决容量问题 (1)科学计算 (2)信息管理

(3)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 (4)语言与文字的处理 (5)人工智能

4、计算机应用领域

防火墙的作用:弥补网络服务的脆弱性、控制对网络的存取、集中的安全 管理、网络使用情况的记录及统计。 网络安全协议:

SSH:2级验证(基于密码的安全验证、基于密钥的安全验证) PKI:(SET、SSL)公钥密码证书管理、黑名单的发布和管理、密 钥的备份和恢复、自动更新密钥以及自动管理历史密钥等。

7、网络性能分析与评估

服务质量QoS:网络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一种能力。

QoS识别和标志技术 单一网络单元中的QoS QoS策略、管理和计费功能

服务等级协议:关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客户间的一份合同,其中定义了服务类型、 服务质量和客户付款等术语。 流量管理:

网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8、因特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常见网络设备:网卡、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 交换机等。

IP地址:分为三类

八、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数据管理技术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 数据独立性高;

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模型: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主要有: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

三个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层次模型: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根以外的其它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

结点。

网状模型: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唯一)、内模式(唯一)。

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物理独立性)。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常用关系操作: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增加、删除、修改等。 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数据库SQL:

CREATE TABLE、DROP TABLE、ALTER TABLE CREATE VIEW、DROP VIEW CREATE INDEX、DROP INDEX

3、数据库管理系统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

DBMS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数据定义;数据存取;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建 立和维护等。

事务: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使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逻辑单元。 事务的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数据库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计算机病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r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