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华清池浅析西安地区的温泉文化

更新时间:2023-06-04 10: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透过华清池浅析西安温泉文化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摘要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自古以来地热资源相当丰富,依秦岭山脉走向大小温泉数不胜数,西安的温泉文化更是可以追溯到西周,在这些温泉当中又数华清池历史最为悠久、历史积淀最为深厚。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自古以来,华清池为游览胜地。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下,如何让温泉文化再一次焕发青春,更好的融入西安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华清池温泉为重点,结合西安周边的几处著名温泉为例,浅显的探讨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温泉文化 经济发展 秦文化 管理

透过华清池浅析西安温泉文化

一、西安主要温泉资源简介

(一)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自古以来,华清池为游览胜地。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源,在一石券洞内,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3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四处水源眼中的一处发现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771年时代,其中三处是解放后开发的。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有石灰、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铝、硫磺、硫酸钠等多种矿物质。骊山温泉、千古涌流,不盈不虚。温泉水不仅适于洗澡淋浴,同时对关节炎、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浴池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华清池有各类浴池一百多间,一次可容纳近400人洗浴。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寝殿。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现在的建筑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

现存最古老的汤池名为星辰汤,修建于公元644年,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传

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接着来到五间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过。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经近年来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理出“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二)汤峪温泉

蓝田汤峪温泉位于西安市东南秦岭北麓蓝田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西安市40公里。因和西部山麓眉县的汤峪温泉东西相对,故称东汤峪温泉。素有蓝天八景之一之称。

汤峪温泉的发现利用,据传始于唐初,唐玄宗时大兴土木,建成玉女、融雪、莲珠、澈玉、濯缨五池,并赐名“大兴汤院”。以后历代修建。院供宫民洗浴。直到清朝初年,这里仍然修建有四座汤池。每年从四乡八镇赶来的洗浴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故有“桃花之水值千金"之说。不少来治疗的患者,由于沉疗痼疾得到了治愈,恢复健康,激动之余不免泼墨挥笔,吟诗作赋以颂扬汤峪温泉。其实东汤峪温泉水含有钾、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出水口水温为50摄氏度左右。有促进人体组织代谢和杀菌作用,对牛皮癣、慢性湿疹、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疗养沐浴治病处。现在,又建成了汤峪疗养区,供人们休息、疗养和治病。

现如今,汤峪温泉开发已日臻成熟,现在有碧水湾阳光浴场和汤峪疗养院两家大型泡汤中心,而且汤峪镇也拥有知名的森林公园汤浴湖森林公园。在温泉和森林公园的双重带动下,其辐射的经济区域也逐年扩大。周边的农家乐旅游,垂钓园等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三)西安其他温泉资源

除了上述两个历史悠久的著名温泉外,西安周边还有诸如海泉湾、东大、棕榈海

等几个规模较大的温泉,其具体现状各有特点,但和华清池、汤峪相比较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历史积淀不足

以上几个温泉虽然在规模、设施、服务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但和华清池、汤峪相比明显缺少文化底蕴,既缺少历史掌故,又没有文物古迹,故在文化传承、发扬上和前面两个温泉还有差距。

2、缺乏和秦文化的融会贯通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秦文化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的,在华清池和汤峪,你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秦腔、皮影,也能品尝到地道的陕西面食,秦文化和唐文化共同演绎和华清池、汤峪温泉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人在泡温泉放松的同时领略了关中文明的发展历程,而在近几年涌现在西安周边的温泉则是通过现代的游乐设施等吸引游客,从根本上缺乏文化的传承。

二、当前西安温泉文化发展

(一)西安温泉文化的特点

“一道出遥岑,潺谖古到今。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岁旱施功大,民疴被泽深。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国家之一,又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温泉文化灿烂辉煌,五千多年的温泉文化史从未断裂过,这是中国温泉文化有别于外国温泉文化最为重要的特点。中国温泉文化的起源,远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浮丘与轩帝”的时代,朗吟这首北宋元符进士夏津县令凌唐佐所写的《黄山汤泉》诗,把诗中记述的轩辕黄帝曾在黄山汤泉浸泉七日,皱纹消除,返老还童的传说,结合《周易》所说中国人文之祖轩辕帝当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的记载,轩辕皇帝时代已开始利用温泉,使民众在劳作后恢复体力,是极有可能的。

中国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秦汉而盛于唐。唐太宗是位文韬武略兼备,文治武功辉煌的皇帝。他的传奇经历也与温泉结下不解之缘,唐太宗晚年因为“忧劳积虑,风疾屡婴”他写了一篇《汤泉赋》表达自己“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以温泉治风疾的愿望。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命阎立德在骊山营建宫殿,名为“汤泉宫”。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最酷爱温泉,醉心温泉养生取乐的皇帝,他从唐开元

年掌握了最高权力开始,除了五次去东都,几乎每年都到温泉宫。杨贵妃人宫以后,玄宗到骊山时日明显增多,每年往往在骊山住一个月以上;天宝二年(743)住了38天,天宝十年冬到第二年的正月,在骊山留了96天,还在温泉宫让全体大臣从长安到骊山温泉宫来举行朝贺活动。天宝六年更大兴土木,扩建温泉宫,改名华清池。唐玄宗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14年(公元755年)41年间,先后去华清宫达36次之多,杨贵妃有11年到过华清宫养生、美容、浸浴温泉,以葆其青春风韵。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千秋留美名。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精通音律,多才多艺的皇帝,同时是一位温泉文化的大力倡导者,唐开元年间,他写了一首表达自己温泉理想的《温泉言志》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宜。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他在诗序言中说“唯此温泉,是称愈疾,朕不能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唐玄宗的诗一出,群臣争相唱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写了《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诗,颂唐玄宗关怀民众冷暖之德,可媲美尧舜:温泉媚新丰,骊山横半空。汤池蒸水殿,翠木暖烟宫。起疾迎仙藻,无私合圣功。始知尧舜德,心与万人同。

纵观西安温泉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原文化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安温泉文化渐渐发展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1、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定都西安的历朝历代君王,不约而同的对西安温泉情有独钟,自唐朝以来,已有近二十位皇帝在华清池留下了自己墨宝,骊山、宝瓶山沿线更是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围绕着秦岭支脉的大小泉眼,各朝各代的文明在骊山脚下交相辉映。

2、背依秦岭,风光独特 不论是历史悠久的华清池、汤峪,还是近几年开发的东大、凤凰等温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依托着秦岭独特的自然风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描写秦岭的诗,为世人展现出一幅唯美的秦岭风光画卷。古诗里描绘的美景在这里随处可见,身临仙境的美妙意境让人流连忘返。秦岭怀抱中的大小温泉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翠绿的翡翠中,如诗如画,美不胜数。

3、温泉品种众多,温泉质量好

西安温泉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很多,就数年来的水质动态所知,已有20多种。一

般情况下,多于10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泉水,游客就已经比较满意了。而西安温泉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296.8ml/L);含量较多的阳离子为钠离子、钾离子(合计167.4ml/L),钙离子(13.0ml/L);含量较多的阴离子为碳酸氢根离子(70.8ml/L)、氯离子(28.36ml/L)、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微量元素(或活性元素)有Br、I、F、Fe、Mn、Al、As;泉水中的气体有游离态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硝酸等;其他物质有二氧化硅、磷酸氢、硝酸氢、硫酸氢等;放射性气体Rn含量为

6.2~9.0mg/L;pH值为8.5~8.7。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汤泉富含相当活性微量元素、特殊离子和高热弱矿化放射性气体。以上理化成分可以判断,西安汤泉是12类矿泉中最优者,特别是可溶性的氟元素和二氧化硅,更能够“去腻活肤,治疗多种疾病” ,水疗有效率达到91.6%,尤其是对治疗关节炎、风湿、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效果尤为明显。

(二)当前西安温泉文化的劣势

1、自建自营,缺乏品牌

据统计,目前西安89%的温泉企业都是自主开发,自营式股东式家族式管理,没有请托专业的管理公司。尽管拥有一流的温泉旅游资源,投资上亿元打造的温泉旅游产品也不在少数,但却一直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打造出品牌形象。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总体规划,使得众多经营者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水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缺乏鲜明特色和成熟的管理模式,远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度假市场发展的需求,未能从温泉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中汲取足够养分,以致现有的温泉旅游产品还非常浅薄,不能突破单纯的泡浴的概念,不能突出温泉的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不能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其次,温泉产业对于服务要求很高,因此在温泉产业中一方面应加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塑造优美、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应培养温泉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技能,提高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2、缺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

气候的差异,风俗习惯不同,投资理念的超越,形成了百花齐放,千泉齐开,万全齐鸣:山水神韵、田园风情、现代海湾,异国风采,宫廷服务、平民自乐等特色模式;形成了春秋战国,各领风骚的竞争局面。这是市场经济下的行业繁荣的产物,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要避免泉人相轻,固步自封,动辄就用什么:“最大”、“最好”等字眼来标榜自己。温泉行业应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共同进步。我国温泉

当前虽然处在“小、差、散、乱”的状态,集团化规模的产业优势还未形成,但区域内一枝独秀的名企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长处。

同行不宜相轻,只有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交流学习,共同发展,才能把这行业做大做强,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西安温泉文化的发展方向

1、创新的重点方向

一是整体开发创新,综合化得国际趋势,二是与医疗有效的结合:将水疗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疗养有效结合,三是与食疗有效的结合:以温泉独特的水疗为中心,将传统的中国美食疗养结合运动,娱乐进行结一构建设与地产疗养院、科研、会议中心及高尔夫运动有效的结合

2、今后温泉文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西安经济的不断发展,西安的温泉文化也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将西安的温泉文化和陕西独有的历史特色结合起来,我认为我们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现有的温泉中心应逐步向大型化、综合化度假型(从数千米到数千亩)发展。 ②以创新为动力,精致化、民族化、个性化和品质多样化

③通过规划现实地域空间的新整合

④温泉的保健、养生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同,市场会逐渐成熟,深度开发,产业化运作是大方向。

⑤行业逐步规范(学校、顾问管理公司逐步开始在市场上出现)

3、项目设置

产品的细致,个性化,需要与医疗药物结合大力建设食疗特色产品。同时服务的多无化、个性化、亲情化、创新服务特色,将心服务深入消费者心中,真正达到产品与服务的有效结合。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信西安的温泉文化会在不断进步中被继承、发展,经历了千年的文化洗礼,温泉文化会在西安这座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不断发扬下去。在中外游客眼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1 日

[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 左玉辉.《环境经济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4] 何勇祺.《市场营销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5] 柴华奇.《管理经济学》第一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6] 中国温泉旅游网.

[7] 庄贵军.《企业营销策划》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8] 沈飞.《西安民俗》第二卷.太白出版社.2000年1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q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