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50年,往年回顾
更新时间:2023-11-06 18: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十八年抗癌经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40年来人类抗击肿瘤取得了哪些新“战果”?
近段时间,网络上比较活跃的医学界人士热衷于讨论40多年来人类与肿瘤斗争都取得了哪些新“战果”。这一讨论源于全球最知名的两本科学刊物——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刊登的专题报道,这两本杂志共同关注的话题是:“纪念人类抗癌之战40年。”
癌症是大病,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和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从本期开始,记者约请河南省一批活跃在癌症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一线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工作见闻,讲述人类与癌症经过为期40多年的较量,取得哪些新认识。抗癌药物和临床治疗技术上取得了哪些新进步。
美国《国家癌症法案》,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人类同癌症的抗衡已有久远的历史,为何偏偏要总结这“40年”的事情,这一时间段的起点有何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42年前,也就是197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他在给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话,这段话把抗击癌症研究与核研究、登陆月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尼克松说:“美国人医治这种该死的疾病(癌症)的时机成熟了,我们应该集中像研究核裂变以及登陆月球所付出的力量一样来做这件事。让我们的人民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同年12月,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宣布实施国家癌症行动计划。这一法案的重要意义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投入巨资来做抗癌研究,而且是科学实力最强的国家来推动,这在既往的人类文明史上并不多见。
抗癌之战有喜有忧
抗癌之战经过42年战斗,成效如何?
在《自然》和《科学》两本杂志的纪念报道中,较少见到乐观、庆祝、成功等词语,顶多是审慎的乐观,更多的是找问题、找不足。
平心而论,从1990年开始,美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但今天,癌症仍然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多种癌症仍不可治愈,人类抗癌之路依然漫长、艰巨。
目前,美国一年就要新增150万癌症患者,每年夺走50万人的生命。上海的最新统计显示,每100个上海人里就有1人患癌症,上海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达到国际中等水平。
抗癌之战,实际上有喜有忧,癌症研究越深入,人们发现牵扯的问题越多。值得欣慰的是,不断发表的新的研究成果,一层层揭开了癌症这种疾病的本质。
抗癌之新认识
新认识之一:从基因的层面解释癌症如何发生
“癌症是细胞生物学的一种疾病。”这是《科学》杂志主编艾尔伯茨在2009年提出的新观点,普通人很难理解这句话,认识癌症,要从细胞说起。
我们人体是约80万亿细胞的集合体,我们把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细胞,一类是“反叛”细胞。本来,每一个正常细胞都携带着自己的一套程序。这套程序指挥着细胞何时生长、何时分裂以及如何与别的细胞联手结合成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打个比方,每个细胞就是一个高度自治的个体,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国家”,即人体。而癌症细胞不守规则,它是这个“细胞国家”的反叛者,癌细胞打乱了正常规则,它们胡作非为,无序地生长,还侵入周围的组织,夺取机体养分,又开始快速生长,并且还转移到其他组织,影响脏器正常工作,这就会危及生命。
新认识之二:人体不会坐以待毙,细胞自身有纠错能力
癌症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癌组织还处于单个细胞阶段或者很小的时候,医疗手段是无法发现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癌灶,其发展过程可能已经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
当癌变细胞数目达到109个的时候,肿瘤组织的重量才大约为1克。当它变成临床上能看见的癌时,只有一个火柴头那么大,它包含了3000万个癌细胞。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到30年。因为癌症的潜伏期长,所以癌症病人以老年人居多。
不过,面对癌细胞,人体不会坐以待毙,细胞自身有纠错能力。
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由于每一个细胞都接收来自近邻细胞的信号,信号指挥它该如何行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号都是让细胞处于不需要分裂的休眠状态,但有时,例如在人体受到创伤的情况下,信号就会指令细胞增殖和分裂,以产生康复所需要的新细胞。每个细胞都确切地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每个细胞的DNA里都有一个基于指令的特定程序。然而,随着人的老化,DNA指令的小错误会累积增多。当这种指令错误的量达到足够多,比如达到10%~20%,远远超过人体的自纠错能力时,肿瘤才会发生。
新认识之三:我们需要既能杀死特定肿瘤细胞又不伤及正常细胞的药物
如前所述,癌症是由于细胞中的DNA受到致癌物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导致细胞产生不正常的增殖。 在最早期,也就是DNA被改变之始,若可以遏制住,人就安然无恙。比如,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和其他机制(如抑制癌细胞复制的基因发挥作用),都可以避免恶势力的扩大。
但在癌症发展过程中,这些坏细胞会经多种方式乔装改变,设法逃脱人体生长控制系统的控制,并进化出一种能力,去躲过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监管。
癌细胞会不断地变化,其变异能力和改变基因的能力之强,使得任何一种单一的疗法几乎没有可能将其一网打尽,哪怕只有很少量的癌细胞,只要存活下来就能不断增生,并最终扩展到可以再次为害的地步。这也是一些强有力的新疗法不断失败的原因。
艾尔伯茨建议,为了有效灭杀癌细胞,应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因为肿瘤很难应对两种以上针对癌细胞的不同路径的药物。不过,另外一项既棘手又迫切的任务是,人类要开发出一系列既能有效杀死特定的肿瘤细胞又不伤及大量正常细胞的药物。
新认识之四:癌不是杀手,转移的癌才是杀手
医生们通常会告诉病人,癌不是杀手,转移的癌才是杀手。统计显示,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90%是因为癌的转移。
从临床统计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癌症病人绝大多数死于癌的广泛转移。所以,目前医生对癌症大多进行综合治疗,其目的是减少转移的发生,这对于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在理论上,目前人们对癌的转移仍不甚了解。是什么赋予了癌细胞这种转移能力?科学家还在研究。
新认识之五:重新定义癌症治疗——与癌共存、带瘤生存
面对久攻不下的癌症疾患,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出现了与癌共存、带瘤生存的观点,因为姑息性手术(指仅仅切除原发病灶或部分转移灶,尚有部分残存的切除术)及化疗、放疗都无法避免残癌转移,其他多种方法,如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等,短期虽可抑制肿瘤生长,但也会促癌侵袭转移,患者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
所以,“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现已成为与癌症抗争的一大策略转变。医生要想办法把肿瘤细胞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发展和蔓延。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一
回顾历史,我们能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防治肿瘤
受访专家:陆建邦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我从事医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大约50年了,做过临床医生,也搞过科研,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做预防。 临床、科研、预防是医学工作的三大部分,作用都很重要,但一般人不了解“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我们讲“半个世纪的抗癌之战”就是要从“预防”讲起。这段历史,是我国现代肿瘤防治工作的序幕。回顾历史,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如何防治肿瘤。
中国抗癌之战,始于1959年
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肿瘤防治工作,可以形象地称为“抗癌之战”。这场战争始于1959年,从那一年开始,国家组织专家医疗队到河南林县(现称林州)开展食管癌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工作。不久,林县作为我国第一个食管癌高发现场被发现,全国其他地区的肿瘤高发现场也相继建立。
肿瘤高发现场,就是肿瘤高发区,对肿瘤高发区进行现场调查,属于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缺医少药、技术匮乏的林县,变成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食管癌防治研究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林县的三级防癌网络模式及连续50多年坚持开展的肿瘤登记工作,为我国的肿瘤防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50年前,河南林县流行“噎食病”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正值经济困难时期,群众受贫穷、疾病双重折磨,林县流行一种病,俗称“噎食病”,即吃了东西咽不下去,“得了噎食嗝,吃秋不吃麦”(指活不过一年)的民谣广传。一些食管癌高发村,家家都有人因食管癌死去。但那时谁都不知道这是啥病——群众不知道,医生也不知道。
1957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一次全国会议上说,林县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道不通。该发言被会议简报收录,周恩来总理看到后很重视,指示“摸清情况,研究出对策”。这场“抗癌之战”由政府高层启动,自上而下开展起来。
抗癌之战,首先要摸清“敌情”
50年前,我国对肿瘤发病情况的了解可以用4个字概括:一无所知。
抗癌之战如同打仗,打仗要先知敌情,可我们对肿瘤的流行状况不清楚,比如哪些癌症在哪些地区高发。先摸清这个情况,这项工作就是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1958年秋,我国肿瘤防治工作杰出的组织领导者、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冰同志,首赴林县开展调查, 拉开了林县食管癌防治的序幕,之后按照周总理指示派出专家医疗队,长驻林县,开展食管癌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工作。从1959年医疗队进驻林县,至今已经持续50多年,先后参加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医疗队员有340多人。这项工作促进更多高发现场建立,形成全国肿瘤防治热潮。
李冰那一代肿瘤学工作者不辞辛苦,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历史功绩,他们绘制图谱,基本摸清了主要肿瘤的分布,为今后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科研资料。这项工作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现在很多人不重视高发现场调研
现在,很多人已淡忘那辈人的工作,许多人搞研究就是一头钻在实验室里,不重视高发现场的调查与研究。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当时那一代专家的科学态度。
当年在林县还有一个人值得记住,他是沈琼,现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病理学家、我国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开拓者和食管细胞学的创始人,那时只是一位年轻的病理学讲师。
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癌,最权威的是做病理分析,就是把肿瘤组织切掉一小块,制成薄薄
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细胞形态判断是不是癌细胞。现在,病理分析也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如何给“噎食病”患者做病理检查?受宫颈癌刮片的启发,沈琼决定取食道黏膜刮片。用什么工具能取到食道黏膜呢?沈琼尝试过各种办法,先是从食道伸进一根软管,但软管太滑,取不到黏膜细胞,后来用妇女扎发髻的网包住气囊,咽下去,再一吹,气囊鼓起来,就能刮下一点黏膜细胞了,然后把取下的黏膜细胞制作成切片,染上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癌细胞,这才最终确定“噎食病”原来是癌症。
沈琼发明的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沈氏拉网法”。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沈琼创立了食管癌诊断细胞学,解决了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研究中的重大难题。 预防医学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
讲完这段历史,我想再说说临床、预防之间的关系。
临床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病人,目标是把这一个人的病治好;预防工作,面对的是一群人,目标是把人群的疾病流行规律搞清楚。两者都很重要,是互补的,都不可缺少。可是,很多临床医生轻预防,许多病人也不理解预防医学的重要意义。人们都感谢临床医生,因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满足了人们最急迫的需要。人们不一定记得住预防医学工作者,他们默默地在实验室工作,在厂矿作基础调查。
预防医学是防患于未然,是不让人得病,面对的是整个人群。它取得的成绩,会让一代人、几代人受益,比如天花、霍乱、麻疹、小儿麻痹症、流脑等疾病,一旦有了疫苗,这些病就不会大范围流行,也不会大量致死。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二
除了手术和放疗、化疗 我们还能帮肿瘤患者做些什么
受访专家:卫莉 河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主要擅长外科护理、护理管理、肠造口护
理以及慢性伤口、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我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其中前10年在一家军队综合医院,后10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这20年,一直都在治疗一线工作,始终没有离开病人。
肿瘤治疗,大家都知道有手术、放疗、化疗这三大治疗方式,但是人们很少想到,护理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人们眼中,护士就是医院里打针、发药的小姑娘,人们不清楚护理对于病人康复的重大意义。护理能做什么呢?我从病人的“死亡恐惧”讲起。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系列报道之七
靶向药物,开创癌症治疗新时代
受访专家:杨树军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第一医学部主任,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反思:化疗为什么这么痛苦?
我们通俗地讲讲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的不同之处。
众所周知,化疗的副反应成为很多病人的切身之痛,一位患者的真实体验是:化疗就像“火在身体里烧”。 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攻击的是那些增殖比较快的细胞,谁活跃它就杀谁。化疗药物对那些成熟细胞、长得慢的细胞不杀灭,比如皮肤、脂肪细胞等。
癌细胞增殖快,化疗药物当然就杀癌细胞。可是别忘了,人体内除了癌细胞,还有许多正常细胞也增殖较快,比如血细胞、头发、胃肠道黏膜细胞等。所以,在化学药物的作用下,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受损,化疗病人就会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 近十几年来,癌症治疗走进“靶向时代”
2001年,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诞生,癌症治疗由此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什么是靶向药物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激光制导炸弹,它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对周围正常细胞的损害相对比较小。我们都知道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而分子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强,副反应会轻很多。
靶向药物攻击的目标更精确,它不是笼统地选择生长活跃的细胞,而是首先甄别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辨别出两者有什么不同,然后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
癌细胞在生长、分裂、迁移等过程中与正常细胞有许多不同,比如它生长快,肿瘤周围的血管就非常丰富,靶向药物可以阻断血管,这样就阻断了癌细胞氧气、养分的供应,从而抑制癌变组织的生长。 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要接受许许多多周围细胞的信号刺激和机体的调控。打个比方,人要拉帮结派才能形成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要联络,这种联络就是信号的传递,如果把联络信号阻断了,就可以把这个组织孤立起来,然后将其歼灭。通俗地说,靶向药物治疗癌症就是这个原理。
根据以上描述,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阻断癌细胞信号传导路径的药物;另一类是血管抑制剂药物,就是能够切断供给肿瘤细胞营养的血管,即所谓的“饿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治疗药物可以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特异性地选择结合点,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将其置之于死地而不会波及周围的正常细胞。因此,相对于化疗而言,靶向治疗不仅精准,而且比较温和、副作用小,患者可以在家中服药治疗,因而更加方便。当然,有了靶向药物,并不是全盘否定化疗这种方式,化疗并没有被淘汰,有些肿瘤还是要靠化疗来治愈。 癌症治疗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
靶向药物将向何处发展?癌症治疗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科学家还要研发什么样的药物来杀灭肿瘤? 我们知道,癌症是个基因病,癌细胞的生成、分裂都在受致癌基因的调控,那我们可以把癌症生成过程中的驱动基因找出来,这个致癌的驱动基因如同一伙作乱分子中的“带头大哥”,我们把这个带头闹事的家伙找出来,然后针对这个驱动基因进行靶向治疗,这是“擒贼先擒王”的思路,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治疗这种癌症。
有没有一种“神奇药丸”可以攻克癌症?
有没有一种药,像抗生素一样,把肿瘤给控制了?这种“神奇药丸”的幻想,其实就是希望有一种针对癌症的“特效药”问世。
要研发特效药,必须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对某疾病的病因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有因才有果,只有认清楚病因,人们才有可能找到某种药物来对付它。
传染病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如果找到病毒或细菌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找到特效药就可以说完全成功地控制了这种疾病。比如,抗生素针对某种细菌进行杀灭,这样凭借抗生素人类就可以治疗这种疾病;疫苗是针对某类病毒在体内产生抗体,这样,凭借疫苗人们就可以预防这种病了。再比如,对于艾滋病,我们已经发现这种病毒了,并完全清楚它的传播途径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好预防,人类已经局部攻克了这种疾病。 所以,针对传染性疾病,我们能做到控制它、预防它,主要因为它是单一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而对于慢性病,大多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病,是不能只靠某一个药物就能解决的。癌症就是这样的。癌症的致病机理还没有被彻底弄清楚。
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病有共同的特点:病因非常复杂,发病因素和生活密切相关。这类生活病,我认为都不是靠某种药物可以解决的。所以,企图找到某一种或几种药物把这种疾病攻克是非常困难的。癌症是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环境导致的,根本上,还是要靠改变不良生活环境、不良生活方式来进行控制。所以,要想把肺癌的发病率降下来,我们就要像美国那样改善环境、控烟。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 系列报道之八
癌症能治愈吗?
受访专家:杨亚琴 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癌症面前, 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癌症本是一种很普通的病,它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个慢性病,是个生活方式病。
癌症又是一种很特别的病,当病人得知自己得的是癌症以后,通常会万分恐惧,仿佛死亡马上就要降临了。前面,我们对内科的化疗和靶向治疗做了细致解析,相信患者应该能够树立起抗击癌症的信心。我们已经对癌症有了这么多具体的认识,细分出这么多类型,也合成了这么多药物,对药物的性质及适应证有了这么多深刻的认识,我们还有必要对癌症那么恐惧吗?
讲抗癌50年的新“战果”是想让患者相信,在癌症面前,人类并不是束手无策的。现在,各类癌症的生存期都在延长,治愈率也都有所提高,某些类型的乳腺癌、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可达到60%~70%。但是,科学界最终解决癌症,所要走的路还很远。 为什么还是有一些 癌症治不了呢?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一些癌症治不了呢?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治疗时机。很多患者发现得太晚了,若是能够早期发现,很多癌症的治疗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各类癌症都有早期发现的检查手段,大家只要坚持定期体检,就一定能将癌症在早期阶段“拦截”住。二是治疗方案。找一个真正有经验的医生,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这些年,癌症治疗理念更新很快,每年都有新成果,如果一个医生不了解新的研究进展,还拿着五年前、十年前的观念来治疗,同样会延误宝贵的治疗时机,甚至造成错误的治疗。而且,会白白浪费很多科研成果,让这些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疗效。 如何理解
“治愈”这个概念?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治愈是个什么概念?这里详细说一下。
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都认识到,癌症手术后的1~2年,是复发的高峰期;三年以后,复发率、转移率就明显下降;五年以后,复发率、转移率进一步降低。因此,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病人,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了。
可是,明明存在许多癌症复发的病人,这样的病人也能算被治愈了吗?癌症不同于其他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只要把病毒、细菌清除了,就可以说治愈了。人类只要研究出杀灭这种病毒或细菌的药物,就可以
宣布攻克了这种疾病;只要掌握了这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就可以说是控制了这种疾病。
癌症不是这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癌症的形成、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癌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肿瘤分为原发和转移两类。原发,就是从某个器官开始形成的肿瘤。比如,在肺脏形成的肿瘤,对于肺来说是原发肿瘤。癌细胞可能转移到肝上,对于肝脏来说,叫做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肝脏本身得病了,转移性肝癌是其他组织癌变转移到肝上,在肝上又长出肿瘤了。
如果一个胃癌病人治愈几年后,又得了肠癌;一个乳腺癌病人治愈几年后,又得了肺癌,这算复发吗?这要具体分析,假如在两次患病时都做了病理检查,组织来源是一致的,那可以说是“复发”。如病理来源不一致,这就不能说是复发。
所以,临床上,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了,但这不意味着病人彻底好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病人生存的环境还在(比如空气、水、食物等),可能病人的这个病好了,但他还会受环境致癌因素影响而患上另一种癌症甚至两三种癌症。 癌症治疗, 手术占据什么地位?
对于手术的利弊,看法很多。共识是:局限期或一、二期病变经过手术治疗有可能治愈。为什么人们对手术又多有诟病呢?为什么有人指责手术没有提高治愈率,反而加速了一些病人的死亡?
其实,这不是手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手术方案制订的问题, 因为恶性肿瘤的定义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限期病变的认定还存在着问题,或者是因为手术医生的技术问题(即是否完全清除了病灶)。
打个比方,起火了,我们现在要灭火。先要勘查火情,如果过火面积很大,有好几个起火点,那我们就不能只扑灭一个,而忽略了其他起火点,否则,火势还是要蔓延开来。
在癌症治疗上,如果手术前对病情的认识不够完整(相当于没有全面勘查火情),没有发现存在转移病灶,或者手术没有切除干净(相当于没有彻底将起火点清除),那癌症仍会复发。
客观地说,目前治疗上最大的问题是,不是要不要削弱手术的地位,而是其他治疗手段如何为手术做好保障。手术的主导地位仍是其他治疗手段替代不了的。放疗、化疗要“围着手术转”,为手术前、手术后的治疗做好保障,这类似协同作战,保证一台手术前既无隐忧,也无后患。这正是所谓多学科综合治疗。 癌症 是个生活病
癌症与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举一个例子就好理解了:过去,我们穷,胃癌、食管癌高发,这些是所谓的“穷癌”。现在工业发展了,环境污染了,生活富裕了,这就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肺癌、乳腺癌、结
直肠癌增多,这些是所谓的“富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与环境相关,比如空气环境、水环境、食物等。现在,粮食、蔬菜、水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工业污染。
可以肯定地说,生活环境因素不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就不会降下来。过去,我国胃癌发病率占第一位、食管癌第二位、肺癌第三位。现在,肺癌已经升到第一位了,这显然和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说,癌症是个生活病。防癌的措施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二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抗癌50年,我们取得哪些新“战果”?》 系列报道 之九
实体肿瘤的治疗,手术的功劳占第一位
受访专家韩广森: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医学部主任,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智: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医学部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分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玉洲: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医学部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要 观点
●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与彻底手术常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机会。 ●外科治疗的效果已被临床所公认,同时,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识到,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
●反之,如果首次手术不彻底,则肿瘤必然复发,大大减少了治愈的机会。 手术的主导地位,仍是其他治疗替代不了的
对于肿瘤的手术治疗,看法很多。请先看下面一段话,这是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杨树军主任的谈话,我们先看看一位内科专家是如何看待外科手术的。
“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恶性实体瘤还是首选手术治疗。
“客观地说,现在我们能够治愈的各类肿瘤,手术的功劳是占第一位的。对于各类肿瘤,如果手术能切除,还是要尽量完全切除。早期癌症的治疗,还是要首选手术,这是谁都不能否定的。
“可是,为什么人们对手术又多有诟病?为什么有人指责手术没有提高治愈率,反而加速了一些病人的死亡?其实,这不是手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手术方案制订的问题,或者是因为手术医生的技术问题(即是否完全
正在阅读:
抗癌50年,往年回顾11-06
八级数学上册学案:《2.6实数第1课时》(无答案)(北师大版) (2)04-29
蔚西矿业公司四井关于成立工会组织的08-17
金融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1-30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德育处以认真的态度,求07-26
失联党员处置自查报告03-26
VENCI部分师资10-04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08-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抗癌
- 往年
- 回顾
- 法制周末刊文 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研究报告
-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校园局域网的设计与规划任务书
- Unity3D Terrian地形设置中文教程 - 图文
- 会计继续教育试题管理会计之 - 财务计划与财务预测
- 爱国爱校爱班主题教育会
- xilinx和 ALTERA系列芯片
-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 五加行的具体修法
- 嫁接的概念
- isolation of LPMC 小鼠肠粘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 对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 某小区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七八单元课堂达标题
- 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教案
- 介绍些汽车用胶的知识
- 2016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考试大纲及题型示例
- 不合理用药实例汇总
- 百叶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剖析
- 超星尔雅课《古典诗词导读》章节测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