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0课时)

更新时间:2024-05-22 19: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

1

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

本册教学时间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4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1课

3

数和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有关概念,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理解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数。 教学过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认真地学好本单元,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1.复习数的意义

举例说说,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

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 理解整数、自然数、0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

整数 自然数 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比0小的数(以后学习的内容) 练习“做一做”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

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数分几种情况,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当学生总结后,可归纳如下: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2.整数和小数位顺序表,理解整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请学生写出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 什么叫数位?

整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练习教材的“做一做”。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有关术语。 举例说说什么叫百分数。 练习教材的“做一做” 3.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请同学们总结整数的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和分数应怎样读?怎样写?

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以“万”

4

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1.讲述复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 2.复习数的改写

(1)读出下列各数:235800 345000 345000000 当学生读出来以后,让学生思考:

如何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 如何求一个整数近似数?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人什么联系和区别? 235800=23.58万 345000000=3.45亿 235800≈24 345000000≈3亿

应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或其它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准确值时,用等号联接两个数,而求近似数,得到的是近似值,用约等号联接两个数。 (2)复习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比较与求整数近似数人何相同点?

让学生讲清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找出二者相同点: 一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舍”或“入”都是由规定位数的下一位数值决定的。 3.复习分数之间的改写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分数有哪几种,然后做练习,举例说说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教材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教材第2题中(2)题、79页3题、4题。 教材5题、6题。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等概念,并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和整除

由“整除”这个基本概念引出有关概念。 举例说说什么叫整除,什么叫约数和倍数。 如24÷6=4 36÷12=3

24能被6整除 36能被12整除

思考:3÷2=1.5 6÷1.5=4这两个式是否表示整除关系?为什么? 总结整除的概念:

5

应注意两点:1)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必须是整数:

2)商也是整数且没有余数。

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24、36分解质因数,通过分解来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 举例说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 通过上述分析过程,逐步形成下列板书: ”

二、复习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出根据。

1/2=( )/4=6/( )=( )/20 6/18=( )/6=3/( )=1/( ) 在()里填“>”“<”或“=”

12.05( )12.050 1.402( )1.420 0.03( )0.0300 0.08( )0.8 举例说说小数点移动位置后,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巩固练习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有关概念复习 1、反馈:

(1)说说什么叫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2)说说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约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有什么区别?

2、按要求写出两个互质的数。 (1) 两个数都是质数; (2) 两个数都是合数;

(3) 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合数。

6

二、有关技能的复习

1、求18、24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比较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来求得;

区别: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所有的除数(公有的质因数)连乘;

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与最后的两个商(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 2、求18、24和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说说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填空 (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90,如果甲数是18,那么乙数是( );如果乙数是30,则甲数是( )。

(2)三个不同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73,这三个质数分别是( )、( )、( )。 2、补充选择:

a,b都是自然数,且a÷b=6,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A、a B、b C、ab D、

b

3、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48和72 (2)11和9 (3)14和42 51和170 25和24 78和13 (4)42、63和105 (5)3、5和7 (6)14、7和42

练后说说各组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各有什么特点,并填下表: 各数的关系 一般 互质 倍数 (A,B)=1 若A是B的倍数,则:(A,A和B 短除法 [A,B]=AB B)=B [A,B]=A A、B、C两两互质: 若A既是B的倍数又是C (A,B,C)=1 的倍数,且B是C的倍数,A、B、C 短除法 [A,B,C]=ABC 则: (A,B,C)=C [A,B,C]=A 分数和百分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分数的基本概念。 (1)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单位‘1’的含义是什么?

3

什么是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说说 这个分数的意义和它的分数单位。

5(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3)我们学过哪些分数?请举例说明。(师板书如下) 2、百分数的复习

(1) 百分数的意义;

7

(2)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生答师整理成下表) 分数 百分数 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表倍数关系。 示具体数量。 后面可以有计量单位,也可以没有计量单位。 一般写法:( ) ( )后面不写计量单位。 专门写法( %) 不必化简 分子可以是小数 一般要求化简 分子不是小数 (3)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分别说说互化的方法并完成P79,5 3、根据学生回答师整理板书如下: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

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真分数(<1)

分数的分类 整数 假分数(≥1) 带分数 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数

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分数乘法

最简分数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百 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分 成数 数 百分数的应用 折扣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小麦的出米率是63%,它表示( )。 2

(2)当 的分子加上4时,为了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加上( )。

94

(3) 的倒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比原来的分数单位大( )。

5(4)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

( )

,每段长( )米。 ( )

8

12

(5)下列分数中,值在 和 之间的是( )。

451112

3257

1

(6)分数单位是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8

(7)一个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的乘积是28,和是11,这个最简分数是( )。 2、判断。

(1)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 ) (2)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大。 ( ) 15

(3)5吨的 和1吨的 相等。 ( )

88

(4)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 )

(5)水果店原有水果1000千克,售出50%后,又运进剩下的50%,这时仍有水果1000千克。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要求:

通过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复习四则运算法则

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

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完成教材中的计算题。(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 指导口算,说出口算过程。完成教材85页下边的题目。 完成练习第1、2、题。

二、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 完成教材上边的练习。(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 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

9

完成教材中间的等式。并说说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进行验算。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

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把教材上边的表填完整。 学习例1

观察例1这个算式的各个数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 试做“做一做”。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说明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请同学们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请学生独立完成例2

小结: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应做到:一看,算式中含有哪些运算?有哪些数?二想,这些运算和数字有何特点,是否可以简算?三算,动笔计算。四检验,检查各计算是否正确。

巩固练习,试做“做一做,可以互相交流方法。 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4/7+4÷4/7+4计算结果是()

A 1 B 11 4/7 C 12

8×( 6+ 1/4)=8×6+8×1/4=48+2=50的计算依据是()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练习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定律、法则。 能正确地、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计算, 教学过程: 练习

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

计算(5 8/15+7.8-3.5÷7/15)×5/7时( )比较简便。

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

学生在完成选择题后,分别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在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把分化成

10

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便,总结其规律。

试做教材第11题、第12题。 口算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1/2+1/3 1.5+1/2 3/4÷3/4 8÷4/7×0 25.4÷1 脱式计算。

完成教材P83第3,4题。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思维过程)

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运算定律的复习。

(1)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完成P108,1) (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整理:

交换律:a+b=b+a

加法运算定律 运 结合律:(a+b)+c=a+(b+c) 算 交换律:ab=ba 定 乘法运算定律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2、运算性质的复习。

要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应用运算性质。说说你知道的运算性质。师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运算性质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 二、综合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在括号里写上所用的运算定律。

(1)2.35-4.97+7.65=2.35+□+4.97 ( ) 2

(2)10.9+4 +5.6=10.9+(□+□) ( )

511

(3)1.25×6 ×8=6 ×(□×□) ( )

4415

(4)3.6×( + )=□×□+□×□ ( )

492、提高练习。 3.6-8÷17-

31994

×3 1996× 171995

11

333×99.9+77.8×999 72×96+75×4 999×999+1999 1111×37+9999×7

文字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能熟练地把文字题“翻译”成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文字题是用文字说明数量关系,指明计算方法,但未说明运算顺序的题型。可分为两大类:

1、运用“和、差、积、商 ”等概念及“加上、减去、乘以、除以、乘、除”等术语,用已知数构成四则运算算式的文字题。

28

如:2.5与 的差除以 与0.3的积,商是多少?

927

解答此类文字题要在理解概念、术语的基础上,能抓住题目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数

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说说上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差÷积=商)由此得到算式:(2.528

- )÷( ×0.3)。 927

2、含有未知数的四则运算文字题。

4

如:一个数的 比120的20%多56,求这个数。

5 这类题可运用已知数进行逆推或列方程解。 解:设这个数为X,得 4

X-120×20%=56

5 X=100 3、说说解答文字题的步骤。

(1) 认真审题,通过题中的数字名词和术语,找到基本数量关系; (2) 按照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 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综合练习

12

列式计算:

211

1、从2 的倒数减去1 除 的商,差是多少?

34311

2、 与 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33、125减少它的12%再乘以

3

,积是多少? 11

4、8个25相加的和去除5.3的4倍,结果是多少? 3

5、一个数的3倍比45的 多3,求这个数。

51

6、一个数的 与40的和,正好是120,求这个数。

311

7、某数的 加上2.5与它的 相等,求某数。

43

1

8、被除数一定,当除数是25时,商是4;当除数是 时,商是多少?

431

9、比6 米长 是多少米?

77

10、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三、总结

四则运算的应用(文字表述)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文字表示四则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文字题; 2、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培养合理运算自觉性及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准备: 复习过程: 一、引入 1、看题写算式:

⑴4.5与3.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⑵4.5与3.5的和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⑶4.5与3.5的差除以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⑷4.5与3.5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做了这组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13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文字表述四则运算(文字题) 二、用文字表示算式: 1、用文字表示算式16×预设:A、16乘 B、16的 C、16乘

14141414+1.2÷3

的积加上1.2与3的商,和是多少?

加上1.2与3的商,和是多少?

的积加上1.2除以3的商,和是多少???

⑴以上各题有什么共同的?你觉得要正确解答文字题要关键什么?(抓住数量关系)

板书:积+商=和 三、课训,总结

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与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公式、计算

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等。

进一步认识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熟练正确地用方程解答有关的文字题,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过代数的初步知识,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复习,首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一、基本复习 用字母表示数

自学教材P84第一自然段,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或者优点。 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

路程(S) 时间(t) 速度(v) S=( ) 正方形面积(S) 边长(a) S=( )

规范书写

问题: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教师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a乘以4.5写作( );S乘以h写作( ) 反馈:

“a乘以4.5”可写成:a×4.5、a.4.5或4.5a,但不能写成 “a4.5”。(然后再让学生把书中相应的空填上。提示学生最简便的表示法,如:“4.5a”)。 法则回顾: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此法则可写成:a/c+b/c=()+()/()(让学生填空)

14

完成教材84页的“做一做”

二、简易方程 有关概念的复习

什么叫方程?(举例说)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的实际例子中进一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方程4x=36解得x=9。X=9说是方程4x=36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算过程) 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 口述解方程的依据?

例:9+x=12(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得: x=12+9,所以x=3)(以下略)

x-18=38 2.5x=10 46÷x=2 x÷15=4 完成教材86页的第2题

教材P85例3题(先让学生试做并口头检验,然后完成书中“想一想”的内容) 小结:(根据本班级学生列出方程后,在解法上注意与前面的简单方程作比较;设所求数为x,让x当成已知数参加运算,是便于思考的原因。)

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演示比值和化简比。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15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怎样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的复习 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

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 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

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

教学内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P129~130)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各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常见数量关系的复习。

(1) 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部分构成?(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请从你身边任选一事编

一道应用题。 (2) 自由编题;

(3) 交流并指名说出该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师整理板书如下: 部总关系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基 份总关系 总数÷每份数=份数 本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量 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关系 相差关系 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 倍数关系 标准量×倍数=比较量 比较量÷倍数=标准量 二、综合练习

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解答。

。爱山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三、总结

16

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步骤。

(1) 审题。把题目中所讲的事实(情节)弄清楚,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 (3) 列式计算。

(4) 检验并写出答案。

2、例: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0只手表,实际生产的比原计划多50只。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只? (1) 审题。

(2) 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还可以作图

帮助理清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只数

实际每天生产的只数 - 计划每天生产的只数

实际生产的只数 ÷ 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多生产的只数 25 10000 ÷ 25

10000 + 50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

计划生产的只数+多生产的只数

实际生产的只数 ÷ 天数 计划生产的只数÷天数

实际每天生产的只数 - 计划每天生产的只数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只数 (3) 列式计算。

(4) 检验。主要检查:

① 题目的分析过程是否符合逻辑; ② 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③ 得数是否符合实际。 二、综合练习

1、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青年农场收割稻子,前3天每天收割96公顷,后4天收割426公顷。平均每天收割多少公顷?

3、化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肥185吨,比去年同期产量的2倍多5吨。化肥厂去年一

17

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三、巩固练习

学校买来4袋水泥,每袋50千克,用去15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列综合算式)

复合应用题(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叙

述方式。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想的灵活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板书:工程问题) 基本练习

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说说工作总量=( ); 时间=( ); 工效=( )

先具体说说下面的工程问题中的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各指什么而言;然后解答。 修一条长600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要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两他合修几天完成?

(对比两种题解答方法,哪种较简便?从中得出怎样的规律?突出工程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找出下面题中的间接条件并转化为直接条件。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快车每时行全程1/8。慢车每时行全程的1/10,它们几间相遇。

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4时完成,乙单独打要6时完成。如果甲先打2时,剩下的由乙打,还需几时完成这份稿件? 全课总结

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明确解答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求下列问题应知哪两个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王师傅5小时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2) 每支钢笔价格多少元? (3) 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4) 五(1)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5) 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2、回答数量关系、算式和结果。

(1) 汽车4.5小时行180千米,每小时行几千米?

(2) 一批小零件540千克,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共能加工18千克,完成这批零件

18

共要几小时?

(3) 每支钢笔8.5元,8支钢笔多少元?

(4) 一批煤,每天烧0.3吨,15天烧完,共有多少吨?

(5) 王师傅8小时加工零件数比3小时加工的多125个,他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3、小结;刚才练习的基本上是简单应用题,一般每道题目只用到一个数量关系。当一道题目中需要用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就把这道应用题称为复合应用题。

二、方法复习

1、例: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 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54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6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1)根据问题,说出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独立解答。

(1) 反馈说解题思路。

(2) 小结:解答复合应用题应该从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入手。 2、练习:

(1) 篮球每只48.5元,比排球贵16.8元,买12只排球要多少元?

(2) 有150.4吨货物,汽车运走了112.9吨后,剩下的用大车运。每辆大车可装1.5

吨,共要大车多少辆? 三、综合练习 1、 课本2~3;

2、 商店上午卖出电饭锅7只,下午卖出电饭锅13只,卖电饭锅的货款上午比下午少

984元,问下午卖了多少元?

3、 学校食堂运来煤5.4吨,计划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0.03吨,实际烧了多少天? 4、 甲、乙两地相距37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5小时后,

还相距5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总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沟通与算术方法解的联系与区别,排除知识间的干拢,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或者说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根据例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例:“篮球比足球多5个”。数量是相等的关系是:足球的个数+5=篮球的个数。 基本练习..

学校图书室有文艺书2280本。比科技书本数的3倍还多4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设科技书有x本,选择下面正确的方程。

3x-48=2280 3x+48=2280 2280+3X=48 全课总结(略)

19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弄清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从基本题扩展而来的,抓住关键提高学生的辩别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复习

谁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简单的用分烽解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50/80;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80/50) 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根据上面已知条件,教师提出“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谁会列式并算出结果?(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50=3/5)如果提出“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结果又是多少?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80=3/8)

提问:解答以上问题列式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弄清哪个量是哪个量、哪个量比哪个量多(少)几分之几。“是”和“比”后面的量就看作单位“1”的量做除数,前面的量则做被除数。

二、稍有变化的复习题:根据上面总结的解题关键,我们来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找准题中单位“1”的量。

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的量是已知就用乘法解答,否则可用方程解)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量 1.巩固练习

小军看一本2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 1)240×1/5求的是( )。

2)240×(1/4-1/5)求的是( )。 3)240×(1/4+1/5)求的是( )。 4)240×(1-1/4-1/5)求的是( )。 2.解答下面各题

一根铁丝第一次截去全长的3/7,第二次截去3/7米,还剩下全长的3/7。这根铁丝有多长?

光明学校的男生数占全校学生的33%,比女生少170人,女生有多少人?

(此二题可供班级中优等生解答,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做教材练习二十八第一题。) 4.全课总结(略)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 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20

一、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复习 (一)基本练习

1、根据条件补充一步计算的问题。

3

(1)一本《趣味数学》共120页,小强第一天看全书的 。 ?

8

3

(2)一本《趣味数学》,小强第一天看了45页,正好占全书的 。 ?

82、将上两题改编成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 小组交流;

(2) 指名汇报,其余学生列式。

3、说说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1) 要确定单位“1”的量;

(2) 把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 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 (4) 找准具体的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 (二)综合练习 1、题组练习

(1) 某工厂第一车间四月份计划生产350件产品,结果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6%,下半

月生产的与上半月同样多。这个月可以比计划增产多少件?

(2) 某工厂第一车间四月份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7%,下半月完成61%,结果比计划超

产1260件。四月份计划生产多少件?

(3) 某工厂第一车间计划一月份生产150件产品,实际上半月完成82件,下半月完

成86件,一月份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17

2、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卖出这批书的 少15本,这时还剩 没卖出。这批故

68

事书共有多少本? 二、工程问题 (一)方法复习

1、出示:一批零件共1200个,师傅独做20天完成,徒弟独做30天完成。两人合作共需多少天完成?

(1) 用两种方法解答; (2)反馈说解题思路。

2、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类应用题解答时有什么特点?(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1”)÷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二)练习

1、 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若甲先做4天,乙接着做,还需

多少天完成?

2、 一个蓄水池安装了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出水管,8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完;

1

单开进水管2小时可注入 池清水。现两管齐开,多少小时可将空池注满?

3三、总结

21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练习(略)

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2.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练习:6000千克=( )吨 2千克=( )克 3.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4.名数的改写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22

5.全课总结

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

教学目的:

进一步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提高名数改写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等计量单位 做练习十六

先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空。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题中6道小题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单位名称,使学生应用这些计量单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运用移动小数点的办法进行名数的改写 1.复习小数点移动后数的变化规律。

教师:“在名数改写时,有时为了方便,对于一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0、1000的名数,应用移动小数点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比较方便。谁 来说一说,下面的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板书如下。)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小数点向( )移动( )移动=3200厘米

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的联系。‘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角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锐角 大于0° 小于90°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三角形。

23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圆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点,能用工具画指定的圆。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根据情况展开) 3.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圆的定义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圆 教师:“上节课我们复习的图形都是直线形。今天,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 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教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让 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 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问题:(1)“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 (2)“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4)“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轴对称图形 教师:“我们学过轴对称图形,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 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什么?”(对称轴。)

24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1、2、3、4题。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道理。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并能

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重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计量周长要用什么计量单位?”(要用长度单位。)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 “请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 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基础,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此之中,推导一个,学生课后自己尝试。

2.“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实验导出的。) “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丌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 S=ah C=4a S=a2 12图形 周长 C=(a+b)×2 面积 S=ab 三角形 / S=ah 25

梯 形 b / C=2丌r C=丌d 平面图形的复习

S=12(a+b)×h 圆 S=丌r2 1.画出下列图形底边上的高。 底

底 底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11.4 A组: 3 B组: 20 20 1.6

15.7 2

3.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

( )

1A 、2倍 B 、1倍 C、 2

(2)在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半径是4厘米的圆,算一算,最多能剪

( )个。

A 、25 B、 80 C 、20

4.拓展练习

A组: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下面的图形,请画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B组:已知正方形面积是20平方分米,请计算蓝色部

分的面积。(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就用几种方法解

答) O

26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的:

1.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难点: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体图形的认识 · 1.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面 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况两个相对面为正方形。 6个面 都是正方形。 棱 12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2条棱 长度全部相等。 顶点 长方体 8个顶点 正方体 8个顶点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 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

“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 图形 长方体 S=(ab+ah+bh)×2 v=abh 表面积 体积 27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V=лr2h÷3 S=2лr+2лrh 2S=6a2 V=a3 V=лrh 2

立体图形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的第13~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小黑板题目。教师计时,统计有多少学生在4分内完成。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17题。

用20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13题,让学生想一想:表面积为什么增加了? 第14题,图形转换什么不变?

第15题,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压路机的工作情况。.压路机直线前进时压出的路面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轮子滚过的长,宽是轮子的宽。因此求1分时间压过的路面的面积,必须要先求出压路机1分时间前进了多少米。

第16题,圆柱和正方体组合图形 四、小结(略)

统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 2. 复习提问

28

(1) 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

(2) 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 (3) 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 (4) 统计图有哪几种?分别什么特点和作用? (5) 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

(6) 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

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种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之形象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 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全课小结(略)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q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