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 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5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专业知识概念题

1.造成粉尘进一步扩散,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次气流B.二次气流C.尘化气流D.室外气流

2.通风系统的排气中,若SO2的浓度为20ppm,则相当于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SO2( )。 A.20gB.20mgC.20LD.20ml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其依据是( )。 A.不引起黏膜刺激和恶臭 B.防止有害物质的急性中毒

C.工人在此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而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病 D.工人在此浓度下进行短期生产劳动而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病

4.在冬季,对于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低毒性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其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应采用( )。 A.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B.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D.冬季室外日平均温度

5.在冬季,对于局部排风及稀释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其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应采用( )。 A.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B.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D.冬季室外日平均温度

6.某车间设有机械进风系统和局部排风系统,风量分别为1.11kg/s和1.39kg/s,若在侧墙与局部排风口相同高度上开有自然通风窗孔面积F,当车间达到风量平衡和热量平衡时,窗孔面积F是( )。 A.进风 B.排风

C.既不进风也不排风 D.不能确定是排风还是进风

7.室内同时放散余热和余湿时,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为( )。 A.分别消除余热、余湿所需风量之和 B.分别消除余热、余湿所需风量之大值

C.消除余热所需风量 D.消除余湿所需风量

8.工业与普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 )级。 A.一B.二C.三D.四

9.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 )级。

A.一B.二C.三D.四

10.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分为( )级。 A.一B.二C.三D.四

11.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小时。 A.0.6B.0.8C.1.2D.1.4

12.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A.1000m2B.1500m2C.2000m2D.2500m2 13.电缆井、管道井井壁的检查门应采用( )。

A.非防火门B.甲级防火门C.乙级防火门D.丙级防火门

14.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A.500m2B.1000m2C.2000m2D.3000m2

15.对于二类高层建筑,当房间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

A.1000m2B.2000m2C.3000m2D.4000m2

16.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当房间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A.1000m2B.2000m2C.3000m2D.4000m2

17.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A.1000m2B.2500m2C.3000m2D.4000m2 18.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时,当裙房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A.2000m2B.4000m2C.5000m2D.6000m2

19.高层建筑内地下商场,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材料装修,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A.1000m2B.2000m2C.2500m2D.4000m2 20.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通风、空调机房,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 A.1.0hB.1.5hC.2.0hD.2.5h

21.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通风、空调机房,其防火门应为( )。 A.甲级B.乙级C.丙级D.甲级或乙级

22.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 )设置。 A.每个楼层B.每个功能区

C.每个防烟分区D.每个防火分区

23.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竖向不应超过( )。 A.3层B.4层C.5层D.6层 24.可燃气体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25.火灾的发展过程按其特点分为( )个阶段。 A.2B.3C.4D.5

26.较长时间操作的工作地点,当其热环境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设置( )。 A.局部排风B.局部送风C.全面排风D.全面送风

27.根据液体的闪点,将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 )类。 A.2B.3C.4D.5

28.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 )类。 A.2B.3C.4D.5 29.甲类液体指的是( )。

A.液体的闪点温度大于28℃B.液体的闪点温度小于28℃ C.液体的闪点温度小于60℃D.液体的闪点温度大于60℃ 30.可燃气体中甲类火险物质指的是( )。

A.气体的爆炸上限小于60%B.气体的爆炸上限大于或等于60% C.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10%D.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 31.带电物体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32.高层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类。 A.2B.3C.4D.5

33.高层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 )的高度。

A.建筑最高处B.檐口或屋面面层 C.女儿墙顶部D.屋面面层

34.高层建筑中裙房的耐火等级( )。 A.应为一级B.不应低于二级 C.应为二级D.不应低于三级

35.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 )。 A.应为一级B.不应低于二级

C.不应低于三级D.视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而定 36.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 )。 A.应为一级B.不应低于二级

C.不应低于三级D.视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而定

37.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

A.250m2B.500m2C.1000m2D.2000m2

38.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 A.500m2B.1000m2C.2000m2D.2500m2

39.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内走道,以下划分防烟分区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利用与房间的隔墙划分 B.采用挡烟垂壁划分

C.利用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梁划分

D.利用梁高不小于500mm的梁划分

40.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高层汽车库,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A.1000m2B.2000m2C.2500m2D.4000m2

41.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A.1000m2B.2000m2C.2500m2D.4000m2 42.不能作为竖向防火分隔措施的是( )。 A.防火墙B.避难层C.楼板D.防火挑檐 43.不能作为水平防火分隔措施的是( )。 A.防火墙B.防火卷帘

C.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梁D.防火门 44.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 )。

A.3mB.4mC.5mD.6m

45.设室内温度tn低于室外空气温度tw,仅考虑热压作用,则中和面以上的窗孔余压为( )。

A.负值B.正值C.可正可负D.零

46.设室内温度tn高于室外空气温度tw,仅考虑热压作用,则中和面以下的窗孔余压为( )。 A.负值B.正值C.可正可负D.零

47.消除建筑物余热、余湿的通风设计,应优先考虑采用( )。 A.局部通风B.机械通风C.自然通风D.全面通风

48.采用通风屋顶隔热时,其通风层长度不宜大于( ),空气层高度宜为20cm左右。

A.5mB.10mC.15mD.20m 49.利用天窗排风的工业建筑,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设避风天窗。正确的是( )。 A.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1m/s

B.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室内散热量大于23W/m2时 C.北方严寒地区,室内散热量大于35W/m2时 D.不允许气流倒灌时

50.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采用( )。 A.局部通风B.机械通风C.自然通风D.全面通风

51.民用建筑的卧室、起居室( 厅 )以及办公室等,宜采用( )。 A.局部通风B.机械通风C.自然通风D.全面通风

52.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 )。 A.大于1.2mB.小于1.2mC.大于2.0mD.小于2.0m

53.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当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 )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措施。

A.大于4mB.小于4mC.大于2mD.小于2m

54.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厂房,其迎风面与夏季最多风向宜成( )角。 A.45°~60°B.小于45°C.大于45°D.60°~90°

55.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厂房,其迎风面与夏季最多风向不应小于( )角。 A.30°B.45°C.60°D.75°

56.当采用喷雾风扇进行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 )。 A.2~4m/sB.3~5m/sC.4~6m/sD.5~7m/s

57.工作人员经常停留的高温地面或靠近的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应高于( )。 A.30℃B.40℃C.50℃D.60℃ 58.根据国家标准,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断面尺寸共有三种,( )(单位:mm×mm)除外。

A.250×250B.200×250C.250×200D.200×200 59.在进行槽边排风罩设计时,以下哪条措施不能减少其排风量( )。 A.将槽子靠墙布置B.低截面改为高截面槽边排风罩 C.平口式改为条缝式D.楔形条缝改为等高条缝 60.关于外部吸气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排风量一定,外部吸气罩的吸入速度随吸气范围的减小而增大 B.吸入速度相同,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随吸气范围的减小而增大 C.吸气范围一定,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随控制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排风量一定,外部吸气罩的吸入速度随控制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61.建筑物内,散发热、蒸汽或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宜采用( )。 A.局部送风B.局部排风C.全面送风D.全面排风 6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除外。 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 B.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C.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D.面积超过100m2的无窗房间 E.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积粉尘时

63.对排除含尘空气的局部送风系统,当排风净化后,其含尘浓度仍大于或等于工作区容许浓度的( )时,不应采用循环空气。

A.15%B.20%C.25%D.30%

64.丙类生产厂房,如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时,不应采用循环空气。

A.15%B.20%C.25%D.30%

65.同时散发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除设局部排风外,宜从上部区域进行自然或机械的全面排风,当房间高度小于6m时,其排风量应按( )计算。 A.不小于1次/hB.不小于2次/h C.不小于3次/hD.不小于4次/h

66.同时散发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除设局部排风外,宜从上部区域进行 自然或机械的全面排风,当房间高度大于6m时,其排风量可按( )计算。 A.不小于1次/hB.不小于2次/h

C.6m3/(h·m2)D.10m3/(h·m2)

67.排除有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汽和粉尘的局部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在正常运行和事 故情况下,风管内这些物质的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 )计算。 A.10%B.30%C.50%D.70%

68.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的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 顶的距离( )。 A.不小于0.1mB.不小于0.5mC.不大于0.1mD.不大于0.5m

69.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的吸风口,当位于房间下部区域时,其下缘至地板间距( )。 A.不大于0.3mB.不大于0.5mC.不小于0.3mD.不小于0.5m 70.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时(含氢气时除外),且当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的吸风口位于房间上部区域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 )。 A.不小于0.1mB.不小于0.4mC.不大于0.1mD.不大于0.4m 71.地下停车场机械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估算,通常排风量不小于( )。 A.5次/hB.6次/hC.8次/hD.12次/h

72.地下停车场机械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估算,通常送风量不小于( )。 A.5次/hB.6次/hC.8次/hD.12次/h

73.事故通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应小于( )。 A.6次/hB.8次/hC.10次/hD.12次/h

74.散发粉尘、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保持( )。 A.负压B.正压

C.正压或负压D.压力为零

75.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 )。

A.大于4mB.小于4mC.大于2mD.小于2m

76.可能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建筑物,应设置( )。 A.局部排风系统B.事故通风装置 C.局部送风系统D.全面通风装置

77.关于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下列不符合规定的是( )。 A.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C.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10m D.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78.当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 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 )。 A.大于6mB.小于6mC.大于4m D.小于4m

79.具有自然通风的单层建筑物,所散发的可燃气体密度小于室内空气密度时,宜设置 事故( )。

A.排风系统B.送风系统C.净化系统 D.防爆系统

80.层数超过( )层的高层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系统应分段设计。 A.10B.18C.24D.32

81.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 )。 A.止回阀B.防火阀C.压差自动调节阀 D.余压阀 82.为了保证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正压值,根据设计的需要可在楼梯间与前室之间设置( )。

A.止回阀B.防火阀C.压差自动调节阀 D.余压阀

83.为了保证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值,根据设计的需要可在前室与走道之间设置( )。

A.止回阀B.防火阀C.压差自动调节阀 D.余压阀

84.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管道压力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对防烟楼梯间,其余压值应为( )。 A.25PaB.25~30PaC.40~50Pa D.50Pa

85.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管道压力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对前室,其余压值应为( )。

A.25PaB.25~30PaC.40~50Pa D.50Pa 86.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管道压力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对封闭避难层,其余压值应为( )。

A.25PaB.25~30PaC.40~50Pa D.50Pa 87.楼梯间宜( )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A.每层B.每隔1~2层 C.每隔2~3层 D.每隔3层 88.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宜( )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A.每层B.每隔1~2层 C.每隔2~3层 D.每隔3层 89.一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 )可不设机械排烟设施。 A.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B.面积超过100m2的多功能厅

C.净空高度为8m的中庭,可开启的高侧窗面积为中庭面积的5% D.无自然通风,面积超过50m2的房间

90.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的是( )。 A.长度超过60m的封闭内走道

B.面积超过100m2的多功能厅

C.净空高度为15m的中庭,可开启的高侧窗面积为中庭面积的5%

D.封闭避难层

91.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的( )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A.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B.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C.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D.封闭避难层

92.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 )。

A.50℃B.70℃C.140℃D.280℃

93.关于排烟防火阀的动作及动作温度描述正确的是( )。 A.平时关闭,70℃开启排烟,280℃关闭

B.平时常开,70℃保持开启,280℃关闭

C.平时关闭,70℃开启排烟,280℃保持开启 D.平时常开,70℃关闭,280℃开启排烟

94.采用轴流风机排烟,其电动机装置应安装在( ),或者采用冷却轴承的装置。 A.风管内B.风管外C.机房内D.机房外

95.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 A.10%B.20%C.30%D.50%

96.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应按体积的( )换气计算。 A.4次/hB.5次/hC.6次/hD.7次/h

97.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应按体积的( )换气计算。 A.4次/hB.5次/hC.6次/hD.7次/h

98.地下停车场通风排烟系统设计中,当补充新风的方法采用车道自然补风,要注意 车道进风断面的风速不宜小于( )。

A.0.5m/sB.1.0m/sC.1.5m/sD.2.0m/s 99.车库机械排烟管道的风速,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 )。 A.10m/sB.15m/sC.20m/sD.25m/s

100.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其风速不应大 于( )。

A.10m/sB.15m/sC.20m/sD.25m/s 101.车库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的风速不宜超过( )。 A.10m/sB.15m/sC.20m/sD.25m/s

102.关于人防地下室排烟设计中的补风措施,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 A.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小于某一值时,可采用自然补风 B.必须设机械补风

C.机械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D.机械补风量不应大于排烟量的80%

103.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口风速不宜超过( )。

A.7m/sB.10m/sC.15m/sD.20m/s

104.采用自然排烟的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 A.2m2B.前室面积的2%

C.3m2D.前室面积的3%

105.下列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是 ( )。

A.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

B.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前室面积的2%

C.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小于2m2 D.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3m2

106.下列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是 ( )。 A.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3m2

B.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

C.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3m2

D.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走道面积的2% E.中庭可开启的天窗面积不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107.高层建筑机械防烟系统,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的净

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计算。

A.30m3/hB.60m3/hC.90m3/hD.120m3/h 108.超过( )的高层建筑,其正压送风量应分段计算。 A.32mB.50mC.18层D.32层

109.单台排烟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 )。

A.60m3/hB.120m3/hC.6000m3/hD.7200m3/h 110.一个排烟系统可以担负若干个防烟分区,其最大排烟量为( )。 A.15000m3/hB.30000m3/hC.60000m3/hD.72000m3/h

111.面积超过( )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A.500B.1000C.2000D.4000

112.一类高层建筑内超过( )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A.12mB.5层C.20mD.30m

113.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 )。

A.10minB.30minC.1hD.2h

114.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的数量不宜超过( )个,以减少漏风量对排烟效果的 影响。

A.10B.20C.30D.40

115.每个防烟分区应设置排烟口,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 )。

A.10mB.20mC.30mD.40m

116.当某个排烟系统各个排烟口风量都小于3600m3/h时,其排烟总管可按( )计

算。

A.所有排烟口风量之和B.最大排烟口风量的2倍 C.36000m3/hD.7200m3/h 117.不属于通风空调系统防火措施的是( )。 A.利用挡烟垂壁设置防烟分区

B.穿越空调机房的风管设置70℃防火阀

C.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相通的孔洞,其空隙处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 D.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胶粘剂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E.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水平管段上设置70℃防火阀 118.通风空调系统在下列情况不需设防火阀( )。 A.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

B.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垂直管段上 C.风管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D.风管穿越空调机房隔墙处

119.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管道井应( )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为防火分隔。

A.每层B.每隔1~2层 C.每隔2~3层 D.每隔3层

120.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管道井应( )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为防火分隔。

A.每层B.每隔1~2层 C.每隔2~3层 D.每隔3层

121.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风机应与电加热器联锁。电加热器前后各( )范围内 的风管必须采用不燃保温材料。

A.200mmB.500mmC.800mmD.1000mm

122.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 )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材料及其胶粘剂。 A.1.0mB.1.5mC.2.0mD.2.5m 123.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 )设置。 A.水平B.竖向C.按防火分区 D.按防烟分区 124.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 )设置。 A.水平B.竖向C.按防火分区 D.按防烟分区

125.在有余热的房间采用置换通风进行设计时,以下风速合理的是( )。 A.0.2~0.5m/sB.0.5~1.0m/s

C.1.0~1.5m/sD.1.5~2.0m/s

126.符合下列条件,可设置置换通风,不正确的是( )。 A.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

B.人员活动区空气质量要求不严格

C.房间高度不小于2.4m

D.建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127.进行置换通风设计时,房间内人员头脚处空气温差不应( )。 A.大于1℃B.大于3℃C.小于2℃D.小于1℃ 128.工业建筑内置换通风器的出风速度不宜( )。

A.大于0.2m/sB.大于0.5m/sC.小于0.2m/sD.小于0.5m/s 129.民用建筑内置换通风器的出风速度不宜( )。

A.大于0.2m/sB.大于0.5m/sC.小于0.2m/sD.小于0.5m/s 130.散发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时,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 )事故排风系统。

A.全面B.局部C.诱导式D.自动

131.能同时进行除尘和气体吸收的除尘器有( )。 A.袋式除尘器B.旋风除尘器C.电除尘器D.湿式除尘器 132.多级除尘器中第一级除尘器一般不采用( )。 A.袋式除尘器B.旋风除尘器C.惯性除尘器D.重力沉降室 133.以下关于除尘器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旋风除尘器的效率和阻力随风量的增加而增加 B.电除尘器的效率随风量的增加而下降

C.过滤风速是影响袋式除尘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细粉尘的过滤风速要 比粗粉尘低,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要比大除尘器低

D.目前常用的各种湿式除尘器主要利用尘粒与液滴、液膜的惯性碰撞进行除尘 134.粉尘的性质对除尘器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 A.黏性大的粉尘,不宜采用干法除尘

B.比电阻过大或过小的粉尘,不宜采用静电除尘 C.水硬性或疏水性粉尘,不宜采用湿法除尘

D.高温、高湿气体宜采用袋式除尘器

135.关于降低除尘器入口的含尘浓度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可以提高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使设备小型化

B.防止电除尘器产生电晕闭塞

C.可以提高除尘器效率

D.可以减少湿式除尘器的泥浆处理量

136.以下关于电除尘器的论述错误的是( )。

A.电除尘器利用电场产生的电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是一种高效干式除尘器 B.与其他高效除尘器相比,电除尘器的阻力较低,仅为100~200Pa C.电除尘器处理的气体量越大,经济效果越好

D.用于通风空调进气净化的电除尘器,通常采用稳定性强,可以得到较高操作 电压和电流的负电晕极

137.关于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吸附法的净化效率能达到100%

B.吸收法是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净化的最主要方法 C.吸收法的净化效率能达到100%

D.处理低浓度气体时,简单的物理吸收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138.在处理风量、粉尘性质及浓度相同时,旋风除尘器的几何尺寸变化,可使其除尘 效率提高,指出下列哪一种尺寸变化是错误的( )。 A.减小圆筒直径B.加长锥体长度 C.加长圆筒长度D.增大排出口直径 Y-Y

139.在进行吸收设备的计算时,液气比计算公式L12 V=X中,下列( )参数组合

1-X2

往往是未知的。

A.吸收剂用量L和液相出口浓度X1B.吸收剂用量L和气相出口浓度Y2 C.惰气量V和液相出口浓度X1D.惰气量V和气相出口浓度Y2 140.以下( )不属于亨利定律的表达形式。 A.C=HP*B.Y*=mXC.P=P*

zyD.P=Ex

141.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 )。 A.风机进口段上B.风机出口段上

C.正压段上D.负压段上

142.净化有爆炸危险的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及管道等,均应设置( )。 A.安全装置B.排气装置C.泄爆装置D.防漏风装置

143.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系统的负压段。当布置在正压段时,应选用( )。 A.排尘通风机B.高温通风机C.防爆通风机D.防腐通风机

144.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中的送风、排风系统应采用( )。 A.排尘通风机B.高温通风机C.防爆通风机D.防腐通风机

145.排除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气溶胶等物质的排风系统,当防爆通风 机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可采用( )。 A.排尘通风机B.高温通风机C.消防排烟风机D.诱导通风机

146.排除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等丙类物质,其含尘浓度高于或等于其爆 炸下限的( )时的设备,应采用防爆型设备。 A.10%B.15%C.25%D.30%

147.排除有甲、乙类物质的通风设备,应采用( )。

A.排尘通风机B.高温通风机C.防爆通风机D.防腐通风机 148.除尘系统的风管漏风率,宜按系统风量的( )计算。

A.<5%B.5%~10%C.10%~15%D.10%~20% 149.除尘系统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 )。 A.5%B.10%C.15%D.20%

150.用于排除粗粉尘的除尘系统,其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 A.50mmB.80mmC.100mmD.130mm

151.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或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界面,其最大 长、短边之比不应超过( )。 A.8B.10C.12D.15 152.金属风管管径应为( )。 A.内径B.外径

C.外径或外边长D.内径或内边长 153.非金属风管管径应为( )。 A.内径B.外径

C.外径或外边长D.内径或内边长

154.比转数是通风机的一个特性参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比转数大的通风机,流量大,风压高 B.比转数大的通风机,流量小,风压高 C.比转数大的通风机,流量大,风压低 D.比转数大的通风机,流量小,风压低

155.通风机铭牌上标示的风压指的是( )。 A.全压B.动压

C.静压D.以上均有可能

156.以下关于前向式离心通风机的性能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片的出口安装角度β2>90℃ B.动压大于静压

C.通风机效率低

D.在同样风量下,其理论压力比后向式小

157.以下关于不同叶片形式离心通风机的性能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同样流量下,前向式的风压最低 B.前向式风机的效率比后向式风机低 C.前向式风机的尺寸比后向式风机大 D.后向式风机常用于输送含尘气体

158.关于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通风机的风压等于出口气流静压与进口气流静压之差 B.同一类型的通风机(几何相似),其比转数相等

C.通风机单位时间内传递给空气的能量称为通风机的输入功率 D.通风机的有效功率指的是消耗在通风机轴上的功率

159.一台离心式通风机,在标准大气压下输送18℃空气,风量为15000m3/h,出口全

压为1000Pa。当转速不变,而输送50℃空气时,下列风量正确的是( )。 A.大于15000m3/hB.等于15000m3/h C.小于15000m3/hD.不能确定

160.一台离心式通风机,在标准大气压下输送20℃空气,风量为12000m3/h,出口全

压为1000Pa。当转速不变,而输送50℃空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1000Pa B.1000PaC.小于1000Pa D.不能确定 161.一台离心式通风机,在标准大气压下输送20℃空气,风量为12000m3/h,出口全压为1000Pa。当转速增大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风压减小B.风量减小C.轴功率减小 D.效率不变

162.一台离心式通风机,在标准大气压下输送18℃空气,风量为15000m3/h,出口全

压为1000Pa。当转速不变,而输送30℃空气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风量不变B.风压不变 C.轴功率变小D.效率不变

163.通风工程所要控制的有害物主要为( )。 A.有害气体、有害粉尘、余热、余湿 B.有害气体、粉尘、余热、余湿 C.有害气体、粉尘、高热、高湿

D.气体、粉尘、余热、余湿 164.ppm是指( )。

A.十万分之一的体积浓度B.百万分之一的体积浓度 C.在1m3体积之中占有1cm3D.B与C均可 165.标准状态下1000ppm的CO3

2相当于( )mg/m的浓度。

A.1000B.2000C.3000D.4000 166.10mg/m3的CO相当于( )ppm。 A.4B.6C.8D.12

167.防治有害物的首要措施是( )。

A.采用合理的通风措施B.加强法规和监督管理

C.治理污染源D.采用个人防护措施

168.若已求得单独控制下列有害物所需的全面通风量分别为HCl:20m3/s;HF:18

m3/s;粉尘:25m3/s;余热:30m3/s,则当它们同时发生时的全面通风量应为

( )m3/s。

A.30B.55C.93D.38

169.已知CO3

2的室内卫生标准为1000ppm,新风中的CO2浓度为700mg/m,室内CO2 的发生量为30mg/s,最小新风量应为( )m3/h(不考虑通风气流不均匀等因 素)。

A.86B.126C.36D.66

170.对于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应优先采用( )方式加以控制。 A.全面通风B.自然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

171.与全面通风相比,下列( )项不是局部通风的优越性。 A.控制效果好B.通风量小

C.比较经济D.对工艺操作影响小

172.下列关于局部排风罩的论述( )项是错误的。 A.由于密闭罩将有害物源密闭于罩内故不需要排风 B.排风罩造成的控制风速随控制距离增加而迅速衰减

C.接受式排风罩与外部吸气罩的根本区别在于罩外气流的成因 D.吹吸式排风罩在控制距离较大时有其优越性

173.外部吸气罩在控制点上造成控制风速的大小与( )无关。 A.外部吸气罩的形式B.有害物的毒性和散发情况

C.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D.外部吸气罩口与控制点的距离

174.关于排风罩风量设计方法———流量比法,下述( )是错误的。 A.流量比法是排风罩风量设计的方法之一

B.流量比是指排风罩吸入的周围空气量与污染气流量之比 C.流量比通常要靠实验来确定

D.流量比法可以用于各种排风罩的排风量设计

175.关于通风房间的风量平衡,下述( )是错误的。 A.风量平衡是指通风房间的进风量等于排风量

B.若机械进风量大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的压力就会不断升高

C.若机械进风量小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会形成负压 D.可利用正负压控制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

176.为防止A室的有害气体扩散到相邻的B室,( )措施是不可取的。 A.对A室机械排风B.对B室机械送风

C.B室机械送风,A室机械排风D.A、B室同时机械排风 177.下列( )不是通风气流组织的基本原则。 A.送排风口分布均匀

B.排风口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 C.送风口尽量靠近人员工作区

D.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积聚

178.工程中确定全面通风换气量的最常用方法是( )。 A.按照有害物散发量及进风有害物浓度进行计算 B.按建筑面积估算 C.按换气次数法计算

D.按有害物毒性估算

179.关于除尘器的效率,下述( )是错误的。 A.效率是指除尘器除下的粉尘与进入除尘器的粉尘质量之比 B.分级效率是除尘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C.对一定型号的除尘器,其分级效率是不变的

D.除尘器的全效率与其分级效率和入口粉尘的粒径分布有关

180.要将沉降速度为0.25m/s的颗粒物100%捕集,当处理风量为7200m3/h时为2m

×2m的沉降室,沉降室的最小长度为( )m。 A.4B.2C.6D.3

181.关于袋式除尘器清灰的目的,( )项是错误的。

A.彻底清除滤料上的积灰B.减小运行阻力

C.保证过滤效率D.保证处理风量182.两个相同型号的除尘器串联使用则实际运行时的全效率为( )。

A.两级一样B.第一级高C.第二级高 D.不一定

183.两个除尘器分别具有65%和89%的全效率,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 )的为前

级,总效率为( )。

A.效率低,96.15%B.效率高,96.15%

C.效率高,77%D.效率低,77%

184.对于下表中的粉尘粒径分布及除尘器分级效率,实际运行时的全效率为( )。

A.78.25%B.79.96%C.80.65% D.82.35%

185.某工艺排气中的粉尘浓度为200mg/m3,该种粉尘的排放标准为15mg/m3,现有一

除尘器的效率为60%,应再串联一级效率为( )的除尘器。

A.88.25%B.86.25%C.83.25% D.81.25%

186.下表所提供的粉尘要求净化效率为82%,A、B两种除尘器中( )满足。

A.A可以B.B可以

C.A和B均可D.A和B均不可

187.静电除尘器必须具备( )电场才能有效工作。 A.高压、直流、不均匀B.高压、直流、均匀

C.高压、交流、不均匀D.高压、交流、均匀

188.尘粒的驱进速度是指它在静电除尘器中( )。 A.随气流运动的速度

B.因电场力作用而获得的运动速度

C.电场力与空气阻力平衡时的横向运动速度

D.向集尘极的运动速度

189.下列( )不是使排气达到排放标准的合理手段。 A.用燃烧法处理排气B.用吸收法处理排气

C.用吸附法处理排气D.用加大排风量法处理排气 190.指出下面关于吸附法描述中的错误项( )。 A.吸附是气相分子被固体表面分子吸引的过程 B.吸附过程都是可逆的

C.用作吸附剂的一般是比表面积很大的多孔性材料 D.吸附剂经过一定使用时间后会饱和

191.设计空调进风用吸附设备时,应按其( )确定使用时间。 A.静活性B.动活性C.平衡吸附量D.平衡保持量

192.关于吸附剂的活性,下列( )叙述是错误的。

A.活性是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描述B.活性可分为动活性和静活性 C.静活性大于动活性D.活性与运行工况无关

193.关于吸收法,下列( )叙述是错误的。 A.吸收是用液体净化排气中有害气体的一种方法 B.这种液体称为吸收质

C.吸收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D.为提高吸收效率,通常采用气液逆流方式

194.检验有害气体高空排放效果的依据是( )。 A.被排放到高空的有害气体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B.有害气体被排放的高度是否达到要求 C.有害气体被排放的距离是否达到要求

D.有害气体重回地面时的浓度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195.自然通风的动力是( )。 A.风压B.室内热上升气流

C.热压D.风压与热压

196.热压的大小与( )无关。

A.室内外的温差B.通风口的位置

C.通风口的形状和大小D.两通风口之间的高差 197.风压是指( )。 A.室外风的全压 B.室外风的静压

C.室外风的动压

D.室外风在建筑外表面造成的压力变化值

198.若室内空气平均温度为35℃,室外空气温度为25℃,则在高差为10m的两通风口

之间形成的热压为( )Pa。(重力加速度取9.8m/s,20℃时空气密度为1.293

kg/m3)

A.2.82B.3.51C.3.72D.4.05

199.仅有热压作用时,下列关于中和面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 A.中和面是指余压为零的水平面

B.恰好位于中和面上的孔口没有室内外空气流通 C.中和面以上的孔口向室外排风

D.离中和面的垂直距离越大,孔口通风能力越小

200.孔口面积为1m2,孔口余压为5Pa,孔口阻力系数为0.3,该孔口的通风量为( )m3/h。A.15000B.18000C.19000D.22000 201.下列( )项不是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 A.事故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应按有害物散发量计算 B.通风量由事故通风系统和日常通风系统共同保证 C.事故通风一般不考虑进风 D.事故排风一般不设净化措施

202.下列( )一般不列入机械加压防烟的对象。 A.封闭楼梯间B.人员工作室 C.消防楼梯前室D.避难层

203.对于正压防烟送风系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压力应( )走廊及房间的压力。 A.高于B.等于

C.低于D.低于等于

204.防止工业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的最有效的通风方法是( )。 A.局部排风B.局部送风

C.全面排风D.全面送风 205.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靠外墙的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置( )。 A.加压送风防烟B.机械排烟

C.自然排烟D.加压送风防烟或自然排烟 206.全面通风的效果与( )项关系不大。 A.全面换气量B.通风气流组织

C.送风口与回风口的位置D.回风管内的风速

207.在计算局部排风罩排风量时,若无法确切计算污染气体发生量时,宜按( A.流量比法计算B.控制风速法计算

C.按A计算后再按B校核D.按B计算后再按A校核

208.下列( )项不是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A.进口速度B.筒体高度

C.筒体直径与排出管直径D.锥体高度

209.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能量不是供给气流,而是直接供给尘粒的除尘器是( A.旋风除尘器B.惯性除尘器 C.颗粒层除尘器D.电除尘器

210.在设计吸收法净化有害气体时,下列( )项不是强化吸收的途径。 A.增加气液吸收面积B.增加气液相对运动速度 C.采用相平衡系数小的吸收剂D.减少供液量

211.下列通风管道中的压力叙述( )项不正确。

A.风机吸入段静压一定为负B.风机吸入段全压一定为负 C.风机压出段静压一定为正D.风机压出段全压一定为正 212.民用建筑空调系统风管大多采用矩形断面,其原因是因为矩形风管比圆形的( A.阻力小B.强度大

C.材料省D.易与建筑结构配合

213.热压作用下的热车间的自然通风,中和面的位置不宜选得太高的原因是为了( )。 A.减小有效热量系数B.减少天窗的面积 C.减小天窗处的余压D.减少侧窗的面积

214.工业建筑物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保证每人不小于( )。 A.20m3/hB.30m3/h C.40m3/hD.50m3/h

215.采用集中热风采暖时,工作区最小平均风速不宜小于( )。 A.0.10m/sB.0.15m/s

C.0.20m/sD.0.25m/s

216.一类高层建筑的电信楼,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A.1000m2B.1500m2C.2000m2 D.2500m2

。 。 )。 ) ) 217.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A.500m2B.1000m2C.1500m2D.2000m2

218.在生产过程中,工业有害物危害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经( )进入人体。 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血液

219.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与( )无关。 A.粒径大小B.进入人体的粉尘量 C.粉尘的性质D.粉尘的运动速度

220.以下( )等间距孔口的送风管道不能实现均匀送风。 A.等断面等流量系数变孔口面积B.等断面变流量系数等孔口面积 C.等断面等流量系数等孔口面积D.变断面等流量系数等孔口面积 221.以下关于电除尘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适用于微粒控制

B.和其他的高效除尘器相比,电除尘器的阻力较低 C.处理的气体量愈大,它的经济效果愈明显

D.电除尘器内所需的电场为均匀电场

222.采用等高条缝式槽边排风罩时,关于条缝口上的速度均匀性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增大条缝口阻力,可促使速度分布均匀

B.槽长大于1500mm时可沿槽长度方向分设两个或三个排风罩 C.增大条缝口的高度 D.采用楔形条缝口

223.在标准状态下,20ppm的二氧化硫相当于( )mg/m3。

A.28.5B.85.5C.57D.114224.氨水中氨的质量百分数为25%,则氨的比摩尔分数为( )。

A.0.352B.0.704C.1.056D.0.176 225.以下( )会导致旋风除尘器的效率下降。 A.增大进口速度B.增大排出管直径

C.减小筒体直径D.增大筒体和锥体高度

226.根据暖通规范规定,在自然通风的计算中,以下( )论述是正确的。 A.必须同时考虑风压和热压的作用

B.仅考虑热压的作用,风压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必须定性地考虑风压对自然通 风的影响

C.仅考虑风压的作用,热压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必须定性地考虑热压对自然通 风的影响

D.有时考虑风压,有时考虑热压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27.在吸收过程中,气相吸收质分压力相同情况下,吸收剂温度越高,液相平衡浓度 ( )。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一定

228.在吸收过程中,以下( )不能强化吸收过程。 A.增加气液的运动速度B.采用相平衡系数大的吸收剂 C.增大供液量D.降低液相主体浓度

229.以下关于吸附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吸收过程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B.吸附层的动活性总要比静活性小 C.吸附法的净化效率可以100% D.物理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230.以下关于吸收设备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筛板塔适用于以气膜阻力为主的吸收过程

B.湍球塔的缺点是,随小球的运动,有一定程度的返混

C.喷淋塔仅适用于有害气体浓度低,处理气体量不大和同时需要除尘的情况 D.填料塔不适用于有害气体与粉尘共存的场合 231.以下有关流量比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极限流量比与污染气体发生量无关 B.是以污染气体发生量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C.排风罩口气流的流线合成为其理论基础 D.主要适用于污染气体发生量接近于零的冷过程 232.下面( )不属于克服高比电阻影响的方法。

A.改进供电系统 B.加强振打C.增加烟气湿度 D.反电晕 233.如需对Cl2-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处理,应选( )。 A.活性炭B.硅胶C.活性氧化铝D.分子筛

234.某车间需用均匀送风系统。以下四种等距风口侧送风方式中,( )不能实现均 匀送风。

A.等截面等侧风口B.等截面变侧风口 C.变截面等侧风口D.变截面变侧风口

235.有一低截面槽边排风罩原来靠墙布置,其排风量为0.3m3/s,后因工艺要求改设

在车间中部(该排风罩为单侧吸风)。则此时为达到相同效果,风量应为( )。 [高截面风量L=2V·AB(B/A)0.2m3/s,低截面L=3V·AB(B/A)0.2m3/s]

A.0.15m3/sB.0.45m3/sC.0.3m3/sD.0.6m3/s 236.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通常采用吸附法和( )。 A.燃烧法B.吸收法C.冷凝法D.稀释法

237.影响吹吸式排风罩工作的非主要因素是( )。

A.吹风口法兰边全高B.吹风速度 C.吹风口高度D.吸风口法兰边全高

238.以下因素( )对吹吸式排风罩的极限流量比KL影响不大。 A.吹风口法兰边全高

B.吹吸风口间距与吹风口高度之比 C.吸风口法兰边全高与吹风口高度之比 D.污染气流速度与吹风口出口流速之比

239.以下( )项不属于袋式除尘器的阻力。 A.除尘器结构阻力B.清灰阻力 C.滤料本身的阻力D.粉尘层阻力

240.以下( )项措施不能防止电除尘器产生电晕闭塞。 A.减小烟气温度B.提高工作电压

C.采用放电强烈的电晕极D.增设预净化设备

二、案例分析题

1.一离心式通风机转速为n(r/min),与400风管系统相连接,风管系统的风

量为

4000m3/h,系统的压力损失为422Pa。当该系统风量增至5000m3/h时,风管系统

的压力损失最接近( )。

A.700PaB.680PaC.660PaD.600Pa

2.已知HCl-空气的混合气体中,HCl的质量占30%,则HCl的比摩尔分数为( )。 A.0.254B.0.341C.0.429D.0.539

3.某办公室的体积170m3,利用自然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两次,室内无人时,空气中 CO2含量与室外相同,均为0.05%,工作人员每人呼出的CO2量为19.8g/h,要求

工作人员进入房间后的第一小时,空气中CO2含量不超过0.1%,则室内最多容纳 人数为( )。

A.16人B.19人C.25人D.28人

4.某办公室的体积170m3,利用自然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两次,室内无人时,空气中 CO2含量与室外相同,均为0.05%,工作人员每人呼出的CO2量为19.8g/h,室内

一直有人,要求CO含量始终不超过0.1%,则室内最多容纳人数为( )。A.16人B.19人C.25人D.28人

5.设人体CO3

2的发生量为0.0144m/(h·人),室外空气中CO2的含量为0.03%,室 内空气中CO2的允许浓度为0.1%,室内空气中初始CO2浓度为0,如果采用全面 通风来稀释室内CO3

2使其达到允许浓度,则所必需的新风量为( )m/(h·人)。 A.8.5B.10.3C.20.6D.24.7

6.某车间通风系统布置如下页图所示,已知生产设备散热量Qd=350kW,围护结构 失热量Q33s=450kW,上部天窗排风量Lzp=2.78m/s,局部排风量Ljp=4.16m/s,室内工作区温度tn=20℃,室外空气温度tw=-12℃,机械进风温度tjj=37℃,车间内温度梯度Δt/H=0.3℃/m,从地面到天窗中心线的距离为10m,则机械进风量L3jj为( )m/s。(注:空气密度见下表) A.4.87B.5.78C.6.70D.7.63

7.同上题,自然进风量Lzj为( )m/s。

A.0.24B.0.52C.0.70D.1.16

8.某车间局部排风量Gjp=0.56kg/s,冬季室内工作区温度tn=15℃,采暖室外计算

温度tw=-25℃,围护结构耗热量为Q=5.8kJ/s,为使室内保持一定的负压,机

械进风量为排风量的90%,机械进风温度为( )。(空气密度见第6题表) A.12.2℃B.15.4℃C.24.4℃D.30.8℃ 9.同上题,机械进风量为( )kg/s。

A.0.411B.0.434C.0.504D.0.524

10.同上题,该进风通风机的加热负荷为( )。

A.18.9kWB.20.6kWC.25.1kWD.28.4kW

11.某一体积为224m3的车间中,设有全面通风系统,全面通风量为0.14m3/s,CO2

的初始体积浓度为0.05%,室内有15人进行轻度劳动,每人呼出的CO2量为12.5mg/s,进风空气中CO2的浓度为0.05%,试问达到稳定时车间内CO2浓度是 ( )。 A.2.32g/m3B.1.16g/m3C.2.32mg/m3D.1.16mg/m3

12.某一体积为224m3的车间中,设有全面通风系统,全面通风量为0.14m3/s,CO2的初始体积浓度为0.05%,室内有15人进行轻度劳动,每人呼出的CO2量为12.5mg/s,进风空气中CO2的浓度为0.05%,则通风系统开启后,至少需要( )才能使车间内CO2的浓度接近稳定值(误差为2%)。(注:全面通风计算公

A.22minB.44minC.66minD.90min

13.某车间同时散发CO和SO2,其散发量分别为140mg/s和56mg/s,车间内的最高容

许浓度分别为30mg/m3和15mg/m3。考虑有害物及通风空气分布不均匀,取安全

系数K=6,试计算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

A.22.4m3/sB.28.0m3/sC.39.2m3/s D.50.4m3/s

14.某车间工艺设备散发的硫酸蒸气量为20mg/s,余热量为174kW。已知夏季的通风

室外计算温度为32℃,要求车间内有害蒸气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2mg/m3),车间 内温度不超过35℃,考虑有害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取安全系数K=3,则该车间所 需的全面通风量为( )。

A.30.0m3/sB.34.4m3/sC.57.0kg/s D.91.8kg/s

15.某一体积为1000m3的车间,由于突然发生事故,某种有害物大量散入车间,散发

量为350mg/s,事故发生后10min被发现,立即开动事故风机,事故排风量为3.6

m3/s,假定风机启动后有害物继续发散,试问风机启动后要经过( )才能使室内 有害物浓度降低至100mg/m3。

A.8.10minB.17.15minC.24.50min D.34.25min 16.两相邻建筑的布置如下图所示,排气立管距外墙1m。为保证排气主管能正常排 气,不发生倒灌,排气立管伸出屋顶的最小高度是( )。 A.0.7mB.1.0mC.1.44m D.2.0m

17.某车间如下页图所示,已知室外空气温度tw=31℃,室内工作区温度tn=35℃,m=0.4,下部窗孔中心至地面距离h=2.5m,下部窗孔面积F2=50m,上部窗孔面积F=36m2,上、下窗孔中心距离10m,μ1=μ2=0.6。该车间全面换气量为( )。(不考 虑风压作用,空气密度见第6题表) A.30.9kg/s B.42.1kg/s C.61.8kg/s D.39.9kg/s

18.同上题,则中和面距地面距离为( )。 A.3.33mB.3.345m C.6.67mD.9.17m

19.某车间形式如下图所示,车间总余热量Q=800kJ/s,m=0.3,室外空气温度tw=30℃,室内工作区温度tn=tw+5℃,μ1=0.6,μ2=0.4。要求排风窗孔面积为进风窗孔面积的一半,即F2=1(2/F1),如果不考虑风压作用,则所需的排风窗孔面积为( )。 A.50.5mB.60mC.82.5mD.120m

20.某一通风排气系统在t=20℃、p=1atm下运行,排出空气中NO2浓度为2000mg/m3,把该浓度用比摩尔分数表示应为

( )。

A.9.74×10-1B.9.74×10-2C.9.74×10-3D.9.74×10-4

21.有一两级除尘系统,系统风量为2.22m3/s,工艺设备产尘量为22.2g/s,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分别为80%和95%,计算该系统的总效率为( )。 A.85%B.87.5%C.91%D.99% 22.同上题,该除尘系统的排空浓度为( )。

A.0.1g/m3B.0.15g/m3C.0.2g/m3 D.0.25g/m3 23.有一两级除尘系统,第一级为旋风除尘器,第二级为电除尘器,处理一般的工业粉尘。已知起始的含尘浓度为15g/m3,旋风除尘器效率为85%,为了达到排放标准100mg/m3,电除尘器的效率最少应是( )。

A.90.1%B.93.3%C.95.6% D.98.2% 24.在现场对某除尘器进行测定,测得该除尘器进口和出口含尘浓度分别为3200mg/m3和480mg/m3,试问该除尘器的全效率为( )。 A.80%B.85%C.90%D.95%

25.同上题,若已知该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管道5~10μm粒径范围内的粒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和14%,试问该粒径范围除尘器的分级效率为( )。 A.41.5%B.58.3%C.79.0%D.92.6%

26.对某除尘器测定后,取得以下数据:除尘器进口处含尘浓度y1=3.2g/m,除尘器处理风量L=4500m3/h,已知除尘器全效率η=90%,则该除尘器的粉尘排空量为( )。

A.0.32g/m3B.2.88g/m3C.1.44kg/hD.12.96kg/h

27.同上题,若已知除尘器进口处及灰斗中粉尘的粒径分布如下:

则5~10μm粒径范围内除尘器的分级效率为( )。

A.66.5%B.85.5%C.90.0%D.94.5% 28.同27题,该除尘器出口处5~10μm粒径范围内的粉尘所占质量百分数为( )。 A.10.0%B.11.5%C.14.5%D.18.0%

29.某除尘系统采用两个型号相同的高效长锥体旋风除尘器串联运行。已知该除尘器进 口处含尘浓度为5g/m3,进口粒径分布和分级效率如下,则该除尘器的全效率为 ( )

A.92.25%B.88.1%C.90.3%D.95.1% 30.同上题,则该除尘器的排空浓度为( )。

A.0.245g/m3B.0.485g/m3C.0.595g/m3D.0.387g/m3

31.某排气系统中SO2的浓度为50g/m,用水吸收SO2,吸收塔在t=20℃、Pz=1atm的工况下工作,将气相中SO2的质量浓度换算为体积浓度,结果是( )。 A.0.175%B.1.75%C.0.78%D.7.8%

32.同上题,气相中SO2的比摩尔浓度为( )kmolSO2/kmol空气。

33.同上题,若相平衡系数m=38,则水中可能达到的SO2最大浓度为( )kmolSO2/kmolH2O。

34.SO2-空气混合气体在t=20℃、P=1atm时与水接触,已知相平衡系数m=38,当

水溶液中SO2浓度达到2.5%(质量),气液两相达到平衡,这时气相中SO2分压力 为( )kPa。

A.13.8B.27.5C.41.4D.55.2 35.已知Cl2-空气的混合气体在t=20℃、P=1atm下,Cl2占2.5%(体积),在填料

塔中用水吸收,要求净化效率为98%,填料塔实际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倍, 则出口处Cl2的液相浓度为( )kmolCl2/kmolH2O。

36.有一通风系统在t=20℃、P=1atm下运行,排出空气中H2S占5.4%(体积),排 风量为0.5m3/s。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H2S,实际的供液量为最小供液量的1.3倍,

气相总吸收系数K2

g=0.0021kmol/(m·s)。要求吸收塔出口处气相中H2S浓度不 超过1000ppm,则实际的供液量为( )kg/h。

A.1.67×103B.1.67×104C.1.67×105D.1.67×106 37.同上题,则出口处液相中H2S浓度( )kmolH2S/kmolH2O。 A.9.1×10-2B.9.1×10-3C.9.1×10-4D.9.1×10-5 38.同36题,则必需的气液接触面积为( )。

A.60m2B.90m2C.120m2D.150m2

39.某厂排出空气中Cl2的浓度y1=60g/m,已知排风量LP=1000m/h,在Pz=1atm,t2=20℃下用水吸收Cl2,填料塔实际用水量为L=5×10kg/h,实际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5倍,则实际液气比为( )。 A.386.2B.393.6C.622.2D.634.2

40.同上题,若已知1atm、20℃时水吸收Cl2的亨利常数为E=530atm,则出口处Cl2的气相浓度为( )g/m3。 A.0.25B.2.5C.25D.250

41.某排烟系统担负5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均为50m2,该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可按( )考虑。

A.5400m3/hB.6000m3/hC.7200m3/hD.15000m3/h

42.某29层综合贸易大楼为一类建筑。其中一防烟楼梯间内共有29个1.5m×2.1m的双扇防火门,楼梯间外墙上共有25个1.5m×1.6m的双层钢窗。前室内有一个双扇

防火门与走道相通,则对楼梯间和前室应采取的防烟措施是( )。 A.仅对楼梯间加压送风B.仅对前室加压送风

C.楼梯间和前室均设加压送风D.楼梯间和前室均不设加压送风 43.同上题,用压差法算出的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最接近( )。(允许查设计手册) A.16000m3/hB.20000m3/hC.24000m3/hD.30000m3/h

44.同42题,用风速法计算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1.0m/s,漏风附加率按0.1考虑,背压系数取1.0,则计算结果最接近( )。(允许查设计手册)

A.24000m3/hB.30000m3/hC.36000m3/hD.42000m3/h

45.同42题,若最终确定的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为37422m3/h,每隔3层设一个自垂式百

叶风口,则下列风口尺寸不合理的是( )(单位:mm×mm)。

A.500×200B.500×300C.500×400D.500×500 46.如下图所示的排烟系统,其排烟风机风量可按( )考虑。

A.45600m3/hB.55800m3/hC.60000m3/hD.63000m3/h

5

47.如46题图所示的排烟系统,管段B2①通过的风量为( )。

A.27000m3/hB.28800m3/hC.55800m3/hD.57600m3/h

48.如46题图所示的排烟系统中,以下管段中设计排烟量不一致的是( )。 A.管段B1C1和C1①B.管段B2①和②③ C.管段B4C4和C1①D.管段C4③和②③

49.某一中庭体积为16000m3,净空高度16m,其设计排烟量应为( )。 A.60000m3/hB.64000m3/hC.96000m3/hD.120000m3/h

50.某一中庭体积为20000m3,净空高度20m,其设计排烟量应为( )。 A.60000m3/hB.80000m3/hC.102000m3/hD.120000m3/h

51.某12层办公楼,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一加压送风系统, 加压送风量为15000m3/h,采用自垂式百叶送风口,则送风口的尺寸可采用( ) (单位:mm×mm)。 A.300×200B.500×300C.500×400D.800×500

52.某22层办公楼,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一加压送风系统, 加压送风量为22000m3/h,采用自垂式百叶送风口,则送风口的尺寸可采用( ) (单位:mm×mm)。 A.300×200B.500×300C.500×400D.800×500 53.通风机在一般的通风系统中工作,当转速为n1=720r/min时,风量为Q1=80

ms/min,消耗功率N1=3kW,当转速改变为n2=950r/min时,风量及功率为

( )。

A.139m3/min,6.9kWB.139m3/min,5.2kW C.105m3/min,6.9kWD.105m3/min,5.2kW

54.处理有害气体量为3000m3/h,去除有害成分的浓度为5ppm,分子量为94。用活

性炭吸附,其平衡吸附q0=0.15kg/kg炭,装置的吸附效率为95%,在这样的条件

下,取穿透时间(即有效使用时间)为200h,则所需装炭量为( )。 A.797kgB.399kgC.199kgD.99.6kg 55.某旋风除尘器在试验过程中测得下列数据:

则除尘器的全效率为( )。

A.93.3%B.50%C.98%D.87.6%

56.某车间生产设备散热量Q=11.6kJ/s,局部排风量Gjp=0.84kg/s,机械进风量Gjj

=0.56kg/s,室外空气温度tw=30℃,机械进风温度tjj=25℃,室内工作区温度tn

=32℃,天窗排气温度tp=38℃,试问用自然通风排出余热时,所需的自然进风量 和自然排风量是( )。 A.2.312kg/s,0.876kg/s B.1.156kg/s,0.876kg/s

C.2.312kg/s,1.156kg/s D.0.876kg/s,2.312kg/s

57.已知一排毒的排风系统如下图所示,通风机性能如下表所示。试问:采用下表所示 性能的通风机能否满足要求( )。

A.不能满足B.能满足C.不一定能满足 D.不能推断

58.某燃煤锅炉的烟气除尘系统采用电除尘器作为净化设备。已知该系统的处理风量L =80(m3/s),烟气的起始含尘浓度y3=15(g/m),要求排空时的烟气浓度为150(mg/m3),烟气的有效驱进速度we=10(cm/s)。经计算,该电除尘器必需的集尘

面积为( )。

A.1840m2B.3684m2C.2220m2D.2460m2

59.在现场对某除尘器进行测定,测得数据如下:除尘器进口含尘浓度y1=3200

mg/m3,除尘器出口含尘浓度y32=480mg/m,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管道内粉尘的粒径分布见下表。

经计算,该除尘器的全效率和粒径10~20(μm)的分级效率为( )。 A.85%,92.6%B.75%,92.6% C.95%,82.6%D.95%,82.6%

60.某通风排气系统中NO2浓度为2000mg/m3,排气温度为50℃,试把该浓度用比摩尔分数表示应为( )。 A.1.0×10

33

-3-3

m/mB.1.13×10

33-3-3

m/m

33

C.1.2×10m/mD.1.33×10m3/m 61.某厂排出空气中SO2占1%(体积),已知排风量为1000m/h,在t=20℃,P=1atm下用水吸收SO2,实际用水量为44600kg/h(实际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2倍),则吸收塔出口处SO2气相浓度为( )。 A.0.027mg/m3B.0.00027mg/m3

C.0.000027mg/m3D.0.0027mg/m3

62.有一通风系统如下图所示。起初只有排风口a和b两个排风点。已知La=Lb=0.5m3/s,Δpac=Δpbc=250Pa,Δpcd=100Pa。后因工作需要,又增设排风点e,要求L3e=0.4m/s。如在设计中管段de的阻力Δpde分别为300Pa和350Pa(忽略d点三通直通部分阻力),则此时实际的L及L各为( )。

A.0.463m3/s,0.5m3/sB.0.263m3/s,0.5m3/s C.0.363m3/s,0.5m3/sD.0.163m3/s,0.5m3/s 63.一工业锅炉安装两台电除尘器,每台处理烟气量170000m3/h,收尘面积1440m2。有效驱进速度为14cm/s。若关闭一台,另一台要处理全部烟气量,则此时的除尘效率为( )。 A.88.2%B.62.3%C.89.9%D.9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q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