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2提纲

更新时间:2024-03-20 13: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考 纲]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1.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尖锐。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3)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斯宾诺莎

①主张:自我保存是人性的根本原则;民主制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②影响: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洛克

①主张:提出社会契约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出分权学说。

②影响:作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其分权理论经孟德斯鸠改造,发展成为三权分立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3)卢梭

①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

②影响:卢梭的思想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人们把它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 史论要旨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家公开宣扬具有进步倾向的民主思想,把“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论”等信条奉为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从而为近代社会民主理论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洛克的民主思想

主题1 洛克的主张

史料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以

上材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本史料主要信息有:反对把全部权力转让给君主;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认为人民享有的各项自然权利不可转让与侵犯。为防止政府侵犯人权,后来他又提出了政府“分权”的主张。

主题2 洛克的分权制衡学说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不同

(1)洛克的三权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它分属议会(掌立法权)、国王(掌行政权和对外权)。 (2)而孟德斯鸠的三权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

卢梭的民主思想

史料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不自由了。这时,公共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

本史料体现了“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

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兴起发展的原因

1.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

3.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5.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二 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

(2)材料二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洛克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请回答:

(1)洛克“分权”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其学说与洛克的差异是什么?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课时训练答案

1.(1)主要思想:主张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若答主张缩小贫富差距也可)。

(2)信息:一方面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对封建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谴责,表明其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启蒙思想的极端恐惧。

2.(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他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不同之处是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为君主,孟德斯鸠则将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

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3)“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历史的进步意义在于是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第2讲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及向封建专制

统治宣战的檄文

[考 纲] 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 标] 1.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2.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3.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4.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利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5.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一、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权利请愿书》

?(1)背景?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大地损害

? 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②查理一世统治时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他不

? 经议会同意强行征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①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2)内容??②拿不出具体罪状,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

?③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军队不

? 得驻扎在民居

(3)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封建斗争。 2.《大抗议书》

(1)背景:1640年查理一世为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筹措军费而被迫召开已停开十多年的议会。

?(2)内容?

①列举了查理一世的罪行,批判其专制统治?②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要求工

?? 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3.内战

(1)经过: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1645年,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败王军。1648年,内战再起,议会军再次获胜,擒获查理一世。

(2)结果:1649年初,议会处死了查理一世。同年,英国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国家政权。 4.“护国政体”

(1)建立: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议会,改共和政体为护国政体,自称”护国公“,总揽一切大权。

(2)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3)评价: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虽然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根本利益,但其专制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追求的民主制背道而驰,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复辟: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封建势力妥协,1660年,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2)结果: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严重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于1688年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史称“光荣革命”。 二、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美国《独立宣言》 (1)背景

①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理论、“主权在民”思想和三权分立等学说,在北美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反对奴隶制,主张实行普选制;杰斐逊强调人民享有自由、平等权利,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消除了人民对英王的幻想,激励人们为独立而战。 ④英国对北美人民反抗的血腥镇压,使他们的和解幻想彻底破灭。 (2)发表:1776年7月4日。 (3)体现的民主思想

①平等与天赋人权思想: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

②主权在民思想: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的意志,为人民的幸福和保障人民的权利而存在。

③人民革命权利思想:如果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起来革命以

改变或推翻它。 (4)评价

①进步性:不仅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更重要的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它宣布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局限性:没有谴责奴隶制的内容,而且在当时真正有权参与政治的只是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

思维提升 美国《独立宣言》具有局限性的原因:(1)《独立宣言》作为资产阶级颁布的法律文献,它必然要体现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双方的利益。(2)民主总是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宣言中的各项权利并不会立即兑现,而是需要人民群众的斗争才能实现。如后来废除黑人奴隶制等。 2.法国《人权宣言》

(1)背景

①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派当权。

②思想基础是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2)内容:①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③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会中、政府中或军队中,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④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⑤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人民。 (3)意义

①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②表明了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③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推动了其他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对亚洲和中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误区提醒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神,但由于两国革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所以两者的精神实质各有侧重,前者强调的是自由和反抗(殖

民)压迫的权利,后者则强调了民主与平等,体现了反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背景

①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②《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被通过,它主要借鉴美国宪法精神,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③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2)颁布

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保护革命胜利果实。 ②内容

国家性质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的权国民一律平等,依法享有人身、财产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利和任务 权、被选举权;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政治体制 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性质: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①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

? 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②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3)意义? 的法治和宪政意识,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③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也为后来的制

宪提供了参考价值的蓝本。

??④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大抗议书》

主题1 《大抗议书》的实质

史料 《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

有:列举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由皮姆起草,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

《大抗议书》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主题2 历史进步性

《大抗议书》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并明确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经济要求,它标志着议会和国王的彻底决裂。

英法美三国战斗檄文的区别

1.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加以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

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

专制的要求。

3.《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

《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与洛克天赋人权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根据自然法的原则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2.不同点是:

(1)内容不同:①洛克根据英国革命的要求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 ②《独立宣言》概括为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对象不同:①洛克的天赋人权主张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法治的民主制度的要求;②《独立宣言》则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明显缺陷

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2.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3.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4.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土地制度条款的缺失,是绝大多

数国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既是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之一,也是临时约法的不足之处。

1.(2011·海南高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且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底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底民权,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则,国内底政治及民族底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底先例??我们抱三民主义的革命党,又与各国的革命党不同??查美国既离英国独立,完全是为民权主义,不是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却又是抱民权主义合民生主义的。他们两国的民权革命业已成功,但法国的民生主义却是失败,所以他们两国目前完全是要讲民生主义了。美、法底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底导火线。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底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他人底民族、民权均达目的,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这个即是与美、法不同之点。又如俄国底劳农政府,或日苏维埃政府,乃注重民生主义,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至民权一层,乃其附属品而已。此亦与吾人不同。——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 2.(2010·浙江高考)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

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到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请回答: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

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以上三则材料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课时训练答案

1.(1)看法:认为美国接近直接民权,法国实行的是间接民权,实现民权均不彻底。

借鉴:采用主权在民、权力制衡等原则;提倡直接民权和五权宪法。

(2)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密不可分;不推翻国内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民权问题就无从谈起;不节制资本、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民权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

2.(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三者既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3.(1)基本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意三点即可)

共同要求:反对专制(或殖民)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2)三权分立。

(3)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第3讲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考 纲]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课 标] 1.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2.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3.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1)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世纪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3)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4)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召开三级会议,成为大革命的导火线。 2.推翻波旁王朝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1791年,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共和国建立

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面对国内外旧势力猖狂进攻而软弱无力的君主立宪派的统治。9月,法军在瓦尔密击败入侵的反法联军。同月,新选举的国民公会宣布成立共和国。 (2)恐怖统治

1793年5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了使法国形势恶化的吉伦特派的统治,更激进的雅各

宾派掌握了政权。雅各宾派推行恐怖政策打击一切敌人和商业投机活动,终于平息了国内叛乱并击退了反法联军,但恐怖统治也造成人人自危。1794年7月,国民公会部分代表发动了“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大革命的高潮结束。

关键点拨 在法国大革命初期,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所采取的措施的反封建程度是不同的,其原因在于各个派别所代表的阶层不同,但这些措施却有着共同的进步性,即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缓和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范例。

二、19世纪法国政权的更迭 1.拿破仑帝国

(1)建立:

“热月政变”后,法国再次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稳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实行军事独裁。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统治措施:

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如颁布了《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的军队,法兰西帝国盛极一时。

(3)覆亡:1814年,反法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第一帝国覆亡。 2.波旁王朝复辟

(1)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保留了议会,但是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 (2)继任的查理十世政治上更加反动,1830年7月他企图取消议会选举结果,试图恢复专制君主制,引发了“七月革命”,复辟王朝被推翻。 3.七月王朝的统治

(1)七月革命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登上王位,实行君主立宪制。

(2)“七月王朝”制定新宪法,限制王权,扩大议会下院的权力,取消贵族的特权,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匡正了波旁复辟王朝推行的反动政策,但拒绝进一步的政治改革,引起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普遍不满。 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

人阶级力量壮大。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2)建立:1848年,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联合发动“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在新成立的临时政府中,资产阶级共和派占优势,在革命群众的强大压力下,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政体,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5.法兰西第二帝国

(1)建立:1851年,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解散议会。次年,恢复帝制,建立

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2)统治措施: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用高压和怀柔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法国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3)瓦解: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三世投降,第二帝国垮台。 细节点拨 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中,两次出现帝制不是 历史的倒退。

从政体上看是倒退的,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两者统治期间都适应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需要,实现了政局稳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和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背景:1870年9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在人民起义的强大压力下,资产阶级宣布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中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2.过程: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确认实行共和制。

3.意义: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误区提醒 (1)法国大革命后的共和之路之所以艰难曲折,主要原因在于法国的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封建旧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又说明了民主共和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挠的历史发展趋势。(2)帝制与共和制的斗争反映了传统力量与民主力量的斗争,但不能认为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其斗争也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建立何种政体的斗争。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图示

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的原因

1.历史:法国专制主义传统深厚。

2.思想: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观念根深蒂固。 3.政治:封建专制势力强大,以及雅各宾派的负面影响。

4.经济: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直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才完成,未能为资产阶级提供雄厚的

物质基础。

5.国际因素:法国多次遭遇外国武装干涉。

客观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吉伦

特派、雅各宾派专政以及拿破仑时期的政策 所起到的作用 1.君主立宪派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当政期间,通过立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初步的改造,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基本实现革命目标,为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们反对共和制,维护君主制而被赶下台。 2.吉伦特派

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政期间,在废除君主制,创建共和国以及进一步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措施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在共和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能暂时牺牲自身利益,无法稳定局势,遭到人民唾弃。 3.雅各宾派

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政期间,为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在摧毁封建制度的同时,实

行“恐怖统治”,战胜了敌人,克服了危机。但危机过后,主要领导者用恐怖政策排除异己,导致内部分裂而垮台。 4.拿破仑

在雾月政变后上台。一方面恢复了一些旧制度,另一方面也实行了很多维护大革命成果的政策,比如他制定的《民法典》。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民法典》,传播了大革命的精神。但终因穷兵黩武而被赶下台。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史料 普法战争刚爆发,马克思就预言:“不管路易·波拿巴同普鲁士的战争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

本史料实际上是说,普法战争爆发前,第二帝国内部已经危机深藏。对内,拿破仑三世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通过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残酷镇压

人民的反抗。对外,他不断进行侵略扩张。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和战争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不满,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要求废除帝国、重建共和国的呼声日益高涨。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反抗土耳其霸主的希腊游击队首领这样宣称:“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

——梅朝荣《从史前到人类的终结:人类简史》

材料二 拿破仑像是一个传教士,他也的确是用枪炮和刀剑来传教的??吉纳丁曾陪同拿破仑参观卢梭的墓,拿破仑在回答他的一个问题时说:“好吧!未来将会证明:在我和卢梭都不存在时,对于世界的宁静是否会更好一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为什么说“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

(2)材料二中,拿破仑为什么要参观卢梭的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和拿破仑打破了什么世界的宁静?其锐利的武器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应该怎样从整体上评价拿破仑的所作所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拿出纳税的收据。——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

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课时训练答案

1.(1)核心观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原因: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民主精神,拿破仑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带到被征服的地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原因:拿破仑继承卢梭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打破了封建专制统治世界的宁静。 武器:卢梭的是“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拿破仑的是《拿破仑法典》。 (3)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推进了整个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2.(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

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4讲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

[考 纲]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课 标] 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2.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与艰巨性。

一、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托古改制

(1)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等精神,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 (3)坚持渐进的改革,主张君主立宪。 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

(1)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

(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3.孙中山:(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2)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是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3)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与监察权分立。 二、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前的反专制斗争

(1)革命党人掀起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2)建立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同盟会。 (3)革命党人同保皇派论战。

(4)革命党人相继举行了多次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浏醴萍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2.辛亥革命:1911年首先在武昌爆发,瓦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二次革命: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力图以议会政治限制袁世凯进行专制统治。1913年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宋教仁,并武力镇压革命党人,革命党人被迫在江西、南京应战,不久失败,史称二次革命。

4.护国运动:1915年,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 维护共和制度。蔡锷等人策划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凯在忧惧中死去,护国运动结束。

5.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1916年7月,军阀张勋在北京拥戴溥仪复辟。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的强烈反对,仅仅12天就失败了。

6.护法运动: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执政,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借助西南军阀的势力举兵北伐。1918年5月,孙中山在西南军阀势力排挤下辞职,护法运动失败。 三、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2)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3)独裁专制史实:

①土地革命时期: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了特务组织,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剥夺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1936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初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制造“皖南事变”。 ③抗日胜利前后继续维护专制统治: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1946年“国民大会”召开;1946年夏发动内战;制造一系列血案;打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2.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抗战胜利前)

(1)措施???①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制

??

②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①调动了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巩固抗日民族(2)意义?? 统一战线

?②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

? 史经验

3.面临两种命运

(1)国民党企图建立独裁专制政府。 (2)中共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重庆谈判的背景、双十协定的内容、意义。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影响。

(3)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原因、概况、意义 (4)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与梁启超:

(1)相同点:主张君主立宪制。

(2)不同点: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的思想更为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后来更进一步接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2.康有为与孙中山:

(1)相同点: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2)不同点: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通过改良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3.梁启超与孙中山:

(1)相同点:吸收启蒙思想的学说,民权思想突出。

(2)不同点:梁启超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4.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康梁是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结果如何?孙中山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1.斗争: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

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复辟帝制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护法运动。 2.结果:

孙中山的努力屡遭挫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3.根本原因

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

政策的根本依据

1.抗战期间,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为了联合社会各阶层,调动抗日的积极性,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2.解放战争期间,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群众同美蒋反动派之间的阶级矛盾,因此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

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2.(2011·山东高考)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课时训练答案

1.(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 2.(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第5讲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考 纲] 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课 标] 1.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2.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一、英国宪章运动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西欧各国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工人

阶级。

2.过程:(1)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起草《人民宪章》,其核心是要求普选权。1839年宪章派向议会请愿遭拒。

(2)1842年,宪章派第二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再遭拒绝。工人以罢工表示抗议,遭到政府镇压。

(3)1848年,第三次请愿因领导人的动摇而夭折。 3.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1)对英国:

①运动提出的政治纲领多次重现在后来高涨的工人运动之中。②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各地争取选举改革的运动进一步高涨,1867年改革法案通过,调整了选区,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③20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选举制度,完善代议制度。

(2)对欧洲工运:法、德也爆发了无产阶级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的和平或武装斗争,并取得一定成果。 (3)评价与认识:

①是英国、欧洲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利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②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对英国和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1.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1)成立背景: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高涨。 ②各国工人阶级加强合作的愿望增强。

③马恩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并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创造了条件。 (2)成立:1864年,伦敦。 (3)性质: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 (4)运动:

①在各国建支部,把各国工人运动联合起来,支持工人运动。

②支援英国1867年的议会改革运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阶级上层也获得选举权。 (5)意义:

①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深入人心。 2.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1)背景:

①19世纪70年代后,工人运动高涨。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广泛传播。 ③欧美政党的建立,要求加强国际联合。

(2)成立:在1889年7月成立大会上,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问题,提出利用一切手段促使各国政府为劳工立法,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劳动保护制,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利,并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3)活动:①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争取政治经济权利。②积极推动工人阶级为改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的斗争。

(4)意义:①迫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增加了劳工立法,改善了工人境遇。②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认识

史论 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利斗争的序幕。

史料 恩格斯指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上述史料说明了宪章运动不再是个别工厂、个别部门的工人反对个别资本家的斗争,也不仅仅局限于提出某些经济要求,而是英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的政治斗争,是整个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统治的斗争。

19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 1.自发性斗争减少,有组织的斗争增多。

原因: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使工人运动从自发性向组织性增强方向发展。 2.由以暴力斗争为主向以合法斗争为主发展。

原因: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工人阶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工人政党和工会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 3.由以政治斗争为主向以经济斗争为主发展。

原因: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许多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

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

(2)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阶段。

(3)马、恩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第二国际前期活动的指导。 2.不同点

(1)组织形式不同。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前期没有常设机构,后期建立起来的“执行局”也仅仅是个联络机关。而第一国际有一个作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总委员会,加入第一国际的各国工人团体则成为它的支部。

(2)组成单位不同。第二国际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第一国际则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 (3)活动范围不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其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结合。

(4)职责权限不同。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给各国工人政党指明方向。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

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1843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二 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各国追求共同目标的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个共同目标在于保护、发展和完全解放工人阶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兴起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这个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呈现出什么新特点?

(3)19世纪晚期,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组织上、斗争方式上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确定的日期内,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样,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向执政当局提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五月一日这一天就规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 ——第二国际成立大会的决定

材料二 在第二国际的指导下,欧美工人运动的规模更大、组织性进一步增强,斗争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第二国际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第二国际还积极推动工人阶级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另外,第二国际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力量进行预备性的、初步的、最基本的组织方面,做了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的主要决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成立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组织上又有何特点? 课时训练答案

1.(1)事件:英国宪章运动。

原因:1832年的英国议会选举改革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阶级依然没有获得这项权利。

意义:在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要求,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际组织:第一国际。特点:出现了国际联合的趋势。

(3)组织上: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斗争方式上: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合法斗争。 2.(1)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等。

(2)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以及工人运动的发展。特点: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直接领导各国工人团体开展工人运动,而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组织指明了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px8.html

Top